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絲綢之路經濟帶性質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概念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系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經濟帶建立之後,
絲綢之路經濟帶
中國與南亞之間不單單是經貿方面的往來,還包括很多制度安排、政府之間的協調。」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中亞室主任、《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報告(2013年)》《中亞國家發展報告(2013年)》主編吳宏偉向記者表示,中亞國家在發展上一直希望能「借力」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恰恰是中亞國家特殊地緣優勢、充當東方和西方的橋梁的作用體現,中亞國家也可以此繁榮自己的經濟,「絲綢之路經濟帶」建立是一個多贏的舉措,意義重大。
「絲綢之路經濟帶」對中亞國家的現實意義,也可以從《中亞國家發展報告(2013)》中得到印證。報告顯示,2012年中亞國家經濟總體形勢不如往年,經濟增速普遍放緩,個別國家經濟仍處於低迷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中亞國家表示非常歡迎,也意味著中國和中亞國家之間將來的經貿合作會更加務實,是中國和中亞合作進入黃金期的具體體現。」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所長、該報告主編孫力稱
❷ 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牽涉到多少個國家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涉及65個國家和地區,如下:
包括東亞的蒙古,東盟10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汶萊和菲律賓);
西亞18國:(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聯酋、卡達、科威特、巴林、希臘、塞普勒斯和埃及的西奈半島);
南亞8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尼泊爾和不丹);
中亞5國:(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塔吉克和吉爾吉斯斯坦);
獨聯體7國:(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和摩爾多瓦);
中東歐16國:(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黑、黑山、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馬其頓)。
推進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和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加大海南國際旅遊島開發開放力度。加強上海、天津、寧波-舟山、廣州、深圳、湛江、汕頭、青島、煙台、大連、福州、廈門、泉州、海口、三亞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設,強化上海、廣州等國際樞紐機場功能。
以擴大開放倒逼深層次改革,創新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形成參與和引領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成為「一帶一路」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排頭兵和主力軍。
發揮海外僑胞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獨特優勢作用,積極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為台灣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作出妥善安排。
❸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涉及哪些省份
海上絲綢之路:包括廣西,廣東,福建,江蘇,浙江,上海,天津等沿海省市區。
根據2015年3月,經國務院授權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提出:利用長三角、珠三角、海峽西岸、環渤海等經濟區開放程度高、經濟實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的優勢,加快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支持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
充分發揮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福建平潭等開放合作區作用,深化與港澳台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推進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和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加大海南國際旅遊島開發開放力度。
加強上海、天津、寧波-舟山、廣州、深圳、湛江、汕頭、青島、煙台、大連、福州、廈門、泉州、海口、三亞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設,強化上海、廣州等國際樞紐機場功能。
以擴大開放倒逼深層次改革,創新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形成參與和引領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成為「一帶一路」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排頭兵和主力軍。
發揮海外僑胞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獨特優勢作用,積極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為台灣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作出妥善安排。
(3)上海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擴展閱讀
「一帶一路」的時代背景
當今世界正發生復雜深刻的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世界經濟緩慢復甦、發展分化,國際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規則醞釀深刻調整,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
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
共建「一帶一路」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
共建「一帶一路」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共建「一帶一路」致力於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建立和加強沿線各國互聯互通夥伴關系,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互聯互通網路,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
「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項目將推動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與耦合,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讓各國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諧、安寧、富裕的生活。
❹ 絲綢之路經濟帶 和一帶一路的區別
然而,今天要建設的「一帶一路」,已經不是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它要堅持互通互補互利、實現共贏。它的成敗關鍵要看能否形成利益共同體,但凡是加入和合作的邦國,都能夠從中受益,這也是一個能夠讓後代子孫們受益的偉大事業,值得拭目以待。
❺ 絲綢之路經濟帶途徑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構建橫貫東中西、連接南北方的經濟走廊,是實現內陸地區同沿邊通關協作一體化的有效途徑。
(一)加強政策措施的溝通與協調,建立長期穩定的區域經貿合作機制
加強亞歐國家的政策溝通,制定區域合作規劃和措施,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促進區域合作,形成區域大開放、大融合新格局,實現區域內自由貿易。一是構建有效協調機制。加強各國政府間的貿易政策溝通與協調,推進區域內關稅互惠、交通運輸、資金以及信息等領域的合作,消除貿易壁壘。二是健全區域合作機制。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統籌兼顧各方利益,協商制定和推進區域合作的戰略規劃,分步驟、分階段落實各項合作任務。三是提升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加快自由貿易區的雙邊及多邊談判進程,建立多邊融資平台,實現區域內貿易、投資便利化,打造高效率的一體化經濟區。
(二)加強貿易、能源通道的互通互聯,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隨著新亞歐大陸橋投入使用,中哈第二條鐵路開通,渝新歐鐵路高效運營,歐洲西部—中國西部國際公路、中吉烏鐵路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交通運輸體系正逐步形成。加快完善區域內交通基礎設施,打造陸路、空中、信息三條絲綢之路,推動各國簽訂交通便利化協定,加快建立連接太平洋和波羅的海的國際運輸走廊,形成連接東亞、西亞、南亞的交通運輸體系。一是要加大中國對中亞國家的戰略性交通援助、資金支持和技術輸出,鼓勵中國企業承攬境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二是提高陸路運輸口岸的工作效率,加快建設新口岸。進一步發揮跨國鐵路的聯運優勢,實現便利、高效、安全運輸。三是加強對跨國能源運輸管道的建設與維護,確保能源運輸管道安全運營。四是推進區域內貿易投資便利化,降低區域內貿易和投資成本的物流。五是充分發揮上海合作組織的作用,健全合作機制,擴大成員國合作的領域,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互聯互通,將釋放中國與沿線國家合作的巨大潛能,實現區域跨越式發展。
(三)建立新的合作理念與模式,開創區域經濟互利共贏的新格局
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傳統的區域合作相比,是一種包容的、共贏的、開放的新型合作交流模式。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區域合作的基礎,促進各國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堅持開放包容、求同存異,互惠互利,將發展水平,社會制度、宗教信仰、資源稟賦、文化背景不同的國家緊密相連,共享發展成果。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在制度上更為靈活、合理,是一種創新的合作理念與模式,經貿合作與民心交流並重,軟實力與巧實力相輔相成。以政策溝通為主導,互聯互通為基礎,經貿合作為支撐,通過經濟合作帶動政治、文化交流,使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成果惠及地區內各國民眾;以全球視野和包容開放的態度博採眾長,深化歐亞各國經濟合作,提升區域一體化程度,促進區域穩定與繁榮;以尊重文化多樣性,增強文化吸引力和軟實力,營造維護區域穩定的良好氛圍,保證區域內各國經濟安全;以深化全面合作,尋求共同發展為共識,以合作、競爭和創新為基礎,共建繁榮、穩定、充滿活力的亞歐大陸。
❻ "一帶一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這句話對不對
"一帶一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這句話是基本正確的。其全稱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縮寫B&R)。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陸上絲綢之路,東漢起自中國古都洛陽,西漢起自古都長安(今西安),經涼州、酒泉、瓜州、敦煌、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而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全長6440公里。這條路被認為是連結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而絲綢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貨物。
海上絲綢之路是指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2000多年前,一條以中國徐聞港、合浦港等港口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貿易網路。唐代,我國東南沿海有一條叫作「廣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這便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
❼ 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沒有廣東參與海上絲綢之路呢
陸上絲路沒關系
海上絲路的起點是福建泉州,廣州是航路上的一個重要港口
❽ 一帶一路是指什麼,詮釋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
所謂的「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
「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的建設不僅不會與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中國—東盟(10+1)等既有合作機制產生重疊或競爭,還會為這些機制注入新的內涵和活力。
❾ 陸上絲綢之路的經濟帶有()
「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概念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系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讀圖可知,「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由我國西安(東亞)出發,途徑中亞、西亞、東部歐洲、西部歐洲.
故選:C.
❿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合作成果
自1992年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以來,雙邊經貿合作取得了快速發展。據統計,建交之初中國與五國的貿易總額僅為4.6億美元。
21世紀,則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合作的「黃金世紀」:
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以後,雙邊貿易額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2008年的貿易額已達308億美元,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中國與中亞五國雙邊貿易有所回落,為235億美元。此後,雙邊貿易再次發力,呈加速發展趨勢。
2012年中國同中亞國家貿易額已高達460億美元,20年間增長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