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石油化工企業怎樣推行清潔生產
中國石油化工企業怎樣推行清潔生產?大規模的化工企業都採取了措施,環保局驗收都是合格的,他們都安裝了一種設備,能夠把污水處理干凈,把污油可單處理
Ⅱ 清潔生產作業:你看了哪個或哪幾個行業的清潔生產審核案例,有什麼體會
廢塑料加工,廢機油再生,甲醇制甲醛,醫療廢物處置等化工或環境治理版行業的清潔生權產審核案例,體會:只有深入企業,和企業負責人深入交流溝通,實地了解企業的生產工藝,運行設備及各產排污節點,對照環評批復和驗收批復,還有排污許可證,落實企業採取的防治污染物的措施能否達到減排的目標,協助企業為「節能,降耗」建議應採取的無/低費方案。通過完整的審核,了解企業的治污現狀和治污難點,提出相應的方案解決問題。
一句話,做審核要沉下心,實地調研!
Ⅲ 化工企業清潔生產合理化建議
根據《安全生產法》相關規定要求,保障化工企業的安全生產有三大基本要素1、切實將安全技術措施及安全技術裝備落到實處;2、嚴格依據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及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完善企業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並具體落實到相關的責任人和部門;3、緊密結合企業的自身特點,依法向所有從業人員認真傳授必要的安全知識和技能,以及具體的安全管理規定明細。
根據上述要求和你企業的具體安全生產管理狀況,分析出當前存在哪些影響安全生產的因素,分出「輕、重、緩、急」,分別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處理解決方案;對於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必須制定出臨時安全防護措施,以保證生產安全。最後形成正式文字材料上報,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合理化建議。
另外,《安全生產法》還規定了「從業人員的權利和義務」,其中就有「享有安全生產建議權」等。希望你能為安全生產工作多提合理化建議,為實現安全生產多作貢獻!
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和素質。把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到實處,嚴格貫徹執行安全操作規程,遵章守紀,做到「三不傷害」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只有真正把基層安全工作搞好了,才能築起堅不可摧的安全生產堡壘;就能實現安全生產的長治久安。就不需要一陣風似的安全年安全月了,免得大家都臨時抱佛腳傷神費力,收效甚微。
Ⅳ 企業的清潔生產水平分析主要從哪些方面入手
一、企業清潔生產水平分析應從「清潔生產指標」入手,環評中的「清潔生產指標」可分為六大類:生產工藝與裝備要求、資源能源利用指標、產品指標、污染物產生指標、廢物回收利用指標、環境管理要求。
二、清潔生產指標的各項內容:
(1)、生產工藝與裝備要求:對項目的工藝技術來源和技術特點進行分析,說明其在同類技術中所佔的地位和所選設備的先進性。
(2)、資源能源利用指標:
A、單位產品的能耗:生產單位產品消耗的電、煤、石油、天然氣和蒸汽等能源,通常用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指標。
B、單位產品的物耗:生產單位產品消耗的主要原、輔材料,也可用產品收率、轉化率等工藝指標反映。
C、新用水量指標:單位產品新用水量、單位產品循環用水量、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間接冷卻水循環率、工藝水回用率、萬元產值取水量。
①單位產品新水用量=年新水總用量/產品產量;
②單位產品循環用水量=年循環水量/產品產量;
③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重復利用水量/(取用新水量+重復利用水量)]×100% ;
④間接冷卻水循環率=[間接冷卻水循環量/(間接冷卻水系統取水量(補充新水量)+間接冷卻水循環量)] ×100%;
⑤工藝水回用率=[工藝水回用量/(工藝水取水量(取用新水量)+工藝水回用量)] ×100% ;
⑥萬元產值取水量=取用新水量/年產值。
D、原、輔材料的選取(原材料指標):可從毒性、生態影響、可再生性、能源強度以及可回收利用性這五個方面建立定性分析指標。
(3)、產品指標:對產品的要求是清潔生產的一項重要內容,因為產品的銷售、使用過程以及報廢後的處理處置均會對環境產生影響,有些影響是長期的,甚至是難以恢復的。①首先,產品應是我國產業政策鼓勵發展的產品;②其次從清潔生產要求還要考慮產品的包裝和使用,如避免過分包裝,選擇好無害的包裝材料,運輸和銷售過程不對環境產生影響,產品使用安全,報廢後不對環境產生影響等。
(4)、污染物產生指標:除資源(消耗)指標外,另一類能反映生產過程狀況的指標便是污染物產生指標,污染物產生指標較高,說明工藝相應地比較落後或管理水平較低。通常情況下,污染物產生指標分三類:即廢水產生指標、廢氣產生指標和固體廢物產生指標。
①廢水產生指標:可細分為兩類,即單位產品廢水產生量指標和單位產品主要水污染物產生量指標。
②廢氣產生指標:可細分為單位產品廢氣產生量指標和單位產品主要大氣污染物產生量指標。
③固體廢物產生指標:可簡單地定為單位產品主要固體廢物產生量和單位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量。
(5)、廢物回收利用指標:廢物回收利用是清潔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生產企業應盡可能地回收和利用廢物,而且,應該是高等級的利用,逐步降級使用,然後再考慮末端治理。
(6)、環境管理要求:
A、環境法律法規標准:要求企業符合有關法律法規標準的要求。
B、廢物處理處置:要求一般廢物妥善處理、危廢無害化處理。
C、生產過程環境管理:對生產過程中可能產生廢物的環節提出要求,如要求原材料質檢、消耗定額、對產品合格率有考核等,防止跑冒滴漏等。
D、相關環境管理:對原料、服務供應方等的行為提出環境要求。
Ⅳ 列舉一個清潔生產工藝改革實例,並分析改革內容與改革成效
清潔生產來的核心內容是對源企業的生產全過程進行清潔生產審計,組建一個有高層行政領導、高級技術人員和有關管理人員參加的審計小組是第一步。二是制定工作計劃。審計工作必須遵循一定的規范和程序,制定一個有工作內容、目標責任和進度安排、預期效果的計劃是必要的。三是對企業全體員工進行宣傳、動員,並開展必要的研討、咨詢,使全體員工理解並接受清潔生產的概念和方法,克服一些思想觀念、日常管理以及經濟、政策等方面的障礙。四是進行必要的物質准備,包括後勤保障及必要的分析測試和計量設備、裝置。
Ⅵ 化工廠的清潔生產審核報告
化肥廠啊?
Ⅶ 化工廠清潔生產方案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原輔材料替代,物料回收利用,設備更新換代等等。找問題,對症下葯
Ⅷ 論述清潔生產國內外發展情況(給出實例)及我國企業在實施清潔生產過程中遇到的阻力
1.清潔生產在國內的發展情況
中 國:
80年代:「三統一」方針、工業污染防治中的一些預防思路與提法
1992年:「中國清潔生產行動計劃(草案)」
1993年:第二次全國工業污染防治會議確定了清潔生產在我國工業污染防治中的作用與地位
1994年:國務院通過《關於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議》明確規定採用清潔生產工藝
1996年多個省市頒布了推行清潔生產的政策和地方法規
1997年:國家環保局《關於推行清潔生產的若干意見》
1999年:國家經貿委《關於實施清潔生產示範試點的通知》
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
2004年:《清潔生產審核暫行辦法》
國 外:
20世紀60年代,美國化工行業的污染預防審計
1976年,歐共體「無廢工藝與無廢生產工藝研討會」,提出「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的思想
1979年,歐共體理事會宣布推行清潔生產政策
1984-87年期間,歐共體環境事務理事會撥款支持建立清潔生產示範項目
1989年,UNEPl IE/PAC制定的《清潔生產計劃》
1990年以來,UNEP先後舉辦了多次「國際清潔生產研討會」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21世紀議程》
1996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更新「清潔生產」的定義
1998年,第五次國際清潔生產研討會《國際清潔生產宣言》
美國:
1984年國會通過《資源保護與回收法—有害和固體廢物》,「廢物最小化」政策
1990年國會通過《污染預防法》,「污染預防」國
1991年EPA公布「污染預防戰略」,計劃與具體行動
歐洲國家:
瑞典1987年最早開展「廢物最小化評價」活動
荷蘭、丹麥等國:清潔生產評估活動、「財政資助與補貼」等供給政策、清潔生產審計手冊的應用、推廣
國際組織:
聯合國人類環境與發展大會
聯合國(環境署、開發署)「國家清潔生產中心計劃」、國際清潔生產會議、「國際清潔生產宣言」
2.阻力
1)政府發揮的作用不夠。 「經濟發展靠市場,環境保護靠政府」。面對環境問題,市場自發性的特點要求政府的干預,以促使外部不經濟性的內部化,實現環保目標。然而,到目前為止,政府在推行清潔生產方面的作用還較為有限。這主要是由於他們對清潔生產的意義和作用認識不足造成的,甚至有一些領導受傳統環境保護觀念與單純經濟增長理論的影響,認為企業的主要任務在於發展生產,環保工作只要抓住「末端治理」,實現達標排放即可,對搞清潔生產積極性不高。意識對行動具有能動作用。我國政府對清潔生產在認識上存在的問題,使得他們在推行清潔生產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表現在:①在法律上,尚未構建清潔生產法律體系。全國除了一部《清潔生產促進法》外,其他法律、法規均未對清潔生產作出規定。②在政策上,缺乏配套的稅費傾斜政策,資源定價和排污收費不合理,對企業的信息、技術支持較弱。③在管理體制上,生產發展和環境保護割裂開來,經濟管理部門抓生產管理,環境保護部門抓污染治理,阻礙了清潔生產的實施。④在環境執法方面,執法力度不夠,致使個別不法企業鋌而走險。
2)企業利益與清潔生產無直接聯系。 按照經濟學中「經濟人」的觀點,企業作為「經濟人」僅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的。雖然從長遠來看,清潔生產在給企業帶來環境效益的同時,也會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從而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但是就短期而言,清潔生產要求企業在改進生產技術方面加大投入,必然會影響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減少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經濟效益。況且,清潔生產給企業帶來的經濟與環境效益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這使得企業對清潔生產並不熱衷。此外,我國資源價格低廉、環境問題外部不經濟性 等特點,使企業缺乏必要的節能壓力和環境保護意識。
3)消費者的支持不夠。 在物質資料再生產過程中,生產和消費是兩個最重要的環節,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消費者的行為對生產者具有引導作用。目前,我國消費者對企業實施清潔生產的支持還很不足,這主要是由兩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消費者環保意識較為淡薄,尚未樹立綠色消費理念。我國由於經濟、文化方面的原因,人力資源質量不高,再加上對環境保護的宣傳往往流於形式、未形成制度化,因此我國公眾的環保意識還十分淡薄。另一方面是消費者對綠色消費需求不足,制約了綠色產品市場的發展。由於企業在實施清潔生產工藝、生產綠色產品過程中要加大技術投入,增加生產成本,反映在價格上就是綠色產品定價要比普通商品高。價格上漲必然影響到產品的供求。在我國這樣一個人均收入不高、消費水平低、購買力有限的國家,不少消費者往往因為價格因素而拒絕使用綠色產品,從而影響了企業生產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