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A股市場盈利將於三季度見底

A股市場盈利將於三季度見底

發布時間:2021-03-14 13:22:35

1. 2020年經濟形式如何股市里投的錢多乎哉不多也。

2020年的經濟可能會維持現狀,貿易戰的影響會持續縮小,經濟形勢總體樂觀。投資股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相比2019年中國經濟肯定會更好些。建議投資者選擇估值仍較低、成長性較好的個股逐步介入,並在倉位上留有餘地,以平和的心態進行股票投資。

國家穩經濟發展,所以不擔心股票市場會差。據券商機構發布的研究報告,多數券商看好2020年股市,並給出一個高頻的關鍵詞:牛市。

具體如下:

一、中信證券:A股有望迎來2-3年的「小康牛」

2020年,A股盈利增速築底後將穩步回升﹔二季度穩增長政策將發力,資本市場改革突進﹔內外流動性全年趨松,二三季度相對更好。產業資本迎來中期拐點,外資流入主動性增強,兩者有望成為A股增量資金的主要來源。

在宏觀經濟決勝、資本市場改革、企業盈利回暖的大環境下,A股有望迎來2-3年的「小康牛」。

二、中信建投:將強化以科技為代表的牛市行情

2020年經濟杠桿約束將不再是強約束,科技創新、先進製造促進經濟發展成為2020年的全年主線。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房地產政策等會進行了積極的調整。2020年利率下降、資本市場改革、政策支持,將強化2019年的以科技為代表的牛市行情。

三、興業證券:A股正經歷第一次「長牛」機會

2020年流動性寬松大趨勢、「十四五」規劃展望、開放加速為股票市場和相關產業帶來估值提升機會。在國家重視、居民配置、機構配置、全球配置等「四重奏」指引下,真正屬於中國的權益時代有望正式開啟,A股正經歷第一次「長牛」機會。

四、新時代證券:2020年A股將迎來戴維斯雙擊

由於盈利和估值沒有很好地配合,導致2010年至今,A股一直沒有出現整體的戴維斯雙擊,指數的中樞沒有系統性的抬升。2020年經濟可能會小幅企穩,帶來盈利的反彈。A股大概率會出現增量資金,不只是海外、保險等機構的資金,還有可能會有個人投資者的入場。

2020年,A股可能會出現2010年以來第一次戴維斯雙擊。

五、國金證券:由「反復築底」到「結構牛市」

2020年A股「春行情」依舊可期,但啟動的時間點或在2020年春節前後。上半年相對看好春節之後的2-4月份A股市場行情。整體來看,2020年A股機會遠大於風險,預判A股走勢由「反復築底」到「結構牛市」,上證綜指區間在2800-3500點波動,滬深300指數年化收益率約在15%左右。

六、光大證券:將呈現盈利周期弱復甦的態勢

基於政策經濟周期框架對於金融數據與盈利周期的關系,從歷史數據所體現的特徵事實發現,商業銀行總資產同比增速大約領先全A盈利增速4個季度。在2019年上半年,商業銀行同比增速上行了約兩個季度。

據此推算,2020年A股整體盈利增速有望上行至8%,相比於2019年的6%略有提升,高點大概出現在2020第二季度,呈現盈利周期弱復甦的態勢。

七、渤海證券:將整體呈現震盪緩漲的態勢

在庫存周期開啟、逆周期調節加力和頭部公司盈利改善的預期下,2020年A股業績壓力有望緩解。2020年A股的業績因素將主導變動方向,市場的空間將取決於業績企穩後,預期改變所帶來的再配置過程,預判A股在2020年將整體呈現震盪緩漲的態勢。

八、招商證券:股市或迎來「七年宿命牛」

招商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張夏表示,2019年A股迎來熊牛轉折,開啟了新一輪的七年周期。「2020年,在更加寬松的環境下,市場有望繼續上漲,一旦漲幅超過20%會觸發居民自有資金加速入市,市場將會加速上行,即為'七年宿命牛'。」

九、太平洋證券:滬指有望沖高至3600點

太平洋證券研究院院長黃付生認為,整體看,2020年全年上證綜指的指數區間有望達到3200-3600點。在黃付生看來,2020年一季度CPI壓力釋放,後續降息等貨幣寬松空間打開,利好銀行、地產等指數權重板塊的估值修復﹔假設2020年銀行、地產各自估值修復至歷史中樞。

結合盈利,預計將推動30%的行業漲幅,由此將帶動滬指站上3200點﹔疊加5G產業鏈2020年進入業績加速期,形成戴維斯雙擊,將進一步打開指數空間。



(1)A股市場盈利將於三季度見底擴展閱讀:

2020年GDP增速「保6」是個偽命題,CPI回歸到正常水平。2019年第三季度GDP增速為6.0%,2020年能不能「保6」的疑問瞬間增多。從各方面情況來看,我們預計,2020年GDP增速將在6%以上;在豬肉價格回穩之後,CPI將回歸到正常水平,也就是3%以下。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前11個月經濟數據顯示,主要經濟指標好於預期,國民經濟保持穩中有進發展態勢。工業增加值增幅上升,新興產業發展持續加快;服務業穩中有升,現代服務業增勢良好;市場銷售增速加快,實物商品網上零售佔比繼續提高。

投資增長平穩,短板領域投資增長較快;就業形勢總體穩定,調查失業率持平;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降幅收窄;進出口由降轉升,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一系列向好指標為今年我國經濟良好開局打下堅實基礎。

此外,2020年《外商投資法》《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外商投資法司法解釋》,新《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一大批新規將實施,為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增加籌碼,為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和升級轉型提供重要保障。

2. 年報,中報,季報的法定披露時間

根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

第十九條 上市公司應當披露的定期報告包括年度報告、中期報告和季度報告。凡是對投資者作出投資決策有重大影響的信息,均應當披露。

年度報告中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經具有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

第二十條 年度報告應當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之日起4個月內,中期報告應當在每個會計年度的上半年結束之日起2個月內,季度報告應當在每個會計年度第3個月、第9個月結束後的1個月內編制完成並披露。

第一季度季度報告的披露時間不得早於上一年度年度報告的披露時間。

(2)A股市場盈利將於三季度見底擴展閱讀:

根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

第二十一條 年度報告應當記載以下內容:

(一)公司基本情況;

(二)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

(三)公司股票、債券發行及變動情況,報告期末股票、債券總額、股東總數,公司前10大股東持股情況;

(四)持股5%以上股東、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情況;

(五)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情況、持股變動情況、年度報酬情況;

(六)董事會報告;

(七)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八)報告期內重大事件及對公司的影響;

(九)財務會計報告和審計報告全文;

(十)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事項。

第二十二條 中期報告應當記載以下內容:

(一)公司基本情況;

(二)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

(三)公司股票、債券發行及變動情況、股東總數、公司前10大股東持股情況,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的情況;

(四)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五)報告期內重大訴訟、仲裁等重大事件及對公司的影響;

(六)財務會計報告;

(七)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事項。

第二十三條 季度報告應當記載以下內容:

(一)公司基本情況;

(二)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

(三)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事項。

第二十四條 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對定期報告簽署書面確認意見,監事會應當提出書面審核意見,說明董事會的編制和審核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中國證監會的規定,報告的內容是否能夠真實、准確、完整地反映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對定期報告內容的真實性、准確性、完整性無法保證或者存在異議的,應當陳述理由和發表意見,並予以披露。

第二十五條 上市公司預計經營業績發生虧損或者發生大幅變動的,應當及時進行業績預告。

第二十六條 定期報告披露前出現業績泄露,或者出現業績傳聞且公司證券及其衍生品種交易出現異常波動的,上市公司應當及時披露本報告期相關財務數據。

第二十七條 定期報告中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非標准審計報告的,上市公司董事會應當針對該審計意見涉及事項作出專項說明。

定期報告中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非標准審計意見,證券交易所認為涉嫌違法的,應當提請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

第二十八條 上市公司未在規定期限內披露年度報告和中期報告的,中國證監會應當立即立案稽查,證券交易所應當按照股票上市規則予以處理。

第二十九條 年度報告、中期報告和季度報告的格式及編制規則,由中國證監會另行制定。

3. A股大盤1450點是否能見底!

雖然說1500附近有產生超跌反彈的需求,但是如果沒有解決大小非政策的配合,要守住1500難度很大. 熊市繼續著熊的步伐,一切配合機構出貨股評的鼓雜訊在熊掌下一片狼跡,所謂的反轉不過是機構再次給個人投資者編織的一幅美麗的夢而已,既然是編織的,當機構出貨目的真正實現後,夢就該醒了.一切固執的看多者反復的抄底行動帶來的只是機構的反復出貨熊市時間延長而已,機構的倉位越低,未來的走勢可能越不好看,這次印花稅行情機構出貨接近千億,散戶被套資金也是近1500億,血的教訓再次放在投資者面前,在導致大跌的大小非沒解決前憑主觀願望希望迎來反轉行情本來就是個不顧現實的夢,機構在巨大的大小非面前都選擇逃命的時候,個人投資者憑什麼去迎接反轉行情?之前有人曾經長期攻擊我罵我憑什麼一直看空股市誤導散戶賣出股票(我自認為曾經幫助很多人在4000點以上的高位跑掉了沒害他們,問心無愧,我只是在盡努力提醒股友風險而已,在反彈面前至少要有人保持清醒能夠提醒風險,就當我是苦葯吧不好吃),我不是憑的主觀意願,而是客觀存在的資金面崩潰狀態的現實來分析股市的,資金面、信心面長期處於崩潰狀態,政府全出些擦邊球政策忽悠個人投資者,當然不管是機構、股評還是媒體政府都大勢噴多,把一些垃圾政策說成實質性的政策,把散戶活活的吸進去當機構和大小非的靶子,政府用意多想想吧?真的是愛護個人投資者嗎?如果攻擊我的人有時間到處下些文章來攻擊我不如多想想怎麼多幫幾個散戶朋友分析下怎麼躲過大盤熊市的危機吧,已經被套的至少要幫他們減少傷害,而不是把時間放在怎麼攻擊我上,放在怎麼讓散戶違背客觀熊市的現實去抄底被套,都是散戶錢來得不容易。請多為股友們想想把,我在這里就先謝謝你們了。 可交換債:穩市又一"定心丸"? 可交換債券與可轉換債券一樣,也具備贖回、回售的條款,以及向下修正轉換價的可能性。可交換債業務的推出,讓「大小非」股東多了一種市值管理、債務融資的工具。對投資者而言,則多了一種新的固定收益類投資產品。 從發行股東角度看,在市場逐步企穩轉好的前提下,所持股票在交換期可以溢價出售,價格將比目前市場價高出20%至30%,可以獲得當前融資,解決迫在眉睫的資金困境。從投資者角度看,如果市場轉好上漲,投資者擁有的換股期權將轉化為實利,從而分享股價上升的收益。但是該政策都是在一個假設前提下才會有作用,也就是市場逐步企穩轉好的前提下價格將比目前市場價高出20%至30%,但是現在是牛市嗎?誰願意去在下跌市中賭股市將長期上漲??又讓散戶去消化嗎?而且該政策還存在很多不好解決的問題,大規模發行也面臨一些障礙。一方面,換股價格難以確定;另一方面,大規模發行可能會影響到大股東的控股權,大股東會願意嗎? 對於「小非」而言,可交換債的發行門檻稍顯嚴格。證監會要求發行可交換債的股東最近一期末的凈資產額不少於3億元,且最近3年可分配利潤不少於公司債券一年的利息。這使得「小非」不太可能成為發行主體。 既然小非不具備資格,大非又會因為股權受損,大非會主動伸脖子挨宰嗎?那該政策真的能夠解決大小非問題嗎?文字游戲是政府最喜歡玩的,其實把字眼看清楚了什麼也不是。 客戶向證券公司借資金買證券叫融資交易.客戶向證券公司借入證券賣出叫融券.該消息初期對入市資有限,在很長一段時間後走上正軌後(可能在3年以上),規模才可能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而且通過國外市場顯示,融資融券發展到相對平衡後有助漲助跌的左右,但不會改變大趨勢,如果在牛市中該消息是利好,因為會放大上漲的勢頭,而在熊市中該消息一定程度上是很大的利空,因為下跌趨勢也可能被放大,該政策是把雙仞劍,在不同的趨勢中作用正好相反,由於該制度涉及業務擔保品、保證金強制規定、強行平倉制度、結算風險基金、信用等級制度等,必須要注意因杠桿投資帶來的遠超過以前的投資風險。 當然作為想出貨的機構,就算是利空,機構、股票和媒體也會忽悠個人投資者一直看多該利好政策,並認為該政策是實質性的利好,當然他們只想讓個人投資者這么認為,他們心理很清楚,該政策可能幾年內對股市都不會產生什麼利好,甚至可能因為熊市中的助跌作用是股市跌得更厲害,而借所謂的利好出貨,個人投資資金接盤的意願更大,說到底和印花稅政策一樣的是掩護機構出貨的遮羞布。 在機構給散戶描繪美好未來時讓散戶去抄底時,機構在干嗎? 機構機構這么看好後市干嗎在鼓勵散戶大膽抄底的同時自己卻瘋狂減倉!之前一波波的拉高出貨再配合一個個新的利好謠傳(我反復給中小投資者提過,國家真的要出政策的時候是偷襲不是提前讓社會知道,有哪次不是這樣?回憶下吧!也就是說謠言可能和前期謠傳了利好一樣說不準全都是機構造出來配合出貨的而謠言的結果都這只有一個)7、8月份利好滿天飛了2個月都沒出來可能還記憶憂新吧謠言利好的時候可能就沒利好,當利好謠言破滅消失市場跌出恐慌來了沒人相信利好了,可能利好才會出來,永遠站在大多數瘋狂投資者的對面可能也是理智之舉!在大多數人瘋狂失去理智和判斷力的時候保持一份警惕心沒有壞處。稍微理智清醒的基金經理很清楚現在世面上的所謂利好都是可有可無的,不影響大局的所以出利好就是堅決減倉,不過他們做得絕對是把不影響大局的利好做得像實質性利好給了個人投資者太多希望。 大小非問題不解決破1800看低1500隻是時間問題. 大盤曾經在10月13日誘多,14日就破位了,現在破位後大盤已經連續在5日線下小幅度震盪走低了8個交易日了,請注意這種走法,在之前反復上演超過5次,已經成了熊市的典型走法了,如果連續很多個交易日被5日線壓制震盪走低,一旦無法選擇突破向上突5日線\10日線,那投資者還會在信心崩潰的情況下迎來再次大跌,而不是很多股評所說的離底不遠大膽建倉,不會再有大跌了。大盤在有在短時間內放量突破並站穩5日10日線,才有看高2050壓制區域的機會,如果機構繼續維持減倉態勢,我不認為有機會迎來中級行情,大行情是機構做出來的不是散戶,關注後市的機構動作吧! 9月「大非」減持數量為1.47億股,小非」9月的解禁數量為1.58億元,但減持數量卻高達3.05億股,說明此前解禁未賣出的「大小非」紛紛選擇在9月出逃。救市行情成出逃良機.對比這幾個月的股市走勢,能清晰得出一個規律:行情好,走勢穩,大小非跑得就越多;反之,則減持少。 股市很復雜也很簡單,復雜的是什麼因素都可能導致股市變化,但是簡單的是資金面的長期多空趨勢就決定了,大盤的長期漲跌趨勢,但是股市不可能只跌不漲,肯定會在下跌途中出現反彈,但是反彈的規模應該視政策面的利好消息的情況來判斷,如果還是這些非實質性的利好消息來託大盤,那每次反彈都是減倉的機會,只有針對大小非實質性的限制措施出來後,大盤才有可能緩解資金面的壓力,帶來一波中級反彈甚至反轉,只要這個導致大跌的核心問題不解決,投資者就要以反彈看待,逢高減倉,而連續超跌投資者信心的積弱使得抄底資金非常謹慎,雖然抄底資金試圖該變這種運行頹勢,但是情況卻並不是太樂觀,現在的股市並不是政府說的缺乏信心不缺乏資金,個人覺得在大小非的陰影下現在這兩樣都缺.今年是大小非最輕的一年,只有3萬億的解禁資金(足夠消滅主力了),雖然政府來了個基金也要講政治的說法不過看來實質作用不大,機構繼續反彈出貨的動作沒有停止不得不選擇邊打邊撤退的策略來降低損失,政府再出所謂的利好來阻止股市的繼續下跌,但是只要不是針對大小非的實質性的解決措施,只是一些不痛不癢的政策的話,那在資金的多空平衡已經打破的現在的這種行情下,投資者仍然不要太過於樂觀,因為實質問題沒解決,資金面就會繼續緊張.如果出現政策帶來的反彈時逢高降低才是明智之舉.不要去相信股評不考慮實際的大行情.由於2009年的大小非解禁資金是近7萬億,2010年的解禁資金是近10萬億,而這已經遠遠超過了今年的3萬億,所以,在這個導致這次大跌的核心問題解決前,資金面的壓力是不可能解決的,任何邊緣性的利好政策帶來的都只是反彈而不會是反轉,股市雖然很復雜但是其實也很簡單,股市的規律就是賣的多餘買的就跌,買的多於賣的就漲,大多數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當資金面已經體現出來的時候為什麼有些人卻不願意去面對.別去相信大小非也有要長線投資的,在大小非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情況下一解禁上市就利潤高達400%以上,甚至高達1000%以上時,這種成本帶來的暴利,在一個弱勢行情下,你認為大小非持有者是會落袋為安還是會繼續看著自己的利潤縮水(大小非也是投資者,利潤第一同樣是他們的理念,當長期股東這種想法只有被機構教育出來的散戶會去干)而一個長期趨勢中因為某種原因賣的力量都處於壓倒性的優勢時去談牛市什麼時候回來就是在自欺欺人.非實質性政策帶來的就是反彈不是反轉.由於大盤最強的支撐區域3300~3400和股評、機構口中最強的所謂永遠不會被擊穿的政策鐵底2990都已經在資金面失衡的現實面前,迅速瓦解。所以短線在沒有新的利好政策的支撐情況下,反彈就是降低倉位的機會,有資金在手裡才有主動權,才能夠迎來真正的底。底是主力抄出來的不是散戶,在主力都迫於大小非壓力大規模減倉時,做為中小投資者能夠做的就是順勢而為,不要逆勢而動,機構減倉我們也要控制倉位。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朋友

4. 大家都在喊大牛市來了,為什麼散戶一進場股市就大跌了

現在嚴格來講並不算是牛市,雖然,第二季度CPI上漲了,但是目前世界經濟還是向下的。所以可能就是為了吸引散戶進來炒股,而當他們真正進入時,就是殺韭菜的過程了。

5. A股是否進入牛市了

豬年開年以來,A股市場領漲全球股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年初投資者可能仍在等待春天何時到來,但當下的體感似乎已有了春末夏初的感覺。隨著全面降准、1月社融信貸超預期、資本市場改革政策不斷落地,A股市場時隔一年大舉超越半年線並逐漸接近年線區域。如果從純技術角度看,市場已經處於牛熊轉折的關鍵階段。在當前市場連續的逼空行情中,觀點分歧也在不斷加大。本輪行情是熊市中的反彈?還是牛市行情的開啟?如何看待市場的運行邏輯及採取何種策略?在這里談一談個人對市場的理解,僅供參考。一 、市場已經進入新一輪牛市的起點當前市場周線7連陽,而且漲幅逾4%創近三年最佳周表現,首先可以明確一點,市場已經擺脫2018年單邊下挫的熊市行情。從歷史看,經濟觸底和股市見底並不同步,資本市場往往在實體經濟見底前三至六個月即已觸底,股價走勢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先行指標。1月份社融及新增信貸超預期放量,社融觸底和信用擴張將使宏觀經濟在三季度見底的概率加大。當前實體經濟盡管依然面臨下行壓力,但市場對此已經作出較為悲觀的假設。無論A股市場還是海外市場,個股的估值區間偏離度都很大,但作為整體市場的估值區間還是有規律可循,其估值不會因為經濟再好而漲到天上去,也不會因為業績再差而跌得毫無底線,這是市場內在規律的必然結果。去年市場在金融去杠桿、中美貿易戰、經濟下滑、股權質押爆倉、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破七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壓制下,在引發對經濟增長方式、稅負過重、高房價擠出消費、人口問題等中國經濟深層次問題的憂慮後,投資者需要在2019年找出更多的黑天鵝,恐怕是件難度頗高的事情。進入2019年,金融去杠桿已經不再是當下工作重點,股權質押風險解除、商譽減值風險出清、金融監管思路轉變、中美貿易磋商形勢向好等因素,均對市場風險偏好帶來修復,包括國債、企業債利率下行反映實體融資成本出現邊際下降。如果在今年很難找出比2018年底預期更差的邊際因素,我們認為A股已經大概率告別市場底部。牛市本身就是一件沒有標準定義的事情,對於牛市的開端更如是,譬如穿越年線定義為牛市的開端,還是自最低點算作牛市的起點?如果把06-07年牛市的起點定格在998點、09年牛市的起點定格在1664點,那麼當前A股市場已然進入新一輪牛市之中!二 、如何理解A股估值定價及驅動因子?明確行情的性質,需要理清不同階段股票定價的驅動因素。先看兩組數據:第一組數據是截止最新交易日,滬深300成份股的市盈率為11.5倍,處於過去十年的歷史估值底部區域,橫向對比在全球主要資本市場中均處於估值窪地。第二組數據是,統計了兩市所有股票按照市盈率中位數的歷史數據,當前A股市盈率的中位數為29.32倍。市盈率中位數更能清晰反應整體市場的平均估值水平,如果單純從數據看當前A股的平均估值水平並不算便宜,但如果觀察過去20多年的數據看,A股市盈率中位數有超過90%時間遠高於30倍,當前29.32倍的估值水平已處於20年的歷史估值底部。從這個數據說明一個現實,A股市場的估值中位數似乎從來沒有特別便宜過。我們認為這跟A股市場估值定價體系存在二元分化的特點有關。

全部A股估值(中位數)

數據來源:wind資訊

當前滬深交易所總市值分別為30.51萬億和19.5萬億,合計50萬億。其中滬深300成份股的總市值為33.49萬億元,換句話說就是剩餘3400家,約占上市公司家數92%的公司總市值只有16萬億元,實際可流通市值可能不足10萬億。研究分析股市的框架中:盈利增長、無風險利率、風險偏好、制度四個核心因素,對於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滬深300成份股中,盈利增長和無風險利率可能是最核心的因素,而對於其他非權重類的公司而言,個人投資者依然占據定價權的主導。相對居民資產配置中百萬億元體量的房產,這個總市值規模較小,缺乏做空機制,個人投資者的增量資金決定了股票的邊際定價,而且給予了極高的估值寬容度。對於非核心權重的公司而言,風險偏好、制度的影響力可能在某些階段要遠遠超出盈利,成為股價階段運行的核心驅動因素。在過去幾年,尤其是2017年,不同定價驅動因素最終導致了行情的極端分化。三 、如何看待這輪牛市的性質?在簡要梳理了A股定價邏輯後,對於核心權重股,首先在經歷2018年盈利增速下滑消化後,1月社融觸底企穩增加下半年盈利增速見底的概率。其次在2019年全球貨幣政策轉向寬松、金融去杠桿告一段落、地產市場降溫、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消退後,央行貨幣政策邊際寬松的空間被打開,貸款利率出現邊際下行,預計2019年無風險利率下行將為市場提供正面支撐。制度層面隨著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步伐加速,MSCI、富時、道瓊斯指數等國際主流指數增加A股的配置,年內流入A股資金預料將超過6000億。綜合看,除上市公司業績制約因素及中美商貿談判最終結果尚未確定外,預料風險偏好也將較去年顯著好轉。作為指數中堅力量的核心資產將出現逐步修復的走勢。而對於其他公司而言,在經歷年報商譽風險出清後,近三年制約股價的眾多因素已出現邊際好轉,投資者風險偏好改善帶來的估值修復,是本輪牛市第一階段的核心邏輯,短期業績能否改善並非是股價上漲的必要前提,少部分行業如禽畜養殖、券商、光伏等板塊已經有較明確的盈利改善預期,在整體市場處於估值修復階段將帶來更大的彈性。本輪牛市的第一階段最大的特徵就是風險偏好推動帶來的估值修復行情,少部分行業基本面好轉進入基本面牛市。估值修復行情的特點就是所有行業板塊輪番補漲的行情,只要處於歷史估值底部的行業均有估值提升的機會,我們預計從最低點算起,整體市場的估值修復空間有望達到30%。如果在第一階段行情中,實際利率同步下調,估值修復力度過大可能反而不利於後續慢牛行情。本輪行情的主要驅動因素並非基本面起主導,風險偏好變化帶來的波動也會顯著加大,包括經濟依然面臨下行壓力,中美貿易談判成果、MSCI是否擴大A股的納入比例、上市公司季報等都會對行情造成較大擾動。在增量資金完成進場,利好政策出盡,市場分歧減少並形成共識後,第一階段的估值修復階段基本也進入尾聲。投資者後續可結合成交量及兩融數據、政策利好出台的階段、市場情緒等進行綜合判斷。在完成第一階段的估值修復行情後,行業個股走勢將回歸業績和基本面,個股行業分化勢必重新體現。中期看,我們認為牛市第一步將完成估值體系的全面修復,體現為估值牛。第二步將隨著經濟周期築底,經濟完成轉型和業績築底改善,全球資本進入中國,給予早已經雄踞世界產業鏈頂端的中國企業溢價,A股市場將有望進入復興牛。四、投資建議對於不同類型的投資者,我們認為其策略有應有所側重: 1、倉位較重的投資者,應重視本次難得的機會,在估值修復行情進入尾聲前,對基本面存在瑕疵,估值嚴重脫離基本面、純題材炒作的個股進行及時兌現,認清階段行情驅動因素的本質。 2、對於自主交易能力較強的投資者,可重點留意半導體、信息技術、金融IT、5G等政策受益行業以及券商、禽畜養殖、光伏等行情景氣且已有明確拐點的行業,波段把握主升浪行情。 3、對於倉位相對較低或准備進場的投資者而言,建議優先選擇估值仍處於歷史估值底部區域的行業,但同時需要避開基本面存在缺陷、股東減持等個股風險,積極加大配置指數基金或者優選高倉位權益產品為上策。重倉核心資產的權益類產品將持續獲得超額收益。


作者:陳達 0260611010020  廣發證券首席投資顧問
重要聲明:本資訊中的信息均來源於公開資料及合法獲得的相關內部外部報告資料,我公司對這些信息的准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不保證其中的信息已做最新變更。在任何情況下,資訊中所表達的內容並不構成推薦。對非因我公司重大過失而產生的上述資訊內容錯漏,以及投資者因依賴上述資訊進行投資決策而導致的財產損失,我公司不承擔法律責任。未經我公司同意,任何人不得對本資訊進行任何形式的發布、復制或進行有悖原意的刪節和修改。

6. A股下一輪牛市大概會在什麼時候

雖然我們不能輕易和准確的預測下一輪牛市在什麼時候來臨,但是根據每次A股牛熊轉換特徵的歷史數據和當前各項數據進行比對,還是可以發現下一輪牛市來臨前的蛛絲馬跡。

以A股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牛市6124點為例,在2005年5月份至12月份的時候,上海A股的市凈率進入歷史底部區域,用時半年多從1.67倍調整至最低1.61倍後,上證指數開始逐步強勢回升,並且在一年後正式進入牛市行情階段。在這個過程從築底到啟動牛市一共耗時不到兩年的時間。

在上一次牛市5178點啟動前,2012年12月份上海A股的市凈率再次下降到1.47倍,然後同樣是耗時一年半的時間,到2014年6月份的時候,上海A股的市凈率再次下降到歷史最低1.29倍後,馬上築底成功,快速開啟新一輪牛市。

目前上海A股的市凈率再次下降到1.56倍,接近5178點以來最低,以歷史經驗來看,應該已經進入底部區域,經過一到兩年調整時間之後,有很大的可能啟動新一輪牛市。

2005年5月份至12月份的時候,上海A股的市盈率也是進入歷史底部區域,同樣在15.66倍市盈率附近用時半年多窄幅調整後,上證指數開始逐步強勢回升,並且在一年後正式進入牛市行情階段。

2012年12月份上海A股的市盈率再次下降到歷史最低的10.73倍,也是用時半年進行窄幅調整後,確認築底成功並快速上漲啟動新一輪牛市。

目前上海A股平均市盈率14.88倍,雖然在歷史最低市盈率區域之上,但是也已經創下了5178點以來的新低,具備了底部特徵。有可能在築底成功後,隨時開啟新一輪牛市。

A股市場牛熊轉換期間還有一個重要數據,每一輪牛市啟動,開始出現大量低估值的破凈股。據統計在2005年6月A股市場有破凈股174家,占整個市場股票家數的13.4%;在2014年3月A股市場有破凈股147家,占整個市場股票家數的5.9%。從破凈股的數據變化中可以看出,隨著A股市場上市公司總量的增加,每次牛市啟動前破凈股的數量不會發生大的改變,但是佔比數據逐漸下降。

當前A股市場已經有破凈股130家,占整個市場股票家數接近4%,在數量上和上次牛市啟動前相差不大,顯示市場估值正在處於底部區域,如果再次出現大量的破凈股,有觸底回升啟動牛市的可能。

雖然當前市場整體比較悲觀,但是每一輪牛熊交換,市場都是在最悲觀的階段作出絕地反擊,並在大部分股民的懷疑之中開啟牛市。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市盈率、市凈率和破凈股可以作為是判斷A股是否見底的重要指標。但是A股市場每次啟動牛市都有一個規律,就是政策面出現突發重大利好消息。所以雖然當前A股相關數據與歷次底部相似,但如果A股要正式開啟新一輪牛市,估計還需要政策面出現突發重大利好消息作為啟動力量。

7. 2018年A股底部幾月見底,應該抄底哪些優質票

首先關於「2018年A股底部幾月見底?」,大家都知道「底部」有短期底部和中長期底部,而且「底部」是個區間,而非某一具體點位。它的形成要滿足許多形態特徵條件,諸如下跌的時間周期一般至少三個月或者更長、,乃至數年。指數有較大的下跌幅度(或者空間),至少在在20%以上(或更多,截至2018.02.09.周五指數最大跌幅14%多)。市場中的絕大多數投資者,均處於虧損狀態,機構投資者的倉位不斷下降。市場整體估值水平持續走低接近或者低於歷史水平。並且2元以下「低價股」數量增多。投資者對市場失去信心,對未來言論趨向一致看空後市。新股停發、已上市新股跌破或接近發行價。大股東增持消息、政策面暖風頻吹。股市交易清淡成交量極度萎縮等等。具備上述條件,屆時市場會給出市場見底信號,標志性陽K出現,成交量持續放大,底部形成。可能有人會問「這不是等於沒說嗎?,是的只有市場永遠是對的,我認為尊重市場趨勢遠比「神預測」更有意義,你說呢?

其次,「應該抄底哪些優質股票?」,個人認為放棄「抄底」想法,等待「優質股票」(低估值、低位、低價、小公司大市場、持續穩定增長的個股)的中期趨勢折點出現再行參與,也就是放棄「好價錢」,等待「好機會」,這樣是不是會更安全些、勝算把握更高些、操作感覺更爽些?投資說白了就是心態、紀律、技術的綜合比拼,風險是漲出來的,機會是跌出來的,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市場終會給你滿意的回饋。

8. 中國股市現在見底了嗎

沒見底

9. a股中三季度利潤增長95%的上市公司

ST古漢

ST水井

ST生化

10. 你覺得大A股什麼時候才會見底呢為什麼呢

沒有爭議,沒有懸念,美國股市創下史上最長牛市後,已進入趕頂階段,何時見頂?A股已進入摸底階段,何時見底,相信誰也說不準吧?能說的,應是猜。

既然美國股市在趕頂,A股在摸底,從風險與收益觀察,是否美股風險大於A股,現在是抄底A股的好時機嗎?如此簡單地操作,未必是規避風險的最佳選擇。因為在以往的操作中,沒有最高只有更高,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另外,目前的行情與去年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去年,A股雖熊冠全球,但美國股市的中概股卻有一波令人振奮和收益頗豐的大行情。可是,今年美國股市新高不斷,但以阿里為代表的中概股,以騰訊為代表的新經濟股,卻跌幅不淺。

同是美股創下史上最長牛市的那天(8月23日),阿里股價卻從年內最高點下跌了18%,騰訊跌幅也高達24%。當下做空阿里的空頭資金,已是美國股市做空科技股的第一名了,這多少也反映了A股摸底仍難見底的現狀。

美股在趕頂,股神巴菲特一手不斷加倉蘋果,一手買入新興市場新概念股。股神早年買過中石油H股,至今沒見直接進入A股,而近時傳出他已入股印度的本土支付股。在他看來,印度的支付股或被低估,有更大的上升空間吧?

閱讀全文

與A股市場盈利將於三季度見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遺產信託基金 瀏覽:67
安徽和生投資 瀏覽:823
股指期貨對應基金 瀏覽:89
股票里做t是什麼意思 瀏覽:968
玩股票資金怎麼籌 瀏覽:49
銀行貸款日利息怎麼算 瀏覽:211
什麼是互聯網基金產品 瀏覽:688
私募基金的主要策略 瀏覽:211
外匯Ham 瀏覽:178
錢吧理財 瀏覽:684
中郵穩定收益A基金 瀏覽:851
企業投資管理辦法 瀏覽:388
外匯什麼指標最准 瀏覽:291
招商銀行滬深300理財怎麼樣 瀏覽:967
投融資會上的講話 瀏覽:45
富國互聯科技股票基金封閉期 瀏覽:120
bf一款神奇的游戲理財 瀏覽:11
招商融資發布會 瀏覽:20
租賃表外融資 瀏覽:575
中國股票價格為什麼高 瀏覽: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