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跨國公司跨國兼並的案例
戰略1: 在靠近高端戰略礦產資源儲備的地區布置自己的生產製造基地
目前,寶鋼在巴西和世界最大的鋼鐵礦石公司巴西國有鋁廠成立了合資公司,在當地建立了規模達80億美元的工廠。這為寶鋼在中國和當地的高端扁鋼生產提供了豐富的高檔鐵礦資源。
戰略2:在海外建立基地和立足點,目的是為了將來更大規模地收購海外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中國化工進出口公司出資1億500萬美元收購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部分天然氣資源。這是中國第一次在海外收購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戰略3:為國內相關行業的發展減少資源成本、穩固重要資源的供應
為了滿足中國對於銅礦資源的需要,中國有色金屬集團公司將購買外國一些銅礦企業的股份。這種收購行為將為國內一些重要行業提供充足穩定、價格合理的銅礦資源。中國有色金屬公司最近策劃將收購的股票上市。
技術戰略
戰略4:利用投資來推動銷售
東方通信公司(Eastcom)是上海一家電信設備製造企業。最近,東方通信收購了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加州Interwave公司19%的股份。Interwave主要從事GSM/GPRS網路設備生產和提供系統解決方案。作為合約的一部分,Interwave每年將向東信采購價值2500萬美元的設備。
戰略5:縱向整合產品技術的高科技部分和零配件部分
廣東美的集團出資2000萬美元購買了日本三洋電器公司(Sanyo Electric)的微波爐業務,並將這部分業務的相關工作人員和設備轉移到了公司的中國生產基地。
戰略6:收購世界級的研發機構
京東方是一家國有企業,2002年的收入達到了91.1億人民幣。京東方出資3080萬美元收購了韓國現代集團全資子公司現代顯示技術株式會社。現代顯示技術株式會社生產TFT-LCD顯示屏,產品主要用於筆記本、台式電腦和電視機。京東方收購了現代顯示技術株式會社以後,成為了世界第9大TFT-LCD顯示屏生產商。這是中國自1949年以來最大的一筆向外收購。
戰略7:收購外國高科技品牌,用它來主打國內市場
上海電氣集團(SEC)是中國最大的設計、製造和銷售電力設備和機械設備的公司。上海電氣斥資2300萬美元收購了日本著名的印刷機械廠商Akiyama International Co.(AIC)和其全部的彩色列印設備與技術。上海電氣現在控股了這家日本公司,它將在中國市場上繼續使用AIC這個品牌。
戰略8:收購外國研發機構,目的是為了在全球推出產品
華為科技正在印度的班加羅爾市建立一個新的研發中心。它在印度當地僱傭了1500名員工。華為同時斥資5億美元在墨西哥建立了生產中心。
產品戰略
戰略9:在一些關鍵的外國市場收購破產或經營不善的小公司
華意集團最近收購了美國Moltech電力系統公司。總部位於佛羅里達州的Moltech是一家生產蓄電池的公司,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1章被廉價拍賣。華意集團將在美國、英國和墨西哥等市場上繼續運營Moltech公司。
戰略10:用本地化生產來佔領區域市場
海信集團收購了韓國大宇集團在南非的廠房,購買了先進的生產設備,建成了生產流水線,大大增強了生產能力。
戰略11:收購一個製造基地,作為立足點,支持中國在美國的進一步收購行動
浙江萬向集團公司是一家汽車配件供應商,產品行銷40多個國家,是中國500強企業之一。萬向收購了美國UAI公司的大部分股份,成為了該公司最大股東。總部位於美國芝加哥地UAI公司主要製造與銷售制動器和零部件等系列產品,是美國維修市場此類產品的主要供應商之一。浙江萬向集團與UAI的董事會組成了聯合主席團。公司在伊利諾州埃爾金市建立了萬向美國基金,基金主要為UAI的客戶和其他美國汽車配件公司在中國尋找原材料和零配件,同時也為中國企業在美國尋找兼並和收購的機會。
品牌戰略
戰略12:逐步擴大品牌在國際市場的份額,以達到提升品牌在國內市場價值的目的
海爾集團是中國青島的一家知名的家電製造企業。2001年,海爾與美國當地經驗豐富的家電經銷商Mike Jemal合作,成立了海爾美國公司,專門在美國銷售海爾冰箱、空調和其他家電。海爾美國還在南卡羅來納州建立了製造工廠,保證產品的零售供應。
海爾美國公司目前已經在美國的小型空調和冰箱市場上佔領了很高的市場份額。公司在美國市場的品牌提升,使海爾在中國國內市場面對全球家電企業的激烈競爭時,在品牌和渠道技巧上更具有競爭力。海爾公司的CEO張瑞敏說,為了在國內市場取得勝利,你必須在國外市場取得勝利。
戰略13:在進入新市場時,盡量使自己的產品設計本地化
海爾集團2001年出資700萬美元收購了義大利冰箱製造商Menghetti。海爾希望通過在當地擁有自己的生產基地來打入歐洲市場。Menghetti在里昂和阿姆斯特丹都擁有自己的設計中心,海爾通過收購Menghetti可以使自己的產品設計更加本地化。
戰略14:運用美國化的管理,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採取多品牌組合(Multi-brand Portfolio)的戰略
廣州珠江鋼琴廠通過在加利福尼亞州建立辦事處和設計中心進入了美國市場。珠江鋼琴廠僱用了美國管理團隊和技術支持人員,他們在美國市場上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運用了多品牌組合的戰略。他們在保留了珠江商標的同時,新增了具有美國現代傢具設計風格的Herman Miller品牌,並收購了德國露迪斯海瑪(Rudisheimer)品牌。在美國消費者的心目中,「來自德國」的斯坦韋父子鋼琴製造廠和Bechstein等公司才是高檔鋼琴工藝的象徵,所以珠江鋼琴廠用露迪斯海瑪品牌來主攻美國高檔鋼琴市場。現在,珠江鋼琴廠已經佔領了美國40%的立式鋼琴(Vertical Pianos)市場份額,並且在美國精巧型平台鋼琴(Baby Grand Pianos)市場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戰略15:在全球市場收購當地品牌
上海海欣集團生產長毛絨和法蘭絨原料,產品主要用於玩具、服裝、家居和鞋帽用品等等。它是中國最大的長毛絨玩具製造商,並正計劃成為世界最大的長毛絨玩具製造商。公司收購了美國家用織物製造商Glenoit公司的紡織品工廠和商標專利。Glenoit公司在加拿大安大略和美國北卡羅萊納州都有工廠。海欣集團現在已經在美國市場上擁有了自己的家居品牌,公司的絨毛織物年產量增加了近三分之一。
戰略16:通過與西方市場建立關聯性,可以提升品牌在國內的認知度和美譽度,突出品牌特色
李寧是中國知名的消費者體育用品品牌。悉尼奧運會期間,李寧運動服成為了法國體操隊隊服,公司藉此打入了歐洲市場。李寧集團和義大利著名的設計室ROK簽訂了設計合約。最近,李寧在德國、捷克、希臘和俄羅斯搭建了自己的銷售代理網路。
戰略17:全球利基品牌戰略
紅塔山集團(HRP)是雲南著名的香煙生產商,在中國國內市場擁有7%的市場份額。公司和德國一家煙草公司簽訂了合約,獲得了這家公司某一品牌的生產許可證。在中國國內市場上,外國對手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紅塔山公司的觀點是:「和外國企業合作,總比被它們吃掉要好。」
渠道戰略
戰略18:跨國渠道和銷售網路的交換和合作
海爾集團與三洋集團共同成立了分銷與銷售的合資公司,公司可以在中國銷售三洋產品,在日本銷售海爾產品。
戰略19:將製造優勢轉化為更有價值的渠道資產
華聯集團計劃在羅馬尼亞建造了一座大型的購物中心,裡麵包括了百貨商店和超市等。購物中心裡銷售的80%的商品都是中國製造的。
戰略20:擴張跨國的語音和數據電信傳輸渠道
中國網通2002年出資8000萬美元收購了電信運營商Asia Global Crossing。通過此次收購,網通將穩固自身的電信網路和運營許可,從而為其在日本、韓國及亞洲其他國家的擴張帶來了便
② 上海社保基金案細節——2006年十大反腐案之首
2006年7月17日,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祝均一因涉嫌違規使用億元社保基金而被隔離審查,涉案金額達百億人民幣的上海社保基金案也隨之浮出水面。據稱,中央已經派出超過百人的調查組常駐上海,以圖徹查此案。上海社保局歷年來違規、違法操作的內幕已經顯露出來。
2002年3月,30多歲的蘇州青年張榮坤以32億元拿下滬杭高速上海段30年收費經營權時,其掌控的「福禧投資」頓時成為上海灘頗具神秘色彩的民營企業。之後的兩三年,張榮坤接連大手筆投資高速公路,到去年6月,「福禧投資」參與管理的公路里程已達200公里,總投資超過100億元,財大氣粗和手眼通天令同行且驚且妒。2004年張榮坤的福禧投資參與上海電氣改制,最終出資9.6億元持有8.15%的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更令投資界許多人士大跌眼鏡。 然而隨著7月17日上海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原局長祝均一因為違規拆借社保基金被查處,人們一下子看清了撬動張榮坤神速崛起的那根杠桿———社保資金。日前,上海社保局下屬的「企業年金發展中心」將「福禧投資」及其股東沸點投資告上法庭,要求後兩者提前歸還所借資金,將張榮坤及其福禧投資當年大手筆收購高速公路資金來源大白於天下。「福禧」如此輕易借到巨款,不能不讓人懷疑其本身就是上海社保資金違規投資的橋梁和工具。根據上海企業年金發展中心提交的起訴書,年金發展中心先後將34.5億元的資金通過委託資金運營的方式拆借給福禧投資及其股東沸點投資,用於收購高速公路等資產。據上海社保局福利保險處有關人士透露,截至2005年底,上海年金發展中心管理的資金在110億元以上,佔到全國年金總額的1.6%。也就是說,上海1/3的補充養老保險資金都借給了張榮坤使用。
年輕的張榮坤之所以能夠大把拆借這些有著嚴格使用規定的年金,依靠的無非是權錢交易。有關消息人士透露,無論是上海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祝均一的落馬還是上海電氣的王成明、韓國璋被「雙規」,均與社保資金違規拆借給福禧投資有關,而為福禧投資提供便利的祝均一在這個過程中收受了巨額好處費。 祝均一掌管上海社保基金逾10年,業務嫻熟,講起社保基金的功能,管理方式頭頭是道,「這個技術型官僚,平時根本看不出有生活糜爛、貪贓枉法的劣跡」。不過,據中紀委初步調查的情況看,祝均一的貪腐程度卻令人咋舌。其中包括祝均一到香港「玩」一個二三流的影星時,一擲就是十幾萬港幣。 據悉,有關人員到祝家調查,隨便拿起一張存摺,數目都在人民幣百萬元以上。消息人士透露,祝均一利用掌管社保基金的便利,為民營企業家張榮坤開通融資渠道,張榮坤也投桃報李,為根本沒有在張榮坤公司任職的祝均一老婆開出幾十萬元年薪。 上海社保腐敗大案暴露了公共基金管理方面的漏洞,也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重視。在不久前召開的全國勞動保障系統紀檢監察工作座談會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監察部表示將建立專項檢查制度,每年組成聯合檢查組,對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征繳、支付、管理和發放情況進行專項檢查,並直接對市縣進行抽查。
涉案人員
張榮坤,原上海福禧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社保案中樞人物。 2007年12月27日在吉林省松原市中級法院一審開庭,涉嫌行賄罪、操縱證券市場罪、欺詐發行債券罪、虛報注冊資本罪。2008年6月,二審宣判,獲刑19年,罰沒約16億元。
祝均一,原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上海社保案關鍵人物。 2007年9月23日被長春中院認定三項罪名成立:受賄約160萬元、挪用公款10億元以及濫用職權罪,數罪並罰,執行判處有期徒刑18年。
陸祺偉,原上海勞動和社保局社保基金監管處處長,2007年9月23日被長春中院認定受賄約100萬元,判處有期徒刑八年。
吳明烈,原新黃浦集團董事長,牽涉華聞收購新黃埔案,2007年9月23日被長春中院認定受賄1000萬元,判處無期徒刑(吉林高院二審維持原判)。行賄人王政。
王政,原中國華聞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牽涉華聞收購新黃埔案,2007年9月23日被長春中院認定單位行賄1000萬元,行賄對象為吳明烈。王政作為單位行賄的直接責任人,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
韓國璋,原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牽涉上海電氣案。2007年9月23日被長春中院認定受賄600餘萬元,判處無期徒刑。行賄人張榮坤。
李松堅,原上海明園集團董事長、原上海電氣非執行董事,牽涉上海電氣案。2007年9月23日被長春中院認定於2004年挪用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旗下上海電氣人力資源有限公司5000萬元,以及行賄70萬元,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半。
王成明,原上海電氣董事長,牽涉上海電氣案。2007年12月20日被長春中院認定與嚴金寶陸天明共同貪污3億元,被判處死緩;受賄21萬元,被判十年有期徒刑。兩罪並罰執行死緩(吉林高院二審維持原判)。行賄人張榮坤。
孫路一,原上海市委副秘書長、上海市委辦公廳主任,在上海社保案中為牽線搭橋角色。2007年9月25日被長春中院認定受賄500餘萬元,判處有期徒刑15年。主要行賄人張榮坤。
秦裕,原上海市寶山區區長,在上海社保案中為牽線搭橋角色。2007年9月25日被長春中院認定受賄682萬余元,判無期徒刑,沒收所有財產(吉林高院二審維持原判)。主要行賄人張榮坤。
王國雄,原上海工投總裁,2007年9月26日被上海一中院認定受賄500萬元,判無期徒刑,沒收個人財產。行賄人張榮坤。
凌寶亨,原上海市國資委主任,2007年9月25日被上海一中院認定受賄50萬元,被判有期徒刑八年。行賄人韓國璋。
吳鴻玫,原上海市國資委副主任,2007年9月25日被上海一中院認定受賄196萬元,被判有期徒刑11年。行賄人張榮坤。
韓方河,原華安基金總經理,牽涉操縱海欣股價案。2007年9月26日被上海一中院認定受賄超過400萬元,獲刑18年。行賄人張榮坤。
郁知非,原上海國際賽車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2007年1月3日被安徽省蕪湖中院認定職務侵佔105萬元,判處有期徒刑四年,罰金30萬元。
殷國元,原上海房地局副局長,涉嫌為陳良軍違規批地。2008年8月一審被判死緩。
陳超賢,原上海市長寧區區長,在任職黃埔區常務副區長期間有腐敗問題。2008年7月,獲刑13年。
沈正娟,原上海市黃浦區國資委主任。2008年的最後一天,上海市黃浦區國資委主任沈正娟從家中墜樓身亡,原因不明。據稱,陳良宇出事以後,上海市一批領導幹部都被牽連,專案組也曾請沈正娟「喝咖啡」。
王維工,原上海申能(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任上海某高級領導秘書,為張榮坤牽線搭橋,收受張榮坤賄賂950萬元。2009年4月,一審被判死緩.
③ 中國收購了哪些德國企業
截至目前,中資公司收購(含控股)的德國企業主要有:
2011年:聯想集團以2.31億歐元收購梅迪昂公司的36.66%股份(電腦);
2012年:三一重工與中信產業投資基金以3.6億歐元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公司100%股權(工程機械)。
2013年,上工申貝收購德國百福(縫紉機)
2013年,正泰集團收購 Conergy(光伏)
2013年,濰柴動力以11.67億收購凱傲集團32%,林德公司90%股權(叉車)
2014年,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2.9億歐元收購ZF Friedrichshafen AG(德國采埃孚腓特烈集團)旗下擁有的BOGE橡膠與塑料業務(橡膠塑料);
2015年,中國化工以9.25億歐元收購克勞斯瑪菲公司100%股權(塑料和橡膠處理設備)。
2016年,美的以46億歐元收購KUKA庫卡公司約86%的股權(機器人)。
2016年,北京控股以16億美元收購德國垃圾處理公司EEW(垃圾處理)。
2016年,上海電氣集團收購以約1.74億歐元收購寶爾捷自動化公司(Broetje-Automation)(航空設備及相關自動系統);
2016年,珠江鋼琴集團以人民幣1.77億元收購詩密爾(Schimmel)90%股權(鋼琴製造)
2016年,濰柴動力通過凱傲集團以21億美元收購德馬泰克(Dematic)(物流設備)
2017年,富山企業有限公司於3月底正式完成了對德國鋼鐵集團Georgsmarienhütte Holding GmbH (下稱「GMH集團」)旗下Bochumer Verein Verkehrstechnik GmbH公司(德國波鴻交通技術集團,下稱BVV)的收購。(軌道交通)
希望以上匯總能滿足題主的要求。
④ 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個什麼樣的單位,以後的發展怎麼樣福利如何
關鍵的關鍵是,你進到這個單位的哪個板塊呢?
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底下有無數小公司。
⑤ 你好哈!我收到了上海電氣風電公司的offer了,不知道要不要去,正在猶豫中,請問您能給點建議嗎。對了,
有沒有明確待遇情況?我個人覺得上海電氣在國內還是個大公司,如果你搞專技術的話,去那屬里干一段時間會對自己有很多好處:技術上會有所提升,管理上也會有長進,而且上海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在那裡生活一段時間也對你個人有好處。所以我建議你去。
⑥ 上海電氣是不是核電股
上海電氣是核電股
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裝備製造業最大的企業集團之一,旗下有電站、輸配電、重工、軌道交通、機電一體化、機床、環保、電梯、印刷機械等多個產業集團,現擁有上海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和上海三菱電梯有限公司等50多家合資企業,員工總數超過70000人。公司集工程設計、產品開發、設備製造、工程成套和技術服務為一體,具有設備總成套、工程總承包和提供現代裝備綜合服務的優勢。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銷售收入始終位居全國裝備製造業第一位。是中國最重要的發電設備供應商之一。
高效清潔能源、新能源裝備是上海電氣集團的核心業務,能源裝備占銷售收入70%左右。主導產品主要有1000MW級超超臨界火力發電機組、1000MW級核電機組,重型裝備、輸配電、電梯、印刷機械、機床等。中國第一套 6000千瓦火電機組、世界第一台雙水內冷發電機、中國最大的12000公頓水壓機、世界第一台鏡面磨床、中國第一套30萬千瓦核電機組、中國第一根大型船用曲軸、中國第一套百萬千瓦等級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都來自於上海電氣。
2014年5月8日,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義大利熱那亞市與義大利戰略基金公司正式簽署協議,擬出資4億歐元向其收購義大利安薩爾多能源公司40%股權。據鳳凰網等媒體報道安薩爾多公司在義大利、荷蘭阿聯酋美國印度等地擁有機構,是僅次於GE、西門子、三菱,並與阿爾斯通年產量相當的著名重型燃機廠商。
「上海電氣」是中國裝備製造業領袖品牌。在「亞洲品牌500強」評選中,上海電氣為亞洲機械類品牌排名第五名,中國機械類品牌第一名。
⑦ 上海電氣接手巴西電力傳輸項目的交易接近達成了嗎
10月23日報道,巴西電力行業監管機構Aneel一位官員告訴路透,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1727.SS)旗下部門接近達成交易,接手巴西Eletrobras(ELET6.SA)分支機構在巴西南部的一個電力傳輸項目。
據一名知悉此事的消息人士,上海電氣代表計劃赴巴西,為旗下上海電氣輸配電集團簽署一份具有約束力的諒解備忘錄以取得該項目控股權。
另一熟知該交易的消息人士稱,談判情況顯示出,該協議提供上海電氣未來將可向Eletrosul轉讓該項目約25%的股權。
⑧ 國際企業跨國兼並問題
以下記錄和整理了中國跨國兼並和收購的24個案例,來說明我總結出的中國跨國兼並和收購的24個戰略。它們反映了中國通過跨國兼並和收購所獲得的資源優勢、技術優勢、產品優勢、品牌優勢、渠道優勢和投資優勢。 資源戰略 戰略1: 在靠近高端戰略礦產資源儲備的地區布置自己的生產製造基地 目前,寶鋼在巴西和世界最大的鋼鐵礦石公司巴西國有鋁廠成立了合資公司,在當地建立了規模達80億美元的工廠。這為寶鋼在中國和當地的高端扁鋼生產提供了豐富的高檔鐵礦資源。 戰略2:在海外建立基地和立足點,目的是為了將來更大規模地收購海外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中國化工進出口公司出資1億500萬美元收購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部分天然氣資源。這是中國第一次在海外收購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戰略3:為國內相關行業的發展減少資源成本、穩固重要資源的供應 為了滿足中國對於銅礦資源的需要,中國有色金屬集團公司將購買外國一些銅礦企業的股份。這種收購行為將為國內一些重要行業提供充足穩定、價格合理的銅礦資源。中國有色金屬公司最近策劃將收購的股票上市。 技術戰略 戰略4:利用投資來推動銷售 東方通信公司(Eastcom)是上海一家電信設備製造企業。最近,東方通信收購了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加州Interwave公司19%的股份。Interwave主要從事GSM/GPRS網路設備生產和提供系統解決方案。作為合約的一部分,Interwave每年將向東信采購價值2500萬美元的設備。 戰略5:縱向整合產品技術的高科技部分和零配件部分 廣東美的集團出資2000萬美元購買了日本三洋電器公司(Sanyo Electric)的微波爐業務,並將這部分業務的相關工作人員和設備轉移到了公司的中國生產基地。 戰略6:收購世界級的研發機構 京東方是一家國有企業,2002年的收入達到了91.1億人民幣。京東方出資3080萬美元收購了韓國現代集團全資子公司現代顯示技術株式會社。現代顯示技術株式會社生產TFT-LCD顯示屏,產品主要用於筆記本、台式電腦和電視機。京東方收購了現代顯示技術株式會社以後,成為了世界第9大TFT-LCD顯示屏生產商。這是中國自1949年以來最大的一筆向外收購。 戰略7:收購外國高科技品牌,用它來主打國內市場 上海電氣集團(SEC)是中國最大的設計、製造和銷售電力設備和機械設備的公司。上海電氣斥資2300萬美元收購了日本著名的印刷機械廠商Akiyama International Co.(AIC)和其全部的彩色列印設備與技術。上海電氣現在控股了這家日本公司,它將在中國市場上繼續使用AIC這個品牌。 戰略8:收購外國研發機構,目的是為了在全球推出產品 華為科技正在印度的班加羅爾市建立一個新的研發中心。它在印度當地僱傭了1500名員工。華為同時斥資5億美元在墨西哥建立了生產中心。 產品戰略 戰略9:在一些關鍵的外國市場收購破產或經營不善的小公司 華意集團最近收購了美國Moltech電力系統公司。總部位於佛羅里達州的Moltech是一家生產蓄電池的公司,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1章被廉價拍賣。華意集團將在美國、英國和墨西哥等市場上繼續運營Moltech公司。 戰略10:用本地化生產來佔領區域市場 海信集團收購了韓國大宇集團在南非的廠房,購買了先進的生產設備,建成了生產流水線,大大增強了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