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樓市遭二度鎖死,二度鎖死是什麼意思
從某種意義上說,廣義貨幣M2的同比增速可以看作是印鈔的速度,這個大家都理解。而當狹義貨幣M1增速上升的時候,則表示流通中的現金以及企業賬戶里的現金開始增多,一般來說這預示著人們即將或已經進行消費或投資。
2020年11月的狹義貨幣同比增速達到了10%,為2020年全年最高,也是近兩年來的高點。所以,正是在此時,上海、廣州、杭州、南京、成都等城市,在M1/M2增速的帶動下,出現了房價輪動上漲的局面。
但從以上數據中也可以看出,到了2020年12月,國內廣義貨幣和狹義貨幣增速出現了雙雙掉頭向下的拐點。其中,狹義貨幣供應量增速「拐」得更為明顯。
其實,貨幣政策出現這樣的拐點並不足為奇。從2020年4月20日之後,央行就再也沒有降過息,也沒有降低過存款准備金率。同時,央行也曾多次提及,要讓貨幣政策逐步回歸常態,以穩字當頭。經過大半年的政策觀察期,央行選擇在12月讓M1、M2的增速形成拐點,可謂是等待了許久。
懂得貨幣供應量與樓市走向關系的人一定會明白,如果貨幣供應增速出現拐點或轉向,將對房價的走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值得說明的是,貨幣政策雖然出現了拐點,但樓市不會因為拐點而馬上調頭向下,所以現有一線城市樓市的熱度還能持續一段時間。不過,有些聰明的資金,肯定會提前做好准備,在獲利之後准備撤場了!
就在此時!作為中國一線城市代表的上海,祭出了史上最嚴厲的調控政策,這要麼是真心實意地在貫徹房住不炒的政策要求;要麼就是想在當下的拐點,鎖住上海樓市橫盤3年之後,等來的上漲紅利。
這樣做也無可厚非,要知道,政策一直是要求房住不炒,而不是一棍打死。
所以,進一步推論,只要目前的貨幣政策拐點趨勢不變,2021年全國樓市行情大概率是在現有的向上慣性趨勢之下,形成一個前高後低的走勢。而這個走勢,將會在一線城市、大城市核心都市圈表現得更為明顯(請注意:三四線城市以及更小城市的房產,無論漲跌最好都不要去碰,除非是必須的自住需求)。
當然,2021年的貨幣政策也許還會因為各種原因出現調整和轉向,以上的判斷僅僅是基於已經發生的事實而做出。
㈡ 上海房地產的淡旺季是什麼
大旺:金九銀十,9月10月一般是一年中最旺的時候
中旺:3月,小陽春,剛性需求小井噴,自住產品旺銷
小旺:5月,假期,項目開盤密集月,也算是小旺
淡季:寒冷!
㈢ 上海升級樓市調控!因拆遷戶、留學生買房太狠
上海樓市搶房等現象頻上熱門話題後,1月21日晚,上海樓市調控新政出台,成為2021年樓市調控升級的首個一線城市,也是新年全國第二個出台調控政策的城市。
上海樓市新政直指「打新熱」、學區房炒作、二手房業主抱團漲價等亂象,上海樓市的虛火,熄火有望?
資料圖:上海浦東一角。中新社記者 張亨偉 攝
為何上海要升級樓市調控?
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表示,上海2020年下半年,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同比)保持擴大態勢,至2020年12月,上海該指數在70個大中城市中的排名較2019年12月上升了將近28位。
此外,「從商品房銷售數據看,上海2020年第四季度上海新房市場活躍度較高,為防控房價快速上漲,此時出台政策堵住炒房渠道已成為重中之重。」潘浩稱。
沉寂了三年之久的上海樓市,在2020年11月、12月升溫明顯。據上海中原地產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份,上海入市項目達44個,入市面積為135.1萬平方米,而上次單月入市量超過130萬平方米,則是2015年10月。當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122.7萬平方米,環比增加59.1%,創2020年內交易新高。
上海新房的供應與成交在增加,但是市場仍然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一些市面上較稀缺的小戶型,由於限價等因素,吸引力較強,認籌率居高不下。同策咨詢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上海開盤樓盤超30個,20餘個項目認籌率超100%,13個項目認籌數量超1000組。
有機構統計,2020年上海「千人搖」項目達到26個,新房整體認籌率為120.4%,而2019年還不足40%。近期,上海新房搶籌火爆,讓不少剛需購房人焦慮,為了買房,一人認多籌、「馬甲」代搖也頻頻出現在市場上。
上海二手房市場的升溫同樣明顯。2020年11-12月,月成交量接近4萬套,連續創下4年新高。進入2021年1月,上海二手房市場仍延續升溫態勢。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1月前13天,鏈家二手房成交量比去年12月同期增加42%。
張波分析稱,上海樓市熱度提升的重要原因是需求側增長明顯,無論是符合購房資格人群增長,還是拆遷導致,抑或境外留學人群的迴流,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購房需求增加。
「新政出台並隨即落地,可以視為對近期上海樓市熱度非理性上升的快速反應,也是後續調控可能持續收緊的信號,值得關注的是,政策落地後如果市場的非理性情緒沒有得到有效緩解,部分區域二手房房價持續被惡意炒作,預計還會有持續性政策跟進落地。」張波預計。(完)
㈣ 解讀上海出台14條房地產救市政策
10月日晚財政部頒布稅費減免政策及房貸優惠政策之後的幾個小時,上海市政府也頒布了14條「救市」措施,這是繼十餘個二、三線城市公布一系列「救市」舉措後,首個宣布「救市」的一線城市。 上海14條樓市新政主要集中在交易稅費環節上范圍更大的減免。業內人士認為,上海市場若要獲得穩步的成交量上升,還有待更多政策細節的出台、整體宏觀經濟的好轉,以及房價進一步下調後的合理回歸。 昨天一大早,上海漢宇房地產顧問有限公司市場推廣部總監孫文勤在辦公室解讀上海火線出台的14條房地產救市政策。 「自10月17日國務院工作會議後,政府救市雖已成為必然,但10月22日晚出台的組合救市政策,出台之迅疾、支持力度之大讓市場各方的思想准備仍顯不足,對上海房地產市場而言,可謂空前利好。」孫文勤稱,「從漢宇地產的一線中介門店來看,門店的帶看量有了一定幅度的上升,但是,買賣客戶的簽約反而有所放緩。客戶依然處於觀望的陰影之中,等待政策進一步明朗化。」 上海福美來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正華支持了孫文勤的看法。他的說法是,門店的來電來訪是有所增加,但是二手房市場中買家的觀望心態在短時間內難以改變,較短時期內眾多自住購房者可能會因為等待更多相關細則的出台,並不馬上入市購房,今年年底前不會對目前市場格局和變化趨勢產生明顯利好。政府颳起救市風效果為何,目前仍然不明朗。但是從中長期看,利好政策累積的「組合效應」必然會對目前的市場人氣和信心產生積極意義。 二手房稅費減免幾何? 與中央政策相比,上海最新出台的樓市政策主要體現在交易稅費環節上范圍更大的減免,購買自住普通住宅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下調、貸款額度上調,和收緊商品住宅土地供應三個方面,且執行的時間節點為今年11月1日至明年12月31日。 昨天,21世紀不動產上海區域市場中心市場研究主管黃河滔通過比對發現,中央樓市新政和上海地方稅費減免政策相疊加後,在「14條」時間內的上海二手房市場上個人出售房產需要繳納的稅費僅剩營業稅和所得稅兩項,較調整前減少三項。其中滿2年的普通住宅營業稅免徵,滿2年且為家庭唯一住房的所得稅免徵,在上述兩種情況外的營業稅、所得稅征稅時間標准、稅率尚待確定。個人購買二手房時,需要繳納的稅費主要為契稅、抵押登記費、配圖費三項,若購買普通住宅登記費也可省去。 那麼,新政出台前後,二手房交易成本到底可以降低多少呢?黃河滔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例如,業主將自己唯一、已購房滿3年、面積為90平方米及以下的普通住宅在「14條」時間段內在上海二手房市場上流轉,該業主已經不需要繳納任何交易稅費;若首次購房者買入此房,僅需繳納1%的契稅及125元的配圖費和抵押登記費;假設該物業交易總價為90萬元,交易中雙方只須買方上繳9125元的稅費;僅為調整前總稅費的12.3%。 美聯物業上海公司副總經理黎志賢坦言,從買家市場來說,稅費降低,意味著成交成本下降,而目前的二手房交易85%以上都涉及住房貸款(包括商業貸款和住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成數降低、利率下調,都能使首次及二次自住型置業人群的購買壓力減少,刺激消費。但是由於政策一般都有滯後性,以及上海樓市中對於「普通住宅」的標准解讀,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此次救市政策的覆蓋面。 或將重新界定「普通住房」 上海「14條」樓市新政主要體現在交易稅費環節上范圍更大的減免。21世紀不動產上海區域總經理張衛平表示,預計更多令人期待的相關政策會陸續出台,以及對樓市新政進行更為詳盡的細則規定。諸如,上述貸款政策中對首次購買非普通住宅、購買改善型非普通住宅是否享受最新的優惠政策就有待後續政策的明確。 張衛平表示,近期的後續扶持政策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優惠房貸政策的執行時間;2.土地流轉、商品房的開發建設、住房抵押貸款等房地產交易環節外的相關政策出台,其中上海市將在「14條」期限內收緊商品住宅土地供應;3.各地對普通自用住房、首次購買等問題上的劃分標准認定,其中普通住宅的劃分標准意義重大、最值得關注。 21世紀不動產上海區域市場中心對9月內外環間成交的二手住宅房源以現行「非普通住宅」標准進行抽樣統計,約有15%的房源處在普通住宅范圍內。若將該現行判定標准中的10000元/平方米的單價標准上浮30%(容積率1.0以上、面積140㎡以下兩個條件不變),將有約55%的房源可以成為普通住宅;若將該標准上升50%,將有約76%的房屋成為普通住宅。 據滬地稅流〔2005〕59號文件的規定,普通住房必須同時符合下列條件:(1)住宅小區建築容積率1.0以上;(2)單套建築面積140平方米以下;(3)實際成交價格:低於同級別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價格1.44倍以下,坐落在內環線以內的低於17500元/平方米,內環與外環間的低於10000元/平方米,外環線以外的低於7000元/平方米。凡不符合上述條件的均為非普通住房。 而上海中原物業代理有限公司(下稱「中原地產」)副總經理陳宇珏也認為最為關鍵的將是「普通、非普通」界定標準的重新劃分。上海『14條』救市政策的第10條內容為「調整本市普通住房標准。具體規定由房屋、規土、財政、稅務等部門另行公布。」 對此,陳宇珏認為:「這條或許是上海『14條』新政當中最大的未解懸念。如果順利的話,或許在本月底就可以出台新版的上海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宅認定新標准。它的意義在於,由於認定標准不同,就直接決定了二手房買賣交易的主力房源集中在哪些區域和哪個價格區間之內。目前,在上海主城區,買賣成交的二手房源多為非普通住宅,這就要多交納稅費。」 對此,陳宇珏稱,如果上海普通住房新標准未能及時出台,無疑將在客觀上推遲二手買家的成交周期。 此外,上海市政府將在「14條」新政實施期間收緊商品住宅土地供應的措施也值得關注,盡管土地從開發建設到商品住宅小後的周期在1~2年以內,這對「14條」期限內上海樓市新建商品住宅的供應影響較小,但仍傳遞了政府在未來1~2年將引導市場以消化已有的存量房源為主的信號:降低住宅空置率、保持市場發展。預計後續政策中對市場交易稅費各類實施細則、界定標準的出台上,「寬松」這一基調仍將延續。 Case案例 案例一:商業貸款成本的變化:20年差額367727元 假設購買一套內環以內85平方米的普通住房,房屋總價為125萬元。首付20%為25萬元,純商業貸款100萬元,貸款年限20年。 9月15日以前,5年以上貸款基準利率7.83%,優惠利率(按0.9下浮)7.047%,經過9月15日和10月9日兩次降息,再加上目前7折的利率下限,購房者最多可享受5.229%的年利率。與2002年利率最低點5.184%相比僅相差0.045個百分點。之前的降息周期長達6年,而此次僅用了一年不到的時間。 從下表中可以看出,同樣一套住房,當前購買與9月15日前購買,100萬元貸款按照新政策,每年還債節省1.8386萬元,20年差額高達367727元。 案例二:二手房轉讓稅收支出打一折 假設住房所有人轉讓一套內環以內85平方米的普通住房,房屋總價為120萬元。該房屋3年前買入。從下表中不難看出,新政出台前後,轉讓房屋稅收總成本減少了9.72萬元,相當於國家稅收打了1.1折。
㈤ 2007年10月的上海房價
昨天還和上海的同學說起方家事情。局部跌,那也跌不到那裡去。中國的房價我看最多像股市那樣震盪震盪,想這幾年大跌是不現實的
㈥ 2010上海房價走勢
2010年下半年政策才起到作用,估計真正跌價會在2011年前半年,2011年後,國家什麼政策還未知,還有變數。個人意見!
㈦ 上海樓市現在是什麼情況
上海樓市:「成交量甚至降到腿肚子」, 價格或進一步下跌。
「不敢說全部(二手房),現在誠心賣房的基本都會給議價空間。」昨日(12月28日),上海市浦東新區金橋板塊一位房產中介告訴記者。這和去年上半年的情形完全不同,彼時這個板塊的房東面對多個買房者「搶房」的行情,大多會選擇臨時漲價。
資料顯示,在2016年,由於一線及部分熱點城市樓市火爆,開發商搶地導致地王頻出,「麵粉貴過麵包」的地塊數量大增,地價漲幅較大。2016 年下半年,部分熱點城市出台相應政策控制地價增長,但從全國層面來看,總體地價漲幅並未受到抑制,2017年前11個月,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均價為5161元/平方米,再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6.4%。
「從現在的狀態看,我們打算分兩步走,限價和市場價之間價差不高的項目,我們會處理掉;如果價差太高,明確會虧損的則要想辦法,比如把存量資產進行證券化等方式。我們要保證現金流、謹慎調倉。」一位上市房企高管強調,明年房企最重要的是「掌握現金流的平衡」。
一位浙江房企高管則表示,公司此前主要布局三四線城市,目前公司正在「搶收」:搶開盤、快去化、快回籠。據悉,受益於三四線樓市的火爆行情,該公司在這兩年裡每年的銷售額增幅均超過100%。
㈧ 上海房價多少錢一平米
2019年1月,上海成交均價為35882元/平方米。
上海2019年1月成交均價為35882元/平方米,專環比上漲6.9%,同比上漲24.9%。照屬這個漲勢,能夠買二套房投資的,一年至少能掙30~50萬元。
(8)10月上海樓市擴展閱讀:
2019年上海房價特點:
上海樓市的區域冷熱不均現象較為明顯,比較火熱的板塊如前灘,2018年底開盤的中糧前灘海景壹號、2019年開盤的中核景悅府,都賣得不錯,銷售當天幾近日光。
除此之外,其他很多項目都賣得比較常規了,從整體來講,開發商對於客源的需求量很大,不過,並沒有出現大幅促銷降價的樓盤,之前有過買房送寶馬車的樓盤,頂多算是正常促銷。
㈨ 上海國慶節後房價走勢
10月1—7號,上海新房成交情況簡述
在國慶的七天長假中,我們應該被大波城市集中出台限購、限貸政策所「砸暈」了吧!如此的密集政策是為了壓制房價的過度上漲。而在這七天中,唯一缺席者上海表現如何呢?下面就來看看7天中上海新房成交狀況吧!
PS: 上海在10月8號晚上出台了「滬六條」樓市政策,趕上了「末班車」哦!!!
國慶7天上海新房成交722套
據有效數據統計顯示,2016年國慶假期七天(10.1-10.7),上海全市累計成交722套新建商品住宅,同比下降25.2%,成交均價40262元/平,同比上漲46.2%。
與往年一樣,國慶前三天零成交,國慶7天上海新建商品住宅單日成交最高為217套。
從成交區域來看,長假期間的成交主要集中在外環,成交量在100套以上的是奉賢、寶山、松江和嘉定,都是傳統的剛需區域,去化最高的區域是奉賢,共成交137套新房源。
剛需項目成交升溫
從成交量TOP10來看,主要以單價2-3萬/平的剛需項目為主。
而從入市樓盤來看,國慶期間上海僅5盤入市,均位於郊環外和外郊環,分別是浦東、松江、青浦以及奉賢。
而這個五個區域入市的5個樓盤中,有兩個是別墅項目、兩個剛需項目以及一個高端住宅項目。shzyqiyu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