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我渴了

上海我渴了

發布時間:2021-02-09 21:42:08

上海自來水能直接喝嗎

水廠生來產自來水的主源要過程,可分為取水、加葯、混凝、沉澱、過濾、供水等幾部分。所以,從水廠送出的自來水是較為干凈的。那麼,為什麼自來水不能直接喝呢?
原A,為了給自來水消毒,水廠往往會在水裡加入少量的氯氣,氯氣溶於水後會生成次氯酸等物質,次氯酸有極強的殺菌、漂白作用。但同時,水中還會產生一些次氯酸鹽和有機氯,它們被稱為余氯。余氯具有較強的氧化性,如果經常喝含有餘氯的自來水,對健康顯然是不利的。但是,自來水中的余氯是不穩定的物質,它在光或熱的作用下很容易分解和揮發掉。所以,自來水燒開後,其中的余氯就可被去掉了。
此外,水廠輸出的自來水要通過很多管道,才能輸送到千家萬戶。這些管道中難免有些不潔物質和致病細菌,自來水很可能在運送過程中形成二次污染。像這種受到二次污染的自來水,如果不徹底地煮沸消毒,就很容易使人感染各種疾病。所以,自來水是不能直接飲用的。

㈡ 我們的上海歌詞

詞:田辰明

曲:田汨源

黃昏的 每個街角弄堂

從來是 溫暖的模樣

孩子蹦跳著 聞到了飯香

遠方的遊子 找到了故鄉

窗外的 霓虹都已點上

聽見嗎 那澎湃的浦江

夜色里多少客機來來往往

每個人都懷著 自己的夢想

城市越來越大

我沒有越來越小

明天越來越好

我用雙手抓牢

從海上 望向這座城

太匆忙的港灣

你追尋的一切

如今是否安好

在我們的上海

在從未停歇的浪潮

當陌生 慢慢有熟悉感

有淚水 也開始有笑顏

多一點目光 少一點冷淡

多一點分享 少一點為難

看城市 每天都在變樣

問自己 是否拚命趕上

在心裡失望渴望從不曾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

城市越來越大

我沒有越來越小

明天越來越好

我我雙手抓牢

當此刻 我抬頭仰望

在城市的中央

你追尋的一切

如今是否安好

在我們的上海

在不肯停歇的浪潮

城市越來越大

我沒有越來越小

明天越來越好

問你是否看到

當此刻 我抬頭仰望

在城市的中央

你追尋的一切

如今是否安好

在我們的上海

在不肯停歇的浪潮

當此刻 我抬頭仰望

在城市的中央

你追尋的一切

如今是否安好

在我們的上海

在不肯停歇的浪潮

㈢ 我渴望男朋友能從上海回我身邊有錯嗎,誰能體會到

能私聊不

㈣ 一個人走路從上海到湖北,像古代一樣走路到。渴了喝河水,餓了打獵吃,跟著中國地圖走,計劃多久到啊!

渴了喝河水,你就得生病,餓了打獵,你就會犯法,你走不了多遠
上海到湖北武漢約800多公里,一天50KM的話你要40天

㈤ 張傑《我們都一樣》;馬天宇《夜上海》歌詞

我們都一復樣》—張傑 專輯:《明天過制後》 演唱:張傑 發行時間:2008-08-27 推開窗看見星星一直守在夜空中 心中不免多了些暖暖的感動 一閃一閃的光努力把黑夜點亮氣氛如此安詳 你在我的生命中是那最閃亮的星 一直在我深夜中守護著我們的夢 這世界那麼大我的愛只想要你懂 陪伴我孤寂旅程 你知道我的夢你知道我的痛 你知道我們感受都相同 就算有再大的風也擋不住勇敢的沖動 努力的往前飛再累也無所謂 黑夜過後的光芒有多美 分享你我的力量就能把對方的路照亮 我想我們都一樣渴望夢想的光芒 這一路喜悅彷徨不要輕易說失望 回到最初時光當時的你多麼堅強 那鼓勵讓我難忘

㈥ 影片《大上海》中的插曲叫什麼

主題曲:《來定風波》
主唱源:張學友
作曲:高世章
填詞:岑偉宗

歌詞:
十里洋場 成就一生功業
潮起潮落 里里外外都體面
你陪了我多少年
穿林打葉 過程轟轟烈烈
花開花落 一路上起起跌跌
春夏秋冬明和滅
幕還未謝…
好不容易又一年
渴望的寧靜還沒有出現
假如成功就在目前
為何還有不敢實踐的諾言
一輩子忠肝義膽薄雲天
撐起那風起雲涌的局面
過盡千帆滄海桑田
你是唯一可教我永遠懷念
錦上添花 不如一簑煙雨
滿堂盛宴 還不如一碗細面
井水一瓢也香甜
有誰一任平生 可以不拖不欠
漫漫長夜 想起那誰的人面
想到疲倦的人間
不再少年
好不容易又一年
渴望的寧靜還沒有出現
假如成功就在目前
為何還有不敢實踐的諾言
一輩子忠肝義膽薄雲天
撐起那風起雲涌的局面
浪淘盡滄海桑田
你是唯一可教我永遠懷念
嘗盡了似水流年
你是我心坎里唯一的思念

㈦ 求上海ICS頻道早晨7點的娛樂在線的女主持人是誰,她的相片與資料

張蒙晰
在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內地,第一股席捲全國的「選美熱」,還要從1992年上海評選「禮儀小姐」算起。香港《明報》說那年開始的選美是一場「溫柔的角斗」。
那一年,張蒙晰剛剛高中畢業,就報名參加了上海市文化局主辦的「文化禮儀小姐先生暨上海國際藝術節主持人選拔賽」。名字非常長,因為要突出「文化」、「藝術」、「國際」,文化局花了大力氣宣傳。但普通市民只記得這是「禮儀小姐」選拔,而張蒙晰們報名時曾以為這是類似「才藝比賽」的活動。而在後來,這場比賽被有些人稱為內地城市選美的開始。
前世
總決賽在電視播出,這在上海電視史上也是第一次。當時上海沒有造型師,電視台的化妝師就只給選手上很厚的粉,一群女孩子被帶到華山路上著名的露美美容院做發型。1992年的上海人,只有新娘子結婚才會到美發店燙頭發,用黏黏的摩絲弄出很多打圈圈的卷來。於是,一群年輕小姑娘都被弄得「面目全非」,長發被盤成「菊花頭」,顯得俗艷而妖氣。只有剛走出中學校園的張蒙晰,因為是齊眉的童花頭短發,得以保留了清純本色,給所有人留下深刻印象。巧的是,1946年那場標志性的選美,人們心目中的「上海小姐」謝家驊也正留著學生氣十足的童花頭。
至於總決賽服裝,全靠選手們各顯神通自己准備。那個時候的上海沒有恆隆、沒有中信泰富,手裡揣著錢沒處買。張蒙晰和媽媽逛遍了南京路、四川路,市百一店、時裝公司里都沒有中意的。最後衣服是哪裡買到的,張蒙晰已經不記得了,那是紅黑格子的裙子套裝,這套衣服只穿過這么一次,至今她還收藏著。
總決賽的評委有黃蜀芹等文化界人士,一群雜志總編、記者坐在下面。張蒙晰分析自己獲冠軍原因除了氣質清純外,還在於狀態放鬆。
「放鬆」兩個字,今天來看是多數電視節目必須要做到的,但1992年所有的電視節目都綳著一根筋,是要精心操練、完美呈現的。其他參賽選手都是高學歷的大學生、研究生,抱著必勝信念參加比賽,只有張蒙晰覺得能進入總決賽已經算是勝利。最後一項「自由發揮」,談的題目是「上海改革開放進程中最需要做的……」。張蒙晰說最該改善交通:「一次擠車時鞋子被擠掉了,覺得自己……」說到這里,她忽然愣住了,很自然地停了一兩秒鍾,繼續說:「……非常難過。」就是這個停頓,令所有人都笑了,隨即響起一片掌聲,過於緊張而緊綳的氣氛,終於在這刻「放鬆」了下來。
自然、放鬆、親切、青春……這些特質正是張蒙晰被評委們捧為第一的關鍵。他們都不曾想到的是,這些特質日後也成為新一代電視節目主持人的特色,與舊一代端莊、矜持、完美有了很大區別。張蒙晰的親和力,在1992年的電視熒屏上獨樹一幟。
冠軍的獎品據說價值數千元,這在1992年是個相當不菲的數目,張蒙晰得到了巨大的景泰藍花瓶、青年畫家施大畏畫的《仕女圖》,以及一台海鷗牌相機。
張蒙晰說這場比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她覺得「禮儀小姐」和純粹選美有本質區別,在那個單純的年代,官方組織的這場活動偏向文化且大氣。之後全國各地進行了各種「小姐」選拔,商業味道漸濃、身材相貌佔了上風……當上海終於出現大群穿著泳裝在泳池裡拗S型的選美比賽後,選美被勒令停辦,堅決取締。20世紀90年代沸沸揚揚的「選美」活動就此偃旗息鼓,消失多年。
今生
比賽之後,「禮儀小姐」張蒙晰和「禮儀先生」以及另外兩名獲獎選手被委以重任挑大樑,以漢英雙語主持上海國際藝術節開幕式。那位來自外貿學院、唱歌酷似張國榮的「禮儀先生」已被人遺忘,另外一名女主持是後來成為演員的陸玲。「禮儀小姐」第二名是日後東方電視台的當紅主持夏琳。
今天的超女好男有簽約公司一整套商業包裝。1992年時經紀公司很少,只有廣州白天鵝唱片公司三番兩次地找張蒙晰簽約,但她覺得唱歌始終不是終生職業。很長一段時間里,她以自由職業者身份工作生活。文化局會安排一些活動,例如通知她主持某服裝品牌的新聞發布會。大家那時都沒商業活動經驗,年輕的張蒙晰被告知根據稿子說一下,然後讓記者提問,要沒人提問就宣布結束好了。結果,現場真的沒人發問,張蒙晰當真說結束,品牌公司急了,接過話筒趕緊自我介紹來圓場。
除了主持,上海還給了她許多拍影視劇的機會。長相甜美的她,和「韓小樂」戰士強主演50集《歡樂家庭》,1995年主演了胡雪楊的藝術電影《牽牛花》。也有各類廣告找上門,拍個化妝品廣告,還得她自己先化個妝。
拍《若男和她的兒女們》時,恰逢上海開設音樂頻道,劇組有人推薦了她。從此,張蒙晰變成在電視里介紹歌曲的「夢溪」,這個藝名取自《夢溪筆談》。她有了單位編制。
2001年,「夢溪」又悄悄地變回了「張蒙晰」,在我們眼前消失多年。她到底經歷了什麼?有人好奇。其實,這個女孩生活很順利,她結婚、出國、生了女兒。
張蒙晰的先生是美國人,兩人1997年認識時,他是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生,正在寫關於舊上海文化的論文。1999年張蒙晰結婚,2001年隨先生遠赴美國,接著她又去了悉尼,生下女兒,在澳洲SBS媒體工作。她出國那一天,正是上海廣電系統大調整,音樂頻道從虹橋路的廣播大廈搬到浦東的東方電視台。
2007年夏天,張蒙晰把家搬回上海,又趕上上海音樂頻道更換為外語頻道,在國外修過傳播學和電影評論學的她回到了電視台,這個陌生而熟悉的地方。外語頻道正適合現在的她,張蒙晰主持《華人電影志》和《娛樂進行時》兩檔英語節目。未來的她,希望在媒體產業謀求更國際化的交流發展,這恰恰是16年前上海選拔「禮儀小姐」的初衷。

ICS上海外語頻道主持人及節目一覽表

2007年12月13日 10:30

來源:東方網 選稿:劉軼琳

序號
姓 名
欄目

1.
陳蕾
1\新聞

2\三城記

A Tale of Three Cities

3\Mr. X

2.
秦憶
1\新聞

2\驚言堂

The Main Talk

3.
王東
1\新聞

2\勁體育

Power Sports

3\通向北京

Road to Beijing

4.
吳四海
中日之橋

Bridge to Japan

5.
陸晉美
新聞

6.
何健
新聞

7.
唐桔
新聞

8.
楊盛昱
說東道西

Culture Matters

9.
Heidi
You』re the Chef

10.
張蒙晰
1\華人電影志

Reel Talk

2\That』s Entertainment

11.
William
車游天下

Get away

12.
Viviana
愛生活

Life Source

13.
Chi Tung
科技@生活

TechMax

14.
Jenny
城市節拍

City Beat

15.
Charlie
家庭滑稽錄像

Funniest Home Vedeo

16.
Laurance Ku

顧忠山
不完全爵士

More Than Jazz

17.
洪晃
來來往往

Crossing Over

18.
袁鳴
世博鏈接

Expo Connection

㈧ 上海話我餓了 我渴了怎麼說

我肚皮餓了,我嘴巴幹了。

㈨ 上海城隍廟解簽

你問的是事業感情,這個簽都回答了。簽兩句答事業後兩句答感情。
第一句治國安邦賢臣版志,說明你是個有權事業心的人,在事業方面非常渴望成功。同時也告訴你了,要走正路事業方成。你的事業是賢臣志,自然是要不能去旁門左道了。這個符合世間道理,成功的人都是踏實做事的人,投機會有一時的高峰,但是終不是長久之道。
第二句成合一統順天行,告訴你的是如果取得成功的方法。即順天行。要把握機遇,順勢而為。不要做逆水行舟的事情。發展開來,為人處世,要廣結善緣,與人方便就是於己方便。這樣你做事的時候,自然就順利了,少有人給你使絆子了。
最後兩句是將感情的。若是苦戀,單戀某人的話,那麼這份苦戀是會有你希望的結果的。若現在還沒有適合的對象也不用著急,時候未到,到了自然就百草萌芽了。所以對於婚姻的態度,建議你隨緣而定吧。這種事情一時也是急不來的。但是最後的結果是很好的。

㈩ 上海話的特點!!!

上海話的歷史只有七百多年,比蘇州話和松江話的歷史要短得多,但是上海話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方言,這是由上海獨特點地理環境和歷史的獨特機遇所決定的。原來上海處於長江三角洲的灘頭,所謂「上海灘」是對它的最合適當稱呼,它是遠離府治的鄉村僻地,處於經濟發達地域的邊緣。歷史上蘇州府和嘉興府是兩個大府,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松江府卻比較落後,而上海地區又是在近海灘,所以就整個松江地域的方言來說在太湖片里發展是很緩慢地,上海方言更為古老。它保留著許多松江方言留給它的很古老的語音和詞語。然而,上海又面臨東海,碰上了特殊的機遇,1843年上海被迫開埠以後,成為一個自由發展的租界,有相當長時間的市民自治,使上海迅速變成一個國際大都市、金融中心,龐大移民和高速經濟的沖刷,使上海話一躍成為太湖片吳語區發展最快的語言。近一百五十年來,上海話和上海這個城市一樣突飛猛進,上海話中的一些要素在短短的兩三代人里就可以看到較重大的變化軌跡,這在國內的近代語言發展史上是獨一無二點。

概括地說,上海話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點:

一 新舊交雜語言跨越度遠
上海雖然只有七百年的歷史,但是松江地區的人類活動卻又六千多年的歷史,上海的初民從松江移來,加上上海地區歷史上語言發展緩慢,原江南地區語言中不少古老的語音、詞語一直保留至今。比如上海話里「鋸子」讀如「蓋子」、「五虛六腫」中的「虛」讀如「嗨」,這都是中古早期江東方言在今江南的遺留。上海話里的「角落」就是「角」、,「雞殼落」中的「殼落」就是「殼」,為什麼會有兩種說法呢?這是上古漢語存在復輔音的證明,即[kl]這個復輔音現還遺留於上海話里,有時讀[klo?],有時分成兩個音節讀作[ko?lo?],有時單輔音化讀為[ko?]。上古有[kl]這個復輔音還可在漢字的形聲字里找到證據。如「格、胳」的聲母現讀[k],「絡、洛」的聲母現讀[l]。在老年人的老派語音中,「幫」、「端」的聲母不是讀[p]、[t]的,而是讀一種伴有濃重鼻音的縮氣濁音[』b]、[』d],這種縮氣音現在浙南慶元、仙居等山區才有,在壯侗語里還有這種音。壯族、侗族人都是古越人即古代百越民族的後裔,百越語音的縮氣音作為一種語言底層還長久保留在上海話的主要聲母中。這些例子說明上海語音里還保留著很古老的因素。近一點的例子,比如上海話里「龜、貴、鬼」白讀都讀[ʨy],讀如「舉」,不讀「桂」;「虧」[ʨhy](吃虧)讀如「區」,又讀如「奎」;「櫃(櫃台)、跪」[ʥy]都讀如「距」;「圍(圍巾)」[y]讀如「雨」,「喂(喂飯)、圩[y]」讀如「迂」,不讀如「為」、「委」。在鄉村有的地方,「歸去」(回去)還讀如「居去」,「鮭魚」還讀如「舉五」,「鍾馗」讀如「鍾具」,這最後幾個讀音在太湖片吳語區里是保留最老的發音了。但是,語音的快速合並,上海話又是跑在最前面的,如「碗」「暗」不分,「官」、「干」不分;「圓」、「雨」不分,「權」、「具」不分,「出書」與「拆尿」不分,「石頭」與「舌頭」不分,這些都是上海話里首先發生的,走在其他吳語方言的前頭。上海話的入聲韻是吳語中保留最全的。在鄉下老年人中,「客[kh??k]」、「掐[khæ?]」、「刻[kh∧k]」、「渴[khœ?]」、「磕[khe?]」、「殼[khɔk]」、「哭[khok]」都不同音,即有七個基本韻,發展到現在城區的青少年,合並到只餘下二個了,「客=掐=刻=渴=磕[khɐ?]、殼=哭[kho?]」。上海話的韻母從19世紀中葉開埠時的62個,歸並到20世紀末新派只有32個,就在四代人中完成,這種語音上的跨度也是其他方言中沒有發生過的。上海城裡語音的內部差異很大,不同身份不同年齡的人說著不同發展層次口音頗不相同的上海話,彼此常常覺察到差異,但也沒感到有什麼交際障礙。偶然發生理解錯誤也是有的。如有一個老上海在《新民晚報》上發表一篇文章批評公共汽車上青年售票員把「烏魯木齊路」叫成「麥琪路」,因為「麥琪路」是原來殖民主義者取的舊路名。其實是他聽錯了,該售票員叫的是簡稱「木齊路」(雙音節化傾向),那是新派語音[A]、[o]開始接近,[ʑ]向[ʥ](「齊」的聲母)合並對結果(齊=琪)。又有一次有人在報上批評越劇青年名演員趙志剛在領獎時說「今天我撈到獎了」,言語不夠文明。其實趙志剛是說「我拿到了獎」,「拿」字的讀音在年輕人口中已從[nE]演變為[nɔ],與「撈」字音[lɔ]相近。那位長者是聽錯了。現在[nɔ]倒是恢復了上海話的舊音,1862年麥高溫記「拿」的音就是[nɔ]。老派、新派不管哪一派,在上海都沒法成為權威左右別人的說話了。

二 南北融會語言寬容度高
上海成為商埠之後,全國各地的移民匯集上海,他們的語言勢必對上海話產生一定的影響,特別是江浙人多,語言也和上海話相近,對上海話的影響最大。南北語言在上海交匯,在自由的交際中,不少詞語在上海生根,融入上海話,使上海話里的同義詞特別多。比如表示「合在一起」的副詞有「一共、一總、總共、共總、統總、攏共、一共攏總、一齊、一齊辣海、一齊攏總、一齊拉起、一齊勒化、一塌括子、亨八冷打、國落三姆」等,其中「一共」、「總共」來自北方話共同語;「一齊、一齊辣海、一齊拉起、一齊勒化」則出自本土,現在在上海農村還在用,城裡多已不說。「攏總、攏共」等多用於浙江籍人;「亨八冷打」來自閩粵語,「國落三姆」來自寧波腔的洋涇浜英語「all sum」,最初的讀法是「和路三姆」;「一共攏總」曾在40-60年代的上海很常用,現在說「一共、共總、一共辣海、一塌括子」比較多。
常用詞的多樣化是上海話寬容度高的一種表現,它使生活在上海的外地人容易聽懂近於家鄉話的上海話。再舉幾個例子:在上海話里,「一定」有「一定、肯定、準定、一準、板、板定、定計、定規」等同義詞;「大約」有「大約、大概、作興、大約莫、大約莫作、大約光景、約莫光景」等;「忽然」有「忽然、突然、突然間、突然之間、忽聲能、著生頭、著末生頭、著生頭里、辣末生頭」等。又如方位詞「後頭」有「後頭、後底頭、後底、後面、後面頭、後頭起、背後頭、屁股頭」;「外頭」有「外勢、外首、外頭、外面、外面頭、外底頭」等。「慢慢地」有「慢慢叫、慢慢能、慢慢介、慢慢能介、慢慢能個」。在20世紀60年代以後,上海話漸漸放棄不少自己方言中較土氣的常用詞,一些吳語中的通用形式取勝,如放棄「戶盪」、「場化」而通用「地方」。
上海方言詞中可以包容不少別的方言的用詞。比如山東人來上海賣「大餅」,上海話詞彙中就加上一個叫「大餅」的詞,而且「大」不讀「度」音而讀如近山東音的「da」。又如蘇北人在上海賣「油饊子」,上海人就在自己的語言里加了個「饊」字,讀如「散」,蘇北人把上海人叫「絞捩棒」的食物稱為「脆麻花」,上海人也叫它「脆麻花」,就連「麻花」讀音也跟作「mahua」,不讀「moho」;廣東人賣「魚生粥」、「雲吞面」,「魚生」一詞上海人叫「生魚」的,原不讀正偏式的「魚生」,「雲吞」與「餛飩」本是各地讀音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寫法,上海人都把它們照搬來用;在上海的寧波人把「百葉」叫「千張」;把「乾菜」叫「菜乾」,上海人也拿來就用。上海話可以吸收其他方言的第一級的常用詞使用或取代自己的常用詞,如吸收寧波話的「阿拉」替代了老上海話的第一人稱復數「我伲」,「高頭」、「窗門」也大有取代「浪向」、「窗」之勢,「老頭」、「老太」的連讀聲調也用了寧波音。不是歧視或排斥、而是可以較隨意地吸收來滬移民的生活用語,以至改造自己,這也充分說明上海人說話海納百川的氣魄。

三 領導標新語言自由度強
上海市民領導標新的市民意識,造就了充滿活力的上海話。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那些年代裡,上海經濟飛速發展,從國外來的新鮮事物層出不窮,當時簡直是一個出新事物,上海人就造它一個新名詞,如「馬路、洋房、書局、報館、影戲院、卡車、三輪車、足球、高爾夫球、俱樂部、博物館、幼稚園、自來水、雪花膏、橡皮筋、拍紙薄」等等。隨著書局報館的興起,很多音譯或意譯的外來詞如「沙發、咖啡、啤酒、幽默、細胞」等也都通過在上海創辦的書報雜志傳播到全國各地進入共同語。民間用語也常常趕時髦,如上海最早通電車,有了「電車」一詞,當時都是有軌道,緊接著上海人就把人臉部額上的皺紋叫「電車路」,又把步行稱作「十一路電車」。上海自從有了交易所後,從「算盤」上引申擴用開來「開盤」和「收盤」兩個詞用於交易,定價格就成了定「盤子」、即有「明盤」、「暗盤」之別,於是欺生加碼的客盤(對客邊人即外地人)和「洋盤」(對外國人)應運而生。再發展,化了冤枉錢的外國人被稱為「洋盤」,後來乾脆把「外行不識貨」、「上當不察覺」的「阿木靈」都叫成「洋盤」。這種靈活造詞和用詞的發散性思維,不能不說是在上海這個海派社會的氛圍里造就的。
上海文化的另一個特點,是面向海外,中西合璧,兼收並蓄。上海話對於外來詞是積極引進的。在20世紀初曾領風氣之先,引進了大量的日語詞語,又造出了一大批音譯詞,以至有的類後綴也自外語中來,如「癟三、紅頭阿三」的「三」,「小刁碼子、三光碼子」的「碼子(moulds)」。又如稱某人「老克拉」,「克拉」是「經典classics」中來的,稱「辦法、竅門」的「挖而勢」是「ways」,還一度產生了聞名全球隊「洋涇浜語」。現在在青年中說上海話時夾雜洋話詞語的現象也時而可見。這種「拿來主義」的習慣使上海話總是走在新潮里,利於推動社會現代化。
上海市民使用語詞還表現出其不同使用對象的層次性,在同義的詞語或語句面前,各說各話而互不幹涉,在老百姓中,說話是平等的,沒有什麼權威的用法,不講究規范性。有說新的「飛機浪吊大閘蟹——懸空八隻腳」,也有說舊的「四金剛騰雲——懸空八隻腳」。有說「酷」的,也有說「嗲」說「靈」的,傳統和新潮並舉,俚俗和正規同行。
中國南北方言在語法上也有許多分歧,這里用那裡不用的,在上海話里卻可以和平共處。如可以用點頭或搖頭代替答問道「是非問句」,在漢語里大致有四種形式:1,V嗎;2,V不V;3,V不;4,可V(「V」為動詞)。在許多比較單純的方言中,往往只用其中一種來提問。如蘇州話只用「可V」式,杭州話、紹興話只用「V不V」式,宜興話只用「V不」式,嘉興話只用「V嗎」式。但是,在上海方言中,這四種形式及其混合式都可以自由說。如「儂是學生伐?」「儂是勿是學生?」「儂阿是學生?」「儂是學生勿啦?」及「儂阿是學生伐?」「儂是學生阿是伐?」「儂是學生,是勿是?」甚至英語的反意問句的形式如「儂勿是學生,是伐?」上海人也用。所以到上海來的外地人,不論他是何地人,問的話是哪種形式,在上海都能交際,上海人都聽得懂。於是,正像人們在上海搞經濟活動很潤滑那樣,問話也很自由,上海話也在此種紛繁交際的環境下養成了寬大的自由度。
漢語中一種常用的帶兼語形式的「V1+人+物+V2」句子,其語序原來在上海話里只有一至兩種表達形式。後來,在各地移民方言的影響下,也變得很自由,只要在語義上不造成歧義,下面六種說法都可以:「買好小菜撥伊吃」、「買撥伊吃好小菜」、「買撥伊好小菜吃」、「買好小菜伊吃」、「好小菜買撥伊吃」、「好小菜買伊吃」。由此可見在上海話中語言的組裝能力之強和上海話容納各地說話習慣的靈活性。

四 統散並舉語言變通度大

許多上海人現在都會操雙語,如又會說上海話,又會所其原家鄉話。像有些原籍蘇北的上海人在自己的社區里說蘇北話,而與別的人或在比較正式的交際場合說上海話。如今,多少上海人都會說普通話。這種根據說話的不同場合或不同對象,可以不斷地轉換雙語或多語的現象,在上海社會交際中已司空見慣。這就為不同語言間的雜交和互相吸收長處形成了一個良性的環境。上海的語言環境能分能合,人們在不同場合中組裝著不同層面的上海話。跟祖父母說老派的,跟老朋友說俚俗的,跟年輕新朋友說新潮的,跟老師同事說「正宗規范」的,在會議上說書面化的,跟白領說帶洋詞語的,跟股民說帶行情流行語的,在正式場合、媒體話筒前就說普通話。久住上海的不少上海人說帶有許多上海話詞語或語音特點的「上海普通話」,如「這部片子好看得來」、「我弄不來的」、「你去不啦」、「這里有個洞洞眼」、「他不大開心,我倒老篤定的」,連公共汽車的報站器中把「車兒拐彎了,請拉住扶手」說成「車輛要轉彎,扶手請拉好」。還有什麼「體育場調頭」、「開門請當心」等都是普通話的上海變體,更別說「zh、ch、sh、r」和「z、c、s、l」不分了;不久前才來上海的外地人又說著剛學到不多的帶上海詞語的「普通上海話」,如「趕明兒咱們去南京路白相!」但大家都可以聽懂可以交流。上海話就在此開放的環境中變革著,變得更有生氣,在必要處更簡化更公約數化,在一些特別場合又更有區別更細膩,有統一,有分散,形成了一種有豐富層次的社會方言。

閱讀全文

與上海我渴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瀏覽:533
黃金藤價格價格 瀏覽:503
85港幣摺合人民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05
江蘇八方貴金屬軟體下載 瀏覽:344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費用 瀏覽:84
企業如何通過基金融資 瀏覽:570
項目融資的結構 瀏覽:379
融資33 瀏覽:370
拆借信託 瀏覽: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