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少時印象最深的兩部老電影——《月亮灣的笑聲》和《咱們的牛百歲》。
電影《月亮灣的笑聲》(下稱《月》)和《咱們的牛百歲》(下稱《牛》)是少時在村大隊院里看露天電影時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兩部電影。
上世紀80年代,農村還普遍清貧,誰家要是有一萬元存款,那可是村裡人羨慕的對象。
《月》劇中的主人公冒富憑著勤勞致富,成了「萬元戶」;自那以後,「萬元戶」成了我們村裡的談論話題,也成了村裡人追求的目標。
《月》劇中的故事情節多已忘記,但主人公冒富和慶亮在月夜河邊相互追逐、慶亮失足落河的鏡頭卻是那麼清晰。
《牛》劇中的幾個鏡頭,王馥荔和牛百歲妻子秋霜隔著牆頭吵架、懶漢田福砸牛百歲家鍋以及最後牛百歲領著大家推著滿載土肥的木架子車在夕陽里前行,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最近又看時,感覺《月》劇比起《牛》劇來,在演員表演的生活化方面差得很遠。
看《牛》劇,你覺得那裡面的村子就是你生活過的村子,演員們就是你村裡的大爺叔叔哥哥姐姐們,《牛》劇中院落門外總有不斷走動的人影,那也是村子裡真實的情景。
《牛》劇在刻畫生活、人物方面也遠比《月》劇深刻。
《牛》劇中女主角菊花的扮演者王馥荔曾經說過:「《牛》劇之所以富有影響力和吸引力是因為我們的作者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寫戲的時候還是農民,他寫的每一個人物就是他的鄰居、街坊,他的語言那麼豐富、那麼鮮活,因為那就是他們村裡人說過的話。
雖然我們這些演員是城市人,但是我們拜農民朋友為師、體驗生活。
我記得當時還給我們每個人一塊自留地,你必須種地,每天創作完了以後還不能讓這塊地荒了,得踏踏實實做農民。
有件事我記得特清楚:有一天拍的戲是大家啃饅頭,當時正好是星期天,煙台有觀眾來村裡看拍電影,說想看看王馥荔,導演說就在那裡啃饅頭呢!」
王馥荔還談到:「前年我從北京出發坐飛機,看到一份報紙上寫:一個大學生要考試了,在復習工科,特別郁悶,又累又煩。
電影頻道經常放《咱們的牛百歲》,這部影片既生活化又有一定的喜劇色彩。
這個大學生說,他實在復習不下去的時候,打開電視看到了這部特別好的影片,他覺得這部影片可以拿到國際影展上比賽。
他說,影片拍得太「農民」了,「簡直不知道我們中國老電影里還有這么好看的農村影片!」
他還特別講到演員,說陳裕德(飾演田福)這個演員演得太棒了!」
我把《牛》劇存到了手機里,以便於溫故而知新,時時感知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深度!
電影牛百歲主題曲是《雙腳踏上幸福路》(劉昌慶作詞,肖珩作曲,李雙江、王作欣演唱),歌詞富有哲理,曲調高亢悠揚,特附於此。
青悠悠的那個嶺,綠油油的那個山,
豐收的莊稼望不到邊,望呀么望不到邊.
麥香飄萬里,歌聲隨風傳,雙腳踏上豐收的路,
越走心越甜,越走心越甜.來......
得呀依呀哈依呀兒喲喲噢
越走心越甜,越走心越甜.
彎曲曲的那個路,低窪窪的那個川,
生活的道路不平坦,不呀么不平坦.
歷經坎坷路,笑迎春風暖,雙腳踏上幸福的路,
越走路越寬,越走路越寬.來......
得呀依呀哈依呀兒喲喲噢
越走路越寬,越走路越寬,越走路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