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解讀社會責任報告
您是指社會責任來報告本身,還是說如何源解讀一家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內容?
如果是前者,那麼就是探討社會責任報告對社會責任實踐管理的意義。目前,絕大多數企業都將社會責任報告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的重要工具,表現為以編寫社會責任報告為著力點,設置社會責任工作委員會、社會責任處室、制定社會責任戰略、開展社會責任培訓、操作社會責任項目等等。
而相關編寫標注如全球報告倡議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中國社科院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的不斷更新,都說明了社會責任報告的重要性。
報告的初衷在於「以報告促管理」,就報告的作用來講,首先是企業對編制期內的社會責任工作的梳理回顧,即有利於自我分析,也可以對標;其次編寫的過程是和利益相關方溝通的過程,盡管這一點很多企業做的還不是很好。優秀的報告在編寫過程中,會盡可能邀請多的相關方參與,這種溝通不但有利於企業對社會責任工作的改進,也會因為企業的「親民」姿態提升企業的美譽度。
Ⅱ 什麼是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一句話:在中國,企業「為什麼寫報告」的原因已經和報告本身的目的背道而馳。
CSR報告對企業來說有一定的好處,但它不是萬能的。
我其實我發現很多人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存在誤解。
這種誤解來自於大家把「報告」當成一個名詞,而不是動詞。當「報告」被定位成名詞,它象徵著的就是那本 16 開大小的書冊。
如今很常見,企業為了它先要花 20 萬左右,找人寫一個「好故事」,過程中還得不斷套用各類標准、指南;再花 20 萬把封面設計得很有「責任感」;再花 5 萬列印、5 萬做發布會。
這是一種很扭曲的商業形態。
無論通過什麼渠道去搜索「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作用」,答案不外乎這幾種:(按吹牛程度從高往低排序)
給企業帶來可持續的競爭力
增加企業的品牌美譽度
做更好的利益相關方管理與溝通
乍一聽,好像是那麼一回事。但實際上,給出這些答案的作者或者機構,完美地上演了一場「概念偷換」的大戲:因為這都不是「報告」這本冊子的作用,而是企業社會責任本身的作用。
也就是說,無論你今天有沒有這本冊子,只要企業的方方面面都做到了可持續,就會獲得這些收益。而不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做得好,讓企業更大,需要通過寫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且當可持續的理念滲透進商業戰略中,沒有也不應該會有任何一家企業願意把這原本屬於「商業機密」的內容通過「報告」傳播出來。
畫外音:你看過企業發布自己內部的機密戰略嗎?若非要說,「報告」帶來的作用,至少也要類比成和企業其它報告類似的作用,比如對以往業績和未來預測的業績進行梳理和管理,或者是企業自上而下的傳遞機遇和挑戰等相關的信息。
所以,把「報告」當成是名詞,整體的邏輯是行不通的。
若把「報告」當成是動詞,實際上該如何解讀?
我們可以用 MECE 來分析。MECE 是一種對於議題,能夠做到不重疊、不遺漏,並能有效把握問題核心的思維過程。借用這種方法,我們發現動詞「報告」承載的功能有兩種:一是「主動傳播」,二是「被動查詢」。
對於這兩者概念的理解很簡單。
主動傳播:就是主動地讓大家知道企業做了哪些和社會責任有關的事情。
被動查詢:當有人想要查詢、了解時,可以找到相應的信息。而難的,一是哪些內容是想要讓別人主動知道的,哪些是需要被動的;二是主動和被動的內容要分別放在哪裡?
Ⅲ 美的集團的SWOT案例分析
◎美的
營銷有道,期待「放棄」
優勢:1、優秀團隊,營銷高手版。美的空調的營銷團隊是業內公認的營銷高手,權學習能力強,反應速度快,體系建設好。2、上下一體化,配套能力強。美的是空調行業中為數不多的既能做上游壓縮機、電機,又做兩器、整機的企業,縱深的產業鏈提供了強大的配套能力。
劣勢:近幾年,美的集團多元化發展,從家電進入汽車,同時兼並了華凌、榮事達等同類企業,擴張速度過快,在一定程度上剝弱了空調的競爭力,
威脅:小家電業務虧損,影響了投資者及商家信心;渠道資源不斷流失,競爭對手不斷發起挑戰。
==========================
以上只是網上搜得資料而已,始終寫東西還是要靠自己的,特別是學生。這些資料是給你的啟發,你自己應該要有自己的判斷,求學階段的判斷最重要的不是對錯,而是要屬於自己。你要掌握的不是案例,也不是標准答案,而是方法。
還有一點,商業是沒有標准答案的,全都是多選,很多情況下所有選擇都無所謂對錯,不同的選擇配合不同的實施方法都是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