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自貿區失敗了嗎 _最近新聞都沒講他
上海自貿區不是已經有好幾個地點了嗎
Ⅱ 上海自由貿易區到底砸了誰的飯碗
《上海自貿區》既砸新加坡的飯碗又攪美國控制中國的好夢
表面上看是中央遲遲不批上海自貿區。其實真正在背後成功施加影響延滯項目批復的黑手應該來自新加坡。新加坡免費「培訓」了大量中國領導,這給他們干預中國的事物提供了便利。因為新加坡最清楚,它的發達完全取決於它的世界物流中心地位。所以,它才會認為"上海自貿區開始運營之日就將是新加坡走向衰敗之時",並且它千方百計地阻止一切能夠導致中國可以繞過馬六甲的項目。十年前,為了能充分利用西部的煉油設備(因為新疆的石油已近枯竭),中國計劃修建從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到新疆喀什的輸油管.這樣,中東到新疆的石油就不必再繞道馬六甲從上海運到新疆,可以節約80%的路程.可是新加坡知道後居然和中國競爭瓜達爾港的經營權。這本無可厚非,問題是它在以高得離譜的價格擊敗中國後,竟然故意閑置十年不經營!其目的很清楚,就是為了拖延我們建設的時間。終於,是巴基斯坦受不了,趕走了新加坡把中國找了回來。可是新加坡又通過各種公關手段游說印度,說什麼瓜達爾港威脅印度的安全。挑撥印度與中國的關系。其實翻開地圖看看,這個瓜達爾港怎麼又會和印度的安全扯上邊!
所以,連瓜達爾港這樣的對新加坡經濟影響並不是很大(但是對中國的石油安全影響很大)的項目新加坡都使用如此卑劣的手段,對上海樣山深水港和自貿區項目新加坡又怎麼會輕易放過?!它們先是千方百計地利用他們強大的公關力量對中國高層施加影響意圖阻止上海洋山深水港的開發,在上海宣布將完全依靠自己的資金建設洋山深水港後,新加坡明白阻止洋山深水港建設已無可能,於是把重點轉移到阻止上海獲得自由貿易區地位。因為,沒有自由貿易區的地位,國際貨物中轉就無法實現。日、韓、朝的貨物就不會在上海中轉,上海洋山深水港就難以取代新加坡的世界第一大港地位。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洋山深水港僅僅一期初步建成,吞吐量就迅速超過了新加坡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本來,大小洋山島的缺點是面積太小,遠遠小於新加坡港口。因此島上幾乎沒有場地可供堆貨。吞吐量應該不可能爆發式的增長。可是上海人將此劣勢轉化為優勢,全球最大的港口機械生產商「上海振華港機」為洋山深水港設計了專用的機械,巨型的龍門吊能夠直接從大船上將集裝箱轉運到其它的船上或者火車的車皮上或者駁船上或者集卡上。這樣,大船轉運就不需要先將貨物卸在岸上再轉運,集裝箱甚至不必落地就轉走了。這就大大節約了貨主的時間更關鍵的是大大降低了倉儲的成本。
另一方面,上海又設計了長江專用的萬噸駁船,去內地的貨可以直接卸在萬噸駁船上通過長江去西部。東海公路大橋的建成,連通了上海發達的高速公路網,使得貨物可以迅速進入上海和周邊地區。按照原先的規劃,上海洋山深水港還將配套建設鐵路專用橋(東海二橋),在奉賢的平安鎮建設世界最大的火車集裝箱編組站。這樣,發往內地的集裝箱也就不必堆放在洋山港,直接卸在火車車皮上再用火車頭拉到平安鎮的編組站後即可重新根據目的地編組再發往全國各地。相信,隨著上海自貿區的獲批,東海二橋和奉賢平安鎮火車編組站的項目將迅速啟動,洋山深水港的吞吐量最終很可能會突破3千萬標准集裝箱!
現在上海自貿區的政策已經允許其它國家設立外資銀行,允許其它國家在上海進行貨物交割,這就是說,新加坡的期貨交割可以回到上海,僅此一項新加坡就將少收入近千億!
如果洋山深水港全部建成,自貿區也順利啟動,那吞吐量將爆炸式的增長。開挖「克拉運河」就會「非常必要」,即使有關領導考慮到新加坡的發展而不批准上海去開挖,其它國家也會去開發。而克拉運河一開通,就再也沒必要繞道馬六甲的新加坡往東亞運貨了。因為正是泰國狹長的克拉地區隔開了印度洋和太平洋,導致所有從歐洲和非洲去東亞的船不得不繞道經馬六甲抵達上海。如果能夠在泰國的克拉地區開辟一條運河,那麼航程差不多能縮短3天,所有從歐洲、非洲、中東去日本、中國、韓國的船就不再會繞道馬六甲海峽和新加坡。而開挖運河的投資還不會超過溫總理天津港投資的一半。
其實,上海洋山深水港不僅會砸新加坡的飯碗,還會攪了美國控制中國的美夢。很多人不知道,新加坡這個只有500萬人口的彈丸小國,其人均軍人數甚至超過朝鮮!他是美國在海外的最大海空軍事基地,章宜機場機場一半是美國的,所有的港口都向美軍艦開放。美最先進的戰機F35和最先進的戰艦瀕海戰斗艦都部署在新加坡,主要就是為了對付中國大陸的。一旦大陸和台灣或者日本、韓國再發生戰事,美國就會通過封鎖馬六甲海峽切斷中國的石油供應。而中國的石油戰略儲備僅一星期而已。所以新加坡的美軍海空基地一直控制著中國的咽喉。而如果挖通克拉運河,美國的新加坡軍事基地就失去了意義。這可是美國投入了上千億美元的最大海外軍事基地啊!這和美國在日本的零碎基地根本不能相提並論。而且新加坡人視美國為祖宗,根本沒有日本、韓國民眾那樣的抵觸心態。所以美國最昂貴最先進的飛機艦船都是先布置在新加坡。新加坡每年因此得到的好處至少十幾億。而且今天新加坡能夠如此強硬地對話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都仰仗的是老美的這個軍事基地。
Ⅲ 這個股票 浦東金橋今天是什麼情況我以為漲停了呢。結果大跌。集合競價都漲停了。
現在主流資金流入高鐵、土地流轉、商業O2O概念股,上海自貿區概念股(漲停的上海九百、徐家匯是O2O概念,東方創業是土地流轉)已經風光不再,建議快跑。
Ⅳ 上海自貿區弊端
實際沒多少弊端,主要是2點,房租,政策不明朗,很多人要的稅收政策沒有下來
Ⅳ 上海浦東新區自貿區對於普通百姓有何影響
說實話對於老百姓:這個其實直接影響比較有限,主要是可以提供新開發的人民幣專產品的投資選擇。屬比如概念股已經有了。
建立上海自貿區的主要內容就這么幾個:
1,商務部通報近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驗區范圍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2,《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申報稿中明確提及希望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先行先試人民幣資本項目下開放,並逐步實現可自由兌換等金融創新
3,探索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創新對外開放模式
4,建立與國際高標准投資和貿易規則體系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系
5,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還將逐步允許海外企業參與大宗商品期貨交易。目前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正在籌謀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現上海綜合保稅區)內設立期貨交割倉庫。
6,行政政策上偏向,高端製造、加工、貿易、倉儲物流企業在此落戶。
那麼很顯然,自貿區的政策無非就針對的就三個點:
第一,人民幣對外業務。
第二,外資落戶。
第三,更具國際規則的貿易試點。
Ⅵ 自貿區股票為什麼會跌
1、自貿區股票下跌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
()自貿區市場內部因素它主要是指市場的供給和需求,即資金面和籌碼面的相對比例,如一定階段的股市擴容節奏將成為該因素重要部分。
(2)基本面因素包括宏觀經濟因素和公司內部因素,宏觀經濟因素主要是能影響市場中股票價格的因素,包括經濟增長,經濟景氣循環,利率,財政收支,貨幣供應量,物價,國際收支等,公司內部因素主要指公司的財務狀況。
(3)政策因素是指足以影響股票價格變動的國內外重大活動以及政府的政策,措施,法令等重大事件,政府的社會經濟發展計劃,經濟政策的變化,新頒布法令和管理條例等均會影響到股價的變動。
2、自貿區是指在貿易和投資等方面比世貿組織有關規定更加優惠的貿易安排;在主權國家或地區的關境以外,劃出特定的區域,准許外國商品豁免關稅自由進出。實質上是採取自由港政策的關稅隔離區。狹義僅指提供區內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貨物的進口豁免關稅的地區,類似出口加工區。廣義還包括自由港和轉口貿易區。
3、影響股市有內外因素: 外因主要有,美國的次貸危機,這是影響最大的外因,導致國外經融市場的動盪和蕭條,直接影響到全球的經濟狀況,中國的經濟也難免不受到其影響。其次是油價的大幅上漲,現在石油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越來越高,油價上漲導致很多行業運營成本增加,利潤下降,企業壓力巨大。第三,周邊地區的經濟環境和股市環境不好!美國股市的大跌,直接導致周邊股市的下挫,從而影響到國內的股市。 內在因素:最重要的就是國內通貨壓力巨大,由於人民幣升值因素,國外熱錢的瘋狂湧入,國家為了控制熱錢,一直從事貨幣從緊政策,這間接的凍結了股市中的大部分流動資金。而且中國的股市經過了前幾年的瘋長,泡沫嚴重,今年和明年又是大小非解禁高峰年份,但是市場里資金卻明顯不足。所以股票市場內外壓力都很大,大跌在所難免。
Ⅶ 為什麼上海自貿區成立這么久沒什麼大的影響呢一點動靜都沒有
只是試驗區,它的影響短期看不出來的。
這是中國新領導人的一項「頂層設計」。——英版國《經濟學人權》雜志;
「這一具有前瞻性的工程是邁向正確方向的一步。」——羅文尼希;
上海自貿區釋放出金融改革信號,這里將成為放鬆資本管制和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的橋頭堡。——《紐約時報》;
試驗區將試行人民幣交易等金融自由化措施,吸引海外投資,使之成為中國經濟增長原動力。——日本《產經新聞》;
「如果上海自貿區配套措施跟得上,它將對世界貿易產生巨大影響。」——羅文尼希;
上海自貿區有望成為泛亞地區的供應鏈樞紐,建成世界領先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經濟學人》;
啟動上海自貿區是中國探索改革開放新路徑的試驗場。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中國問題專家韓載振博士認為,上海作為試點,對中國經濟可起到「試金石」作用,有助於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市場進一步開放。——印度《經濟時報》。
Ⅷ 上海自貿區變得如何了
十九大報告提出,「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自2013年9月上海自貿區設立開始,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作為國家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要舉措,已經在多方面取得了明顯突破。近日,本報記者走訪了上海、廣東、天津三地自貿區,對政府職能轉變、金融改革創新、投資貿易便利化三方面改革的進展和成效進行了深入觀察,以期為下一步改革提供更多樣本和經驗借鑒。
企業的投資信心,同樣來自於上海自貿區的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
與華領醫葯研製的小分子化學葯不同,勃林格殷格翰的客戶都是生物醫葯研發機構,生物醫葯生產線成本更高、投入更大。而研發企業大多為以人才為主的輕資產企業,要一下子拿出這么多資金建廠簡直不可思議。因此,在這個領域,「賣青苗」現象非常普遍,即研發成果出來後,無法自己生產,只能微利賣掉,眼睜睜看著新葯上市後的巨大利潤落入他人的腰包。
有了勃林格殷格翰中國生物制葯生產基地,這樣的現象就可以避免了。「研發機構只需支付委託生產費,就可以使用我們的高質量廠房。」羅家立說。
除了讓研發生產對接更為緊密,「葯品質量也有了完整的責任人。」沈建華表示,「我們也可以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為龍頭,並通過其在葯品整個生命周期的全程參與和監管,形成『政府主導、多元參與』的葯品監管新模式。」
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
由上海自貿區推動的制度創新,如今已在全國顯現出改革紅利。截至今年5月底,國家食葯監總局已受理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試點注冊申請381例。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主任翁祖亮表示。
在「放」的方面,將重點深化「證照分離」改革,爭取將全部市場准入事項和全部441個區級行政審批事項全部納入改革,使備案、告知承諾成為主要的改革方向。第一批116項審批改革成果今年9月經國務院同意已復制推廣到其他自貿試驗區,第二批改革也已啟動。
在「管」的方面,重點推進落實「雙告知、雙反饋、雙跟蹤」許可辦理機制和「雙隨機、雙評估、雙公示」監管協同機制,爭取推廣到新區涉及審批監管的所有領域。目前「六個雙」已在浦東新區經濟領域涉21家監管部門實現全覆蓋,年底前實現在108個監管行業、領域全覆蓋。
在「服」的方面,重點推進「三全工程」,即企業市場准入「全網通辦」、個人社區事務「全區通辦」、政府政務信息「全域共享」。如今,104項企業准入區權事項全部實現「全網通辦、一次辦成」,74項實現「網上全程辦理」;基本實現171項個人社區事務全區通辦;政務信息將於2020年實現「全域共享」。
「通過政府職能轉變,實現放得更活、管得更好、服務更優,是上海自貿區改革的使命所在。」沈建華說,為雙創多設路標,不設路障,成為自貿區監管部門的共識。
會越來越好。
Ⅸ 上海自貿區的成立有哪些負面的影響
負面影響大致就是有很多 對行業不慎精通,實際卻缺乏有效的掌控能力的投資者竊以為是個機會,盲目從流,造成市場混亂。不過從國家整體發展及自貿區核心意義的角度而言是樂於見到這種局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