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發生過幾次股崩
還沒有發生過真正的股崩
第一輪暴漲暴跌:100點——1429點——400點。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期,中國股市從100點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證指數就狂飆至1429點,這是中國股市第一個大牛市的「頂峰」。在一年半的時間中,上證指數暴漲1329%。隨後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個月後,1992年11月16日,上證指數回落至400點下方,幾乎打回原形。
第二輪暴漲暴跌:400點——1536點——333點。上證指數從1992年底的400點低谷啟航,開始了它的第二輪「大起大落」。這一次暴漲來得更為猛烈,從400點附近極速地竄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點收盤(上證指數第一次站上1500點之上),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上證指數上漲了1100點,漲幅達284%。股指在1500點上方站穩了4天之後,便調頭持續下跌。這一次下跌基本上沒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時間較上一輪要長,持續陰跌達17個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證指數跌至這一輪行情的最低點333.92點收盤。
第三輪暴漲暴跌:333點——1053點——512點。由於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輪行情再次啟動,這一輪大牛行情來得更加猛烈而短暫,僅用一個多月時間,上證指數就猛竄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點1053點,漲幅為215%。隨後便展開了一輪更加漫長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證指數跌至512.80點的最低點。這一輪下跌總計耗時16個月。
第四輪暴漲暴跌:512點——1510點——1047點。1996年初,這一波大牛市悄無聲息地在常規年報披露中發起。上證指數從1996年1月19日的500點上方啟動。1997年5月12日達1510點。不到半年時間,大盤暴漲1000點,上證指數上漲接近300%。自1997年下半年股市開始了長達兩年的「調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點。
第五輪暴漲暴跌:1047點——1756點——1361點。1999年「519」行情井噴,在短短的一個半月時間,股指上漲將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證指數上攻至1756點。它第一次將歷史的「箱頂」(1500點)狠狠地踩在了股民的腳下。隨後股市大幅回調。2000年1月4日,上證指數直抵1361點。
第六輪暴漲暴跌:1361點——2245點——1000點。由於繼續受歐美股市大幅攀升的刺激,中國股市最後奮力一搏,終於沖上了本輪行情的「至高點」。2001年6月14日,上證指數沖向2245點的歷史最高峰。自此,正式宣告我國本輪大牛市的真正終結。
2001年10月22日,上證指數快速跌至1515點這一敏感點位。1500點究竟是中國股市的「箱底」,還是「箱頂」?歷史似乎跟我們股民開了一個大玩笑。原來1500點仍是中國股市的「箱頂」,曾經的「箱底」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不是嗎?就在中國股市在1500點的上方稍作停留後,她依然還是回到了她熟悉的1500點的歷史「箱頂」下方,這樣的指數點位似乎讓人感覺更真實、更安全、更踏實可靠。
2002年1月29日,上證指數跌至1339.2點;2004年9月13日,上證指數跌至1259.43點;2005年6月6日,上證指數跌破1000點,最低為998.23點。與2001年6月14日的2245點相比,總計跌去1247點,這與此前專家預言「推倒重來」的1000點預測是十分巧合的。這便是一種技術性的報復,更是上一輪瘋狂的大牛市自製的「苦果」。
第七輪暴漲暴跌:1000點——3300點——1500點?2005年6月,上證綜指破1000點,2006年1月從1200點啟動,截止2007年4月6日收於3300點之上,過去的歷史高點已被遠拋腦後,一年多時間大盤累計漲幅超過了230%。這一輪行情的上漲應該算是歷史上最為猛烈的。50倍的市盈率還能伴隨這一波行情走多遠?我們將拭目以待。當然,這一輪大的行情結束後,將回調至何處,我們仍將拭目以待。我認為目前5000是階段性高點
B. 1929年美國股票市場崩潰
年10月29日,這個被隨後的歷史所銘記的「黑色星期二」,開啟了美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最著名的金融危機。從那天開始,美國股市在歷經了10年的大牛市後,幾天內從頂巔跌入深淵。股指從363最高點跌至1932年7月的40.56點,最大跌幅超過90%。此後,美國和全球也隨後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危機從紐約股市開始
1929年10月19日,美國紐約市場就出現了拋售股票浪潮,股票價格大幅度下跌。到10月24日,舉國上下謠言四起造成金融不穩,被嚇壞了的投資者命令經紀人拋售股票,導致美國股市崩潰。到這天結束時,已經有11個金融家自*。
10月25日,胡佛總統發表文告說:「美國基本企業,即商品的生產與分配,是立足於健全和繁榮的基礎之上的」,胡佛力圖以此刺激新一輪投資。然而,過了一個周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費了。
10月28日,史稱「黑色星期一」。當天,道瓊斯指數狂瀉38.33點,日跌幅達13%。這一天,已經沒有人再出面救市。
10月29日,星期二,上午10時,紐約證券交易所剛一開市,猛烈的拋單就席捲而來,所有股票成了燙手山芋,只要拋掉就好。道瓊斯指數一瀉千里,股指從最高點386點跌至298點,跌幅達22%。這是紐約交易所112年歷史上「最糟糕的一天」,以這個被稱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為發端,美國乃至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11月,股市跌勢不止,滑至198點,跌幅高達48%。翌年,股市憑借殘存的一絲牛氣,在1~3月大幅反彈,於4月重新登上297點。此後又急轉直下,從1930年5月到1932年11月,股市連續出現6次暴跌,道瓊斯指數跌至41點。在這場股災中,數以千計的人* 樓。
C. 1929年股市崩潰的歷史觀點
紐約1929大崩盤:一個小時內,11個投機者自殺身亡。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
1929年大恐慌的第一天,也給人們燙上了關於股市崩盤的最深刻的烙印。
那天,換手的股票達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許多股票售價之低,足以導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夢破滅。
但回頭來看時,災難的發生甚至是毫無徵兆的。開盤時,並沒有出現什麼值得注意的跡象,而且有一段時間股指還非常堅挺,但交易量非常大。
突然,股價開始下跌。到了11:00,股市陷入了瘋狂,人們競相拋盤。
到了11:30,股市已經完全聽憑盲目無情的恐慌擺布,狂跌不止。自殺風從那時起開始蔓延,一個小時內,就有11個知名的投機者自殺身亡。
隨後的一段日子,紐約證券交易所迎來了自成立112年來最為艱難的一個時期,大崩盤發生,而且持續的時間也超過以往經歷的任何一次。
而那些活著的投機者,接下來的日子也是生不如死,小弗雷德·施維德在《客戶的遊艇在哪裡》講述的1929年股市崩盤前後的一個故事,成為那一時期投機者的經典寫照。
一個投資者在1929年初的財產有750萬美元,最初他還保持著理智,用其中的150萬購買了自由國債,然後把它交給了自己的妻子,並且告訴她,那將是他們以後所需的一切花銷,如果萬一有一天他再向她要回這些債券,一定不可以給他,因為那時候他已經喪失理智了。
而在1929年底,那一天就來了。他就向妻子開口了,說需要追加保證金來保護他投到股市上的另外600萬美元。他妻子剛開始拒絕了,但最終還是被他說服了。故事的結局可想而知,他們以傾家盪產而告終。
實際上,這種遭遇不僅僅降臨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資者身上,即使是一些睿智的經濟學家也沒有逃脫噩運。20世紀最為著名的經濟學家——凱恩斯,也在此次危機中幾近破產。
像其他人一樣,凱恩斯也沒有預料到1929年大崩盤,而且還低估了這次危機對美國和世界經濟的影響。凱恩斯積累的財富在1929年崩盤時受到重創,幾乎變得兩手空空。
後來憑借著敏銳的判斷力,到1936年的時候,他靠投資股市把財富又增長到了50萬英鎊以上(相當於現在4500萬美金)。但是在1938年的熊市中,他的資金又縮水了62%。一直到他1946年去世,1929年的崩盤都是他心理上抹不掉的陰影。
盡管股市暴跌最初影響到的只是富人,但這些人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群體,其成員掌握著大部分消費收入,構成了最大部分的個人儲蓄和投資來源。因此,股市崩盤導致美國經濟失去了由證券投資盈利形成的對支出的支撐。
股市崩盤以後,控股公司體系和投資信託的崩潰,大幅削弱了借貸能力和為投資籌措資金的意願,這迅速轉化為訂單的減少和失業的增加。
從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間,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的價格從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種公用事業的股票的平均價格從141.9跌到28,20種鐵路的股票平均價格則從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
受股市影響,金融動盪也因泡沫的破滅而出現。幾千家銀行倒閉、數以萬計的企業關門,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間出現了四次銀行恐慌。盡管在泡沫崩潰的過程中,直接受到損失的人有限,但銀行無法避免大量壞賬的出現,而銀行系統的問題對所有人造成間接沖擊。
大崩盤之後,隨即發生了大蕭條。大蕭條以不同以往的嚴重程度持續了10個年頭。從1929年9月繁榮的頂峰到1932年夏天大蕭條的谷底,道瓊斯工業指數從381點跌至36點,縮水90%,到1933年底,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幾乎還達不到1929年的1/3。實際產量直到1937年才恢復到1929年的水平,接著又迅速滑坡。直到1941年,以美元計算的產值仍然低於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間,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業人數少於800萬。1933年,大約有1300萬人失業,幾乎在4個勞動力中就有1個失業。
更嚴重的是,股市崩盤徹底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國股市才恢復到1929年的水平。
D. 29-33年金融危機與08年的有什麼不同請詳細點,謝謝
爆發的標志事件不同:29年的大蕭條是從股市崩盤開始的,而08年的金融危機是專從雷曼的破產標志著危機屬的開始。
直接原因不同:29年的大蕭條原因是美聯儲之前因為要維持金本位制度以及世界黃金儲量分布不均造成之前幾年利率非常低(更詳細的信息,推薦看巴曙松翻譯的《金融之王》一書);08年危機的直接原因是金融衍生工具的泛濫。
當局反應不同:29年開始的大蕭條,在開始時,胡佛總統並沒有拿出有力的措施;08年的金融危機,以美國財長保爾森、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紐約聯儲主席蓋特納為首的救援隊伍行動果敢迅速,避免了整個金融系統的崩潰。
造成的後果不同:29年的大蕭條只是局限字美國國內,向外溢出的危害並不是很大;但是08年金融危機,基本上世界上主要的經濟體都不同程度的陷入了衰退。
暫時能想到這么些...樓主還有啥疑問可以繼續追問。
E. 誰知道一九二九年紐約股市崩潰的前因後果,具體情況如何
第一次世界大戰至20世紀20年代末的美國
一、緣起: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美國宣布中立,向交戰雙方提供軍火,不久又對協約國進行貸款。1916年,威爾遜當選連任。1917年,美國在德國潛艇擊沉美國船隻後,於4月6日對德宣戰。大戰期間由於國外移民中斷,黑人大量北移,並人伍出國作戰,開拓了視野。1918年11月,威爾遜簽署對德停戰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戰促進了美國的經濟繁榮。戰後,美國由欠60億美元的債務國而成為貸出100億美元的債權國,美國成為最富有的國家。1921年共和黨W.G.哈定執政,正值美國陷入全面經濟蕭條。他提出「工業正常化」和」搶救資本主義」政策;1923-1929年世界資本主義進人相對穩定時期。美國國內由於固定資本更新,建築業興起,汽車和鋼鐵工業等擴大以及商品和資本輸出激增,1923年美國工商業出現了新高漲。再此同時,美國第二次企業「合並浪潮」(即進一步托拉斯化),遍及銀行業、工業部門,特別是水、電、煤等公用事業,甚至擴展到零售商業部門。共和黨人C,柯立芝執政時期是美國經濟繁榮時期。私人壟斷資本大為發展。但由於國內新興工業畸形發展與生產過剩,使國民經濟各部門比例嚴重失調,生產和消費脫節,農業長期陷於慢性危機,1929年10月美國首先爆發經濟危機,隨後資本主義各國陸續陷入1929-1933年世界性經濟危機。
二、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
美國歷史上一次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1929年10月股票行情猛跌,到11月中旬,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下降40%以上,證券持有人損失達260億美元,嚴重削弱金融制度,動搖企業界信心,阻礙工、農業發展,縮小海外購買和投資,使經濟陷入停滯狀態。從1929年至1932年,銀行破產101家,企業破產l09371家,全部私營公司純利潤從1929年的84億美元降為1932年的34億美元。1931年美國工業生產總指數比1929年下降53.8%。重工業生產的縮減尤為嚴重。農業總產值從1929年的111億美元,降到1932年的50億美元。進口總值從1929年的近40億美元,降到1932年的13億美元,出口總值從53億美元降到17億美元。由於工、農、商業萎縮,到1933年3月,完全失業工人達1700人,約有101.93萬農民破產,淪為佃農、分成制農民和雇農,許多中產階級也紛紛破產。國民收人從1929年878億美元,降到1933年的4皿億美元,1933年的商品消費額,下降到1929年水平的67%。危機期間,一方面生產過剩,商品積壓,甚至銷毀大量農產品和牲畜,另一方面廣大勞動人民又缺衣少食。據1932年9月《幸福》雜志估計,全國有3400萬成年男女和兒童,即約佔全國總人口的28%無法維持生計(1100萬戶農村人口未計在內)。200萬人到處流浪。在這次大蕭條中,工業、農業、信用危機同時並發,並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使世界工業生產總產值下降36%,世界貿易縮減2∕3。
對這次大蕭條,H.C。胡佛政府基本上是採取傳統的放任主義的對策。同時也採取了一些反危機措施。通過全國信貸公司(後改為「復興金融公司」),撥款給工業和鐵路公司,使其免於破產;採取收購農產品,舉辦信用貸款和實行保護關?nbsp| ,以維持農產品價格,提高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此外,責成銀行信用協會以互相調節資金的方式,防止銀行破產。但這些措施收效甚微。因此這次經濟危機持續時間特別長,危機停止後進人特種蕭條階段,未達繁榮又陷入1937年危機。
三、新政
F.D.羅斯福政府於1933年3月至1939年間為克服1929—1933年大蕭條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1932年7月2日,羅斯福在接受總統候選人提名演說中,第一次使用這個名詞。內容可分為三方面的內容:
◎恢復陷人大蕭條的經濟;
◎救濟大規模失業者和貧民;
◎ 限制壟斷資本的某些弊端。
為實現這些目標,羅斯福大力加強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干預。新政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1935年以前和1935-1939年。第一階段著重調整與恢復,第二階段著重改革,救濟則貫徹始終。
第一階段(1932-1935)
為挽救和重建瀕於崩潰的金融貨幣體系,羅斯福於1933年3月6日暫時關閉全國銀行。三天後,國會通過緊急銀行法,委託聯邦儲備銀行發行紙幣以解救貨幣荒,授權復興金融公司購買銀行優先股票給全國銀行提供流動資金,授權財政部整頓和資助銀行,並禁止儲存和輸出黃金。5月27日和6月6日,國會又分別通過聯邦證券法和證券交易法,政府對證券的發行和交易實行管理。6月16日通過《格拉斯—斯蒂高爾銀行法》,將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分開,防止銀行用儲蓄者資金投機,還規定建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對小額存款實行保險。1933年4月間放棄金本位制,實行美元貶值和有節制的通貨膨脹,以提高物價、刺激生產、鼓勵出口和減輕債務人負擔。為恢復工、農、商諸業,1933年5月12日通過《農業調整法》,授權農業調整管理局用政府津貼鼓勵農民縮減耕地面積、銷毀大 量農產品、屠宰大量幼畜,以控制基本農產品產量和牲畜飼養頭數,提高農產品價格和農民購買力。結果1936年農業總收入較1932年增長50%。6月16日通過《全國工業振興法》,規定建立國家復興管理局,指導勞資雙方訂立本行業的公平競爭法則,對各該行業產品的產量和價格作出規定,希圖實行某種程度的計劃經濟,但由於大企業的操縱,收效不大。該法還規定勞工有同企業主簽訂集體合同的權利,並有關於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的規定。為緊急救濟大批失業者和貧民,1933-1934年期間,先後建立平民自然資源保護隊、聯邦緊急救濟署、房主貸款公司、聯邦住房管理局、公共工程管理局、國民工程管理局,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和起碼的救濟。1933年5月18日,通過建立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的法案。興辦田納西河流域水利工程,從事防洪、發展航運、保護環境、生產化肥和提供廉價電力等。新政給美國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帶來很大影響。
第二階段(1935-1939)
羅斯福政府從1935年1月起,提出加速改革步伐,先後成立工程振興局、全國青年管理處以解決失業問題,並制訂《社會保障法》規定實行老年保險和失業保險,幫助無力養活自己的人,此法在1939年修訂後,將美國推上「福利國家」的道路。為對壟斷資本進行管理和略加節制,1935年8月23日通過新銀行法,建立聯邦儲備委員會以管理各儲備銀行的貼現率、利息、兌換率、儲備金額以及公開市場活動。8月28日的公用事業控股司法對那些公用事業帝國判處「死刑」,對其他控股公司進行管理。8月30日的財產?nbsp| 法使財產?nbsp| 增到70%的最高限度;公司所得?nbsp| 則以累進制代替單一制。有產階級稱此?nbsp| 為「敲詐富人」?nbsp| 。為加強勞工地位,7月5日總統簽署《全國勞工關系法》,宣布公司工會為非法,進一步保證工會通過自選代表與資方集體談判的權利。
由於1936年經濟形勢顯著好轉後,羅斯福政府緊縮信貸,大力削減聯邦政府開支以平衡預算。1937年秋末起,又出現來勢兇猛的經濟危機,羅斯福政府不得己於1938年夏初起重新放鬆信貸,擴大聯邦政府開支。1938年秋末起,經濟又開始回升。羅斯福政府在1938年6月25日通過《公平勞動標准法》。1938年2月16日通過第二個農業調整法,以代替被判違憲的第一個《農業調整法》。到1939年,國際局勢緊張,國家重點轉向擴軍備戰。羅斯福注意力日益集中於國際事務,新政告一段落。
資料來源:
http://www.chinatranslate.net/big5/world/usa-guide/History/Important/NewDeal.htm
http://www.ycrc.com.tw/txt/a5105.htm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C0133100138/12/12-24.htm
F. 美國歷史上的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盤的始末緣由是什麼
1929年美國的經濟危機似乎是一夜之間就起來了,但是這一年的美國股票市場的大崩潰卻並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早有預謀的。當時的美國政府是缺乏一個可以調節經濟的宏觀調節機構的,而這也是導致了金融經濟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也是股票大崩盤的始作俑者。
1929年美國股票市場的大崩潰影響的也不只是一個美國,更是波及到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這也是後來長達十餘年的經濟大蕭條的開始。其實早在兩年前的秋天,佛羅里達的房地產泡沫的破碎就已經是這次金融危機的徵兆了,但是華爾街的人並沒有從這當中明白美國經濟的衰退,反而更是在投資上瘋狂了起來。再加上美國的產業並沒有能夠從一戰的蕭條中恢復,因此股票的高漲已經是和現實的經濟的狀況完全脫了節。而這也正如美國政府所估計的那樣,果然在不久之後美國的股市開始了大崩盤。
G. 在網上聽說一種說法說29年經濟危機是由蘇聯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的,這種說法靠譜嗎
絕對不靠譜啊
當時蘇聯的經濟主要是農業,工業很薄弱的
在世界經濟格局中所佔的比重很專少,怎麼可能引屬起29經濟危機
但是蘇聯確實在29年經濟危機中佔了不少便宜,大肆進口美國的重工業設備技術,為蘇聯的重工業化工業化道路做了不少貢獻
不可能的,1927年聯共(布)第15次代表大會通過了關於制定發展國民經濟的第1個五年計劃 (1928-1932)的指示,1928年才開始的一五計劃,而且主要發展目標是重工業,農業那時候才勉強自給自足罷了,別說大規模出口了
H. 29年經濟大危機是怎末回事
1929年10月29日 (農歷九月廿七),世界經濟大危機爆發。
起因是華爾街大崩盤。在致命一天到來前的18個月里,華爾街股票市場的牛市似乎是不可動搖,一段時間每天的成交量多達50O萬股。
隨著投資者大把將錢撒進股市,一些基金也急忙從利潤較低的投資領域撤出轉向股市。歐洲的資金也洪水般涌進美國,銀行總共貸款約8O億元供給證券商用以在紐約股票市場進行交易。
赫伯特-胡佛當選總統之後不久,曾試圖通過拒絕借款給那些資助投機的銀行來控制股市,但股價仍不斷猛漲,到1929年9月3日到達歷史最高點。同月,股市價格首次開始下挫,10月24日,股市掉落到谷底。隨著股市以平均每天18點的速度狂瀉,驚慌失措籠罩了華爾街。
由於投機者們蜂擁著爭取在股價跌得更低之前賣出手中的股票,股票行情自動收錄機已跟不上股市迅速下跌的行情。僅10月24日一天,便發生了1200萬筆交易,一個由銀行組成的聯盟迅速採取行動以控制局勢,但這僅僅是暫時的拖延。股價不久便又開始了無情的下跌,到10月29日甚至驟然下跌了平均40個百分點。
隨著一些主要股票的價格縮減超過2/3,在大崩潰的頭一個月便有260億美元在股市化為烏有。成千上萬的美國人眼睜睜看著他們一生的積蓄在幾天內煙消雲散。對美國普通市民的生活產生如此深刻的影響。
緊接而來的大蕭條將使大部分人身陷困難。這種狀況也成為後來世人評價資本主義弊端的重要事實理由之一。
I. 29年美國股市崩盤時,很多企業在炒股嗎
1929年華爾街的崩盤結束了歷史上一幕最大的瘋狂投機。
到1924年前,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一直在相對狹小的價格區問內窄幅波動,每當它超過110點,就會遭受強烈賣壓。到了1924年底,股指終於交破這個界限。在1925年,服指躍升到150點以上。股指的上升標志著多頭好日子的到來。
從股市非常蕭條的1921年到1928年,工業產值每年平均增加4%,而1928—1929年.則增加了15%。通貨膨脹率很低,新興工業四處萌芽。
樂觀主義越來越流行,再加上資金成本很低,大大刺激了股票投資者的投資活動,經過1926年短暫的反轉下跌後,股市月月創新高,由此誕生了一代炒股致富的人。這又煽動了更多的人通過經紀人現金貸款以買進更多的股票。隨著股民的增多,信託投資公司也隨之增加。在1921年,大概只有40家信託公司.而到1927年初.這個數目上升到160家.同年底又達到300家。從1927年初到1929年秋,信託投資公司的總資產增加了10倍,人們基本上毫不懷疑這些公司的信用。
其中員著名的是高盛公司,它於1928年出資成立高盛貿易公司(GsTc),這個公司很快就發行了1億美元的股票,以面值賣給母公司。母公司再以104美元的價格賣給普通投資者.由此獲利400萬美元。1929年2月7日.股票價格是每股222.5美元。買家中就有高盛貿易公司,它在3月14日共持有5700萬美元自己公司的股票,當然可以支持這么高的股價。投資者一點也不擔心前面等待他們的是什麼。
崩盤並不是突然發生的。但是.當巴布森於1929年9月5日發表股市要跌60一80點的著名預言後,市場開始對巴布森的警告有了第一次反應。當天,道瓊斯指數就下跌了10點,很快就有了「巴布森突變」的說法。幾天後.受到利好談話的刺激,買家重新人市,這其中有耶魯大學教授歐文?費雪的著名論斷:「即使以現在的價格來衡量,股幣也還遠遠沒有達到其內在實際價值。」許多報紙也刊登正面服評,以抵消負面批評。
但是,股票價格卻沒有回到過去的高點,到了9月底,新的大跌開始出現.這次股份跌到上一年夏天的高點。市場再次反彈.但是沒有創新高,而且成交量與前次下跌比較大幅萎縮。10月15日,國家城市銀行總裁查爾斯』米切爾發表談話,指出縱觀全國,股市是正常的、健康的。他的談話很快得到費雪教授的支持,費雪教授說:「我預期股市在幾個月內就會看好,並創新高。」
但是,1929年10月21日,《拜倫》的讀者可以看到圖學家威廉.彼得哈密爾頓的文章,他警告指數圖形走勢很不好,指數已經跌破密集成交區。按照哈密爾頓的說法,如果工業指數跌穿325.17點、鐵路指數跌穿16826點,那將是一個「強烈的熊市信號」。就在那一天,工業指數跌穿了哈密爾頓的臨界值.兩天後鐵路指數也步其後塵。市場垂直跳水.成交量也達到歷史第三位,高達600萬股,崩盤拉開序幕。
l0月24日,成交量放大到1200萬服,人們聚集在大街上,流露出明顯的恐慌氣氛。事態已經明顯失去控制,10月25日,胡佛總統發表下述談話:「國家的經濟基本面,即商品的生產和銷售,是建立在踏實和繁榮的基礎上的。」胡佛的講話與宇航員宣布發動機沒有著火具有同樣的保證作用。恐慌迅速蔓延,隨後幾天股價連續跳水,市場似乎永遠無底。10月29日,在強烈的賣壓下.恐慌達到極點,1600萬股股票不惜血本逃了出來。有這么一個傳說,交易所的一個送信員突然間想到一個主意,出價每股1美元購買一塊無人間津的地皮,他居然做成了這筆生意。直到11月13日,指數跌到224點才穩住陣腳。那些以為股票已經很便宜而冒險買進的投資者又犯了個嚴重錯誤。羅斯福想利用他的「新政』化解這個危機.其結果只是范圍更大、更嚴重的衰退。1930年價格進一步下跌.直到1932年7月8日跌至58點才真正見底。工業股票跌去原市值的85%,而高盛公司的投資證書不到2美元就可買到。
29年崩盤就是很多不應該用來投資股市的錢,也進入了!我們也應該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