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中東當前局勢分析葉門

中東當前局勢分析葉門

發布時間:2021-03-06 05:19:53

Ⅰ 誰能介紹下現在中東的局勢情況,以及對迪拜的具體分析

我在迪拜,迪拜是中東地區的「紐約」,扮演著GCC經濟中心的角色,現在這里的所有項目發展專和建設的腳步相當快,屬幾大房產開發商都是直接由國王管著,開發直接有國家的強力支持,現在的business bay 周邊,land所有主題公園項目,世界機場等大項目都在進展中,

迪拜是中東的一面經濟旗幟,現在沙特,科威特,卡達等其它國家都在效仿和競爭。生活比較穩定,只是今年有點通貨膨脹的感覺,物價在近兩年上漲明顯,不過對於大眾來講都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圍;

這里的收入差距很大,建築工地基建民工的工資一個月只有1500--2000DHS月,而本地和歐美人的收入至少是這個數的十倍以上。

這里經濟發展比較穩定。

Ⅱ 中東當前局勢

當前中東北非局勢和東歐劇變的起因不一樣,中東北非局勢動盪的起因是國家財富資源分配的嚴重不平衡所導致,不會成為中東劇變,更不會導致伊斯蘭聯盟的解散。

Ⅲ 中東局勢動盪的原因分析

這、、、、、這原因要追溯的啊,要追溯到古代阿拉伯帝國兩派的分裂,千年以來的宗教派別對立是現在穆斯林國家動盪的根本內因,外部原因是美國,呵呵

Ⅳ 中東局勢走向及對策

1、局勢說明
中東地區歷史上就是全球的一個火葯桶,戰火不斷,各國人民飽受戰爭之苦。近期的政治動盪可能加劇地區局勢惡化,讓和平可望而不可及。阿以沖突和伊朗問題是中東地區的兩大歷史性難題,直接關繫到中東北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阿以沖突涉及到中東地區的所有國家,是中東穩定最大的挑戰。

目前北非中東動盪已經持續數月,美國拒絕牽頭利比亞軍事干預,而且明確拒絕派出地面部隊,一方面是不願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之外再加一個爛攤子,另一方面奧巴馬還面臨著巨大的預算壓力。北約內部至今存在著強烈的主和爭吵,很多國家明顯不想捲入利比亞內亂,大多時候是法國在唱獨角戲。而沒有美國的全力支持,法國已經有些力不從心。

2、中東北非問題的根本原因
經濟困境不會因政治動盪而消失,反而會因此而加劇。相反,經濟結構轉型或經濟質量提升需要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中東北非國家因為長期受外國干預,經濟結構單一,嚴重依賴國際市場,在全球化分工中處於邊緣位置。而現代信息和網路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靜水深流,使得潛在的沖突易燃突發,且難以控制地播散。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一些國際動亂並非由國家間沖突引發,卻可能從國家內部沖突催化外溢為地區沖突。這是當前北非中東動亂的一個值得關注的特點。

3、中東北非局勢震盪對中國的政治影響
政治動盪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使一些國家的國內政治斗爭激化,政府職能弱化,不能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提供基本保障。突尼西亞、埃及政變後,新政府遲遲未能建立,街頭政治還在延續,政治勢力正在重新分化組合,短期內很難形成一個穩定、可靠的政府。以埃及為例,「穆斯林兄弟會」是一個帶有深厚伊斯蘭色彩的政黨,代表要求參與國家政治事務的宗教勢力,目前臨時掌握國家權力的軍方是國家權力中的實力派,還有目前正分化組合的數十個世俗政黨。這三派力量均在埃及政治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任何一派都不可能被排除在政府之外,三股力量的實力基礎、權力來源、執政理念和行為模式大不一樣。當下,埃及正在軍方的主導下制定新憲法,但是任何一部新憲法都必須滿足這三股力量的需求。歷史上,這三股力量從來沒有密切合作過,未來要形成一個穩定的合作框架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利比亞、葉門的政局更是令人擔憂,因為部族勢力的存在,長期陷入內政的可能性不可排除,人民將因此而被拋入絕望的深淵。美國的中東問題觀察家因此而斷言,中東政治動盪僅僅開了個頭。

西北亞局勢給我們的啟示:

一是國不能弱,落後就要挨打。

二是獨裁不得人心,必須搞好適合自己國家的民主,讓更多的人參政、議政。

三是國家必須做好自己的事情,讓老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安寧。必須代表廣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國民應當為了自己的國家富強努力學習努力奮斗。

四是西方列強國家都是無恥國家。尤其對待其他國家的人民。像對待中東北非的阿富汗、伊朗、利比亞、葉門等都 是這樣。必欲置之而後快。

中東、北非局勢動盪所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是否仍將持續,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是否將成為美國考慮的下一目標,還有待密切關注。但不久前我國境內外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通過互聯網煽動國內居民非法聚集,妄圖引發「街頭政治」,不能不說是個別人企圖把亂局引向中國的一種嘗試,對此我們應十分清醒、高度警惕。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證明,西方列強總想把地大物博的中國置於他們的掌控之中,一個自主、強大的中國永遠是歷朝歷代各族人民的企盼。經歷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正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績與發展,正朝著偉大復興的美好前景奮進,對此我們應十分珍惜,自覺維護來之不易的和諧與穩定

政治地震和地理地震讓利比亞和日本都一時成為不宜進入和不可居住的危亂之邦,各國發出警告,建議本國國民不要前往旅遊,正好印證了孔子的觀點。和過去相比,不要說和孔子時代比,就是和這輪全球化之前的世界比,世界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於在全球化世界生存的國家、公司、團體和個人來說,如果要從利比亞和日本危機中汲取經驗教訓的話,那麼就要認真地研究到底怎樣降低全球化的風險,以及一旦危機發生,到底如何規避,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生命財富的損失?

面對利比亞危機,中國政府果斷決定,大舉、成功撤出在利比亞工作的3萬多同胞,世界為之側目。但是,當利比亞內戰和西方盟軍軍事干涉利比亞之際,中國也開始計算在利比亞的損失。如果損失僅限於商業利益,不管數額多高,總是不要緊。問題在於,利比亞事件的中國撤退,具有嚴重的警醒之指標意義。不顧或者欠考慮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重大潛在政治、安全危險和危機,而有點魯莽地大舉商業進入,包括長期巨額投資,看來是要欠戰略考慮的。

西方關於中國在非洲的評論也不是全部是尖酸刻薄,其中有一些經驗之談和勸誡之語。比如,一些西方研究中非關系的專家多次指出,中國並不會因為來自發展中世界,奉行不同於西方的外交政策,就在非洲有安全免疫力。西方公司和國家在非洲遇到的挫折和打擊,中國也將遇到。外來勢力要在非洲大陸站住腳,不是那麼容易的。中國真正與非洲接觸的大規模歷史,尤其是政治上相互支持、經濟上相互依存,是最近50年,更確切說是過去十多年的故事。而歐洲人和西方人則不同,從罪惡的奴隸貿易開始,經過對非洲各方面的殖民,再到「非殖民化」和新的援助關系確立,卻經歷了500年的歷史。

一個是500年,一個則是50年,不管中國外交政策和對非政策如何站立在道義的高點(支持發展中國家人民的發展、支持他們走自己選擇的而非外來勢力強加的道路),只有50年的接觸,中國對非洲的體驗、知識,還是欠缺的、稚嫩的。在有些方面,有必要向歐美人學習關於非洲的知識,以及如何與非洲更好地打交道。

中國需要牢記我們的古老哲學「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更需要從當下的國際挫折中總結教訓,只有這樣,中國才能真正「走出去」。

4、中東北非局勢震盪對中國的經濟影響
利比亞動亂推動國際原油價格大幅飆升
由於暴亂,目前估計減產幅度在100萬桶/日。利比亞的內部動亂,一方面使得國外石油公司停產,歐美等國石油公司人員從利比亞撤出而造成減產;另一方面由於交通受阻,且可能有部分管道或者設施受損,致即使平亂,其產能無法短期內得到恢復。從另外角度分析,即使卡扎菲被推翻,造成利比亞陷入無政府狀態,由於各方勢力存在矛盾,動亂無法中止,也將成為利比亞原油產量無法短期內恢復的關鍵因素。

3月3日沙特和美國均稱,將動用剩餘產能和戰略儲備來彌補利比亞的缺口。因為沙特的原油品質無法完全替代利比亞主要生產的輕質低硫原油,所以初步估計利比亞減產幅度在125萬桶左右,將動用沙特30%的剩餘產能。

中東北非緊張局勢繼續擴散,推動國際原油價格大幅飆升。紐約原油逼近每桶100美元,布倫特原油逼近110美元,並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畢竟當一個月前埃及爆發動亂時,市場並未預期到利比亞的局勢會變得如此嚴重。

4.2 高油價下推進我國採掘業以及新能源發展
盡管我國石油及其產品的價格目前受到嚴格管制,但油價調高對於相關企業的業績產生影響,原油價格上漲對其相當有利。

在傳統能源不斷漲價的情況下,很多公司加大投入轉向新能源的研發和生產,包括太陽能、風能、乙醇汽油等。在早期這些行業或許還需要政策扶植,但是"百元油價"時代已經給它們帶來了商業上的需求,原先的概念在經過油價上漲之後變成了真實的價值。

4.3 油價走高對於經濟指標的影響不可小覷

我國是世界石油消費大國之一,經濟發展對石油能源的依賴性比較強。我國的石油儲量和開采量遠遠不夠自身需要,大量進口石油就成為必然的選擇。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對石油進口的依賴程度也在加強。

對於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上漲至120美圓桶,或可導致國內基礎產品輸入價格增加,從而引起國內市場商品價格上漲,並最終引發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直接影響農產品、鐵路及運輸行業。

結語:

什麼在中國的經濟社會大發展,在中東地區沒有發生?我思考了很久,還是鄧小平講得對,「發展才是硬道理」。過去30多年,中國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心一意謀發展,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提交本次人代會審查的「十二五」規劃看,我們國家在繼續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同時,會更加重視民生,讓改革、開放的成果惠及全民。

我們一心一意謀發展,是正確的選擇。中國持續、穩定的發展不僅是中國人民的福祉,也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Ⅳ 中東地區目前的形勢怎樣

現在問題的焦抄點集中在敘利亞
1、阿薩德的政府軍得到俄羅斯的支持,基本上還處於優勢;
2、反對派當中:
A)IS基本上已經完蛋了;
B)庫爾德武裝得到美國人的支持,但正在被土耳其人揍;
C)其他反對派處於劣勢,但還在跟阿薩德政府周旋;
3、土耳其現在在跟俄羅斯人合作,因為他們無法容忍庫爾德人坐大(而美國在幫庫爾德人);
4、歐美還在間接的幫助反對派(實際上也包括IS),但是因為前面整出個IS的大笑話,他們已經不敢做的太明顯了;
5、俄羅斯在反恐戰場上越戰越勇,但是它要擔心的還是自身的經濟問題,以及要兼顧烏克蘭局勢的問題。

Ⅵ 展望中東:中東地區以後的局勢發展

大中東」解讀

是非恩怨話中東百年

--------------------------------------------------------------------------------

楊鴻璽

光明觀察刊發時間: 2005-7-23 http://guancha.gmw.cn

盡管2005年1月以來,巴以局勢出現轉機,但仍需謹慎觀察,尤其是2005年7月以來,在以色列緊鑼密鼓推進實施「單邊行動計劃」前夕,巴以局勢重新緊張。伊拉克政治重建繼續推進,但伊拉克的安全局勢惡劣。在美國的高壓政策下,伊朗和敘利亞一度走上與美劍拔弩張的前台,目前關系發展依然有變數。中東諸熱點仍將長期存在並繼續影響本地區和世界局勢。

一、充滿不安定因素的大中東地區

(一)、伊朗核問題時緩時急,目前趨於緊張。美伊關系在柯林頓時期並不似現在這樣緊張,雙方在2000年的關系已經明顯改善。但2001年布希上台以來,美伊關系嚴重倒退。2004年底,伊朗在關鍵時刻的讓步為其贏得了喘息之機,伊朗核問題未被提交聯合國安理會。但問題並未解決,而是在繼續發展。2005年1月以來,美總統布希和國務卿賴斯相繼發出強硬表示,不排除對伊朗動武。圍繞伊朗核問題,美國、歐盟和伊朗2005年上半年進行了激烈討價還價,美伊立場針鋒相對,伊朗保守派總統即將上台,預計在對美政策上會有強硬一面。伊朗核問題前景不樂觀,美最終對伊採取一定程度(如「外科手術式」打擊)行動的可能性依然不能排除。

(二)、伊拉克大局還算穩定,然而安全局勢異常嚴峻。1980年至1988年,歷經八年的兩伊戰爭後,伊於1990年8月悍然入侵科威特,之後,多國部隊進駐海灣,海灣戰爭於1991年2月爆發。戰爭結束後,國際社會對伊實行嚴厲制裁,美、英戰機持續幾年空襲伊。2000年8月以來俄、法、德以及廣大阿拉伯國家則一度做出種種努力,力圖早日促使美英解除對伊制裁。但2003年3月,美打擊伊、推翻薩達姆政權以來,伊局勢被徹底改寫。2005年7月初,美軍死亡超過1700多人,伊方更是死亡數以萬計。2005年1月底的伊大選以來,各政治派別在組建過渡政府中暴露出許多分歧,美雖基本控制伊局勢,但伊未來仍然有變數。特別是嚴重的自殺性爆炸,使伊拉克平民飽受荼毒。

(三)、阿以矛盾曠日持久,巴以爭端久拖不決。從本世紀初猶太人不斷返回巴勒斯坦開始,阿拉伯人與猶太人之間就頻生糾紛。二戰結束尤其是1948年5月以建國以來,阿以矛盾愈演愈烈,導致後來三十多年內發生五次戰爭。1991年馬德里中東和會召開至今,中東和談一度取得重要進展,但和平進程一波三折,飽受沖擊,巴以和談進入21世紀後實際處於停滯和倒退狀態,近期才有好轉,但各個實質問題沒有解決。特別是進入2005年7月,巴以雙方立場沒有實質改變,巴激進組織活動頻繁,以色列的打擊立場重新強硬。敘以、黎以談判依然僵持不前,三條談判軌道不同程度受挫。特別是自2005年2月前總理哈里里遇害後,黎巴嫩局勢動盪不定,直接沖擊到了與敘利亞之間的戰略同盟關系,敘全面從黎巴嫩撤軍。局勢演變和發展繼續影響美國對兩國的政策以及中東和平進程。

(四)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活動繼續發展。一度影響較大的極端主義組織有阿爾及利亞的伊斯蘭拯救陣線、埃及的伊斯蘭集團、阿富汗的塔利班。個別的宗教極端主義組織曾經不惜濫殺無辜,截至20世紀末期,阿爾及利亞已有6萬多人遭到極端分子殺害,一些外國人也遭綁架或遇害;埃及一度遭極端分子殺害的本國居民有3000多人,外國遊客數百人。所幸經過本國政府的嚴厲打擊,一些國家的宗教極端組織活動有所收斂。巴勒斯坦的「哈馬斯」、「傑哈德」以及黎巴嫩的真主黨等屬於激進政治組織,帶有一定反抗佔領的性質,與完全意義上的極端組織存在差異。

(五)、領土爭端、水資源糾紛錯綜復雜。伊朗與伊拉克、伊拉克與科威特、沙特與葉門、沙特與卡達、埃及與蘇丹、葉門與厄利垂亞、敘利亞與以色列、黎巴嫩與以色列等眾多國家之間存在領土糾紛並都曾發生過不同規模的武裝沖突。少數領土爭端已基本解決,部分懸而未決但有所緩和,部分仍處於僵持狀態。尼羅河流域、兩河(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及約旦河流域的有關國家也因為水資源分配問題而頻生糾葛。

二、世界為何不間斷注視大中東地區

(一)、該地區的宗教糾紛錯綜復雜。中東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等三大宗教的發源地。猶太教與伊斯蘭教、伊斯蘭教與基督教之間存有矛盾。伊斯蘭教內部如遜尼派、什葉派、蘇菲派等六派之間也矛盾重重。在伊拉克,薩達姆統治以遜尼派為基礎,其被推翻後什葉派獲得參政和平等權利,兩者今後的爭端還將繼續發展。多數阿拉伯國家的穆斯林是遜尼派。什葉派穆斯林以伊朗和沙特等海灣國家的信徒為主,所以1979年以來海灣和其它阿拉伯國家對伊朗的教義輸出抱有警惕態度。伊斯蘭教什葉派與遜尼派之間的矛盾是導致發生兩伊戰爭的重要因素之一;極端的原教旨主義組織與伊斯蘭溫和派別之間的矛盾常常導致國內政局動盪。黎巴嫩的教派沖突一度相對典型,黎是阿拉伯國家中唯一的由穆斯林和基督教徒兩大類居民組成的國家,全國只有1.04萬平方公裡面積、300多萬人口,最多時卻曾有分屬於兩大宗教派別的100多個黨派團體、30多支民兵武裝和數十家電台。

(二)、中東地理位置重要,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稱。中東地區是亞歐非三洲的接合部,且正好位於東半球大陸的中心。中東周圍環繞著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裏海和波斯灣等國際海域,這些海域大大便利了中東與世界各地的聯系。溝通上述海域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蘇伊士運河、曼德海峽和霍爾木茲海峽等,是重要的國際航道,也是扼守這些航道的重要門戶。中東地區這種適中、臨海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東方和西方、歐洲經西亞到北非的聯系紐帶和十字路口,從而在世界政治、經濟、軍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三)、中東地區石油資源極為豐富,有「世界油庫」和「石油海洋」之稱。中東石油有眾多優點——全球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1萬億桶,其中62.1%蘊藏在中東尤其是波斯灣,迄今已探明石油儲量居世界前五位的國家沙特、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和伊朗等全部集中在波斯灣地區;石油開發條件優越,油層厚,油田大且分布集中,距海近,運輸方便,油井自噴率和單井產量高;中東地區石油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2/5,出口量約佔世界總出口量的2/3。20世紀90年代,美國、日本和西歐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率分別為12-14%、80%和60%。據國際能源組織預測,從1998年到2005年,中東石油供應量佔世界石油總供應量的份額將由24%上升至34%,到2010年這一比例將達44%,2020年達55%。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後的2004年,國際油價大幅上揚,沖破每桶50美元大關,2005年更是突破60美元大關。

(四)、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超級大國等介入導致中東亂象叢生。殖民主義者在其殖民統治區採取「分而治之」等政策,給該地區留下嚴重隱患,這在領土爭端、阿以沖突和民族矛盾方面表現尤為明顯。伊朗與伊拉克、伊朗與阿聯酋、沙特與卡達、卡達與巴林、埃及與蘇丹、摩洛哥與西班牙等國家之間的領土爭端莫不與殖民統治有關。巴勒斯坦人與猶太人、塞普勒斯島上希臘與土耳其兩族之間以及庫爾德族與其他民族之間的矛盾也是由前殖民者一手製造的。 超級大國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冷戰期間,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該地區明爭暗鬥。二戰後該地區發生五次中東戰爭都與超級大國爭奪和幕後操縱密切相關。冷戰後,美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在中東地區為所欲為,長期制裁伊朗、利比亞、蘇丹,轟炸並最終出兵伊拉克,對海灣國家軟硬兼施,同時偏袒以色列,拉攏土耳其和其他盟國。目前美又在極力推行「大中東民主計劃」,聲稱要在中東推進「民主自由」、根除恐怖土壤,引發地區國家的暗中抵制,致使地區局勢充滿著不穩定因素。

(五)、各國政體復雜多樣,現代政治制度發育並不完整,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平衡。二戰前,多數中東國家的政體是君主專制和君主立憲制。戰後,許多原來的君主制國家轉而實行資產階級共和制,但不少國家的共和政體仍帶有比較濃厚的傳統歷史色彩、宗教色彩並實行事實上的總統終身制。政治體制比較完善的代議制民主國家如以色列和土耳其。其它政體還有君主立憲制(如約旦、科威特、卡達和巴林)、君主專制制及酋長制(如阿聯酋)等。從總體上看,該地區的政治制度發育相對不成熟,容易引發局勢動盪。另外,不少國家腐敗嚴重,經濟發展失衡,貧富懸殊,兩極分化嚴重。越來越多的人把原教旨主義視為擺脫困境、實現「社會公正」的希望和出路,原教旨勢力趁機迎合群眾的不滿心態,煽動宗教狂熱,不斷採取暴力恐怖活動,導致國內政局不穩。

(六)、該地區較普遍存在水資源糾紛,一些學者稱呼「水戰爭」。中東地區幅員遼闊,但嚴重缺水,水資源只佔世界總量的0.4%。該地區有三個主要水系:兩河水系、尼羅河水系和約旦河水系。伴隨該地區水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資源紛爭必將進一步加劇。兩河均發源於土耳其東部山地,流經土耳其、伊朗、敘利亞和伊拉克四國,四國關系一直微妙。非洲的尼羅河流經9個國家,埃及和欲與其共享該河水資源的上游國家之間矛盾叢生,其中與衣索比亞和蘇丹之間的矛盾一度比較突出。約旦河的水量雖然只有尼羅河的1%,但它是巴勒斯坦地區唯一的水源,也是阿以沖突的焦點之一,巴勒斯坦、黎巴嫩、約旦同以色列圍繞該河水源利用問題進行過殊死斗爭和艱苦談判。敘以談判最為棘手的問題也包括太巴列湖水資源爭執。

三、「大中東」時局將向哪個方向發展?

(一)、中東諸多問題的關鍵是阿以矛盾問題(即中東問題),而該問題短期內難以徹底解決。中東問題包括巴勒斯坦問題、以色列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爭端兩個內容,核心是巴勒斯坦問題。盡管中東和平進程已經從1991年以來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但其中最棘手最關鍵的問題如耶路撒冷最終地位問題、難民問題、邊界問題、猶太人定居點問題以及水資源問題等遠未解決。加上2000年9月以來持續4年多的嚴重沖突,可以預見,盡管目前巴以初步實現停火,但巴以和談短期內難以取得實質進展。美國政府的政策、以色列政府的不穩定性、巴方內部的協調程度等諸多問題,都將是影響和談的重要因素。2005年7月巴以局勢重新不穩定再次說明了這一點。從歷史經驗看,即使達成一些協議,協議實施起來依舊障礙重重。

(二)、美、俄、英、法、德、日、印等世界一超多強將繼續在該地區展開爭奪。盡管世界其餘大國努力展現影響,但美影響難以被取代。布希執政幾年來,一改柯林頓時期「西促和談,東遏兩伊」的穩中求變政策,轉而採取推進「反恐」和推進「民主自由」並行的「先破後立」戰略。布希新任期將從改造價值觀和重塑地緣政治入手全面推進大中東戰略。美將在穩定伊拉克局勢及促進巴以和談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單邊和多邊、外交與軍事等多種手段,清除反美政權,推廣西方價值,實現其對大中東地區的全面主導。由於美在戰略上居於優勢地位,其「大中東民主計劃」將會取得一定進展,但該計劃的「目標」過於龐大,且受到多方阻滯,預計在較長時間內難以取得整體性收效。

(三)、宗教問題固有的復雜性和長期性使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以解決。宗教文化具有相對較頑強的穩定性和長期性,中東地區多數矛盾歷史久遠,有些熱點不但不會減弱,還可能愈演愈烈。幾年內催生「民主、自由」並實現徹底的宗教融合並不現實,甚至是遙不可及的緣木求魚式設計。涉及宗教和文化方面的熱點問題在未來很長時期內會持續影響地區局勢,特別是美國不合時宜、沒有理由地拋出所謂「文明沖突論」並在一定程度上付諸實施,將導致美國與該地區國家的文明對立和軍事對抗長期持續。在大國尤其是美國中東政策帶來的持續高壓和沖擊下,中東地區將面臨巨大轉型,而轉型期內將充滿動盪和變數,持續影響世界局勢。

Ⅶ 中東局勢分析

中東局勢已經很明顯復是美俄博弈的地制區,雖然近幾個月來沒有什麼太大的動靜,但依然成為隨時觸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地區之一(烏克蘭危機,朝鮮核危機,敘利亞內戰都是目前最有可能引發三戰的重要事件)。
外界雖然流傳著三戰的話題,但小編不這樣認為,畢竟中東局勢已經不僅僅限制與中東,很顯然已經成為了國際社會的問題。
美國想要花最小的代價,維護中東最大的權益,而俄羅斯則需要保住自己在中東的最後一塊利益。(俄羅斯在蘇聯時期,在敘利亞有一處軍事基地)。
美俄的博弈,也使得ISIS更加猖狂,加上敘利亞已經不限制與內戰,已經牽扯到了伊斯蘭中的遜尼派與什葉派的爭斗。穆斯林的內斗,已經國際社會的明爭暗鬥,都已經聚集在了敘利亞,中東的局勢非常亂,一邊是由俄羅斯,伊朗支持的阿薩德政府,一邊是由美國和沙特支持的反政府武裝,還有ISIS以及各別支持ISIS的國家(如土耳其),因為ISIS控制的油田中,許多都賣給土耳其,而且價格極低。

Ⅷ 深度分析當前中東形勢詳見補充

幾大門戶網站、電復視台評論節制目等均有詳細解讀,看需要有耐心的。
哥們是一關注橄欖綠的軍迷,問題提得有深度,既然對此類問題感興趣,不妨隨中央台主持和阮次山等人去神遊一番,看看什麼叫仁者見仁,在他們身上去押個注,考考自己的賭運……

Ⅸ 如何分析中東之亂是世界格局演變的縮影

最根本的亂源在於「利益」二字!
歷史根源:最早是來自於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祖先的王位之爭。猶太人占據巴勒斯坦,後被羅馬人趕走。後來阿拉伯人趕走羅馬人,來到巴勒斯坦定居。猶太復國主義在一戰前開始產生,旨在恢復猶太人的國家,選址巴勒斯坦,與巴勒斯坦人商議失敗,放棄。
英國人在一戰之後統治巴勒斯坦,不限制移民,正值二戰德國屠殺猶太人,猶太人大量遷往巴勒斯坦,導致混亂局面。英國人無法解決,交給聯合國,在美蘇干預下,決議將巴勒斯坦分成兩部分,猶太人佔大半,耶路撒冷歸國際管轄。然後就開始了無休止的爭端。

戰略地位:中東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價值(三洲五海之地,蘇伊士運河和豐富的石油資源)

評價:政治動盪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使一些國家的國內政治斗爭激化,政府職能弱化,不能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提供基本保障。突尼西亞、埃及政變後,新政府遲遲未能建立,街頭政治還在延續,政治勢力正在重新分化組合,短期內很難形成一個穩定、可靠的政府。以埃及為例,「穆斯林兄弟會」是一個帶有深厚伊斯蘭色彩的政黨,代表要求參與國家政治事務的宗教勢力,目前臨時掌握國家權力的軍方是國家權力中的實力派,還有目前正分化組合的數十個世俗政黨。這三派力量均在埃及政治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任何一派都不可能被排除在政府之外,三股力量的實力基礎、權力來源、執政理念和行為模式大不一樣。當下,埃及正在軍方的主導下制定新憲法,但是任何一部新憲法都必須滿足這三股力量的需求。歷史上,這三股力量從來沒有密切合作過,未來要形成一個穩定的合作框架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利比亞、葉門的政局更是令人擔憂,因為部族勢力的存在,長期陷入內政的可能性不可排除,人民將因此而被拋入絕望的深淵。美國的中東問題觀察家因此而斷言,中東政治動盪僅僅開了個頭。

給我們的啟示:
一是國不能弱,落後就要挨打。
二是獨裁不得人心,必須搞好適合自己國家的民主,讓更多的人參政、議政。
三是國家必須做好自己的事情,讓老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安寧。必須代表廣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國民應當為了自己的國家富強努力學習努力奮斗。
四是西方列強國家都是無恥國家。尤其對待其他國家的人民。像對待中東北非的阿富汗、伊朗、利比亞、葉門等都 是這樣。必欲置之而後快。

中東、北非局勢動盪所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是否仍將持續,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是否將成為美國考慮的下一目標,還有待密切關注。但不久前我國境內外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通過互聯網煽動國內居民非法聚集,妄圖引發「街頭政治」,不能不說是個別人企圖把亂局引向中國的一種嘗試,對此我們應十分清醒、高度警惕。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證明,西方列強總想把地大物博的中國置於他們的掌控之中,一個自主、強大的中國永遠是歷朝歷代各族人民的企盼。經歷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正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績與發展,正朝著偉大復興的美好前景奮進,對此我們應十分珍惜,自覺維護來之不易的和諧與穩定
政治地震和地理地震讓利比亞和日本都一時成為不宜進入和不可居住的危亂之邦,各國發出警告,建議本國國民不要前往旅遊,正好印證了孔子的觀點。和過去相比,不要說和孔子時代比,就是和這輪全球化之前的世界比,世界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於在全球化世界生存的國家、公司、團體和個人來說,如果要從利比亞和日本危機中汲取經驗教訓的話,那麼就要認真地研究到底怎樣降低全球化的風險,以及一旦危機發生,到底如何規避,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生命財富的損失?
面對利比亞危機,中國政府果斷決定,大舉、成功撤出在利比亞工作的3萬多同胞,世界為之側目。但是,當利比亞內戰和西方盟軍軍事干涉利比亞之際,中國也開始計算在利比亞的損失。如果損失僅限於商業利益,不管數額多高,總是不要緊。問題在於,利比亞事件的中國撤退,具有嚴重的警醒之指標意義。不顧或者欠考慮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重大潛在政治、安全危險和危機,而有點魯莽地大舉商業進入,包括長期巨額投資,看來是要欠戰略考慮的。
西方關於中國在非洲的評論也不是全部是尖酸刻薄,其中有一些經驗之談和勸誡之語。比如,一些西方研究中非關系的專家多次指出,中國並不會因為來自發展中世界,奉行不同於西方的外交政策,就在非洲有安全免疫力。西方公司和國家在非洲遇到的挫折和打擊,中國也將遇到。外來勢力要在非洲大陸站住腳,不是那麼容易的。中國真正與非洲接觸的大規模歷史,尤其是政治上相互支持、經濟上相互依存,是最近50年,更確切說是過去十多年的故事。而歐洲人和西方人則不同,從罪惡的奴隸貿易開始,經過對非洲各方面的殖民,再到「非殖民化」和新的援助關系確立,卻經歷了500年的歷史。
一個是500年,一個則是50年,不管中國外交政策和對非政策如何站立在道義的高點(支持發展中國家人民的發展、支持他們走自己選擇的而非外來勢力強加的道路),只有50年的接觸,中國對非洲的體驗、知識,還是欠缺的、稚嫩的。在有些方面,有必要向歐美人學習關於非洲的知識,以及如何與非洲更好地打交道。
中國需要牢記我們的古老哲學「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更需要從當下的國際挫折中總結教訓,只有這樣,中國才能真正「走出去」。

Ⅹ 關於中東局勢的問題

額,那些派都是為了抄一個目標,把美國打出去,但是,你要知道,中東的經濟說白了就是石油。石油一旦有威脅,美國就斷了命根···並且,恐怖組織有點像中國的抗日游擊隊···他們認為中東局勢發展到今天都是美國從中作梗,便以各種理由打擊美國。當然,美國之所以這么叼總是管這個管那個,是因為有經濟問題牽扯著,如果局勢有問題,美國就沒法稱霸全宇宙了···別說這話是我說的··· 遜尼派,其實是個伊斯蘭教的一個宣傳和升級的無武裝部門··· 什葉派不是個省油的燈···他們因為是伊斯蘭教所以一旦把他們惹毛了,你就會學到一個非常可怕的詞:「聖戰」

閱讀全文

與中東當前局勢分析葉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瀏覽:533
黃金藤價格價格 瀏覽:503
85港幣摺合人民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05
江蘇八方貴金屬軟體下載 瀏覽:344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費用 瀏覽:84
企業如何通過基金融資 瀏覽:570
項目融資的結構 瀏覽:379
融資33 瀏覽:370
拆借信託 瀏覽: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