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5月16日股市為什麼下跌
十五號分析如圖可以參考
B. 江中制葯據說是好股票但為什麼從5月開始一直下跌
1.江中葯業(600750)經過兩次配送,股本擴大,所以對於新手來說,你以為內股票價格是16.65元(10月15日收盤價容),可是對於配股前的股民來說,其價格在已經在104塊了,根本不存在價值窪地了……
2.該股新進主力正在建倉,估計使用打壓式建倉,所以股價抬升無望。
3.短期來說,可能會有一波小反彈,建議止損出局。
4.建議多了解一下關於股票送配的知識。
C. 今天股票市場暴跌的原因是什麼(2011年5月23)
證監會開通國際板復是主因,打擊制信心層面是這輪暴跌的最重要原因,央行持續收緊銀根是對股市的一個持續長期利空。
這個位置最好別介入,多看少動,等待大盤企穩,只要沒有跌破2661就說明大盤還在一個箱體,一旦2661跌破,什麼都別想了,有股票的速度賣光清倉。下一目標位置大概就要去到2400點附近休整了。
說的很清楚了,還有什麼不明白可以HI我
D. 2015年5月28股市大跌原因
第一、匯金年內首次減持四大行,周二減持工行建行逾35億
5月28日消息,匯金公司剛剛減持了工行與建行的股份,這也是匯金首次減持「四大行」的股份。根據港交所披露的公開信息,匯金於5月26日在A股場內減持工行和建行,金額分別為16.29億和19.06億元。根據相關公告,匯金減持工行、建行前後的股份佔比分別由46%降至45.89%、5.05%降至2.14%。業內人士表示,對匯金本次的減持目前不好過早判讀對A股市場的綜合影響,但短期會有一定沖擊。
第二、傳央行近期進行逾千億元定向正回購
據外媒援引消息人士稱,央行近期向部分機構進行了定向正回購,期限包括七天、14天和28天;價格方面,則以市場利率定價。此消息部分人士解讀為貨幣政策趨緊的信號。
第三、下周年內第七批新股發行,市場預計其凍結資金更是驚人的高達8萬億
其中更有巨無霸中國核電(601985)上市如此巨額的抽血效應,必然導致市場震盪幅度異常劇烈,不少個股亦出現了久違暴跌之勢。
第四、而個股最大的利空便是獲利盤高位出逃
其殺跌往往是非常快速的。因此對漲幅過大、籌碼松動、技術破位、逆勢下跌與主力出逃個股,應立即調倉。據個股主力監控最新分析:412股含有五大不利因素,後市或還將逆勢殺跌。
第五、530臨近,心理受壓
2007年大牛市時530的暴跌是非常恐怖的,不少股票均短時間暴跌40%。而當前離530臨近,且當前的市場比07年530前更為火爆,投資者擔憂政策面再次出現諸如當年大牛市時半夜雞叫的重磅毀滅性利空。
E. 5月股市暴跌,管理層為什麼不救市
股市很正常 很健康 需要救什麼
只不過提前反映了經濟情況 可以預見的是 半年到一年之內 中國經濟情況會變得很艱難。
F. 2010年以後5月份股票大跌的原因到現在的原因
2010年5月26日
5月份股票大跌的原因, 簡單來看主要有三方面:
1、受宏觀政策(樓市調控政策)的影專響,使地產屬等權重板塊持續低迷;
2、受通脹預期影響,對流動性緊縮預期的恐懼(加息傳言不絕於耳);
3、受歐債危機影響,外圍市場低迷,間接影響;
小反彈結束後,不會有大跌,但必須有新政策出台,完成築底;
當前的樓市調控受挫,加息受歐債危機影響,政府在出台政策方面陷入兩難。
G. 2015年5月份股市暴跌是什麼原因
5月份?還是6月份?
H. 為什麼說5月是股市最危險的那個月
「10月,這是做股票投機生意特別危險的月份之一。其他危險的月份有7月、1月、9月、4月、11月、5月、3月、6月、12月、8月和2月。」
馬克吐溫曾經告訴我們,在一年當中任何時候投資股票都有風險。
此話不假,然而我們不能因為風險就完全遠離股市。那麼,一個有意思的問題來了:
股市在一年當中有沒有哪段時間風險相對較小,或者說相對收益更高?
還真有。
華爾街有句諺語——「Sell in May and go away」,直譯過來就是「在5月賣出,然後該幹嘛幹嘛去」,意指每年5月前後股市往往開始走弱。A股有個相似的說法叫「五窮六絕七翻身」。
而諺語的後一句則是「but remember to come back in September」,「但是別忘了在9月份回來哦」,即進入四季度後行情將有所好轉。
根據這一諺語,每年夏秋季股票收益率會低於春冬季。在海外市場這被稱為「Sell in May 」效應。
事實果真如此嗎?
2002年,Bouman 和Jacobsen在《美國經濟評論》發表文章,對37個成熟與新興市場1970-1998年的MSCI 再投資指數進行研究,通過對比當年5月至10月和當年11月至次年4月的指數漲幅,可以發現除阿根廷和紐西蘭外,其他35個市場都存在「Sell in May」效應。
2013年,Andrade,Chhaochharia 和Fuerst 將研究樣本拓展至19982012年,發現37個國家全部存在「Sell in May」效應。
A股會是例外嗎?借鑒海外研究,經過測算:自開市以來上證綜指當年5-10月漲幅均值為4.62%,而當年11月-次年4月漲幅均值為20.17%,「Sell in May」效應在A股市場也確實存在。
我們構建「Sell in May」策略來回測A股表現,以上證綜指作為基準對象,每年10月末買入,5月初賣出。
不管是因為假期、季節還是政策,「Sell in May」都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各位銅粉,你們在投資的時候還發現過什麼好玩兒的事情嗎?
I. 2017年5月股票大跌,國家為什麼也不出來說說
管理層說了,不做暫停新股的措施,跌就跌唄,反正中國證券會就是由不懂股市的人管理,一會不發新,一會拚命發新,不能選一個正在懂股票的人來管理股市嗎?
J. 為什麼在五月底六月初股票大漲而六月底又大跌在怎麼解釋
准確的說是來5月底6月初股票大跌,然後自大漲,6月底再跌。
5月底時印花稅上調,一觸即發,將利空徹底瓦解。當時是07年大多數新股民遭遇的第一次大跌,人心惶惶。漲的太好了,當然需要調整。跌差不多了,很多股都超跌了,於是資金進入,開始反彈。
而6月底的大跌,是因為當股指再次接近上輪頂端時,各方面壓力過大,加上宏觀調空等,而且獲利盤已多,就有跌下去了。
最近的大漲則是因為公司業績中報等因素。股票的漲跌有多方面因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