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不說GDP,北上廣深能超越新加坡嗎
1、人口,北上廣多的2000萬(北京上海),少的也有1000萬(深圳),而新加坡只有560萬。北上專廣深都超過了屬新加坡
2、增長。北京上海年增長為6.7%,廣州深圳年增長為8-9%,而新加坡只有3.5%。北上廣深都超過了新加坡
3、面積,北京1.6萬,上海0.63萬,廣州,0.74萬,深圳,0.19萬。(平方公里)。新加坡700平方公里。北上廣深都超過了新加坡
⑵ 香港,上海,新加坡,台灣,廣東,山東,韓國總GDP人均GDP分別是多少
上海 11658 65473 億美元
廣東 29863 32142 億美元
山東 25326 27148 億美元
韓國-----------9920-------人均-20240 億美元
中國台灣版 3980 17520
36 中國香港 2050 29350
新加坡權 1410 32030
⑶ 新家坡的gdp為什麼比中國高
人均GDP比中國高,至於GDP,不是一個數量級,不能比。
⑷ 上海,香港,台北,新加坡哪個經濟最發達
沒有"經濟最發達"數據,但人均GDP(ppp)大約:
台北(48400)>香港(43279)>新加坡(35909)
上海(????)
⑸ 香港、新加坡、上海哪個經濟發達
現在來說新加坡和香港差不多,上海要差點。
但是新加坡那麼小的國家又怎麼能和中國比呢,將來來說就是上海,香港,新加坡了。
⑹ 新加坡有多大,相當於中國的哪個城市那麼大
新加坡面積是:719.1平方公里。
新加坡國土面積相當於我國新建成的三峽水庫表面積之和
新加坡並不只是一座孤島,它由一個本島和大約63個小島組成。本島從東到西約42公里,從南到北約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島在內,總面積為682平方公里。新加坡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之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商業、通訊和旅遊中心。它位於赤道以北 136.8公里,於北緯 109 至 129 和東經 103 36 和 104 25之間。
位於東南亞,是馬來半島最南端的一個熱帶城市島國,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有長堤與馬來西亞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由50多個海島組成,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91.6%。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4-27℃。
(6)上海新加坡gdp擴展閱讀:
新加坡位於北緯1°18′,東經103°51′,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北隔狹窄的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緊鄰,並在北部和西部邊境建有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的民丹島和巴淡島都有輪渡聯系。新加坡的土地面積是719.1平方公里 ,海岸線總長200餘公里,全國由新加坡島、聖約翰島、龜嶼、聖淘沙、姐妹島、炯島等六十餘島嶼組成,最大的三個外島為裕廊島、德光島和烏敏島。由於填海工程形成新的陸域,將增添額外100平方公里的土地。新加坡的標准時間為UTC+8,較其地理位置時間快1小時。
新加坡地勢起伏和緩,其西部和中部地區由丘陵地構成,大多數被樹林覆蓋,東部以及沿海地帶都是平原,地理最高點為武吉知馬,高163米。
貝雅士蓄水池是新加坡最早建成的水庫之一。
新加坡河流由於地形所限,都頗為短小,全島共有32條主要河流,河流有克蘭芝河、榜鵝河、實龍崗河等,最長的河道則是加冷河。大部分的河流都改造成蓄水池為居民提供飲用水源。
新加坡地處熱帶,長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為赤道多雨氣候,氣溫年溫差和日溫差小。平均溫度在23至34℃之間,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濕度介於65%到90%之間。11月至次年1至3月左右為雨季,受較潮濕的東北季候風影響天氣不穩定,通常在下午會有雷陣雨,平均低溫徘徊在攝氏24至25℃。6月到9月則吹西南風最為乾燥。在季候風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地面的風弱多變陽光酷熱,島內的最高溫度可以達到35℃。
⑺ 新加坡GDP數據在哪裡可以找到啊
在1994年第一次超過來2萬美元,當時自新加坡的經濟強勁增長,新元兌美元也接近歷史最高值。1993年,新加坡的人均GDP達1.9萬美元。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收入較高的OECD經濟體的人均國民收入(GNI),2004年為33547美元,2005年為36715美元。在這個數據方面,新加坡2005年為27,490萬美元,在全球排名第29名。全球第一名是盧森堡,為65,630美元。 而按照購買力平價法(PPP)計算,新加坡的人均GNI,在2005年為29,780國際元,全球排名為25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從1997年起,就將新加坡列為「發達經濟體」。列為「發達經濟體」的還包括另外三個亞洲經濟體,以及25個傳統工業化國家。
⑻ 江蘇gdp超廣東,廣東gdp超韓國,上海gdp超台灣,蘇州gdp超新加坡哪個會最早發生
我個人覺得這裡面只有廣東超過韓國是必然會發生的。其他的都未必會發生。先說江蘇和廣東,雖然2018年的gdp總量很接近,但是廣東的增速是快於江蘇的,也就是說廣東和江蘇的差距是擴大的,並不是縮小的。從發展動力和發展前景來看,廣東有深圳,深圳是中國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國內許多的科技企業都在深圳,科技創新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向,所以深圳經濟的前景很美好,科技創新的活力推動了深圳經濟高速和高質量的發展,所以今年深圳的經濟增速是很高的。廣東又與港澳相鄰,現在大灣區的建設就使得廣東在國家戰略中具有重大作用。與港澳的互補合作對廣東發展是一個巨大機遇。所以我覺得江蘇超過廣東不太可能。廣東超過韓國是最有可能的,而且以現在的趨勢來看,可能幾年內就會實現。廣東目前經濟發展很快,人口多,深圳作為中國矽谷,以科技創新的動力持續推動廣東轉型發展,廣東的製造業正在加速轉型發展。另外目前中國和韓國已經不是一個量級了,中國強大的體量優勢也是韓國無法比擬的,所以廣東的前景是很好的。上海超過台灣不好說,但可能不會太早發生,台灣雖然總體在沒落,但是畢竟有一些有優勢的產業,比如半導體,支柱產業還很強大。另外台灣經濟基礎還是有的,前幾十年作為亞洲四小龍的底子還是有的,人均gdp並不低。所以上海超過台灣不會立刻實現。蘇州和新加坡沒有可比性,不是一個量級的,新加坡是國際航運,貿易,服務,金融中心。地理位置優越,即使蘇州gdp超越了新加坡,但是綜合實力也是不能和新加坡比的。所以我覺得最快的是廣東超過韓國。
⑼ 上海的經濟實力相當於發達國家那個水平
2015年上海全市生產總值接近2.5萬億元人民幣,按6.5元折算1美元的話,為3846億美元。同期的丹麥版GDP為3083億美元,權新加坡2778億美元,以色列2591億美元,芬蘭2522億美元,葡萄牙2066億美元。
上海的GDP往上較接近的是奧地利為3937億美元,高於丹麥、新加坡、以色列葡萄牙等。
PS:這只是經濟總量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