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進出口貨物報關時,所需單證及要求
1、進出口貨物報關單。一般進口貨物應填寫一式二份;需要由海關核內銷的貨物,如加工貿易貨物和容保稅貨物等,應填寫專用報關單一式三份;貨物出口後需國內退稅的,應另填一份退稅專用報關單。
2、貨物發票。要求份數比報關單少一份,對貨物出口委託國外銷售,結算方式是待貨物銷售後按實銷金額向出口單位結匯的,出口報關時可准予免交。
3、陸運單、空運單和海運進口的提貨單及海運出口的裝貨單。海關在審單和驗貨後,在正本貨運單上簽章放行退還報關貢,憑此提貨或裝運貨物。
4、貨物裝箱單。其份數同發票。但是散裝貨物或單一品種且包裝內容一致的件裝貨物可免交。
5、出口收匯核銷單。一切出口貨物報關時,應交驗外匯管理部門加蓋"監督收匯"章的出口收匯核銷單,並將核銷編號填在每張出口報關單的右上角處。
6、海關認為必要時,還應交驗貿易合同、貨物產地證書等。
7、其它有關單證。包括:
經海關批准准予減稅、免稅的貨物,應交海關簽章的減免稅證明,北京地區的外資企業需另交驗海關核發的進口設備清單;
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貨物申報管理規定》
B. 在上海沒有進出口權公司如何進口
找 報關行.
它們會幫你處理 所有的報關清關業務
但是 出口退稅 要全部給他們的.
C. 什麼是進出口貨物報檢
報檢是指有關來當事人根據法律,行政自法規的規定,對外貿易合同的約定或證明履約的需要,向出入境檢驗機構申請辦理進出口貨物的檢驗檢疫業務的行為。報檢單位一般是專門的報檢公司或貨運代理。上海歐興儲運就是專門從事報檢的公司。
D. 辦理進出口權需要多少費用
辦理進出口權的費用:一般3000左右就能搞定了,當然如果想要加急的話,也回要看看是哪個區域的公答司,費用肯定會高一些些。
公司申請進出口權的資料:
公司英文名翻譯,地址翻譯,郵箱,座機,法人,操作人的身份證1:1清晰版復印件,執照副本原件,公章,財務章,人名章,開戶許可證。
公司申請進出口權的機構:
工商局,中國海關,電子口岸。
公司申請進出口權的時間:
這個時間取決於公司所在的區域,區域不同,需要的時間也有一些差異,但時間大致2周足夠了。
最後說一下是否可以申請進出口權與與公司類型沒關系,它與公司的經營范圍有關系,如公司的經營范圍中有貨物進出口,代理進出口,技術進出口的都可以辦理。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有不明白的可以隨時咨詢我。
E. 2005年上海外貌進出口總額是多少美元
外貿進出口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863.65億美元.
2005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http://www.csh.gov.cn 2006-3-8 中國長沙農產品加工網
音樂免費聽查新聞總目錄湘粵農業產業化合作專題農業產業化匯報會專題視頻新聞專題農產品科技信息專題
2005年是實施"十五"計劃的最後一年。一年來,全市人民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措施,深入實施科教興市主戰略,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著力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使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社會和諧穩定,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圓滿完成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項任務和預期目標,為"十一五"規劃開局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經濟發展
經濟總量
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經國家統計局聯審通過,全年實現上海市生產總值(GDP)9143.9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1%,自1992年以來已連續第1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二、三產業共同推動全市經濟增長。全年第一產業增加值79.65億元,比上年下降9.7%;第二產業增加值4475.92億元,比上年增長12.1%;第三產業增加值4588.38億元,增長10.5%。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0.2%。
財政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全年全市財政收入4095.8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全年地方財政收入1433.9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20.7%。其中,增值稅226.12億元,增長13.4%;營業稅512.93億元,增長15.9%;個人所得稅111.92億元,增長26.2%;房產稅34.1億元,增長25.9%。全年地方財政支出1660.32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基本建設支出369.21億元,增長18.8%;科教文衛事業支出277.45億元,增長18.7%;企業挖潛改造資金支出237.92億元,增長22.7%。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適度增長。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3542.55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增幅比上年回落11個百分點。
投資結構發生新變化。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城市基礎設施投資885.74億元,比上年增長31.7%,高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幅16.9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1246.86億元,增長6.1%。從產業投向看,第一產業投資5.58億元,比上年增長5.6%;第二產業投資1082.1億元,增長7.1%,其中工業投資1074.76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投資2454.87億元,增長18.6%。從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1240.27億元,比上年增長29.9%,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重為35%;集體經濟投資131.07億元,比上年下降10.6%,所佔比重為3.7%;股份制經濟投資916.27億元,比上年增長37.3%,所佔比重為25.9%;外商及港澳台投資640.31億元,比上年下降24.8%,所佔比重為18.1%;其他經濟投資614.63億元,比上年增長32.4%,所佔比重為17.3%。
價格
消費市場價格保持基本穩定。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4.5%,拉動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5個百分點,是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的主要因素;居住類價格上漲2.9%;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價格上漲0.3%;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上漲0.8%;煙酒及用品類價格下降0.3%;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下降1.7%;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下降2.5%;衣著類價格下降7.9%。
生產領域價格水平漲幅回落。全年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水平比上年上漲6.8%,工業品出廠價格水平上漲1.7%,漲幅分別比上年回落9.6個和1.9個百分點。
房地產價格漲幅回落。全年房屋銷售價格水平比上年上漲9.7%,漲幅比上年回落6.2個百分點。其中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水平上漲9.2%,漲幅比上年回落6.6個百分點。全年房屋租賃價格水平上漲3.6%,漲幅比上年回落1.9個百分點。全年土地交易價格水平比上年上漲6.9%,漲幅比上年回落13.4個百分點。
農業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繼續推進。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236.78億元,比上年下降9.6%。其中,種植業產值108.84億元,下降8.1%;畜牧業產值60.28億元,下降16.3%;漁業產值51.47億元,比上年增長1.4%。全年糧油作物優質化率分別達到94%和70%。嚴格實行耕地保護,糧食生產實現"雙超"。全年糧食種植面積超過13.33萬公頃(200萬畝),達到16.61萬公頃(249.15萬畝);糧食產量超過100萬噸,達到105.36萬噸。全年水產品產量35.35萬噸,比上年增長2.7%;蔬菜產量387.02萬噸,比上年下降11.4%;生豬出欄數280萬頭,下降15.4%;牛奶產量23.76萬噸,下降5.7%;家禽產量0.76億只,下降22.1%。農產品出口保持穩定增長。全年初級農產品出口13.34億元,比上年增長26%。
農業標准化生產水平繼續提高。至年末,已建立54個國家級農業標准化示範區。食用農產品安全性不斷提高。至年末,全市注冊品牌的農產品139個,有149家企業的273個農產品通過無公害農產品、安全衛生優質農產品、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認證。全市已實施3.67萬公頃基本農田有機肥推廣使用。全市化肥每公頃年施用量比上年下降7.9%;全年生產基地蔬菜農葯殘留檢測合格率達到95%以上。
農業規模化生產和科技水平穩步提高。至年末,全市有143個規模化、現代化蔬菜園藝場;12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投入各類建設資金54.82億元,引入產業開發項目128個,有163項科研成果在園區推廣應用。全市有農業產業化企業420家。其中,被列為國家級龍頭企業11家,市級龍頭企業25家。至年末,有農民專業合作社310家。
工業
依託大基地、大項目建設,促進工業生產持續增長。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155.23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994.68億元,增長12.5%。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輕工業增加值1081.75億元,增長9.6%;重工業增加值2912.93億元,增長13.7%。全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6876.78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806.78億元,增長13.9%。
區縣工業增長加快。在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區縣工業總產值9175.33億元,比上年增長18%,高出全市工業平均增幅4.1個百分點。區縣工業總產值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8.1%,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0.3個百分點。全年"1+3+9"工業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7349.67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其中九個市級工業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399.77億元,增長19.2%。
高新技術產業生產快速增長。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826.67億元,比上年增長22%,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8.6%,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重點發展行業對工業生產的拉動作用明顯。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汽車製造業、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製造業、精品鋼材製造業、成套設備製造業、生物醫葯製造業等六個重點發展工業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993.55億元,比上年增長16.5%,拉動全市工業增長10.1個百分點,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63.2%,其新增產值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新增產值的比重達到70.8%。
適應市場需求的工業產品產量大幅增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達到98.6%。全年大規模半導體集成電路產量比上年增長13.2%,發電設備產量增長40.6%,微型電子計算機產量增長1.2倍,金屬切削機床產量增長35.8%,原油加工量增長7.3%,鋼材產量增長8%,家用電冰箱產量增長28.8%,民用鋼質船舶產量增長11.6%,乙烯產量增長67.8%。
受成本和市場因素的雙重製約,工業企業經濟效益下滑。全年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39.56億元,比上年下降10.8%;實現稅金總額605.59億元,比上年增長2.9%。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10.75億元,比上年下降16.6%;實現稅金395.23億元,增長1.7%,佔全市工業稅金總額的65.3%。全市工業企業虧損面為18.6%。盈利工業企業盈利額1118.72億元,比上年下降4.1%;虧損工業企業虧損額179.16億元,比上年增長56.9%。全年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02.27,比上年下降4.26點。
建築業
建築業保持穩定增長。全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320.69億元,比上年增長6.3%。
全市建築企業全年完成施工產值1892.97億元,比上年增長12.1%;施工面積13586.96萬平方米,增長18%;竣工面積4761.16萬平方米,增長4.5%。建築企業按施工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人均19.41萬元,比上年提高14.4%。
金融業
金融業市場化進程加快,金融中心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年實現金融業增加值689.87億元,比上年增長11.6%。
金融機構加快集聚。全年新增各類金融機構73家,其中,銀行類機構11家,保險類機構59家,證券類機構3家。至年末,全市有各類金融機構527家,其中,銀行類機構130家,保險類機構227家,證券類機構91家。至年末,在滬經營性外資金融機構達到123家,其中年內新增14家。在滬經營的84家外資銀行及財務公司資產總計達到484.33億美元,其中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的有65家,人民幣資產總額達到1144.55億元。有29家在滬外資銀行被其總行確定為中國境內業務的主報告行。
金融服務功能不斷增強。至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3320.86億元,當年新增3142.83億元;貸款余額16798.12億元,當年新增1785.93億元。個人消費貸款余額2814.16億元,當年新增141.5億元。其中住房按揭貸款余額2644.94億元,當年新增199.4億元。全年金融機構現金收入21195.88億元,現金支出21701.53億元,收支相抵現金凈投放505.65億元。金融機構資產質量繼續提高。全市中資銀行不良貸款率為3.39%,比年初下降0.58個百分點。
金融要素市場加快創新,在改革和規范中穩定發展。全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各類證券成交額4.97萬億元,比上年下降35.2%。其中,股票成交額1.92萬億元,下降27.3%;債券成交額2.81萬億元,下降43.4%;基金成交額155.86億元,下降37.4%。證券市場證券品種不斷增加。至年末,上市證券數1069隻,比上年末增加73隻,其中股票878隻,減少3隻。全年通過資本市場籌資299.77億元,比上年下降49.1%。其中,發行新股籌資28.55億元,下降88%;再次發行(增發、配股和國有股配售)籌資271.22億元,比上年增長23.5%。至年末,已有125隻股票完成股權分置改革,占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的14.2%。積極推動金融創新,推出滬深300指數、債券遠期交易、企業短期融資券等新產品。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成交金額23.2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3.3%。期貨市場全年成交量6757.95萬手,比上年下降16.7%;成交金額6.54萬億元,下降22.4%。黃金市場交易活躍。全年黃金市場成交金額1168.43億元,比上年增長46.7%。鑽石市場成交金額4.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4%。
保險業健康發展。至年末,全市有各類保險公司70家,比上年末增加12家;保險中介機構157家,增加47家。全年保費收入333.62億元,比上年增長8.8%。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87.86億元,增長18.2%;人身險保費收入245.76億元,增長5.8%。在全年保費收入中,中資保險公司保費收入275.4億元,比上年增長5.6%;外資保險公司保費收入58.22億元,增長27.1%。全年支付各類保險賠款及給付87.46億元,比上年增長23.2%。其中,財產險47.26億元,增長38.8%;人身險40.2億元,增長8.9%。
國內貿易
不斷加快商業布局與結構調整,市場流通規模繼續擴大。全年實現國內商業增加值588.11億元,比上年增長12.7%。
消費品市場銷售穩中趨旺。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72.97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額1172.05億元,增長12.3%;穿的商品零售額381.31億元,增長11.7%;用的商品零售額1388.32億元,增長11.3%。餐飲業、家居和通信類商品消費增長強勁。全年餐飲業實現零售額達到350.31億元,比上年增長25.4%;家居類商品實現零售額341.13億元,增長22.5%;通信類商品實現零售額78.02億元,增長25.4%。主要耐用消費品銷售穩定增長。全年汽車零售量9.08萬輛,比上年增長1.8%,其中,轎車8.32萬輛,增長0.3%;行動電話186.47萬部,增長12.4%;攝像機5.99萬台,增長17.1%;脫排油煙機34.83萬台,增長26.1%;家用空調器120萬台,增長10.7%。
連鎖超市、專賣店、倉儲式商場等商業業態整體規模不斷擴大。至年末,全市連鎖商業網點達到9264家,其中,連鎖超市門店2315家,便利店3894家。全年連鎖商業銷售額1078.94億元,比上年增長16.6%。
各類商品市場持續發展。全年全市實現商品銷售總額12943.25億元,比上年增長15%。至年末,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場1053個,全年成交額2545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農副產品市場成交額310億元,增長6.9%。年內建成標准化菜市場100家,生鮮食品超市23家。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全年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581.27億元,比上年增長13.8%。
客貨運輸全面增長。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總量68739.82萬噸,比上年增長8.8%。其中,鐵路運輸1278.3萬噸,比上年下降0.5%;公路運輸32684萬噸,比上年增長3.6%;水路運輸34557萬噸,增長14.6%;民用航空運輸220.52萬噸,增長13.9%。全年完成旅客發送9486.8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8%。其中,鐵路運輸4313.1萬人次,增長5.8%;公路運輸2468萬人次,增長0.1%;水路運輸625.9萬人次,增長0.7%;民用航空運輸2079.81萬人次,增長15.2%。各類民用車輛擁有量持續增加。至年末,全市擁有各類民用車輛220.5萬輛,比上年增長8.7%,其中汽車擁有量95.16萬輛,增長13.9%。在民用汽車擁有量中,私人汽車擁有量41萬輛,比上年增長29.1%。
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建成開港,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全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達到4.43億噸,比上年增長16.9%,躍居世界第一大港。集裝箱運輸快速增長。全年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808.4萬國際標准箱,比上年凈增353萬國際標准箱,增長24.3%,繼續保持世界第三位。至年末,上海港擁有16條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上海港每月集裝箱航班數已達1967班,其中國際航班942班。上海浦東、虹橋兩大機場全年共起降航班37.51萬架次,比上年增長13.9%;進出港旅客達到4139.16萬人次,增長15.3%。其中,國內航線進出港旅客2679.87萬人次,增長16.3%;國際及地區航線進出港旅客1459.29萬人次,增長13.5%。
郵政業務發展加快。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38.49億元,比上年增長6.6%。全年發送信函9.14億件,比上年增長11%;國際及港澳特快專遞144.3萬件,增長24.5%。
房地產業
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促進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全年實現房地產業增加值670.23億元,比上年下降4.1%。
房地產市場保持基本穩定。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額1246.86億元,比上年增長6.1%;商品房施工面積10462.39萬平方米,增長10.3%;竣工面積3095.74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1%;銷售面積3158.87萬平方米,下降9.5%,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2845.7萬平方米,下降12%。全年商品房銷售額2161.3億元,比上年下降4.5%,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額1906.05億元,下降7.7%。全年存量房成交過戶面積1971.5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7.7%。
二、改革開放
所有制結構
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在全市生產總值中,公有制經濟增加值.26億元,比上年增長7.3%;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3882.69億元,增長16.7%,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0.4%上升到42.5%。其中私營及個體經濟增加值1501億元,增長16%,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6.4%。
各種所有制工業企業全面發展。全年規模以上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018.86億元,比上年增長8%。在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股份制工業企業總產值4357.52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外商及港澳台投資工業企業總產值9828.19億元,增長16.9%。
非國有商業企業發展迅速。在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股份制商業企業完成零售額265.41億元,比上年增長9%;外商及港澳台投資商業企業完成零售額418.58億元,增長11.9%;私營和個體商業企業完成零售額1375.47億元,增長17.7%。
國有資產管理和國有企業改革
國資國企改革進一步深化。至年末,全市國有資產總量達到7300多億元,比上年末凈增400億元。國有資產通過重組,布局進一步優化,競爭力不斷增強。全年國有資產完成重大資產重組1300億元,破產、債轉股退出、債務重組63億元,募集資金規模150億元。其中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募集資金60億元。年內廣電集團完成股權結構調整。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加速推進。在全市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中,需股改的公司共72家,其中年內已完成或啟動44家,涉及總股本303.78億股。穩妥推進企業破產。全年實施、終結政策性破產的國有企業9家,有40家企業申請了依法破產並進入法律程序,其中,地方國有企業35家,中央在滬企業5家。
產權交易市場健康發展。全年交易各類產權3395宗,比上年下降34.1%;交易總額4002.8億元,比上年增長10.8%。
政府職能轉變
政府職能轉變取得新進展。基本建成以公務網、政務外網、政府門戶網站為主體的電子政務基礎框架,全年政府部門主動公開信息目錄5.6萬條,依申請公開信息目錄1.27萬條,申請答復率達到95%。全年"中國上海"門戶網站主頁訪問數達1824.15萬人次,網上直接受理事項704項。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行政審批效率進一步提高。年內初步確定了國家創設正在本市實施的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和涉密的行政審批項目100項,其中,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87項,涉密的審批事項13項。浦東、長寧、閔行等區的行政審批改革試點進一步深化。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至年末,全市共有734.5萬人(包括離退休人員)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有466.06萬人參加失業保險,全年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數26.74萬人。小城鎮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至年末,參保人數達到110.16萬人,其中被徵用土地農民參保人數79.22萬人。外來從業人員綜合保險參保人數不斷增加,至年末,參保人數達到247.65萬人。職工最低工資標准繼續提高。月最低工資標准由上年的635元提高到69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准由上年的5.5元提高到6元。
醫保改革繼續深化。至年末,全市共有15.9萬家城鎮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共713.63萬人(包括離退休人員)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有18.26萬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至年末,全市醫保定點零售葯店達到244家,其中當年新增60家,覆蓋全市214個街道、鄉鎮。醫保社會服務體系加快建設。年內建成10個標准化的區醫保事務中心,100個醫保事務服務點。
國內合作
積極參與西部開發和東北振興,支持中部地區崛起,加強長三角區域聯動,共同推進"長江黃金水道"建設,上海服務全國的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年與各地簽訂各類合作項目368項,項目總金額達602億元。全年與東北地區簽訂各類經濟技術合作項目67項,總金額164億元;與西部省市簽訂各類經濟技術合作項目89項,總金額147億元。合作項目涉及工業、農業、金融、科技、教育、人才、資產運作、資源開發、城鎮建設、文化旅遊、對外經貿等領域。
集中集聚,形成合力,深入開展對口支援。全年在雲南、西藏日喀則地區、新疆阿克蘇地區、三峽庫區等8個對口地區投入援助資金3.29億元,完成無償援建項目448個。
商業部門開拓國內市場取得新進展。至年末,上海在各地開設的連鎖商業網點達到4774家;全年實現銷售額485.44億元,比上年增長12.6%。
對外貿易
外貿進出口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863.6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6.5%,增幅比上年回落25.9個百分點。其中,進口總額956.23億美元,增長10.5%,增幅回落24.8個百分點;出口總額907.42億美元,增長23.4%,增幅回落28.2個百分點。私營企業出口保持高速增長,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出口增幅回落幅度較大。全年私營企業完成出口74.9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6.2%;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完成出口615.93億美元,增長24.4%;國有企業完成出口206.85億美元,增長9.3%;集體企業完成出口9.71億美元,增長14.9%。外貿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一般貿易完成出口339.1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加工貿易完成出口518.84億美元,增長21.3%。機電產品出口的主導地位日益增強。全年機電產品出口602.4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9%,佔全市外貿出口總額的比重由上年的65.1%提高到66.4%。全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362.5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5%,佔全市外貿出口總額的比重由上年的39.3%提高到40%。積極開拓多元化出口市場。全年對亞洲出口383.9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1%;對歐洲出口216.28億美元,增長28.7%;對北美洲出口247.11億美元,增長27.8%;對拉丁美洲出口24.89億美元,增長18.2%;對大洋洲出口21.22億美元,增長32.3%。
深化"大通關"工程,推進"電子口岸"建設,上海口岸功能明顯增強。全年上海口岸進出口商品總額3506.7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1%。其中,進口總額1382.48億美元,增長14%;出口總額2124.3億美元,增長31.7%。
吸收外資
利用外資規模擴大,質量不斷提高。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項目4091項,比上年下降5.6%;吸收外資合同金額達到138.3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3%;實際到位金額68.5億美元,增長4.7%。外商直接投資加快向商貿、物流、廣告、金融等現代服務業領域拓展。全年第三產業吸收外資合同金額73.1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0.2%,佔全市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的比重首次超過50%,達到52.9%。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合同金額13.71億美元,增長1.8倍;批發和零售業合同金額12.07億美元,增長1.2倍。全年第二產業吸收外資合同金額65.06億美元,比上年下降7.9%。外商增資勢頭明顯,大項目投資比重繼續提高。全年外商投資企業增資68.95億美元,佔全市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的比重達到49.8%,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全年批准總投資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資項目307項,比上年下降21.7%;合同金額101.0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4%,佔全市外資合同金額的比重達73.1%。至年末,在上海投資的國家和地區已達120個。總部經濟得到大力發展,功能性外資項目明顯增加。年內新落戶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投資性公司和外資研發中心分別達到38家、25家和30家。至年末,在上海落戶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24家,投資性公司130家,外資研發中心170家。
金融業對外開放不斷深化。至年末,在滬經營性外資金融機構實到資本金(營運資金,下同)35.69億美元,當年新增7.31億美元。其中,銀行及財務公司實到資本金26.56億美元,當年新增5.42億美元;保險機構實到資本金5.7億美元,當年新增2.08億美元;證券機構實到資本金3.43億美元,當年減少0.19億美元。
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
開拓多元化海外市場,發展對外經濟合作。全年批准對外投資項目59項,投資總額6.87億美元。簽訂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合同1249項,比上年增長16.1%;合同金額24.6億美元,增長22.4%;實際完成營業額19.41億美元,增長29.7%;派出勞務人員1.29萬人次,增長0.6%。至年末,上海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涉及的國家和地區已達135個。
旅遊
優化旅遊環境,加快旅遊資源整合,旅遊業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全年實現旅遊產業增加值584.26億元,比上年增長15.8%。
至年末,全市星級賓館已達351家,其中五星級賓館25家。全市已有旅行社763家,其中,國際旅行社52家,國內旅行社711家。入境旅遊人數穩定增長。全年接待國際旅遊入境人數571.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6.1%。其中,入境外國人452.27萬人次,增長21.8%;港、澳、台同胞119.08萬人次,比上年下降1.3%。在國際旅遊入境人數中,入境過夜旅遊人數444.5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3%。國際旅遊外匯收入36.0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6.8%。全年接待國內旅遊者9011.9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其中外省市來滬旅遊者6804.98萬人次,增長7.2%。國內旅遊收入1308.41億元,比上年增長7.6%。
浦東開發開放
以推進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為契機,浦東新區繼續在功能開發、產業升級、擴大開放等方面發揮綜合優勢。新區全年實現增加值2108.79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完成外貿出口總額372.12億美元,增長14.9%;簽訂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56.54億美元,增長75.4%;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31.11億美元,增長30.8%;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4.99億元,增長13.2%。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金融機構加速集聚。至年末,已有360餘家中外資金融機構進駐。外高橋保稅區現代物流功能不斷提升。全年物流企業營業收入1350億元,比上年增長29.5%。外高橋港口貨物吞 鋁看鐧?0646萬噸,比上年增長33.2%;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272.5萬國際標准箱,增長34.9%。金橋出口加工區工業生產穩步增長。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319.5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張江高科技園區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撐,加快創意產業基地和銀行卡產業園區建設。全年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31.88億元,比上年增長23.3%;生物醫葯製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4.07億元,增長17%。至年末,園區內已有經認定的各類研發機構58家。
三、城市建設和管理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樞紐型、功能性、網路化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年完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885.74億元,比上年增長31.7%,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重為25%。其中,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投資443.91億元,增長19.5%;市政建設投資276.28億元,增長49.5%;公用事業投資41.33億元,增長53.6%。年內浦東鐵路一期、軌道交通4號線、翔殷路隧道、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東海大橋等重大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建成。建成A6新衛、A7亭楓等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網通車里程達到560公里。
公用事業
公共交通設施不斷完善,城市交通運營效能繼續提
F. 江蘇國泰國際集團上海進出口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江蘇國泰國際集團上海進出口有限公司成立於1996年,專業從事服裝出內口貿易是江蘇省容重點企業---江蘇國泰國際集團設立在上海的專業子公司,擁有獨立的出口經營權,專業從事中高檔服裝出口,年出口創匯一千多萬美元。目前公司主要經營產品種類有棉衣,夾克,大衣及各種針織套裝,產品百分之百銷往歐洲市場。
法定代表人:陳曉東
成立時間:1996-03-15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1500032501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嶗山東路526號江蘇大廈26樓A6座
G. 如何申請進出口資質
一、進出口資質審批辦理流程:
1、到商務局申請備案,7天後領取《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表》;
2、到所屬區縣工商局變更經營范圍,增加「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代理進出口」,同時到所屬區縣公安局指定的地點申刻報關專用章,當天領取;
3、到所屬區縣管轄海關辦理備案登記的相關手續,7天後領取《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報關注冊登記證書》;
4、到省級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辦理注冊備案登記,7天後領取《自理報撿單位備案登記證書》;
5、向中國電子口岸申請聯合審批,約10天後取得入網許可,購IC卡、讀卡器、操作系統,從而成為中國電子口岸正式會員;
二、進出口審批所需材料:
1、營業執照正副本;
2、公章、法人章;
3、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復印件;
4、銀行開戶核准通知書;
5、公司章程;
6、公司注冊地址、名稱英文譯音;
7、公司法人、財務主管、海關辦事人的身份證的復印件,聯系電話;
8、公司固定電話、傳真、郵箱地址。
三、辦理進出口權必須備案的五個相關部門:
1、省級商務局:取得進出口資質;
2、進入海關系統,取得海關進出口代碼,以備進出口報關時調用。
3、省級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取得檢疫備案代碼,進出口報關時必須提供;
4、中國電子口岸:該系統將海關、檢疫、外管局和國稅等幾個部門的數據進行聯網,進口付匯及出口申請核銷單、收匯和退稅時所用;
5、省級外匯管理局:取得外匯帳戶開立許可,並出口備案。
H. 跨境電商進出口區別
摘要: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科技水平(網路技術)的不斷進步,互聯網用戶的不斷增加,網路覆蓋面不斷擴大,跨境電商隨之快速發展,原先企業都是在做線下的交易,現在開始線上交易。跨境電商作為今後社會發展的主流,是傳統企業向新興企業轉變的契機。全球化的加快形成使國際貿易面臨許多挑戰。因此,在了解跨境電商對國際貿易有何影響,探索如何促進跨境電商的創新和發展,如何給傳統企業帶來轉機,帶來新的氣象,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
關鍵詞:跨境電商;國際貨物貿易
一、國際貨物貿易現狀
1.國際貿易的概念
從一個國家的角度看待國際貿易就是對外貿易。國際貿易是指世界各個國家在商品和勞務等方面進行的交換活動。它是各個國家在國際分工的基礎上相互聯系的主要形式,反應了世界各國在經濟上的相互依賴關系,是由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構成的。
2.國際貨物貿易發展現狀
2012年,我國貨物進出口達到3.8萬億美元,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的貿易大國,但是貨物貿易發展前景仍然不被看好。到2013年,中國貨物進出口達到4.1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7.6%,是世界首個貨物進出口貿易數額超4萬億的國家。至2014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我國政府陸續出台各類政策,來推動促進進出口的增長。到了2015年,
I. 上海歐雲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上海市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韓海濤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版(自然權人投資或控股)登記狀態:存續登記機關:自貿試驗區分局注冊地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富特北路456號三層B14室
法定代表人:韓海濤
成立時間:2014-01-21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4100004793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德堡路38號1幢3層311-19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