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佛祖為什麼要割肉喂鷹食肉動物的習性不可能幹預改變阿那不是縱容和包庇壞人嗎那小雞兔子就該死嗎
本人所看的佛典經論實在貧乏量繩,雖然不知此事其出處,缺上文下理的理解,唯對此態緩事也經一定程度的推敲,卻覺得很多人對此好像特別容易誤解,尤其是我國的人,蓋為文化上盲點所致,是為本文緣起。
故事大抵為佛祖見一鷹鷲臨將餓死,基於悲天憫人的慈心,逐自割肉餵食之,以保存其性命。如依佛經一般的格式,佛祖在向其門人、聲聞像緣覺、以至諸天天人、神龍、阿修羅、以至菩薩描述此事時,大抵手心頭頂放光,眾皆感世尊對眾生,以至一草一木,發大悲之心,祥閉猛偏袒左肩左膝謹橋,贊嘆不已雲雲。
按很大部份的人會這樣理解:佛祖慈眼看眾生,不忍眾生受苦受難,寧自我舍其肉,去救助瀕死的飛禽,實在是太偉大了!同情共感,誠不謬也!但這只是感性層面的贊嘆,如果想深一層,好像說這鷹死裡逃生後,居然食髓知味,誤認為可以不勞而獲,每天再來取免費午餐,那便如何?佛祖以自身的肉可以喂飽它多少天?是否要自我犧牲去滿足它? 「從林法則」固然不好,但」反從林法則」 便更不妥當。
法國存在主義大師薩特有雲:」他人就是地獄」 ,意謂生命的虛無荒謬之處在於,生命之間不能避免地互相否定、互相限制。我們的存活是需要通過否定身邊其它生命,進食其它物種予以維系。此語具深刻性,相信現代人頗難違反此規律。
若據此,物種間寃寃相報,何以盡渡六道眾生?佛家大乘的理想如何可能?
我們先看看魯迅筆下的阿Q:在某次阿Q被人欺負毒打,他在現實上沒有反抗,只在自己幻想:兒子在打老子,然後沾沾自喜,以此在精神上取得勝利。套用尼採的話:」寬恕只是懦弱者的借口」。 當然,以寬恕的理由去自解,會比阿Q式勝利層面上來得高些。但同樣的,事情的根本是:對不合理的事予以啞忍,不作修正,使惡繼續存在,甚而坐大,哪剩下的一點兒善 (或偽善) 的最後據點很快便無立足之處。最後,這世上消失了善,只有惡存活下來了。中國文化其中一項的敝處是 「愚仁」, 不問是非的對外投以仁心,於事無補,更助長邪惡,是為不明智、不理性之舉。
回到最初的問題,佛祖若憐憫眾生,如見鷹生死一線,個人認為可從權救它一次,僅此一次,但不能再助長此鷹日後的惡。若日後此鷹欲再想不勞而獲,那佛祖只能現忿怒相驅之,維持自已生命的尊嚴。若自渡尚且不能,何能渡他?以行為促使合理的存在,更而光大發揚;禁制不合理的繼續存有,使其淡出,甚而消失。只有這樣,才能有渡空六道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