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2年我國宏觀經濟運行走勢將如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12年的宏觀經濟政策是"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專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快推進屬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著力加強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
2012年GDP增長速度將延續回落態勢,預期全年GDP增速在8.5%左右。上半年的回落速度將較為明顯,下半年漸趨穩定。名義GDP增速14%左右。
在經濟減速和通脹壓力下降的背景下,2012年貨幣政策環境將好於2011年。盡管未來政策調整的力度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但相對2011年而言,維穩+結構性調整,將是較為明確的預期。
❷ 2012年中國經濟趨勢如何
2012年初至今,世界經濟總體上處於緩慢復甦的進程之中。美國實體經濟的表現引人注目,宏觀經濟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歐元區經濟的復甦前景依舊復雜。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多種矛盾交織,經濟增速有所放緩,結構性物價上漲壓力較大。我國「穩中求進」宏觀調控的政策重心形成「雙著力」的格局:既著力於保持宏觀經濟形勢的穩定,又著力於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並對我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調控框架與措施搭配提出了新的要求。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重申,要繼續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是2011以來,我國一貫堅持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也是我國當前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中國人民銀行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目前調整存款准備金率的作用更明顯。下調0.5個百分點,市場也會形成存款准備金進入下行通道的預期,能大大激發民間投資熱情,拉動內需。從國際上看,歐美等主要發達國家主權債務問題持續惡化。可以預見,發達國家的債務問題在三五年之內難以有效改善。受債務問題拖累,世界經濟陷入溫和的「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並通過貿易、資本流動等渠道影響我國經濟增長。 總之,我國貨幣政策的調整勢在必行
今年結構調整的關鍵是財政政策,盡管中國目前的財政赤字的狀況不樂觀,仍然有實行積極財政政策的餘地和空間。 必須加快財政結構支出制度的改革,向戰略型行業,特別是微小企業傾斜,為企業減稅,減稅的重點是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減稅的手段則是降低稅率、提高起征點、取消各種不合理的收費。在此基礎上,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建議中央能夠從今年尚沒有花完的財政資金以及超收收入中,騰出一部分來用於對中小企業、新興產業、困難企業和弱勢群體的補貼。
綜合來講,2012年中國財政政策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一方面,通過調節稅收政策,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實現擴大內需的目的,並有效減輕部分民營企業的經營壓力。另一方面,通過財政的定向支出,實現對新興產業的政策支持,達到結構調整的目的,並可適度的支持處於資金鏈困境下的中小企業。貨幣政策方面,2012年的基調預計以穩為主,會有適當放寬,不過不會迎來全面放鬆時代。對於存款准備金率,2011年12月初已經進行一次下調,明年必定會繼續下調,並會降低銀行利率,以刺激流動性,不過幅度有限。
❸ 2002年到2012年我國GDP總量的趨勢
兩個階段吧,金融危機前還是10%以上增速的,金融危機後增速下滑,同時今後的趨勢上來看也是增速放緩的,影響較大的理論是劉易斯拐點。
❹ 2012年中國每月份的GDP曲線圖和分析圖,拜託了,希望能詳細點,謝謝
國家統計局網站,月度數據裡面有,復制下來畫個圖就成了。
❺ 2000年到2012年中國GDP的變化趨勢
2010 年中國經濟發展趨勢分析-----祝寶良 祝寶良,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 高級經濟師,商務部特聘專家。 2009年,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的積極作用下,我國經濟遏制了急劇下滑的勢頭,呈現企穩回升的良好態勢,預計全年GDP增長8.5%左右。2010年,世界經濟將出現緩慢復甦,外需有望止跌回升,但我國經濟仍面臨著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自主增長動力不足、銀行不良資產潛在風險增大等問題,預計2010年我國經濟增長8.5%左右,CPI上漲2.5%左右,國際收支平衡狀況繼續改善。2010年,應繼續把保持經濟平穩增長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目標,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著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 一、我國宏觀經濟呈現企穩回升的良好態勢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政府有針對性地出台了4萬億投資刺激計劃、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加大科技投入、改善民生、穩定出口等多項政策,一攬子計劃遏制了經濟快速下滑,穩定了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促進了經濟穩定回升。 1、內需回升明顯 投資與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前三季度,資本形成拉動經濟增長7.3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拉動4個百分點,內需共拉動經濟增長11.3個百分點,內需增長速度高於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經濟平均9.8%的增長速度。 投資高速增長。1-9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33.3%,比上年同期加快了5.6個百分點。政府主導的投資成為本輪投資高速增長的重要力量,1-9月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名義增長38.8%,高於平均水平5.5個百分點;從到位資金來看,國家預算內資金投資增長82.7%,高於平均水平43.6個百分點。同時,農業、鐵路、醫療、環保等基礎設施與民生領域投資大幅提高,投資結構得到優化。 消費穩步提高。1-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5.1%,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17.0%,實際增幅高於去年同期3.2個百分點。住房、汽車等消費品市場十分活躍,1-9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由年初的負增長回升至42.9%,汽車銷售增長29.2%,家電、建材、傢具等相關產品消費形勢良好。 2、工業生產加快 1-9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其中一季度增長5.1%,二季度增長9.1%,三季度增幅達到12.3%。發電量呈逐月回升態勢,1-9月份,發電量累計增長1.9%,特別是8、9月份發電增速回升至9%以上。自5月份以來,貨運周轉量增速穩步回升,1-9月份貨運周轉量由1-5月的增長1.8%回升到5%。 3、物價下降勢頭得到遏制 受上年翹尾因素和總需求相對不足的影響,我國居民消費價格、工業品出廠價格都出現同比下降的走勢,1-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下降1.1%,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6.4%。但自7月份以來,我國價格下降的勢頭得到遏制,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環比止跌趨穩,8、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上漲了0.5%和0.4%,工業品出廠價格已連續6個月環比上漲。價格環比水平開始上漲表明擴內需一攬子政策已經消除了通貨緊縮,有助於強化企業和居民對未來經濟增長的信心。 4、經濟景氣穩步回升 國家信息中心研製的「中國宏觀經濟景氣監測預警系統」顯示,與工業生產同步的一致合成指數在2009年2月份見底,3-9月份連續7個月回升,可以判斷我國宏觀經濟下滑勢頭得到遏制並形成企穩回升態勢。領先工業增長約6個月的經濟先行指數在2008年11月份觸底,此後連續9個月穩步回升,表明在未來6個月內,工業生產會繼續回升。反映工業企業信心的全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持續回升,連續六個月位於臨界點50%以上,2009年8月為54.0%,高於上月0.7個百分點,表明未來3-6月製造業將持續增長。預計今年三季度經濟同比增長9%,四季度達到10%,全年增長8.5%,實現全年保8%的目標已成定局。 二、經濟運行中存在著許多突出矛盾和問題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還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不少的矛盾和問題,有的問題還在進一步積累。 1、產能過剩問題突出,有些行業仍在重復建設 目前,我國產能過剩問題較為突出,從低端到高端產能、從內需到外需產能、從傳統到新興產能均不同程度面臨過剩問題。同時,部分項目存在前期工作不扎實、項目管理不規范、項目趨同化傾向突出等問題,重復建設有所顯露。一是外需行業產能過剩問題難以解決。受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以來,中國出口呈現急劇下滑趨勢,導致大部分為外需服務的生產能力出現過剩,其中不僅包括紡織、鞋帽、箱包等低端產能,而且還包括多晶硅、光伏太陽能電池等高端產能。二是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傳統行業產能已經過剩,但在建和新建項目仍有加大的規模。據統計,2008年底我國粗鋼產能6.6億噸左右,目前實際需求為4.7億噸左右,1.9億噸左右產能出現閑置。水泥行業總產能達到17-18億噸,而市場需求量大約為14億噸,存在3-4億噸過剩產能。三是部分新興行業也顯露產能過剩跡象。新能源、新材料等行業目前在我國屬於新興產業,發展處於起步階段,需求市場尚未充分建立。但是在本輪大規模投資的刺激下,部分新興行業由於新建項目快速增長,產品需求相對滯後,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跡象。 2、經濟增長主要依賴政策拉動,支撐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不強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呈現出「增長靠投資、投資靠政府」的特徵。在政府大規模投資和寬松貨幣政策的配合下,出現了國進民退和國有資本與民爭利的局面,部分國有資本大規模進入競爭性領域,擠出了社會投資。如國有企業在各地土地拍賣中頻頻成為「地王」,中糧收購蒙牛,國有虧損企業山東鋼鐵收購民營盈利企業日照鋼鐵公司,民營航空公司基本退出航空運輸領域。社會投資由於受到市場信心、國外需求、融資約束、市場准入限制等影響,增長乏力,尚未出現由政府投資向民間投資的增長動力轉換趨勢。當前的消費增長也主要靠政策引導和鼓勵,在國民收入分配體制沒有根本性改變的情況下,穩定的消費增長內生機制尚難形成。 3、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貸款潛藏系統性金融風險 地方政府出於融資和保障基礎設施項目資金供給而建立了各種政府投融資平台,作為承貸主體統一向銀行貸款,然後再將貸款轉貸給企業或項目,使債務信貸化。今年新增貸款的增量大部分流向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據人民銀行的調研,2009年5月末,全國共有政府投融資平台3800多家,總資產近9萬億元,平均資產負債率約60%,平均資產利潤率不到1.3%,特別是縣級平台幾乎沒有盈利。政府投融資平台總體負債率較高,盈利能力較低,透明度較低,銀行對平台及地方政府的整體債務水平難以准確評估,信貸資金監管難度較大,政府投融資平台貸款潛藏著系統性金融風險。 三、2010年國際經濟環境略有好轉 面對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實施了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自二季度以來,世界經濟出現了積極變化,金融市場基本穩定,股票市場和國際初級產品價格率先上漲。但主要國家失業率居高不下,產能過剩,開工率不高,貿易保護升級,世界經濟復甦過程曲折緩慢。2010年全球經濟緩慢復甦,使我國外部經濟環境有所好轉,出口下滑和外資下降的局面有所改觀。 1、世界經濟復甦過程曲折艱難,全球GDP低速增長 今年二季度以來,世界經濟出現復甦跡象。美國經濟二季度環比下降1%,降幅收窄,最遲四季度實現環比正增長。歐元區二季度環比下降0.1%,其中德國、法國等國家出現正增長,預計第三季度出現環比正增長。日本經濟二季度實現了0.9%的環比增長。但發達國家消費者負債沉重,失業率連創十幾年來的新高,企業投資增長乏力,2010 年主要發達經濟體將呈現出低水平復甦的特徵。 新興市場經濟體總體表現較好。印度、越南等國經濟始終繼續保持增長,印度今年前兩季度經濟增長分別為5.8%和6.1%,一些受金融危機沖擊較大的國家如俄羅斯,7月份工業生產也開始復甦。大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復甦具有地區內需支撐特點,對歐美經濟的依賴度下降。 根據世界銀行預測,全球GDP將在2009年創紀錄地下降2.9%,到2010年略有復甦,增長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份預計,2009年世界經濟將下降1.4%,2010年將逐步恢復至增長3%左右。 2、國際金融體系趨於穩定,但隱患仍存 各國金融救助措施促使全球金融體系快速企穩,但是,國際金融市場隱患仍存。一是全球銀行系統恢復尚需時日。在過去的20多個月內,大部分金融機構都進行了大規模的和次級債券相關的不良資產核銷,但是金融機構表內、表外的所謂「有毒資產」,包括次貸、次債及相關衍生品等引發的損失尚未全部核銷。據英國皇家康奈爾咨詢的統計,美國銀行銷賬比例已經佔到國家銀行系統合並資產負債表的53%,佔GDP的4.4%。瑞士、荷蘭、英國和德國的銀行銷賬比例分別佔GDP的15.0%、2%、4.2%和2.8%,
❻ 中國歷年GDP走勢
自十八大以來,中國的GDP每年增長7.2%。2019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990865億元,比上年增長6.1%,符合預期的6%-6.5%的目標。
從2013年到2016年,GDP的年均增長率為7.2%,高於同期世界的2.6%和發展中經濟體的4%的平均年增長率,年均444.130萬億美元 元(按2015年不變價格計算)。
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平穩,發展平穩。 其GDP同比增長6.9%,並且連續八個季度保持穩定在6.7%-6.9%的增長率。
2019年全年的GDP按季度劃分,第一季度同比增長6.4%,第二季度同比增長6.2%,第三季度同比增長6.0%,第四季度同比增長6.0% 。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70467億元,比上年增長3.1%。 第二產業增加值386165億元,增長5.7%。 第三產業增加值534233億元,增長6.9%。
(6)2012年gdp走勢分析擴展閱讀:
工業生產持續發展,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較快增長
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7%。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4.8%;股份制企業增長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2.0%;私營企業增長7.7%。
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增長5.0%,製造業增長6.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7.0%。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8.8%和8.4%,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3.1和2.7個百分點。
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比上月加快0.7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58%。12月份,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分項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分別為53.2%,51.2%和51.1%,均高於臨界點。
製造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4.4%,位於較高景氣區間。
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6101億元,同比下降2.1%,降幅比1-10 月份收窄 0.8 個百分點;其中11 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4%,10 月份為下降 9.9%。
❼ 中國2012年的GDP
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12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519322億元
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回7.8%,按照年答末匯率計算,GDP約合8.26萬億美元,人均GDP6100美元。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8.1%,二季度增長7.6%,三季度增長7.4%,四季度增長7.9%。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2377億元,比上年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235319億元,增長8.1%;第三產業增加值231626億元,增長8.1%。
從環比看,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0%。
❽ 2012年中國經濟會是怎樣的走勢
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佐軍13日接受《經濟參考回報》記者專訪時表答示,當前中國經濟呈現出「U」型走勢,2012年處於下降通道,預計明年見底,隨後逐步回暖,到2015年將重新保持8%以上的中速增長。盡管今年國內經濟走勢較為震盪,但是考慮到中國還具有很多強有力的調控手段和工具,完全可以渡過困難。但他預計明年的形勢會更加不樂觀。
❾ 中國2012年GDP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2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顯示,全年國內生產總值5193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8%,按照年末匯率計算,GDP約合8.26萬億美元,人均GDP61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