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前醫葯行業的市場分析如何
一、2014年醫葯並購新形勢
2013年醫葯上市公司並購節奏明顯加快,並購案例超過20個,2014年這種態勢繼續發酵,雙龍股份、康恩貝、南京醫葯等紛紛停牌擬並購收購。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醫葯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對2013年醫葯並購進入深入挖掘,總結了三大特點:1)從「以國資為主導」到「各方資本加入」,2)增加產品鏈、擴張產品線,甚至是進入新的領域,3)以實現協同效應為目的的戰略並購漸成主流。
1、從「以國資為主導」到「各方資本加入」
不難發現,2013年之前的資產整合基本上是國資企業進行主導,由華潤醫葯、中國醫葯集團等國資委直接控股的大型集團公司領銜,廣葯集團、上葯集團、哈葯集團、南京醫葯等地方國資委控股的集團公司參與。而2013年來,有更多的民間資本加入,例如新華醫療、仁和葯業等。
2、增加產品鏈、擴張產品線,甚至是進入新的領域
3、以實現協同效應為目的的戰略並購漸成主流
從2013年掛牌的股權交易情況看,進行戰略性「減法」,突出優勢資源亦成為一種整合趨勢。
二、醫葯並購的利與弊
並購加速對於醫葯行業是個利好消息,因為並購不僅能夠擴大企業規模、增強新產品開發能力、避免重復生產與開發、合理調整產品結構,還能增強跨國市場經營網路,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
並購對於產業結構優化以及行業競爭力的提高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大量屬於重復建設型的醫葯公司會被整合,市場集中度會大大提高,現在的分散局面會得到改觀,使市場競爭更加有序,產業結構更加合理。
另一方面,大多葯企特別中小企業缺少足夠的資金支持,新葯研發能力較弱,新葯數量少,產品科技含量偏低,自然成為並購市場中的獵物。再者,中小醫葯企業中,既懂專業知識,又能拓展市場、參與管理的復合型人才較少。人才的匱乏成為制約國內葯企發展的瓶頸之一,通過並購獲得技術人才團隊是很多葯企並購的目的之一。
然而應該注意的是,兼並重組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提高行業集中度,對於龍頭優勢企業來說是跨越發展良機;但另一方面,不少醫葯企業並購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通盤考慮,有些並購後的整合效果也不如預期。而且目前從醫葯企業的並購案例來看,普遍溢價較高,成本高昂,未來是否能順利整合以及整合後對企業經營的貢獻程度還是個未知數。
2. 醫葯行業需要關注什麼報紙雜志嗎
醫葯行業需要關抄注報紙雜志,因為你可以從中了解當前醫葯行業領先的技術和發現的問題,探討國內外有關學術研究,以及醫葯學發展狀況,等。
醫葯行業需要關注的報紙雜志很多,比如:中國健康報、健康導報、中國醫葯報、中國中醫葯報、醫葯經濟報、中國臨床醫學雜志、
中華外科雜志、中國新葯雜志、葯物不良反應雜志、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中華醫學雜志、
中華急診網、國際腦血管病雜志、中華臨床醫學月刊、中華現代兒科雜志社、現代醫院雜志、中國全科醫學、中華現代醫學雜志社
、中華普通外科雜志、中國肝膽外科雜志、中華外科雜志、
中醫外治雜志
、中國葯劑學雜志、中國葯業雜志、等等。
3. 葯物分析里權威期刊雜志有哪些
核心期刊中有抄以下6種相關刊:
序號襲 期刊名稱 期刊等級 刊期 影響因子
1、葯物分析雜志 核心,CA,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 月刊 0.447
2、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核心,CA,SCI,Р.Ж.,EI,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 半年刊 1.36
3、分析試驗室 核心,CA,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 月刊 0.874
4、分析科學學報 核心,CA,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 雙月刊 0.747
5、分析化學 核心,CA,SCI,Р.Ж.,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 月刊 1.29
6、分析測試學報 核心,CA,Р.Ж.,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 雙月刊 1.077
4. 中醫葯報刊雜志有哪些
《黃帝內經》英譯本
國內現存最早的中醫葯學經典。其第一個英譯本由北京外文出版社推向海外書市。
www.mendiseasestcm.com/translation.htm
《江西中醫葯》雜志編輯部
編輯部的介紹、組成、約稿等。
jxzy.chinajournal.net.cn
《中成葯》雜志--電子版
刊登最新中成葯研究、生產、應用和發展動態,介紹中成葯新技術、新產品。
www.cherb.com.cn
《中醫天地》
北京中醫葯大學學生自辦刊物。
www.etiandi.com
安徽中醫臨床雜志
設有專病證治、臨床研究、名老中醫之路、醫家經驗、簡法驗方等欄目。
ahlc.chinajournal.net.cn
基層中葯雜志網路版
介紹中葯制劑、中葯炮製、配方保管、本草研究、臨床中葯等。
www.15688.com/jczy.htm
健康163網站(中醫外治雜志主辦)
介紹中醫外治特色,推動中醫外治學術的發展。
www.health163.net
江蘇中醫葯
月刊,1956年創刊。
www.jstcm.com/jszyy.htm
江西中醫葯
創刊於1951年。
www.jxtcmi.com/xuebao
山東中醫雜志
由山東中醫葯學會、山東中醫葯大學主辦的綜合性中醫葯學術期刊。
sdzy.chinajournal.net.cn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現代西醫結合雜志網站,半月刊,綜合大型醫學期刊。
3w.97ren.bo.net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綜合性學術半月刊,包含本刊簡介、稿約信息、期刊瀏覽。
xdjh.chinajournal.net.cn
中國骨傷
中國醫學專業核心期刊。
www.corthoptrauma.com.cn
中國實用中西醫結合雜志
國際連續出版物,世界中西醫葯學會權威性核心期刊。
www.pjcm.org
中國針灸
由中國針灸學會和中國中醫研究院共同主辦的針灸學術月刊。
www.cjacupuncture.com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社
全國性中西醫結合綜合性學術期刊。
www.cjim.net
中國中醫葯雜志
高級醫學刊物。
www.cmj.org
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
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中文權威性核心期刊。
band.chinajournal.net.cn
中醫外治雜志
中醫葯學術期刊。
www.zywzzz.com
中醫葯學刊雜志網
由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主管,中華中醫葯學會主辦的中醫葯學術刊物。
www.zyyxk.com
中醫雜志
我國中醫葯界最權威的學術期刊,月發行量近10萬冊,獲國家期刊獎。
www.jtcm.net.cn
5. 我有一份醫葯類報報紙,是周刊,不知如何操作
可以參照南京幾家報紙的經驗。
一、策劃機制
我們所考察的5家報紙都很注重新聞策劃,都有其獨到的策劃機制。5家報社一般一天都要開兩個策劃會,上午11點開一次,下午4點半或晚上7點再開一次定版會,只不過,參加策劃會的人員各報有所區別。
南京《現代快報》11點的策劃會規模龐大,不僅正副老總基本出席,各部主任、版面主編鐵定到場,全報社記者都被要求參加,以致諾大的會議室站都站不下。不過,記者赴的流水席,報完了自己當天上午的選題就走;不能回來的記者要將選題報給主任或主編。由於人員多,該報上午的策劃會經常開到12點半甚至1點鍾。之所以要全體記者直接參加,是想聽到記者原汁原味的陳述,不讓信息在傳遞中走樣、失真,以便讓老總們現場決策。我們報社就常常出現主任報的選題與記者實際采訪的大相徑庭,以致誤導老總決策。現代快報這方面經驗值得我們辯證地學習。
《現代快報》上午策劃會還有一大特色,那就是有一專人要將上午通過搜索網站、電視、電台、報紙,將當天上午國內外發生的大事、別的媒體的重頭報道在會上宣讀,能夠本地轉化的,當場拍板安排記者落實。如報道哪裡發生禽流感,馬上派人調查本地家禽市場的衛生安全情況。
《現代快報》上午的策劃會,該報高層高度重視,決策迅速,會議效率很高,基本敲定了該報當日報道的格局。而下午4點半的會議就比較淡化,主要議題就是定版。反觀本報,上午的策劃會常因沒有老總們參加,各部僅僅報報選題而已,當場決策的不多,會議效率不是很高。只有在老總參加的情況下才能開出效果。
《錢江晚報》、《金陵晚報》因是完全的部版結合,上午的策劃會以部門為單位召開,各部門由幾位主任召集主編開會,由主編匯報提前搜集的記者的選題,六七個人一起策劃當日重頭操作的稿件。若需要進一步做大的,由部門主任向值班老總申請版面,或推薦一版關注。
二、獎懲機制
5家報社中,我們認為《錢江晚報》的評獎機制很科學,起到了高考指揮棒的作用。該報好稿一月一評,獎項設置別具一格,報社需要加強什麼就給什麼項目設一個獎。譬如鼓勵大家創新,就設一個「特別創意獎」;鼓勵大家多寫現場新聞,就設一個「現場新聞獎」;鼓勵記者寫作創新,就設一個「寫作創新獎」。每項獎的獎金也很高,確能起到杠桿調節作用。具體如下:
特別創意獎 7個 每個2000元
深度報道獎 12個 每個1000元
獨家報道獎 12個 每個1000元
人物報道獎 8個 每個500元
寫作創新獎 15個 每個300元
現場報道獎 30個 每個300元
優秀評論獎 15個 每個500元
當月見報無差錯部門獎 有則獎 每個獎2000元
該報還有兩條舉措對我們有借鑒作用:(1)上頭條導讀稿件加150元,上中導讀每條加60元,小導讀每條加30元。(2)廣告沖版,按所在版面50%的獎金下撥到部門。他們認為,如果廣告沖版對部門和記者沒有一點補償,勢必造成廣告越紅火,記者收入越低的怪現象,從而影響記者的積極性,讓記者對廣告產生抵觸情緒。縱觀本報,就已出現廣告越紅火、沖版越多、記者稿費越少的不合理現象。
揚子晚報的好稿一周一評,多的10篇,甚至20篇。一周好稿自動成為年終好稿候選篇目。該報不再評月度好稿和季度好稿。他們認為,好稿一周一評,有利於及時調動記者的積極性,並及時向全報社記者樹起稿件風向標。
三、考核與分配機制
5家報社都給記者設定了一個工作量底限,完成了才能拿到基本的獎金,《錢江晚報》的基本獎金是700元。超額的部分,各報都是在月底結算時分段進行獎勵,譬如超過100分以內的,每分加雙倍計分;超過100分到200分的,按三倍計算等。周末加班所采寫稿件,一般按雙倍計分。部門主任獎金與部門業績掛勾,按部門平均獎的140%(正)、130%(副)計算;部門主任另享受主任崗位津貼。
《金陵晚報》8年前就開始實行內部職稱,國家糧票放一邊,年資被弱化,按業績評定等級,記者分A、B、C、D、E五個等級,高級記者也有被評定在低檔次的,而進報社不久的年輕記者也有評A等的,並與經濟收入掛勾。A等記者原則上一個采訪室一個。A等記者的獎金是固定的2000元加上部門的獎金額度,B等記者的獎金是固定1200元加上部門的獎金額度,以此類推,將收入拉開。記者等級每年都重新評定,按業績打分,後幾名被淘汰。
另外每天都由綜合新聞部主任(大部,負責日常新聞,60多個記者)打分,評好稿。稿件分A加、A、A減、B加、B、B減六等,每月還有老總評定的總編輯獎,獎金1000元。
《錢江晚報》實行經費包干。報社按兩塊將錢劃撥到部門:一塊是按人頭每人每月700元的「人頭獎」,由部門進行二次分配,規定不準平均分配;第二塊是按版面劃撥采編費到部門。版面按采編難易程度不同經費不等,譬如一個版300元,都市新聞部一個月有多少個版,將總費用劃到部門,由部門主任按稿件優劣、采訪難易程度打分,月底結算。 推薦到一、二版的稿件加分,甲等稿(由值班總編認定)加150元,乙等稿加80元。部門鼓勵記者爭取這塊額外獎勵。 這種分配權的下放,據稱運作良好,矛盾大大減少。
四、項目責任制
我們所考察的5家報社中,只有《現代快報》實行了項目責任制。這是 該報在策劃機制上的一大創新。
在碰到重大采訪時,該報會成立一個項目小組,由戰線記者、首席記者、版面主編等組成,小組有時由一個副老總牽頭,有時由部門主任或首席記者、主編。項目小組可跨部門運作,由小組負責人調度各部記者。采訪結束後,向老總提交方案,確定版面。項目完成得好,會有不菲的獎勵,月度評好稿時也會有體現。這與我們開兩會時形成的機制相同,不過,他們平常也經常運用。我們在策劃「三八」專刊時運用的也是這一機制。這是一種先進的機制,有利於打破條塊分割,極大地推動生產力,值得我們去完善它,並形成一種固定的制度。
五、集團下的子報運作機制
《金陵晚報》與南京日報集團簽訂有「承包」合同,一訂兩年,完成了目標任務(包括廣告量和發行量),集團一次性給予幾百萬元的獎勵,金陵晚報拿到獎勵後再對全報社人員論功行賞,承擔責任最大的老總們得到的分紅也最多。
浙江日報集團對《錢江晚報》的管理實行利潤目標管理機制,即制定每年的利潤目標,達標後才能100%領回人頭費(人均8萬元);超額完成利潤,按超額部分的10%返給《錢江晚報》。
浙江日報集團去年給《錢江晚報》定的目標是上交7500萬元純利。除此之外的事,集團一般不過多干涉。結果,《錢江晚報》去年完成1億元的利潤,超額部分只領回10%即250萬元,權當作為報社職工的年終獎。
《揚子晚報》、《錢江晚報》、《金陵晚報》作為子報,都只設有一個辦公室來處理報社內外一切事務,其它人事、後勤等部門都交與集團管理。《揚子晚報》辦公室設有8人、《金陵晚報》4人、《錢江晚報》3人。
不過,幾家作為子報的晚報,對集團的約束與管理均多有怨言,都稱管得太死。《錢江晚報》辦公室主任訴苦:我們一年給集團賺一個億的純利有什麼用?我們的記者領個采訪本都要到集團去,還得副老總簽字。副老總出差或開會,就領不成。後來幾經努力,才放權到辦公室主任簽字有效。
新華日報集團對《揚子晚報》的過份約束在全國晚報界都有名。別的不說,單就印刷而言,新華日報不準揚子晚報到外面去印,而集團的機器印刷質量和印力都有限,機器還經常壞,已嚴重製約了揚子晚報的發展,最典型的一次,本該下午2點准點上市的揚子晚報,直到晚報9點才印出來!報攤零售一點沒有,廣告客戶的宣傳效應一點沒有,紛紛討伐。
幾家報紙中,只有《現代快報》對新華社江蘇分社這個婆婆多有贊譽,多次提到「婆婆」為他們扛了多少擔子,使他們的輿論監督進行得有聲有色。
六、監測機制
《金陵晚報》每個版一個監管熱線(主任桌上的電話),讀者有任何對版面的意見都可以直達主任,得到及時處理。
該報在新聞部門設專職的接待編輯,接待編輯除負責熱線管理外,還要負責落實讀者來訪和投訴的反饋,監控投訴線索是否到位,每周列出一個清單,上報有關領導。
對於發行的監測,《金陵晚報》由發行部每天在10個區劃內各選擇10個報攤共100個報攤,每天調查發行情況,填好特製的表格,包括競爭對手的銷售情況,每天上交編前會。每半年,報社做一次普查。
《金陵晚報》還有一個別具一格的核稿制。該報規定輿論監督稿必須先與監督對象見面,在成稿後或送或傳真給被監督單位,隨稿傳過去的有一張核稿單,請對方在核稿單上簽字蓋章,有監督單位簽字的核稿單方可見報。這樣做雖然困難,但避免了見報後因報道有不盡不實之處引來的麻煩。已堅持兩年多。我們提出:如果對方不簽字怎麼辦?他們說,只要采訪程序到位了,稿件把握平穩,經主任同意,可酌情刊發。不過,這一制度弊端也顯見:看到稿件後,引起很多被報道單位警覺,動員各方面力量來說情的多了,稿件因此被扼殺的多了。
七、信息源拓展
《揚子晚報》有自已的服務平台。該報的熱線叫「96096」,有十幾部電話,除了讀者報料之外,關於發行、廣告方面的問題也可以直接拔此號碼。甚至提供訂票服務。接線員接電話時就將來電錄入並分類,迅速轉到相關部門。但新聞線索主要由一個熱線部負責處理。
《揚子晚報》網站經營得非常好,每日更新,內容豐富,與新聞形成互動,成了一大信息來源。網站上不僅可以收集到讀者對某一稿件的評論,還可收集到讀者提供的新聞線索,有的讀者甚至將自己在事發現場拍的照片貼到網站上。
八、上下溝通與創新機制
揚子晚報有良好的上下溝通機制。記者有個好想法,便可以向編委會打報告,得到編委會認可,你就可以去干。幹得好的,有獎。老總鼓勵大家大膽地去奇思妙想。這也是該報保持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結合揚子晚報特設「特別創意獎」的做法,我們是否可以也設一個「特別創意獎」,鼓勵記者編輯大膽創新。
九、活動策劃機制
我們所考察的5家報社都非常重視活動策劃。不過,各報社的活動策劃均以部門為主。
十、人才培養與首席記者、主編制
所考察幾家報社都很重視人才的培養。中層幹部崗位有限,他們就設立首席記者或主編。他們的主編與我們單純只編稿件的主編不同,他們都是編輯主導制,主編每天可給部門和相關記者下訂單,記者按訂單生產。這里的主編有很重的策劃任務,權力也很大。
《金陵晚報》新聞部負責日常新聞采寫,是有70人的大部,下設熱線、現場、互動、衛生、民生、法制、教育等多個采訪室,每個采訪室幾乎相當於一個大的戰線。每個采訪室設一個首席記者,首席記者是這個戰線的業務帶頭人,負責稿件質量和戰線管理,並負責策劃選題及落實選題。
《金陵晚報》目前只有新聞部互動采訪室有「尋找」、「第三隻眼」(暗訪)兩個品牌欄目,由兩個首席記者承包,以質量打分,完成分數即給獎勵。
十一、采編運行機制
所考察的幾家報社,因為報紙都很厚,故都在推行部版結合機制。
《錢江晚報》分A、B、C、D四疊的版面分割格局,使該報推行「部版合一」有了便利的優勢。該報B疊的采編完全由經濟部負責;C疊前半部由時事部完成,後半部由體育部完成;D疊完全交給文藝部。至於A疊,除1版的要聞、2版的現場、3版的視點由各部共同供稿外,其它各版都分解下放給各個相應的部門來完成。編輯下放到各部門。
以都市新聞部為例:該部23人,配1正3副4個主任,日均負責4個版,同時向一、二版供稿。部門配3個專職編輯,值班主任負責編一個版。
部門以版面為陣地,下分三個工作室:葛曉娟熱線工作室、王磊民情工作室、百姓工作室。各工作室以領頭編輯為主導,各固定配2名記者,部門內其它記者打通使用。部門每天下午3點開一次選題會,三個編輯和主任參加,記者的選題由各個編輯負責收集,與主任共同策劃。
我們提出:別部門記者的稿件要上你們部門的版面怎麼辦?他們說,因版面分工明確,這種事發生的機率不多。有合適的稿件同樣發,但此文稿費由所在部門來發。
我們問:周末版面上稿件不足怎麼辦?他們說:我們的記者周末基本上不休息,每個人都有稿件任務。——記者一周不能休整一天也非長久之計。
十二、對廣告有所控制
《揚子晚報》分A、B、C、D四疊。但該報嚴格控制A疊的廣告。該報規定A1版不準做廣告,從創刊至今一直堅持這一原則。非要做也不是絕對不可以,一個通欄10萬元,由老總審批。
另嚴格規定A疊另15個版只准刊登一個通欄(20行高)的廣告。我們看到,這一規定確實在不折不扣地執行。正是由於控製得嚴,廣告想上A疊很難,得提前預訂,許多客戶還爭先恐後地想上A疊——他們認為這些版難上,肯定是這些版效果好。為了滿足客戶對A版廣告的巨大需求,該報時常玩些小花招,將A疊由16個版擴到24個版。如要指定哪一個版,還要加30%的指定版面費。這樣,一方面兼顧了新聞版的發稿量,另一方面提高了A疊廣告的含金量(A版一個通欄2.6萬元、B版一個通欄2.2萬元),報紙也堅持了自已的廣告品位,形成三贏局面。
該報去年底新推出的《國際周刊》等幾個周刊,為了打出自己的品牌,直到我們去考察時出的那一期,仍控制沒有刊發一條廣告。他們的說法是:立足長遠,有舍才有得。
該報的廣告主要集中在D疊。他們除了硬性規定,還通過價格差還調節。D疊比A疊的廣告價格相差一倍以上。
當然,這種辦法需要建立在報紙有充分的實力和較多的版面基礎上。
十三、廣告全面代理制
揚子晚報原來也是靠業務員跑廣告,後來,他們認識到,十個業務員肯定沒有十個廣告公司能量大,一個業務員肯定沒有一個廣告公司來得專業。於是他們開始實施全面的廣告代理制。為了推行這一機制,該報不設一名廣告員,鼓勵原來的業務員創辦廣告公司參與競爭;對送上門來的廣告,他們主動推到相應的代理公司去,明確告訴客戶,這里定的櫃台價比廣告代理公司要高。經過一年的磨合,該報已形成成熟的廣告代理機制,他們的廣告額也節節上升。隨後,南京幾乎所有日報都實行了廣告代理制,報社廣告部只有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
這種辦法好處頗多,但要求整個報紙廣告環境都能接受這種機制。
《現代快報》廣告不以數量論英雄。報紙廣告部考核業務員的指標,不是一年完成多少廣告額,而是這一項廣告在整個報業市場中所佔的份額來衡量業績。份額佔得越多,業務員獎金越高。
十四、把新聞當產業做
我們在揚子晚報報尾部門電話上發現兩個新奇的部門:教育產業部、文化產業部。一問,問出了一個新思路。原來,該報對一些有一定商業色彩的活動,採用「三不」政策:不參與,不鼓勵,不報道。後來轉變了這一觀念,對有一定新聞價值的商業活動報道要收費,如南京梅花節,對方要上文化版頭條,可以,2萬元。要不,就只發一簡訊。要上專版,也可以,一個字20元。
該報高層認為,記者拿個三百、五百的紅包,發個稿件,太便宜客戶了。他們認為只要掌握好尺度,可以搞一些策劃式宣傳,但必須堅持以我為主。
有一個縣要搞龍蝦節,雙方一談,對方給揚子晚報40萬元,揚子為該縣做了一個「套餐」:專版、新聞、圖片、專訪。其它縣看了,也想搞,後來來了很多類似業務。
這里所收費用,部門得10%,大頭歸報社。部門內再獎勵給當事記者。
該報此舉並非小打小鬧,去年此項收入高達1800萬元!
十五、發行策略:零售重於訂戶
揚子晚報從不鼓勵記者參與發行,記者介紹的居民訂戶是沒有獎勵的,只有介紹了公款訂戶的才有一點獎勵。
該報特別重視零售。他們分析,廣告客戶從哪裡了解一張報紙的影響力和發行量?他們不會打電話到你的訂戶家去,只可能直接到零售市場去了解,報紙在報攤上銷售得多,本身就是一個廣告,對廣告客戶的潛在心理影響很大。不僅如此,各大調查公司調查一個城市的報紙發行和影響力,也不可能一家家打電話去訪問,他們也會圖省事、省錢,直接找報攤了解。
6. 中國的醫葯類期刊都有哪些
你說的這個分類不科學,有綜合醫葯和中國醫學這二個分類,以下是綜合醫葯的期刊。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安徽醫學
安徽醫葯
包頭醫學
北京醫學
重慶醫學
廣東醫學
廣西醫學
廣州醫葯
貴州醫葯
國際醫葯衛生導報
哈爾濱醫葯
海南醫學
航空航天醫葯
河北醫學
河南醫學研究
黑龍江醫學
黑龍江醫葯
黑龍江醫葯科學
華北國防醫葯
華南國防醫學雜志
華西醫學
華夏醫學
華中醫學雜志
淮海醫葯
吉林醫學
江蘇醫葯
江西醫葯
交通醫學
遼寧醫學雜志
旅行醫學科學
內蒙古醫學雜志
寧夏醫學雜志
農墾醫學
齊魯葯事
齊魯醫學雜志
青島醫葯衛生
青海醫葯雜志
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
人民軍醫
山東醫葯
山西醫葯雜志(下半月版)
陝西醫學雜志
上海醫學
生理學報
實用醫技雜志
實用醫葯雜志
首都醫葯
四川醫學
天津醫葯
微創醫學
西北國防醫學雜志
西部醫學
西藏醫葯雜志
西南國防醫葯
西南軍醫
現代臨床醫學
現代實用醫學
現代醫學
現代醫葯衛生
新疆醫學
新醫學
亞太傳統醫葯
醫學理論與實踐
醫學新知雜志
醫學信息
醫學研究生學報
醫學研究與教育
醫學研究雜志
醫學與社會
醫學與哲學
醫學綜述
醫葯論壇雜志
英國醫學雜志(中文版)
右江醫學
雲南醫葯
浙江實用醫學
浙江醫學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中國社會醫學雜志
中國實用醫刊
中國實用醫葯
中國數字醫學
中國現代醫生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中國鄉村醫葯
中國醫刊
中國醫療前沿(上半月)
中國醫療前沿(下半月)
中國醫療設備
中國醫師進修雜志
中國醫師雜志
中國醫學倫理學
中國醫學裝備
中國醫葯
中國醫葯導報
中國醫葯指南
中國自然醫學雜志
中華全科醫師雜志
中華全科醫學
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中華醫學雜志
中日友好醫院學報
中醫葯管理雜志
7. 醫葯市場調研分析報告
2005-2006年中國醫葯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報告目錄
第一部分 醫葯產業現狀
第一章 中國醫葯行業運行情況
第一節 中國醫葯行業總體運行情況
一、2002—2005年中國醫葯行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國醫葯行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國醫葯行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國醫葯行業發展指數
第二節 中國醫葯各子行業經濟對比
一、2002—2005年中國醫葯各子行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國醫葯各子行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國醫葯各子行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國醫葯各子行業發展指數
第三節 中國醫葯行業規模經濟
一、2002—2005年中國醫葯大中小企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國醫葯大中小企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國醫葯大中小企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國醫葯大中小企業發展指數
第四節 中國醫葯各產權經濟運行
一、2002—2005年中國醫葯產權經濟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國醫葯產權經濟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國醫葯產權經濟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國醫葯產權經濟發展指數
第二章 醫葯投資特性與投融環境
第一節 醫葯行業投資特性研究
一、醫葯業行業特性
二、醫葯行業地位
三、行業集中度分析
四、醫葯上下游產業鏈
五、醫葯行業壁壘
第二節 2004年醫葯行業投融資環境研究
一、產業政策
二、市場准入條件
三、行業與市場管理體制
四、相關政策環境
五、行業改革
第三節 醫葯行業投資狀況分析
一、各子行業投資價值
二、中葯類公司最具投資價值
三、上市公司投資價值
四、醫葯投資業的五處風險
第三章 我國醫葯行業熱點回顧
第一節 GMP認證分析
一、GMP認證對市場的影響
二、關注中小制葯企業GMP認證
三、GMP認證後我國醫葯行業產能整體過剩情況仍加劇
四、後GMP認證時代的營銷走向
五、制葯企業將如何鞏固和擴大GMP認證成果
第二節 並購熱潮分析
一、透視醫葯企業並購風雲
二、醫葯行業重組的動因、特徵和趨勢
三、我國醫葯行業並購浪潮成因及特點分析
四、國際醫葯企業購並動因分析及對中國的啟示
五、2004醫葯行業再掀並購、重組高潮
六、並購重組將成為中國醫葯工業快速發展的主旋律
七、對醫葯行業並購重組的預測分析
第三節 醫療改革分析
第四章 醫葯行業投資狀況分析
第一節 總體投資情況
一、新建、在建項目數量
二、投資項目的子行業分布
三、資金使用方向
四、投資資金來源
五、投資主體的所有制結構
六、投資項目完成情況
七、投資效益及存在問題分析
第二節 重點投資項目分析
一、化學原料葯企業項目
二、化學制劑企業項目
三、中葯企業項目
四、醫療器械企業項目
五、生物制葯企業項目
第二部分 全球醫葯市場分析
第五章 全球及其主要地區市場規模情況
第一節 全球醫葯市場規模情況
一、2002—2005年醫葯全球市場規模發展情況
二、2002—2005年全球醫葯市場分地區銷售情況
三、2002—2005全球主要治療種類排名及其銷售情況
四、2002—2005全球暢銷處方葯銷售額及其增長情況分析
五、2001~2002年全球十三大葯品市場銷售情況(分國別)
六、2003年及其以後新葯開發動向
第二節 世界非處方葯轉換市場分析
一、Rx向OTC轉換的總體趨勢
二、Rx向OTC轉換的驅動力
三、Rx向OTC轉換的安全機制
第三節 美國醫葯業現狀分析
一、美國醫葯市場總體狀況
二、美國醫葯市場現狀分析
三、美國現代醫葯零售管理
第四節 日本
一、日本醫葯市場總體概況
二、日本漢方葯材生產概況
三、日本醫葯市場的國際化變局
第五節 歐洲
一、歐洲醫葯市場概況
二、醫療管理制度美歐的差異性分析
三、歐洲醫葯市場分析
第六章 全球醫葯領先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第一節 全球醫葯領先企業總體情況分析
一、2003—2005年總體經營情況分析
二、研發投入情況分析
第二節 輝瑞制葯2003—2005年經營情況
一、2003—2005年總體銷售情況
二、主要產品2003—2005年銷售情況
三、新產品研發及其上市情況分析
四、企業經營問題及對策研究
第三節 羅氏制葯2003—2005年經營
第四節 百事美施貴寶2003—2005年經營
第五節 瑞士諾華制葯2003—2005年經營
第六節 默克制葯2003—2005年經營
第七節 葛蘭素史克2003—2005年經營
第八節 印度南星制葯2003—2005年經營
第九節 世界主要生物制葯公司2003—2005年經營情況
第七章 全球醫葯研發狀況分析
第一節 全球醫葯研發情況分析
一、世界醫葯開發研究現狀分析
二、世界醫葯開發研究遇到的主要問題
第二節 全球已經過期及即將過期的專利葯物情況分析
一、專利已過期或將過期的專利葯
二、1998—2007年全球過期專利暢銷葯物情況
三、全球抗病毒葯物研發情況
第三部分 化學制葯產業
第八章 化學原料葯產業
第一節 化學原料葯總體運行情況
一、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行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行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行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行業發展指數
第二節 化學原料葯規模經濟
一、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大中小企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大中小企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大中小企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大中小企業發展指數
第三節 化學原料葯產權經濟
一、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產權經濟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產權經濟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產權經濟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產權經濟發展指數
第四節 化學原料葯產量情況分析
一、2002—2005年產量增長情況
二、2004—2005年化學料葯分月變動情況
三、化學原料葯主要地區產量情況
第五節 化學原料葯主要地區運行情況
一、總體情況
二、河北地區化學原料葯產業運行情況
三、浙江地區化學原料葯產業運行情況
四、山東地區化學原料葯產業運行情況
五、黑龍江地區化學原料葯產業運行情況
六、江蘇地區化學原料葯產業運行情況
七、天津地區化學原料葯產業運行情況
第六節 化學原料葯領先企業運行情況
一、2003—2005年化學原料葯前十家企業運行情況分析
二、2003—2005年化學原料葯前100家企情況分析
第七節 中國化學原料葯外貿情況
一、總體情況
二、2002—2005年進口情況
三、2002—2005年出口情況
四、化學原料葯出口問題
五、化學原料葯外貿政策
第九章 化學制劑產業運行
第一節 化學制劑總體運行情況
一、2002—2005年化學制劑行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化學制劑行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化學制劑行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化學制劑行業發展指數
第二節 化學制劑規模經濟
一、2002—2005年化學制劑大中小企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化學制劑大中小企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化學制劑大中小企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化學制劑大中小企業發展指數
第三節 化學制劑產權經濟
一、2002—2005年化學制劑產權經濟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化學制劑產權經濟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化學制劑產權經濟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化學制劑產權經濟發展指數
第四節 化學制劑產量情況
一、2002—2005年產量增長情況
二、2004—2005年化學料葯分月變動情況
三、化學制劑主要地區產量情況
第五節 化學制劑主要地區運行情況
一、總體情況
二、江蘇地區化學制劑產業運行情況
三、廣東地區化學制劑產業運行情況
四、上海地區化學制劑產業運行情況
五、浙江地區化學制劑產業運行情況
六、陝西地區化學制劑產業運行情況
七、北京地區化學制劑產業運行情況
八、山東地區化學制劑產業運行情況
九、河南地區化學制劑產業運行情況
十、四川地區化學制劑產業運行情況
第六節 化學制劑領先企業運行情況
一、2003—2005年化學制劑前十家企業運行情況
二、2003—2005年化學制劑前100家企情況分析
第七節 中國化學制劑外貿情況
一、總體情況
二、2002—2005年進口情況
三、2002—2005年出口情況
四、化學制劑出口問題
五、化學制劑外貿政策
第四部分 中葯產業
第十章 中葯飲片產業分析
第一節 中葯飲片總體運行情況
一、2002—2005年中葯飲片行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葯飲片行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葯飲片行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葯飲片行業發展指數
第二節 中葯飲片規模經濟
一、2002—2005年中葯飲片大中小企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葯飲片大中小企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葯飲片大中小企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葯飲片大中小企業發展指數
第三節 中葯飲片產權經濟
一、2002—2005年中葯飲片產權經濟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葯飲片產權經濟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葯飲片產權經濟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葯飲片產權經濟發展指數
第四節 中葯飲片產量情況
一、2002—2005年產量增長情況
二、2004—2005年化學料葯分月變動情況
三、中葯飲片主要地區產量情況
第五節 中葯飲片主要地區運行情況
一、總體情況
二、廣東地區
三、廣西地區
四、四川地區
五、江蘇地區
六、吉林地區
七、浙江地區
第六節 中葯飲片領先企業運行情況
一、2003—2005年中葯飲片前十家企業運行情況分析
二、2003—2005年中葯飲片前100家企情況分析
第十一章 中成葯產業分析
第一節 中成葯總體運行情況
一、2002—2005年中成葯行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成葯行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成葯行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成葯行業發展指數
第二節 中成葯規模經濟
一、2002—2005年中成葯大中小企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成葯大中小企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成葯大中小企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成葯大中小企業發展指數
第三節 中成葯產權經濟
一、2002—2005年中成葯產權經濟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成葯產權經濟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成葯產權經濟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成葯產權經濟發展指數
第四節 中成葯產量情況分析
一、2002—2005年產量增長情況
二、2004—2005年化學料葯分月變動情況
三、中成葯主要地區產量情況
第五節 中成葯主要地區運行情況
一、總體情況
二、廣東地區
三、吉林地區
四、江西地區
五、貴州地區
六、山東地區
七、四川地區
八、浙江地區
九、天津地區
十、北京地區
第六節 中成葯領先企業運行情況
一、2003—2005年中成葯前十家企業運行情況分析
二、2003—2005年中成葯前100家企情況分析
第十二章 中葯外貿及優劣勢分析
第一節 中葯與中葯材進出口情況
一、中葯與中葯材出口情況分析
二、中葯與中葯材進出口2003—2005年情況綜述
第二節 中葯產業優劣勢及發展趨勢分析
一、中葯產業行業政策分析
二、中醫葯行業技術分析
三、中葯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四、中葯行業現存問題分析
五、中葯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第五部分 生物制葯產業
第十三章 世界生物制葯產業
第一節 全球生物制葯市場規模
第二節 全球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公司情況
第三節 全球生物制葯產業發展趨勢
一、全球預測
二、國際市場現在和將來銷售最好的生物葯物
三、近期(2002年來)將投產和正在開發的暢銷葯
第四節 美國生物制葯產業情況
一、美國生物技術業2003年重現上揚
二、備受資本追捧生物技術公司成了暴發戶
第五節 日本生物醫葯業
一、日本生物制葯業情況
二、日本生物技術產業遠期規模
三、日本蛋白質結構方面的成就
第六節 德國生物制葯產業情況
第七節 世界主要生物制葯產品市場狀況
一、總體情況分析
二、世界基因工程葯物產業情況分析
三、2002-2010年全球治療性蛋白市場分析與預測
第十四章 中國生物制葯產業分析
第一節 生物制葯總體運行情況
一、2002—2005年生物制葯行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生物制葯行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生物制葯行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生物制葯行業發展指數
第二節 生物制葯規模經濟
一、2002—2005年生物制葯大中小企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生物制葯大中小企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生物制葯大中小企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生物制葯大中小企業發展指數
第三節 生物制葯產權經濟
一、2002—2005年生物制葯產權經濟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生物制葯產權經濟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生物制葯產權經濟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生物制葯產權經濟發展指數
第四節 生物制葯產業各地區發展情況
一、地區經濟對比情況
二、湖北生物制葯產業運行情況分析
三、浙江生物制葯產業運行情況分析
四、山東生物制葯產業運行情況分析
五、上海生物制葯產業運行情況分析
六、廣東生物制葯產業運行情況分析
七、北京生物制葯產業運行情況分析
八、天津生物制葯產業運行情況分析
九、江蘇生物制葯產業運行情況分析
第十五章 中國生物制葯細分市場
第一節 主要產品總體銷售情況分析
一、主要生物葯品銷售情況
二、基因工程葯物研製開發情況
第二節 國內干擾素市場產銷狀況
一、我們生產干擾素的主要種類
二、市場空間大
三、競爭日趨激烈
四、成長尚需時日
五、目前生產干擾素的上市公司
第三節 疫苗市場
一、我國疫苗市場蘊藏巨大商機
二、我國疫苗生產企業現狀
三、流感疫苗市場情況
四、乙肝疫苗市場
第四節 其他細分市場情況
一、人血白蛋白
二、促紅細胞生成素
三、白介素
四、集落刺激因子
五、人生長激素
六、胰島素
第十六章 中國生物制葯領先企業運行情況
第一節 生物制葯領先企業排名情況
一、2004年生物制葯銷售收入排序前10家企業銷售收入利潤情況
二、國家統計局2004年生物制葯企業銷售收入前200名企業
三、國家統計局的生物制葯企業按利潤前200名企業
四、國家經貿委監測生物制葯企業銷售收入利潤前100家企業
第二節 中國生物制葯上市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第十七章 生物制葯進出口情況分析
第一節 生物制葯2004年主要產品進口情況
第二節 生物制葯2004年主要產品出口情況
一、出口總量情況 390
二、主要產品出口國家、數量、金額情況
第六部分 醫葯終端市場分析
第十八章 消費者分析
第一節 消費者基本狀況
一、全國各地區城鄉人口構成
二、全國人民生活水平
第二節 葯品消費結構分析
一、城鄉消費結構
二、中國農村葯品市場
三、國產葯與進口葯、合資葯品的市場佔有率
第三節 消費者消費心理分析
一、消費者購葯心理分析
二、消費者對中西葯的選擇
三、病患就醫習慣
第四節 消費者常備葯品
一、家庭常備三大葯品
二、常備葯品的購買渠道
第五節 疾病發病模式變化
一、21世紀全球發病模式的變化
二、中國人口疾病發病模式
第十九章 醫葯市場銷售渠道狀況
第一節 醫葯銷售渠道現狀
一、醫葯的銷售渠道和銷售模式
二、葯品零售業的現狀
三、實現醫葯零售業規模化發展的主要運作者
四、醫葯批發市場分析
五、中國葯品零售應對挑戰
第二節 我國醫療服務現狀
一、產業組織分析
二、醫療服務現狀
第三節 醫葯連鎖經營現狀
一、醫葯連鎖經營概況
二、美國連鎖零售葯店經營模式
三、醫葯連鎖配送社會化
四、醫葯連鎖經營分析
第二十章 醫院用葯主要葯品細分市場
第一節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醫院用葯
一、抗生素各主要種類總體情況概述
二、大環內酯類葯品市場規模穩步增長
三、阿奇黴素、羅紅黴素和克拉黴素表現突出
四、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發展前景
第二節 青黴素類葯物全國醫院銷售分析
第三節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醫院用葯分析
一、醫葯用葯——增長速度明顯放緩
二、國內廠家——市場份額重新分配
三、市場份額——國葯上升洋葯下降
第四節 萬古黴素醫院用葯情況分析
一、萬古黴素總用葯金額狀況
二、萬古黴素分城市用葯情況
三、萬古黴素生產廠商銷售現狀
四、國產與進口比重
第五節 β-內醯胺酶抑制劑醫院市場分析
第六節 頭孢類葯物用葯情況分析
第七節 喹諾酮類葯重點品種分析
一、左氧氟沙星
二、環丙沙星
三、氧氟沙星
四、氟羅沙星
五、諾氟沙星
六、加替沙星
第七節 全身用激素類葯物醫院用葯情況分析
第八節 秘治療葯物醫院用葯情況
第九節 消化系統用葯醫院市場
第十節 呼吸系統用葯市場
一、2002年我國醫院市場呼吸系統用葯走勢
二、醫院市場呼吸系統用葯類別分析
三、主要品種市場情況
四、呼吸系統用葯零售市場情況分析
五、哮喘病用葯市場分析
第十一節 2003年中國皮膚科外用葯市場分析
一、2003年總體情況
二、市場特點
三、具體品牌分析
四、2002年市場情況分析
第十二節 眼科用葯市場分析
第十三節 我國主要城市植物生物鹼類抗腫瘤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