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在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的工業地理格局當中,你認為上海到底起到了一個什麼
以上為核心,輻射長三角,上海起到了龍頭作用,一個龍頭,你應該知道它的作用有多大。
『貳』 上海發達還是香港發達
我覺得香港更加發達。
但從經濟發達程度來看,兩個地方差不多。都是在一部分版地權區有高度發達的金融體系,在其他地區又有相當多的低階層人民。
但是香港的整體政治體系,醫療,福利都更加完善。
這些是上海比不上的,上海還是需要很長時間還完善不錯的。
『叄』 上海為什麼能夠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的重要金融,工業
上海有地理區位優越的良好條件
上海位於太平洋的西岸,與東京、香港、新加坡相鄰或處於同一時區,也能與國際金融中心倫敦、紐約構建連續24小時的接力交易。上海又位於遠東的中心點,鄰近的是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東亞地區。與國內諸多大城市相比,上海構建國際金融中心享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和交通便利的條件。
上海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的優勢
上海是全國的經濟中心,具備了匯聚國內商貿並輻射全國乃至海外的作用。國內主要城市橫向比較,上海在GDP排名、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出口總額等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上海經濟的蓬勃發展積蓄了深厚的經濟實力,這本身就為其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上海擁有規模龐大的金融機構
到目前為止,上海已建立起包括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託公司、期貨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貨幣經紀公司、票據業務中心等在內的類型齊全的金融機構體系,已成為我國中外資金融機構的最大聚集地,形成了多元化的國際金融機構體系。截至2008年底,上海金融機構總數已超過850家,上海已有十大類銀行機構,銀行網點數突破3000多家,成為中國銀行業機構門類最齊全的地區。外資機構紛紛落戶上海,上海是大陸外資金融機構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截至2008年6月底,已有375家各類外資和中外合資金融機構匯聚上海,佔在滬機構總數的44%。其中,有27家外資銀行總部設於上海,佔全國外資法人銀行的2/3,並表資產佔全國外資銀行的80%以上。落戶上海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投資性公司和外資研發中心也分別達到154家、150家和196家。更重要的是,上海金融機構資產總額在全國金融資產總額中佔有較大比重。這是反映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金融機構聚集功能的重要指標。「十五」末,上海金融機構總資產達到3.2萬億元,約佔全國的9%。截至2007年底,全國金融機構資產總額60萬億元,上海就佔了7萬億元,約為全國金融總資產的12%,增長很快。
上海有數量眾多的金融市場體系
上海已成為大陸金融產品最豐富、最集中的地方。目前,上海已經形成了以資本、貨幣、外匯、商品期貨、金融期貨、黃金、產權、再保險市場等構成的全國性金融市場體系,匯聚了世界上主要金融市場種類。上海已形成包括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銀行間外匯市場、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和上海黃金交易所在內的多層次市場體系。上海金融市場的成交總額和規模連續大幅度增長。2007年,上海金融市場交易總額超過70萬億人民幣,比2001年的10萬億增加了6倍。
上海具有品種多樣的金融產品
目前,上海各金融機構開發的金融產品不僅包括票據、信用卡、資金運營、中小企業金融、電子銀行管理、零售銀行管理、汽車金融、資產託管、產品研發等市場前沿的各個方面,也覆蓋了數據處理、會計處理、國際貿易單證處理等多項銀行後台業務處理功能。2007年推出的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標志著上海作為人民幣資產定價中心地位的確立,也為將來包括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品的推出提供了價格基準。目前,我國的私募證券基金、QFII、QDII以及私人銀行業務也主要集中在上海。
上海具有輻射周邊地區的巨大潛力
上海作為歷來的內外經濟接軌的重要樞紐,其周邊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流域經濟,它不僅是太湖流域經濟,而且是長江流域經濟。現代交通的發展,使它既可以輻射到周邊的蘇州、無錫、常州等長三角地區,也可以一直延伸到中西部的武漢和重慶等地區,把大半個中國帶動起來。因此,經過上海為中國發展提供的資本,要比經過中國其他城市的都多。在服務於全國經濟特別是長三角及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日益顯著的積極促進作用。從國外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過程看,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大都先是該國的國內金融中心,然後再進一步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上海現已是境內最大的金融城市,是內地當之無愧的金融中心。
『肆』 上海是中國最發達和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嗎
城市綜合實力排名前十位 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杭州、武漢、南京、成都和沈陽(實力中基本包括綜合素質)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亦是我們這個國家的政治、文化、科研、教育中心。至於經濟方面,雖然有一大批人才,有自己獨立的趕超國際的獨立見解,但完全受制於中國上海,在短期內還不可能有很大的進展。但值得標榜的是,這里有中國的矽谷——「中關村」,這里有在亞洲比較知名的大學——清華、北大、人大、北航、北理工等。所以北京可以說在整個亞太地區乃至泛歐亞大陸都具有一定的國際知名度。這一點,在中國,是其它任何一個城市都不能比擬的。眾所周知北京將舉辦2008年奧運會,奧運效用將對北京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推進作用,到那時,北京可以當之無愧地棲身於世界大城市行列。
上海:中國最具有國際氣息的都市,這里匯聚了眾多的外國人士,具有極高的國際知名度,甚至可以說在亞太地區完全能夠媲美東京、香港、新加坡等著名城市。它地處長江三角洲的中心位置,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地緣領導能力,擁有中國所有城市中最高的GDP總值和人均GDP值。並且強有力的輻射整個華東地區,使其成為自己的服務對象,可以說占盡了天時、地利。而且上海擁有全國最大的海港,運輸能力也已進入世界前十。經過將近十年的大幅建設,上海早已成為了中國的金融中心。這里吸引了眾多的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以及金融寡頭。上海將是中國最具發展潛力以及最先躋身世界級的城
『伍』 中國哪個城市工業實力最強
必須是上海!
上海無論在輕工業還是在重工業上在國內都是一流的!
而且是代表了國內工業發展的潮流及方向。
但是這幾年北京有點替代上海成為工業老大的傾向!
『陸』 上海為什麼會成為我國最大的工業城市
上海處於東部沿海和長江流域兩條經濟帶的交匯處。黃金水道長江和滬杭、京滬鐵路干線版,使上海成為貫通中權國東西南北的交通樞紐。優越的地理環境使上海成為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全國最大的城市、中國工業科技的最大基地。其中,上海的紡織工業出口產品數量最大、創匯最多,是全國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寶山鋼鐵公司是我國第一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是近代化學工業的發祥地,是全國最大的機械製造中心和重要的大型工業成套設備製造基地,也是全國最大的精密儀器儀表及量具製造中心,上海還是我國最大的商業、金融、貿易、科教、文化中心。浦東新區是我國重點對外開放區,是舉世矚目的投資熱點,帶動著長江流域各省、市經濟的發展。
『柒』 上海為什麼經濟實力和潛力都這么強
一,上海是東方重要港口。物流進長江口的都要經過上海。
二,上海儒家文化思想較弱。整個南方長江流域的儒家思想都較北方黃河流域要弱很多。 因此在19世紀一開埠,農民繼續即離開了農業的儒家文化的思維影響,而被西方的工業文化所影響。 而西方商業文化與工業文化核心就是:平等。交流。提供質量好的服務與產品。 所以上海的理念,是普遍性的較為敬業與科學。 這是上海產品在整個20世紀中,在中國,就是高質量的代名詞,一直到現在。
三,民國黨當年的中心就在南京,所以上海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經濟大城市。所以集中了當時中國極多的人才與高等學府。 北有北京,南有上海。 但學術與科學,講究的就是自由與創新。 這一點上,全國沒有一個城市能做到上海這樣。 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兩所學校的創新力,在全國都是靠前的。 北京投入非常大,國家有錢,但畢竟政治氛圍太濃,很多思想不敢講。 自由度與創新力要差很多。 所以西方工業化國家的老外,在北京,是圖新鮮。但在上海,有家的感覺,工業化,商業化的氣氛都非常濃厚。 商業規則也都比較遵循。這個非常重要啊。 人事力量起的作用越強,對一個地區的經濟活力的阻擋越強。這是經濟學的基本原理。
四,天氣優勢。 上海天氣不錯,有空調的可以活,沒空調的也能活,不是活不下去。
五,人才與理念優勢。 這是最核心的一點。因為上面四個原因,所以人才與理念非常強大。是全國唯一一個可以與國外工業化城市相提並論的。 北京官員太多啦,只指點不幹活,那產值硬拿錢投出來的。 所以上海也是全國最忙碌的城市。
但我個人覺得非常習慣,忙碌是忙碌,但讓人感覺忙碌的有價值: 一是給的錢較多。 二是人性化,業余時間人家不管你。 三是面子問題放的低。 所以忙但不心累。 體力好就多干,體力不好就少干,也沒人干預你。 人家就是再恨你,也得通過法律,否則再看不慣你也沒辦法,呵呵。 法治很好。 正而巴經的給你辦事。 所以上海人到內地城市,大家雖然看不慣,但沒有講上海人做事不認真的。這種評論很少。 最多就是講上海人看不起人。但也是別人自己感覺的。 因為在上海就這樣,他看不起你,你也可以看不起他,但只要不是誹謗罪,互相也不鳥對方。 這種文化,在內地,就受不了了,呵呵,內地城市基本上,都講儒家的禮,即所謂的你高興不高興,你得理他,得笑。 上海不這個文化,上海只有對服務對象時,那非常專業的笑。但一般都是各干各的事,互相不理的。 你可能會覺得這太冷漠,但其實非常省心。沒那麼多事。
我從上海待了十年,回內地城市,非常不習慣。 效率低,不辦事,就只是忽悠人,然後拖啊拖的,還得去送禮什麼的,講什麼,只講誰家關系硬,不講誰有本事。 一說羨慕誰,就是誰認識哪個當官的,然後搞了多少錢,很少,極少有講:誰非常有本事,自己如何創辦了什麼,然後又如何的。 這個我就變得很不習慣。
呵呵,我想中國人之所以看不懂上海人,根本上,還是農業文明占的城市太多。 工業文明占的城市實在是太少了。
再過100年,中國真正的從文化上實現了工業化時,就不一樣了。
那全國基本就不再罵上海人了。
這是個發展過程,正常的。
『捌』 為什麼上海市是工業龍頭
新華社上海12月8日電(記者 羅爭光)過去5年裡,上海科技進步帶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作用日益顯著,高新技術不僅在節能減排、重大科技專項、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成為「主角」,更為上海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巨大力量。
「十二五」是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速發展轉型的關鍵階段,上海將進一步提升創新效率,大力推進研發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通過推進「四大工程」引領發展轉型。
高新技術全面「領跑」
在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辦公樓的大廳內,迎面一塊黑底紅字的巨型顯示屏,每天都更新著該公司兩台百萬千瓦發電機組的供電標准煤耗。
從2008年正式建成投產開始,火力發電的供電標准煤耗世界最低紀錄就一直由這家公司保持:2008年為287克/千瓦時,2009年降至282克/千瓦時,而同期世界最先進的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機組的煤耗在300克/千瓦時左右。「2010年全年,『外三』應該可以降至280克/千瓦時以下。」公司總經理馮偉忠說。
馮偉忠稱,與國內同類機組平均水平比,外高橋第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這兩台機組每發1千瓦時電,可以節約62克標准煤,一年就可節省標煤70多萬噸,累計可減排二氧化碳超過100萬噸。這對於我國在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減少40%至45%的計劃而言,意義深遠。
外高橋第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的「煤耗世界最低紀錄」,源於其長期的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在建廠和運行的5年間,「外三」研發並組織實施了「零能耗脫硫」、「廣義回熱技術」等11項世界首創技術,「超超臨界機組參數和運行方式優化」等6項國內首創項目,取得了9項國家專利授權。
「外三」的成績,是上海科技創新全面邁進的一個縮影。上海市科委主任壽子琪介紹說,「十一五」期間,上海共承擔國家各類科技計劃任務5357項。在上海研製的我國大型客機首個型號C919技術方案取得明顯進展,ARJ21-700支線飛機試飛、試航取證也全面展開;「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裝備及成套工藝」、「重大新葯研製」、「新一代無線移動通信網」等重大專項,部分階段性成果已實現產業轉化;首台具有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先進封裝光刻機實現市場銷售額「零」突破,65納米介質刻蝕機2010年已銷售12台,並獲得國外批量訂單。
「科技支撐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效越來越明顯,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的規模也不斷擴大。」壽子琪表示,2009年上海全市新能源等九大領域高新技術產業化完成工業總產值5561億元,同比增長8.4%,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3.3%。而截至今年7月,上海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50%左右,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則達到63.8%。
提升創新效率
壽子琪說,盡管上海「十一五」期間支持科技創新的五項指標均可實現,「但量上的數據攀升並不代表創新效率質的提升。如何繼續突破科技創新依然存在的一些不適應、不協調的『短板』,將是今後工作的一個重點。」
「短板」何在?上海市科委總工程師陳傑直言不諱:「首先是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有待提升,上海高新技術產業的增加值率尚有很大提升空間;其次是金融資本對科技創新仍然缺乏有效銜接和支撐;再次是因為體制機制上的制約,在知識創造、轉移、擴散和轉化的鏈條中難以形成有效合力;此外,創新文化和創新精神也有待強化,這關繫到上海科技創新總體效率。」
因此,「提升科技創新效率,引領城市發展轉型」將成為「十二五」期間上海科技創新工作的一項重點工作。
「首先要有目標指引。」陳傑介紹說,「十二五」期間,上海將對科技發展考核指標進行針對性的調整,重點突出提高「大中企業研發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和「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三大指標。「考核指標的調整,意味著『十二五』期間上海高新技術產業、知識密集型產業將得到重點發展。」
加強和促進產、學、研的合作是上海提升創新效率的重點工作。「真正的產、學、研相結合,應該是以產業應用為目標導向。因此,要加強企業與研究單位的溝通、融合,加速推進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上海市科委發展計劃處副處長陳海鵬表示,根據今年7月啟動的國家技術創新工程上海市試點工作的階段目標計劃,到2012年將在半導體照明、下一代廣電網、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構建60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15個國家級及上海市級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平台。
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是促進「產、學、研」融合的一條有效途徑。上海市楊浦區不僅建立了上海最大的科技孵化基地,而且還建立了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三區聯動」的大學科技園發展模式,加強了區校聯動與區校融合,為後續發展集聚了更多資源。目前,環同濟大學知識經濟圈已形成了建築和城市規劃設計、市政工程設計、通信工程設計等多個完整產業鏈,聚集企業近1600家,從業人員近3萬人,預計2010年總產出將近150億元,而2015年將超過300億元。
「四大工程」引領創新轉型
上海世博會已成為上海發展高新技術、探索先進科技成果應用的試驗田。「著眼『十二五』,科技創新推動和引領上海經濟轉型的作用將全面凸顯。為提升科技發展的動力、活力與合力,上海將重點實施『四大工程』。」壽子琪說。
所謂「四大工程」,即:新興產業培育工程、基礎能力提升工程、集成應用示範工程和技術創新工程。它們構成一個體系,為上海創新成果持續涌現打基礎,更是提升創新效率的前提和保證。
新興產業是這一體系的「龍頭」。除了形成產業自主技術優勢和核心競爭力以及做強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兩個目標之外,新興產業培育工程將對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如重點推進針對耐葯菌的新型抗感染葯物研發,實現新增產值10億元;重點開發A00純電動乘用車,力爭取得整車、動力系統集成、電機及動力蓄電池組等自主系列核心技術,2015年產量達到萬輛級……
基礎能力提升則是解決「龍頭」「舞」起來的動力。陳海鵬介紹說,為支撐產業發展轉型的創新需求,上海將在「上海光源」等國際先進科學設施的基礎上,繼續建設大科學工程,在未來五年使國家級研發基地總數達到130個左右,新建和完善約4個大科學工程(裝置),並建立起強大的人才支撐隊伍。
上海市科委黨委書記陳克宏表示,上海還將在「十二五」期間開展強化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優化科技創新創業環境和深化應用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三項行動,針對性地提升科技創新效率。「把技術創新工程視作一個重要目標而不是配套服務措施,實現從軟的服務環境到『實』的創新工程的轉變,從而真正發揮引領上海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的作用。」
『玖』 秦奮在上海有多大實力
關於秦奮的背景,流傳的比較多的有兩個版本
1、秦奮的爸爸是澳門大衛集團的幕專後老闆,跟賭王家的屬生意差不多,以博彩業發的家。
2、秦奮的爸爸是上海招商銀行董事長,爺爺是軍人,他是紅三代。
真正的牛人,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你根本就不知道他們的真正背景,就算知道了,也不一定就是真的。總之,他非常有錢就對了。
(9)上海真正的工業實力擴展閱讀
秦奮是上海的超級富二代,很多人給他起了個外號為滬上皇。從這樣的外號就能看出來是多麼的驚人,要知道上海本身就是中國經濟的橋頭堡,匯聚著全國經濟實力最強的企業家和各種風雲人物,可以說是國內除了北京之外最高經濟實力的城市了。
想看他們的資產肯定還是很難做到的,那麼我們也許可以看看他車庫里的豪車。畢竟這也是一種實力的象徵,他家裡價值超過千萬的豪車就有十幾輛。
大家對秦奮的了解其實也是從他的豪車開始的。在2014年的時候,保時捷918發生的亞洲首撞的車主就是他,當時還不算非常的出名。而接下來的2015年,一輛價值3000萬的法拉利被撞成廢鐵這,這位車主也是他。
『拾』 上海有哪些重要的重工業企業
這兩家較重要出名一點
三菱重工業(上海)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新靈路258號第1層A部位
電話:(021)68413030
現代重工業
地址:中國上海市浦東新區牡丹路60號東辰大廈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