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聯邦快遞股市大跌

聯邦快遞股市大跌

發布時間:2021-03-05 01:19:03

股票最貴的多少錢一股

截止2020年8月1日,股票最貴的是10萬美元一股。

世界上最昂貴的股票——美國Berkshire Hatheway(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公司的股票在交易所里的售價最高。「股神」巴菲特領導的這家公司股票交易價格10月5日在紐約股票交易所短暫地突破了每股10萬美元大關,成為美國及世界歷史上最昂貴的股票。

(1)聯邦快遞股市大跌擴展閱讀:

世界上最昂貴的股票是在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公司,市場普遍預期美國的保險和再保險業務今年將大幅增長,此前有報道稱,颶風造成的損失遠遠低於預期。上周五,該公司股價上漲1296美元,收於98,900美元,但一度突破10萬美元。

由沃倫•巴菲特擔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核心業務是投資和保險,並持有聯邦快遞和可口可樂等幾家美國大公司的股份。今年第二季度,該公司的收益較上年同期增長62%,至23.5億美元。

❷ 美股上歷史上曾今出現最高股票每股多少錢

世界上最昂貴來的股票——美國源Berkshire Hatheway(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公司的股票在交易所里的售價最高。「股神」巴菲特領導的這家公司股票交易價格10月5日在紐約股票交易所短暫地突破了每股10萬美元大關,成為美國及世界歷史上最昂貴的股票。

由於有報道稱美國颶風造成的損失遠低於預期,投資者普遍認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保險和再保險業務的贏利今年將大幅增長。受此利好消息的影響,該公司每股股票價格5日上升了1296美元,收盤價為9.89萬美元,但盤中一度突破了10萬美元。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由沃倫.巴菲特親自出任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核心業務是投資和保險業,並持有聯邦快遞、可口可樂等多家美國大公司的股票。今年第二季度,公司收益高達23.5億美元,同比猛增了62%。

❸ 美國股市裡的聯邦快遞多少錢一股

您好!美股聯邦快遞(FDX) 股價為:140.18美元一股:

❹ 弗朗西斯·麥奎爾的成功經歷

弗朗希斯·麥奎爾已經成為是美國營銷領域的最權威人士之一,著名的品牌培育大師。他的著作《你是最棒的》用自己真實的故事向人們證明了:要勇於面對各種條件的變化,勇於冒險,直到獲得最終的成功。
被美國沃爾瑪公司創始人沃爾頓譽為「我知道的最具有感召力的人,一位真正的贏家。
在過去有史以來最激動人心的的50年中,他親眼目睹了包括麥克·華萊氏、史蒂夫·艾倫等在內的傳奇領軍人物風采,在美國ABC廣播公司電台擔任節目發展總監期間,他大膽起用了年輕的泰德·卡普和查爾斯·奧斯古德,一起參與了那個陳舊產業的革新,引發了電台向可視媒體轉化的一場革命。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期,弗朗希斯·麥奎爾與美國航空公司簽約合作。在他的成功領導下,公司引進波音747型飛機,並開拓了從美國本土飛往南太平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加勒比海的新航線。成功的擴大了美國航空公司國際業務,使公司的發展直線上升。
在美國肯塔基州北部城市路易斯維爾,山得士上校創辦了一個賣盒式雞肉快餐的公司,這就是肯德基公司,在弗朗希斯·麥奎爾加入後,進行了戰略的、正確的市場定位,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將「肯德基」這個品牌享譽全美乃至全世界。使得肯德基公司成為當時紐約股市中發展最快的公司。1973年,美國田納西州的孟斐斯,一個越戰退伍的水兵領著一群人創立了聯邦快遞公司,它的出現,在當時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世界的商業方式。作為公司的高級副總裁,弗朗希斯·麥倡導並參與建設的企業文化倍受贊譽,並且直接推動了公司的蓬勃發展,聯邦快遞公司被美國《財富》雜志評為「十年發展最快企業」之首。
聯邦快遞是美國企業史上前所未有的風險投資企業,創辦伊始,沒有錢,沒有鼓勵,也沒有外部資源的扶持。但有我們有自己的領袖,我們有積極的態度!我們相信自己,因為我們知道總會有成功的一天,我們堅信自己是最棒的。「麥奎爾不僅教會了我們如何溝通,交流,他還教導我們要有一個真誠的心。從聯邦快遞的成功,我們意識到我們的成功基於熱情、而不在於過程或技術」。聯邦快遞公司的主席兼執政總裁福萊德·史密斯先生這樣贊揚弗朗希斯·麥奎爾。

❺ 史上最貴的股票是哪一支,每股多少錢

如果問的是中國的。。那就是中國船舶了。。。曾經的300 現在的40.
國外的不知道。。巴菲特旗下的哈撒韋公司 每股股價超過一萬美元

❻ ...林奇認為股市無理性。擔他們最後都成功了為什麼呢

彼得·林奇出生於1944年,1968年畢業於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取得MBA學位;1969年進入富達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為研究員,1977年成為麥哲倫基金的基金經理人。在1997-1990年彼得·林奇擔任麥哲倫基金經理人職務的13年間,該基金的管理資產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投資人超過100萬人,成為富達的旗艦基金,並且是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其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間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目前他是富達公司的副主席,還是富達基金託管人董事會成員之一。現居住在波士頓。PeterLynch每月走訪40到50家公司,一年5、600百家。即使少的時候,一年也至少走200家,閱讀700份年報。他是最早調查海外公司的基金經理,比如他發現Volvo的時候,連瑞典自己的分析師都沒去過它的工廠,當時Volvo的股價是4元,每股現金也有4元了,當然屬於嚴重被低估,後來為Lynch賺了7900萬美元。他每天6點15乘車去公室,晚上7點15回家。一年形成10萬英里,相當於一個工作日400英里。每天午餐都見一家公司。每天聽200個經紀人的意見。他和他的助手每月要將2000家公司檢查一遍。在他退休之前,他只度過兩個長假,其中的一個:去日本,用5天時間考察當地公司,在香港找到老婆,在中國玩了3天,然後去曼谷考察及觀光,最後去英國,用3天時間調查。股票世界裡的傳奇——彼得·林奇(股聖)財富檔案當今美國,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資組合經理人彼得·林奇,是麥哲倫共同基金的創始人,是傑出的職業股票投資人、華爾街股票市場的聚財巨頭,投資回報率曾一度神奇的高達2500%,其著作《漫步華爾街》、《戰勝華爾街》、《學以致富》,一問世便成為暢銷書。企業類型股票投資業。成長記錄在人們的眼中,他就是財富的化身,他說的話是所有股民的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來最賺錢的,如果你在1977年投資100美元該基金,在1990年取出,13年時間已變為28000美元,增值28倍,不過13年的時間。這個「股票天使」就是彼得·林奇——歷史上最偉大的投資人之一,《時代雜志》評他為首席基金經理。他對共同基金的貢獻,就像是喬丹之於籃球,鄧肯之於現代舞蹈。他不是人們日常認識中的那種腦滿肥腸的商人,他把整個比賽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他讓投資變成了一種藝術,而且緊緊地抓住全國每一個投資人和儲蓄者的注意力。當然,他也在這場比賽中獲得了極大的名譽和財富。成長之路1944年1月19日,彼得·林奇出生於美國波士頓的一個富裕的家庭里。父親曾經是波士頓學院的一個數學教授,後來放棄教職,成為約翰·漢考克公司的高級審計師。可是不幸的是,在林奇10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全家的生活開始陷入困境。為了省錢,家人開始節衣縮食,林奇也從私立學校轉到了公立學校,而且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11歲的他在高爾夫球場找了份球童的工作。這份工作應該說是最理想不過了,球童工作一個下午比報童工作一周掙的還多。高爾夫球場一直是風雲人物、名流巨賈的聚集之地,與其他球童不同的是,林奇不僅撿球,還注意學習。從高爾夫俱樂部的球員口中,他接受了股票市場的早期教育、知道了不同的投資觀點。林奇跟隨球手打完一輪球,就相當於上一堂關於股票問題的免費教育課。在當時,雖然是經濟發達的美國,但人們的意識還是相對保守,對股票業並不很信任,視股票市場如賭場,把買股票等同於賭博行為,雖然這時股票上漲了3倍,原本林奇也是這樣想的,但球童的經歷開始讓林奇逐漸改變了看法,增強了賺錢意識,雖然他那時並沒有錢去投資股票。就這樣邊工作邊讀書,林奇讀完了中學,順利考入賓州大學沃頓學院。即使在沃頓學院學習期間,林奇也未放棄球童的工作,他還因此獲得了弗朗西斯·維梅特球童獎學金。沃頓商學院的經歷對於以後林奇的成長是十分關鍵的。為了家庭,為了自己,林奇開始著手研究股票,他想找出其中的「秘密」,成為象高爾夫球場的客戶一樣成功的人物。於是,他有目的地專門研究與股票投資有關的學科。除了必修課外,他沒有選修的有關自然科學、數學和財會等課程,而是重點的專修社會科學,如歷史學、心理學、政治學。此外,他還學習了玄學、認識論、邏輯、宗教和古希臘哲學。還沒有真正涉足商海之時,林奇就已經意識到,股票投資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歷史和哲學在投資決策時顯然比統計學和數學更有用。因為球童的兼職和獎學金做經濟的堅強後盾,大二的時候,林奇已經有了一筆不小的收入。他決定用這筆積蓄進行股票投資,小試牛刀。他從積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資於飛虎航空公司的股票,當時他買入的價格是每股10美元。後來,這種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國家空中運輸的發展而暴升。隨著這種股票的不斷上漲,林奇逐漸拋出手中的股票來收回資金,靠著這筆資金,他不僅讀完了大學,而且念完了研究生。暑假期間,林奇來到世界最大的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富達」,在這里做暑假實習生,能在這樣的公司實習,是一種非常難得的機會。這份工作不僅使林奇打破了對股票分析行業的神秘感,也讓他對書本上的理論產生了懷疑,教授們的理論在真正的市場中,幾乎全線崩潰,這種信念促使了林奇特別注重實際調研的作用。「他是一個奇跡」1969年,林奇已經畢了業,也服完了兵役,他開始來到富達,正式成為一名公司的職員。起初是金屬商品分析師,幹了幾年的分析工作之後,1974年,林奇升任富達公司的研究主管。當時公司正陸續擴展化學、包裝、鋼鐵、鋁業以及紡織等部門的業務,這些工作開始讓他有機會接觸到證券市場的最前線,他除了不斷走訪公司,收集情報,從中挑出最有前途的投資領域之外,還注意將自己的判斷結果與實踐相對應,為以後的真正實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8年之後,由於工作出色,林奇被任命為富達旗下的麥哲倫基金的主管。這是一個升遷,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一方面,林奇終於可以直接面對市場,但另一方面,富達有幾十個、幾百個、幾千個這樣的基金主管,要能做出一番成就,脫穎而出,必須付出的辛苦、的想法和思考。當時的麥哲論基金,資金僅有2200萬美元,其業務也僅局限於幾家較大的證券公司中,還是一個嬰兒,但對於林奇這個初學者而言,卻是再合適不過了。因為它提供了一個可以施展的舞台。為了工作,林奇成了一個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12個小時,他投入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和精力。他每天要閱讀幾英尺厚的文件,他每年要旅行16萬公里去各地進行實地考察,此外,他還要與500多家公司的經理進行交談,在不進行閱讀和訪問時,他則會幾小時幾十個小時的打電話,從各個方面來了解公司的狀況、投資領域的最新進展。他還特別重視從同行處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所有比較成功的投資家們都有鬆散或正式的聯盟,大家可以通過聯盟交換思想獲得教益。當然人們不會把自己即將購買的股票透露出來,但在交流中可以獲得很多信息。這些處於投資領域頂尖級的人物,能夠提供比經紀人更豐富的信息源。這才是林奇「金點子」的最好來源。林奇還創造了常識投資法。他認為普通投資人一樣可以按常識判斷來戰勝股市和共同基金,而他自己對於股市行情的分析和預測,往往會從日常生活中得到有價值的信息。他特別留意妻子卡羅琳和三個女兒的購物習慣,每當她們買東西回來,他總要扯上幾句。1971年的某一天,妻子卡羅琳買「萊格斯」牌緊身衣,他發現這將是一個走俏的商品。在他的組織下,麥哲倫當即買下了生產這種緊身衣的漢斯公司的股票,沒過多久,股票價格竟達到原來價格的6倍。在日常小事中發現商機,這就是林奇。可是,股票市場漲幅不定,之所以人們將它看成是賭場,就註定了有輸有贏,林奇也有判斷錯誤的時候。1977年,他剛掌管麥哲倫基金不久,就以每股26美元的價格買進華納公司的股票。而當他向一位跟蹤分析華納公司股票行情的技術分析家咨詢華納公司股票的走勢時,這位專家卻告訴林奇華納公司的股票已經「極度超值」。當時林奇並不相信。6個月後,華納公司的股票上漲到了32美元,林奇開始有些擔憂,但經過調查,發現華納公司運行良好,於是林奇選擇繼續持股待漲。不久,華納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這時,林奇開始對股市行情分析專家的建議做出反應,認為38美元肯定是超值的頂峰,於是將手中所持有的華納公司股票悉數拋出。然而,華納公司股票價格一路攀升,最後竟漲到了180美元以上。即使後來在股市暴跌中也維持了不錯水準。對此,林奇懊悔不已,他開始再也不相信這些高談闊論的股市評論專家了,以後只堅信自己的分析判斷。林奇十分欣賞沃倫·巴菲特的觀點:「對我來說,股市是根本不存在的。要說其存在,那也只是讓某些人出醜的地方。」他開始不再相信專家、理論、數學分析。經過了漲落、失敗的林奇更加成熟了,他優秀的選股能力開始讓人們感到驚奇,與別人注重進出場的時機不同,他覺得何時買進、何時拋出沒有什麼用處,因為行情永遠都是跌跌漲漲的。只有投資人在正確的時機選對好的股票,即使是市場行情不好,也要耐心等待,然後在走勢翻多的時候,才能獲得很高的投資回報率,這就是一個真正的投資者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去投機。在林奇的投資組合中,他最偏愛兩種類型的股票:一類是中小型的成長股股票。在林奇看來,中小型公司股價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一個投資組合里只要有一兩家股票的收益率極高,即使其他的賠本,也不會影響整個投資組合的成績。同時他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成長性時,對單位增長的關注甚至超過了利潤增長,因為高利潤可能是由於物價上漲,也可能是由於巧妙的買進造成的。另一類股票是業務簡單的公司的股票。一般人認為,激烈競爭領域內有著出色管理的高等業務公司的股票,例如寶潔公司、3M公司、德州儀器、道化學公司、摩托羅拉公司更有可能賺大錢,但在林奇看來,作為投資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東西,只需要一個低價出售、經營業績尚可、而且股價回升時不至於分崩離析的公司就行。就靠著這種有名的投資方式,林奇成為華爾街股市的超級大贏家。在他所投資的領域中,包括克萊斯勒汽車、聯邦快遞等等。彼得·林奇都能在對的地方找到他在市場里的最愛,他對營運地點就在他周遭的公司,特別有偏好。功成身退1990年,林奇管理麥哲倫基金已經13年了,就在這短短的13年,彼得·林奇悄無聲息的創造了一個奇跡和神話!麥哲倫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經理人超過100萬人,成為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麥哲倫的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由於資產規模巨大,林奇13年間買過15000多隻股票,其中很多股票還買過多次,贏得了「不管什麼股票都喜歡」的名聲。對於很多人而言,彼得·林奇是一個沒有「周末焦慮症」的「死多頭」,股市調整對他而言只意味著廉價建倉的機會到了,他都不太像一個股市中人,因為他的心態是如此的平和,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1991年,就在他最顛峰的時刻,林奇卻選擇退休,離開共同基金的圈子。當時,他還是市場中最搶手的人物,而他的才能也是最受倚重的。彼得·林奇非常理智地發表了自己的離去演說:「這是我希望能夠避免的結局······盡管我樂於從事這份工作,但是我同時也失去了呆在家裡,看著孩子們成長的機會。孩子們長的真快,一周一個樣。幾乎每個周末都需要她們向我自我介紹,我才能認出她們來······我為孩子們做了成長記錄簿,結果積了一大堆有紀念意義的記錄,卻沒時間剪貼。」這就是彼得·林奇離開的理由,沒有一點的做作和矯情。當然他也受夠了每周工作80個小時的生活,於是,和其他偉大的投資人和交易商一樣,彼得·林奇帶著賺來的錢,乾乾脆脆的離了場。現在,這個曾經的「股市傳奇」就像任何一個平常的父親一樣,在家教導自己的小女兒,同時他也沒有閑著,正積極地投入波士頓地區的天主教學校體制,到處募集資金,讓清寒子弟也能接受私立學校的教育。雖然他是億萬富翁,他讓別人也成為了億萬富翁,但他卻不是金錢的奴隸,而是主人。成功秘訣心態平和,穩中取勝。纖毫小事中覓先機。投資策略及理論:以價值投資為根基的實用投資策略。看重的是個股品質。理論闡述:價值投資的精髓在於,質好價低的個股內在價值在足夠長的時間內總會體現在股價上,利用這種特性,使本金穩定地復利增長。具體做法:其投資智慧是從最簡單的生活方式中體驗的。從生活中發掘有潛能的股份。投資具有潛力,且未被市場留意的公司,長線持有,利用復式滾存穩定增長。遵守的規則與禁忌:林奇選股品味:1、傻名字2、乏味3、令人厭煩4、有庇護的獨立子公司5、乏人關注的潛力股6、充滿謠言的公司7、大家不想關注的行業8、增長處於零的行業9、具保護壁壘的企業10、消耗性大的消費品11、直接受惠高技術的客戶12、連其雇員也購買的股票13、會回購自己股份的公司令林奇退避三舍的公司:1、當炒股2、其龍頭企業二世3、不務正業的公司4、突然人氣急升的股票5、欠缺議價力的供應商6、名字古怪的公司對大勢與個股關系的看法:林奇認為贏輸實際和市場的關系不大,股市不過是用來驗證一下是否有人在做傻事的地方。不能依賴市場來帶動手裡的股票上揚。對股市預測的看法:從不相信誰能預測市場。對投資工具的看法:對林奇來說,投資只是賭博的一種,沒有100%安全的投資工具。名言及觀念:「不做研究就投資,和玩撲克牌不看牌面一樣盲目。」投資前三個問題:1、你有物業嗎?2、你有餘錢投資嗎?3、你有賺錢能力嗎?不少投資者選購股票的認真程度竟不如日常的消費購物,如果把購物時貨比三家的認真用於選股,會節省的錢。其它及成就:1944年出生於美國,1977年接管富達麥哲倫基金,13年資產從1800萬美元增至140億美元,年復式增長29%。

❼ 彼得林奇心路歷程拜託了各位 謝謝

彼得林奇成長記錄 在人們的眼中,他就是財富的化身,他說的話是所有股民的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來最賺錢的,如果你在1977年投資100美元該基金,在1990年取出,13年時間已變為28000美元,增值28倍,不過13年的時間。 這個「股票天使」就是彼得·林奇——歷史上最偉大的投資人之一,《時代雜志》評他為首席基金經理。他對共同基金的貢獻,就像是喬丹之於籃球,鄧肯之於現代舞蹈。他不是人們日常認識中的那種腦滿肥腸的商人,他把整個比賽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他讓投資變成了一種藝術,而且緊緊地抓住全國每一個投資人和儲蓄者的注意力。當然,他也在這場比賽中獲得了極大的名譽和財富。 成長之路 1944年1月19日,彼得·林奇出生於美國波士頓的一個富裕的家庭里。父親曾經是波士頓學院的一個數學教授,後來放棄教職,成為約翰·漢考克公司的高級審計師。可是不幸的是,在林奇10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全家的生活開始陷入困境。 為了省錢,家人開始節衣縮食,林奇也從私立學校轉到了公立學校,而且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11歲的他在高爾夫球場找了份球童的工作。這份工作應該說是最理想不過了,球童工作一個下午比報童工作一周掙的還多。 高爾夫球場一直是風雲人物、名流巨賈的聚集之地,與其他球童不同的是,林奇不僅撿球,還注意學習。從高爾夫俱樂部的球員口中,他接受了股票市場的早期教育、知道了不同的投資觀點。林奇跟隨球手打完一輪球,就相當於上一堂關於股票問題的免費教育課。 在當時,雖然是經濟發達的美國,但人們的意識還是相對保守,對股票業並不很信任,視股票市場如賭場,把買股票等同於賭博行為,雖然這時股票上漲了3倍,原本林奇也是這樣想的,但球童的經歷開始讓林奇逐漸改變了看法,增強了賺錢意識,雖然他那時並沒有錢去投資股票。 就這樣邊工作邊讀書,林奇讀完了中學,順利考入賓州大學沃頓學院。即使在沃頓學院學習期間,林奇也未放棄球童的工作,他還因此獲得了弗朗西斯·維梅特球童獎學金。 沃頓商學院的經歷對於以後林奇的成長是十分關鍵的。為了家庭,為了自己,林奇開始著手研究股票,他想找出其中的「秘密」,成為象高爾夫球場的客戶一樣成功的人物。於是,他有目的地專門研究與股票投資有關的學科。除了必修課外,他沒有選修更多的有關自然科學、數學和財會等課程,而是重點的專修社會科學,如歷史學、心理學、政治學。此外,他還學習了玄學、認識論、邏輯、宗教和古希臘哲學。還沒有真正涉足商海之時,林奇就已經意識到,股票投資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歷史和哲學在投資決策時顯然比統計學和數學更有用。 因為球童的兼職和獎學金做經濟的堅強後盾,大二的時候,林奇已經有了一筆不小的收入。他決定用這筆積蓄進行股票投資,小試牛刀。他從積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資於飛虎航空公司的股票,當時他買入的價格是每股10美元。後來,這種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國家空中運輸的發展而暴升。隨著這種股票的不斷上漲,林奇逐漸拋出手中的股票來收回資金,靠著這筆資金,他不僅讀完了大學,而且念完了研究生。 暑假期間,林奇來到世界最大的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富達」,在這里做暑假實習生,能在這樣的公司實習,是一種非常難得的機會。這份工作不僅使林奇打破了對股票分析行業的神秘感,也讓他對書本上的理論產生了懷疑,教授們的理論在真正的市場中,幾乎全線崩潰,這種信念促使了林奇特別注重實際調研的作用。 「他是一個奇跡」 1969年,林奇已經畢了業,也服完了兵役,他開始來到富達,正式成為一名公司的職員。起初是金屬商品分析師,幹了幾年的分析工作之後,1974年,林奇升任富達公司的研究主管。當時公司正陸續擴展化學、包裝、鋼鐵、鋁業以及紡織等部門的業務,這些工作開始讓他有機會接觸到證券市場的最前線,他除了不斷走訪公司,收集情報,從中挑出最有前途的投資領域之外,還注意將自己的判斷結果與實踐相對應,為以後的真正實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8年之後,由於工作出色,林奇被任命為富達旗下的麥哲倫基金的主管。這是一個升遷,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一方面,林奇終於可以直接面對市場,但另一方面,富達有幾十個、幾百個、幾千個這樣的基金主管,要能做出一番成就,脫穎而出,必須付出更多的辛苦、更多的想法和思考。 當時的麥哲論基金,資金僅有2200萬美元,其業務也僅局限於幾家較大的證券公司中,還是一個嬰兒,但對於林奇這個初學者而言,卻是再合適不過了。因為它提供了一個可以施展的舞台。 為了工作,林奇成了一個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12個小時,他投入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和精力。他每天要閱讀幾英尺厚的文件,他每年要旅行16萬公里去各地進行實地考察,此外,他還要與500多家公司的經理進行交談,在不進行閱讀和訪問時,他則會幾小時幾十個小時的打電話,從各個方面來了解公司的狀況、投資領域的最新進展。 他還特別重視從同行處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所有比較成功的投資家們都有鬆散或正式的聯盟,大家可以通過聯盟交換思想獲得教益。當然人們不會把自己即將購買的股票透露出來,但在交流中可以獲得很多信息。這些處於投資領域頂尖級的人物,能夠提供比經紀人更豐富的信息源。這才是林奇「金點子」的最好來源。 林奇還創造了常識投資法。他認為普通投資人一樣可以按常識判斷來戰勝股市和共同基金,而他自己對於股市行情的分析和預測,往往會從日常生活中得到有價值的信息。他特別留意妻子卡羅琳和三個女兒的購物習慣,每當她們買東西回來,他總要扯上幾句。1971年的某一天,妻子卡羅琳買「萊格斯」牌緊身衣,他發現這將是一個走俏的商品。在他的組織下,麥哲倫當即買下了生產這種緊身衣的漢斯公司的股票,沒過多久,股票價格竟達到原來價格的6倍。在日常小事中發現商機,這就是林奇。 可是,股票市場漲幅不定,之所以人們將它看成是賭場,就註定了有輸有贏,林奇也有判斷錯誤的時候。 1977年,他剛掌管麥哲倫基金不久,就以每股26美元的價格買進華納公司的股票。而當他向一位跟蹤分析華納公司股票行情的技術分析家咨詢華納公司股票的走勢時,這位專家卻告訴林奇華納公司的股票已經「極度超值」。當時林奇並不相信。6個月後,華納公司的股票上漲到了32美元,林奇開始有些擔憂,但經過調查,發現華納公司運行良好,於是林奇選擇繼續持股待漲。不久,華納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這時,林奇開始對股市行情分析專家的建議做出反應,認為38美元肯定是超值的頂峰,於是將手中所持有的華納公司股票悉數拋出。然而,華納公司股票價格一路攀升,最後竟漲到了180美元以上。即使後來在股市暴跌中也維持了不錯水準。 對此,林奇懊悔不已,他開始再也不相信這些高談闊論的股市評論專家了,以後只堅信自己的分析判斷。林奇十分欣賞沃倫·巴菲特的觀點:「對我來說,股市是根本不存在的。要說其存在,那也只是讓某些人出醜的地方。」他開始不再相信專家、理論、數學分析。 經過了漲落、失敗的林奇更加成熟了,他優秀的選股能力開始讓人們感到驚奇,與別人注重進出場的時機不同,他覺得何時買進、何時拋出沒有什麼用處,因為行情永遠都是跌跌漲漲的。只有投資人在正確的時機選對好的股票,即使是市場行情不好,也要耐心等待,然後在走勢翻多的時候,才能獲得很高的投資回報率,這就是一個真正的投資者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去投機。 在林奇的投資組合中,他最偏愛兩種類型的股票:一類是中小型的成長股股票。在林奇看來,中小型公司股價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一個投資組合里只要有一兩家股票的收益率極高,即使其他的賠本,也不會影響整個投資組合的成績。同時他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成長性時,對單位增長的關注甚至超過了利潤增長,因為高利潤可能是由於物價上漲,也可能是由於巧妙的買進造成的。 另一類股票是業務簡單的公司的股票。一般人認為,激烈競爭領域內有著出色管理的高等業務公司的股票,例如寶潔公司、3M公司、德州儀器、道化學公司、摩托羅拉公司更有可能賺大錢,但在林奇看來,作為投資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東西,只需要一個低價出售、經營業績尚可、而且股價回升時不至於分崩離析的公司就行。 就靠著這種有名的投資方式,林奇成為華爾街股市的超級大贏家。在他所投資的領域中,包括克萊斯勒汽車、聯邦快遞等等。彼得·林奇都能在對的地方找到他在市場里的最愛,他對營運地點就在他周遭的公司,特別有偏好。

❽ 有國際快遞業四大巨頭的詳細資料嗎國內有哪些知名的快遞業

國際快遞業四大巨頭:UPS.TNT.DHL.FEDEX
UPS:聯邦快遞
1971年6月28日,「聯邦快遞」公司正式成立,它的總部設在小石城舊址。

公司正式成立後,弗雷德·史密斯便積極努力地爭取第一個大客戶,尋求與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簽訂服務合約。得到的卻是聯邦儲備系統拒絕接受「隔夜快遞」服務的消息。理由就是聯邦儲備系統下屬的個別地區的銀行不同意弗雷德·史密斯的建議。

用飛機為聯邦儲備系統快遞票據的計劃徹底的失敗了,特地購買的兩架飛機被閑置在機庫里動彈不得,剛剛建起來的聯邦快遞公司和年近26歲的弗雷德·史密斯面臨著首戰失利的沉重打擊。競爭對手和傳播媒介都認為他把繼承的財產用於搞聯邦快遞公司的冒險簡直是瘋了。

弗雷德.史密斯並沒有被鋪天蓋地的反對聲嚇退。1972年到1973年初,弗雷德·史密斯投資75,000美元組成了由專家、飛行員、技師、廣告代理商等組成的高級顧問小組,再次深入地進行市場調查。通過對市場潛力更深入的可行性分析,他們明顯地發現,隨著新興技術的興起,往昔那種,舊的貨運傳統正在改變,而現在托運東西是小件包裹,但比以前更講究時效。弗雷德·史密斯根據再次調查的市場情況重新制定了營業計劃。新的營業計劃比原來的計劃復雜得多,所需資金投入量也很大,首先要有一定數量的運輸工具如飛機和汽車,還要在全國建立服務網、開通多條航空線。史密斯毅然決定把自己全部家產850萬美元孤注一擲地投入聯邦快遞公司,然後,他竭盡全力對華爾街那些大銀行家、大投資商進行游說。很快,他籌集到了9600萬美元,創下了美國企業界有史以來單項投入資本的最高記錄。

史密斯贏得這麽高的風險投資不僅僅是他的市場分析具有多麽大的誘惑力,也不是風險投資家想從中獲得奇跡般收獲,而與他的個人魅力不無關系,許多參與投資的風險投資家說,我們投資是看中了史密斯這個人,他一定能成為一個難得的創造神話的偉大企業家。在獲得風險投資之後,史密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再次購買了33架達索爾特鷹飛機,一切准備就緒,1973年4月,聯邦快遞公司正式開始營業。聯邦快遞公司一開始向25個城市提供服務,但令人失望的是,第一天夜裡運送的包裹只有186件。在開始營業的26個月里,聯邦快遞公司虧損2930萬美元,欠債主4900萬美元,聯邦快遞處在隨時都可能破產的險境。

為了改善經營情況,史密斯竭盡全力爭取客戶,開拓市場,為得到美國行政總局的合約,聯邦快遞公司在西部開辟了6條航線,他把價格殺得很低,以至使人懷疑是否還有利潤。然而史密斯卻著眼於更長久的利益,他認為盡管這筆業務並沒有很高的利潤,卻可以用來充當公司的門面。也可能真的「天道酬勤」,在困境中拚搏的聯邦快遞公司遇到了意外的好運氣,首先市政府解除了對航空運輸業的限制,極大地增加了貨運行業的運輸量。由於對商業運輸的需求突然猛增,國內主要貨運機構對大城市的業務都應接不暇,根本就沒有力量去滿足小城市的要求,這就為聯邦快遞提供了重大的市場缺口,使它的業務量很快增加。1975年,公司的經營狀況開始好轉,7月份是聯邦快遞公司第一個盈利的月份,全公司創利5.5萬美元,當年的營業收入達到了7500萬美元.1976年,聯邦快遞公司獲純利350萬美元;1977年年度經營收入突破1億美元,獲純利820萬美元。公司的進一步發展以及購買波音727型飛機等等均需要較大的資金,公司需要籌集到更多的資金。史密斯決定,讓聯邦公司的股票公開上市,面向社會融資。1978年4月,聯邦快遞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排牌,公開出售第一批股票。收入以每年大約40%的速度增長,這時的聯邦快遞公司已擁有6700名雇員,每夜向全國89個城市運送6.5萬個包裹。到1979年,聯邦快遞公司年度營業收入為2.595億美元,獲純利2140萬美元。1983年,公司的年度營業收入達到10億美元,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家創辦不足10年,不靠收購或合並而超過10億美元營業額的公司。到了80年代末期,聯邦快遞公司的年度營業收入超過35億美元,純利潤1.76億美元。聯邦快遞公司向全世界90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它擁有員工5.4萬人,各項業績指標都躍居全世界航空貨運公司的首位,成為全球隔夜快遞業的龍頭企業。

聯邦快遞公司的成功與發展強烈地吸引了華爾街股市上的投資者。在短短4個月的時間里,聯邦快遞公司的股票在股市上的交易價格由當初每股24美元的承銷價一躍到每股47美元,上漲了近100%。短短數年間,聯邦快遞公司的股票價格竟然上漲到每股250美元。

准確快速的隔夜快遞服務,為隔夜傳遞業開拓了前所未有的市場,然而確保這種服務實現的,卻是聯邦快遞公司科學合理的管理系統。這個系統就是弗雷德·史密斯創立的,後來成為隔夜傳遞行業標準的「中心輻射系統」。

到了80年代末年期,聯邦快遞公司仍以這樣的速度發展,穩居美國隔夜快遞業龍頭企業的地位。到了1988年,聯邦快遞公司已經向世界90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隔夜快遞服務;1989年收購其最大的競爭對手:飛虎國際公司。這是史密斯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次收購行動,在美國企業界和社會輿論界引起了空前強烈的反響。飛虎國際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重量貨運公司,是美國航運貨運實力最強的企業之一。飛虎國際航空公司最具有吸引力的是過去40年中煞費苦心建立起來的國際航線。當時,飛虎公司號稱在21個國家裡擁有長達45年以上的航空權和降落權。也正因為如此,飛虎公司才能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重運量貨運公司。在收購飛虎公司之前,聯邦快遞公司只有5個在外國機場的著陸權,分別是:蒙特利爾、多倫多、布魯塞爾、倫敦和東京。在收購飛虎國際航空貨運公司以後,聯邦快遞公司又可以在飛虎公司擁有的在巴黎、法蘭克福、3個日本機場和東亞、南美的許多城市擁有飛行權和著陸權。收購了飛虎公司之後,聯邦快遞公司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因為沒有著陸權而把許多國家的業務轉交給其他航空公司,可以直接在這些航空線上使用自己的飛機運輸貨物,從而為大大改善聯邦快遞公司海外營業狀況提供了重要條件。

1990年,聯邦快遞公司因服務完善獲得了極負盛名的「馬爾科姆·鮑得里奇獎」,聯邦快遞公司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獲得這項大獎的服務性企業。在美國企業歷史上,聯邦快遞公司是最大的由風險資本創辦的企業之一,這是該公司的成功成為一種創業奇跡。如果聯邦快遞公司失敗了,我們就不會看到今天風險投資市場的空前活躍,雖然風險投資市場仍然會存在,但活躍程度要遜色得多

TNT
TNT快遞是提供全球快遞、物流和郵件服務的上市公司荷蘭皇家郵政TNT POST GROUPN.V.(TPG)的主要業務部門之一,總部設於阿姆斯特丹,旗下擁有138,500名雇員,20,000多部車輛及43架飛機,服務網路遍及200多個國家。每一天,我們的自有飛機飛往107個目的地,每周運送360萬件貨物,謁誠為客戶提供綜合商業物流服務。

DHL:敦豪
DHL公司由Adrian Dalsey, Larry Hillblom及Robert Lynn 於1969年在加利弗尼亞成立。目前DHL在229個國家有675000個目的站,20000多輛汽車,60000多名員工並且在美國及歐洲有300多架飛機。DHL在亞洲被 Asia Freight Instry Awards 評為最好的運輸公司,同時被全球美運通公司評為最好的承運人。
DHL總部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是由德國郵政、DANZAS、DHL三部分整合而成;現在由德國郵政全球網路100%擁有

FEDEX:大田—聯邦快遞
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快遞運輸公司--美國聯邦快遞公司(Federal Express)在中國經過多年的探索性發展,最終找到了跨世紀的合作夥伴--大田集團。1999年7月,大田集團與美國聯邦快遞公司在中國簽署了合作協議書,共同組建了合作公司--大田聯邦快遞有限公司,這是聯邦快遞公司在世界上唯一的一家合作公司。

中國有:全一快遞,宅急送,EMS等。

❾ 為什麼美國郵政快遞公司FedEx的股票從2007年開始跌

和油價有關,現在油價上漲。

閱讀全文

與聯邦快遞股市大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適合20歲怎麼理財 瀏覽:83
理財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瀏覽:533
黃金藤價格價格 瀏覽:503
85港幣摺合人民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05
江蘇八方貴金屬軟體下載 瀏覽:344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費用 瀏覽:84
企業如何通過基金融資 瀏覽:570
項目融資的結構 瀏覽:379
融資33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