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主板的主要性能指標
沒太多的,主要就是看什麼晶元組的,現在主要就認AMD和INTEL這兩個CPU廠商自己出的晶元組就可以
B. 主板的主要性能指標有哪些
主板的主要性能指標有有BIOS晶元、I/O控制晶元、鍵盤和面板控制開關介面、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
在電路板下面,是錯落有致的電路布線;在上面,則為分工明確的各個部件:插槽、晶元、電阻、電容等。
當主機加電時,電流會在瞬間通過CPU、南北橋晶元、內存插槽、AGP插槽、PCI插槽、IDE介面以及主板邊緣的串口、並口、PS/2介面等。
結構分類
AT:標准尺寸的主板,IBM PC/A機首先使用而得名,有的486、586主板也採用AT結構布局[3]。
Baby AT:袖珍尺寸的主板,比AT主板小,因而得名。很多原裝機的一體化主板首先採用此主板結構。
ATX:改進型的AT主板,對主板上元件布局作了優化,有更好的散熱性和集成度,需要配合專門的ATX機箱使用。
BTX:是ATX主板的改進型,它使用窄板設計,使部件布局更加緊湊。針對機箱內外氣流的運動特性,主板工程師們對主板的布局進行了優化設計,使計算機的散熱性能和效率更高,雜訊更小,主板的安裝拆卸也變得更加簡便。
C. 一個主板性能如何,主要看哪些參數
主板是提供一個兼容的平台,所以個人認為它的穩定性最重要。選擇大品牌,板子做工好的。
當然,首先要支持你的其它硬體,還要留有一定的升級空間(以個人經驗來看,升級空間其實也不重要,因為估計需要升級的時候差不多你買不到配件了,電腦技術發展太快)。
D. 主板的主要性能參數有哪些
匯流排速度 內存帶寬 給顯卡的帶寬 硬碟介面的帶寬。外接usb介面速度,主板晶元的工藝,全是能反應主板性能的。越高越高。
E. 怎麼看主板的性能
1、首先看主板插槽
主板最容易偷工減料的地方莫過於主板上的插槽(如內存插槽、PCI插槽等),因這部分是很多人不了解和注意到的盲區。
一款做工優秀的主板是不會在這方面偷工減料的,它們往往使用FOXCONN(富士康)、AMP(安普)、LOTES等品牌的插槽。
如下圖的銘瑄A85FU3 Pro採用的是FOXCONN(富士康)底座。
下面要說的是更加重要的主板自保護元件,主要是指主板上一顆顆很小的自恢復保險絲,主要集中在USB介面和I/O介面旁,
外設在插撥時有可能會產生較強的瞬間電流、如果沒有保護電路,小則擊穿電容,後果嚴重的有可能讓相關晶元直接報廢,而自恢復保險絲就是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的發生。
總結:
總之,在主板硬體里低價並不就等同於劣質。產品的好壞還需要看整體的設計用料。入門級產品中主板質量差距明顯,用戶需要仔細挑選。
參考資料:網路_主板
F. 好主板的性能指標有哪些(詳細一些)
主板的性能指標
(1)支持CPU的類型與頻率范圍
CPU插座類型的不同是區分主板類型的主要標志之,盡管主板型號眾多,但總的結構是很類似的,只是在諸如CPU插座等細節上有所不同,現在市面上主流的主板CPU插槽的不同分Socdet 370, Socdet A,Socdet 478,Slot 1和Slot A等幾類,它們分別與對應的CPU搭配。
CPU只有在相應主板的支持下才能達到其額定頻率,CPU主頻等於其外頻乘以倍頻,CPU的外頻由其自身決定,而由於技術的限制,主析支持的倍頻是有限的,這樣,就使得其支持的CPU最高主頻也受限制,另外,現在的一些高端產品,出於穩定性的考慮,也限制了其支持的CPU的主頻,比如現支持雷鳥的一些主板就是這樣。因些,在選取購主板時,一定要使其能足夠支持所選的CPU,並且留有一定的升級空間
(2)對內存的支持
內存插槽的類型表現了主板所支持的也即決定了所能採用的內存類型,插槽的線數與內存條的引腳數一一對應。內存插柄一般有2-4插槽,表現了其不同程度的擴展性。另外,對於用SDRAM內存的插槽而言,即使有四個插槽,DIMM3和DIMM4也共用一個通道。因此在插滿內存條的時候,DIMM3和DIMM4要求必須是單面內存且容量相同,否則計算機將無法識別。因此,除非為將來的升級做打算。
(3)對顯示卡的支持
主板上的AGP插槽是應用於顯示卡的專用插槽。AGP是Intel公司為了提高受到PCI匯流排結構性能限制的高檔PC機的圖形處理能力而開發的一種標准,AGP不是一種匯流排,它是一種介面規范,可以使顯示數據不經過PCI總路線,直接送入顯示子系統。這樣就能突破由於PCI匯流排形成的系統瓶頸,從而達到高性能3D圖形的描繪功能。AGP標准可以讓顯卡通過專用的AGP介面調用系統主內存做到顯示內存,從而大大提高了顯示數據的傳輸速率,目前主板的AGP工作模式主要是AGP4X,其對應的傳輸速率為1064MB/S,隨著顯示性能的迅速提高,其功耗逐漸增大,並且對穩定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兩年前提出的AGP PRO插槽標准現在開始普及了起來,AGP PRO要求顯示卡通過AGP插槽能得到獨立的3.3V供電,並且通像DIMM槽一樣的卡子獲得更牢固的固定方式,從外觀上看,AGP PRO插槽比傳統的AGP槽在尾部長出一小段,並且有固定用的卡子,這比較容易辨認,AGP PRO插槽兼容傳統AGP介面的顯示卡。對於採用i815,sis630/730,VIA KM133等晶元組整合了顯示功能的主板,是否提供額外的AGP插槽也是其一項重要的指標,沒有AGP插槽就幾乎等於失去了升級顯示卡的可能,對顯示系統有較高要求的用戶,不適宜採用這種主板。
(4)對硬碟與光碟機的支持
主板上的IDE介面是用於連接IDE硬碟和IDE光碟機的,IDE介面為40針和80針雙排插座,主板上都至少有兩個IDE設備介面,分別標注IDE1或者說primary IDEt和IDE2或者 secomdary IDE。
(5)擴展性能與外圍介面
除了AGP插槽和DIMM插槽外,主板上還有PCI,AMR,CNR,ISA等擴展槽標志了主板的擴展性能,。PCI是目前用於設備擴展的主要介面標准,音效卡、網卡、內置MODEM等設備主要都接在PCI插槽上,主板上一般設有2-5條PCI插槽不等,且採用MircoATX板型的主板上的擴展槽一般少於標准ATX板上擴展的數量,一般家庭用戶,可能需要一個PCI槽接音效卡,另一個接內置MODEM或網卡,再考慮以後的升級需要,三個PCI插槽可能是最低的要求。
(6)BIOS技術
BIOS是集成在主板CMOS晶元中的軟體,主板上的這塊CMOS晶元保存有計算機機系統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程序、系統CMOS設置、開機上電自檢程序和系統啟動程序。現在市場上的主板使用的主要是Award,AMI,phoenix幾種BIOS.早期主板上的確良BIOS採用EPROM晶元,一般用戶無法更新版本,後來採用了Flash ROM,用戶可以更改其中的內容以便隨時升級,但是這使得BIOS容易受到病毒的攻擊,而BIOS一旦受到攻擊,主板將不能工作,於是各大主板廠商對BIOS採用了種種防毒的保護措施,在主析選購上應該考慮到BIOS能否方便地升級,是否具有優良的防病毒功能。
G. 主板的性能參數有哪些
給```````````````````````
主板的性能指標
(1)支持CPU的類型與頻率范圍
CPU插座類型的不同是區分主板類型的主要標志之,盡管主板型號眾多,但總的結構是很類似的,只是在諸如CPU插座等細節上有所不同,現在市面上主流的主板CPU插槽的不同分Socdet 370, Socdet A,Socdet 478,Slot 1和Slot A等幾類,它們分別與對應的CPU搭配。
CPU只有在相應主板的支持下才能達到其額定頻率,CPU主頻等於其外頻乘以倍頻,CPU的外頻由其自身決定,而由於技術的限制,主析支持的倍頻是有限的,這樣,就使得其支持的CPU最高主頻也受限制,另外,現在的一些高端產品,出於穩定性的考慮,也限制了其支持的CPU的主頻,比如現支持雷鳥的一些主板就是這樣。因些,在選取購主板時,一定要使其能足夠支持所選的CPU,並且留有一定的升級空間
(2)對內存的支持
內存插槽的類型表現了主板所支持的也即決定了所能採用的內存類型,插槽的線數與內存條的引腳數一一對應。內存插柄一般有2-4插槽,表現了其不同程度的擴展性。另外,對於用SDRAM內存的插槽而言,即使有四個插槽,DIMM3和DIMM4也共用一個通道。因此在插滿內存條的時候,DIMM3和DIMM4要求必須是單面內存且容量相同,否則計算機將無法識別。因此,除非為將來的升級做打算。
(3)對顯示卡的支持
主板上的AGP插槽是應用於顯示卡的專用插槽。AGP是Intel公司為了提高受到PCI匯流排結構性能限制的高檔PC機的圖形處理能力而開發的一種標准,AGP不是一種匯流排,它是一種介面規范,可以使顯示數據不經過PCI總路線,直接送入顯示子系統。這樣就能突破由於PCI匯流排形成的系統瓶頸,從而達到高性能3D圖形的描繪功能。AGP標准可以讓顯卡通過專用的AGP介面調用系統主內存做到顯示內存,從而大大提高了顯示數據的傳輸速率,目前主板的AGP工作模式主要是AGP4X,其對應的傳輸速率為1064MB/S,隨著顯示性能的迅速提高,其功耗逐漸增大,並且對穩定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兩年前提出的AGP PRO插槽標准現在開始普及了起來,AGP PRO要求顯示卡通過AGP插槽能得到獨立的3.3V供電,並且通像DIMM槽一樣的卡子獲得更牢固的固定方式,從外觀上看,AGP PRO插槽比傳統的AGP槽在尾部長出一小段,並且有固定用的卡子,這比較容易辨認,AGP PRO插槽兼容傳統AGP介面的顯示卡。對於採用i815,sis630/730,VIA KM133等晶元組整合了顯示功能的主板,是否提供額外的AGP插槽也是其一項重要的指標,沒有AGP插槽就幾乎等於失去了升級顯示卡的可能,對顯示系統有較高要求的用戶,不適宜採用這種主板。
(4)對硬碟與光碟機的支持
主板上的IDE介面是用於連接IDE硬碟和IDE光碟機的,IDE介面為40針和80針雙排插座,主板上都至少有兩個IDE設備介面,分別標注IDE1或者說primary IDEt和IDE2或者 secomdary IDE。
(5)擴展性能與外圍介面
除了AGP插槽和DIMM插槽外,主板上還有PCI,AMR,CNR,ISA等擴展槽標志了主板的擴展性能,。PCI是目前用於設備擴展的主要介面標准,音效卡、網卡、內置MODEM等設備主要都接在PCI插槽上,主板上一般設有2-5條PCI插槽不等,且採用MircoATX板型的主板上的擴展槽一般少於標准ATX板上擴展的數量,一般家庭用戶,可能需要一個PCI槽接音效卡,另一個接內置MODEM或網卡,再考慮以後的升級需要,三個PCI插槽可能是最低的要求。
(6)BIOS技術
BIOS是集成在主板CMOS晶元中的軟體,主板上的這塊CMOS晶元保存有計算機機系統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程序、系統CMOS設置、開機上電自檢程序和系統啟動程序。現在市場上的主板使用的主要是Award,AMI,phoenix幾種BIOS.早期主板上的確良BIOS採用EPROM晶元,一般用戶無法更新版本,後來採用了Flash ROM,用戶可以更改其中的內容以便隨時升級,但是這使得BIOS容易受到病毒的攻擊,而BIOS一旦受到攻擊,主板將不能工作,於是各大主板廠商對BIOS採用了種種防毒的保護措施,在主析選購上應該考慮到BIOS能否方便地升級,是否具有優良的防病毒功能。
H. 主板的主要性能指標有
主板的性能指標都有哪些主板的種類非常多,有近百種,但主板的組成基本相同。主板上包含有CPU,內存,晶元組,BIOS,緩存等部件,它們快定了主板的性能和類型,也決定了電腦的性能。 一般主板主要包括下列幾個部分:1 CPU插座:安裝CPU的插座。2 匯流排擴展槽:用來擴展電腦功能的插槽,一般用來插顯卡,音效卡,網卡等。3 內存插槽:用來安裝內存的插槽。4 晶元組:協助CPU完成各種功能的重要晶元。5 BIOS晶元:電腦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記錄電腦的最基本信息。6 軟硬碟介面:主要有IDE介面,和FDD介面,光碟機介面與硬碟介面相同。7 外設介面:主要包括輸入/輸出口,USB口,並口,串口,PS/2口。8 電源介面:主要用於給主板供電。9 CMOS電池:用來給BIOS晶元供電,使基中的信息不丟失。10 控制指示介面:用來連接機箱前面板的各個指示燈,開關等。CPU插座:是主板上最顯眼的插座,其顏色一般為白色,上面布滿了一個個的「針孔」或「觸腳」,而且邊上還有一個拉桿,對應CPU的介面方式。內存插槽:一般位於CPU特座的旁邊,它是板上必不可少的插槽,前且每塊主板都有兩到三個內存插槽。目前的主流內存有3種,而這3種內存條的引腳,工作電壓,性能都不相同。因此與之配套的內存插槽也不盡相同。從外觀上來看主要是長度,隔斷有很大的區別,其中SDRAM與DDR SDRAM的插槽長度一樣,但SDRAM有兩個隔斷,而DDR只有一個隔斷。至於RDRAM插槽,其隔斷也有兩個,但兩個都位於插槽中央,左右是對稱的。(提示:DDR-2是由JEDEC,電子元件工業聯合會制定的內存標准。工業標準的內戰通常指的是符合JEDEC標準的一組內存。JEDEC定義的全新的下一代DDR內存技術標准,在INTEL的BTX規格的代號ALDERWOOD的I915P晶元組和代號GRANTSDALE的I925晶元組中被完全支持。)匯流排擴展槽:在主板上佔用面積最大的部件就是匯流排擴展槽。用於擴展電腦功能的插槽通常稱為I/O插槽,大部分主板都有1~8個擴展槽。擴展槽是匯流排的延伸,也是匯流排的物理體現。在它上面可以插入任意的標准元件,如顯卡,音效卡,網卡,多功能卡等。BIOS晶元:中文意思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需要注意的是,BIOS實際上是電腦中最底層的一種程序,它一般固化在一塊ROM晶元中。這塊晶元包含了系統啟動程序,基本的硬體介面設備驅動程序。BIOS為電腦提供最低級的。最直接的硬體控制,電腦的原始操作都是依照固化在BIOS中的程序來完成的。當系統啟動時,BIOS進行通電自檢,檢查系統基本部件,然後系統啟動程序將系統的配置參數寫入CMOS中。晶元組:主流晶元組主要分支持INTEL分司CPU晶元組和支持AMD公司CPU的晶元組兩種。晶元組的功能:主板晶元組是主板的靈魂與核心,晶元組性能的優劣,決定了主板性能的好壞與級別的高低。CPU是整個電腦系統的控制運行中心,而主板晶元組的作用不僅要支持CPU的工作而業要控制的協調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軟硬碟介面:IDE介面:硬碟的介面技術非常多,最多的是IDE介面。一般主板上有兩個IDE介面,有些主板的IDE2為白色,IDE1為另外一種顏色,以方便用戶識別。當我們在IDE介面上分別接一個硬碟時,接在IDE1介面上的硬碟即為主盤,接在IDE2介面上的硬碟為從盤。假設兩個硬碟以前都安裝有操作系統,這時如果啟動電腦,電腦將從主盤尋找系統啟動,即從接在IDE1介面上的硬碟啟動操作系統。每個IDE介面都可以接兩個IDE設備,如果在一個IDE介面上接兩個硬碟,必須用硬碟跳線設置一個硬碟為主盤,一個為從盤,不然將無法啟動; SCSI介面:它是一種與IDE完全不同的介面它不是專門為硬碟設計的,而是一種匯流排型的系統介面。每個SCSI匯流排上可以連接包括SCSI近兩年卡在內的8個SCSI設備。SCSI的優勢在一塌胡塗它支持多種設備,獨立的匯流排使得它對CPU的佔用率很低,傳輸速率比ATA介面快得多,但同時價格也很高,因此也決定了其普及程度遠不如IDE,只能在高檔的電腦設備中出現;串列ATA介面:它一改以往ATA標準的並行數據傳輸方式,而是以邊疆串列的方式傳送數據。這樣在同一時間點內只會有1位數據傳輸,此做法能減小介面的針腳數目,用4個針就完成了所有的工作,相比ATA介面標準的80芯數據線來說,其數據線顯得更加趨於標准化; FIBRE CHANNEL介面:它是一種跟SCSI或IDE有很大不同的介面,以前,它是專為網路設計的,常見於高檔交換機或者網卡中,但後來隨著存儲器對高帶寬的需求,慢移植到現在的存儲系統上來;USB介面:即串列匯流排,它是一種應用最為普遍的設備介面,不僅應用於硬碟驅動器,列印機,掃描信,數碼相機等設備現在幾乎也普遍採用USB介面。
I. 電腦主板主要看什麼什麼性能強不強的
首先看品牌,一線有微星,華碩,技嘉。這些一般都沒問題,關鍵要看是否是代工廠的產品,比如七彩虹,雙敏,薩巴達克這類。這類產品一般性價比較高,價格實惠。但總體性能不會太高。
其次看主板上的晶元組,目前桌面常見的晶元組有三家,INTEL自家就產晶元組,比如P43,P45,X58之類。然後是AMD(ATI)770,790,這類。還有NVIDIA的晶元組。NVIDIA的晶元組大多集成了了顯卡,並支持SLI,對兩家的CPU各有支持。
晶元組往往對主板性能好壞決定很大,這些要說又是一堆廢話了,反正記著新的總比舊的好就行了。
最後看價格與做工,主板的好壞,做工固然重要。但價格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有些主板好是好,但幾乎就是天價,沒有價格優勢,即使再好的主板做工也只是噱頭罷了。
做工方面又分為這幾點:
1:看幾層PCB板,當然也不是越厚越好,但總不能說只有3層,4層吧?
2:看供電系統,這個要數一下主板上的電感有多少個,現在大多使用鐵素體電感,因此也很容易數的。當然你要考慮進去有些主板是帶有內存控制器的,因此內存控制器會需要一個單獨的供電。每個供電鐵素體電感都會有MOS管和電容搭配,看MOS管的數量有多少,看電容是全固態還是液態的。這些都是做工好壞的差異。
3:看散熱系統,散熱系統一般不宜過於龐大,一體式最好。MOS管附近和南北橋晶元(P55無北橋)上最好有散熱。
4:看硬體介面支持,包括PCI-E口,S-ATA口,磁碟RAID陣列,內存口,CPU介面。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比如技嘉現在有款P55A-UD3R的主板就主持USB3.0介面,這對以後的升級也會很有幫助。
5:看對超頻的支持效果。這些我就不再贅言,因為太多了。
J. 主板的性能指標是什麼
1、支持CPU的類型與頻率范圍。CPU插座類型的不同是區分主板類型的主要標志之一,CPU只有在相應主板的支持下才能達到其額定頻率。
2、對內存的支持。內存插槽的類型表現了主板所支持的也即決定了所能採用的內存類型,插槽的線數與內存條的引腳數一一對應。內存插柄一般有2-4插槽,表現了其不同程度的擴展性。
3、對顯示卡的支持。主板上的AGP插槽是應用於顯示卡的專用插槽。
4、對硬碟與光碟機的支持。主板上的IDE介面是用於連接IDE硬碟和IDE光碟機的,IDE介面為40針和80針雙排插座,主板上都至少有兩個IDE設備介面,分別標注IDE1或者說primary IDEt和IDE2或者 secomdary IDE。
5、擴展性能與外圍介面。除了AGP插槽和DIMM插槽外,主板上還有PCI,AMR,CNR,ISA等擴展槽標志了主板的擴展性能。
PCI是目前用於設備擴展的主要介面標准,音效卡、網卡、內置MODEM等設備主要都接在PCI插槽上,主板上一般設有2-5條PCI插槽不等,且採用MircoATX板型的主板上的擴展槽一般少於標准ATX板上擴展的數量。
6、BIOS技術。BIOS是集成在主板CMOS晶元中的軟體,主板上的這塊CMOS晶元保存有計算機機系統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程序、系統CMOS設置、開機上電自檢程序和系統啟動程序。
(10)主板主要性能分析擴展閱讀
主板的性能一般取決於所用的晶元和前端匯流排頻率,其中晶元主要有北橋晶元和南橋晶元,北橋晶元是主板上離CPU最近的一塊晶元,負責與CPU的聯系並控制內存。
作用是在處理器與PCI匯流排、DRAM、AGP和L2高速緩存之間建立通信介面。南橋晶元負責I/O匯流排之間的通信,如PCI匯流排、USB、LAN、ATA、SATA、音頻控制器、鍵盤控制器、實時時鍾控制器、高級電源管理等,這些技術一般相對來說比較穩定。
但是如果讓主板的性能發揮到最佳,必須有其他相匹配的硬體,不能造成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