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5年上海市財政收入
從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總額來看,10省份中,江蘇以約7233億元居首。山內東則首次突破5000億元容,以約5027億元居第二位。緊隨其後的是上海(約4586億元)、浙江(約4121億元)、北京(約4027億元)。另外,除天津公共財政收入超2000億元之外,其餘地區均超千億。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Ⅱ 怎麼查詢上海市2013-2019年財政收入統計
登陸上海統計局官網查詢。
Ⅲ 上海每年交通罰款財政收入有多少
數據統計,上海在1000億左右,一部分用於道路維修,一部分用於交警業績工資,還有一部分領導享用
Ⅳ 上海 財政收入高的原因
山東有誇張報gdp的習慣(就像當年的大躍進),而且是有慣性的,因為gdp高低和仕途聯系在一起的啊內。前任的報的容高,後任沒辦法,也只有跟著報高。ps:統計局的東西你也信,它還說cpi漲幅4.8%呢。而且上海是大政府(也就是計劃經濟的成分比較多,因為國企多嘛),稅收是全國最嚴的(我的經驗),也是最高的,不像其他有些省份,可以請稅務局的人吃飯喝酒,稅的事好商量。比如浙江是小政府,對私營企業沒有管這么嚴,反而促進經濟的發展 ps:經濟的發展程度不是看gdp的,而是看當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ps:上海財政還有證券印花稅的6%
我不知道你是否懂我的意思,就是說山東的經濟總量沒有實際的大,上海的稅收比較嚴,上海主要是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不容易想民營企業那樣逃稅,而且上海的外資企業總部多,他們在上海匯總納稅
Ⅳ 2015上海的經濟總量
上海與全國一樣,經濟增長對投資的依賴度下降,逐步由拼資源向拼智力轉變。但與全國不同的是,上海經濟增長對投資依賴更低,創新驅動力更強。2013年和2014年,上海僅以3%~5%的投資增速支撐了7%~8%的經濟增長率;而全國要用15%以上的投資增速才能支撐7%~8%的經濟增長率。
上海產能過剩的矛盾不突出,而城市運行安全矛盾逐步突出。從產業發展瓶頸看,全國面臨的是融資難和生態環境硬約束突出,而上海產業發展更多面臨的是制度約束。
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
上海經濟穩中有進,呈現出
與全國不同的「新常態」特徵
(一)2014年上海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預計全年GDP增速達到7%
2014年上海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其中,「穩」主要表現在「四個平穩」:一是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從全年經濟走勢看,前三季度全市GDP累計增速分別為7.0%、7.1%、7.0%,波動幅度僅為0.1個百分點,較為平穩,沒有出現大起大落。二是物價保持平穩態勢,1-10月份全市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7%,其中10月份上漲2.4%,明顯低於3%的年度控制目標,在較低的通脹水平上實現了中速增長。三是就業形勢平穩,截至10月末,全市新增就業崗位58.15萬個,提前三個月完成年度就業創業目標;城鎮登記失業人數達24.29萬,同比減少1.32萬人,沒有出現明顯的就業壓力。四是社會消費基本平穩。2014年,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基本保持平穩增長。其中一季度增長7.2%,上半年增長7.6%,1-10月增長8.7%,平穩回升。同時1-9月份無店鋪和網上商店消費分別增長21.7%和25.1%,明顯高於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幅。
「進」主要體現在「六個進一步」:一是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前三季度上海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比二季度加快0.7個百分點,增速高於第二產業和工業3.9和3.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達到62.82%,比去年同期提高1.25個百分點,連續三年穩定在60%以上,產業結構更趨服務化。二是產業內部結構進一步高端化。從服務業結構看,前三季度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交通運輸業和金融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5%、12.5%和8.4%。從工業結構看,1-10月份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增長6.4%,也比全市工業總產值高出4.3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分別增長20.1%、37.0%和11.6%,同比增幅都有所上升。三是利用外資質量進一步增強。1-10月份,上海利用外資實際到位金額增長10%,比全國高出8.6個百分點。其中,第三產業利用外資增長24.1%,同比提高18.8個百分點。四是金融市場活躍度進一步提升。1-10月份,全市有價證券成交額增長32.5%,其中股票成交額增長10.4%,扭轉了1-8月份負增長的局面。新金融特色功能區初現雛形,如嘉定區促進產業與金融「共榮共生」,大力推進「金融矽谷」建設,著力打造新型金融產業發展集聚區、資本市場上市企業總部集聚區和為長三角地區配套的專業金融服務集聚區,目前嘉定區已經集聚了1000餘家基金公司、管理資金規模近千億元。五是轉型發展進一步提速。一方面,節能減排工作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標。截至10月底,上海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均比上年削減3%;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均比上年削減1%;單位GDP的能耗總體減少18%,提前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另一方面,土地的二次開發步伐加快。如奉賢區1-9月份已騰出土地1597畝,25個騰出土地的項目中已有10個進入土地二次開發的實質性啟動。六是改革效應進一步顯現。一方面,各區縣對接自貿區改革步伐加快,如青浦區對照市下發可復制推廣的改革事項已復制推廣6項,並正在推進18項,特別是出口加工區創新「航空發動機零部件再利用」的監管制度,更加領先自貿區一步。另一方面,「營改增」政策效應進一步凸顯。1-10月份,上海增值稅收入增長11.7%,依然保持較快增速。部分區縣增值稅增幅增長更快。比如,長寧區增值稅就增長46.2%,而營業稅僅增長7.9%。
(二)上海經濟運行呈現出「新常態」的特徵
近年來,上海經濟已逐步進入「新常態」。與全國相比,上海經濟「新常態」既有共性特徵,也有自身特點。
一是經濟增長保持中速。上海與全國一樣,經濟增速逐步放緩,由兩位數增長下降至一位數增長。但與全國不同的是:其一,上海經濟先於全國進入經濟中速增長階段。1992-2007年,上海經濟連續1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GDP平均增速達12.7%。2008年以後,上海經濟增速從兩位數回落到一位數(2008年9.7%、2009年8.2%、2010年10.3%、2011年8.2%、2012年7.5%、2013年7.7%),逐步進入中速增長的常態階段。而全國經濟則是從2010年開始逐步回落到中速增長階段(2011年9.2%、2012年7.8%、2013年7.7%)。因此,上海經濟先於全國向「新常態」過渡。其二,上海在「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速低於全國。在經濟運行向「新常態」轉變過程中,上海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從2007年的15.2%下降到2013年的7.7%,由以往高於全國2個百分點轉為低於全國0.5-1個百分點。其三,上海在「新常態」下經濟增長的穩定性高於全國。2011-2013年,上海經濟增速從8.2%回落到7.7%,波動幅度為0.5個百分點。而同期全國經濟增速從8.7%下降至7.4%,波幅為1.3個百分點。特別是從季度經濟增速波動看,上海明顯小於全國。
二是經濟結構趨於優化。上海與全國一樣,經濟結構逐步優化,服務業增長速度快於製造業,服務業佔比穩步提高。但與全國不同的是:其一,上海服務業增速大幅高於製造業。2011年以來,上海服務業增速平均快於製造業增速4個百分點,服務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而全國服務業增速僅快於製造業1個百分點左右,經濟增長主要靠製造業和服務業「雙輪驅動」。其二,全國進入「新常態」後服務業增長主要依靠傳統服務業,而上海服務業增長的主要動力是金融、貿易、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其三,全國「新常態」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傳統產業升級換代,而上海產業融合發展趨勢突出,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四新」經濟成為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三是經濟動力發生轉變。上海與全國一樣,經濟增長對投資的依賴度下降,逐步由拼資源向拼智力轉變。但與全國不同的是,上海經濟增長對投資依賴更低,創新驅動力更強。2013年和2014年,上海僅以3%~5%的投資增速支撐了7%~8%的經濟增長率;而全國要用15%以上的投資增速才能支撐7%~8%的經濟增長率。因此,上海經濟增長對投資的依賴度更低。
四是經濟效益繼續提升。上海與全國一樣,財政收入增速與GDP增速同步,居民收入增速快於GDP增速。但與全國不同的是,上海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高於工業總產值增速。同時,上海建設用地零增長,經濟增長開始擺脫對大規模佔用土地的依賴,而全國建設用地仍在持續增加。
五是經濟風險逐步增多。上海與全國一樣,面臨著政府負債壓力較大、房地產泡沫較大、影子銀行膨脹等眾多歷年累積起來的風險。但與全國不同的是,上海產能過剩的矛盾不突出,而城市運行安全矛盾逐步突出。從產業發展瓶頸看,全國面臨的融資難和生態環境硬約束突出,而上海產業發展更多面臨的是制度約束。
因此,與全國相比,上海經濟「新常態」有著不同的特徵,面臨著不一樣的矛盾和挑戰。這些特徵和挑戰更多體現的是上海跨入服務經濟階段後經濟運行的新特點。
2015年需要關注國際國內重大因素的變化
(一)2015年世界經濟形勢依然錯綜復雜
2015年,世界經濟增長仍將處於疲軟狀態。一是美國經濟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受能源成本下降、消費和投資增長企穩,國際資本迴流等因素支撐,2015年美國經濟有望維持穩定增長態勢,預計增長率將達到3%左右。二是歐盟經濟將降中趨穩。2014年受高失業率、低通脹和結構問題牽制,歐盟經濟復甦乏力,但隨著歐元區實施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2015年歐元區經濟有望啟穩。三是日本經濟仍將低位增長。隨著消費稅提升引發經濟增長大幅波動的效應減弱,加上量化寬松政策進一步擴大,預計2015年日本GDP增長將達到1.2%左右,略高於2014年。四是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將小幅回升。受發達經濟體需求帶動,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明年將略有回升,但由於自身潛在增長率下降和大宗商品價格的下滑,以及資本外流等影響,回升勢頭依然脆弱。總的來看,2015年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仍將呈現出分化態勢。除美國外,各經濟體的經濟增長依然不夠強勁。綜合全球各主要機構的預測,預計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3.8%左右,略高於2014年3.4%的水平。
(二)2015年影響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因素是美元升值步伐加快
2014年受美國經濟復甦的影響,美元指數一路飆升,已經實現連續22周上升,並達到14個月以來的最高點,美元對一攬子多國貨幣的漲幅超過了2.2%。2015年隨著美國經濟持續復甦和失業率進一步走低,特別是美聯儲逐步啟動加息進程,美元升值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從歷史上看,美元每次升值都會引起世界經濟較大波動,給全球經濟運行帶來重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2015年要高度關注美元加速升值可能對世界經濟帶來的三大影響:
一是國際資本流向有可能出現逆轉。受美元升值的影響,全球將掀起新一輪風險資產重估,美元將成為國際貨幣增值投資高地,國際資本將加速向發達經濟體回歸,從而會對此前吸引大量國際資本的新興經濟體造成嚴重沖擊。據聯合國貿發會預測,未來兩年發展中經濟體在全球外資流入量中保持領先的態勢可能扭轉,發達國家佔全球外資流量總量的比例將達到52%。在此背景下,我國有可能面臨外商投資增勢減弱或外資流出的沖擊。據中歐商會調查,歐盟企業中計劃擴大在華業務的公司數量由2013年調查的86%下降到2014年的57%。另據中美商會調查,將中國作為海外投資首選地的美資企業由先前的51%下降至2014年的20%。
二是國際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有可能持續走低。美元是世界商品資產波動的「指揮棒」和「風向標」,與原油、黃金、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有著高度相關性。進入2014年以來,受美元升值的影響,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已較2014年年初下滑了8.3%,彭博大宗商品指數已下滑至五年多來的新低。目前,國際油價已經跌破70美元/桶的大關,創四年來最低水平(圖1、圖2)。2015年在美元加速走強的背景下,國際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將繼續走低。這將有助於減輕全球通貨膨脹的壓力。但與此同時,也會使全球面臨較大的通縮壓力,帶動全球經濟進入「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的新常態。
三是部分新興經濟體有可能出現新一輪貨幣危機和債務危機。歷史上,美元歷次升值都會給新興經濟體帶來災難性打擊。2014年9月份以來,伴隨著美元強勁升值,新興市場貨幣拋售不斷加劇。如巴西雷亞爾兌美元匯率跌至2008年以來的最低點;土耳其里拉接近4個月來最差水平;南非蘭特今年下跌1.8%;印尼盧比兌美元匯率下跌了逾1%,跌至7個月來的最低點。2015年如果美元進一步走強,有可能導致新興經濟體貨幣出現競爭性貶值,並演變成新興市場的「連鎖貨幣危機」,其中最有可能出現危機的是俄羅斯。2014年隨著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降,俄羅斯經濟出現萎縮,資金大量逃亡,導致盧布兌美元匯率大跌18%。據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測算,國際油價只有維持在104美元以上,俄羅斯才能維持收支平穩,而目前國際油價已跌破70美元,俄羅斯外匯儲備僅剩4520億美元,而外債規模高達7320億美元。因此,2015年俄羅斯有可能發生債務危機和貨幣危機,進而沖擊地區乃至全球經濟。
此外,伴隨著美元加速升值,新興經濟體的國際債務壓力將不斷攀升,從而對經濟增長產生抑製作用。據國際清算銀行統計,2009-2012年間,新興國家發行的企業國際債務不斷攀升,債券總量達到3750億美元,是2004-2008年總額的兩倍多。美元走強將推升以美元計價的債券收益率,削弱新興經濟體支撐經濟增長的能力,進而拖累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
Ⅵ 上海市財政主要收入是哪一塊
上海市財政局在抄《關襲於上海市2007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08年預算草案的報告》中表示,今年上海將積極推進預算績效考評試點,協同相關主管部門選擇社會關注的項目開展項目績效考評試點,並逐步擴大考評范圍和領域。2008年上海全市地方財政支出預算2573億元,比2007年增長16.9%。其中上海市級財政預算將安排192億元用於社會保障、就業和廉租房等支出;安排244億元用於教育、科技、公益性文化、醫療衛生等支出;安排243億元用於環境保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安排支農資金469億元。上海市財政局負責人表示,今年上海將引入中介機構和社會專家對財政預算的績效考評試點項目進行評價,預算主管部門也要組織開展自我考評,建立社會考評和自我考評相結合的績效考評方式。其中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投入,將積極探索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直接由人民群眾對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效果作出評價。上海還將探索預算績效考評結果公開的方式和范圍。對績效差劣或未按要求完成績效跟蹤的項目,將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並根據考評結果,安排、調整以後年度預算安排,總結改進項目管理法,建立績效對預算編制的正向激勵機制。
Ⅶ 上海市的 各區、縣 最新財政收入、GDP排行
地區 GDP(億元) 戶籍人口(萬) 人均GDP
浦東新區 3100 177 25643美元
徐匯區 1136.3 89 18692美元
黃浦區 1014 62 23940美元
楊浦區 1012.5 108 13726美元
閔行區 920 75 17960美元
虹口區 897 79 16627 美元
長寧區 735.6 61 17657美元
普陀區 689.3 85 11872美元
寶山區 568.4(1264) 85 10221(21773)美元
(括弧內數據表示算上寶鋼集團)
靜安區 556.6 32 25467美元
盧灣區 514.4 33 22823美元
Ⅷ 2004上海的地方財政預算內收入和支出數
上海財政網站的信息公開 > 財政數據 > 財政預、決算情況 > 財政預決算報告下面有《關版於上海市2004年預權算執行情況和2005年預算草案的報告(摘要)》,提到:「2004年全市財政收支執行2004年,地方財政收入1119.7億元,比上年增長24.5%,完成預算109.4%,加上中央返還稅收基數、其他專項收入、補助和上年結轉、調入資金、部分區縣動用歷年結余等400億元,減去定額上解中央120億元,收入總計1399.7億元;地方財政支出1395.7億元,比上年增長26.6%,完成預算109.7%,加上部分區縣列支預算周轉金2.6億元,支出總計1398.3億元。全市財政收支執行結餘1.4億元。」
Ⅸ 上海去年經濟總產值多少,財政收入多少江陰這兩項又是多少
從上海市統計局獲悉,因連續十幾年高速增長、基數規模擴大,上海去年財政收入增幅回落。
據統計,2005年,上海財政收入完成4095.8億元,同比增長13.9%,增幅同比回落13.1個百分點;地方財政收入1433.9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3.9%,比上年增長20.7%,增幅同比回落3.8個百分點。
上海市統計局分析,連續十幾年高速增長,基數規模擴大,是去年上海地方財政收入增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據介紹,去年上海第三產業的稅收增幅高出第二產業10個百分點。其中,金融、物流運輸、旅遊會展、商務服務等產業加快發展,稅收穩步攀升;房地產業稅收增加,但增幅回落;證券業稅收則有所下降。所得稅、契稅、房產稅收入增幅均高於20.7%的平均增幅。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四大主體稅種共收入1100.12億元,佔地方財政收入的76.7%。
2005年,上海地方財政支出1660.32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8.4%,比上年增長19%,增幅同比回落7.6個百分點。其中,基本建設支出369.21億元,比上年增長18.8%,占財政支出的22.2%。主要用於大蘆線航道整治、合流治污三期、軌道交通、崇明越江通道等工程。
江陰是一座新興的港口工業城市,在2005國家統計局最新評定的中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評比中名列第一位。2005年,江陰市實現GDP780億元,人均收入已達8100美元;財政收入108億元;完成進出口總額66.9億美元。江陰是全國擁有上市企業最多的縣級市,在全國形成了獨特的「江陰板塊」。依託黃金水道的臨港產業帶正在崛起。
Ⅹ 上海哪個區財政收入最高,最有錢
2016年,上海合計共有15個區一個縣,劃分如下:
中心城區7個包括:黃浦區(原黃浦區加原南市區加盧灣區),靜安區(原黃浦區加原閘北區),徐匯區,長寧區,楊浦區,虹口區,普陀區
半中心區半郊區1個:浦東新區
郊區7個包括:寶山區,嘉定區,閔行區,松江區,青浦區,奉賢區,金山區
郊縣:崇明縣
上海市區共分為三個等級:
1、黃浦區、長寧區;
2、靜安區、徐匯區;
3、楊浦區、虹口區、普陀區。
徐匯區未入第一等級,雖徐家匯以及肇嘉浜路以北堪稱上海最繁華地帶,但是比如田林、龍華、長橋等和郊區閔行區接壤的地方確實上海比較貧窮落後的地區,老公房雲集,而且有很多窮人。總體來說,上海最好的區如今肯定是黃浦區,靜安區因為並入閘北被迅速拉低了檔次。上海的城市正不斷向多極化方向發展。以前南市區是上海最差的地方之一,和黃浦區合並之後鳳凰涅槃。而曾經被譽為上海最窮的赤膊區閘北區,也已經和上海的掌上明珠靜安區合並,上海正不斷提供強弱區的合並或者強強聯合(強強聯合的典範是黃浦區和盧灣區的合並)將上海中心城區聯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為可持續發展提供自發源動力,持續消除弱勢地區,抬升整體區域價值。
從整體上說,浦東新區是上海最有錢的區。市區中蘇州河以南的黃浦區最有錢,蘇州河以北的楊浦區最有錢。上海因水而生,浦字代表著金錢、權力和人文。
上海郊區共分為三個等級:
1、寶山區、閔行區、;
2、松江區、嘉定區、青浦區;
3、奉賢區、崇明區、金山區。
而郊區裡面治安最差,最為混亂的就是閔行區,因為閔行區和市區接壤的近郊城鄉結合部,所以這種差距尤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