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歐萊雅和寶潔各使用的是什麼目標市場策略其優缺點有哪些
1 保潔公司採用應該是避強,並集中力量進攻某一個目標市場,這種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進攻力,集中精力以點蓋面。但是這樣會失去一部分市場,風險挺大的。
而歐萊雅則全面滲透市場來挑戰保潔,這樣可以是產品對每個人群都有用的,但是對市場滲透相對較慢,不能集中資金。
2 我感覺歐萊雅是打算與保潔進行全面的正面對視,但是保潔迴避了部分市場進攻,而是採取快速滲透,歐萊雅從上面的資料看就是想面向各層人的。
3 加強渠道,電視廣告,以低價格高促銷的戰略快速殺入市場。同時看其他對手怎麼做。
2. 高盛集團收購了哪些大公司
1、福建南孚電池 ------------ 美國吉列公司
2、河南雙匯肉製品 ------------ 美國高盛集團
3、黑龍江哈爾濱啤酒 ------------ 美國AB(百威啤酒)
4、黑龍江佳木斯聯合收割機 -------------美國約翰迪爾
5、福建雪津啤酒 -------------比利時英博
6、四川雙馬集團 -------------拉法基
7、深圳發展銀行 -------------美國新橋
8、G華新 -------------HOLCHIN B.V
9、G東睦 -------------睦特殊金屬工業株式會社
10、華潤錦華 -------------華潤輕紡
11、樺林輪胎 -------------新加坡佳通輪胎
12、江蘇無錫威孚 -------------德國博世
13、西北軸承 -------------德國FAG公司
14、錦西化機 -------------德國西門子
15、TCL國際電工 -------------法國羅格朗
16、上海輪胎橡膠 -------------法國米其林
17、上海貝爾 -------------法國阿爾卡特
18、深圳賽格三星 -------------韓國三星康寧
19, 德龍鋼鐵-----------俄羅斯第二大鋼鐵企業Evraz
20.統一石化----------英荷殼牌
21.娃哈哈--------達能
22。樂凱---------日本
還有:1 美加凈:該品牌原佔有國內市場近20%的份額。1990年,上海家化(29.41,-0.66,-2.19%,吧)與庄臣合資,「美加凈」商標被擱置。上海家化於1994年出5億元收回美加凈商標,但已失去了寶貴時機。
2 中華牙膏:1994年初,聯合利華取得上海牙膏廠的控股權,並採用品牌租賃的方式經營上海牙膏廠「中華」牙膏,如今,中華牙膏在市場上的份額已少得可憐。
3 活力28:1996年,與德國美潔時公司合資後,雙方規定的合資公司洗衣粉產量的50%使用「活力28」品牌的承諾沒有兌現,前3年共投入1.84億元用於「活力28」宣傳的廣告費用也成了一紙空文。「活力28」這個知名品牌從人們的記憶中漸漸消失了。
4 南孚電池:自1999年9月起,通過數次轉讓,2003年,72%的股權落入吉列手中,吉列的金霸王電池進入中國市場10年,市場佔有率不及南孚的 10%。而南孚被吉列控制後即退出海外市場,一半生產能力被閑置。如今這一曾經佔領了大半個中國市場,中國第一的電池品牌已經不屬於民族品牌了。
5 樂百氏:2000年,樂百氏被達能公司收購,現在樂百氏品牌已基本退出市場。此外,達能還在中國收購了上海梅林(8.89,0.00,0.00%, 吧)正廣和飲用水公司50%股權,匯源果汁22.18%股權。還在乳業收購了蒙牛50%股權,光明20.01%股權。這些企業都擁有中國馳名商標,是行業的排頭兵。
6 小護士:法國歐萊雅2003年收購小護士。5年後的今天,小護士在市場上也幾乎銷聲匿跡。
7 蘇泊爾(12.89,-1.10,-7.86%,吧):蘇泊爾品牌銷售額占壓力鍋市場40%,評估品牌價值16.248億元。2006年8月,法國SEB(世界小家電頭號品牌)獲得蘇泊爾控股權。
8 大寶:2008年7月30日,強生宣布完成對大寶的收購。至此,中國化妝品市場的競爭已形成外資主導的局面。
雖然還打著福建產什麼的旗號,但股份並不在我們手上,而今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民族品牌也為數不多了。不僅如此中國許多民族品牌都大量的引入外資,為外資對我們民族企業的收購埋下隱患!
民族企業也需要一些精神,也許我們可以去參看一下日本和韓國的企業。
二戰後的日本是百廢待興,索尼公司也是其中之一,當索尼開發出一款半導體收音機產品銷往美國時,當地的經銷商說:「你們索尼沒什麼名氣,但美國人都知道我們的牌子,貼我們的牌子我能一下子給你10萬美金的訂單。」當時索尼所有的流動資產也沒有這么多。但創始人盛田昭夫經過認真考慮,拒絕了這個要求。二三十年過去以後,人家問盛田昭夫你在商業史上、你在索尼發展史上最好的商業決策是什麼?他說我最好的商業決策就是拒絕10萬美元的訂單,從而樹立了索尼的品牌。在這里,我們似乎可以看到日本人那種執著的精神,這是一種民族氣節,做品牌,也必須有一種精神在裡面。
3. 小護士的發展簡史
對於本土著名化妝品品牌小護士,2004年月8日是個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日子,該品牌易主後的全新產品這天首次閃亮登場。
2003年12月11日,歐萊雅集團在北京宣布收購「小護士」,這是歐萊雅集團作為世界第一大化妝品公司在中國的首次收購行為,此舉曾在業界引起巨大反響:「小護士」品牌還會繼續存在嗎?
短短不到4個月後,歐萊雅集團在上海給出了答案。
4月8日,歐萊雅集團在上海世紀公園舉行儀式,由歐萊雅中國總裁蓋保羅先生宣布,推出加入歐萊雅集團後的新一代全新小護士與卡尼爾護膚系列「清澤」和「亮白」系列產品。歐萊雅集團還表示,要把小護士發展成為中國第一大護膚品牌。
據介紹,全新小護士清澤系列運用卡尼爾研究中心獨創的高科技冷萃取方法,蘊含100%純鮮果萃取精華,不僅保濕,還能更深層地補充精華養分。而全新小護士亮白系列,則運用了卡尼爾研究中心高科技雙重加壓萃取方法,從新鮮檸檬中提煉出最具美白功效的精華活性成分,肌膚將由內而外煥發亮白光彩。
全新小護士新品的成功推出,實現了歐萊雅集團去年底收購該品牌時所作的承諾。歐萊雅中國總裁蓋保羅在收購小護士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保留小護士這個品牌,並且要依託卡尼爾研究中心的科研力量將小護士推向更高的發展階段。
小護士創立於1992年。據AC尼爾森的調查統計,小護士的品牌認知度高達99%,2003年的市場份額達4.6%,是中國第三大護膚品牌。
歐萊雅集團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歐文中先生在評價小護士的收購時說:「收購小護士品牌是歐萊雅集團在中國發展所邁出的重要一步,為歐萊雅集團加快在中國市場的業績增長提供了一個極佳的機遇。對歐萊雅集團而言,中國是一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市場。」
倡導專業護膚的小護士,始終堅持以品質塑造美麗。小護士一絲不苟地致力於「傳播正確的美容護膚觀念,創造女性健康美麗肌膚」的事業,是眾多女性探討護膚經驗的知心朋友。「以最合理的價格,為消費者提供一流的產品、一流的服務」這是小護士一直不懈的追求。
4. 小護士是什麼時候被歐萊雅收購的
2003年12月11日,歐萊雅集團在北京宣布收購「小護士」
5. 強生收購大寶,分析一下如何對大寶進行營銷
從「打死不認」到「沉默不否認」,再到《反壟斷法》正式實施前兩天向所有媒體發文表示完成對北京大寶化妝品有限公司的收購,這項被日化行業稱為近年來較昂貴的「收購案」終於塵埃落定。然而,其引來的業內焦點話題卻遠沒有散去。
疑慮一 大寶「外嫁」後會被「雪藏」嗎?
「大寶啊,天天見」,當膾炙人口的廣告名言還在人們耳邊回響的時候,大寶的身份已經演變成為強生(中國)的全資子公司。回想小護士、奧奇、紫羅蘭等曾經知名的民族品牌被國外品牌收購後,最終都銷聲匿跡的結局,人們確實有理由為大寶的未來擔心——大寶,還
能天天見嗎?對於這種擔心,相關人士大多表示,「現在誰也說不好,但大多數民族品牌在收購後不是被外資同類品牌所取代,就是被『雪藏』,最後淡出人們的視野。」
對此,強生(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吳人偉回應說:「大寶是中國市場上非常優秀的品牌,也是我們所尊重的一個品牌。我們計劃藉助強生在市場營銷、研發和產品創新領域的經驗,進一步發展大寶品牌。」而前大寶化妝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也曾明確表示,「大寶方面不是賣廠,不會放棄大寶這個品牌。」
專家點評 外資加長「短腿」兼容低端市場優勢
營銷專家婁向鵬指出,跨國企業發動收購主要有幾種目的:一是藉助收購進入某個新的市場或行業;二是直接消滅競爭對手;三是看中被收購品牌的某些優勢。而盡管市場份額逐年萎縮,但大寶品牌在消費者中依然具有較大影響力,大寶在全國,特別是二三級城市和農村市場擁有數千家超市及商場專櫃,產品銷售網路比較完善。而對於外資日化品牌來說,這一市場區域一直是其「短腿」。從彌補產品線的角度出發,強生保留大寶品牌,目的在於兼容這個品牌在低端消費市場的優勢。
疑慮二 何以在《反壟斷法》實施前被放行?
一場持續了近一年半的收購拉鋸戰為何在《反壟斷法》正式實施前結束?按照相關規定,通過審批後的企業不會用《反壟斷法》再去追訴,所以有眾多大寶化妝品使用者認為,強生收購大寶有避開《反壟斷法》之嫌。對此,強生方面表示,「強生(中國)有限公司於7月30日宣布完成收購,此時,該收購已獲得了所有相關政府部門的批准,並完成了必要的收購程序。」
專家點評 關鍵是法律程序
北京市天元律師事務所馬一德律師表示,外資並購也是鼓勵企業以依法的形式做大做強,《反壟斷法》一個審查的關鍵就是看是否會影響到國計民生。化妝品是個充分自由競爭的市場,「不同於凱雷收購徐工,屬於國家重工業」,在相關法律手續都健全的情況下,「很難說誰能構成壟斷」。
疑慮三 23億收購款多為員工安置費用?
有關大寶被收購後 「員工安置」問題也一直是個焦點。有消息人士稱,強生支付的23億元主要用於大寶員工安置。「大寶有一個特點,殘疾員工沒有下崗的,這也是大寶發展比較艱難的原因之一。」強生方面表示,收購之後的大寶員工依然是原大寶母公司——北京市三露廠的雇員,繼續服務於大寶品牌,其作為國有企業員工的權利和福利將被完整保留。強生(中國)有限公司公關經理何焰解釋稱,「部分服務於大寶品牌的員工將有機會獲得在新大寶長期工作的崗位,如果被解僱,可以回三露廠,繼續養著。」晨報記者 高利華
相關鏈接:
北京大寶化妝品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是北京市三露廠成功進行股份制改造的結果。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其SOD蜜系列產品市場份額一度高達15.76%,曾連續8年獲得全國市場產銷量第一名。
記者觀察 「強內功」應對外資「滲透戰」
近年來,中國日化行業在經歷了外資的猛攻之後,似乎找到了一種「平衡」——中高端消費市場是外資品牌的天下,本土品牌則占據低端消費市場。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接連出現,隨著外資品牌所熟悉的一線城市市場飽和度提高、銷售增速放緩,外資企業開始從「一元」走向「多元」,加強了對中國低端消費市場的滲透,無論是歐萊雅收購小護士,還是強生收購大寶,都證實了外資新一輪的攻勢已經開始。
目前,中國日化行業的企業數量達4000家左右,但年銷售額5億元以上的並不多。值得關注的是,與跨國企業極為成熟的多元化品牌戰略相比,許多本土日化企業仍固守於單一品牌策略,這種狀況急需改變。要想抵禦這場「滲透戰」並堅持下去從而進入反攻,本土品牌需要擁有前瞻性的眼光和足夠的耐心。從企業研發、供應鏈管理、營銷方式等「內功」修煉開始,也走一條多元化發展之路。
麥肯錫公司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的青少年雖然也青睞時尚產品和著名品牌,但有88%的人表示更信賴中國本土品牌;與此同時,一些國際日化品牌被頻頻曝光存在質量問題或虛假宣傳,這也會讓消費者的認識更加全面、理性。對於本土企業來講,有了一個良好的外部消費環境,如果再加上本土企業強煉「內功」,奮起直追,發展機會一定會產生。
事實證明,一些扛住了外資品牌沖擊的本土品牌,正嘗試著向高端消費市場反攻。例如,上海家化旗下的時尚中草葯個人護理品牌佰草集,已成功進入全球高檔化妝品零售商絲芙蘭的銷售網路,並將在歐洲的近300家門店銷售;隆力奇也開發出了自己的中高端品牌並開始被市場接受。
雙方的「滲透戰」一定會長久而激烈,誰是最後的贏家還需拭目以待。(北京晨報 高利華)參考資料:轉載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8-08/10/content_9113552.htm
6. 小護士的品牌並購
並購初步
2003年12月11日,在事先沒有透露任何風聲的情況下,全球最大的化妝品集團歐萊雅在巴黎和北京同時宣布:歐萊雅集團已正式簽訂了收購中國護膚品牌小護士的協議。對於具體成交額,雙方都諱莫如深,且作為收購條件之一,小護士品牌的擁有者李志達今後將退出化妝品行業。一時間,關於小護士命運和歐萊雅企圖的各種猜測充斥業界。12月23日,歐萊雅中國公司總裁蓋保羅與記者和消費者進行了對話,正式對此做出了回應。
並購是一步棋
關心此次購並的人士在網上提出了很多犀利的問題,蓋保羅對此一一作答。對於長達4年的收購計劃終於落實,蓋保羅告訴記者,歐萊雅看上小護士,是因為小護士在中國市場已經差不多達到了100%的知名度,品牌質量非常好,同時它的價格非常合理,收購小護士表明歐萊雅將全面進入中國大眾護膚品市場。
歐萊雅收購小護士以後是否打算將它推向國際市場?蓋保羅表示:歐萊雅對小護士品牌感興趣最主要的是考慮到在中國市場上的情況和需求,但他相信,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公司也會考慮把它推向世界。關於李志達以後不能繼續從事化妝品行業,蓋保羅澄清說,這里邊有一點小小的誤解,歐萊雅並沒有要求李志達先生終身退出化妝品行業,只是要求他在一定的期限之內,不要介入到化妝品行業,而這在商業合同中是很正常的。因為在一個有限的期限之內,雙方不應該互相競爭。
蓋保羅認為,小護士品牌和歐萊雅公司有著共同的競爭對手,現在兩個公司強強聯合,可以更有力地抗衡競爭對手,擴大在護膚品市場的佔有率。他說,歐萊雅在中國市場已經有了像蘭蔻、赫蓮娜、碧歐泉這樣的高檔產品,而收購小護士品牌,會讓更多大眾化的消費者享用到歐萊雅的產品。
擴張將會繼續
歐萊雅在中國市場的產品包括巴黎歐萊雅、美寶蓮、蘭蔻、薇姿等多個品牌,但在全國超級市場的調查中,玉蘭油、大寶和小護士基本上占據前三名,歐萊雅的品牌只佔極少部分。歐萊雅是否還有收購其他中國品牌的計劃呢?蓋保羅的回答是,盡管遭到質疑,但是歐萊雅仍繼續走它的並購之路,他說,歐萊雅最近又增加了在巴黎上市的日本植村秀的股份,歐萊雅對亞洲人的皮膚、頭發的性質非常關心,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經費,對植村秀以及現在小護士的並購,表明了歐萊雅集團對亞洲市場的關注,今後公司會關注市場所有的信息和動向,關注市場上最好的品牌,完全也有可能以不同的形式與這些品牌進行合作。
至於並購的目標,自然是著力於歐萊雅和寶潔、聯合利華在中國的競爭。蓋保羅表示,目前化妝品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所有的競爭對手都非常強大,它們很多都是國際性的知名公司,擁有強有力的科研以及市場開拓能力。最終在這個競爭中取勝的是能夠以最好的價格為消費者提供最優質產品的公司,歐萊雅有信心去面對這個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