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上海的簡稱為「滬」而不是「申」
「滬」和「申」來都是源上海的簡稱。
申的由來:
「申」的簡稱,它與戰國時期受封於這里的楚國貴族黃歇有關。黃歇是戰國著名的四公子之一,號春申君。申是繁殖的意思,春申是在春季繁殖的意思。
當時的黃浦江還是一條無名之河,河中由於泥沙淤積,河床過高,常常泛濫。黃歇帶領百姓進行開浚,疏通了河道,築起了堤壩,使這條河造福於百姓。人們為了懷念他,不僅為他建了廟宇,還將這條河改稱為春申江,簡稱申江。後來,人們便以申代稱上海。
所以,上海申之簡稱,是對黃歇造福上海百姓的紀念。
滬的由來:
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現名蘇州河)和濱海一帶的居民多以捕魚為生,他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當地人民將此工具插入江海中,潮來沉沒,潮退露出。魚隨潮而來,退潮時便被滬攔住。
古時稱呈喇叭形向外擴張的水道為瀆。而當時上海所在淞江口處正是喇叭形的海灣。所以,人們便將到處插有扈的、又被稱作瀆的淞江口一帶稱為扈瀆或滬瀆,這一帶正是上海所在地。所以,滬也成了上海的代稱。之後漢字簡化,滬瀆改作滬瀆。
❷ 上海的簡稱
上海的簡稱是滬,上海的別稱是申。
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故上海簡稱滬。上海,春秋屬吳國 。戰國先後屬越國、楚國,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為申。
(2)滬為什麼是上海的簡稱擴展閱讀
唐天寶十載(公元751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今松江區)。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上(其位置在今外灘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設立上海縣,標志著上海建城之始。
❸ 上海簡稱滬,滬原來的意思是什麼
「滬」,是一種捕魚的工具,系用繩編結的一排竹柵,插在河中,以攔捕魚蟹,即江浙一帶人所稱的「魚籪」。上海是由漁村發展的城市,此稱與實際情況相合。
上海,春秋屬吳國。戰國先後屬越國、楚國,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為「申」。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故上海簡稱「滬」。
(3)滬為什麼是上海的簡稱擴展閱讀:
唐天寶十載(公元751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今松江區)。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上(其位置在今外灘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
國民政府成立後,根據孫中山的大上海計劃,民國十七年(1928年)國民政府設立上海特別市,擴大市區范圍包括上海、寶山縣的一部分,設立17個區,而上海地區各縣則仍屬江蘇省,從此上海市與上海縣分離。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上海仍為中央直轄市。上海市劃分為20個市區和10個郊區。
❹ 上海為什麼簡稱滬或申
申的來歷:
上海是全國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史悠久,有「江海通津,東南都會」之稱,是中國新文化的發源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上海西部形成陸地,並出現原始村落;十世紀前葉,上海市區全部成陸。上海春秋時屬吳,戰國時先屬越後屬楚。楚孝王封楚相黃歇為春申君,上海就是他的封地。傳說黃歇命人疏通過境大江,這條江就被叫作黃浦江或春申江,這塊地方則被稱為「申」,這就是上海簡稱「申」的來歷。(黃浦江的源頭在浙江安吉縣的龍王山,那裡是「白雲回望合,青藹入看無」的好所在)公元三世紀,上海濱海及吳淞口一帶的居民多數以打魚為生。聰明的漁民們發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滬」。當時還沒有上海這個地名,於是人門就將這一帶稱作「滬瀆」。瀆就是水流入海的意思,所以上海又簡稱「滬」。
上海在宋代以前僅是一個小漁村,村內有十八大浦,其中有兩條相對的分別叫上海浦和下海浦。上海的地名就是因為「上海浦」而得名的。而現在十六浦輪渡站就是過去的「十八大浦」之一。
上海在唐時屬華亭縣,別號雲間。上海建鎮是在宋咸淳初年。元代升華亭縣為松江府,公元1292年上海立縣。1843年上海正式開埠,1927年設上海特別市,第一任市長是黃郛,1930年改上海市。
上海的歷史演變比較復雜。所以有許多人認為老上海就是松江。其實,松江原來一直屬於江蘇,58年才劃入上海。那麼,真正的老上海在哪裡呢?據考證應在「青龍鎮」。相傳東吳孫權為抵禦曹操而建造了許多青龍戰艦,於是就將造艦的地方稱為「青龍」。唐天寶年間始設青龍鎮,宋代劃歸華亭縣,元代歸屬上海縣,明代屬於青浦。
老上海的青龍鎮在宋代就是「海舶輻輳之地,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煙火萬家,人稱小杭州」。宋大書法家米芾曾在青龍鎮做過監官。後天我們到新昌大佛寺,能看到他題寫的「面壁」兩個大字。」
❺ 上海市的簡稱由來
上海,簡稱「滬」,別稱「申」。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上海別稱為「申」。公元4至5世紀時的晉朝,以捕魚為生的居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
(5)滬為什麼是上海的簡稱擴展閱讀:
中國其它省市簡稱:
北京市簡稱京、天津市簡稱津、重慶市簡稱渝;
河北省簡稱冀、山西省簡稱晉、遼寧省簡稱遼、吉林省簡稱吉、黑龍江省簡稱黑、江蘇省簡稱蘇、浙江省簡稱浙、安徽省簡稱皖、福建省簡稱閩、江西省簡稱贛、山東省簡稱魯、河南省簡稱豫、湖北省簡稱鄂、湖南省簡稱湘、廣東省簡粵、海南省簡稱瓊、四川省簡稱川或蜀、貴州省簡稱貴或黔、雲南省簡稱雲或滇、陝西省簡稱陝或秦、甘肅省簡稱甘或隴、青海省簡稱青、台灣省簡稱台;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蒙、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 新、西藏自治區簡稱藏;
香港特別行政區簡稱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簡稱澳。
參考資料來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申」、「滬」的由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省份簡稱
❻ 上海為什麼簡稱為「滬」而不是"申"呢
你好 滬、申都是上海的別稱
上海的簡稱「滬」和「申」也是有來歷的。
說起上海「申」的簡稱,它與戰國時期受封於這里的楚國貴族黃歇有關。黃歇是戰國著名的「四公子」之一,號春申君。他與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齊名。當時的黃浦江還是一條無名之河,河中由於泥沙淤積,河床過高,常常泛濫。黃歇帶領百姓進行開浚,疏通了河道,築起了堤壩,使這條河造福於百姓。人們為了懷念他,不僅為他建了廟宇,還將這條河改稱為春申江,簡稱申江。後來,人們便以「申」代稱上海。所以,上海「申」之簡稱,是對黃歇造福上海百姓的紀念。
❼ 上海的簡稱是滬,請問「滬」得名於
上海為什麼簡稱「申」?
申的來歷:
上海是全國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史悠久,有「江海通津,東南都會」之稱,是中國新文化的發源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上海西部形成陸地,並出現原始村落;十世紀前葉,上海市區全部成陸。上海春秋時屬吳,戰國時先屬越後屬楚。楚孝王封楚相黃歇為春申君,上海就是他的封地。傳說黃歇命人疏通過境大江,這條江就被叫作黃浦江或春申江,這塊地方則被稱為「申」,這就是上海簡稱「申」的來歷。(黃浦江的源頭在浙江安吉縣的龍王山,那裡是「白雲回望合,青藹入看無」的好所在)公元三世紀,上海濱海及吳淞口一帶的居民多數以打魚為生。聰明的漁民們發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滬」。當時還沒有上海這個地名,於是人門就將這一帶稱作「滬瀆」。瀆就是水流入海的意思,所以上海又簡稱「滬」。
上海在宋代以前僅是一個小漁村,村內有十八大浦,其中有兩條相對的分別叫上海浦和下海浦。上海的地名就是因為「上海浦」而得名的。而現在十六浦輪渡站就是過去的「十八大浦」之一。
上海在唐時屬華亭縣,別號雲間。上海建鎮是在宋咸淳初年。元代升華亭縣為松江府,公元1292年上海立縣。1843年上海正式開埠,1927年設上海特別市,第一任市長是黃郛,1930年改上海市。
上海的歷史演變比較復雜。所以有許多人認為老上海就是松江。其實,松江原來一直屬於江蘇,58年才劃入上海。那麼,真正的老上海在哪裡呢?據考證應在「青龍鎮」。相傳東吳孫權為抵禦曹操而建造了許多青龍戰艦,於是就將造艦的地方稱為「青龍」。唐天寶年間始設青龍鎮,宋代劃歸華亭縣,元代歸屬上海縣,明代屬於青浦。
老上海的青龍鎮在宋代就是「海舶輻輳之地,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煙火萬家,人稱小杭州」。宋大書法家米芾曾在青龍鎮做過監官。後天我們到新昌大佛寺,能看到他題寫的「面壁」兩個大字。」
滬的來歷:
青浦歷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先人們已在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繁衍後代。被國務院名命為「菘澤文化」的新石器時代的村落群就是最好的見證。在福泉山、劉夏、玲家角等地至今還留有不少4000多年前的史前文化和人類生活遺址。據文字記載,早在東晉時期,青浦東北部的青龍江畔,就是當時的海疆邊防重地,現今白鶴鎮的「滬瀆村」,就起源於晉朝邊疆烽火報警台「滬瀆壘」的古遺址。以次來推,上海簡稱「滬」的來歷應從青龍江畔的「滬瀆壘」算起。唐朝夭寶五年又在此設「青龍鎮」,據史書記載,是當時長江三角洲地區最大的集鎮和對外貿易港口。北宋時的大書法家「米芾」,也曾在青龍鎮任鎮監。青浦,以她豐富的古文化底蘊而享譽中外,上海人的根在青浦
❽ 「滬」、「申」都是上海的簡稱嗎
上海,簡稱「滬」,別稱「申」。大約在六千年前,現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陸,東部地區成陸也有兩千年之久。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上海別稱為「申」。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現名蘇州河)和濱海一帶的居民多以捕魚為生,他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
❾ 上海的簡稱是:滬。原因是什麼
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故上海簡稱「滬」。
「滬」其實是漁民用來抓魚的竹簍子(稱為扈),把「滬」插在海上,就會有魚上鉤。
當時的上海有一半泡在海里,所以就形成了一個喇叭狀的出海口,當地百姓稱這種喇叭狀為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後來覺得扈字筆畫太多,就改用筆畫較少的滬,東晉時,這里就被稱為滬瀆壘。久而久之,「滬」就成了上海簡稱。
(9)滬為什麼是上海的簡稱擴展閱讀:
上海還有一個第二簡稱,就是申,這與戰國四大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有關。春申君是楚國貴族,當過楚國丞相。春申君看中了吳國故都姑蘇,就向楚考烈王申請,得到吳地為都邑。有意思的是,楚國國都當時在安徽壽春,所以在壽春有一種幽默的說法,說上海是壽縣的郊區。
春申君的地盤包括現在的上海西部,來的時候很荒涼。春申君就在這里修建水利工程,清理淤泥,通暢黃浦江。人們為了紀念號稱上海建城第一人的春申君,就簡稱這里為申。只不過「申」作為城市簡稱,使用率遠低於「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