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李寧行業動態分析目前情況如何
李寧行業?運動服行業?還是李寧公司?(如果有用請採納,你的採納是我最大的動力,系謝謝!)
一、運動服行業: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運動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二、李寧公司:李寧公司自2004年上市,業績一路攀升,2009年內地銷售額首超阿迪達斯,李寧的業績一度占據中國體育用品行業前列。但近幾年其他運動品牌的強勢發展,內外市場持續低迷,李寧公司業績持續下滑,正遭受生存危機。另外,李寧公司發展戰略的失誤,品牌精神的缺失等也是李寧出現問題的原因。目前李寧公司要認清問題根源,找出發展之路。
2004年,趕在雅典奧運會開幕之前,李寧這一運動品牌赴港上市。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李寧將奧運營銷推向巔峰。次年,在內地市場的銷售額首超阿迪達斯。李寧的業績一度占據中國體育用品行業前列。但2011年年報顯示,李寧公司全年營業收入89.3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5.84%,凈利潤3.86億元,同比下降達65.19%。多年來連續攀升的業績開始下滑。2012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38.8億元,同比下滑9.54%,凈利潤0.44億元,同比大跌84.92%。到2013年凈虧損已達3.92億元。銷售收入和凈利潤雙雙下滑。出現這種情況的李寧並非個例,國內本土運動品牌市場萎縮,業績大幅下滑,前景令人堪憂。本文就李寧公司現狀進行分析,並就問題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
一、李寧公司的主要問題
李寧牌的核心價值在消費者心中並不十分清晰,且現有消費群體對李寧牌的品牌認知與李寧公司努力塑造的品牌定位並不十分吻合,消費者認知的某些品牌屬性正是李寧公司為實現其品牌國際化戰略而希望弱化的。
(一)市場方面的問題
1.品牌定位不清。根據蓋洛普咨詢有限公司所做調研,友好、具有民族榮譽感是李寧最為突出的品牌個性。而非李寧公司所努力塑造的年輕的、時尚的、國際化的。李寧的目標定位是「高端的」、「專業的」、「國際化的」。而李寧表現出來的定位是「中高端的」、「初級的」、「民族品牌」。同時,消費者表現出來的定位是「友好的」、「榮譽的」、「民族品牌」。並且,「民族的」這一屬性由於李寧渴望的「國際化」而正被李寧可以的弱化。
2.風格與品牌形象不一致。由於品牌定位不清,李寧公司在產品設計、贊助活動、形象及產品廣告、開店風格、乃至形象代言人的選擇上都存在傳達信息不統一、不連續的問題,使消費者對李寧牌的印象凌亂,品牌形象不一致。
3.李寧高端定位的不徹底導致的兩面受敵。「如果我沒錢,就去買便宜些的安踏;如果我有錢,為什麼不去買國際品牌耐克和阿迪達斯?」李寧在2008年後開始走高端戰略,但是李寧的高端化進行得非常不徹底,因此導致的是前面是耐克和阿迪達斯兩大國際巨頭,後面是不懈追趕的安踏、特步等中國本土企業的挑戰者。李寧公司當初建立並倚重的中高端市場定位空間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擠壓。
4.太過著急的轉變。急於從價格市場向價值市場尋求轉變。李寧還做出了一個風險性極大的決定:通過提高價格來拉近與國際運動品牌的距離。雖然提價之後李寧牌產品與耐克和阿迪達斯等國外品牌價差不斷縮小,但由於李寧品牌的主要客戶群體仍集中在二、三線城市,而且由於產品的款式、體驗以及營銷手段沒有同步跟進,連續的提價行為使得李寧原有的性價比優勢全無,那些本來就對價格相當敏感的消費者不得不轉向安踏、匹克等性價比較高的國內運動品牌。
(二)管理方面的問題
李寧公司在2008年輝煌以後,業績不升反降直至虧損,2010年行政總裁張勇大膽開始了李寧品牌重塑運動,期望改變下滑業績,然而事與願違,這場運動使得李寧公司的財務報表越發不堪。仔細分析發現,李寧公司的問題不只存在於市場改革的失誤,更存在於其內部管理的混亂。
1.成本過高。成本控制一直是制約李寧公司利潤的一大方面。成本過高這個問題在公司內部已經存在很久了,但是從公司下滑到公司改革再到李寧回歸,這么多年過去了,這個問題還是依然存在。把李寧和安踏相比,在員工費用上,安踏包括大量工廠員工在內的整體員工11
500人,其在2011年的費用比僅有4
180人的李寧還要低;在市場推廣方面,李寧的投入在國內同行業中穩居第一,其費用占營業收入的17.6%,安踏為13.7%,然而問題是,李寧卻虧損了3億多元。
2.渠道失控。李寧公司一直使用的是「輕公司」的渠道模式,即把生產外包和銷售交給渠道完成。這種渠道模式雖然現在已成為主流業務模式,但對李寧來說還為時過早。因為這種模式的前提是企業要對上下游有較強的把控能力,把控好產品的順利生產,把控好下游對政策的實施。李寧公司在這兩個方面還很欠缺,所以才出現了因生產問題無法按時交貨,及經銷商不願意增加庫存,致使整個供應鏈缺乏協調統一。
3.管理粗糙。李寧公司很多立志的中高層員工普遍認為公司在管理上是存在很多問題的,部門間的協作能力差,員工持有本位主義,使得工作效率低下。董事會與管理層之間存在協調不暢問題,在決策時達不成一致,影響公司整體發展。另外李寧在管理的某些方面設置太過精細化,部門分化太細,數量過多,直接增加了管理成本。
在品牌推廣上,李寧籃球的新媒體推廣由奧美公關負責,而李寧綜合類產品的新媒體推廣則是交給一家名為時趣互動的營銷公司,其他推廣都交給福萊國際公關公司。當三家公司有業務交集時,需要李寧公司的人來協調,這時很多工作都需要停下來。而且,李寧公司的協調人員也不停地在更換。
二、李寧公司的改革
2008―2009年李寧的快速增長在暗地裡加快了他的衰落,意識到這一問題後,李寧高層開展的品牌重塑運動不僅沒能解決問題,反而加重了負擔。被視為李寧公司「救世主」的李寧在49歲時重返公司,期望改變現狀,重振李寧往日輝煌,延續李寧夢。
『貳』 總結李寧,耐克,阿迪達斯在體育市場的公關危機和解決方案
也是那個求論文的吧,真心的告訴你,這東西較專業,真想找的話用錢去買吧,不花錢想買這種信息沒有可能
『叄』 請分析李寧產品為什麼會走向失敗
價格控來制不好,李寧不僅有遍布全源國的經銷網路,還有網點,這兩者之間存在一些信息時間差,所以,價格的管控一定要非常到位,而李寧的網點價格經常低於零售商的價格,那麼,很多人都會選擇網購,而這也正好帶動了冒牌產品的銷售,使得李寧自己的經銷網路遭到破壞。
產品定位問題,李寧產品的定位是大眾?還是有一定消費基礎的運動人事?專業運動人事?這個界限不明,產品無法給消費者歸屬感。
『肆』 李寧公司為什麼出現了危機,關閉了專賣店。
經濟環境使然 再加上管理混亂 經營不善 所以出現危機就順理成章了!
『伍』 求廣告學論文新穎的題目,以李寧危機為例,怎樣寫才能耳目一新,求個題目!!
運動品牌廣告營銷策略分析——以李寧面臨的危機為例
『陸』 李寧運動品牌危機與市場轉型有什麼關系呢,麻煩哪位大師給我分析下呢
運動品牌下滑期到來
『柒』 從決策的角度分析李寧陷入困境的原因是什麼
主要原因:首先該公司產品市場定位模糊 管理層決策層混亂和設計部門溝通協調不利 盲目擴張 再加上換標風波 同行業競爭加劇 國內實體經濟的滑坡 引得市場危機立現!
『捌』 為最大程度減輕疫情的影響,李寧使出了什麼應對策略
受疫情的影響,李寧這樣的體育運動品牌銷量也遠遠不如往年,為了能夠更好地生存下去,李寧也在積極轉變發展理念和管理思路,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產品銷量的不斷提升,李寧作出了大力發展線上銷售模式的策略,這為李寧體育運動產品銷量的不斷提升,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實踐證明這個選擇是對的。
通過優惠促銷活動和線上銷售的同步開展,李寧平穩地度過了這場危機,同時藉助幾十年發展所形成的技術和人員優勢,相信李寧今後會發展的更好 。
『玖』 李寧和安踏的庫存危機原因
轉型過程帶來的困境
早年憑借開放經濟環境 迅速搶占市場做到一定的規模
但在專具備一定規模後卻往往遇到難屬以做強品牌的瓶頸
簡單來說就是創新不足 產量卻在不斷擴大來搶占市場
再加上在耐克、阿迪等品牌的沖擊下
庫存危機就更加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