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業態葯品品種結構分析

業態葯品品種結構分析

發布時間:2021-02-13 23:43:56

⑴ 什麼是葯物分析包括哪些內容越詳細越好,謝謝!

什麼是葯物分析
葯物分析(pharmaceutical analysis)是分析化學在葯學中的應用,是一門研究與發展葯品質量控制的"方法科學".它主要運用化學,物理化學或生物化學的方法和技術研究化學結構已經明確的合成葯物或天然葯物及其制劑的質量控制方法,也研究有代表性的中葯制劑和生化葯物及其制劑的質量控制方法.(葯物檢驗的定義〈四版〉)
http://cache..com/c?word=%CA%B2%C3%B4%3B%CA%C7%3B%D2%A9%CE%EF%3B%B7%D6%CE%F6&url=http%3A//210%2E34%2E14%2E15/teach/fxhx/yanjiuxuexi/huaxueshengwu/03081060%2Eppt&b=0&a=42&user=

葯物分析的基本內容分為三個部分,即鑒別、檢查、含量測定。其中第一部分有其共性部分的內容和個性部分的內賓容。並將鑒別分為儀器分析鑒別、性狀鑒別及化學反應鑒別方法。檢查分為一般檢查、制劑通則常規檢查和特殊雜質檢查。含量測定方法分為儀器分析方法和化學分析方法。
http://www.yxbj.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625

⑵ 什麼是業態

業態下的定義是:針對特定消費者的特定需求,按照一定的戰略目標,有選擇地運用商 品經營結構、店鋪位置、店鋪規模、店鋪形態、價 格政策、銷售方式、銷售服務等經營手段,提供銷 售和服務的類型化服務形態。

拓展資料:

業態一詞來源於日本,是典型的日語漢字詞彙,大約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蕭桂森在他給清華大學職業經理人培訓中心編寫的教科書《連鎖經營理論與 實踐》中。

日本安士敏先生認為:「業態是定義為營 業的形態」它是形態和效能的統一,形態 即形狀,它是達成效能的手段。 • 業態是零售店向確定的顧客群提供確定的 商品和服務的具體形態,是零售活動的具 體形式。通俗理解,業態就是指零售店賣 給誰、賣什麼和如何賣的具體經營形式。

目前零售業的業態主要有以下幾種:百貨店、超級市場、大型綜合超市、便利店、倉儲式商場、專業市場、專賣店、購物中心等。零售業態的分類依據主要是零售業的選址、規模、目標顧客、商品結構、店堂設施、經營方式、服務功能等。

⑶ 葯品市場分析

據有關消息,來自湖南的芝林大葯房開到了南京,其50%降價優惠讓所有市民心動。不甘示弱的本土葯房緊跟著打出降價55%的廣告,列出的葯品價格比芝林還要便宜。面對一家比一家更便宜的葯,市民的疑問也越來越多:葯品價格為何能這么低?還會再降嗎?廠家威脅要斷貨,能禁得住葯品降價嗎?

低價源於民營大批發

一家平價葯房胡經理介紹說,平價葯房的葯品主要有3個來源:各省市醫葯公司、葯廠和不為外人所知的民營葯品批發企業。而能夠打出低價招牌的特價葯,一般都來自於以「九州通」為代表的民營葯品批發企業。

對上游葯廠而言,九州通等以大批發商的身份出現,其強大的資金後盾和巨大的采購量,理所當然取得最低進貨價;面對下游零售葯店,九州通簡化了許多環節,直接通過倉儲式的物流中心對外發貨。胡經理說,和這些民營批發公司做生意,一律現款現貨,只要有錢,就可以拿到便宜的葯品,開出一家平價大葯房來。現在平價大葯房如果沒有九州通這樣的供貨渠道支撐,將很難維持下去。

雜牌葯與品牌葯共存

現在,不少人認為平價大葯房之所以「平價」,是因為其供貨品種當中雜牌葯居多,從而拉低了平均葯價。事實到底是怎樣的?

胡經理介紹說,以羅紅黴素為例,在九州通的庫房裡,從2元的雜牌產品,到30多元的揚子江等大葯廠的品牌產品應有盡有。葯店究竟進什麼貨才能賣得出去?以南京為例,消費者更願意購買來自大葯廠的價格較高的羅紅黴素;對安徽等小廠生產的羅紅黴素並不買賬,這是消費者長期依據產品質量和療效選擇的結果。平價大葯房在進貨的時候,品牌葯和普通葯都會進。

和超市賣東西類似,同樣是桔子,品質也有差異,商家肯定都把好桔子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和超市永遠有低價桔子賣一樣,低價葯也將一直出現在葯房的貨架上,確保需要這些葯的低收入者能夠買到。

與廠家博弈出低價

同樣是品牌葯,有的葯品在平價大葯房能打出令人難以置信的「特價」,有的則價格降幅有限。這又是為什麼?

胡經理分析,知名品牌葯也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葯廠擁有技術優勢,其產品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壟斷性的,比如北京降壓零號,廠家就擁有絕對的價格話語權,並且擁有自己的銷售網路,如果葯房打出的價格過低,一般半個月內,廠家就可以完全切斷葯店的供貨渠道;另一種則是在市場上面臨其他知名品牌競爭的葯品,這樣的葯品如果通過低價銷售,能夠使消費者從購買其他品牌轉而購買本品牌,並且銷量可觀,廠家也會對平價大葯房的低價持默許態度,可如果銷售能力有限,並不能為廠家帶來市場的擴張,廠家就要對「撓亂了價格秩序」的平價葯房「痛下殺手」了。前兩天,由於銷售情況不理想,一種進口品牌的維生素產品就對一家平價葯店斷了貨,最後以葯店讓步、調高零售價,才使問題得以解決。

對於平價大葯房和葯廠之間的這種博弈,普通消費者的心態可以想像:大家希望平價葯房靠低價葯品打出名氣,搶占更多市場,實現良性循環;只有這樣,才有助於把眼下普遍虛高的葯價盡快降下來。

⑷ 業態和業種的區別

一、性質不同

1、業態:業務經營的形式、狀態。大約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

2、業種:指零售商業的行業種類。

二、要求不同

1、業態:針對特定消費者的特定需求,按照一定的戰略目標,有選擇地運用商品經營結構、店鋪位置、店鋪規模、店鋪形態、價格政策、銷售方式、銷售服務等經營手段,提供銷售和服務的類型化服務形態。

2、業種:按經營商品的大類將零售劃分為若干個業種,業種強調的是「賣什麼」。

三、經營形態不同

1、業態:按照零售店鋪的結構特點,根據其經營方式、商品結構、服務功能、以及選址、商圈、規模、店堂設施、目標顧客和有無固定經營場所等因素,將零售業分為17種業態。

2、業種:呈現多元發展,如服裝店,鞋店,食品店,葯店,書店,五金店等。


⑸ 急求我國零售業發展態勢與對策分析

〔摘要〕零售業態是零售企業適應市場經濟日趨激烈的競爭產物,我國零售業態已呈多元化發展趨勢,各業態如何在競爭獲勝,進行經營戰略定位、關注市場轉移、進行零售方式創新、轉變贏利模式等,將成為零售業態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關鍵詞〕零售業態 需求 贏利模式 創新 零售業態是零售企業為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進行相應的要素組合而形成的不同經營形態。我國的零售業態可分為食雜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倉儲會員店、百貨店、專業店、專賣店、家居建材店、購物中心、廠家直銷中心、電視購物、郵政、網上商店、自動售貨亭、電話購物等17種。零售業態是零售企業適應市場經濟日趨激烈的競爭產物,是物競其類、適者生存法則在商品流通領域的表現。我國零售業態的發展現狀如何?應如何發展?本文將作具體的分析。

一、我國零售業態的發展現狀分析

1.零售傳統業態———百貨公司已失去了第一業態的位置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 百貨公司銷售業績大幅下滑,從經營業態看,2004年末百貨商店產業活動單位數在綜合零售業中的比重僅為29.4%。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各新型業態開始大量出現,並且在零售市場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百貨店獨霸我國的零售市場局面已不存在。同時百貨商店在零售業中的比重呈現西高東低的態勢,說明在經濟相對落後的區域,百貨商店依舊占據著主導地位,業態發展也相對滯後,業態多樣化進程相對較慢。 百貨公司的衰落主要是由於:(1)超市、大賣場掠走了綜合百貨中服務含量少的快速消費品,超市、大賣場貼近百姓生活,銷量大、成本低,特別適合挑選性低、服務含量少的快速消費品。為此顧客原來在綜合百貨購買肥皂、牙膏、洗發水等,轉而到超市、大賣場購買。(2)大型專業賣場擠掉了綜合百貨眾多硬百貨商品。專業大賣場經營傢具、裝潢材料、燈具、家用電器、葯品等,由於經營專業、品種齊全、數量較大、價格便宜,挑選方便,又吸引了一大批顧客。綜合百貨為此減少了眾多硬百貨的經營。(3)專業店、專賣店影響了綜合百貨較多軟百貨商品。專業店、專賣店的大量開設,吸引了顧客購買服裝、鞋帽、包袋等,搶走了綜合百貨中部分軟百貨市場。 2.以連鎖方式發展的超市業態成為主力業態 近十年來,超市始終保持在30%以上的增幅上發展。如國際上的「沃爾瑪」、「家樂福」等超市連鎖企業以及國內的上海「華聯」和「聯華」超市集團企業,其所實現的銷售額與營利額都是其他業態的企業所無法相比的。如果從業態的整體發展上,國內外連鎖超市的銷售額增幅都是最高的。有數據表明,在綜合零售中,超級市場(包括大型超市和倉儲會員店)的銷售額占據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店鋪數增長較快,單店銷售規模持續提升。2004年超級市場產業活動單位1.7萬個,占綜合零售的17.1%;從業人數79.1萬人,佔33.7%;銷售額2621億元,佔40.3%。同時超市也向多形式發展(如大賣場、大型超市、專業超市、社區超市、便民超市等),也使零售業態更加豐富多彩。 3.便利店、折扣店在我國有較大發展空間 便利店的發展趨勢便利店是以滿足青少年、上班族、單身家庭等消費為主的零售業態,便利店面積一般為100平方米左右,主要經營便利性食品,如麵包、方便麵、報紙、流行雜志等,輻射面300米~500米。方便店的功能定位是滿足顧客即時消費的要求,主要經營快速消費品。據中國連鎖協會統計,2004年零售連鎖企業30強中,便利店的銷售額和店鋪數比上年增長41.6%和18.2%,主要原因有:(1)工業化使得城市人口越發密集。消費者消費習慣出現變化,消費者對個性化、便利性服務的需求漸漸產生。(2)經濟的發展。按照國際慣例和實踐經驗,人均GDP3000美元是便利店的誕生土壤。我國不少大城市人均GDP已超3000美元,人們消費方式和意識改變,夜生活開始豐富,而且一部分人對價格不太敏感而對方便很重視。於是方便店應運而生。其最鮮明特徵就是便利性。 折扣店是以廉價或折價銷售生活用品、 服裝及其他工業用品並採取自我服務的方式的零售業態, 這兩種業態可以迎合我國消費者的便捷&節儉消費心理「適合我國的消費水平」同時又很好地滿足了消費者追求物美價廉、少花錢買名牌的消費習慣,是與我國市場狀況恰當銜接的業態。 4.大型購物中心與大賣場的出現意味著零售業態已出現綜合化、組合化的發展趨勢 大型購物中心是集購物、餐飲、娛樂、休閑、旅遊、社交與商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服務綜合服務體,是一種區域商業中心。 現在大型購物中心已經成為歐美國家和發達地區的主流業態。在我國,很多地區現已具備這種業態生存所需要的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經濟因素。我國GDP年增長率10%以上,如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人均GDP已達4000美元,全國居民儲蓄存款額達10萬億元以上,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休閑與購物相結合的「一站式」消費需求必將迅速成長。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已經不是單純購物,而需要更多娛樂等其他因素在一起的消費模式。消費者開始追求高品位高層次高享受。因此更增加了人們對大型購物中心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的需求。 第二,交通狀況改善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目前在一些比較發達的城市,交通體系比較發達,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居民向郊區延伸,我國某些地區的城市化水平已經達到72.4%,迎合大型購物中心在選址上的要求。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車增多,為郊區MALL的開發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先決條件, 有數據表明,2003年~2006年是中國私家車膨脹的時期,人們的外出半徑將達到60公里~130公里。私家車已經成為相當一批人的代步工具,使得人們到郊區購物、娛樂、休閑一站式消費成為可能。 第三,都市計劃觀念的引進的影響。我國從國外引進「使用分區管制」的觀念,將土地使用分為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等的「使用分區」,又將每一種分區內建築物的使用業種加以規范,使得大型的商業空間(如百貨公司、購物中心)開始出現。 第四,零售手風琴理論體現。在零售手風琴理論中,認為零售業態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商品品種由綜合化到專業化再到綜合化的循環反復的過程,每次循環不是過去的重復,而是賦予新的內涵,從而出現不同的零售業態。按照這一理論,美國零售業態的發展歷程可看作是:雜貨店(綜合化)——專業店(專業化)——百貨商店(綜合化)——便利店(專業化)——購物中心(綜合化)。我國的零售業態發展歷程也呈現了零售手風琴理論的發展態勢。 5.無店鋪零售模式已悄然進入都市人的日常生活 無店鋪零售業態是指不通過店鋪銷售,由廠家或商家直接將商品遞送給消費者的零售業態。我國當前主要的無店鋪零售業態主要為電視購物、郵購、網上商店、自動售貨亭和電話購物等5種。當前無店鋪零售模式已具有一定的挑戰傳統商業模式的能力。有資料顯示,中國最大網上零售商之一的「當當網」,2005年總銷售額為1.2億元人民幣,其中網上銷售佔8000萬元,整體業務的毛利率為25%。2006年上半年,該公司的總銷售額已超過1億元,是去年同期的1.8倍,全年可實現2.4億元的銷售目標。據eBay易趣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邵亦波介紹,目前每天有300萬人在eBay易趣上購物,有3.5萬個商品成交。據統計,eBay易趣上的賣家每5分鍾賣出一幅國畫、每4分鍾賣出一個名牌打火機、每3分鍾賣出一塊手錶、每1分鍾賣出一張郵票收藏品、每1分鍾賣出一部手機、每30秒賣出一雙運動鞋、每30秒賣出一件首飾、每10秒賣出一件T恤。 無店鋪零售業態發展具有一定的先天優勢,表現在:(1)地段不受制約性。相對於傳統有形店鋪而言,對於門店選址、地段、商業網點資源都不受限制。(2)經營成本的節省。藉助日益發展的網路技術,無店鋪零售通常先訂貨後采購,能夠省卻從生產到銷售過程中的許多環節交易成本,帶來消費者、商家雙贏的局面。(3)風險較小。對於個人來說,網上商店等無店鋪零售業態的准入門檻相對較低,運轉比較靈活,即使遇到風險,也有船小好掉頭的優勢。(4)適應了網路時代人們便捷購物的需求。北京發布了第十九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06年底,中國網民人數已達1.37億,占人口總數的10.5%.此數據也顯示,中國網民上網人數首次突破人口總數10%. 此外,報告也指出,中國網民中通過手機上網的人數已達1700萬人.網民數和寬頻上網人數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以年輕人為主,樂於嘗試各種新的購物方式,並希望得到更加方便、更加快捷的購物方式。(5)網上支付手段的發展便利了人們的購物支付。(6)無店鋪銷售還有一個很大特點——可以對產品進行非常詳細的介紹。不管是電視還是網路,都可以對一個產品進行多角度的詳細介紹,這是商鋪這些傳統渠道做不了的。 但同時無店鋪銷售模式仍存在致命缺陷:(1)物流發展的制約,我國物流業發展較為滯後,無店鋪銷售需要較高物流配送功能。(2)網上支付問題未能有效解決,現金交易及郵匯較多,電子貨幣應用及其安全性有待提高。(3)商業信用的缺失。不少企業與個人為謀求短期利益,無商業道德,信用缺失。(4)消費者受傳統消費習慣、消費心理等影響,大多數顧客購買商品還是相信眼見為實,尤其是在挑選大件物品的時候,都喜歡貨比三家,而對無店鋪銷售的商品質量和貨款支付的可靠性有一定顧慮。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十四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16.7%的網民經常訪問購物網站;32.5%的網民有時訪問購物網站;37.8%的網民在最近一年中有過網上購物的經歷。網民選擇網上購物的主要原因是節省時間、節約費用、操作方便和尋找稀有商品。網上購物中排前列的商品依次是書刊、電腦及相關產品、音像器材及製品、生活、家居用品及服 務和通訊產品。在支付手段上,採用貨到付款方式的佔24.4%;採用網上支付的佔37.9%;採用郵局匯款的佔18.9%;採用銀行匯款的佔18.1%。該信息也充分表明了無店鋪銷售良好的現狀及有潛力的發展前景。 無店鋪的發展可採用新技術,降低交易成本,具有價格優勢,促進商家與消費者的雙贏;提供個性化的商品和服務,甚至定製,吸引顧客的購買;加大信息,減少商家與客戶間的信息不對稱;通過第三方企業和個體的監督,提高商家的信用等。
6.外資零售企業的加入加劇了零售業態的競爭 外資進入國內零售市場的步伐加快。普查資料顯示,到2004年底,外商投資零售業法人單位在中國已發展到1669家,佔全部零售業法人企業的0.5%。在外資零售企業中,港澳台商投資零售企業佔40.4%,外商投資企業佔59.6%。外資產業活動單位6312個,其中港澳台商投資零售企業佔42.3%,外商投資企業佔57.7%。據統計,2004年底沃爾瑪在我國已建立大型連鎖店40多家,還在深圳建立了亞洲國際配送中心;家樂福在我國已建立50多家連鎖店,目前正向西部地區和華南地區擴張。世界零售50強中的麥德龍、伊藤洋華堂、歐尚、百安居、大榮、馬莎等十數家零售巨頭已進入中國,且多數進入者已度過了公認5年左右的磨合期,進入快速擴張階段。國際零售巨頭首創並發展了超市、購物廣場、倉儲商店、折扣店、便利店及鄰里店等業態,不斷依據消費需求的變化,對已有業態進行改良創新。 由此可見,我國零售業態已呈現主力業態顯凸,多業態並存,相互滲透與融合的多元化發展的態勢。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資料表明,2004年末,我國零售業共有法人企業35.3萬個,其中內資企業佔99.5%,外資企業佔0.5%。從經營業態看,在綜合零售中,百貨商店佔39.3%,超級市場佔14.8%,其他綜合零售佔45.9%,徹底改變了過去經營模式比較單一的狀況,形成了多層次、開放式的業態競爭發展新格局。 主要原因在於:(1)零售企業的經營活動均受有限的商圈內各種因素的制約,即使是再有競爭力的業態也難於排除其他業態的存在,這是由於非主流業態或多或少的具有自身的競爭優勢所決定的。(2)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經濟發展不平衡,居民消費習慣差異很大,消費群體的分層化,偏好的多樣性、消費行為的多元化特徵也決定了我國零售業態多元化的趨勢將長期存在。(3)超級市場、專賣店、便利店等多種零售業態得到了迅速發展,零售業態種類逐漸豐富。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深入發展以及新的科學技術的出現和普及,新的零售業態還將不斷出現。 隨著零售業態的多元化發展,各種零售業態的競爭將會加劇,零售企業如何在競爭環境中獲取競爭優勢與良好的效益,選擇適合於各零售企業發展的策略是關鍵。

二、我國零售業態未來的發展策略分析

1.零售企業應以戰略的眼光選擇業態 當今的零售業在市場中面對的是最終消費者,以提供高質的商品和滿意的服務獲取消費者的忠誠。面對眾多的消費者,其消費需求的多樣化、復雜化,如人們對各業態購物選擇的要求,如購物重要的物品選擇大百貨、購物中心、大賣場,一般的物品關注購物的便利性。零售商全線出擊已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成功的零售企業應是選擇有效的突破方向,即某一目標消費群作為服務對象,以相應的商品和服務滿足其需求。即零售企業應做好市場調研(零售環境分析包括行業狀況、競爭狀況、市場機會、消費者購買需求、文化習俗等的分析)、市場細分、確定目標市場、市場定位的戰略營銷工作,在市場中確定自己的位置。選擇哪些目標顧客群及經營的定位,將決定了零售企業業態及如何經營。圍繞這一戰略方能進行其它要素的規劃和設計,包括地理定位、商品組織籌劃、價格策略、服務方針以及技術保障等。

2.零售企業發展應由城市商業中心向城市社區或郊區轉移,由大城市一級市場向中小城市二、三級市場的轉移 隨著大城市商業中心零售業態競爭劇烈化和飽和化,市場機會已逐步減少,而城市社區或郊區及中小城市仍存在著較大的市場機會。為獲取更合理的利潤,零售企業應加快新市場的開拓,選擇不同業態由城市商業中心向社區轉移,由大城市一級市場向中小城市二、三級市場的轉移。
3.零售企業應加大對商品零售方式創新 為了更准確地滿足企業目標市場的需要,零售企業應不斷適應市場變化,相應調整商品結構,形成商品經營重點與特色,重視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加大對零售方式的創新才能更好地吸引消費者。
(1)調整商品結構形成商品經營特色,確立主營商品,將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如超市經營重點已發生變化,諸如「生鮮加強型」超市、「食品加強型」超市等出現。 (2)現代零售業應具有高科技的特徵,以提高自身素質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應採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手段,改善了其內部資源的配置狀況和外部的聯系,便於管理的各項指標的計算,敏感發現市場變化,提高了零售業的市場適應和拓展能力。 4.零售企業盈利模式的轉變 零售企業要積極轉變贏利模式,由先前的「向廠家要利潤」轉變為「通過優化供應鏈、提升品牌賺取溢價」。隨著零售企業由一級市場向二、三級市場擴張,由區域向全國的發展,全球化的采購,建立完善的高水平、高效率的配送體系,物流成本的控制將成為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零售企業應探索適合企業自身的供應鏈系統和配送模式,如自建、採用與供應鏈上游企業或其他合作夥伴共同建設配送中心、租用第三方的物流配送設施,或乾脆將企業所有配送業務外包給戰略性合作夥伴等,在製造商、供應商、銷售商之間優化庫存在時間、空間、品種結構上的分布,加快和迅速搶占物流環節的制高點,將是零售企業能否持續發展、轉換贏利模式的關鍵。 同時零售企業應具有品牌意識,提高企業的信譽,以創商業企業品牌帶動商品銷售,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增強對目標顧客的吸引力。
綜上所述,我國零售業態的已呈多元化發展趨勢,各零售業態的健康和諧發展,將有賴於零售企業的戰略意識及正確的競爭策略的選擇。

歡迎給我留言

⑹ 業態類別是什麼意思

可以分為有店鋪零售業態和無店鋪零售業態兩類。

1、食雜店

選址:一般位於居民區內或傳統 商業區內。

商圈與目標顧客:輻射半徑0.3公里,目標顧客以相對固定的居民為主。

營業面積:一般在100平方米以內。

商品(經營)結構:以香煙、飲料、酒、休閑食品為主。

商品售賣方式:櫃台式和自選式相結合。

服務功能:營業時間12小時以上。

管理信息系統:初級或不設立。

2、便利店

選址:商業中心區、居住區、交通要道以及車站、醫院、學校、娛樂場所、辦公樓、加油站等

公共活動區。

商圈與目標顧客:商圈范圍小,顧客步行5分鍾到達,目標顧客主要為單身者、年輕人。顧客多

為有目的的購買。

營業面積:100平方米左右,使用率高。

商品(經營)結構:即時 食品、日用小百貨為主,有即時消費性、小容量、應急性等特點,

商品品種在3000種左右,售價高於市場平均水平。

商品售賣方式:以開架自選為主,結算在收銀處統一進行。服務功能:營業時間16小時以上,

提供即時性食品的輔助設施,開設多項商品性服務項目。

管理信息系統:程度較高。

3、折扣店

選址:居民區、交通要道等租金相對便宜的地區。

商圈與目標顧客:輻射半徑2公里左右,目標顧客主要為商圈內的居民。

營業面積:300-500平方米。

商品(經營)結構:商品價格一般低於市場平均水平,自有品牌佔有較大的比例。

商品售賣方式:開架自選,統一結算。

服務功能:用工精簡,為顧客提供有限的服務。

管理信息系統:一般。

4、超市

選址:市、區商業中心、居住區。

商圈與目標顧客:輻射半徑2公里左右,目標顧客以居民為主

營業面積:營業面積6000平方米以下。

商品(經營)結構:經營包裝食品和日用品。食品超市與綜合超市商品結構不同。

商品售賣方式:自選銷售,出入口分設,在收銀台統一結算。

服務功能:營業時間12小時以上。

管理信息系統:程度較高。

5、大型超市

選址:市、區商業中心、城郊結合部、交通要道及大型居住區附近。

商圈與目標顧客:輻射半徑2公里以上,目標顧客以居民、流動顧客為主。

營業面積:營業面積6000平方米以上。

商品(經營)結構:大眾化衣、食、用品齊全,一次性購齊,注重自有品牌開發。

商品售賣方式:自選銷售,出入口分設,在收銀台統一結算。服務功能:設不低於營業面積

40%的停車場。

管理信息系統:程度較高。

6、倉儲式會員店

選址:城鄉結合部的交通要道。

商圈與目標顧客:輻射半徑5公里以上,目標顧客以中小零售店、餐飲店、集團購買和流動顧客

為主。

營業面積:營業面積6000平方米以上。

商品(經營)結構:以大眾化衣、食、用品為主,自有品牌占相當部分,商品品種在4000種左

右,實行低價、 批量銷售。

商品售賣方式:自選銷售,出入口分設,在收銀台統一結算。

服務功能:設相當於營業面積的 停車場。

管理信息系統:程度較高並對顧客實行會員制管理。

7、百貨店

選址:市、區級商業中心、歷史形成的商業集聚地。

商圈與目標顧客:目標顧客以追求時尚和品味的流動顧客為主。

營業面積:營業面積在6000-20000平方米。

商品(經營)結構:綜合性,門類齊全,以服飾、鞋類、箱包、化妝品、禮品、家庭用品、

家用電器為主。

商品售賣方式:採取櫃台銷售和開架面售相結合方式。

服務功能:注重服務,設餐飲、娛樂場所等服務項目和設施,功能齊全。

管理信息系統:程度較高。

8、專業店

選址:市、區級商業中心以及百貨店、購物中心內。

商圈與目標顧客:目標顧客以有目的選購某類商品的流動顧客為主。

營業面積:根據商品特點而定。

商品(經營)結構:以銷售某類商品為主,體現專業性、深度性、品種豐富,選擇餘地大。

商品售賣方式:採取櫃台銷售或開架面售方式。

服務功能:從業人員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

管理信息系統:程度較高。

9、專賣店

選址:市、區級商業中心、專業街以及百貨店、購物中心內。

商圈與目標顧客:目標顧客以中高檔消費者和追求時尚的年輕人為主。

營業面積:根據商品特點而定。

商品(經營)結構:以銷售某一品牌系列為主,銷售量少、質優、高毛利。

商品售賣方式:採取櫃台銷售或開架面售方式,商店陳列、照明、包裝、廣告講究。

服務功能:注重品牌聲譽,從業人員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提供專業性服務。

管理信息系統:一般。

10、家居建材商店

選址:城鄉結合部、交通要道或消費者自有房產比較高的地區。

商圈與目標顧客:目標顧客以擁有自有房產的顧客為主。

營業面積:營業面積6000平方米以上。

商品(經營)結構:商品以改善、建設家庭居住環境有關的裝飾、裝修等用品、日用雜品、

技術及服務為主的。

商品售賣方式:採取開架自選方式。

服務功能:提供一站式購足和一條龍服務,停車位300個以上。

管理信息系統:較高。

11、購物中心

分社區型 購物中心、市區購物中心、城郊購物中心三種

A社區型購物中心

選址:市、區級商業中

商圈與目標顧客:商圈半徑為5-10公里。

營業面積: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以內。

商品(經營)結構:20-40個租賃店,包括大型超市、 專業店、專賣店、飲食

服務及其他店。

商品售賣方式:各個租賃店獨立開展經營活動。

服務功能:停車位300-500個。

管理信息系統:各個租賃店使用各自的信息系統。

12、B市區購物中心

選址:市級商業中心

商圈與目標顧客:商圈半徑為10-20公里。

營業面積: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以內。

商品(經營)結構:40-100個租賃店,包括百貨店家、大型超市、各種 專業店、專賣店、飲食

店、雜品店以及娛樂服務設施等。

商品售賣方式:各個租賃店獨立開展經營活動。

服務功能:停車位500個以上。

管理信息系統:各個租賃店使用各自的信息系統。

13、C城郊 購物中心

選址:城鄉結合部的交通要道。

商圈與目標顧客:商圈半徑為30-50公里以上。

營業面積: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以上。

商品(經營)結構:200個租賃店以上,包括百貨店、大型超市、各種 專業店、專賣店、飲食店、雜品店以及娛樂服務設施等。

商品售賣方式:各個租賃店獨立開展經營活動。

服務功能:停車位1000個以上。

管理信息系統:各個租賃店使用各自的信息系統。

14、工廠直銷中心

選址:一般遠離市區。

商圈與目標顧客:目標顧客多為重視品牌的有目的的購買。

營業面積:建築面積100-200平方米。

商品(經營)結構:為品牌商品生產商直接設立,商品均為本企業的品牌。

商品售賣方式:採用 自選式售貨方式。

服務功能:多家店共有500個以上停車位。

管理信息系統:各個租賃店使用各自的信息系統。

15、電視購物

目標顧客:以電視觀眾為主

商品(經營)結構:商品具有某種特點,與市場上同類商品相比,同質性不強。

商品售賣方式:以電視作為向消費者進行商品宣傳展示的渠道。

服務功能:送貨到指定地點或自提。

16、郵購

目標顧客:以地理上相隔較遠的消費者為主。

商品(經營)結構:商品包裝具有規則性,適宜儲存和運輸。

商品售賣方式:以郵寄商品目錄為主向消費者進行商品宣傳展示的渠道。並取得定單。

服務功能:送貨到指定地點。

17、網上商店

目標顧客:有上網能力,追求快捷性的消費者。

商品(經營)結構:與市場上同類商品相比,同質性強。

商品售賣方式:通過互聯網進行買賣活動。

服務功能:送貨到指定地點。

18、自動售貨亭

目標顧客:以流動顧客為主。

商品(經營)結構:以香煙和碳酸飲料為主,商品品種在30種以上。

商品售賣方式:由自動售貨機完成售賣活動。

服務功能:沒有服務。

19、電話購物

目標顧客:根據不同的產品特點,目標顧客不同。

商品(經營)結構:商品單一,以某類品種為主。

商品售賣方式:主要通過電話完成銷售或購買活動。

服務功能:送貨到指定地點或自提。

⑺ 如何從葯物的結構獲得可以用於葯物分析的信息

葯物分復析中,用到葯物結制構的主要信息一般就是:官能團,極性,電離能力,手性結構等。
葯物分析的重點就在於含量和有關物質的測定,其次就是其他雜質檢查和鑒別項目。其中雜質檢查大多是無機鹽類離子雜質以及元素雜質,這些雜質測定和檢查一般是在工藝中引入的,和葯物結構一般無太多的直接關系。鑒別就可以從葯品獨特的官能團和離子來做(比如乳酸鹽鑒別,鈉鹽鑒別,某些官能團的特異性反應等)。其他的諸如殘留溶劑,水分,熾灼殘渣,無菌及熱源檢查,制劑檢查等項目就與葯物結構基本無關了。

而含量和有關物質就目前國內情況來看,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含量和有關物質已經達到了普及。高效液相色譜是通過葯物主成分與其有關物質或起始物料的結構差異(這種差異主要來自於極性,手性,對固定相的親和度等因素)來達到分離,通過葯物的光學特性(針對紫外來說,紫外區無吸收的物質可以用通用性檢測器甚至質譜來檢測)來檢測的方法。所以從結構上可以初步確定色譜柱類別,檢測器類別,流動線的大體組成等因素,但具體的分析方法還需要具體的實驗來確定。

⑻ 經營業態的業態分析

(一)百貨商店
百貨商店是指區分不同的商品部門進行管理經營的商店。由於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國情不同,因而對百貨商店的定義也略有差異。
美國市場營銷學專家科特勒認為,百貨商店一般要銷售幾條產品線的產品,如服裝、傢具、家庭用品等,每一條產品線都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由專門的采購員和營業員經營管理。
法國商業界認為,百貨商店是指大型零售商業企業,擁有較大的營業面積,在一個建築中能提供幾乎所有的消費品。具體說營業面積至少2500平方米,有10個以上的商品部。
日本通商產業省對百貨商店的定義是:從業人員超過50人,營業面積至少1500平方米,經營多種商品,這樣的經營形態即為百貨商店。
最早的百貨商店產生於19世紀中葉的歐洲,它是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產生的。中國最早的百貨商店是1917年創辦的「上海先施百貨公司」和1918年創辦的「上海永安」百貨公司。新中國成立後,百貨商店一直是中國零售業的主要經營業態。
與其他業態比較,百貨商店的特點主要是:①經營商品品種繁多,一般可達幾萬種以上。②以經營較高級商品和耐用消費品為主。③店址一般選在交通便利的繁華地段,裝修豪華,成為城市風景的組成部分。④以單體店為主,由營業員直接收款付貨。⑤服務系列化。
(二)超級市場
這是一種以自動取貨、自我服務為主要特徵的經營業態。它產生於20世紀30年代初的經濟大蕭條時期,它以開架銷貨、顧客自選的全新方式受到了顧客的廣泛歡迎,在世界各國得到推廣。超級市場的生命力主要來源於它的革新性,即銷售方式的革新、價格體系的革新和連鎖化經營。
中國興辦超級市場起步較晚,1984年9月北京的京華自選商場開市,以後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使超級市場在中國各個大中城市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已形成遍地開花之勢。和百貨商店相比,超級市場的特點是:①商品構成以食品、日用雜品等非耐用消費品為主。②實行自我服務和一次集中結算的售貨方式。③薄利多銷,商品周轉快。④商品新鮮,明碼標價,並在包裝上註明商品質量和重量。⑤商場營業面積較大,裝修大眾化,經營商品品種多,同類商品擺在一起,便於消費者挑選比較,價格較低,深受廣大中低收入階層歡迎。由於這些特點,使得超級市場這一業態顯示出巨大優越性。其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點,如容易丟失和損壞商品,不便於消費者與營業員進行溝通,但這些缺點都是可以克服的。
(三)專業商店
專業商店是指專門經營某一類或某一種商品的商店。各國有關專業商店的定義大同小異。如美國認為專業商店是專門經營某一類或幾種相互關聯商品的商店,這說明美國對專業商店的定義領域較為寬泛。日本營銷學專家對專業商店的定義較為嚴格和狹窄。他們認為,專業商店是指那些經營銷售特定商品,只符合少數消費者需要的商店。我國對專業商店的定義較為寬泛。
專業商店作為一種業態存在已久,它的雛型就是早期的店鋪。19世紀初期,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了休閑階層,使得專業商店發生了分化,有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要的專業店,也有滿足人們新潮消費需要的精品店。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專業商店進一步向高檔化方向發展,以至有些地方專業店成了精品店的別稱。
與其他業態比較,專業商店具有以下特點:①商店所經營的商品符合顧客的專門需要,且這一專門產品品種齊全。②經營者熟知目標市場並能加以有效控制。③售貨員商品知識豐富,並能進行顧問性的咨詢服務。
(四)其他經營業態
除了上面介紹的幾種主要業態之外,還有專業店、便利店、倉儲式商店、購物中心、折扣商店、家庭中心、無店鋪銷售等業態形式。其中無店鋪銷售(包括網上購物)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異軍突起,大有與有店鋪銷售平分秋色之勢。
我國零售業態分類
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聯合頒布的新國家標准《零售業態分類(GB/T18106—2004)》於2004年6月9日發布,2004年6月30日起開始實施。新標准按照零售店鋪的結構特點,根據其經營方式、商品結構、服務功能,以及選址、商圈、規模、店堂設施、目標顧客和有無固定營業場所等因素將零售業分為:食雜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倉儲會員店、百貨店、專業店、專賣店、家居建材店、購物中心、廠家直銷中心、電視購物、郵購、網上商店、自動售貨亭、直銷、電話購物等18種業態。
(一)有店鋪零售業態
1、食雜店(traditional grocery store):是以香煙、酒、飲料休閑食品為主,獨立、傳統的無明顯品牌形象的零售業態。
2、便利店(convenience store):滿足顧客便利性需求為主要目的零售業態。
3、折扣店(discount store):是店鋪裝修簡單,提供有限服務,商品價格低廉的一種小型超市業態。擁有不到2000個品種,經營一定數量的自有品牌商品。
4、超市(supermarket):是開架售貨,集中收款,滿足社區消費者日常生活需要的零售業態。根據商品結構的不同,可以分為食品超市和綜合超市。
5、大型超市(hypermarket):實際營業面積6000平方米以上,品種齊全,滿足顧客一次性購齊的零售業態。根據商品結構,可以分為以經營食品為主的大型超市和以經營日用品為主的大型超市。
6、倉儲會員店(warehouse club):以會員制為基礎,實行儲銷一體、批零兼營,以提供有限服務和低價格商品為主要特徵的零售業態。
7、百貨店(department store):在一個建築物內,經營若干大類商品,實行統一管理,分區銷售,滿足顧客對時尚商品多樣化選擇需求的零售業態。
8、專業店(specialty store):以專門經營某一大類商品為主的零售業態。
9、專賣店(exclusive shop):以專門經營或被授權經營某一主要品牌商品為主的零售業態。
10、家居建材商店(house center):以專門銷售建材、裝飾、家居用品為主的零售業態。
11、購物中心(shopping center/shopping mall):是多種零售店鋪、服務設施集中在由企業有計劃地開發、管理、運營的一個建築物內或一個區域內,向消費
者提供綜合性服務的商業集合體。其中分為:
(1)社區購物中心(community shopping center):是在城市的區域商業中心建立的,面積在5萬平方米以內的購物中心。
(2)市區購物中心(regional shopping center):是在城市的商業中心建立的,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內的購物中心。
(3)城郊購物中心(suburbs shopping center):是在城市的郊區建立的,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上的購物中心。
12、廠家直銷中心(factory outlets center):由生產商直接設立或委託獨立經營者設立,專門經營本企業品牌商品,並且多個企業品牌的營業場所集中在一個區域的零售業態。
(二)無店鋪零售業態
1、電視購物(television shopping):以電視作為向消費者進行商品推介展示的渠道,並取得訂單的零售業態。
2、郵購(mail order):以郵寄商品目錄為主向消費者進行商品推介展示的渠道,並通過郵寄的方式將商品送達給消費者的零售業態。
3、網上商店(shop on network):通過互聯網路進行買賣活動的零售業態。
4、自動售貨亭(vending machine):通過售貨機進行商品售賣活動的零售業態。
5、直銷(direct selling):採用銷售人員直接與消費者接觸,進行推介,以達到銷售其產品或服務目的的零售業態。
6、電話購物(tele-shop-ping):主要通過電話完成銷售或購買活動的一種零售業態。

⑼ 全業態包括哪些內容

首先業態業態一詞來源於日本,是典型的日語漢字詞彙,大約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蕭桂森在他給清華大學職業經理人培訓中心編寫的教科書《連鎖經營理論與實踐》中,給業態下的定義是:針對特定消費者的特定需求,按照一定的戰略目標,有選擇地運用商品經營結構、店鋪位置、店鋪規模、店鋪形態、價格政策、銷售方式、銷售服務等經營手段,提供銷售和服務的類型化服務形態。
全業態是一個新名詞,通常來說是打破原有的行業模式,形成該行業的產業鏈。比如房地產宣傳種的全業態是指該項目包括商業、寫字樓、酒店、物流、文化、娛樂、體育、餐飲、教育、休閑等等;

⑽ 葯品銷售數據分析有哪些常用指標和分析方法

葯品銷售數據分析常用的指標:
1.動銷率=銷售商品品種數量÷有庫存的商品品種數量
說明:比率越高,表示經營效率越高或品種結構越好、比較適應目標消費群;比率越低,表示經營效率越低或品種結構越差、不適應目標消費群。
2.庫存周轉率=銷售額÷[(期初庫存金額+期未庫存金額)/2](以零售價計)
說明:比率越高,表示每件商品的固定費用(成本)減低、相對降低由損壞和失竊引起的虧損、能適應流行商品的潮流、能以少額的投資得到豐富的回報、減少存貨中不良貨品的機會、容易出現「斷貨」 、陳列不夠豐滿、進貨次數的增加,進貨程序和費用相應增加。
3.存貨周轉期間=平均存貨÷銷貨凈額/365
說明:期間越長,表示經營效率越低或存貨管理越差;期間越短,表示經營效率越高或存貨管理越好。
4.配送中心退貨率分析=配送中心退貨金額÷配送中心進貨金額
說明:比率越高,表示存貨管理控制越差,定貨不合理;比率越低,表示存貨管理控制越好,定貨合理。
5.銷售毛利率=毛利÷銷售額
說明:比率越高,表示獲利的空間越大;比率越低,表示獲利空間越小。對於我們經營的商品而言,毛利率不是越高越好 ,它應該是一個合適的區間。
6.銷售凈利率=凈利÷銷售額
說明:比率越高,表示凈利率越高、費用控制合理;比率越低,表示凈利率越低、費用開支過大。
7.品效分析=營業收入÷品項數目
說明:品效越高,表示商品開發及淘汰管理越好;品效越低,表示商品開發及淘汰管理越差。
8.面積效率分析(坪效)=營業收入÷營業面積
說明:面積效越高,表示賣場(全場)面積所創造的營業額越高,面積能夠合理使用;面積效越低,表示賣場(全場)面積所創造的營業額越低,賣場使用不合理。
9.來客數=通行人數×入店率×交易率
說明:來客數越高,表示客源越廣;來客數越低,表示客源越窄
10.客單價分析=營業額÷來客數
說明:客單價越高,表示一次平均消費額越高,消費者購買能力強,商品寬度能夠滿足消費者一站式購物心理、商品陳列的相關性和連貫性能夠不斷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客單價越低,表示一次平均消費額越低,消費者購買能力弱,商品寬度不能夠滿足消費者一站式購物心理、商品陳列的相關性和連貫性沒有能夠不斷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11.大分類構成比=大分類銷貨凈額÷總銷貨凈額
說明:分析各大分類產品占銷售凈額的比例

閱讀全文

與業態葯品品種結構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適合20歲怎麼理財 瀏覽:83
理財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瀏覽:533
黃金藤價格價格 瀏覽:503
85港幣摺合人民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05
江蘇八方貴金屬軟體下載 瀏覽:344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費用 瀏覽:84
企業如何通過基金融資 瀏覽:570
項目融資的結構 瀏覽:379
融資33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