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宏觀經濟分析框架一般包括哪些賬戶
一、國民賬戶
(一)國民賬戶的基本內容
1.定義:國民賬戶全稱為「國民收入與產品帳戶」,用以衡量一國在一定時期內發生的宏觀經濟活動的總價值和本國居民在一定時期內經濟活動的總體水平。
2.國民賬戶的三種統計方法: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這三種方法分別對應了三種統計途徑,即產品生產部門的產量(生產法)、提供生產要素所獲得的收入(收入法)、為獲得產品而獲得的支出(支出法)。其中支出法是從需求面分析出發,體現了私人部門、公共部門等的收入去向,因而成為央行的主要分析工具。
表: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與結構比率 單位:億元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國內生產總值
最終消費
居民消費
政府消費
資本形成總額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
存貨增加
貨物與服務凈出口
82673.1
49722.7
39334.4
18147.6
30701.6
29475.5
1226.1
2248.8
89340.9
54600.9
42895.6
19196.9
32499.8
32623.8
-124.0
2240.2
98592.9
58927.4
45898.1
20307.4
37460.8
35813.3
647.5
2204.7
107897.6
62798.5
48881.6
21265.7
42304.9
41918.3
386.6
2794.2
121730.3
67493.5
52685.5
21819.3
51554.7
51303.9
250.8
2682.1
142394.2
75439.7
58994.5
23909.3
62875.3
62351.4
523.9
4079.2
最終消費率
居民消費比率
政府消費比率
資本形成率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比率
存貨增加比率
60.1
79.1
20.9
37.1
96.0
4.0
61.1
78.6
21.4
36.4
100.4
-0.4
59.8
77.9
22.1
38.0
98.3
1.7
58.2
77.8
22.2
39.2
99.1
0.9
55.4
78.1
21.9
42.4
99.5
0.5
53.0
78.2
21.8
44.2
99.2
0.8
3.區別幾個重要概念。支出發者重於研究總需求的形成及不同部門之間的需求結構,編制及分析時有必要明確如下概念:
1)經濟體中的居民與非居民。一個經濟體中的居民包括在本國領土內居住的個人、服務於個人的非盈利性機構、本國領土內的工商企業及各級政府。不符合上述條件者視為該經濟體的非居民。
2)國內總量和國民總量。國內總量按國土原則衡量;國民總量按國民原則衡量國民產品總量=國內產品總量+凈要素收入。
凈要素收入=本國居民從國外獲得的要素收入—本國對外國居民的要素收入。
3)流量與存量。存量是表示經濟變數在某一時點的數量,計量時不具有時間下標;流量是指經濟變數在一段時期發生的數量,計量時必須標有時間下標。國民收入與產品帳戶記錄一段時期所發生的經濟活動,所以各變數指標均用流量核算。
4)名義值和實際值。名義值按現期價格計算。實際值是按基期價格或不變價格計算,優點是免除了物價波動因素的干擾。名義值/實際值=平減指數,平減指數衡量了物價波動的綜合情況。
(二)國民賬戶的分析框架
1)GDP、GNP和GDI的關系。
國內生產總值(GDP)、國民生產總值(GNP)和國民可支配收入(GDI)三指標都可用來描述總產量,他們之間的關系如下;
GDP=C+I+(X-M) (8—1)
GNP=GDP+YF=C+I+(X-M+YF) (8—2)
GDI =GNP+TR=C+I+(X-M+YF+TR) (8—3)
其中,C=私人部門和政府部門的消費支出;I=私人部門和政府部門的投資支出(包括存貨變化);X=商品和服務出口;M=商品和服務進口;YF=要素凈收入;TR=凈轉移。
2)公式S-I=X-M+YF+TR的含義。
由於國民儲蓄(S)等於國民可支配收入減去消費,既S=GDI-C,所以公式8—3還可以表述為:S-I=X-M+YF+TR (8—4)
公式8—4表明:任何外部的不平衡都會反映在內部(國內)的不平衡上。
二、國際收支賬戶
(一)國際收支賬戶的基本內容
1)基本內容:①經常賬戶余額:反映本國居民與外國居民商品、服務、收益及無償轉移的交易記錄。②資本與金融帳戶余額:反映本國居民的國外凈資產變化及其他資本流動。③官方凈儲備:與國際儲備和賬戶清算有關的官方儲備賬戶的凈額。④凈誤差和遺漏:為平衡國際收支賬戶的借方和貸方而單獨設立的。
2)經常項目(CA)、資本和金融項目(F)和官方凈儲備(ΔR)的關系。
CA+F-ΔR=0 (8—5)
其中,CA=經常項目;F=資本和金融項目;ΔR=官方凈儲備。
3)理解國際收支帳戶的基本內容可參見下表
表:中國2004年國際收支概覽 USD(10000)
項目
余額
貸方
借方
一. 經常項目
A貨物與服務
B收益
C經常轉移
二. 資本和金融項目
A資本項目
B金融項目
三. 儲備資產
1. 貨幣資產
2. 特別提款權
3. 在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
4. 外匯儲備
5. 其他債權
四.凈誤差與遺漏
6865916
4928364
-352267
2289819
11065976
-6935
11072910
-20636400
—
-16100
47800
-20668100
—
2704508
70069701
65582658
2054410
2432634
34335015
—
34335015
47800
—
—
47800
—
—
2704508
63203785
60654293
2406676
142815
23269040
6935
23262105
20684200
—
16100
—
20668100
—
—
(二)對外部門的分析框架
1)目的。央行分析國際收支帳戶的一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判斷經濟是否春在對外失衡問題,並作出是否需要調整政策來糾正這種失衡的決策。
2)對外交易記錄分類加工的基本方式。
由於國際收支帳戶採用復式計帳法,因此為了判斷是否對外失衡,必須對交易記錄在進行分類加工,其基本方式是:不同對外貿易按項目加總、借代相抵後得出凈額,以劃分不同性質的對外交易項目各自的順差或逆差,並將不同性質的交易劃分為「線上」與「線下」兩部分,作為判斷國際收支狀況的依據。線上部分凈額在貸方為國際收支順差,在借方則為國際收支逆差。
3)由於這種分類劃線方法存在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因而實踐中有多種差額概念,有貿易差額、經常項目差額、基本差額、總差額。
①貿易差額。當出口大於進口時,為貿易順差,反之為貿易逆差。
②經常項目差額。它反映了一個經濟體實際資源交易所引起的金融資產凈變化。此差額的判斷往往取決於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的互補關系是否成立、是否體現國家經濟決策的主體要求。
③基本差額。它是以交易的穩定性為依據劃線的線上項目差額。但它穩定與不穩定的假設並非總是有效的。
④總差額。這是一種廣泛使用的國際收支差額,除官方儲備資產外,其他項目的交易均劃在線上。它亦稱為「官方結算差額」。
三、財政賬戶
(一)財政賬戶的基本內容
財政賬戶體現著政府預算總量、預算資金的來源及去向。根據IMF的政府財政統計手冊,我們將財政賬戶分為收入、支出和融資三大塊。參見下表
①收入賬戶。財政收入包括所有的非償還收入,分為經常性收入和資本性收入。經常性收入又分為有稅收收入和非稅收收入。
②支出賬戶。財政收入包括所有的非償還支出,分為經常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
③融資賬戶。政府融資為財政賬戶的線下項目,其凈額等於收入與支出的差額。
表:國家財政收支平衡表
項 目
2003年
2004年
項 目
2003年
2004年
收入總計
(A)經常性收入
各項稅收
非稅收收入
(B)資本性收入
(G)融資收入總計
國內公債與國庫券
向國外借債
支出總計
(C)經常性支出
(D)資本性支出
(E)融資支出總計
國內外債務還本付息
外債安排重點項目
(F)結轉下年(動用結余)
(二)政府部門的分析框架
財政分析總是和預算平衡概念相聯系的,財政收支是平衡還是盈餘或赤字,使財政分析的基本內容。對財政賬戶的分析,依據IMF的政府財政統計手冊中關於政府業務及其分類的三種基本規則,一般存在兩種分析方法:總差額和經常性收支差額。總預算差額常作為對財政政策作總體衡量的指標:總赤字往往表明擴張性財政政策,總盈餘則往往反映收縮性財政政策;而經常性收支差額一般可用來衡量政府部門的儲蓄水平。
四、貨幣賬戶
(一)貨幣賬戶的基本內容
一國金融體系中的機構可分為貨幣當局、商業銀行等存款貨幣機構以及其他金融機構三類,因而貨幣賬戶也可分為三個層次。
⑴第一層次是貨幣當局的賬戶。貨幣當局一般指中央銀行,中央銀行具有發行貨幣,掌管儲備、代理國庫和為商業銀行提供融資支持等職能。而中央銀行的全部職能都集中體現在貨幣當局的資產負債表中。(參考下表)
表: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
資 產
負債和資本帳戶
項 目
金 額
項 目
金 額
2003年
2004年
2003年
2004年
國外資產
對政府債權
對存款貨幣銀行債權
對特定存款機構債權
對其他金融機構債權
對非金融部門債權
其他資產
總資產
31141.85
2901.02
10619.47
1363.34
7255.95
206.25
8516.19
62004.06
46960.13
682.90
9376.35
1047.85
8865.09
136.25
9300.05
78655.33
儲備貨幣
貨幣發行
發行債券
國外負債
政府存款
自有資金
其他負債
總負債
52841.36
21240.48
3031.55
482.58
4954.71
219.75
474.11
62004.06
58856.11
23104.00
11079.01
562.28
5832.22
219.75
2105.96
78655.33
⑵第二層次是將貨幣當局與存款貨幣銀行的數據合並在貨幣概覽之中,從而得到貨幣體系中的貨幣、信貸及對外凈資產等金融要素的變動情況。存款貨幣銀行只要指商業銀行,也包括吸收活期存款並發放貸款的政策性銀行。存款貨幣銀行資產負債表與貨幣當局的資產負債表合並後,即為貨幣概覽。(見下表)
表:貨幣概覽
資 產
負債和資本帳戶
項 目
金 額
項 目
金 額
2003年
2004年
2003年
2004年
國外凈資產
國內信貸
對政府債權(凈)
對非金融部門債權
對特定存款機構債權
對其他金融部門債權貨幣與准貨幣
37990.93
201274.75
13131.47
158741.37
10039.02
19362.89
219226.81
55836.61
220018.66
15603.21
175459.73
13198.89
15760.83
250802.79
貨幣
准貨幣
外幣存款
債券
央行債券
實收資本
其他(凈)
84118.81
135108
11838.01
55.16
0.00
9502.06
-1356.35
95971.01
154831.78
12087.65
1630.21
0.00
10902.74
431.87
⑶第三層次是將其他特定存款機構的資產負債表與貨幣概覽並未一體,編製成金融概覽。我國中央銀行目前尚未將證券市場的業務數據歸納進去,因而只編制銀行概覽。見下表)
表:銀行概覽
資 產
負債和資本帳戶
項 目
金 額
項 目
金 額
2003年
2004年
2003年
2004年
國外凈資產
國內信貸
對政府債權(凈)
對非金融部門債權
對其他金融部門債權
貨幣與准貨幣
貨幣
流通現金
活期存款
37732.92
206283.64
13178.51
172700.24
20404.89
221222.82
84118.57
19745.99
64372.58
55349.90
224419.11
15635.21
192000.86
16783.04
253207.70
95970.82
21468.30
74502.52
准貨幣
定期存款
儲蓄存款
其他存款
外幣存款
債券
央行債券
實收資本
其他(凈)
137104.25
20940.39
103617.65
12546.21
11884.29
1.96
0.00
10949.09
-11693.61
157236.88
25382.15
119555.39
12299.34
12128.63
15203.49
0.00
12011.11
-12781.93
註:與上述的國民賬戶、財政賬戶和國際收支帳戶不同,三個層次的貨幣賬戶均是存量賬戶,所登記的數據均為某一時點、通常是期末的資料。
(二)貨幣賬戶的分析框架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通過其業務對全國的金融事業施加影響,並經由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傳導到整個社會經濟活動之 中。因此,貨幣政策是擴張還是收縮的基本取向,可以從貨幣賬戶的分析中反映出來。上述三個層次的貨幣賬戶,就構成貨幣部門的分析框架。
1. 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分為資產、負債與資本賬戶兩欄,其資產方反映了中央銀行投放基礎貨幣的渠道,負債方則體現著中央銀行投放的基礎貨幣存量。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及時提供了中央銀行基礎貨幣供給的變動情況,因而顯得特別重要。
2. 貨幣概覽。存款貨幣銀行資產負債表由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三部分構成,平衡公式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將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與存款貨幣銀行資產負債表的相應項目下的數據合並,既為貨幣概覽。
3. 銀行概覽。將特定存款機構資產負債表與貨幣概覽合並後,既為銀行概覽。我國的特定存款機構是指金融信託投資公司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這兩家政策性銀行。
⑵ 內生經濟增長模型的理論內容
早期的新古典增長模型假設儲蓄率是外生的,Cass(1965年)和Koopmans(1965年)把Ramsey的消費者最優化分析引入到新古典增長理論中,因而提供了對儲蓄率的一種內生決定:儲蓄率取決於居民的消費選擇或者說對現期消費和遠期消費(儲蓄)的偏好。
內生儲蓄率意味著資本積累速度和資本供給的內生決定,從而決定經濟增長的一個投入要素(資本)從數量上得以在模型內加以說明。然而,Ramsey-Cass-Koopmans模型對儲蓄的內生性的技術處理並沒有消除模型本身長期人均增長率
內生經濟增長模型
對外生技術進步的依賴。Ramsey模型暗示長期增長率被釘住在外生的技術進步率值x上。一個更高的儲蓄意願或技術水平的增進在長期中體現為更高的資本或更有效的工人產出水平,但卻不會引起人均增長率的變化。 新古典的另一個關鍵外生變數是人口增長率。更高的人口增長率降低了每個工人的資本和產出的穩態水平,因而趨於減少對於一個給定的人均產出初始水平而言的人均增長率。然而標准模型沒有考慮人均收入及工資率對人口增長的影響——被Malthus所強調的那種影響——也沒有把在養育過程中所使用的資源考慮在內。
內生增長理論的一條研究路線通過把遷移、生育選擇和勞動/閑暇選擇分析整合進新古典模型中來使人口增長內生化。首先,考慮針對經濟機會的移入(immigration)和移出(emigration)。對於給定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而言,這一過程改變了人口及勞動力;其次,引入有關出生率的選擇。這是容許人口和勞動力的內生決定的另一條渠道;最後,另一條與在一個增長框架中勞動供給的內生性有關的研究思路則涉及遷移及勞動/閑暇的選擇——勞動力與人口不再相等。
Becker,Murphy and Tamura(1990年), Ehrlich and Lui(1991年), Rosenzweig(1990年)討論了勞動供給、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把技術變遷理論包括進新古典框架中是困難的,因為這樣做的話標準的競爭性假設就不可能得到維持。技術進步涉及新觀念的創造,而這是部分非競爭性的,具有公共品的特徵。對於一種給定的技術,換言之,在給定有關如何生產的知識水平的情況下,假定在標準的競爭性生產要素如勞動、資本和土地中規模報酬不變是合理的,則以相同數量的勞動、資本和土地來復制一個企業從而得到二倍的產出是可能的。但是,如果生產要素中包括非競爭性的觀念,那麼規模報酬則趨於遞增。而這些遞增報酬與完全競爭相沖突。特別的,非競爭性的舊觀念的報酬與其當前的邊際生產成本(等於零)相一致,這將不能為體現於新觀念創造之中的研究努力提供適當的獎勵。
經濟的長期增長必然離不開收益遞增,新古典增長理論之所以不能很好地解釋經濟的持續增長,在於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的穩定均衡是以收益遞減規律為基本前提的。內生增長理論在理論上的主要突破在於把技術進步引入到模型中來,其消除新古典增長模型中報酬遞減的途徑有三種: :
考慮把物質和人力資本都包括在內的廣義的資本概念(AK模型)
選擇什麼樣的生產函數是研究經濟增長的關鍵。新古典增長理論假設總量生產函數具有規模收益不變的性質。內生增長理論的關鍵性質是資本報酬不再遞減,其對新古典增長模型的關鍵修正在於將技術因子A看成是經濟的內生變數。在新古典增長理論的框架中,因為資本的邊際生產力遞減規律決定了資本的凈增長上限必然為零,所以資本的邊際生產力決定了資本投入量的上限,從而使得均衡增長狀態的效率人均資本的增長也等於零。如果能夠避免資本邊際生產力遞減現象出現,則有可能使得均衡增長狀態的效率人均資本能夠持續增長。
資本的邊際生產力下限不為零僅意味著,在一定的范圍內,資本的邊際生產力遞減現象的消失。一個不存在遞減報酬的最簡單的生產函數是AK函數。Jones,L. and Manuelli,R.(1990);Rebelo(1991)論證了規模收益不變的生產技術足以保證經濟實現內生增長。
具有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的單部門模型在某種意義上與AK模型是一致的。而為了區別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形成機制的差異,許多內生增長模型都假設經濟是由兩個部門組成的,資源需要在兩個部門之間進行配置。Uzawa-Lucas模型是兩部門內生增長模型的代表。 Arrow(1962)和Sheshinski(1967) 通過假設知識的創造是投資的一個副產品來消除掉報酬遞減的趨勢。Arrow指出,人們是通過學習而獲得知識的,技術進步是知識的產物、學習的結果,而學習又是經驗的不斷總結,經驗的積累體現於技術進步之上。一方面一個增加了其物質資本的企業同時也學會了如何更有效率地生產,生產或投資的經驗有助於生產率的提高——經驗對生產率的這一正向影響被稱為干中學(learning-by-doing)或邊投資邊學(learning-by-investing)。另一方面一個生產者的學習會通過一種知識的外溢過程傳到另一個生產者,從而提高其他人的生產率。
一個經濟范圍內的更大的資本存量將提高對每一生產者而言的技術水平。這樣,遞減資本報酬在總量上不適用,而遞增報酬則有可能。 干中學和外溢效應抵消了單個生產者所面臨的遞減報酬,但社會水平上報酬是不變的。社會資本報酬這種不變性將產生內生增長。
模型的關鍵在於:第一,干中學要靠每個企業的投資來獲得。特別地,一個企業資本存量的增加導致其知識存量Ai同樣增加。第二個關鍵假設是每一個企業的知識都是公共品,其他任何企業都能無成本地獲得。換言之,知識一經發現就立刻外溢到整個經濟范圍內。這樣一個瞬時擴散過程之所以在技術上可行,是因為知識是非競爭性的。Romer(1986)後來證明在這種情形下仍可以在競爭性框架中決定一個均衡的技術進步率,但是所造成的增長率將不再是帕累托最優。更一般而言,如果發明部分地依賴於有目的的R&D努力,而且如果一個人的創新只能逐步擴散給其他生產者,則競爭性框架 將崩潰。
在這樣的現實構架中,一種方法是把不完全競爭整合到模型中去。另一種方法是假設所有的非競爭性研究——一種經典的公共品——都由政府通過非自願的稅收來予以融資。 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另一個途徑是人力資本的積累。
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對勞動生產要素的引入,使得有關人力資本因素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的研究在技術上成為可能。但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中的勞動投入是指一般的勞動投入,看不出不同質量或不同技術熟練程度的勞動的投入對於產量所起的作用大小的差異,需要對生產要素的投入進行進一步的區分,以說明人力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
Lucas(1988)引入了Schultz和Becker提出的人力資本概念,在借鑒Romer(1986)的處理技術的基礎上,對Uzawa的技術方程作了修改,建立了一個專業化人力資本積累的經濟增長模型。
在Lucas(1988)中,企業能獲得的知識的多少不依賴於總資本存量,而依賴於經濟的人均資本。Lucas假設學習和外溢涉及人力資本,且每一個生產者都得益於人力資本的平均水平而非人力資本的總量。不再考慮其他生產者所積累的知識或經驗,而是考慮從與掌握了平均水平的技能與知識的平常人的(自由)互動中得來的收益。 技術水平可以被諸如R&D支出之類的有目的的活動所推進,這樣的內生技術進步將使得我們從總量水平上的遞減報酬的束縛中擺脫出來,特別是如果技術上的進步能以一種非競爭的方式被所有生產者分享的話。對於知識進步,也就是對新思想而言,這一非競爭性是存在的。 將R&D理論與不完全競爭整合進增長框架中始於Romer(1987年;1990); Aghion and Howitt(1991);Grossman and Helpman(1991,chapter3, chapter4)。在這些模型中,技術是有目的的R&D活動的結果,而且這些活動獲得了某種形式的事後壟斷力量作為獎勵。如果經濟中不存在想法、觀念耗竭的趨勢,那麼增長率在長期中可以保持為正。然而由於新產品及新生產方法的創造有關的扭曲的緣故,增長率和發明活動的基本數量趨於不再是帕累托最優。在這些框架中,長期增長率依賴於政府行動,諸如稅收,法律和秩序的維護,基礎設施服務的提供,知識產權的保護以及對國際貿易、金融市場和經濟的其他方面的管制。因而政府通過它對長期增長率的影響具有好或壞的巨大影響。
新的研究也包括了技術擴散的模型。雖然對新發現的分析與領先經濟中的技術進步率有關,對擴散的研究卻屬於分析後進經濟在這一進步過程中如何通過模仿來分享好處。既然模仿比創新要來得便宜,擴散模型預測了一種與新古典增長模型的預測類似的條件收斂形式
⑶ 經濟運行分析報告如何寫包含哪些內容
通常是針對宏觀經濟或者某個行業來寫經濟運行分析報告。而不是針對具體企業運營。這種報告需要很多統計數據作為支持,你可以從統計局網站或者各行業協會網站獲取相關數據。具體寫法,給你一個參考吧。。
11月份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分析報告
物價漲幅明顯增大貸款增速得到控制11月份,我國物價總水平的漲幅明顯增大,與此同時,部分生產資料短缺的局面有所加劇,在電力供應不足的基礎上,又出現了柴油、煤炭供應緊張的現象。這些現象通常是經濟過熱的重要特徵,但貸款增速持續減緩表明央行調控貨幣供應量的措施已開始見效,因此我國經濟雖然有過熱的風險,但仍在可控制的范圍之內。
物價總水平的漲幅增大
11月份,受市場糧食、肉、蛋和鮮菜等農產品價格上揚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月上漲1%,其中,城市上漲0.9%,農村上漲1.3%。與上年同月相比,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3%,漲幅比上月增大1.2個百分點,創出了1997年4月份以來的新高。在構成居民消費價格的8個項目中,明顯上漲的僅有食品價格和居住價格,同比分別上漲8.1%和3.1%。
11月份,工業品價格漲勢有所加快,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1.9%,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5.9%,漲幅分別比10月份增大0.7和1.3個百分點。其中生產資料出廠價格同比上漲2.7%,漲幅比10月份增加0.6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出廠價格同比下降0.3%,降幅比10月份縮小0.8個百分點。
一些重要生產資料價格漲幅較大。1 鋼材價格大幅上漲,11月份,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價格同比上漲30.1%,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13.4%,漲幅比10月份擴大1.4個百分點。2 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出廠價格同比上漲9.4%,漲幅較上月上升3.8個百分點。3 水泥價格自上月出現本年度以來的首次上漲之後,本月上漲幅度繼續加大,回轉窯普通硅酸鹽水泥上漲6.2%,回轉窯礦渣硅酸鹽水泥上漲1.8%。
部分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據對全國200個農產品主產縣集貿市場農產品價格調查,11月,小麥價格同比上漲20.2%,大豆價格上漲38.4%,籽棉價格上漲52.7%,油料價格上漲40%,食用油價格上漲30%,豬肉價格上漲26.3%,蔬菜和水果的同比漲幅也普遍較大。
導致價格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如因需求增加或產出減少而導致的供求失衡、原材料成本推動、國際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等等。除這些通常原因外,有兩個比較特殊的因素應引起注意,一是人民幣升值壓力向通貨膨脹壓力轉化,主要途徑是:1 導致出口過快增長,從而影響國內的供應;2 導致進口商品價格上升和阻礙進口,如日元升值導致日本對我國出口的鋼材價格大漲;3 導致外匯儲備過快增長,進而帶動國內貨幣供應。人民幣升值壓力主要來自於跟隨美元貶值而貶值,這種因人民幣大幅貶值而導致的通貨膨脹是造成1994年和1995年物價漲幅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二是通貨膨脹預期的影響,這種預期會使價格上漲變得更加容易,並且會導致囤積行為。
對於價格水平的未來變動趨勢,估計在短期內還會進一步上升,因為價格上漲有一個逐步擴散的過程。考慮到央行已採取強有力的調控措施,因此通貨膨脹失控的可能性不大。
貸款增長速度持續下降
11月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2.6%,增幅在最近3個月中持續回落,與8月末相比已回落了1.3個百分點。雖然貸款增速的回落幅度不大,但新增貸款收縮力度相當大,11月份的貸款增加額比上年同月減少514億元。盡管外匯占款的大幅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貸款收縮的效果,當月外匯占款增加1177億元,比上年同月多增646億元,超過了新增貸款的減少額,但央行已注意到這個問題,並開始採取抵沖的措施。
隨著貸款收縮力度的加大,企業存款和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速度已受到一定的影響。11月末,金融機構中的企業存款余額同比增長22.4%,增幅已比年內的最高點回落了2.2個百分點,當月企業存款增加額比上年同月縮小582億元。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20.4%,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18.9%,雖然兩者的增速仍在高位基本保持穩定,但去年以來的上升趨勢已得到遏制。
工業產出增長速度加快
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9%,增速在上月加快0.9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又提高了0.7個百分點,創出了今年以來增長速度的新高。輕工業增長速度加快是帶動工業增長速度進一步走高的主要原因。11月份,輕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7%,增速在上月加快2.2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又提高了1.4個百分點;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8.6%,增速僅比上月提高0.2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基本穩定
1-11月份,規模以上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9.6%,雖然增幅比1-10月份降低0.6個百分點,但考慮到投資增速在近幾年均有年末回落現象,因此仍可看作基本穩定。
進口增長速度回落
11月份,進口總額同比增長28.5%,增速大幅回落,比上月降低11.2個百分點,出口總額增長33.8%,依然保持強勁增長勢頭。當月貿易順差48.7億美元,同比增加24億美元。由於出口退稅政策在明年將進行調整,並且該項調整對今年出口有刺激作用,因此出口增速的未來走勢將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回落
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7%,增幅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8.2%,增幅比上月回落1.7個百分點。由於目前價格上漲的主要是需求彈性很低的食品價格,因此消費品銷售額增速在價格明顯上升的情況下回落是一個需要進一步分析的現象。
資料庫:中國經濟主要指標的變動情況
註:工業增加值的季度和月度數為國有工業和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其他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季度和月度數不包括房地產以外的集體和個體;農村居民收入的季度數為現金收入;部分當月指標為估算數。作者:國民經濟研究所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⑷ 經濟學分析框架
現代經濟學所研究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類似於人們處理個人、家庭、經濟、政治、社會各類事務時所採用的方式。大家知道,要做好一件事情,與人打交道,首先要了解國情和民風,也就是要知道現實環境和所要打交道人的品行和性格;在此基礎上,決定相應的待人處事規則,從而在權衡利弊後作出激勵反應,爭取達到盡可能最佳的結果;最後對所選擇的結果及所採用的規則進行價值判斷和評估比較。
現代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完全是按照這種方式來研究經濟現象和人類行為的。這種分析框架具有高度的規范性和一致性。它首先給出想要研究的問題,或想要解釋的某種經濟現象,即經濟學家首先需要確定研究目標,然後試圖回答所要研究或所要解釋的問題。比如,下列問題是現代經濟學直到現在仍在試圖研究或回答的一些問題:為什麼會出現經濟周期和經濟衰退?面對經濟周期和經濟衰退,政府應採用什麼樣的宏觀經濟政策?為什麼一些國家非常富裕,同時另外一些國家卻非常貧窮,而不是整個世界同時富裕起來?人們生活在其中的市場制度安排是如何運作的,它有什麼樣的優越性?市場在什麼時候會失靈,如何解決?如何解決經濟外部性問題,是通過政府幹預,通過明晰產權的辦法來解決,還是通過其它辦法來解決?如何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解決經濟人的激勵問題?中國經濟學家所面臨的問題是,如何解決經濟制度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比如:如何改革金融體系和國有企業,如何解決經濟效率與公平的兩難,以及國有資產流失等問題。
以上這些問題看起來非常不一樣,但研究這些問題的基本分析框架卻可以是一樣的。一個規范經濟理論的分析框架基本上由以下五個部分或步驟組成:(1) 界定經濟環境;(2) 設定行為假設,(3) 給出制度安排;(4) 選擇均衡結果;及(5)進行評估比較。可以這樣認為,任何一篇邏輯清楚、層次分明、論證合理的經濟學論文,無論結論如何或是否作者意識到,都基本上由這五部分組成,特別是前四部份。可以說,寫經濟學方面的論文,就是對這些部分進行具有內在邏輯結構的填空式寫作。掌握了這些組成部分,就掌握了現代經濟學論文的基本寫作方式,更容易學習和研究現代經濟學。
在對這5個部分逐一進行討論之前,先對制度(institution)這一術語進行界定。制度通常被定義為一組行事規則的集合,這些規則與社會、政治和經濟活動有關,支配和約束社會各階層的行為(Schultz,1968;Ruttan,1978;North,1990)。由於人們在考慮問題時,總是把一部分因素作為外生變數或參數給定,另外一部分則作為內生變數或因變數,這些內生變數是由外生變數所導致的,從而是這些外生變數的函數。於是,按照Davis-North( 1971,pp6-7) 的劃分方法,根據所要研究的問題,又可以將制度劃分成兩個范疇:制度環境(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和制度安排(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制度環境是一系列基本的經濟、政治、社會及法律規則的集合,它是制定生產、交換以及分配規則的基礎。在這些規則中,支配經濟活動、產權和合約權利的基本法則和政策構成了經濟制度環境。制度安排是支配經濟單位之間可能合作和競爭的規則的集合。制度安排可以理解為人們通常所說的游戲規則,不同的游戲規則導致人們不同的激勵反應。盡管從長遠看,制度環境和制度安排會互相影響和發生變化,但如Davis-North明確指出的那樣,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通常將經濟制度環境作為外生變數給定,而經濟制度安排(如市場制度安排) 則根據所要研究或討論的問題,可以看成外生給定也可內生決定。
⑸ 現代經濟學的理論分析框架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新宏觀經濟學:理論分析框架與學說》是著者用基於交換基礎的「宏觀國民版經濟陣相組合運行圖」權,使用計算的方法,高度模擬真實的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構建的一部新的宏觀經濟學著作。其中的貨幣理論、經濟增長理論都是緊密結合實踐、結合書中模型創立的新理論。全書體系完整、結構合理、邏輯嚴密,力求在方法上實現創新,在理論上有新的發明或發現,國內外未見同類型的著作。全書共12編41章,所有的內容都依託於一個模型計算論證完成,在理論上自成體系。相當於另創立了一套新理論,另開辟了一個新視角觀察宏觀經濟問題。
⑹ 經濟學分析包括哪些內容
屬於,經濟學更偏重於理論,且經濟類專業的課程實用性都比較強。本專業要求學生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相關的基礎專業知識;了解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熟悉黨和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中外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了解經濟學的學術動態;具有運用數量分析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進行社會經濟調查、經濟分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具有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 經濟學專業就業前景很好,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其他的主幹學科:經濟學。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資本論》、西方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經濟學說史、發展經濟學、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社會調查、畢業實習,一般安排12周。學年:4年授予學位:經濟學學士備註:相近專業:財政學 經濟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財政學 金融學 國民經濟管理 貿易經濟 保險 金融工程 稅務 信用管理 網路經濟學 體育經濟 投資學 環境資源與發展經濟學 房地產經營與估計業務培養目標業務培養要求畢業生能力相關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比較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基礎,熟悉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比較熟練地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知識面較寬,具有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的能力,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要求學生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相關的基礎專業知識,了解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熟悉黨和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中外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了解經濟學的學術動態;具有運用數量分析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進行社會經濟調查、經濟分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具有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的專門人才,能熟練掌握一門外語。1.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當代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2.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和計算機應用技能;3.了解中外經濟學的學術動態及應用前景;4.了解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5.熟悉黨和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6.掌握中外經濟學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經濟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國際經濟與貿易 財政學 金融學 國民經濟管理 貿易經濟 保險 環境經濟 金融工程 稅務 信用管理 網路經濟學 體育經濟 投資學 環境資源與發展經濟學 海洋經濟學 國際文化貿易
⑺ 簡述新劍橋經濟增長模型的主要內容
新劍橋經濟增長模型(又稱新劍橋增長模型,neo Cambridge growth model),它是現代凱恩斯主義新劍橋學派的經濟增長模型。新劍橋經濟增長模型是由英國的瓊·羅賓遜,卡爾多和義大利的帕森奈蒂提出來的。
該模型的基本假設有:①資本―產量比率保持不變,即常數;②均衡條件為I=S;③社會成員分為工資收入者(工人)和利潤收入者(資本家),兩者的儲蓄率都是固定的,而且利潤收入者的儲蓄率大於工資收入者的儲蓄率。
以P代表資本利潤,W代表工資,Y代表國民收入,則:
Y=P+W 或
W=Y-P
以sp代表利潤收入者的儲蓄率,sw代表工資收入者的儲蓄率,s代表總儲蓄率,則有:
s=P/Y・sp+W/Y・sw =P/Y・sp+(1-P/Y)・sw =P/Y・sp+sw-P/Y・sw =P/Y(sp-sw)+sw (1)
k=K/Y (2)
將式(1),(2)代表哈羅德―多馬模型中,得到:
G=[P/Y(sp-sw)+sw]・1/k =P/K(sp-sw)+sw/k (3)
P/K即是利潤率,以π為代表,則:
G=π(sp-sw)+sw/k (4)
上式即是新劍橋經濟增長模型。該模型的含義是:在既定的技術水平下,經濟增長率 決定於利潤率的高低以及資本家和工人兩個階級的儲蓄傾向。
新劍橋經濟增長模型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模型是哈羅德―多馬模型的延伸,和後者一樣,其基本觀點是增長率決定於儲蓄率或投資率,而資本―產出比例是固定不變的。
第二,模型把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結合起來,說明經濟增長過程中收入分配的變化趨勢以及收入分配關系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第三,模型認為:在社會分化為兩個階級「資本家和工人」的條件下,經濟增長加劇了收入分配比例失調,收入分配比例失調反過來又影響經濟增長。要解決這一問題,重要的不是簡單地謀求經濟快速增長而是消除收入分配比例失調的狀況。
第四,模型否定了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的思路,即持續穩定增長取決於投入要素比例的變化和技術進步,而認為要實現持續穩定增長必須靠國家政策對分配比例失調進行干預。
新劍橋增長模型旨在說明資本主義社會結構的症結在於國民收入分配的失衡,因而解決資本主義社會問題的途徑不在於加速經濟增長,而是實現收入分配的均等化,這種改良主義的觀點和主張,使其博得「凱恩斯左派」的稱號。新劍橋學派的基本特徵是以歷史的、收入分配的結構分析為凱恩斯宏觀經濟分析的理論基礎。其分配理論是經濟增長理論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動態分析方式,力圖以勞動價值論的為理論基礎,拋棄了新古典學派的在分配理論上的辯護性,不迴避分配問題上所蘊藏的階級結構。它無非是用數學語言說出馬克思早已道出的一個歷史現象,即利潤收入者所得恰好是工資收入者所失。
⑻ 簡述微觀經濟學的體系框架與主要研究內容。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版值如何決定的經濟權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有效的。
⑼ 宏觀經濟形勢的宏觀經濟形勢分析的基本框架
宏觀經濟運行包括兩個重要方面:一是經濟增長;二是總量平衡。經濟回增長是經濟運行答的結果;經濟總量的平衡,也是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互為條件、互相適應、互相決定的連續運行的基本表現形式。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就是通過分析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之間的關系,進而分析宏觀經濟運行和經濟增長的過程。市場經濟條件下,需求是決定經濟運行特點的主導,因此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對社會總需求變化特點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社會總供給增長和經濟增長的分析方面。
宏觀經濟形勢分析的基本框架是:通過一系列經濟指標判斷經濟總量的平衡狀態,從而對宏觀經濟運行所處的狀態作出准確的判斷,並結合微觀經濟指標的分析對宏觀經濟運行的狀況和質量進行評價,即圍繞社會供求總量的平衡和國民經濟增長的質量、內容進行分析與評價。
⑽ 如何從經濟學基本分析框架供求入手分析問題。
唉。。。。。推薦你一本書 曼昆的 《經濟學原理》
先把最基本的東西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