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g20峰會對股市的歷史影響

g20峰會對股市的歷史影響

發布時間:2021-02-18 07:53:05

1. G20峰會對股票的影響

您好
我們知道G20峰會對我國的股票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因為我國的股票市場還沒有進入全版球化,我們從權經濟數據和貨幣政策來說,我國的股票市場今年的投資機會不大,經濟數據來說我國的主要經濟數據都不樂觀,人民幣貶值加劇,貨幣投放量也許國家會加大力度,但是受到人民幣貶值影響,效果還有待觀察,所以未來的股票市場建議大家還是觀望為主,保證資金安全,個人意見,可以參考一下,有什麼問題可以繼續問我,真誠回答,懇請採納!

2. 上海G20會議周五召開 揭秘G20峰會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由於G20期間,一些貨物運送不到,會在後期的一些橡膠,油漆等生活物品增加操作

3. G20峰會明天會對大盤起到怎樣的影響!

還是不要對政治家們的想法及會議結果妄加猜測。要是結果能猜到,那會也不用開了,是吧?

4. 奧運會歷年對股市的影響

目前,抄市場中的人士普遍認襲為2008年北京奧運前A股市場不會深幅調整,中國舉辦奧運會給經濟帶來強勁動力。縱觀曾經舉辦過奧運會的國家和地區,當地股市也的確都在奧運當年創出階段性行情甚至是歷史行情的新高。韓國漢城奧運前期,韓國KOSP指數突破700點,全年漲幅高達70%。 然而,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國情,如何正確看待中國股市的「奧運效應」?「奧運後」現象會不會對中國股市產生負面影響?
在中國舉辦奧運會,從經濟增長的角度來說,影響的程度不會像韓國和澳大利亞那麼巨大。奧運會的舉辦,將主要對北京旅遊概念、地產概念等股票影響較大。不過,其帶動的范圍還是集中在環渤海灣地區,不會擴大到全國,即使有也不會太明顯。
另外,中國目前還是一個製造業大國,第三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還是比較小,目前的數據大概是40%左右,遠遠低於韓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而一般來說,奧運等大型活動對服務業的帶動和影響是最大的,由於這方面中國經濟存在結構性的缺陷,所以奧運對經濟發展的帶動效應也會偏小,從而對股市的影響更小。

5. 兩會的召開一般對股市會造成什麼影響,能具體分析下嗎

實體經濟和深化改革是熱點,兩會的政策導向對股市會形成長期的利好,但不會馬上形成實質性版的利好權,還要觀察後續的具體行業措施和實質性利好,這會是股市的助推劑。總體上來看,三月是股市上漲的好契機,三月份我個人對股市是看多的。從上周五的情況來看,出現普漲的格局,板塊輪動上漲,地產發力向上,僅滬市大資金流入33億之多,因此,下周大盤變盤在即,有突破向上的空間。 謝謝!

6. 回顧歷史,奧運會對一個國家的股市影響到底有多大

關鍵詞: 奧運 股市 房市 影響

編者按:對於中國人民而言,今天絕對是一個值得興奮的日子——北京奧運會將迎來倒計時一周年的標志性時刻。而對於改革開放30周年的中國經濟來說,奧運會更是一種期盼,一份等待。「奧運女神」能否給中國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活力?「奧運背景」的證券市場又將如何繼續演繹「十年長牛」的故事?奧運來臨之際,該如何優化投資策略?中國是否會在奧運後出現以房地產價格下降為標志的後奧運現象?和訊網帶著這些令人心曠神怡的話題,約請相關專家進行了「奧運倒計時一周年」的訪談。

□馬上訪談第88期

嘉賓:

紀 寧 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專家委員會執行主任

左曉蕾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朱 平 廣發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

奧運對工業農業沒有太大影響

和訊網:奧運會將是中國經濟的重要契機,您認為奧運會對三大產業各有什麼深遠的影響?

紀寧:我覺得是這樣,奧運會本身其實對工業、農業產生不了太大的影響,主要影響是三方面:第一方面是整個的以北京為代表的奧運舉辦地城市的基礎建設和現代化建設;第二是對整個服務業,中國第三產業服務業、旅遊業整體的帶動;第三是以體育為首的文化產業。我覺得奧運會改變的是這三個板塊,包括服務,當然也會輻射到一些城市的房地產業。對工業、農業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的。

左曉蕾:84年以前奧運都是賠錢的,84年奧運的時候有一個美國承包商在洛杉磯開創一個模式,進行承保,進行很多獨家轉播,從那一屆就開始賺錢了。但是後來我也沒有聽說,還有哪次奧運會是賺錢的,除了那一次以外,其他的好像報道並不多。我們中國因為原來也沒有這樣的場館設施包括交通,前期投入是非常大的。奧運可能支持一些產業,但是跟投入相比,到底是賺是虧,我們都沒算這個帳。

應該來說,至少是從中國目前一次性來說,確實給很多企業帶來了機會,但是還是要最後算算帳。從長期來說,我希望有一個輻射的效應,能夠把服務水平都提高,因為這一次750個志願者,微笑的名片送到全世界,那也是突擊性質的,而且從幾十萬人挑出來的,整個服務水平的提高,整個素質的提高,國際大都市的建設,我覺得還是長遠的東西,突擊性的東西有促進性的作用。冷靜一點看到目前是有拉動作用,但是最後要算算帳。

未雨綢繆考慮「後奧運」可能面臨的問題

和訊網:你是怎麼理解奧運經濟的?

左曉蕾:現在宣傳的奧運經濟,像日本、韓國,但是沒有看到加拿大,加拿大我認為是不好的代表,那些場館都長期空置在那。場館建設可能在前期,對交通等相關產業有一些拉動作用,但是這些拉動是一次性的。還有一些比如說事後的管理,是不是能夠商業化。在雲南實際上都有這樣的經驗,前幾年雲南的園藝博覽會,前期全國資源大量的財政投入,把整個城市建設提前了十年都不止,但是場館最後的利用,開完會以後最多變成大家的一個公園似的參觀,沒有什麼太大的經濟收益,事後所謂承受效應的影響就很難體現出來。我們現在說的很多是當期的影響,從中國來說,因為是一個政府行為,在別的地方有很多東西可能還是一些企業在參與,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投入有的時候可能比別人更大一些。要提前考慮,以後的商業運作這樣一些東西。

「中國特色」產業務必緊抓奧運商機

和訊網:中國企業應該如何抓住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紀寧:中國企業主要分兩個層面,一個是奧運營銷,一個是奧運商機。所謂奧運營銷就是奧運贊助商這個級別的,現在一共有60多個奧運贊助商,奧運贊助商從保護奧林匹克知識產權范圍內進行奧運營銷。另外就是奧運商機,像貼上奧林匹克知識產權,奧運會會帶來很多企業重大的商業機會。比如說像韓國奧運會火了泡菜,日本奧運會火了壽司,在中國舉辦是不是能茶產業火爆呢?包括其他有中國特色的東西要推薦出去,這就是商機。所以很多中國企業包括一些賓館、飯店業、旅遊產業是不是能夠抓住奧運商機這是很關鍵的,在這個層面要把握機會。

奧運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和訊網:當下,資本市場牛市與北京2008年奧運會相遇產生的聚合效應已經顯現,您認為奧運會會不會成為中國股市的「護身符」?

朱平:我根本就認為奧運不重要。奧運有兩個方面影響,一個是人們的心理影響,就是有人會借奧運搞一些所謂的奧運概念,但又不給你分析公司會因為奧運得到多少訂單,這個訂單給它的業績會增長多少,而且奧運會是一個很短期的,我們估值都是按照市盈率20倍、30倍甚至40、50倍,奧運明年就沒了,可以說影響是微乎其微。但是有人就是要從心理方面炒。

第二,對經濟本身的影響,這個影響有短期和長期的。短期就是我剛才說有多少業務量,投資有多少,這種影響對上市公司業績影響是非常小的。長期影響也可能會有,比如說有某一個公司,甚至整個中國藉助奧運,使得一個公司或者中國經濟要出現一些變化,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我覺得奧運這種變化跟中國本身經濟的基礎,跟全球化的趨勢,跟中國體制的改革力量比起來,不是重點。

紀寧:其實中國股市跟奧運會沒有必然的聯系,中國股市漲是中國經濟總量和股市本身的漲幅,如果存在泡沫的話,也是本身的泡沫,不是奧運會的泡沫。我覺得奧運會實際上就是對體育產業一個板塊,包括房地產板塊會有一點點影響,其他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力。

堅持價值投資,切勿盲目炒作奧運概念

和訊網:還有整整一年,奧運會就將在中國舉行,那在奧運來臨之前,我們該以怎樣的投資策略應對證券市場的波動?以奧運為主題的,究竟哪些是陷阱,哪些是機會呢?

朱平:我剛才已經說了,沒有什麼調整,唯一就是心理上有一定的變化,心理的變化又沒有特別清晰的工具去分析。

紀寧:選股票就是選企業,我奉勸所有的投資者一定要理性分析這個企業是不是在踏踏實實做一些事,而且判斷這些企業做這些項目真正的運作情況,而不是去盲目炒作概念。

和訊網:中國政府會不會為了2008年奧運會而左右股市?奧運後是否意味著牛市的終結?

朱平:這個還是要看基本面,我們價值投資者總是相信基本面的,如果要是說奧運會之後中國經濟仍然是維持這個趨勢,也許短期心理上有一些影響,但是我們相信時間長了終究會回去的。但是也不否認假如說現在漲的特別高,比如說滬指漲到50、60倍,60、70倍,到那時候心理上面出現的崩潰,一下降到20、30倍,甚至10倍,這可能會有非常大的沖擊。但是我還是說了,降完了之後還是得看基本面,這樣的下降,可能幅度是非常大的,倒不一定發生。這種影響你說到底是因為奧運影響了股市,還是人的心理把奧運當做是一種機會,這些都說不清楚的。

奧運後房價肯定不會下降

和訊網:您認為奧運後房價會不會跌?

紀寧:我認為不會。因為奧運房價所謂看日本,原來東京奧運會房價破滅,它是房價漲的離譜,奧運會期間有至少五倍、八倍甚至十倍的漲幅。可北京房價成長包括其他城市都是在理性范圍內的。比如說沒有奧運會我漲幅也就是在控制在30%-50%這都是合理的漲幅。而且你就想亞運會之後整個帶動亞運村的板塊,奧運會肯定讓房價不降反有可能要升,因為中國整個消費總量太巨大了,你想有錢人世界華人都會過來購房,因為形成文化板塊、經濟板塊了嘛。就兩個原因,第一房價漲幅在合理范圍之內,第二整個房產消費能力巨大。

左曉蕾:我不知道,因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一個很怪的市場,也是一個很扭曲的市場。不是通常用市場經濟能分析的。當然從炒作的角度來看,也有很多國外的證明有影響。因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價格不是一個完全市場化的,所以不能用市場化的角度去看。有些人現在有很多房子,但空置率很高,要租房子的話,挺著不降價,因為他不著急要這個錢,就是要把房價逼上去。

房價的問題有兩塊:一個是需求,需求我們是不足的,但是我們說的房價,每個人手上可以兩套,三套,甚至更多的房子,是在投資。但是投資的市場,又讓他把房子抵押再去貸款,成本很低,所以他不在乎價格高,在乎價格要漲,所以你這樣調控房地產市場是調不下來的。

朱平:我個人認為是不會跌下來,因為房價同樣不是因為奧運會才漲的。房價上漲是簡單的經濟學規律。就是當一個國家勞動生產力快速上升的時候,房價就會上漲,就是叫做薩米爾頓巴拉薩定律。

從直觀上來說,我們生產電腦,以前一個人只能生產一台,現在能生產四台,但是電腦的價格是不會下降的,而房子你很難蓋多了,主要受地的影響,地就那麼多。所以房子的價格就漲了四倍,跟奧運會一點關系都沒有。

奧運之前投資房地產依然合適

和訊網:奧運會之前投資房地產還是否合適?

朱平:我只是說房地產和奧運沒有關系,至於投資房產是不是合適還是要看房價是不是太高,中國勞動生產力提升會不會繼續,我不能籠統給一個結論。

紀寧:合適,肯定是這樣的。

左曉蕾:那是投資者自己的事情。

敢說房價是漲或者跌的人都是在胡說八道

和訊網:那老師是怎麼看到奧運前的房地產價格的持續上漲?

左曉蕾:房價上漲,跌不跌,看政府是不是採取一些強硬的措施,有一些價格是可以不管的,讓它漲,但是可以控制一些資源,比如說貸款、土地,房子漲成天價都不要管他,但是一定要把好資源關,比如說土地配置,土地招標,銀行貸款,把住這些許關。

另外居住性的市場要大力度的政府幹預,所以如果不把這個理順的話,那些說房地產價要漲,要跌的人都是胡說八道,因為沒辦法說是要漲還是要跌。所以我判斷這個市場將來要是能夠把投資性的市場和需求式的市場分清楚,分清楚了以後我相信價格就會比較平和,因為居住性的市場應該政府嚴格控制的,價格也好,包括二手市場,買的經濟適用房以後你只能賣回政府,不準在二級市場上漲價,賺錢,因為這是政府補貼的,補貼是補貼給低收入群體,這是第二次收入分配。

不能說先買了一套經濟適用房,現在要升級了,現在錢多了,我要住更高級的商品房,我要把這個房子賣掉,或者在市場上漲價,這樣的做法不太符合公平的原則。資源有限,所以把這樣的東西分開的話,有一個市場漲成天價也沒關系,不會造成銀行的風險,因為你是自己承擔,貸款要封頂,而且你是有錢,有錢你就住高檔的,高價的,沒錢的政府就去想辦法。

「奧運式房價」,中國與其他國家沒有可比性

和訊網:其他國家奧運後,房價是怎樣的?

左曉蕾:其他國家沒有我們這樣的問題,比如說日本、加拿大、雅典都不是我們這樣的情況,他們本來就在那裡非常穩定的生活,不是說到那個時候我們就建了很多房子,到了奧運我們拚命蓋樓,人家不是這樣,我們是突擊性搞一些東西。而且你說居住的房價跟奧運會又有什麼關系,除了旅店,酒店,為了遊客,為了觀摩者可能大興土木增加一些。至於一般人的房子跟奧運會之間的關系影響並不是很大,我們炒這個概念,似是而非的炒。

加拿大地廣人少,每個人都有自己住的房子,人家也不依靠房子賺錢,除了房地產商以外,一般的老百姓居者有其屋就是基本生活滿足了,跟我們不太一樣。日本地少人多,大家都是很實事求是的。房價為什麼那麼高?日本一直房價都那麼高,後來經濟危機的時候掉下來,因為大家都住是小房子,沒有日本人說我一定要自不量力買一個大豪宅,非常非常有錢的人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一般的人都很實事求是的,因為房價很高。

中國人的思路很怪的,而且在轉型過程中是非常不確定,不穩定的東西,本來你自己有一套住房就行了,一定要買更多的房子,然後去投資,去賺錢,跟奧運的概念聯系起來。你說奧運以後,買很多房子,奧運的時候可能會租給一些人,奧運以後你一樣是租不出去。按道理別的國家不會有關於房地產大跌大起的問題,但是因為中國把這些概念聯系在一起。

中國經濟不會掉進「後奧運」陷阱

和訊網:中國經濟在奧運後會怎樣走?會不會陷入東京奧運、雅典奧運一樣的後奧運陷阱?

左曉蕾:我覺得不會,中國所有的東西都跟人家不太一樣,不要拷貝。我們中國那麼大,所謂能夠被奧運拉動的,大多數還是在北京周邊的地方和一些相關有場點的,青島那邊有一些,大量的地方沒有直接受到奧運的影響,所以完了以後也不會對那些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和GDP增長的業績有很大的影響。唯一值得關注的是,投入和支出到時候是不是算一筆帳,看看我們真正是賺了還是賠的,中國人的觀念裡面經常是不惜代價,為了打一個什麼東西出去。

朱平:他們都是小國家跟中國不好比的,拿這種比很難,就像我們現在說,現在股市漲的這么高了,我們看到過去有什麼股市漲了,是一個道理。奧運是中國經濟增長過程當中一個里程碑都難說得上。但因為奧運對中國向世界展示影響,所以顯得稍微重要,但是它本身對中國經濟我認為沒什麼影響,奧運跟進入WTO這種影響比較起來,小太多了。

紀寧:我覺得所謂後奧運的經濟現象在中國也不會存在,其實一些小的國家承辦奧運會是因為經濟總量太小了,像西班牙、希臘經濟總量太小,所以一旦出現漏洞納稅人還債,中國整個運營狀況非常不錯,已經不存在還債什麼的,整體運營狀況我跟奧組委官員都有交流,非常好。第二我們經濟總量巨大,其實奧運會對整個中國經濟層面影響都不是很大的,主要從國家的開放程度,國家公關和中國世界一體化進程中形象影響是巨大的。所以奧運對中國經濟後奧運現象肯定不會存在的。

全球性經濟企業國際化戰略會加強,中國城市經濟化交流會加強,整個經濟會向一種更加國際化、透明化這方面轉化,包括一些文化產業板塊,政策也會有大的調整和松動,所以我認為總體層面上會更加開放、透明和國際化。

【獨家稿件聲明】凡註明和訊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或音視頻),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如需轉載,請與和訊網(010-85650876)聯系;經許可後轉載務必請註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

GOOGLE搜索: 奧運 股市 房市 影響
YAHOO搜索: 奧運 股市 房市 影響
站內搜索: 奧運 股市 房市 影響

7. G20國峰會歷史意義及其重要的作用

G20杭州峰會具有深刻的意義。這次會議是在以下背景中召開的:第一,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恢復和增長乏力。比如,美國的經濟增長稍有起色,但仍然不夠穩定;歐盟的經濟增長速度仍然比較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債務危機的問題並沒有完全得到解決,難民和恐怖襲擊也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日本經濟一直在恢復增長和衰退之間掙扎,雖然日本民眾對安倍經濟學抱有很大的期待,但日本實際的經濟增長率卻令人失望,一直處於低位徘徊。
第二,由於各國的經濟增長乏力,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抬頭,一些國家企圖借用所謂公平貿易、綠色環保、保護知識產權等名目扼殺自由貿易的原則,不斷通過各種方式,保護並封閉自己的市場,打擊對方國家貿易的進展。這種情況如果不遏制,新的貿易壁壘將不斷以變種的形式出現,也會危害到整個世界貿易的局勢,導致世界貿易總量下降。
第三,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的經濟增長,也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石油、煤炭、鋼鐵、天然氣、糧食等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普遍下滑,損害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新興工業國家也面臨國內經濟結構的改善和調整,對於世界經濟發展的引領能力和貢獻度正在下降,後續的增長動力嚴重不足。
在這種背景下,世界對本次G20杭州峰會充滿期待。世界經濟面臨一系列問題,需要採取對策解決,需要提振信心,而這恰恰是G20杭州峰會的優勢所在。第一,分享經驗,提振信心。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長期較快增長,中國本身的成功經驗有利於提振人們對世界經濟的信心,中國可以通過G20峰會,分享這些有益的經驗,促進全世界人民提高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
第二,制定務實、宏大的經濟發展計劃。中方正在同各方一道,力爭打造G20杭州峰會十大成果,即制定創新增長藍圖,制定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制定結構性改革優先領域、指導原則和指標體系,制定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制定全球投資政策指導原則,深化國際金融架構改革,創立三位一體的反腐敗合作,發起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合作倡議,制定創業行動計劃,推動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盡早生效。這樣的增長思路和計劃,有助於得到各國的普遍理解,更有助於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穩定發展。其中的增長藍圖,貿易增長戰略和國際金融改革,都有助於釋放現有的經濟能量,採取更開放的原則,促進世界經濟整體的增長。
第三,G20杭州峰會「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的主題,抓住了當前世界經濟的要害,如果能夠落到實處,不僅是對世界經濟未來發展的一種指導,也是促進未來5到10年間世界經濟增長比較務實的路線圖。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亟需創新經濟的引領。這就需要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在改革創新中釋放活力。聯動是指首先要進行各國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包括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海運和河流運輸、航空運輸、油氣管線、電力輸送、海底電纜和通訊系統等,並在此基礎上,實現體制和政策的互聯互通,這樣才能極大地縮減經濟的成本,實現效益最大化的經濟增長。包容是指讓世界經濟的增長,惠及到各種各樣的國家,惠及到各個層面的人民大眾,促進公平公正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8. 列舉20內中國發生的大事件對股市的影響

1、1990年台灣股災
1987年到1990年,台灣股指從點一路飆升到12682點,整整上漲了12倍。當時台灣經濟已實現連續40年平均9%的高增長,台幣兌換美元更從1比40升到1比25元,加上券商的執照開放等,都是熱錢湧入的重要原因,當時房市和股市一起火爆。由於新台幣的升值預期,海外「熱錢」大量湧入島內,在居民財富增長作用下,一時間台灣土地和房地產價格在短時間內翻了兩番,當時,島內可以說完全是資金泛濫,巨大的資金流貪婪地尋找各種投資機會。1989年最後一個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達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其他市場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 1990年2月,指數從最高點12682點一路崩盤,一直跌到2485點才止住,8個月的時間跌掉一萬點。從12000點的下跌過程中,許多人屢次抄底,屢次套牢,從12000點回到8000點以下,有人開始進行買進,7000點買進,6000點買進,5000點更是買進,日後是一路跌到了2485點。

2、中國式股災
中國股市發展歷程較為短暫,但依然經歷了兩次驚心動魄的股災。
一次發生在1996年。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從4月1日到12月9日,上證綜合指數漲幅達120%,深證成份指數漲幅達340%。證監會連續發布了後來被稱作「12道金牌」的各種規定和通知,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給股市定性:「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漲勢終於被遏止。上證指數開盤就到達跌停位置,除個別小盤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體持倉股民三天前的紙上富貴全部蒸發。

3、另一次發生在2001年。當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滬指跌32.55點。到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50多隻股票跌停。當年80%的投資者被套牢,基金凈值縮水了40%,而券商傭金收入下降30%。 與國外股災相比,中國股災的發生原因不盡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勢大大脫離經濟的基本面,因此註定難以持續,一有風吹草動,便全線潰敗,而股市中人則投機心態過盛,或風雨將至仍勉力為止,或追漲賣跌全憑感覺,終不免悲慘收場。

4、20世紀末的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1月份,以喬治·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機商開始對覬覦已久的東南亞金融市場發動攻擊,開始拋售泰銖,買進美元。泰銖直線下跌。其目的很明確: 攪亂東南亞金融市場,以圖渾水摸魚,狠撈一筆。而東南亞一些國家房地產、外匯儲備、金融市場管理的混亂與失控,給投機者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吃柿子挑軟的拿,索羅斯的如意算盤是:先從最不堪一擊的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入手,進而攪亂亞洲"四小龍"新加坡、韓國、中國台灣,最後攻佔香港,以圖造成他們無堅不摧的印象,擊潰市場信心,引發"群羊"心理。索羅斯認為,只要擊垮一個國家的金融市場,其它國家就不可避免一個接著一個倒下,這就是所謂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5、2008-2009全球金融危機
全球金融系統正面臨自1929年以來的最大危機。始於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癬疥之疾,如今釀成了全球性的深重危機。
1.危機愈演愈烈 全球聯手應對
2008年10月8日,交易員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外的街頭交談。全球主要央行同步實行降息以防止金融危機升級為全球性的經濟衰退,但此舉未能緩解投資者對經濟基本面的憂慮情緒,當日紐約股市波動劇烈,收盤時三大股指連續第六天下跌。 西方主要經濟體中央銀行8日採取聯合行動同時降低利率,努力應對當前的金融危機和恢復市場信心。當天,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歐洲中央銀行以及英國、加拿大、瑞士和瑞典等國的央行均宣布將基準利率降低0.5個百分點。 隨著危機向南美地區蔓延,8日墨西哥和巴西採取措施干預外匯市場,防止本國貨幣對美元匯率大幅下跌。墨西哥央行宣布,從該國外匯儲備中拿出25億美元進行拍賣,以阻止墨西哥比索對美元比價持續下跌。當天,墨西哥比索對美元比價一度跌至14比1,創歷史最低紀錄。在墨西哥央行宣布採取上述措施後,墨西哥比索對美元比價回升至12比1。 墨西哥央行行長吉列爾莫·奧爾蒂斯說,墨西哥外匯市場6日出現自1995年該國銀行業危機以來的最劇烈動盪。但他同時強調,墨西哥的銀行機構仍比較穩固。 墨西哥央行還宣布,如果今後單一交易日墨西哥比索對美元比價下跌幅度超過2%,墨西哥央行還將在該交易日再拍賣4億美元。墨西哥外匯儲備總額目前約為840億美元。 此外,墨西哥總統卡爾德龍還建議,出台一個總額達530億比索(約合43億美元)的緊急計劃,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墨西哥經濟產生的不利影響。 2008年10月8日,巴西央行為了遏制巴西雷亞爾對美元快速貶值的勢頭,開始在現貨市場上拋售美元。這是巴西央行最近5年來首次採取這種做法。7日,巴西雷亞爾對美元比價下跌5.09%,跌至2.31比1,為2005年下半年以來的最低點。8日,在巴西央行的干預下,巴西雷亞爾對美元比價略為上漲,為2.29比1。 巴西央行沒有公布所拍賣美元的具體數額,但外界估計至少超過10億美元。巴西央行行長梅雷萊斯日前曾表示,巴西擁有超過2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只要市場有需要,央行肯定將介入救市。 在歐洲方面,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2008年10月8日在巴黎呼籲,在市場劇烈動盪的背景下,投資者應「保持鎮定」,過度悲觀不可取。 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8日召開緊急內閣會議,討論金融危機對義大利經濟的不利影響。他隨後宣布,義大利政府准備購買陷入困境的銀行的股份。義大利政府官員表示,受援助銀行可以利用政府提供的資金充實資本,或者用來購買其他處於困境的銀行。 俄羅斯莫斯科股市2008年10月8日開盤後不到一小時即大幅下挫,相關部門隨即停止了股市交易。為避免股市暴跌,俄羅斯股市9日休市一天。過去幾周,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莫斯科股市劇烈動盪,交易多次被暫停。 在亞洲方面,日本央行2008年10月9日繼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向短期金(203,5.85,2.97%,吧)融市場投放2萬億日元資金。至此,日本央行在連續17個工作日內共向短期金融市場投放30.6萬億日元資金。 當天,在日本短期金融市場,外資銀行間籌資難的狀況還在持續,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在0.55%到0.6%之間浮動,略高於日本央行0.5%的政策利率水平。因此,日本央行認為有必要繼續向短期金融市場投放資金,以緩解外資銀行面臨的困境和穩定市場。 韓國中央銀行——韓國銀行行長李成太9日宣布,將銀行基準利率從原來的5.25%下調到5%,以穩定韓國金融市場,防止經濟出現嚴重萎縮。這是韓國央行自2004年11月以來,首次下調銀行基準利率。 李成太在當天舉行的韓國金融貨幣委員會會議後說,未來影響韓國金融貨幣政策最大的因素是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韓國央行將不斷對其金融貨幣政策進行調整。他表示,韓國央行今後有可能繼續降息。 由於投資者擔心美國金融動盪影響到韓國經濟,2008年9月末以來韓元匯率和首爾股市綜合指數一路暴跌。8日,韓元對美元比價為1395比1,創下10年來新低,首爾股市綜合指數也跌破1300點大關。9日首爾外匯市場開盤後,韓元對美元比價一度暴跌至1480比1,後在韓國政府入市干預後有所回升。 為遏制韓元匯率和股市連日暴跌的勢頭,韓國金融監督院8日下午曾表示,韓國政府正密切關注匯市和股市變化,並計劃採取「非常措施」穩定外匯市場。 2008年10月8日,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股市主要股指開盤後一度大跌10.4%,隨後相關部門宣布暫停股市交易。為避免股市進一步動盪,2008年10月9日印尼股市繼續暫停交易。
2.金融風暴對中國的影響
雖然中國並非主要受沖擊的國家,但它至少能從以下三個方面感受這次危機帶來的影響: 首先,美國金融機構的脆弱性使全球金融體系發生了動搖,在失去伸展性的同時,也面臨更大風險。由於中國官方所持有的主要是美國國債,而在證券資產中,國債的風險性又是最低的,因此,中國外匯儲備受到的影響會較有限。 與中國官方的投資方向不同,中國商業銀行所持有的,大部分是美國公司債券或股票。以目前投資美國雷曼公司金額最多的中國建設銀行為例,其持有的雷曼公司相關債券共計1.914億美元(其中次級債券僅0.5億美元),約佔2008年6月30日建行總資產的0.019%。由此不難看出,雷曼等美國金融機構的倒塌對中國金融機構的影響有限,更難對中國的金融體系形成較大沖擊。 第二,在所有的金融市場上,對公司的資本估值已經縮水,而這會產生連帶效應。不僅公司融資難度加大,融資成本也將大幅增加。 不過,比起以上兩點,消費需求的萎縮,將是中國在本次金融風暴中面臨的最大問題。美國作為中國的第二大出口市場,其經濟衰退所導致的民眾信心不足,及購買力的萎縮,會使中國的出口面臨需求下降的局面。中國海關總署在9月22日發布的分析報告中指出,今年1到7月,中國對美國出口額為1403.9億美元,增長9.9%,增速下滑8.1個百分點。這是自2002年以來,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速首次回落至個位數。盡管消費需求萎縮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在短時間內不會顯露,但它遲早會到來。因此,中國公司最好根據兩年或更長的時間跨度,來調整對美國出口的預測。此外,由於美國市場的表現勢必會影響到其他國家,全世界的消費開支都可能隨之下降,並對中國公司產生額外的壓力。 總的說來,有人預計金融風暴的影響將持續三至五年,由於與發達國家市場的聯系較小,一些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及一些東南亞或非洲國家)所受到美國金融風暴的沖擊也將更小。尤其是中國,根據我對她這么多年的了解和研究,中國的金融政策是十分穩健、安全的,因此,此次由華爾街而始的金融風暴對中國產生的影響將是有限的。當務之急,中國公司應該對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投以更多的關注,以努力彌補因美國市場萎縮造成的損失。

6、創業板上市

7、股指期貨、融資融券推出

8、2010年債務危機陰雲籠罩歐洲

9、中國股市七次牛市熊市盤點

1 特點:波動極大

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

上交所正式開業以後,歷時兩年半的持續上揚,終於在取消漲跌停板的刺激下,一舉達到1429點高位。

熊市: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

沖動過後,市場開始價值回歸,不成熟的股市波動極大,僅半年時間,股指就從1429點下跌到386點。

2 特點:上漲極快

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漲更爽,半年的跌幅,3個月就全部漲回來。386點到1558點,只用了3個月的時間。

熊市: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漲完成後,上海老八股宣布擴容,伴隨著新股的不斷發行,股指回到325點。

3 特點:出台利好救市

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

為了挽救市場,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救市:1.年內暫停新股發行與上市;2.嚴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規模;3.採取措施擴大入市資金範圍,一個半月時間,股指漲幅達200%,最高達1052點。

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隨著股價的炒高,總有無形的手將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經回到577點,跌幅接近50%。

4 特點:牛市極短

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

這次牛市只有三個交易日。受到管理層關閉國債期貨消息的影響,3天時間股指就從582點上漲到926點。

熊市:1995年5月22日~1996年1月19日

短暫的牛市過後,股指達到階段低點512點,績優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輪行情條件具備。

5 特點:績優股帶頭

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

崇尚績優開始成為市場主流投資理念,在深發展等股票的帶領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點。從1996年4月1日算起,至12月12日,上證綜指漲幅達124%,深成指漲幅達346%,漲幅達5倍以上的股票超過百種。兩只領頭羊深發展從6元到20.50元,四川長虹(5.21,0.07,1.36%,吧)從7元至27.45元。

熊市: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18日

這輪大調整也是因為過度投機,在績優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後,股指已經跌至1047點。最知名的當屬《人民日報》發表《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的特約評論員文章,指出對於證券市場的嚴重過度投機和可能造成的風險,要予以高度警惕。文章發表當天,配合漲跌停板制度的出台,市場暴跌。

6 特點:一度歷史最高

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

這次的牛市俗稱「5·19」行情,網路概念股的強勁噴發將上證指數推高到了2245點的歷史最高點。「5·19」行情直接的爆發點是上海證券報記者李威的《網路股能否成為領頭羊——關於中國上市公司進軍網路產業的思考》,一開市領頭的是東方明珠(10.59,-0.27,-2.49%,吧)、廣電股份、深桑達等網路股。
這一次,《人民日報》再次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堅定信心,規范發展》,重申股市是恢復性上漲,要求各方面堅定信心。就是在這輪行情中億安科技破了百元大關,但最終成為一樁丑聞。

熊市: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過後,市場最關注的就是股權分置問題。股指也從2245點一路下跌到998點,四年時間股指下跌超過50%。

7 特點:調整時間歷史最長

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

經過這輪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整,A股市場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輪行情也在悄然醞釀當中。這一輪牛熊市目前波瀾起伏,從998點到6124點的新高,讓無數新股民做了一場一夜暴富的黃粱美夢,而夢醒時分,卻在三千點的沼澤地里痛苦掙扎。這一次牛熊市我們經歷了上半場,下半場的走勢又將會如何呢?

2009牛市 今年是我國經濟復甦階段,人們對股市充滿希望

2010

9. G20峰會對股市會有何影響

G20峰會無非抄是各國政要站在本國利益的基礎上,設法尋找對已有利的那些所謂的「共識」。西歐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美國主張共同救市,發展中國家伸張本國貨幣安全等。
這個會在形式上是制約金融危機蔓延,但是由於各自利益不同,很難取得根本性的方案。
會議不會影響股票轉勢,到可能形成預期落空而造成股市震盪。

閱讀全文

與g20峰會對股市的歷史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n派思股票 瀏覽:483
冠軍1號系統指標公式 瀏覽:924
黃金怎樣知道真假 瀏覽:37
手機換外匯嗎 瀏覽:126
鄭棉期貨網上開戶 瀏覽:741
20元歐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560
160629基金還有可能再漲 瀏覽:775
中國三大貴金屬交易所 瀏覽:167
京能集團境內項目投資管理辦法 瀏覽:227
國內貴金屬整頓 瀏覽:212
歡樂頌2外匯 瀏覽:800
政府申請國家貸款 瀏覽:598
黃金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
12月6號美元兌人民幣 瀏覽:101
理財r0 瀏覽:70
600611大眾交通股票 瀏覽:257
歐式看漲期權價格計算 瀏覽:918
適合90後怎麼投資理財 瀏覽:218
混合型基金漲跌看什麼 瀏覽:628
專利對股票 瀏覽: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