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海和深圳能比嗎 上海比深圳繁華多少
應該反過來問:深圳和上海能比嗎? 深圳比上海繁華多少?
② 請對比分析一下上海和深圳的優缺點
也無法否認深圳上海是中國有特殊地位的兩個城市,要不兩個證券交易所怎麼會選擇它們?
二者之間有可比的地方,也有不能比的地方,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但我反對絕對化的比較,作為鄧小平先生心目中的兩個城市,深滬應當有相互學習的胸懷,之所以列出深圳上海的一些數據,只是想說明以上的目的,關鍵是不要以勢壓人,不要以已之長比別人之短,這不算本事。
深圳發展得好,從全國戰略格局來說對香港穩定有好處,對上海也沒有壞處吧。一些上海網友力圖打壓深圳,說了一些過激的話,相信不是有主觀惡意的,只是要明白一句話:公道自在人心,深圳和上海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豈是你我能夠曲解的?
一、政治地位
深圳: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中國改革開放的標志和窗口,市委書記是中央候補委員。深圳既是鄧小平理論的試驗場地,又是鄧小平理論的光輝結晶;鄧小平的初衷決不是簡單地立足於中國南方一個小鎮的發展前景,深圳是作為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試驗地」而創立、是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特殊「窗口」而存在的,它的「輻射」與「帶動」功能要影響整個中國。
上海:直轄市,中國最大的城市(市區人口最多),中國的經濟中心城市,市委書記是政治局委員。
二、經濟地位
(一)發展定位:
深圳:用20年左右的時間,在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礎上,將深圳建設成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重要的區域性國際化城市。(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是胡總書記視察深圳提出的希望和要求)
上海:國際經濟、貿易、金融、航運和信息五大中心。
(二)經濟發展速度
1、深圳發展速度令人矚目,建城以來一直高於上海。自1980年成立經濟特區以來,深圳市GDP年平均增長28%,1990年GDP僅為135億元,居大中城市第二十位,2000年躍至第四位至今,每平方公里土地創造的GDP產值和稅收長期位列中國城市之首。這個被譽為"發展奇跡"和"中國改革之窗"的城市背負著中國人早日實現現代化的夢想。
2、上海八十年代一度沉寂,被深圳壓了風頭,90年代初,上海在浦東開發的帶動下,重振雄風,佔全國GDP比重由1990年的4%增至2000年的5%。
(三)人均GDP、地均GDP
深圳6000美元左右;上海5000美元左右。地均GDP深圳也是全國第一。
(四)財政收入
財政收入是經濟實力的具體表現,是經濟運作和發展的有力支撐,上海的地方財政實力強,但深圳的地方財政收入也比較高,佔GDP比重比上海還高。
(五)工業經濟
上海工業的優勢很大,工業總產值比深圳多出一倍以上。但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占工業總量比重是中國第一,發展後勁強勁。
(六)需求情況
投資、內需和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方面,國內固定資產投資上海多年來投入最大,吸引外資方面上海深圳目前均處於同一水平,但上海的外貿八成是以跨國公司為主的工業、戰略投資;內需方面,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上海領先;出口方面,深圳已連續11連冠,去年仍比上海高出一成多。
(七)居民收入
城鎮居民人均可分配收入方面,深圳是全國第一位,上海在珠三角只能排第七。深圳的人均收入是上海的一倍多。在百戶城市居民家庭擁有大件家庭電器產品方深圳亦處於前列,深圳人的消費已轉向住房和汽車,深圳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積達17平方米,上海只有11平方米。深圳百戶家庭擁有汽車在六城市中占首位。(2004年上半年收入情況:1 深圳 148682東莞 11658 溫州 9366 台州 8983 珠海 8856 廣州 8839 上海 8513 中山 8503 紹興 8439 佛山 8385)
(八)企業競爭力
1、深圳不愧是改革開放的先鋒,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企業。萬科,最好的房地產上市公司。即使依託已經平穩、理性的深圳房地產市場,2002,2003連續2年利潤大幅增長。連續10送10,10送5大比例送股。而有著上海浦東開發龍頭概念的陸家嘴、外高橋、浦東金橋則要遜色得多
2、IT行業,最好的通信設備製造公司華為與中興都在深圳,這兩家企業依靠自身強大的研發實力,不僅在國內遙遙領先,也爭奪了各跨國頂級通訊企業如朗訊、北電、西門子的國內市場大片江山。沒有中興,華為,國外巨頭在中國國內市場壟斷的日子不會結束。中國50%的現有固話客戶交不起初裝費,70%的現有移動用戶付不起高昂的資費。另一迅速崛起的通信企業UT-STARCOM,研發中心也在深圳。這家公司的小靈通占據國內市場60%強的份額。小靈通的廉價使許多低端用戶買得起、打得起,高端用戶兜里別著兩個手機,一個GSM/CDMA,另一個PHS。INTERNETE服務中,風靡全國的QQ製造者騰訊公司,也在深圳。
3、而反觀上海有什麼呢,上海的高校資源全國第二,90年代以來依靠政府傾斜資金源源不斷湧入。IT行業的兩大要素人才與資金得天獨厚,卻沒有一家象樣的本土企業。有的只是洋買辦的銷售用服中心,加上港台企業的部分研發分支機構。上海貝爾,這家在90年代初靠著比利時的產品作為國內通信設備製造企業的龍頭老大,隨著中興,華為的興起而日漸衰弱。2002年與ALCATEL的合並重組,實際技術牢牢掌握在他人。一旦ALCATEL撤資,後果不堪設想。相對而言,中興華為的上海研發機構在當地都是相當不錯。
4、金融業,最好的商業銀行招商銀行總部在深圳。招商銀行的網路建設、服務質量、收費標准在全國都是一流的。我出門通常帶一張招商卡。上海除了一些外資銀行的分支機構外,本土沒有一家走出去的銀行。證券業,眾所周知,由於國家政策,上交所的規模是深交所的兩倍強,而且差距不斷擴大。但證券業巨頭國信證券、國泰君安,南方證券都紮根在深圳,以深圳如此相對劣勢的資源,能在總量和上海相當實屬不易。
5、為什麼深圳的本土企業有著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呢?這與深圳成熟的市場經濟理念,深圳拼搏創新,勇於進取的精神是分不開得。而上海的意識卻要差很多。很多新老上海人洋洋自得於自己在中國國際化的窗口,保守,裹足不前。這是很危險的。
三、 交通環境
1、上海的交通狀況惡劣到什麼地步呢?在徐匯區,到閘北區的辦公點上班時。如果坐公司班車,5天一般有2天要遲到。如果改坐地鐵,加轉兩趟公汽,還可以保證一小時左右到達。地鐵1號線與2號線的交接處人民廣場,在高峰期的擁擠狀況怎麼樣形容也不過分。從這你就可以看出上海居高不下的房價確實有理由。地鐵2號線人民廣場至陸家嘴一段,高峰期能擠上就不錯了。
2、而深圳,由於一開始城市建設就規劃得很好,交通狀況在全國各大中型城市中可能是最好的。除了深南大道在高峰期可能會堵車外,很少聽說有堵車或班車遲到事件發生。在濱海大道與濱河大道,汽車開起來的速度可以以省際高速公路媲美。
四、人文環境
很多人說深圳人情關系冷漠,沒有歸屬感。這主要是由於深圳絕大多數都是外來人口的緣故。隨著越來越多外地人定居深圳,成為新的「本地人」,這種感覺將逐漸淡化。而上海人口老化和負增長是全國出了名的。深圳是全世界最年輕的城市,平均年齡28歲,誰有活力不用說了吧。
五、治安環境
不用說是上海好過深圳。原因只有一個:深圳流動人口遠超上海,深圳有700多萬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動人口,全國第一,戶籍人口只有154萬,試問全中國甚至全世界有哪個城市有這樣的人口結構?
六、生活環境
深圳是世界花園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花園式海濱城市,森林覆蓋率超過35%;上海也算沿海城市,可是生活環境不行,別說什麼海灘海島,到現在還沒有評上國家環保模範城。
七、結論
從上述分析比較可以看到,深圳是中國第一強城市,經濟發展速度和現代化水平傲視群城,上海在各城市中具有全面優勢,目前正處在發展的黃金時期,正朝著建成五大中心的方向邁進,將與港深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一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強壯有力的兩條腿。
③ 深圳和上海的人口密度
上海:人口復密度3702/平方公里
面積制:
6340.5平方公里(2009年末)
人口:
2347.46萬(2011年)
深圳:人口密度5359/平方公里
面積:
1,953平方公里
人口:
1046.74萬(2011年)
數據來源於城市網路。
④ 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的人口密度分別是多少
經查詢來得知,北京,上海,自深圳,香港人口密度如下:
北京人口2170.5萬,面積為1641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1323(每平方公里人口)
上海人口2415.27萬,面積為634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3810(每平方公里人口)
深圳人口1,077.89萬,面積為1996.85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5398(每平方公里人口)
香港人口7,13.6,3萬,面積為1,10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6,544(每平方公里人口)
所以人口密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序如下:
香港>深圳>上海>北京
(4)深圳和上海密集度擴展閱讀
人口密度是單位土地面積上的人口數量。通常使用的計量單位有兩種:人/平方公里;人/公頃。它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口分布狀況的重要指標。計算人口密度的土地面積是指領土范圍內的陸地面積和內陸水域,不包括領海。由於人口密度指標是假定人口均勻分布在它所涉及的一定地域內,因此,人口密度計算的范圍愈小,就愈能如實地反映人口分布的情況;范圍愈大則只能概括地揭示人口分布的大勢。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人口密度 網路-人口密度
⑤ 上海和深圳有什麼區別
上海復和深圳肯定是有區別的,制從以下幾點分析下:
1、繁華程度,上海肯定是超過深圳,而且深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繁華程度無法趕超上海;
2、建設速度,兩地建設速度都很快,深圳勉強超過一籌;
3、文明程度,深圳超過上海(地鐵,人行道,馬路感受下);
4、文化程度,上海超出深圳(而且地域文化差距還比較大);
5、宜居程度,深圳超過上海,深圳比較宜居
⑥ 深圳和上海比怎麼樣
上海是國際大都市,深圳市只能算是國內的大城市,經濟總量也遠遠不及上海,上海的人均工資收入也
⑦ 北京,上海,深圳,按人口密度排名。
上海全市面積7,037.50平方公里,2008年全市常住人口1,888.46萬,其中戶籍人口版1,371.04萬人,外來人口517.42萬人,人口密度2,638人/平方公里權。
北京全市面積16,410.54平方公里,2008年全市常住人口1,69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229.9萬人,外來人口465.1萬人,人口密度1,033人/平方公里。
深圳全市面積2,020平方公里,2008年常住人口876.83萬人,其中戶籍人口232.08萬人,暫住人口644.75萬人,人口密度4340人/平方公里。
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城市內中國5個人口最稠密的城市包括深圳(第5位)、台北(第7位)、上海(第10位)、北京(第12位)及天津(第18位)。
⑧ 上海 北京 深圳哪個城市的人口密度大
今年抄年初,美國《福布斯》雜志公布襲了世界人口最稠密城市排行榜,深圳僅次於孟買、加爾各答、卡拉奇、拉各斯,以17150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名列第五,並遠超上海的12400人/平方公里及北京的11500人/平方公里。理性的講,這個數據不準確,這個數據應該只是統計市區人口密度。不過即便是統計全市人口密度,深圳的人口密度也要高於北京上海,具體數字我不清楚,我給一個大概數字。深圳6500人/平方公里,北京5400人/平方公里,上海5800人/平方公里。
⑨ 上海和深圳的全方位比較
上海生活品質遠不如深圳[轉帖]
有些人到上海只來幾天,覺得上海外灘、陸家嘴怎麼那麼有國際大城市氣魄,而對深
圳貶責。其實,這是一種假象。我在深圳上海都呆過很長時間,應該有發言權。實際
上在上海呆的時間長一點,就會發現,上海的生活品質遠不如深圳,上海人的生活比
深圳差多了。
上海是一個沖積大平原,平坦的像個大桌面——無趣;深圳到處都是山,爬山是我們
深
圳人的一種鍛煉休閑方式,在上海卻是一種奢望。而且,一個城市到處都是鋼筋水
泥,不覺得壓抑嗎?
上海雖叫「海」,卻沒有大海和海灘,充其量叫「泥灘」——深圳多好,大小梅沙,
南澳,
濱海大道,景色美不勝收,心胸豁然開朗。
上海沒有大片綠地,僅有的幾小塊公園綠地還用欄桿圍起來,生怕你去踩。深圳街上
到處是綠地,周末到蓮花山的大片綠地上去放風箏,深圳普通人的生活在上海有錢也
是買不到的。
上海的公園又小,人有多,更好笑的是還要收2元錢的門票。內地很多城市都不收了,
國際大都市是要收的。深圳市內的公園都免費,人民的生活質量遠高於上海。
上海沒有好的報紙,晚報晨報盡是一些婆婆媽MD小事。南方都市報是多有深度的一份
報紙。原先覺得深圳特區報很難看,到上海後發現至少比國際大都市的報紙強多了,至少
是彩色印刷的,報紙雖沒什麼內容,廣告還是給我們帶來方便的。
上海看不到香港的電視,盡是些內地電視台。想看稍微一點自由的信息,在911時看直
播,PEARL的九點三十分——深圳人的普通生活在上海不可能。
晚上沒有好的報紙、電視看,星期六星期天因為上海是個大平原,沒地方去——上海
人的業余休閑生活實在太差,生活品質與深圳實在相差太大。
普通上海人休閑的方式就是逛街,個人在深圳呆得比較久,覺得上海這種逛街實在是
很沒有意思,與大自然、與綠地、與海灘、與藍天親密接觸,多好。
上海的生活成本遠高於深圳。房子起價8000,兩房兩廳一衛普遍設計成120/130平米(
深圳如果這么大,可以設計成4房2廳2衛)——受不了,上海的房子,無論從社區環境,房
屋設計都遠不如深圳,還比深圳貴得多。在深圳50萬的房子,上海至少120萬,還趕不上深
圳的房子。陸家嘴一個樓盤,容積率3.6,均價3-4萬以上。千萬富翁在上海的定義是,除
了陸家嘴一套250平米的房子以外,一無所有。
上海買車還要收牌照費,3-4萬。在陸家嘴寫字樓停車,均價1500一個月,一年2萬左
右。在上海你買得起車嗎?
如果說生活成本高,工資高也行啊。可是,上海的薪酬和深圳差不多,普通人也就一
兩千塊錢,可怎麼活呀。
深圳是一種自由的空氣,上海是一種霸氣。明明房子有泡沫,可是你聽說上海市公開
承認過房地產有泡沫嗎?
上海的服務奇差。在深圳工作很累,理發小姐按摩是很好的恢復疲勞方式,價格也不
貴,洗剪吹20-25元。上海的洗剪不分,男先生的一雙大手幾分鍾粗糙了事。100塊錢也買
不到深圳的洗剪服務。餐廳的小姐服務也差,愛理不理——在深圳,早就被炒掉了。
說上海有文化氛圍,難道花幾百塊錢看場演出就算有文化氛圍?我個人覺得,深圳這
個城市相對來講,文化特點最鮮明,崇尚個人奮斗,關系簡單明了;熱愛大自然,熱愛旅
游;熱心公益事業,願意幫助別人——在上海的地鐵里,你很難看見給老年人讓座。
上海的交通和出行之苦想必無需多言,深圳的公交系統是全國一步到達率最高的,從
深圳任何一個地方出發,到深圳90%的其他地方都是不用轉車的,而且95%的機會都有座
位。
⑩ 為什麼上海比深圳還熱
在地理上這叫「城市熱島效應」,就是越是城市化比較集中或者比較大的話,其中的建築屋吸收的熱量也大,還有就是人群產生的。。 你想想,深圳現在最多也就900萬人口左右,上海是19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