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是世界第幾大城市
上海是世界第12大城市,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12名。
上海地處中國東內部、長江入海口、東臨東中國海,北、西與容江蘇、浙江兩省相接,界於東經120°52′-122°12′,北緯30°40′-31°53′之間。
戰國時,上海是春申君的封邑,故別稱申。晉朝時,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稱為「扈瀆」,後又改「滬」,故上海簡稱「滬」。
(1)上海全球城市建設擴展閱讀:
上海的經濟
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實現上海市生產總值(GDP)38155.32億元,比上年增長6.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3.88億元,下降5.0%;第二產業增加值10299.16億元,增長0.5%;第三產業增加值27752.28億元,增長8.2%。
第三產業增加值占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2.7%,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上海市人均生產總值為15.73萬元。
在上海市生產總值中,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8328.67億元,比上年增長6.1%;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9826.64億元,增長5.8%。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2.0%。
B. 上海預計在2050年全面建成全球著名體育城市
【導讀】11月4日,官方發布的上海發展目標提及: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到2035年,邁向更高水平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到2050年,全面建成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形成「一城一都四中心」發展格局。
賽事,尤其是高水平的國際賽事、職業賽事,永遠是體育發展的核心。《綱要》發展目標指出:到2025年,上海「國際體育賽事之都基本建成,體育產業總規模比2020年翻一番」。同時,《綱要》提到:「充分發揮長三角三省一市各自比較優勢,共同申辦舉辦頂級國際綜合性賽事和國際單項賽事」。對此,上海體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體育學院運動與健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黃海燕解讀認為,《上海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建設綱要》的推進落實,包括「國際體育賽事之都」的建造打造,未來始終需放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高度去理解和考量。「上海建設國際體育賽事之都,立意和站位必須要更高一些」。上汽浦東足球場。
黃海燕教授以2021中國世俱杯為例,提出了兩種「長三角一體化」辦國際大賽的模式:一種是長三角城市大家攜手,一起辦賽,共同組織;還有一種是,賽事雖然在一個地方,但可以發揮賽事輻射效應,在長三角形成聯動。「比如,原定於2021年舉辦的中國世俱杯,開幕式、決賽都在上海進行,圍繞這個頂級賽事,長三角城市可以一起組織境外球迷前往上海、杭州、蘇州等地觀摩賽事、體育旅遊,也可以組織長三角足球的群眾性賽事,共同營造世俱杯的濃郁氛圍。」
2021年,上海還將舉辦2021世界賽艇錦標賽,比賽在位於青浦澱山湖的上海水上運動中心舉行,這是我國首次舉辦這一最高水平的賽艇頂級賽事。黃海燕教授建議:上海在青浦舉辦世界賽艇錦標賽,應該聯動江蘇吳江、浙江嘉興等地區,形成賽事舉辦、產業研發的聯動效應,促進體育產業能級提升。
「賽艇世錦賽能引領整個中國水上運動的發展,而長三角核心區,是全球體育水上運動裝備最大的生產基地。我們可以藉助賽事舉辦,營造普及氛圍,帶動產業促發展,促進水上運動裝備消費的內循環。」他表示,「我個人認為,未來長三角區域舉辦國際體育賽事、體育企業拓展業務,都應該在長三角一體化的國家戰略背景下,去拉動產業價值、擴大賽事影響力。」
根據上海市體育局、上海體育學院聯合發布《2019年上海市體育賽事影響力評估報告》,相關數據顯示,上海舉辦的國際體育賽事釋放出巨大的產業潛能,特別是重大體育賽事對經濟發展的拉動效應十分明顯。評估報告顯示:2019年上海舉辦的12項具有代表性的重大體育賽事共帶來30.9億元的直接消費,相關產業拉動效應超過102億元。
12項具有代表性的重大體育賽事中,上海ATP1000大師賽、F1中國大獎賽、上海國際馬拉松賽三項賽事直接經濟效益的貢獻佔比超過70%。這三項賽事,都屬於「職業」體育賽事。F1上海站。黃海燕教授認為,國際賽事之都的可持續發展、帶動體育產業規模的提升,一定是以職業體育賽事為核心。「紐約、東京、巴黎和倫敦,都是以職業體育賽事為主。
上海要有自己的職業俱樂部,自己的職業賽事,形成特點鮮明的職業體育文化。同時,國際賽事之都的打造,也是卓越全球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上海以倫敦、東京、巴黎和紐約作為對標,就需要更多有影響力的職業賽事、國際單項賽事乃至頂級國際綜合性賽事的強力支撐。當然,這也需要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高度進行設計和推進。」
C. 上海是世界第七大城市,評選的標准和依據是什麼
完全都是科學家的推測// 上海是未來的世界第七大城市 邁克爾·諾爾對《外灘畫報》記者表示:「根據預測,在八年內,您現在所居住的城市上海,將會成為世界第七大城市。」上海的城市人口也將會從2005年的1450萬增加到2015年的1720萬。 在邁克爾?諾爾看來,處於長江入海口的上海,有望成為世界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目前,上海正在利用自己的地理優勢,發展成中國最大的金融中心城市,並正在吸引大批外商投資。邁克爾?諾爾表示:「上海的競爭優勢毋庸多言,這個『東方巴黎』正逐漸展現自己的魅力。」 上個世紀初,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倫敦。但以今天的標准來對照,當時的倫敦還稱不上是超級城市,當年的倫敦人口總量才650萬。此外,1900年的全球十大城市幾乎都集中在歐美,只有一個除外——日本東京。如今,東京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擁有3520萬人口。到2015年,該城市的人口數量將會達到3550萬,成為世界第一,但未來發展的趨勢有所減緩。 根據預測,盡管未來世界人口將會穩定在90至100億,但超級城市仍然會快速膨脹。諾爾表示,今年是聯合國預測城市人口數量超過農村人口的第一年。到2030年,世界上60%的人口都將生活在城市中。在第三世界,農村的貧民會遷移到城市,變成城市貧民窟中的一員。這些貧民窟成員在帶來犯罪、污染的同時,也在推動城市建設的發展。
D. 上海如何成為全球最繁華國際大城市
先超越香港成為金融中心再說吧,不過這很難。因為上海不是自由港。
E. 上海將如何提升全球城市核心功能
據報道,經國務院批復原則同意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正式公布,該規劃明確提出,努力把上海建設成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聚焦優良人居環境建設,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舒心,打造15分鍾社區生活圈,優化社區生活、就業和出行環境,社區公共服務設施15分鍾步行可達覆蓋率將達到99%左右。
希望上海市的核心競爭力可以不斷提升!
F. 上海城市建設有哪些成就
地鐵成網,交通發達,高樓林立,城市綠化……
G. 為什麼上海發展的這么好而且上海感覺是一個很受西方文化影響的城市,完善的城市建設、受過高等教育的高
我是北方人。和你有同感。去上海等地旅遊幾次後我發現:一是上海周邊的城市都很富有。如蘇州jdp已經超過了省會南京。北京周邊的城市有些落後於上海周邊的城市。給我感覺上海發展很快也帶動了周邊城市發展。好在中央採取措施開始了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二是上海人禮貌讓人,守秩序,公眾場合不喧嘩。我乘坐地鐵,大家都排隊上車,不擁擠。沒有座位時,上海年輕人都主動給我讓座。使我很感動。在上海乘坐公交汽車的時候,乘客都抓緊時間迅速上車,沒有及時刷卡,汽車啟動後司機並沒有督促乘客刷卡,上海人都自覺去刷卡。地鐵內公交車上,上海人大都自己看自己的手機不嚷不鬧。車廂內很安靜。三是居民樓房,大家都在陽台外晾曬衣服。沒有人從陽台往下潑水。這是我最羨慕的。四是經濟強大等就不提及了。為什麼上海發展這么好?一可能是上海有大城市的底蘊,有大都市的根基。二是上海人有大城市精神,上海人以上海為自豪,從而愛護自己的城市,為自己的城市貢獻光彩。三是上海人文化比較高些。四是上海硬體好。比如東方明珠的圈子裡。大樓高聳入雲,漂亮至極。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比不上上海的燈火輝煌。硬體好,人的思想就會隨之改變的。總之作為上海人會有自豪感。作為中國人有上海這樣的大都市我也自豪許多。
H. 上海在2020年能成為世界第一大城市嗎
紐約第一️,香港第二,東京第三,上海第四、倫敦第五,北京第六,首爾第七,深圳第八,台北第九,悉尼第十,巴黎第十一,多倫多第十二,里約熱內盧第十三,莫斯科第十四,米蘭第十五,廣州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