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了哪些2017年經濟工作
會議指出,今年以「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為抓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部分行業供求關系、政府和企業理念行為發生積極變化。明年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第一,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
第二,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第三,著力振興實體經濟。
第四,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會議強調,要按照統籌推進、重點突破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更好發揮改革牽引作用。要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加快推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要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抓緊編纂民法典,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堅持有錯必糾,甄別糾正一批侵害企業產權的錯案冤案。保護企業家精神,支持企業家專心創新創業。要穩妥推進財稅和金融體制改革,落實推動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總體方案,抓緊提出健全地方稅體系方案。要深入研究並積極穩妥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改革,完善國有商業銀行治理結構,有序推動民營銀行發展。要推動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加快出台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要有重點地推動對外開放,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發揮好政策性、開發性、商業性金融作用。要完善跨部門的統籌機制,加強對財稅、金融、土地、城鎮化、社會保障、生態文明等基礎性重大改革的推進,既制定方案又推動落實。抓好重大改革頂層設計,也要充分調動地方和基層推動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會議強調,要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推進政策協同配套,提高政策精準性和有效性,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抓好重點領域風險防控。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和財稅金融、國有企業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推動供需結構有效匹配、消費升級和有效投資良性互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進一步釋放國內需求潛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廣泛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新動能發展壯大、傳統動能煥發生機。加快現代農業建設,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推進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雙向開放,贏得國內發展和國際競爭的主動。持續加強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取得新進展。更好統籌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進一步織密扎牢民生保障網。
B. 歷屆中央經濟會議時間
沒有中央經濟會議,只有央經濟工作會議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的規格最內高的經濟會容議。自1994年以來每年舉行一次,一般在每年年尾11月到12月舉行。
歷屆會議時間
2018年4月2日,中央財經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首次提出「結構性去杠桿」,為「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劃定基本思路。
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
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
2013年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
2012年召開時間:12月15日
2011年召開時間12月12日至14日
2010年召開時間:2010年12月10-12日。
2009年召開時間:2009年12月5-7日。
2008召開時間:12月8-10日
2007年召開時間:12月3-5日
2006年召開時間:12月5-7日
2005年召開時間:11月29日-12月1日
2004年召開時間:12月3-5日
2003年召開時間:11月27-29日
2002年召開時間:12月9-10日
C.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什麼時候召開 為2017年經濟工作定調
每年舉行一次,一般在每年年尾11月到12月舉行,一般開會時間不超過四天。根據往年經歷,回預計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答議於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如何為2017年經濟工作定調是本次會議重點。多位業內人士預計,2017年政策總基調可能仍是「穩中求進」,政策以穩為主,宏觀調控料繼續採取「積極財政、穩健貨幣」組合。為穩定經濟增長、加快經濟轉型,2017年財稅體制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供給側改革及國企改革等多領域改革將有新舉措和新突破。
D. 2020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此次會議有哪六大亮點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要在宏觀上管住貨幣,微觀信貸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購房,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
要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盤活城市閑置和低效用地。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帶動周邊中小城市發展。
要加快住房租賃市場立法,加快機構化、規模化租賃企業發展。加強住房市場監管和整頓,規范開發、銷售、中介等行為。
專家認為,當前,當前一線城市的房產所得,遠遠超過了經營主業所得,加速資金流向非實體經濟。
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關鍵在於穩定市場預期,減少市場參與者的非理性行為。要徹底解決樓市中存在的矛盾,最根本的還是推進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的建立,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穩定市場預期,預期穩則供求穩,供求穩則房價穩,房價穩則市場穩。
此次政治局會議再次顯示決策層對房地產調控的思路,即從依賴行政指令向側重市場的長效機制轉變。可以預見,土地供應制度、住房金融體系、房地產稅收等一系列制度建設將步入快車道,以長效機制引導市場穩預期,這無疑是抓住了樓市調控的真諦。
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長效機制的推出和建立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其建立必然會有一個過程。因此,應圍繞中央“去庫存、去杠桿”的總目標,強化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在堅持分類調控、因城施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因勢利導把政策細化為“一城一策”甚至“一區一策”,為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空間,從而為長效機制的建立贏得時間和空間。
下一步,房地產稅收、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等將是重要看點,長效機制的建立將有效防止樓市故態復萌,真正促使住房回歸居住的本質屬性。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項安波認為,新的一年,混合所有制改革將很可能取得新的突破:“對於混合所有制改革,文件已經齊備,接下來是與重要領域的行業體制改革相結合,如何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這方面需要有實質性的新的進展,比如說,科技型的混合所有制國有企業,能不能搞一些員工持股試點,因為政策比較明確,優先支持等等,所以應該有一些工作。”
項安波表示,在經過2016年試點之後,國企改革如果能夠在市場化方向進一步推進和拓寬,比如市場化選定經營管理者等,那麼國有企業的活力將進一步得到提升,從而釋放更多紅利。
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
要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抓緊編纂民法典,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堅持有錯必糾,甄別糾正一批侵害企業產權的錯案冤案。
對此,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認為,這個是老問題,有產者有恆心,產權保護制度的建立,可以使大家對未來更有預期,更敢去投資、消費,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大家都去投資消費,才能促進經濟的活力和發展。不過難點是舊的問題沒解決新的問題又出來了,政府官員不理舊事,導致問題越來越積累。越積累就越難解決,形成惡性循環。如果這個政策如果能夠實施,將會對明年經濟帶來非常正面的影響,會給經濟的發展帶來助力。
E.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什麼時候召開 為2017年經
每年舉行一次,一般在每年年尾11月到12月舉行,一般開會時間不超過四天。回根據往年經歷,預答計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如何為2017年經濟工作定調是本次會議重點。多位業內人士預計,2017年政策總基調可能仍是「穩中求進」,政策以穩為主,宏觀調控料繼續採取「積極財政、穩健貨幣」組合。為穩定經濟增長、加快經濟轉型,2017年財稅體制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供給側改革及國企改革等多領域改革將有新舉措和新突破。
F.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繼續清理涉企收費,加大對
2017年12月20日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降低制度性交回易成本,繼續清答理涉企收費,加大對亂收費的查處和整治力度,深化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等行業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G. 2017年經濟工作會議引導形成良好的社會預期是什麼意思
即通過釋放貨幣財政政策信號,合理引導社會預期,保障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平穩有序發展。
H.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哪些信號
1 穩中求進總基調不變
【會議指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要長期堅持。「穩」和「進」是辯證統一的,要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
這就要靠「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讓農民從低收入領域轉移到高收入領域,是我們長期以來解決中國幾億農民貧困問題的經驗。這個轉移就是讓農民進入社會分工體系,既需要城市化,也對農民進行培訓,要有產業,實現空間上的轉移。要利用市場化的手段,脫真貧、真脫貧。否則,內生動力無從談起。根據以往經驗,相信我們可以按期完成十九大報告所提出的「到二○二○年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任務。
5 發展住房租賃市場
【會議指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保護租賃利益相關方合法權益,支持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
【解讀】
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叢屹: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並著重強調補齊長期租賃市場這塊短板,其實直指「房價收入比」「房屋租售比」不合理等問題的根源,不僅具有非常強的針對性,而且向外界釋放了中國堅定構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的清晰信號。
一方面,房屋本身具有居住和資產雙重屬性;另一方面,我國居民主要依靠直接購買滿足居住需求,這就容易導致一些購房者囤房炒房,從而造成房屋空置、房價高漲,讓資產屬性擠壓了居住屬性。因此,改變房地產行業原有的開發模式,積極發展長期租賃市場,成為實現「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定位的關鍵一招,有助於縮小「購房」與「租房」在實際居住效果上的差別。
同時也要看到,未來房屋租賃市場的發展還可以為開發商、業主等房屋供給者創造更多獲得現金流和實現資產證券化的機會,從而為去庫存、去杠桿、穩房價、防風險提供強大的支撐,使中國經濟在要素優化配置中更具活力。
6 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會議指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要在開放的范圍和層次上進一步拓展,更要在開放的思想觀念、結構布局、體制機制上進一步拓展。
【解讀】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方案研究院執行院長羅來軍:
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的各項經濟工作做了重要部署,其中對外開放依然是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戰略事項。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的對外開放也進入全面開放新階段,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對外開放部署將進一步開拓全面開放新格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部署,可以歸納為三項舉措,即放寬市場准入、促進自由貿易和提升對外投資水平。這三項舉措是我國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國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層次和水平的重要手段。有序放寬市場准入,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繼續精簡負面清單,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加大西部開放力度,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繼續促進自由貿易,加大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力度,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並促進貿易平衡,更加註重提升出口質量和附加值,下調部分產品進口關稅以及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有效引導支持對外投資,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引導與促進中外產業企業進行多種方式的投資、貿易、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合作。
7 改善民生精準施策
【會議指出】要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精準施策,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解決好嬰幼兒照護和兒童早期教育服務問題。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解決好性別歧視、身份歧視問題。改革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繼續解決好「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鼓勵社會資金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著力解決網上虛假信息詐騙、倒賣個人信息等突出問題。
【解讀】
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小川: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直接回應了人民群眾當前在生活中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在教育方面,會議十分關注「擇校熱」、嬰幼兒照護、早期教育等問題,這意味著今後相關政策資源開始向學前教育延伸。在養老和醫療方面,此次會議提出加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同時鼓勵社會資金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這一方面旨在加強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與普惠性,另一方面也兼顧了有更高需求且有相應負擔能力的地區或個人能夠在市場中享受更多元、更優質、更個性化的養老和醫療服務。
我們必須看到,經濟社會的發展通常會伴隨很多新現象、新問題。這些問題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令人欣慰的是,無論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就業壓力增大,還是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帶來的個人信息泄露突出,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拿出了切實可行的對策。
8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會議指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只有恢復綠水青山,才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要實施好「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
【解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張永生:
黨的十九大將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擺在突出位置,開啟了綠色發展新時代。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內容,而十九大則為打好攻堅戰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指導。
打好污染攻堅戰,就是對綠色發展的最大支持。防治污染實質上就是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服務。這種綠色經濟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不僅會提高增長質量和人民福祉,而且會成為重要的增長來源,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向污染宣戰,讓污染者最大限度地承擔外部成本、隱性成本、長期成本,將為綠色經濟活動創造公平競爭的條件。
十九大提出的「不忘初心」,是治理污染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出發點。治理污染首先要考慮的,是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這是發展的初心。如果治理污染首先考慮的是GDP數字,就會將發展的目的與手段本末倒置。這樣不僅使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在此基礎上形成的GDP也無法真正提高人們的福祉。相反,向污染宣戰會降低整個社會的成本,而良好的生態環境反過來又會催生大量與生態環境密切相關的新型經濟活動,從而實現治污與提升經濟質量和效益的目的。
中國會越來越好的。
I. 圖說丨這個全年最高規格的經濟會議,將透露哪些信號
會議召開當日,《人民日報》發表長篇述評,首次提出中國經濟「新方位」。述評表示,中國經濟正面臨速度換擋節點、結構調整節點、動力轉換節點,在螺旋式上升的發展歷程中進入了一個新狀態、新格局、新階段,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中國經濟的新方位,正是復興之路上的關鍵節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決定2017年經濟發展和改革的方向、目標及政策取向、工作重點的最高級別會議。第一財經記者采訪多位專家預測2017年經濟工作和改革重點,其中GDP增速穩增長、國企深入改革、個稅改革落地、房地產調控逐步建立長效機制可能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人民日報》述評文章指出,總量和基數變大後做不到像過去那樣高速增長。當一個經濟體成長起來後,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其絕對值要比過去大很多,不可能維持「永動機」式的長期高速增長。考慮到我國潛在經濟增長水平和明年的需求變化趨勢,以及當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的現實,若考慮到全國迎接十九大和在國際國內引導積極預期以及深化改革有可能釋放出來紅利的可能性,考慮到國內結構性改革推進的艱巨程度,以及全球經濟在歐美政治和政策層面的不確定性高企,政府在制定經濟增長目標時,如果能適當擴大增長的目標區間,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政府穩增長的壓力,把的精力放在推進結構性改革方面,這將有利於中國經濟中長期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個稅改革方案的制定已經初步完成,已經上報國務院。新一輪個稅改革的方案旨在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稅制,適時增加教育、房貸利息、養老等專項扣除項目,從而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稅負。支撐個稅改革的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也於近日在國務院文件中首次被提出。國務院近期正大力推動部門數據共享,這將逐步實現與財政、工商、銀行等相關部門的網路連接,建設更為完善和符合征管需要的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中金公司梁紅團隊發布的報告顯示,個人所得稅改革將在2017年落地,改革方向包括分類徵收與綜合徵收相結合,對商業保險和房貸進行抵扣,綜合考慮家庭負擔等。個稅改革未必降低居民部門總體稅負,但會改善收入分配,促進消費增長。在適當增加財政支出、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的同時,赤字提高主要用於彌補減稅降費帶來的財政減收,保障政府應該承擔的支出責任。國有企業改革是當前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領域。國企改革關系供給側結構改革中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等諸多要素,抓住了國企改革這一關鍵突破口,其他問題才可能迎刃而解。國企改革對經濟企穩有重要的作用,今年去產能只是開了個頭,明年供給側改革會進入攻堅階段,淘汰落後產能依然不能放鬆。國企改革自身體制機制、經濟結構的改革也將持續推進,如央企重組、混合所有制、員工持股、職業經理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即將到來的2017年國企改革重點,內容包括在繼續擴大十項國企改革試點的基礎上,繼續加快供給側改革化解產能過剩,同時加快央企重組整合,國企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步伐,實現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明年央企兼並重組步伐將提速,明確地說,數量肯定會縮減到兩位數。明年地方國企的改革也將有亮點。在當下地方經濟下行壓力大的情況下,地方推動國企改革的動機也更為強烈。可以預料的是,未來國企改革在重點難點問題上實現突破、創造出新的經驗將是從地方、從基層先涌現出來的。短期來看,房地產限購政策收緊後,一二線城市銷售迅速冷卻,限購政策將通過銷售向房地產開發投資傳導,房地產商開發投資意願將下降。因此,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將在2017年迎來回落,調控政策乃至貨幣政策對下游銷售端的負面影響不可避免。由於人口紅利消退、城鎮化進程減速,以及市場對政策刺激效果的反應鈍化等原因,「銷售—開發資金—新開工—投資」這一鏈條上的傳導效應越來越弱,且一輪周期到來時,銷售回暖時拉動投資所需的時滯拉長,但回落時投資也將很快見頂,投資表現出「難上易下」的特徵。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實現房地產的穩健發展,一方面三四線城市要繼續去庫存,另一方面一二線城市又要抑制投資投機,這從根本上也是要求完善長效機制。目前房地產調控政策的負面效應,將明年2季度逐步顯現,同時基建投資的拉動效應也將重新減弱,加上美聯儲若12月如期加息致全球經濟再次出現大幅震盪的話,受這些因素的影響,中國經濟在明年2季度末可能重現疲態。考慮到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傳導的時滯,目前央行應該維持貨幣政策立場,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微調流動性餘缺來實現良性的流動性環境。
J.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7年經濟工作的最核心任務是什麼
每年舉行一次,一般在每年年尾11月到12月舉行,一般開會時間不超過四天。根據往年經歷,預計專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屬議於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如何為2017年經濟工作定調是本次會議重點。多位業內人士預計,2017年政策總基調可能仍是「穩中求進」,政策以穩為主,宏觀調控料繼續採取「積極財政、穩健貨幣」組合。為穩定經濟增長、加快經濟轉型,2017年財稅體制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供給側改革及國企改革等多領域改革將有新舉措和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