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2013年9月2日華誼兄弟公告分析

2013年9月2日華誼兄弟公告分析

發布時間:2021-02-14 12:55:53

『壹』 華誼兄弟發文澄清什麼問題

崔永元又發微博, 華誼兄弟緊急澄清:沒偷稅、沒套現。

禍不單行,風口浪尖的華誼兄弟又遇「幺蛾子」。

「陰陽合同」事件最終結果尚未出來,華誼兄弟過去高價收購明星殼公司一再引發市場不滿,如今華誼兄弟因上周的一則股權質押公告,又在今日發酵成了「實控人兄弟質押套現跑路」事件。

雖然午間有公司回應的消息出來,然後午後繼續下跌,今日收盤大跌3.25%,報收6.85元。今日收盤後市值190億元,較20天前的5月22日已經縮水了57.71億元。

今日晚間,華誼兄弟再次澄清,股權質押融資是常見現象,不代表不看好公司未來。實控人王忠軍、王忠磊兄弟2014年以來未減持過公司股票,還增持了約6.4億元。

雖然華誼兄弟一再澄清旗下藝人合法納稅、收購項目業績完成率極高、實控人股權質押不代表不看好公司也不影響經營,然而股價卻跌跌不休,屢創5年來新低。

晚間,王忠軍(公告名)更是親自發《王中軍致全體股東的一封信》(附文末),對依法納稅、股權質押、投資並購、商譽等問題進行一一回應。

同樣在2015年,華誼兄弟以人民幣現金7.56億元收購浙江東陽浩瀚影視娛樂有限公司70%的股權,該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股東包括李晨、馮紹峰、Angelababy、鄭愷、杜淳、陳赫等明星。

為什麼市場一再吐槽。一個殼公司,馮小剛以個人IP為該公司承諾5年的凈利潤,馮小剛承諾2016年不低於1個億的凈利潤,2017年到2020年每年比上一年凈利潤增長不低於15%。

華誼兄弟10.5億元收購的70%的股權2016年-2020年對應的凈利潤就是不低於7000萬元、8050萬元、9257.5萬元、10646.13萬元以及12243.04萬元。五年合計權益不低於4.72億元不到5億元。

理論上,華誼兄弟在2015年以10.5個億,賣了未來五年不低於4.72億元的一個凈利潤的資產。但5年過後,馮小剛是否繼續為東陽美拉創造收益並不確定。

甚至極端情況,馮小剛啥事不幹,從拿走的10個億中,五年內拿出部分錢變成東陽美拉的收入和利潤,然後就可以凈賺好幾億,並且自己還是東陽美拉的股東,還能分享收益。

從過去兩年業績來看,勉強完成,今年的業績及後面業績如何尚未可知。近期紛紛揚揚的《手機2》的票房,關乎未來的對賭業績。

不過,今晚王忠軍也發了封信,大概意思是文化行業輕資產重人才,所以要花錢綁定人才,並且東陽美拉的公司價值大幅增長。

來源:新浪財經

『貳』 對華誼兄弟的股票進行技術面分析

2014年11月19日是第一個漲停,那麼25.85是中線支撐。
2014年5月16日最低點20.45是長線支撐。

2013年11月29日是一個版小頂,最高價32.84是重要壓力位權,而且40.8—32.84這一段籌碼密集。
所以,這個股中短期內應該在25.85~32.84之間運行。

Macd兩條線交叉開口向下,綠柱子在變長,這就是死叉,預示著股價進一步下跌。31.33那天創了今年新高,但是紅柱子確變短,這就是頂背離,預示著上漲見頂,此後將下跌。
其他指標不用分析了,這股已經很明了了,以後還要繼續下跌,如果跌破25.84有可能要繼續跌到2013.7.25那天的17.18,趁現在跌得不多,趕快逃吧。

『叄』 華誼兄弟遇挑戰市值創5年新低嗎

從「去電影化」到重歸電影,創業板影視第一股華誼兄弟近幾年日子並不好過。這家公司最新市值僅為157億元,創下了2013年4月以來的新低。

8月27日,華誼兄弟有超過2.9億股的限售股解禁,占總股本的比例達到10.49%。

此次解禁的限售股,是2015年8月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到期後的解禁股,發行對象為阿里創投、平安資管、騰訊計算機、中信建投。其中,阿里創投認購6200萬股、平安資管認購2749萬股、騰訊計算機認購5176萬股、中信建投認購431萬股,認購價為24.7 3元/股。

這一股價按照轉股後的比例計算,為12.24元/股。與8月24日收盤價5.67元/股計算,跌幅超過了53%。換言之,阿里、平安以及騰訊的賬面浮虧,均超過了3.6億元。其中,阿里創投賬面浮虧超過8.2億元。

市場人士分析,該解禁或許會成為壓垮華誼兄弟股價的最後一根稻草。6月1日以來,受多方因素影響,華誼兄弟的股價已經跌去30%。截至8月24日,市值僅為156億元,為光線傳媒)的三分之二。

另一方面,華誼兄弟剛剛發布了數據看起來不錯的半年報。這家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1.2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4.77%;凈利潤實現2.77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5.5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實現2.52億元,同比增長151%。

在這一年華誼兄弟20周年慶典的時候,王中軍在大會上提出了華誼的下一個方向——實現「去電影單一化」。

這個本意是「除電影外,發展互聯網、實景娛樂、衍生品周邊、投資基金,使收入來源多樣化」的意思,後來被無限放大成為了「華誼不拍電影」的解讀,一時間讓其創業板影視公司老大哥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外界的解讀不是空穴來風。那段時間,華誼電影片單零零散散,拿得出手的確實沒有幾部電影。

梳理2011年至2017年華誼兄弟出品的電影,不難發現2014年是華誼電影的分水嶺。梳理了自2011年以來,所有華誼兄弟參與出品、發行的電影,以進入當年票房前十名為標准,評價華誼電影的業內地位。

華誼兄弟歷年來參與出品、發行的電影及票房 來源:研究部華誼兄弟歷年來參與出品、發行的電影及票房 來源:研究部

數據顯示,在2013年之前,華誼參與出品發行的電影,進入前十名的幾率非常高。2011年的《建黨偉業》,以4.08億元成為當年第五名;2012年的《畫皮2》《十二生肖》的票房都超過了5億元,躋身當年票房前十名;2013年更是出現了《西遊降魔篇》《私人定製》《狄仁傑之神都龍王》三部電影,其中《西遊降魔篇》是當年的票房冠軍。

過去的發行業務,主要由發行團隊選擇物料後進行投放,其中對於檔期的選擇主要依賴的是經驗。但是互聯網平台的出現,卻為發行提供了數據上的保證。舉例而言,互聯網平台擁有海量的數據,包括評分數據、觀眾消費行為和消費偏好大數據。這些都能為影視娛樂行業提供更多數據化參考依據。

以貓眼數據舉例,在2億數據支持的大數據體系下,發行業務已經不單單依靠物料,而更多的是預見性參與到前期話題的製造以及預熱。貓眼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劉鵬根據數據模型指出,映前熱度和映後口碑是決定影片票房的兩個關鍵因素。目前貓眼「想看數」已經成為衡量影片熱度的一項關鍵指數。

貓眼娛樂只是變革中的一個縮影。反觀華誼兄弟,在互聯網浪潮的席捲之下,並沒有出現相應的對策,依然依靠兄弟之間互相綁定的「江湖」做法,意圖重登巔峰。但是市場邏輯,已然發生變化。

從財務數據上看,華誼兄弟對於馮小剛的依賴性並沒有減弱。

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東陽美拉作為華誼兄弟的子公司,披露的全年利潤為1.17億元。這一數字佔2017年華誼兄弟8.28億凈利潤的比例為7%。但還要考慮到,華誼兄弟的實景娛樂項目中,有不少是通過馮小剛的經典作品作為主題授權的,比如蘇州華誼兄弟電影世界中的《集結號》《非誠勿擾》主題區,以及整個海口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

從2018年上半年年報來看,新興板塊分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的比重與日俱增。數據顯示,影視娛樂占公司營收比重高達92.47%,實現營收19.63億元,為營收重點。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佔比6.69%,實現營收1.42億元;互聯網娛樂佔比1.53%,實現營收3247.5萬元。

自2016年以來,華誼兄弟對於品牌授權以及實景娛樂的關注與日俱增。根據好萊塢成熟市場的經驗,品牌授權和實景娛樂的合理開發,有機會成為影視公司更加穩定且充裕的資金來源。但寄予厚望的實景娛樂板塊到底能給華誼兄弟帶來多大利潤呢?

目前,華誼兄弟旗下的子公司以及聯營企業中,涉及實景娛樂產業的資產有三家,分別是華誼兄弟(天津)實景娛樂有限公司(下稱天津實景娛樂公司)、海南觀瀾湖華誼馮小剛文化旅遊實業有限公司(下稱海南觀瀾湖旅遊公司)以及華誼影城(蘇州)有限公司(下稱蘇州華誼電影世界)。其中,天津實景娛樂公是華誼兄弟集團內負責實景娛樂板塊的主體公司。至於海南和蘇州的兩家公司,則是負責當地項目運營的項目公司。

天津實景娛樂公司作為實景娛樂板塊的運營主體,主要通過參股項目公司方式參與影城的運營建設。天津實景娛樂公司是上市公司的並表子公司,華誼兄弟持有其54%的股權。

2017年1月起,天津實景娛樂公司陸續參與投資了華誼兄弟(長沙)電影文化城有限公司、華誼兄弟(濟南)電影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涼山華誼兄弟電影小鎮有限公司、南京華誼上秦淮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及武漢恆誼電影文化有限公司五家當地項目管理公司,持股比例分別在1%至10%不等。可以發現,華誼兄弟參與設立的各地影城,主要的合作方均為當地的旅遊開發或者房地產企業。

截至2018年6月30日,天津實景娛樂有限公司實現收入4959億元,盈利2117萬元。而另兩家聯營企業尚處於虧損狀態。海南觀瀾湖旅遊公司實現收入1.87億元,凈利潤虧損9383萬元。

2018年7月23日開業的蘇州華誼電影世界是華誼兄弟的一大殺手鐧。據了解,蘇州華誼電影世界投資額超過35億元。但是其盈利,靠的卻是位於蘇州華誼電影世界7公里之外的華誼兄弟藝術家村。

對於收入的來源,接近華誼兄弟的人員對記者表示,主要還是品牌娛樂授權帶來的收入。「天津實景娛樂有限公司成立的項目公司,在成立之後需要向天津實景娛樂有限公司繳納一部分的品牌授權費。公司投資的影視小鎮雖然還沒有開業,但是依然構成了前期的收入和利潤。而一旦開業,會就持股比例進行分紅,華誼兄弟也以此來獲得收入。「

但是,多數市場人士目前對於實景娛樂還處於前期的觀望態度。

一位私募合夥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現在並不能夠清楚地看到這些影視小鎮們未來能給整個上市公司帶來什麼價值上的幫助。如果公司主業是內容的製作發行,那小鎮的投資回報相比來說時間會比較長,到底能帶來多少IP的互動收益,真的需要市場檢驗。」

二級市場方面,華誼兄弟的股價持續走低。截至8月24日,華誼兄弟股價報收5.67元/股,市值僅為157億元,創下了2013年4月以來的新低。

華誼股價的大幅下跌,也引發了市場對於股權質押平倉風險的擔憂。

根據Wind數據,自2017年以來,王忠軍(王中軍)和王忠磊(王中磊)兄弟二人,累計質押股份約130筆,截至6月19日,其中的30筆尚未解除質押。合計質押股數約為6.7億股,占總股本的約25%。華誼兄弟日前的公告也顯示,目前王忠軍持股比例22.07%,其中質押19.86%,質押率90%;王忠磊持股比例6.19%,質押5.15%,質押率83%。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師對表示,華誼兄弟股價走低既有其自身原因,也有大環境的因素。按照目前華誼兄弟的股價,限售股解禁後,股價很可能以陰跌為主。短期來看,傳媒股大幅反彈可能性比較低。

『肆』 華誼兄弟公司收到的警示函都有哪些內容

12月20日晚,華誼兄弟公告稱,近日收到中國證監會浙江局下發的《關於對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人員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處罰事由為,華誼兄弟未能對2015年合並報表范圍內兩家子公司的收入來源進行及時、完整地披露,直至2017年10月26日才對上述事項進行補充說明和披露,公司總經理兼副董事長王忠磊對此負有主要責任。

在業內看來,明星的個人收入,裝入子公司中,再出售給上市公司,這一做法將明星收入資本化。易凱資本創始人王冉曾撰文表示,「對影視公司來說,本來的成本不僅不再是成本,而是變成了收入,這一進一出,虧的轉為盈利,盈利的變成賺瘋。對這些大牌藝人或者導演來說,付出了一兩年的勞動拿回了六到十年的錢,雖然後面還會有一些綁定的義務,但那些都是未來,眼前的利益先裝進兜再說。玩兒得更生猛的,甚至可以如法炮製同時和不止一家公司合作,也從不止一個地方拿到市盈率的倍數。」

針對2015年度財務報告存在的兩家子公司收入來源信息披露不及時、不完整的疏漏,華誼兄弟總經理兼副董事長王中磊表示,將主動承擔責任,嚴格監督並親自推動公司證券部門及相關業務部門充分履行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義務,以更穩定優異的公司發展回報廣大投資者。

『伍』 華誼兄弟霸王條款引發爭議,這是怎麼回事

電影《八佰》點映期間已經票房2億,如果從8月日開始直到9月4日諾蘭執導電影《信條》之前,3個星期以內沒有其他強大的競爭對手,這種在排片上一家獨大,可以說很少見。

正是在這個關節點,出來了一個“華誼兄弟霸王條款”新聞,當然讓人浮想聯翩。

“霸王條款”等字眼一出,確實是令華誼相當難堪。 但只要華誼做足准備,很快就能贏回輿論優勢。 在拿出一份堪稱無懈可擊的聲明回應之後,不僅解釋得明明白白,別人再想要惡意抹黑也拿不出證據,而且還把罪名轉移了出去,讓輿論攻擊其它方向,充當了一回“義務警察”。 然後冷靜下來的大眾仔細一想,對啊,華誼這老江湖怎麼會做這種蠢事自毀長城? 對華誼不利的輿論自然消去。

『陸』 王中磊把明星個人收入裝進華誼粉飾業績是真的嗎

在當下這個娛樂至死,流量至上的時代,明星的收入隨著全民追捧而水漲船高。明星進入資本市場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然而本來以為明星是通過上市公司實現套利的,結果其高收入反被上市公司拿來粉飾業績。

而東陽美拉情況也相同,業務廣告、參加綜藝節目及導演服務。其中包括馮小剛作為編劇、導演、監制、製片、演員、廣告代言人等業務產生的利潤。從東陽美拉的業績情況來看,2015年,東陽美拉實現凈利潤4602.67萬元。

粉飾公司業績的利器

翻看這兩家公司的歷史就能發現,早在收購一開始,這兩筆收購案就備受質疑。

東陽浩瀚成立於2015年10月21日,而華誼兄弟在10月22日就發布公告稱,以7.56億元的價格收購東陽浩瀚70%的股權。

馮小剛的東陽美拉成立於2015年9月2日,兩個多月後的11月19日,華誼兄弟宣布以人民幣10.5億元收購東陽美拉的股東馮小剛和陸國強合計持有的70%的股權。而當時馮小剛持有東陽美拉99%的股權,華誼兄弟這一收購行為被戲稱為「塞錢給馮小剛」。

而在2013年時,華誼兄弟還以2.52億元的價格收購弘立星恆和嘉木文化合計持有的浙江常升影視製作有限公司70%的股份。彼時,常升影視成立也只有短短3個多月。隨著這一收購的完成,張國立也成為當時華誼兄弟第九大流通股東。

華誼以上三次頗引人注目的收購案都是超高溢價完成的。公開資料顯示,收購浙江常升時的溢價率為12倍;2015年的收購溢價率則高達15倍。

實際上,華誼看似吃虧的行為實則是另有打算。除了綁定流量效應非凡的明星之外,給他們戴上「金手銬」之外,如今其另一用處也浮出水面:粉飾上市公司業績。

事實上,明星的收入一般是按比例分給經紀公司和明星,經紀公司的部分作為公司收入,而明星個人收入是營業成本。但在華誼這里,明星個人收入卻由明星自願還給公司,並作為公司的利潤。這么一來,兩家公司的天價收入實際上搖身一變,成為了華誼兄弟的利潤。

此前,易凱資本有限公司創始人王冉曾公開披露,大牌藝人和大牌導演掙錢越來越多。目前一對一線明星夫婦的年收入會超過大多數影視公司的利潤,兩對一線明星的年收入之和基本上會超過市場中所有影視公司依靠主營業務收入所取得的年利潤。對影視公司來說,本來的成本便不僅不再是成本,而且變成了收入,一進一出,虧的轉為盈利,盈利的變成賺瘋。

於是,華誼兄弟通過將明星的天價收入轉為公司收入,也就達到了提升上市公司業績的目的。

然而對於明星來說,他們將各自不等的收入全部自願貢獻給公司,再按照股權分配利潤,實際上是頗為荒唐的,尤其是像Angelababy這種僅憑《孤芳不自賞》一部片子便拿到了8千萬片酬的明星。

『柒』 華誼兄弟為何會一口氣公布了18部年度片單

因為不久前,華誼兄弟的業績下滑和資金鏈吃緊問題已經非常嚴重。華誼兄弟內2020年半年報顯示容,報告期內其營業收入為3.24億元,同比下滑69.88%;歸母凈利潤虧了2.31億元,較去年的3.79億元的虧損有所收窄。

更加不妙的是,截至6月末,華誼兄弟的短期借款仍有23.09億元,一年內將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2.75億元,負債壓力並不低。

所以說此次年度片單的公布,無疑對華誼兄弟來說實屬「利好」

(7)2013年9月2日華誼兄弟公告分析擴展閱讀:

《八佰》的票房成績給華誼兄弟帶來一波回血

數據顯示,截至9月15日,全國影院已復工58天,票房累計超過50億,觀影人次超1.4億,其中《八佰》貢獻了大盤整體的54%,目前其票房已突破27億,觀影人次突破7000萬,成為華語影史票房的第11位。

但是,可以看到的是,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華誼兄弟影視娛樂類的毛利率僅有24.59%和22.21%,因此,《八佰》的票房對華誼兄弟的輸血貢獻有限。

不過,本次華誼兄弟發布的年度片單中大片的數量和亮點在行業內依然處於一線水準,在解決缺錢這件事上,華誼兄弟仍在負重前行。

『捌』 華誼兄弟電影國際發行公司的對話華誼

【疑問1】《西遊》的投資是怎麼構成?5家出品方分別扮演什麼角色?
為了把整件事情說得更清楚透徹,胡明反復用到「種麥子」的比喻,新浪娛樂整合了胡明所舉的例子,結合事件經過,將整個投資過程還原如下——
比高開墾了一塊地,找了2個夥伴(威秀、安樂),一共出了1.06億,一起種麥子,比高佔60%,威秀佔30%,安樂佔10%。華誼一看,這長勢不錯,心想「我們一定能給你們賣個好價錢!」,就說,「我來幫你賣吧,我先給你8800萬,如果賣的利潤少於這個數,算我倒霉,虧的是我自己的錢,如果賣出多的錢了,我就跟你們分,但我拿大頭。」這三家就同意了,也收了這筆錢。麥子快種熟了,文化中國又想進來了,但這時候麥子的賣相也能看到了,華誼也給保底了,文化中國基本上風險很小了,所以比高將自己一半的股份溢價20%(等於多掏了600萬左右),賣給了文化中國,於是文化中國也佔30%。
還原到電影上,對應的情況就是——
《西遊》總製作成本:1.06億(註:比高此前公告已披露)比高投資:3180萬,佔30%威秀投資:3180萬,佔30%安樂投資:1060萬,10%文化中國投資:3800萬,佔30%(註:比高本來有60%股權,文化中國是最後加入的投資方,比高溢價20%將一半股權賣給了文化中國)華誼投資:8800萬,這部分並不直接投到製作中,而是付給比高、文化中國、威秀、安樂,作為四家在中國大陸地區獲得的最低回報,即保底。折算下來,即當總票房超過3億時,華誼才能有分成入賬。
【疑問2】華誼的身份到底是發行方還是投資方?
華誼回應:既是發行方,也是合約規定的投資方
華誼的身份質疑源於比高在公告中將比高及其他投資方合稱「投資方」,而將「華誼兄弟[微博]」表述為「負責該影片在大陸地區的運營和發行」,導致公眾產生疑問——華誼兄弟其實是發行方嗎?隨之而來的疑問是,華誼兄弟在公告中稱自己以9.9億票房計,能獲得1.96億利潤,那麼為什麼一個發行方能有這么高的利潤?這個利潤裡面是否有摻水?繼而有人懷疑華誼兄弟有借機哄抬股之嫌。
而事實上,華誼作為投資人的身份確實可疑。關鍵就在於華誼投的這8800萬,從屬性和功能上看,和別的投資方的投資都不一樣,是保底,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投資。華誼在26日晚的公告中也表示「發行凈收益」要扣除「公司的投資額」再跟幾家製片方分賬,而這里並沒有扣除其他幾家製片方的投資額,而且根據華誼董秘的「發行凈收益」計算公式,裡面也只有扣除保底一項而無扣除製片成本一項,充分說明8800萬就是保底。
華誼董秘胡明對新浪娛樂也承認了這8800萬確實是保底。不過,胡明指出,根據協議的約定,這8800萬也可以稱為「投資額」。華誼確鑿無疑是《西遊》的發行方,但根據協議,華誼享有《西遊》「『出品方』或『聯合出品方』、『出品人』、『製片人』等的署名權」,而華誼確實也投了錢,所以華誼自稱為投資方,具有法律效力。
「我們是中國大陸的投資方,也是中國大陸的發行方,但不是大陸以外的投資方,也不經營大陸以外地區。電影按地區劃分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方式。我們從金額上也可以看,電影上片前,華誼需要承擔的風險是8800萬,從其他投資方已經公告的內容看,整部電影的成本是1.06億,等於他們需要承擔的風險只是1800萬。不管名字叫什麼,再怎麼說,數字能說明一些問題的。」胡明也進一步表示,截止到目前,對於華誼出品的所有電影來說,華誼都是投資方和發行方。
至於為何比高為何在公告將華誼列在投資方之外,胡明認為只是大眾在理解比高的表述時出現問題,「『其他方』是比高在發公告的時候用了這個簡稱,但大眾理解的可能比較狹隘一點,因為他們那幾方所扮演的角色是比較相似的,所以統稱投資方,而稱華誼為發行方。人家也沒否認華誼是《西遊》的投資方。華誼兩個身份都是。」
至於比高的公告使得外界對華誼產生疑問,並使華誼股價下挫,胡明表示華誼方面對合作方予以理解和信任:「我堅信我們的合作方發這個公告是依據香港聯交所的要求來發的,畢竟兩地的上市公司的規則會有一定的差別,我們對合作方還是信任的態度。他按照他的規則來工作的時候,對我們的股東造成了一定的誤解,所以我們就要把這件事講得更清晰一些,我們兩方沒有實質的矛盾。」
【疑問3】為何比高說4家投資方可獲的凈收益70%,華誼卻說自己是最大收益方?
新浪分析:以10億推算,華誼凈利潤可達2.09億,其他4家投資方分1.57億收益
(華誼部分的分賬過程得到胡明的認可)
如圖所示,為便於計算,當《西遊》票房為10億時,分賬情況如下——
首先,刨除5%國家專項基金和3.3%稅費,剩餘毛票房9.17億。
然後,中影數字要先收6億以下部分凈票房1%-3%的代理費,約875萬,之後院線、影院和片方按57%:43%分賬(註:有疑問指出華誼從去年賀歲檔開始是否已經調高分賬比到45%,但經核實,華誼在《西遊》上的實際分賬比例仍為43%)這時,發行方和製片方回收的票房總收入為3.91億元,這部分金額叫做發行毛收益。
到了這個階段,投資方和發行方就可以分錢了——除華誼外其他4家投資方獲得8800萬保底收益,而華誼獲得12%的發行代理費,為4700萬,扣除這兩部分之後,再扣除宣發費3000萬,剩下的就是發行凈收益2.26億。(發行凈收益=發行毛收益-發行代理費-宣發成本-保底-其他相關費用)
發行凈收益的部分就可以開始分賬了,根據華誼公告,華誼在3個凈收益區間享受從70%-90%的分賬,實際收益情況對應區間的分賬比為70%,即1.58億。其他四家投資方則相應享受30%的收益,獲得6800萬分賬。
所以,
華誼的總收益為:4700萬+1.58億=2.05億,由於後期需要刨除的8800萬保底華誼之前已經墊付,2.05億即是華誼的稅前凈收益。我們推算的這一數值,和華誼公布的1.96億(以票房9.9億計算),基本吻合。
其他四家投資方的總收益為:8800萬+6800萬=1.56億。1.56億約為發行凈收益2.26億的69%,所以比高稱自己將獲得大陸地區發行凈收益的約70%,雖然從分賬比例上看並非如此,但從發行凈收益加上保底之後的總數值上看,這個說法也並不錯誤。所以雙方在分賬上其實並未有實質性分歧。
胡明也證實了這一分析,「到上周末為止,我們預計給華誼的利潤是2個億,我們已經相當滿足了,扣25%的所得說還掙1億5。不過最終的分配要看最後票房的總額以及獎勵的協議的情況。」
雖然華誼和其他投資方在關於獎勵的部分只達成了意向,而未簽訂協議,公告也披露了這一點,如今出現「分賬疑雲」,華誼也「不計前嫌」地表示仍然會考慮給其他投資方進行獎勵,「《西遊》之所以到今天還能在不斷挑戰華語電影票房最高紀錄,無論中間有多少插曲和波折,我們堅信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合作,都會被寫進中國電影的歷史。我們覺得不論怎樣,還是秉持有收益應該分享的理念。」
【疑問4】華誼一月內連發4個公告,最後才公布協議細節?
華誼回應:按照交易所的規則,所有重大事項要公告,還有如果是股價敏感信息,也一定要及時公告。電影在做了試片以後,有2萬觀眾看了,反響非常好,第二天股價就有變化。這種情況下,我們本著公開透明的態度,及時主動公告了這些信息。為什麼把協議內容分了幾次公告?也有當時的背景。首先我們還是希望公眾的注意力在電影上,而不是還沒上映就在說怎麼分錢。第二,我們覺得這個電影畢竟是由各方合作的,有這么多合作方,票房出來後,畢竟有一個誰賺多誰賺少的問題,擔心中間產生誤解。所以我們在前面3個公告里都沒有講的這么具體。為什麼26號又覺得能說了?是因為公眾對於算賬的熱情超出了我們的想像。我們的判斷是,無論電影觀眾,還是二級市場股東,都希望了解到這個情況,那麼我們就有義務披露,還是要保持一個恰當的透明度,所以把我們所有合約細節都披露了出來。
【疑問5】華誼相比其他4家有保底的投資方,有很大的虧本的風險,且票房過3億才能開始分賬,為何當初願意參與這個項目?
華誼回應:華誼早於2004年就與星爺合作了《功夫》,但星爺之前的戲在大陸最高的票房是1.6億,但我們敢於以3億保底,一是基於今天的市場情況的判斷,第二我們非常信任周星馳的電影品質,第三我們對自己的經營能力有信心,所以華誼在一天之內就做了合作的決定。最終在2012年2月21號,簽了合作協議,約定了華誼兄弟要投資多少錢,當時簽的還是8100萬,是中國大陸的保底,對於後面階梯式的分賬也做了約定,基本上合作的主要條款都已經在這個協議里約定完了。影片定檔後,去年年底大家看了完成片子都覺得不錯,對方提出如果賣得特別好,可不可以有獎勵?我們也覺得沒問題。我們一直沒有完成任何書面文件,所以現在獎勵方案也沒有定案。

『玖』 華誼兄弟遭受抵制,商譽受損,馮小剛和王中軍誰才應該是真正的背鍋人

我覺得這件事馮小剛與王中軍都脫不開責任,其一是因為在商譽受損方面即使當時沒有出現崔永元對於《手機2》曝光涉嫌偷稅漏稅的事情,在公司的一些運營中因為一些操作,也就是那個業績對賭協議,最終造成了商譽的流失;其二其因為在出事情以後,因為馮小剛近些年來的輿論並不是很好,因此在去年也出現了馮小剛角色被砍掉的事情,因此也對這個實行「去電影化」之後過度依靠著馮小剛的華誼兄弟造成比較大的打擊。

華誼兄弟敢於收購一家剛成立兩個月的空殼公司,馮導敢於做出長達5年,將近7億元的利潤承諾,底氣何在呢?底氣就在於馮導能拍電影,而且拍出的電影能賺錢啊。因此就造成了對於馮小剛的依靠越來越深,而在2016與2017馮小剛也完成了他的業績,但是近年來在經過崔永元那件事過後,股價接連不斷的跌,馮小剛聲譽也下降,才造成了這種情況的發生。

『拾』 周星馳告華誼弟案件以敗訴結束 周星馳為什麼要告華誼兄弟

周星馳訴華誼兄弟要分紅敗訴

4月15日晚間,華誼兄弟(300027)發布公告表示,周星馳狀告上市公司的索賠事件,因缺乏證據支持,法院不予採信,法院駁回崴盈投資有限公司全部訴訟請求。
此前周星馳控股的崴盈投資有限公司一紙訴狀將《西遊降魔篇》發行方華誼兄弟告上法庭。崴盈投資表示,周星馳曾與王中軍口頭商定,若票房收入超5億元,華誼兄弟可給予原告票房分紅,雙方通過郵件就此達成《補充協議二》。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8月30日,《西遊降魔篇》的票房收入為12.48億元。崴盈投資稱,華誼兄弟不僅應根據《合作協議》給予收益分成,還應根據《補充協議二》給予票房分紅,共計人民幣1.77億元。但目前被告尚有人民幣8610萬元未支付。
不過,華誼兄弟公共事務部總監張一君稱:「關於周星馳所言的《補充協議二》,從始至終雙方從未達成一致。」華誼兄弟方面聲稱,過去20年來公司與上百位知名導演和演員長期多次合作,從未因錢財問題起過糾紛。
【聲音】娛樂業法律事務專業咨詢機構、如是娛樂法聯合創始人劉莐認為:一般而言,重要合同的約定很少會用到郵件協商的方式,因為《補充協議二》是基於此前華誼兄弟保底發行基礎上的一個補充協定,所以才會用這種形式。

閱讀全文

與2013年9月2日華誼兄弟公告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政府申請國家貸款 瀏覽:598
黃金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
12月6號美元兌人民幣 瀏覽:101
理財r0 瀏覽:70
600611大眾交通股票 瀏覽:257
歐式看漲期權價格計算 瀏覽:918
適合90後怎麼投資理財 瀏覽:218
混合型基金漲跌看什麼 瀏覽:628
專利對股票 瀏覽:125
東方財富手機版怎麼看南下資金 瀏覽:907
小米貸款取現收費嗎 瀏覽:423
南寧信託大廈 瀏覽:642
明股實債信託 瀏覽:789
遺產信託基金 瀏覽:67
安徽和生投資 瀏覽:823
股指期貨對應基金 瀏覽:89
股票里做t是什麼意思 瀏覽:968
玩股票資金怎麼籌 瀏覽:49
銀行貸款日利息怎麼算 瀏覽:211
什麼是互聯網基金產品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