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哈默的簡介
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 其人
財富檔案 美國企業界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專被稱為「經營之神屬」、「幸運之神」。在大學時就成為美國第一位在校的百萬富翁,後成為美蘇貿易代理人,與東西方政界的領導人都有深厚交情,在全世界享有盛譽。 。
2. 哈默的資料
美國企業家。祖籍俄國,生於美國紐約,卒於1990年12月10日。是一個很有志氣的偉人.1919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文學士學位時,接管了父親的制葯廠。1921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時,已擁有200 萬美元的資產,成為一名學生企業家。隨後,他去了蘇聯,為兩國的貿易和礦物開發作了大量的工作;同時還在蘇聯建立了鉛筆 生 產廠,把美國成功的管理經驗傳授給這家工廠。1931年返回美國,創建了現代化酒桶廠和種牛牧場。1956年購買了西方石油公司,開創了西方世界的又一個石油王國。80年代,他大力推動西方石油公司的多樣化經營,使西方石油公司成為肉食品加工的巨頭和美國石化產品製造商中的佼佼者。哈默也由此被人們稱為經營奇才。哈默在蘇聯期間與列寧建立了友誼;與美國幾屆總統、外國首腦、王公貴族、將軍及教皇等都有過交往;他還曾如圖多次訪問過中國,與中國進行生意上的合作,為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捐款。他耗費巨資和精力收藏了大量的藝術珍品,並又把它們作為人類共同的財富,送到世界各地展出。因此,人們又稱他為政治外交型企業家。
尊嚴
一個寒冷的冬天,南加州沃爾遜小鎮來了一群逃難的人。他們面呈菜色,疲憊不堪。善良而朴實的沃爾遜人,家家燒火做飯,款待他們。這些逃難的人,他們顯然很久沒吃著這么好的食物了,連一聲感激的話也顧不上說,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只有一個骨瘦如柴的年輕人例外,那就是哈默。當傑克遜鎮長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時,他不吃。他說:「我不能不勞動,就這些得到食物!」鎮長傑克遜大叔想了想,說:要不你吃過飯再幹活?哈默不同意。傑克遜大叔微笑地看著他,知道不讓他幹活,他不會吃東西。傑克遜只好讓哈默給他捶捶背,捶了幾分鍾後,傑克遜大叔感到十分愜意,讓哈默吃東西了。哈默才狼吞虎咽地吃下了飯。傑克遜鎮長很欣賞他,就留下了他,讓他成為自己庄園里的人手。果然,哈默不久就成了傑克遜庄園里的一把好手。因為哈默有尊嚴,傑克遜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並告訴女兒:哈默現在雖然什麼都沒有,但他以後百分之百是大富翁。傑克遜的預言,後來真的實現了,他就是石油大王哈默。
這是小學四語文年級下冊書里的《尊嚴》課文。
紅色資本家哈默
亞蒙·哈默是美國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長,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在西方,他是點石成金的萬能富豪,而在蘇聯和中國,他卻是家喻戶曉的「紅色資本家」,因為他是第一個與十月革命後的蘇聯合作的西方企業家,被列寧親切地稱為「哈默同志」;他又是第一個乘坐私人飛機訪問中國的西方企業家,被鄧小平譽為「勇敢的人」,《哈默自傳》在中國更是成了頗受歡迎的暢銷書。
哈默是俄國移民的後裔,於1898年5月21日生於美國紐約市。他的曾祖父弗拉基米爾是俄國猶太人,曾在沙皇尼古拉一世時以造船而成為巨富。到哈默的祖父雅各布娶妻生子時,一場台風引起的海嘯把家財沖刷得盪然無存。1875年,雅各布帶著妻子和兒子朱利葉斯移居美國。朱利葉斯長到15歲時,就放棄了學業,到一家鋼鐵廠當鑄造工,以補貼家用。他年輕力壯,在工人中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參加了社會勞工黨,組織工會,成為積極的社會主義者、朱利葉斯19歲時,去應聘當了葯劑師。幾年後,他用積攢下的工資買下了老闆的葯店,後來又開了兩家分店,辦了一家制葯廠。就這樣,這個年輕的社會主義者成了年輕的資本家。但是,朱利葉斯並沒有放棄他的信仰,依然是美國社會主義運動的忠實追隨者。1897年在一次社會主義者郊遊中,朱利葉斯與一個年輕的寡婦羅絲一見鍾情,不久即結婚。一年後,他們有了第一個孩子,朱利葉斯特地給兒子起名為亞蒙·哈默,據稱這取意於美國社會勞工黨的旗徽「手臂(Arm)與錘子(Hammer)」。
哈默出生後僅4個月,父親朱利葉斯考上了哥倫比亞醫學院。在後來的4年中,朱利葉斯既要經營葯店和制葯廠,又要攻讀他的醫學課程,但他不愧是鐵打的漢子,做到了學業和事業兩不誤,終於在1902年畢業。這一成就的取得,對後來哈默的成長影響很大。
朱利葉斯認為治病救人比做買賣賺錢更高尚,便毅然將葯店和制葯廠賣掉,在紐約市布朗克斯地區辦了一家診所,成了一名醫生。他行醫一生,曾拯救了5000多個嬰兒的生命。
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孩子們長大了。哈默是三兄弟中最不聽話的,但也是最富有創造精神的一個。他逃過學,經過父親的教育,他變了,學習從中不溜上升到第一,課余還學會了擺弄無線電,製造飛機模型,並在高中畢業班演講競賽中獲得了金質獎章。此外,他還迷上了諸如洛克菲勒、卡內基等白手起家的美國著名企業家的傳記,開始四處尋找賺錢的門徑。16歲那年,他正在讀高中,就成功地做了第一筆「大買賣」。一天,他在百老匯大街看見一輛雙座舊敞篷車在拍賣,決心要買下來。他向在葯店售貨的同母異父哥哥哈里借款,並胸有成竹地保證不久就償還他。原來,他已從報紙的廣告中找到可做的工作了,即用汽車為一個糖果商送貨,每天可得到20美元的酬金。果然,兩周後,他不僅如數還清了哥哥的錢,獲得了這輛汽車,而且口袋裡還有錢幣在叮當作響。
3年後,即1917年,哈默在完成兩年的醫學預科課程的基礎上,躊躇滿志地來到久負盛名的哥倫比亞醫學院,遞交了入學申請。主管注冊的工作人員上下打量他後說:「你是朱利葉斯醫生的兒子吧?1898年你出生的那年我辦理了你父親入學的申請,今天我又在這里歡迎你。」就這樣,哈默自豪地成為哥倫比亞醫學院的學生,命運之舟載著他似乎正沿著子承父業的方向前進。
然而,有一天,父親來到校園找到哈默,告訴兒子一個壞消息:他傾其積蓄投資的制葯公司瀕臨破產。而且他本人因身體不好,特別是還想繼續行醫,沒有精力去顧及公司的管理;因此,他要求兒子去當公司的總經理,但不許他退學。他強調說:「兒子,我過去就是這么於的,你也可以這樣子。」
其實,父親的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哈默早就躍躍欲試。他極其興奮地迎接了這樣的挑戰。為不誤學業,哈默邀請一個家境貧困而學習優異的同學住在一起,免費供給對方食宿,條件是這位同學每天去上課,做大量的筆記,晚上帶回給他,供他應付考試和寫論文。有了這個學習的「替身」,哈默就可以專心致力於公司的經營了。他改革了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推銷方法,組織了一支強有力的推銷員隊伍,並把公司名字也改為響亮的「聯合化學制葯公司」。哈默終於把發發可危的公司從破產邊緣拯救過來,雇員從十幾人發展到1500人,產品暢銷全國,公司開始跨身於制葯工業的大企業行列。
時隔不久,哈默成了哥倫比亞醫學院,乃至全國院校中獨一無二的正在大學攻讀的百萬富翁。1919年美國的平均收入是625美元,而那一年哈默個人的凈收入超過1億美元。在學習上,他的大多數考試成績是「A」,並被評為畢業班裡「最有前途的學生」。1921年6月,他取得了童年時就夢寐以求的醫學博士學位。從此,人們始終尊稱他為博士,盡管他以後從未正式行過醫。
這時,哈默決定利用從課業結束到實習開始之間短短半年的間隔,做一件令人震驚的事情,即去蘇聯訪問。十月革命後,哈默的父親作為美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對蘇聯十分關注,並向被封鎖的布爾什維克政權提供過必需品。但由於一次醫療事故,1920年6月,哈默的父親受審入獄。這一突然變故,使年輕氣盛的哈默決心完成父親未遂的願望,到父親出生的國家,去幫助蘇聯戰勝正在那裡蔓延的飢荒和傷寒。
於是,哈默以200萬美元的售價賣掉了制葯公司,而花了十幾萬美元買下一座野戰醫院以及與之配套的醫葯用品和醫療器材,還花了1.5萬美元買了一輛救護車,在車身側面刷上「美國赴莫斯科醫療團」字樣。他要把這些作為見面禮物送給蘇聯人。當時的蘇聯與大多數西方國家隔絕,因此在許多人看來,哈默此行無異於到月球上去探險。就這樣,23歲的哈默走上了一條將從根本上改變他的生活的道路。
這位年輕的百萬富翁一路上歷盡艱辛,終於在1921年初夏到達蘇聯。由於旅途勞累,他病倒了。但他毫無怨言,謝絕特殊優待,與蘇聯人民一起過著戰時凄苦的生活。他每天堅持背誦和學習使用100個俄語單詞,以便能很快開始工作。
1921年8月初,哈默隨一個代表團到烏拉爾地區考察。這里的情況令他大惑不解:一方面蘊藏著巨大的寶藏,物產豐富,白金、寶石、毛皮等貴重物品幾乎應有盡有;另一方面飢荒嚴重,餓殍遍野,最起碼的生活必需品奇缺。於是,他問帶隊的蘇聯人:「為什麼你們不出口這些東西換口糧食?」「那不可能,」他們回答,「歐洲剛剛解除對我們的封鎖,要賣出這些東西,進口糧食,所需時間太長。而且要使烏拉爾地區的人民免於飢餓,至少需要100萬蒲式耳的糧食。」這時一個大膽的計劃在哈默頭腦中形成。他聯想到當時美國糧食大豐收,糧價已跌到每蒲式耳1美元,便提出建議:「我有100萬美元的資金,可以在美國緊急收購100萬蒲式耳的小麥,海運到彼得格勒,卸下糧食後,再將價值100萬美元的毛皮和其它貨物運回美國。」哈默的建議很快傳到莫斯科,列寧親自回電表示認可這筆交易,並請哈默速返莫斯科。
到達莫斯科的第二天,哈默就被召到列寧的辦公室。為使年輕的蘇維埃得到休養生息,列寧當時正實行新經濟政策,因此對哈默的提議格外重視。列寧從辦公桌邊站起來歡迎哈默,並用英語與他親切交談。當列寧代表蘇聯政府向哈默表示誠摯的感謝時,這位偉大的革命家竟激動地流下了熱淚。從此,他們之間結下了真摯而深厚的友誼。列寧鼓勵哈默投資辦廠,允許他開采西伯利亞地區的石棉礦,從而使他成為布爾什維克蘇聯第一個取得礦山開采權的外國人。
美蘇的易貨貿易由此開始。哈默組織了美國聯合公司,溝通了30多家美國公司,他儼然成了蘇聯對美貿易的代理人。後來,由於一次偶然的發現,哈默在蘇聯辦起了鉛筆廠。一天,他順便走進一家文具店想買鉛筆,但店裡只有價格昂貴的德國貨。他靈機一動,發現製造鉛筆是一項新的有利可圖的事業。他本人並不懂得怎樣製造鉛筆,但他懂得如何使用懂行的人。他以高薪從德國和英國聘來技術人員興辦鉛筆廠,用美國的計件工資制度來管理生產,結果短短七八個月,就奇跡般地投入生產,第一年就達到了250萬美元的產值。幾年後,哈默不僅滿足了蘇聯鉛筆、鋼筆市場的需要,而且把20%的產品出口到英國等十幾個國家。這家工廠很快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鉛筆廠之一,給哈默也帶來了幾百萬美元的收入。
哈默在莫斯科度過了將近10年,蘇聯成了這位億萬富翁的發跡地,同時他也用自己的努力支持了年輕的蘇維埃政權。
然而,哈默一生中最活躍的時期卻是1931年從蘇聯回美國後開始的。他四面撒網,點石成金,不管從事哪種行業,都取得了成功。他就像一名萬能的魔術師,可以在大庭廣眾之下從大禮帽里變出一隻又一隻兔子來。他的經營范圍令人眼花繚亂,除了從事藝術品買賣之外,他還涉足無線電廣播事業、黃金買賣和慈善事業;而最能顯示他的才乾的,卻是從事威士忌酒和種牛生意。
哈默回到美國時,正值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但他卻認為是賺錢的機會到了。他的眼睛雖然盯著藝術品銷售的生意,可他的耳朵卻在傾聽四面八方的信息。他捕捉到一個清晰的信息:羅斯福正在走向白宮總統的寶座,如果他一旦當選,實施他的新政,那麼,1919年頒布的禁酒令將被廢除。這將意味著全國對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激增,酒桶數量也會呈現出空前的需求,而當時市場上卻沒有酒桶出售。哈默當機立斷,立即從蘇聯訂購了幾船優質木材,在紐約碼頭設立了一座臨時的桶板加工廠,並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座現代化的酒桶廠。禁酒令廢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從生產線上源源滾下之時,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廠用高價搶購一空。哈默不滿足於當一名酒桶供應商,又插手制酒業,開始經營威士忌酒生意。他接連購買了多家釀酒廠,採取大幅度削價和大做廣告等手段,很快戰勝了所有的競爭對手。他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躍而成為全美第一流名酒,年銷售量高達100萬箱。
酒桶把哈默引進了威士忌酒行業,而他愛好吃牛排的習慣又把他引入了另一個領域,即養牛業,並同樣大獲成功。
哈默闖入養牛業也純屬偶然。有一次他埋怨市場上買不到優質牛排,他的一名僱工就建議去買頭牛殺了吃。牛買回來了,卻是一頭懷上小牛的母牛。哈默認為自己還不至於饞到殺懷孕母牛的地步,於是就把牛放養在庄園里。恰好哈默的鄰居是一位養牛專家,專門培育安格斯良種牛,他不僅替哈默買回的那頭母牛順利接產,而且時隔不久又讓這頭母牛與他的公牛交配,生下了具有安格斯種牛優良品質的小牛。哈默對養牛專家感動之餘,也對養牛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他的頭腦中閃現出新的商業腦電波:以釀酒的副產品飼養種牛,不失為化殘渣為黃金之舉。
說干就干,哈默迅速籌建了一家繁殖種牛的大牧場,並花上10萬美元買下了本世紀最好的一頭公牛——「埃里克王子」。在隨後的3年中,僅靠埃里克王子就繁殖了1000頭牛犢,其中包括6頭世界冠軍,為他賺了200萬美元。哈默也從此由養牛的門外漢變為種牛業公認的領袖人物。
1956年,哈默58歲。他在商戰中積累的財富,多得連他自己也數不清。他確實打算從商界隱退,攜他的第三任新婚妻子,舉家遷往加利福尼亞,准備平平靜靜地安享晚年。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充滿誘惑力的石油業把他征服了,他又開始過起「人生始於六十」的新生活,一躍成為舉世聞名的石油巨子。
當時在加利福尼亞州有一家瀕臨破產的西方石油公司,其實際資產只有3.4萬美元,3個雇員和幾口快要報廢的油井,公司的股票每股只賣18美分。哈默的一個遠親,是洛杉磯遠近聞名的會計師,他向哈默建議,投資這家石油公司。因為根據美國政府對石油業的傾斜政策,用於尚未出油的油井的資金無須報稅。對於賦閑的哈默來說,他無意收購這家公司,但卻願意借給西方石油公司5萬美元,讓他們再打兩口井。如能出油,雙方各得50%利潤,如果不出油,哈默投人的這筆資金可作為虧損從應繳稅款中扣除。出乎意料的是,兩口井都出油了。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一下子漲到每股1美元,哈默也嘗到了甜頭,開始涉足石油業。不久,哈默成了這家公司的最大股東,1957年7月當選為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
哈默憑著自己多年的經驗,冒著巨大的風險,開始建立一個石油王國。他招兵買馬,物色到最優秀的鑽井工程師和最出色的地質學家,1961年終於在加利福尼亞鑽探到兩個巨大的天然氣田。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價格一躍上升到每股15元,公司的實力也足以與那些世界上較大的石油公司分庭抗禮了。
那時,世界上的大部分富饒的大油田,早已是號稱「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難以染指。於是,具有冒險精神的哈默,頂住公司內外的壓力,把賭注押在利比亞。在別的石油公司放棄的沒有希望出油的兩塊租借地上,哈默鍥而不舍,1966年底,終於發現了石油大礦脈,開出兩個盛產高級原油的新油田。西方石油公司在哈默的經營下,業務蒸蒸日上,利潤逐年上升,石油勘探范圍不斷擴大,從國內到國外,從陸上到海洋,先後在中東、北海、南美以及巴基斯坦、中國南海等地找到了豐富的油源。尤以在北海地區取得的成績最為明顯:他的公司進去最晚,卻最早出油。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為60億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為全美第12個大工業企業,成為緊挨著「七姊妹」的世界第8個最大的石油公司。
為了更好地適應風雲變幻的商界需求,哈默經營的訣竅之一就是從來不在一棵樹上弔死,實行多方位經營。這是他久盛不衰的法寶。
1966年年底,西方石油公司在利比亞發現石油後不久,哈默就以8800萬元的股票先後買下珀米安與麥克伍德公司、加勒特研究與發展公司。
1968年1月,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上漲到每股100美元以上,哈默及時將每一老股改為三個新股,後來每一新股的價格又升到55美元。哈默利用這一有利時機,以公司的股票當貨幣使用,發展煤炭和化工製品等多種經營。
1968年初,西方石油公司以1.5億美元的代價買下美國排名第三的煤炭公司——島溪煤礦公司。該公司年銷售額1.5億美元,原煤蘊藏量達35億噸。1974年,島溪煤礦公司的凈利潤已近1億美元。
1968年7月,西方石油公司又以8億美元優先股的代價買下胡克化學與塑料製品公司,這是美國前所未有的最大一筆兼並買賣。
到了70年代,哈默的目光又轉向更廣闊的領域。
1972年,經過許多政治波折和變化後,哈默與蘇聯做成了一項長達20年的200億美元的化肥生意,把美蘇貿易推向高峰。
1979年5月,應鄧小平同志的邀請,81歲的哈默成為第一個乘坐私人飛機訪問中國的西方企業家。此後,西方石油公司與我國政府簽訂了一系列經濟合作協議。其中,年產1533萬噸原煤的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是哈默博士與我國合作的最大項目,也是當時中國最大的中外合資企業。
1981年,西方石油公司同美國兩家主要的肉類加工企業合並,這就使西方石油公司同時成為美國規模最大的生產肉製品的企業。
就這樣,西方石油公司的業務構成已由單一的石油企業發展成為包括煤炭、化學、肥料、金屬處理等多種類的綜合企業。迄今為止,它已在世界5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銷售額近200億美元,從而躋身於美國有名的大企業的行列。
哈默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與眾不同的是,他的經營時常與政治聯系在一起,他視金錢如浮雲,似乎更關心人類的和平。在他的辦公室里,擺放著許多珍貴的相片,中間的一幅是有列寧親筆題詞的照片,此外還有他與幾屆美國總統、外國首腦的合影。他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和平與人權會議」的發起者和贊助人。他經常乘坐自己的飛機,從一個國家飛到另一個國家傳遞和平信息,呼籲並極力促進美蘇最高領導人舉行會談,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他經常慷慨解囊支持文化教育和社會福利事業。他創辦癌病研究中心,擔任美國總統3人癌症研究顧問小組主席。他親自率領醫療小組,去蘇聯搶救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他樂善好施,四處捐款,1988年,他向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捐款2萬美元。
這位年逾九旬的健康老人,生命力極其旺盛,看上去像60歲,工作起來猶如正值盛年的中年人。他一如既往,四處奔波,過著萬花筒般忙碌的生活,不斷有新的追求,不斷地攀登高峰,被世人譽為20世紀最令人不可思議的大富翁。
註:右圖為鄧小平與哈默
亞蒙·哈默(Hamer Armand,1898~1990)
美國企業家。祖籍俄國,生於美國紐約,卒於1990年12月10日。是一個很有志氣的偉人.1919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文學士學位時,接管了父親的制葯廠。1921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時,已擁有200 萬美元的資產,成為一名學生企業家。隨後,他去了蘇聯,為兩國的貿易和礦物開發作了大量的工作;同時還在蘇聯建立了鉛筆 生 產廠,把美國成功的管理經驗傳授給這家工廠。1931年返回美國,創建了現代化酒桶廠和種牛牧場。1956年購買了西方石油公司,開創了西方世界的又一個石油王國。80年代,他大力推動西方石油公司的多樣化經營,使西方石油公司成為肉食品加工的巨頭和美國石化產品製造商中的佼佼者。哈默也由此被人們稱為經營奇才。哈默在蘇聯期間與列寧建立了友誼;與美國幾屆總統、外國首腦、王公貴族、將軍及教皇等都有過交往;他還曾如圖多次訪問過中國,與中國進行生意上的合作,為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捐款。他耗費巨資和精力收藏了大量的藝術珍品,並又把它們作為人類共同的財富,送到世界各地展出。因此,人們又稱他為政治外交型企業家。
3. 關於哈默的資料
亞蒙·哈默( Armand Hamer)(1898~1990)是一個很有志氣的偉人。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文學士學位時,接管了父親的制葯廠。1921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時,已擁有200 萬美元的資產,成為一名學生企業家。隨後,他去了蘇聯,為兩國的貿易和礦物開發作了大量的工作;同時還在蘇聯建立了鉛筆生產廠,把美國成功的管理經驗傳授給這家工廠。亞蒙·哈默是美國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長,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在西方,他是點石成金的萬能富豪,而在蘇聯和中國,他卻是家喻戶曉的「紅色資本家」,因為他是第一個與十月革命後的蘇聯合作的西方企業家,被列寧親切地稱為「哈默同志」;他又是第一個乘坐私人飛機訪問中國的西方企業家,被鄧小平譽為「勇敢的人」,《哈默自傳》在中國更是成了頗受歡迎的暢銷書。
哈默是俄國移民的後裔,於1898年5月21日生於美國紐約市。他的曾祖父弗拉基米爾是俄國猶太人,曾在沙皇尼古拉一世時以造船而成為巨富。到哈默的祖父雅各布娶妻生子時,一場台風引起的海嘯把家財沖刷得盪然無存。1875年,雅各布帶著妻子和兒子朱利葉斯移居美國。朱利葉斯長到15歲時,就放棄了學業,到一家鋼鐵廠當鑄造工,以補貼家用。他年輕力壯,在工人中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參加了社會勞工黨,組織工會,成為積極的社會主義者、朱利葉斯19歲時,去應聘當了葯劑師。幾年後,他用積攢下的工資買下了老闆的葯店,後來又開了兩家分店,辦了一家制葯廠。就這樣,這個年輕的社會主義者成了年輕的資本家。但是,朱利葉斯並沒有放棄他的信仰,依然是美國社會主義運動的忠實追隨者。1897年在一次社會主義者郊遊中,朱利葉斯與一個年輕的寡婦羅絲一見鍾情,不久結婚。一年後,他們有了第一個孩子,朱利葉斯特地給兒子起名為亞蒙·哈默,據稱這取意於美國社會勞工黨的旗徽「手臂(Arm)與錘子(Hammer)」。
哈默出生後僅4個月,父親朱利葉斯考上了哥倫比亞醫學院。在後來的4年中,朱利葉斯既要經營葯店和制葯廠,又要攻讀他的醫學課程,但他不愧是鐵打的漢子,做到了學業和事業兩不誤,終於在1902年畢業。這一成就的取得,對後來哈默的成長影響很大。
朱利葉斯認為治病救人比做買賣賺錢更高尚,便毅然將葯店和制葯廠賣掉,在紐約市布朗克斯地區辦了一家診所,成了一名醫生。他行醫一生,曾拯救了5000多個嬰兒的生命。
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孩子們長大了。哈默是三兄弟中最不聽話的,但也是最富有創造精神的一個。他逃過學,經過父親的教育,他變了,學習從中不溜上升到第一,課余還學會了擺弄無線電,製造飛機模型,並在高中畢業班演講競賽中獲得了金質獎章。此外,他還迷上了諸如洛克菲勒、卡內基等白手起家的美國著名企業家的傳記,開始四處尋找賺錢的門徑。16歲那年,他正在讀高中,就成功地做了第一筆「大買賣」。一天,他在百老匯大街看見一輛雙座舊敞篷車在拍賣,決心要買下來。他向在葯店售貨的同母異父哥哥哈里借款,並胸有成竹地保證不久就償還他。原來,他已從報紙的廣告中找到可做的工作了,即用汽車為一個糖果商送貨,每天可得到20美元的酬金。果然,兩周後,他不僅如數還清了哥哥的錢,獲得了這輛汽車,而且口袋裡還有錢幣在叮當作響。
3年後,即1917年,哈默在完成兩年的醫學預科課程的基礎上,躊躇滿志地來到久負盛名的哥倫比亞醫學院,遞交了入學申請。主管注冊的工作人員上下打量他後說:「你是朱利葉斯醫生的兒子吧?1898年你出生的那年我辦理了你父親入學的申請,今天我又在這里歡迎你。」就這樣,哈默自豪地成為哥倫比亞醫學院的學生,命運之舟載著他似乎正沿著子承父業的方向前進。
然而,有一天,父親來到校園找到哈默,告訴兒子一個壞消息:他傾其積蓄投資的制葯公司瀕臨破產。而且他本人因身體不好,特別是還想繼續行醫,沒有精力去顧及公司的管理;因此,他要求兒子去當公司的總經理,但不許他退學。他強調說:「兒子,我過去就是這么乾的,你也可以這樣子。」
其實,父親的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哈默早就躍躍欲試。他極其興奮地迎接了這樣的挑戰。為不誤學業,哈默邀請一個家境貧困而學習優異的同學住在一起,免費供給對方食宿,條件是這位同學每天去上課,做大量的筆記,晚上帶回給他,供他應付考試和寫論文。有了這個學習的「替身」,哈默就可以專心致力於公司的經營了。他改革了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推銷方法,組織了一支強有力的推銷員隊伍,並把公司名字也改為響亮的「聯合化學制葯公司」。哈默終於把岌岌可危的公司從破產邊緣拯救過來,雇員從十幾人發展到1500人,產品暢銷全國,公司開始跨身於制葯工業的大企業行列。
時隔不久,哈默成了哥倫比亞醫學院,乃至全國院校中獨一無二的正在大學攻讀的百萬富翁。1919年美國的平均收入是625美元,而那一年哈默個人的凈收入超過1億美元。在學習上,他的大多數考試成績是「A」,並被評為畢業班裡「最有前途的學生」。1921年6月,他取得了童年時就夢寐以求的醫學博士學位。從此,人們始終尊稱他為博士,盡管他以後從未正式行過醫。
這時,哈默決定利用從課業結束到實習開始之間短短半年的間隔,做一件令人震驚的事情,即去蘇聯訪問。十月革命後,哈默的父親作為美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對蘇聯十分關注,並向被封鎖的布爾什維克政權提供過必需品。但由於一次醫療事故,1920年6月,哈默的父親受審入獄。這一突然變故,使年輕氣盛的哈默決心完成父親未遂的願望,到父親出生的國家,去幫助蘇聯戰勝正在那裡蔓延的飢荒和傷寒。
於是,哈默以200萬美元的售價賣掉了制葯公司,而花了十幾萬美元買下一座野戰醫院以及與之配套的醫葯用品和醫療器材,還花了1.5萬美元買了一輛救護車,在車身側面刷上「美國赴莫斯科醫療團」字樣。他要把這些作為見面禮物送給蘇聯人。當時的蘇聯與大多數西方國家隔絕,因此在許多人看來,哈默此行無異於到月球上去探險。就這樣,23歲的哈默走上了一條將從根本上改變他的生活的道路。
這位年輕的百萬富翁一路上歷盡艱辛,終於在1921年初夏到達蘇聯。由於旅途勞累,他病倒了。但他毫無怨言,謝絕特殊優待,與蘇聯人民一起過著戰時凄苦的生活。他每天堅持背誦和學習使用100個俄語單詞,以便能很快開始工作。
1921年8月初,哈默隨一個代表團到烏拉爾地區考察。這里的情況令他大惑不解:一方面蘊藏著巨大的寶藏,物產豐富,白金、寶石、毛皮等貴重物品幾乎應有盡有;另一方面飢荒嚴重,餓殍遍野,最起碼的生活必需品奇缺。於是,他問帶隊的蘇聯人:「為什麼你們不出口這些東西換口糧食?」「那不可能,」他們回答,「歐洲剛剛解除對我們的封鎖,要賣出這些東西,進口糧食,所需時間太長。而且要使烏拉爾地區的人民免於飢餓,至少需要100萬蒲式耳的糧食。」這時一個大膽的計劃在哈默頭腦中形成。他聯想到當時美國糧食大豐收,糧價已跌到每蒲式耳1美元,便提出建議:「我有100萬美元的資金,可以在美國緊急收購100萬蒲式耳的小麥,海運到彼得格勒,卸下糧食後,再將價值100萬美元的毛皮和其它貨物運回美國。」哈默的建議很快傳到莫斯科,列寧親自回電表示認可這筆交易,並請哈默速返莫斯科。
到達莫斯科的第二天,哈默就被召到列寧的辦公室。為使年輕的蘇維埃得到休養生息,列寧當時正實行新經濟政策,因此對哈默的提議格外重視。列寧從辦公桌邊站起來歡迎哈默,並用英語與他親切交談。當列寧代表蘇聯政府向哈默表示誠摯的感謝時,這位偉大的革命家竟激動地流下了熱淚。從此,他們之間結下了真摯而深厚的友誼。列寧鼓勵哈默投資辦廠,允許他開采西伯利亞地區的石棉礦,從而使他成為布爾什維克蘇聯第一個取得礦山開采權的外國人。
美蘇的易貨貿易由此開始。哈默組織了美國聯合公司,溝通了30多家美國公司,他儼然成了蘇聯對美貿易的代理人。後來,由於一次偶然的發現,哈默在蘇聯辦起了鉛筆廠。一天,他順便走進一家文具店想買鉛筆,但店裡只有價格昂貴的德國貨。他靈機一動,發現製造鉛筆是一項新的有利可圖的事業。他本人並不懂得怎樣製造鉛筆,但他懂得如何使用懂行的人。他以高薪從德國和英國聘來技術人員興辦鉛筆廠,用美國的計件工資制度來管理生產,結果短短七八個月,就奇跡般地投入生產,第一年就達到了250萬美元的產值。幾年後,哈默不僅滿足了蘇聯鉛筆、鋼筆市場的需要,而且把20%的產品出口到英國等十幾個國家。這家工廠很快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鉛筆廠之一,給哈默也帶來了幾百萬美元的收入。
哈默在莫斯科度過了將近10年,蘇聯成了這位億萬富翁的發跡地,同時他也用自己的努力支持了年輕的蘇維埃政權。
然而,哈默一生中最活躍的時期卻是1931年從蘇聯回美國後開始的。他四面撒網,點石成金,不管從事哪種行業,都取得了成功。他就像一名萬能的魔術師,可以在大庭廣眾之下從大禮帽里變出一隻又一隻兔子來。他的經營范圍令人眼花繚亂,除了從事藝術品買賣之外,他還涉足無線電廣播事業、黃金買賣和慈善事業;而最能顯示他的才乾的,卻是從事威士忌酒和種牛生意。
哈默回到美國時,正值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但他卻認為是賺錢的機會到了。他的眼睛雖然盯著藝術品銷售的生意,可他的耳朵卻在傾聽四面八方的信息。他捕捉到一個清晰的信息:羅斯福正在走向白宮總統的寶座,如果他一旦當選,實施他的新政,那麼,1919年頒布的禁酒令將被廢除。這將意味著全國對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激增,酒桶數量也會呈現出空前的需求,而當時市場上卻沒有酒桶出售。哈默當機立斷,立即從蘇聯訂購了幾船優質木材,在紐約碼頭設立了一座臨時的桶板加工廠,並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座現代化的酒桶廠。禁酒令廢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從生產線上源源滾下之時,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廠用高價搶購一空。哈默不滿足於當一名酒桶供應商,又插手制酒業,開始經營威士忌酒生意。他接連購買了多家釀酒廠,採取大幅度削價和大做廣告等手段,很快戰勝了所有的競爭對手。他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躍而成為全美第一流名酒,年銷售量高達100萬箱。
酒桶把哈默引進了威士忌酒行業,而他愛好吃牛排的習慣又把他引入了另一個領域,即養牛業,並同樣大獲成功。
哈默闖入養牛業也純屬偶然。有一次他埋怨市場上買不到優質牛排,他的一名僱工就建議去買頭牛殺了吃。牛買回來了,卻是一頭懷上小牛的母牛。哈默認為自己還不至於饞到殺懷孕母牛的地步,於是就把牛放養在庄園里。恰好哈默的鄰居是一位養牛專家,專門培育安格斯良種牛,他不僅替哈默買回的那頭母牛順利接產,而且時隔不久又讓這頭母牛與他的公牛交配,生下了具有安格斯種牛優良品質的小牛。哈默對養牛專家感動之餘,也對養牛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他的頭腦中閃現出新的商業腦電波:以釀酒的副產品飼養種牛,不失為化殘渣為黃金之舉。
說干就干,哈默迅速籌建了一家繁殖種牛的大牧場,並花上10萬美元買下了本世紀最好的一頭公牛——「埃里克王子」。在隨後的3年中,僅靠埃里克王子就繁殖了1000頭牛犢,其中包括6頭世界冠軍,為他賺了200萬美元。哈默也從此由養牛的門外漢變為種牛業公認的領袖人物。
1956年,哈默58歲。他在商戰中積累的財富,多得連他自己也數不清。他確實打算從商界隱退,攜他的第三任新婚妻子,舉家遷往加利福尼亞,准備平平靜靜地安享晚年。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充滿誘惑力的石油業把他征服了,他又開始過起「人生始於六十」的新生活,一躍成為舉世聞名的石油巨子。
當時在加利福尼亞州有一家瀕臨破產的西方石油公司,其實際資產只有3.4萬美元,3個雇員和幾口快要報廢的油井,公司的股票每股只賣18美分。哈默的一個遠親,是洛杉磯遠近聞名的會計師,他向哈默建議,投資這家石油公司。因為根據美國政府對石油業的傾斜政策,用於尚未出油的油井的資金無須報稅。對於賦閑的哈默來說,他無意收購這家公司,但卻願意借給西方石油公司5萬美元,讓他們再打兩口井。如能出油,雙方各得50%利潤,如果不出油,哈默投入的這筆資金可作為虧損從應繳稅款中扣除。出乎意料的是,兩口井都出油了。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一下子漲到每股1美元,哈默也嘗到了甜頭,開始涉足石油業。不久,哈默成了這家公司的最大股東,1957年7月當選為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
哈默憑著自己多年的經驗,冒著巨大的風險,開始建立一個石油王國。他招兵買馬,物色到最優秀的鑽井工程師和最出色的地質學家,1961年終於在加利福尼亞鑽探到兩個巨大的天然氣田。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價格一躍上升到每股15元,公司的實力也足以與那些世界上較大的石油公司分庭抗禮了。
那時,世界上的大部分富饒的大油田,早已是號稱「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難以染指。於是,具有冒險精神的哈默,頂住公司內外的壓力,把賭注押在利比亞。在別的石油公司放棄的沒有希望出油的兩塊租借地上,哈默鍥而不舍,1966年底,終於發現了石油大礦脈,開出兩個盛產高級原油的新油田。西方石油公司在哈默的經營下,業務蒸蒸日上,利潤逐年上升,石油勘探范圍不斷擴大,從國內到國外,從陸上到海洋,先後在中東、北海、南美以及巴基斯坦、中國南海等地找到了豐富的油源。尤以在北海地區取得的成績最為明顯:他的公司進去最晚,卻最早出油。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為60億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為全美第12個大工業企業,成為緊挨著「七姊妹」的世界第8個最大的石油公司。
為了更好地適應風雲變幻的商界需求,哈默經營的訣竅之一就是從來不在一棵樹上弔死,實行多方位經營。這是他久盛不衰的法寶。
1966年年底,西方石油公司在利比亞發現石油後不久,哈默就以8800萬元的股票先後買下珀米安與麥克伍德公司、加勒特研究與發展公司。
1968年1月,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上漲到每股100美元以上,哈默及時將每一老股改為三個新股,後來每一新股的價格又升到55美元。哈默利用這一有利時機,以公司的股票當貨幣使用,發展煤炭和化工製品等多種經營。
1968年初,西方石油公司以1.5億美元的代價買下美國排名第三的煤炭公司——島溪煤礦公司。該公司年銷售額1.5億美元,原煤蘊藏量達35億噸。1974年,島溪煤礦公司的凈利潤已近1億美元。
1968年7月,西方石油公司又以8億美元優先股的代價買下胡克化學與塑料製品公司,這是美國前所未有的最大一筆兼並買賣。
到了70年代,哈默的目光又轉向更廣闊的領域。
1972年,經過許多政治波折和變化後,哈默與蘇聯做成了一項長達20年的200億美元的化肥生意,把美蘇貿易推向高峰。
1979年5月,應鄧小平同志的邀請,81歲的哈默成為第一個乘坐私人飛機訪問中國的西方企業家。此後,西方石油公司與中國政府簽訂了一系列經濟合作協議。其中,年產1533萬噸原煤的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是哈默博士與中國合作的最大項目,也是當時中國最大的中外合資企業。
1981年,西方石油公司同美國兩家主要的肉類加工企業合並,這就使西方石油公司同時成為美國規模最大的生產肉製品的企業。
就這樣,西方石油公司的業務構成已由單一的石油企業發展成為包括煤炭、化學、肥料、金屬處理等多種類的綜合企業。迄今為止,它已在世界5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銷售額近200億美元,從而躋身於美國有名的大企業的行列。
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 其人
財富檔案 美國企業界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被稱為「經營之神」、「幸運之神」。在大學時就成為美國第一位在校的百萬富翁,後成為美蘇貿易代理人,與東西方政界的領導人都有深厚交情,在全世界享有盛譽。
有人稱他是溝通東西方貿易的「和平使者」,有人贊他是精通百業的「萬能商人」,更有人驚嘆他是有魔力的「商業精靈」。阿曼德·哈默,一位大學時代就成為百萬富翁的美國商人,他曾受到列寧的親切接見;與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建立了友誼;與利比亞國王是莫逆之交;與美國總統羅斯福、艾森豪威爾、肯尼迪、尼克松都有密切聯系;鄧小平曾親自邀請他到中國訪問……哈默的一生,似詩,如謎,更像一本精彩紛呈的書,他的故事,就是一個時代風[1]雲的呈現。[1]
4社會評價
編輯
哈默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與眾不同的是,他的經營時常與政治聯系在一起,他視金錢如浮雲,似乎更關心人類的和平。在他的辦公室里,擺放著許多珍貴的相片,中間的一幅是有列寧親筆題詞的照片,此外還有他與幾屆美國總統、外國首腦的合影。他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和平與人權會議」的發起者和贊助人。他經常乘坐自己的飛機,從一個國家飛到另一個國家傳遞和平信息,呼籲並極力促進美蘇最高領導人舉行會談,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他經常慷慨解囊支持文化教育和社會福利事業。他創辦癌病研究中心,擔任美國總統3人癌症研究顧問小組主席。他親自率領醫療小組,去蘇聯搶救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他樂善好施,四處捐款,1988年,他向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捐款2萬美元。
這位年逾九旬的健康老人,生命力極其旺盛,看上去像60歲,工作起來猶如正值盛年的中年人。他一如既往,四處奔波,過著萬花筒般忙碌的生活,不斷有新的追求,不斷地攀登高峰,被世人譽為20世紀最令人不可思議的大富翁。
4. 哈默的資料和故事
亞蒙·哈默
阿曼德·哈默(1898~1990)
美國企業家。祖籍俄國,生於美國紐約,卒於1990年12月10日。是一個很有志氣的偉人.1919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文學士學位時,接管了父親的制葯廠。1921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時,已擁有200 萬美元的資產,成為一名學生企業家。隨後,他去了蘇聯,為兩國的貿易和礦物開發作了大量的工作;同時還在蘇聯建立了鉛筆 生 產廠,把美國成功的管理經驗傳授給這家工廠。1931年返回美國,創建了現代化酒桶廠和種牛牧場。1956年購買了西方石油公司,開創了西方世界的又一個石油王國。80年代,他大力推動西方石油公司的多樣化經營,使西方石油公司成為肉食品加工的巨頭和美國石化產品製造商中的佼佼者。哈默也由此被人們稱為經營奇才。哈默在蘇聯期間與列寧建立了友誼;與美國幾屆總統、外國首腦、王公貴族、將軍及教皇等都有過交往;他還曾多次訪問過中國,與中國進行生意上的合作,為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捐款。他耗費巨資和精力收藏了大量的藝術珍品,並又把它們作為人類共同的財富,送到世界各地展出。因此,人們又稱他為政治外交型企業家。
尊嚴大王
有一次,南加州沃爾遜小鎮來了一群逃難的人。他們面呈菜色,疲憊不堪。善良的人們燒火做飯,款待他們。他們顯然很久沒吃著這么好的食物了,連一聲感激的話都沒說,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只有一個骨瘦如柴的年輕人例外,那就是哈默。當鎮長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時,他不吃。他說:「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食物!」鎮長傑克遜大叔叫他吃過飯再幹活。哈默不同意。傑克遜大叔微笑地看著他,知道不讓他幹活,他不會吃東西。傑克遜只好讓哈默給他捶捶背,哈默才狼吞虎咽地吃下了飯。傑克遜鎮長很欣賞他,就留下了他,讓他成為自己庄園里的人手。果然,哈默不久就成了傑克遜庄園里的一把好手。因為哈默有尊嚴,傑克遜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並告訴女兒:哈默現在雖然什麼都沒有,但他以後百分之百是大富翁。傑克遜的預言,後來真的實現了。
5. 阿德曼·哈默為什麼被人們稱為經營奇才
阿德曼·哈默,1898年5月21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市。卒於1990年12月10日。
父母都是俄國人,父親是個醫生。
哈默是以善於和社會主義國家做生意而聞名於世的美國企業家。
1917年,哈默考入哥倫比亞醫學院。在校期間,他一邊學習,一邊經營一個瀕臨破產的葯廠。經過苦心經營,他成了哥倫比亞醫學院白手起家的學生富翁和全國惟一正在上大學的企業家。
1931年創建了現代化酒桶廠和種牛牧場。1956年購買了西方石油公司,開創了西方世界的又一個石油王國。20世紀80年代,他大力推動西方石油公司的多樣化經營,使西方石油公司成為肉食品加工的巨頭和美國石化產品製造商中的佼佼者。哈默也由此被人們稱為經營奇才。
1921年,哈默獲得博士學位。1931年,他在莫斯科生活將近10年後回到美國,開始尋找立足之地。那時的美國經濟開始出現蕭條,每個企業家都在為保存自己而努力,哈默卻在尋找新的機會和市場。他先後投資於釀酒業和養牛業。此外,他還投身於金融界、從事廣播和慈善事業,並集中他的收藏在紐約開了個人美術館。1936年,他甚至還出版了《羅曼諾夫財富的尋找》一書。然而這些成功都沒有使他停止進取的步伐。在他58歲的時候,他又投身於另一項全新的事業——石油業。哈默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他經營的公司進入國際石油大企業的行列。
哈默經營石油業,首先碰到的是油源問題。在美國本國,1960年石油產量佔美國石油總產量38%的得克薩斯州,他無法插手。因為這個州的油田,早已是美國其他「獨立」石油公司的天下。在中東,沙烏地阿拉伯一向和美國有特殊關系,但是它的石油與艾克森石油公司的關系最為密切,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休想染指。
西方石油公司該如何解決油源問題呢?充滿冒險精神的哈默,在認真分析國際市場行情之後,決定向中東國家利比亞進軍,擠進利比亞開採石油。
20世紀50年代後期,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終於如願以償,在利比亞取得了石油開采權,然後在西歐國家提煉和銷售。到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石油公司在利比亞的原油日產量已達68萬桶。當時,這家公司的油源全部來自利比亞。
美國的西方石油公司是一家進入國際石油大企業行列的新公司,正是因為哈默的冒險精神和果斷決策,才使它發展迅速,成為一家業務多元化的跨國公司,業務地區遍及北美、西歐、非洲和亞洲。
正當哈默到處尋找投資及機會的時候,有一家叫德士古的石油公司,在舊金山以東薩克拉門托河谷一帶尋找天然氣,鑽井鑽到5600英尺(1700多米)時,仍不見天然氣,公司決策者認為耗資太多,再鑽下去很可能徒勞無功,難以自拔,便匆匆鳴鑼收兵,宣判此井「死刑」。哈默得知這一消息後,便請來地質學家進行考察。專家們認為,德士古石油公司放棄那個地區過於匆忙了。得到這一結論之後,哈默便將那片地方租借下來,繼續鑽探。每鑽進1英尺(30cm),都令人覺得,像是牙鑽鑽在西方石油公司的牙根神經上,要是鑽探失敗,可以肯定,公司股票的價值就會被鑽出個大窟窿來。
哈默在焦急中等待消息。當鑽到8000英尺(2400多米)仍無滴油時,哈默便開始煩躁不安起來,但仍咬牙硬挺。深度到8600英尺(2600多米)時,油層戳破了,石油噴出來了。
這竟然還是加利福尼亞州歷史上發現的第二大油田,價值2億美元。
石油業是世界上風險最大的行業。在這個行業中,富商巨賈們各施絕技,競爭異常激烈。
然而哈默卻憑借其非凡的才能,戰勝了一個個競爭對手,在短短幾年時間內,使石油生意成為他多種經營實業中的一個核心產業。
1961年,哈默的石油公司在奧克西發現了加利福尼亞州最大的天然氣田之一;數月之後,又在附近的布倫特伍德鑽出了一個蘊藏量極大的天然氣田。這兩個天然氣田價值達數億美元。
哈默迅速趕到洛杉磯市。由於該市是哈默天然氣的直接消費者,也是太平洋煤氣與電力公司的主要買主。因此,哈默向洛杉磯市議會提出了一個計劃:他准備從拉思羅普修築一條天然氣管道直通洛杉磯市,並將以比太平洋煤氣與電力公司和其他任何投標人更為便宜的價格向洛杉磯供應天然氣。不僅如此,他還將加快修建管道的工程進度,保證在比任何投標人更短的時間內向洛杉磯市供應天然氣。這樣,洛杉磯的市民們,就可以在近期用到他提供的價格便宜的天然氣。
議員們一聽大為高興,他們准備接受哈默的計劃。
這就意味著,洛杉磯市將來不再向太平洋煤氣與電力公司購買天然氣了。
哈默此招擊中了對手要害。太平洋煤氣與電力公司得知這一消息後,十分恐慌,他們連忙派人找到哈默,賠禮道歉,並表示樂意與哈默的公司簽訂購買天然氣的合同。
哈默趁機提出了一些有利於自己的條件,太平洋煤氣與電力公司不敢提出異議,他們全部接受了哈默的條件,簽訂了合同。
信息已成為物質和能量以外的維持人類社會的第三資源。
美國巨富哈默一生中最活躍的25年是1931年從俄國回來後開始的。
哈默回國時,正是富蘭克林·羅斯福逐漸走近白宮總統寶座的時候。羅斯福提出的解決經濟危機的「新政」,獲得了一些人的贊許。但此時,「新政」還沒得勢,一些人對「新政」能否成功持懷疑態度。哈默研究了當時美國國內的政治形勢,認為羅斯福肯定會掌握美國政權,「新政」一定會成功。正是從這一點出發,具有商人頭腦的哈默找到了一條可以發財的新路。他認為:一旦羅斯福新政得勢,1920年公布的「禁酒令」就會被廢除,為了解決全國對啤酒和威士忌酒的需求,那時將需要空前數量的酒桶,特別是需要用經過處理的白橡木製成的酒桶,而當時市場上卻沒有酒桶。
哈默在蘇聯住了多年,他清楚地知道蘇聯人有製作酒桶用的桶板可供出口,於是,他訂購了幾船桶板,並在紐約碼頭俄國貨輪靠岸的泊位上設立了一個臨時性的桶板加工廠。由於供不應求,他又在新澤西州的米爾敦建造了一個現代化的酒桶工廠,名字就叫哈默造桶廠。當哈默的酒桶從生產線上滾滾而出的時候,恰好趕上廢除禁酒令,人們對啤酒、威士忌等酒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各酒廠生意量急劇增加,這就需要大量酒桶。於是,哈默的酒桶被那些最大的威士忌和啤酒製造廠用高價搶購一空。哈默又獲得了成功。
6. 正道滄桑社會主義五百年歷史分析哈默為什麼能夠在蘇俄獲得特許經營權
哈默為什麼來能夠在蘇俄源獲得特許經營權的原因:
1、蘇俄實施新經濟政策,這是哈默得以獲得特許經營權的前提。
2、哈默的父親社會主義者,參加過社會勞工黨,組織過工會,為美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對蘇聯十分關注,並向被封鎖的布爾什維克政權提供過必需品。
3、哈默大膽無畏,而蘇聯亟需援助,故列寧十分重視。為使年輕的蘇維埃得到休養生息,列寧當時正實行新經濟政策,因此對哈默的提議格外重視。列寧從辦公桌邊站起來歡迎哈默,並用英語與他親切交談。當列寧代表蘇聯政府向哈默表示誠摯的感謝時,這位偉大的革命家竟激動地流下了熱淚。
7. 管理學案例分析
其實,案例已經將原因說得很清楚了:
1、准確地判斷了宏觀大勢;(認定羅斯回福會掌握美國政權。一答旦羅斯福得勢,1920年公布的禁酒令就會被廢除。)
2、准確地分析了行業情況;(到那時,威士忌和啤酒的生產量會十分驚人。)
3、明確地企業定位:(各酒廠生產量隨之直線上升,因此需要大批酒桶,而此時哈默已經給他們准備好了酒桶。生產酒類廠家有多,而大規模生產酒桶工廠只此一家別無分店所哈默製造酒桶獲得的盈利超過了酒廠),哈默是只做賣牛仔褲的人而不做淘金者。
8. 分析哈默為什麼可以在俄國獲得石棉礦的特許經營權
2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哈默為什麼可以在俄國獲得石棉礦的特許經營權?根據材料 說明該舉措給蘇俄(蘇聯)帶來了哪些影響?(6 分) (2)你是否
9. (37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21年美國青年哈默在蘇聯獲得了一所石棉礦的特許經營權。同時,在
(1)1921年蘇俄實施新經濟政策,允許外國人在蘇俄開辦企業。(3分)能源危機日趨嚴重,經營石油有豐厚利潤;當時美國政府對私人開採石油,減免石油行業的稅收;哈默有雄厚的資本。(任答兩點給8分)
(2)原因:①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央作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對外開放成為一項基本國策;②中美關系已經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③鄧小平的邀請與支持;④到中國投資有豐厚的回報。(任答3點給6分) 意義:加快了中國煤炭、石油等工業的發展;為外國企業家到中國投資樹立榜樣,從而推進中國的對外開放。(4分) (3)現象:我國石油需求量越來越大,對外依賴程度越來越高。(4分) 原因:我國人均擁有能源量少,能源利用率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和社會飛速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對能源需求量增加。(4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 (4)內燃機的發明、交通工具的革命、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對石油的需求量逐步增加,對石油及其產地的爭奪也日趨激烈,導致了國際關系緊張甚至戰爭;(4分)燃燒石油及其製品也嚴重污染了環境。(4分) 10. 哈默是如何利用信息資源獲得商業上的成功的 美國巨富哈默一生中最活躍的25年是1931年從俄國回來後開始的。哈默回國時,正是富蘭克林·羅斯福逐漸走近白宮總統寶座的時候。羅斯福提出的解決經濟危機的「新政」,獲得了一些人的贊許。但此時,「新政」還沒得勢,一些人對「新政」能否成功持懷疑態度。哈默研究了當時美國國內的政治形勢,認為羅斯福肯定會掌握美國政權,「新政」一定會成功。正是從這一點出發,具有商人頭腦的哈默找到了一條可以發財的新路。他認為:一旦羅斯福新政得勢,1920年公布的「禁酒令」就會被廢除,為了解決全國對啤酒和威士忌酒的需求,那時將需要空前數量的酒桶,特別是需要用經過處理的白橡木製成的酒桶,而當時市場上卻沒有酒桶。 哈默在蘇聯住了多年,他清楚地知道蘇聯人有製作酒桶用的桶板可供出口,於是,他訂購了幾船桶板,並在紐約碼頭俄國貨輪靠岸的泊位上設立了一個臨時性的桶板加工廠。由於供不應求,他又在新澤西州的米爾敦建造了一個現代化的酒桶工廠,名字就叫哈默造桶廠。當哈默的酒桶從生產線上滾滾而出的時候,恰好趕上廢除禁酒令,人們對啤酒、威士忌等酒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各酒廠生意量急劇增加,這就需要大量酒桶。於是,哈默的酒桶被那些最大的威士忌和啤酒製造廠用高價搶購一空。哈默又獲得了成功。 與分析哈默為什麼可以在俄國獲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匯什麼指標最准
瀏覽:291
招商銀行滬深300理財怎麼樣
瀏覽:967
投融資會上的講話
瀏覽:45
富國互聯科技股票基金封閉期
瀏覽:120
bf一款神奇的游戲理財
瀏覽:11
招商融資發布會
瀏覽:20
租賃表外融資
瀏覽:575
中國股票價格為什麼高
瀏覽:803
適合20歲怎麼理財
瀏覽:83
理財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瀏覽:533
黃金藤價格價格
瀏覽:503
85港幣摺合人民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05
江蘇八方貴金屬軟體下載
瀏覽:344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