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端午節的習俗是什麼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新聞網頁貼吧知道MP3圖片視頻網路文庫
幫助設置 首頁 自然 文化 地理 歷史 生活 社會 藝術 人物 經濟 科技 體育 核心用戶 五周年 NBA
請按義項進行編輯 端午節添加義項 設置 這是一個多義詞,請在下列義項中選擇瀏覽
1.中國傳統節日中國傳統節日 2.國家郵政局發行股票國家郵政局發行股票 3.劉曉峰著書籍劉曉峰著書籍 1.中國傳統節日 編輯本義項端午節網路名片
端午節粽子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2. 上海艾為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的銷售主要是靠什麼做起來的
業務與推廣是雙管齊下的
3. 你還會說上海話這句話用上海話怎麼說
儂艾為得剛桑嗨艾屋阿
儂(nong二聲)
艾(ai一聲)
為(wei三聲)
得(de零聲)
剛(gang二聲)
桑(sang三聲)
嗨(hai一聲)
艾(ai一聲)
屋(wu一聲)
阿(a零聲)
(3)上海艾為股票擴展閱讀
上海方言日常用語
你好:儂好
謝謝:xia(3聲) 蝦
再見:zei(1聲) wei(輕聲)
這個:個個(gek'ek) 或者 第個(tik'ek)
那個:哎個(e'ek) 或者 咿個(i'ek)
哪個:嚡里個(a'li'ek)
不知道:勿曉得(vek'sho'tek)
我們:阿拉(ak'lak)、我伲(ngu'gni)
你們:那(na)
他們:伊拉(yi'la)
我:我(老派ngu,中派ngo,新派wu)
你:儂(nong)
他: 伊(yi)
4. 三卡三待的三卡三待晶元及方案架構
SC6600L7晶元內部集成三卡引擎處理器及控制器;晶元外圍集成SIM Interface,連接三個SIM卡;晶元通訊協議棧在DSP上實現了三卡通訊協議的固件(Firmware)。軟體方面,三卡三待軟體採用展訊Feature Phone的軟體平台Mocor平台,保證了軟體版本的穩定性、繼承性、開放性。GUI上增加了所有三卡相關的界面和應用。陳傑峰表示,「SC6600L7三卡三待手機解決方案繼承了展訊SC6600L2的全部性能特性,還增加多卡處理器及控制器模塊;同時,還擁有豐富的外圍介面,具備全功能第三方硬體擴展能力。」 此外,展訊還為客戶提供了卡座優化設計方案,以及如何利用PCB的寬度與長度設計三個SIM卡座+T卡。至於功耗方面,陳傑峰稱,「功耗會比雙卡雙待高一點點,比如在單卡單待移動卡的情況下,雙卡雙待平台功耗為1.99mA,三卡三待平台功耗為2.00mA;在多卡多待(移動+移動)的情況下,雙卡雙待平台功耗為3.39mA,三卡三待平台功耗為4.89mA;在多卡多待(移動+聯通)情況下,雙卡又待平台功耗為3.80mA,而三卡三待平台的功耗為5.40mA。」他接著又解釋,「但是,在通話與播放多媒體功能時,兩個平台的功耗差別甚微。」
不過,據SIM卡控制器廠商上海艾為電子CEO孫洪軍表示,目前SC6600L7支持三卡三待時,外圍還需配一顆SIM卡介面控制器,「大友的三卡三待手機中就採用了我們的AW6302雙卡雙待驅動晶元,這個項目幾個月前就開始秘密進行研發,艾為一直在積極配合展訊進行相關電路的調試。現在這個消息正式發布,我們不用再為保守這個秘密而憋悶了。」他興奮地說道,「AW6302累計出貨已達2.4億片,HBM高達8KV的ESD能力,已全線進入MTK、展訊、高通、英飛凌和聯芯等多個平台。現在展訊推出三卡三待方案,AW6302有望老樹開新花,煥發新的青春活力啊。」
5. 艾為圖像設備(上海)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艾為圖像設備(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04月16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印刷設備、印版刷材料、權包裝材料、圖像設備、儀器儀表、通信設備及配件、機電設備及配件、辦公設備、辦公用品、紙製品的銷售,計算機軟體、硬體的研發及銷售,計算機系統集成,電腦圖文設計及製作,從事貨物及技術進出口業務等。
法定代表人:王明慧
成立時間:2009-04-16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0400043325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虹橋路333號1幢306H
6. 上海艾為電子的公司介紹
上海艾為電子技術有限公司2008年6月成立於上海漕河涇高科技開發區,注冊資金RMB2000萬元,公司主營業務專注於各種模擬以及數模混合IC的設計,以手機等攜帶型設備為主。成立三年多以來公司發展迅速,在技術上不斷突破,自主開發了SIM驅動器、背光碟機動器、音頻功放、觸摸屏控制器、呼吸燈控制器、鋰電池管理六大系列專用於手機等消費類領域,50多款產品。新的產品系列也將在2012年陸續推出,多項技術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已經成為手機周邊模擬器件國內第一品牌,是中國最活躍的手機設計公司和所有國內手機廠家的供應商,並已進入知名海外手機公司如夏普、motorola、諾基亞等。艾為通過立足國內開拓海外,專注服務手機的理念,不斷的創造出針對手機應用的高效晶元。相信通過產品過硬的性能和品質,未來幾年將全線進入海外市場。
公司在這三年半的時間內相繼獲得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資質認定、高新技術企業資質認定,繼2010年度被《國際電子商情》EETimes China評為「十大最具潛力中國IC設計公司」品牌稱號及最熱門產品獎,2011年又獲得了「十大最佳IC設計品牌公司」, 並提前通過了國家科技創新基金的驗收和2011年上海市經信委軟體和集成電路專項扶持資金。2012年工信部第六屆「中國芯」評選最佳市場表現獎,截止目前公司累計獲得集成電路布圖登記證書33項,實用新型證書3項,商標證書2項,遞交了十五項發明專利的申請。
艾為在成長過程中,公司規模不斷擴大、人數也在不斷增長。現有員工70人,其中技術人才就達36人,占總人數的一半以上。計劃明年員工人數過90人,引進海外優秀人才1-2名。目前市場基於手機周邊能夠提供6大系列,50多款量產晶元,累計交付超過10億顆模擬IC,是目前所有IC設計公司中能夠給手機提供產品最多的公司之一;預計明年提供八大系列,近70款產品熱賣。進入新的年度,艾為依然專注手機周邊IC設計,致力於滿足更多客戶的需求,不斷創新和突破,同時也關注員工的培訓,建立健全公司的管理體系,成為正式意義上的現代化的高科技公司。
7. 上海艾為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怎麼樣待遇怎樣
上海艾為電子有限公司
測試/可靠性工程師8000-10000 6年經驗
客戶質量主管: 負責公司所有客戶質量的反饋,
對失效樣片做FA分析,出具失效分析報告。
8. 上海人端午節為什麼吃鴨子
在屈原的傳說尚未廣泛流傳前,端午的習俗仍因襲對惡日的禁忌 ,以保健、避疫為主要原則 .
懸艾葉和菖蒲:
民間古來有門前懸艾、菖蒲之俗 .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 .菖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 .兩者皆可入中葯 .艾葉可制灸條,是傳統中醫針灸療法中必不可缺的用品 .燃點艾條可灸治多種病症 .艾與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殺蟲防治病蟲害的農葯 .端午期間,時近夏至,天氣轉熱,空氣潮濕,蚊蟲滋生 ,疫病增多 .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故而節日一早便將艾蒿、菖蒲紮成人形,懸掛在門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 .其實, 真正起到凈化環境、驅蟲祛瘟作用的,還是兩草的香氣 .中國江南地區,有的習俗是在端午節飲菖蒲酒,則其葯用效能就更為直接 .通常是在節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黃,浸入酒中,節日便可飲用 .
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浴蘭節」,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 .采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或是用來針灸 .據說這種艾草,在針灸的時候別具有療效 .一般人則將艾草紮成虎形,或是剪綵作為小虎 ,再粘貼艾葉於其上,在端午節時配戴 .除了采艾之外,也采菖蒲來泡酒 .
寫符念咒:
中國古代將五有視為 "惡月 ",所以端午驅鬼在民間非常盛行 .驅鬼的方法有許多,常見的一種,是在節前五月初一晚上插桃樹枝 .當時,人們認為桃木能避邪,所以日落之前折些桃樹枝,插在門前、窗上,以達驅崇的作用 .另一種重要的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 .當時,掛驅鬼符也有一些嚴格的儀式 .如有的要求必須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時書寫,書寫材料用生朱,硯內、書寫人口中必須放上硝石等 .較為通行的符咒有:" 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 "之類 .另外,類似於此的祛鬼禳魔的習俗,還在兒童額上點雄黃酒 .節日一早,便將兒童耳上夾艾蒿,頭上戴菖蒲,然後用雄黃酒在額上寫一個 "王 "字 .據說,這樣可使百鬼畏懼,保命長生 .如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驅鬼逐邪的迷信風俗逐漸減少,但在偏僻農村則尚未絕跡 .
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
應劭的《風俗通》則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 .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 .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 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 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卷八記載: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團 .紫蘇、菖蒲、木瓜、並皆茸切,以香葯相和 ,用梅紅匣子盛裹 .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 .
次日家家鋪陳於門首,與五色水團、茶酒供養 .又釘艾人於門上,士庶遞相宴賞.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 .或帶或釘門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謂之搐錢」 .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 .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 .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
飲雄黃酒:
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 "五黃 "的食俗 . "五黃 "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 .神話傳說《白蛇傳》中,白娘子飲雄黃酒,現出蛇身的原形 .故而,民間便認為蛇蠍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身體健康 .
賽龍舟:
靠近江河的地方,則在端午舉行龍舟競渡 .張岱的《陶庵夢憶》卷五記「金山競渡」:瓜州龍船一二十隻,刻畫龍頭尾,取其怒;傍坐二十人持大楫,取其悍;中用彩蓬,前後旌幢綉傘,取其絢;撞鉦撾鼓,取其節;艄後列軍器一器取其鍔;龍頭上一人足倒豎,其上,取其危;龍尾掛一小兒,取其險 .自五月初一至十五日,日畫地而出,五日出金山,鎮江亦出 .驚湍跳沫,群龍格鬥,偶墮洄渦,則百捷,蟠委出之 .金山上人團簇,隔江望之,附蜂屯,蠢蠢欲動 .晚則萬齊開,兩岸汨汨然而沸 .
楊嗣昌的《武陵競渡略》詳細記載了明朝沅湘一帶的競渡習俗 .當地俗傳競渡是為了禳災,因此劃龍舟前要舉行種種祭祀,還要聘請;巫師來作法以祈求勝利 .劃過龍舟後,居民會舀取龍舟中的水,加入百草用來洗澡,用意也在於辟惡 .
西湖的龍舟則分為兩種 .其一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有小孩裝扮各種歷史、神仙人物,下層載有鼓吹手,敲鑼打鼓,兩傍坐著劃船的水手,這種龍舟較具表演色彩 .競賽用的龍舟則繞著大龍舟周圍打轉,待大龍舟上拋下物件,小龍舟上的水手便下水爭搶 .其中以錢、鴨兩物最難搶得,因為錢幣入水即沈,鴨子則會四處游竄躲避 .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中天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本是午月午日節,有時還突出它的正時是在午時,所以也叫重午節:午月為斗柄指午之月,即農歷五月;午日即農歷五月十二支紀日的第一個午日。據黃石考證,自先秦至兩漢,端午的日子每年變動,隨干支記日而定在五月的第一個午日,端午之名由此而生,即五月的第一個午日之謂;大約魏晉以後,由於用干支表示的節日不便記憶,形成代之以數字日期的趨勢,於是上巳定在三月三日,端午定在五月五日,而端「五」大約也在此時起來代替較古的端「午」。後來端午就固定在五月初五日。端午節有時還稱為浴蘭節、蒲節、女兒節。因為古代有於是日蘭湯沐浴的風習,故稱。五月又稱蒲月,端五則稱蒲節,這是因為五月菖蒲成熟,而端五又有懸蒲於門首、或以菖蒲浸制葯酒飲用之俗。女兒節:明沈榜《宛署雜記》卷十七記曰,「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妍。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端午節習俗的中心是祛毒禳災,保健康,求吉祥,但娛樂和社交在近世變得很突出,在水系允許的地方還多了一項龍舟競渡。
插菖蒲、艾蒿 菖蒲、艾蒿長期被相信具有巫術和葯用的雙重價值,因此而生成一系列的習俗。艾蒿歷來被製成艾人、天師艾、艾虎等厭勝之物。艾人早見於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該書記雲:「五月五日,四民並蹋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天師指道教法師張(道)陵,是五斗米道的創始人,俗傳他善於捉鬼降妖。
吳自牧《夢粱錄》記南宋行都杭州端午的天師艾說道,「以艾與百草縛成天師,懸於門額上,或懸虎頭白澤。」宋陳元靚《歲時廣記·畫天師》引《歲時雜記》說:宋代的端午節,京都的人們除畫天師像販賣外,又作泥塑的張天師像,以艾為須,以蒜作拳,置於門上,稱「天師艾」。
此外,更著名的是艾虎。艾虎有的是用艾枝艾葉編成的,有的則是布帛剪成的老虎上粘艾葉。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說:「端午以艾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綵為小虎,粘艾葉以戴之。」古詩雲『玉燕釵頭艾虎輕',即此意也。」
作為厭勝之物,艾製品通常是與蒲製品並用的,而尤以艾虎配蒲劍最為常見。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雲:「端午刻蒲劍為小人子,或葫蘆形,帶之辟邪」。
古俗以蒲葉似劍,稱為蒲劍,謂可避邪;艾葉也可驅邪,多紮成虎形,或剪綵綢成虎形,上粘艾葉,稱為艾虎。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雲:「端五日,用菖蒲、艾子插於門旁,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劍之遺意。」
纏掛各種端午索 端午期間歷代沿襲用彩色或曰五色的線、縷、索作為驅邪辟凶的節物,可以概稱為端午索。
端午索有許多別稱,從材料的色彩著眼,稱朱索、五色絲、五彩縷、五色縷、五彩繒等;從辟兵的角度著眼稱辟兵繒;從延壽的角度著眼,稱壽索、長命縷、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百索、百歲索等等。
不管名稱如何,端午索的形制和功用則是大體相同的,或系於小兒手臂,或掛在床帳、搖籃等處,或敬獻尊長,以辟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用符圖驅邪 道家把自己的符歸在張天師的名下,叫天師符。舊時,道教宮觀端午節有用硃砂筆在黃表紙上畫符饋送或出售的習俗,供民間端五貼在門楣上辟邪。《燕京歲時記·天師符》載北京此俗雲:「每至端陽,市肆間用尺幅黃紙,蓋以朱印,或繪畫天師、鍾馗之像,或繪畫五毒符咒之形,懸而售之。都人士爭相購買,粘之於中門,以辟祟惡。」1929年的調查所記錄的廣州午時符有兩種圖,一是天師像,一是太極八卦圖,所配的文字是一樣的:中間是「敕令五月五日午時書破官非口舌鼠蟻蛇蟲一切盡消除」,兩側是「艾旗迎百福」和「蒲劍斬千邪」。
吃粽子 《太平御覽》卷三十一引晉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端,初也。俗重五日與夏至同。先節一日又以菰葉裹粘米,以粟棗灰汁煮,令熟,節日啖。煮肥龜,令極熟,去骨加鹽豉秋蓼,名曰俎龜黏米,一名粽,一名角黍。蓋取陰陽包裹未(分)之象也。龜表肉里,陽內陰外之形,所以贊時也。」據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雲,當時的粽子已達數種之多:「端五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錐粽、茭粽、筒粽、秤錘粽,又有九子粽。」
關於粽子的起源及其形制有幾種傳說,其中最流行的是屈原的傳說。南朝吳均《續齊諧記》的記錄較早:「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漢建武年,長沙歐回見人自稱三閭大夫,謂回曰,『見祭甚善,常苦蛟龍所竊,可以菰葉塞上,以彩絲約縛之。二物蛟龍所畏'。」後世粽子的傳說大多與此有關。
飲用葯酒 作為端午節俗的葯酒主要是蒲酒和雄黃酒。蒲酒也叫菖蒲酒、菖華酒等,古代民間常在端五製作、飲用,俗雲可避瘟氣。宗懍《荊楚歲時記》載:「端午,以菖蒲生山潤中一寸九節者,或鏤或屑,泛酒以辟瘟氣」。唐代殷堯藩的七律《端午日》有「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的詩句。雖然蒲酒之名史不絕書,但是近世民間以雄黃酒最普及,飲雄黃酒既是家喻戶曉的《白蛇傳》情節,也是大家都遵行的習俗。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端陽》記曰:「午前細切蒲根,伴以雄黃,曝而浸酒。飲余則塗抹兒童面頰耳鼻,並揮酒床帳間,以避毒蟲。」用雄黃酒塗抹小兒面頰耳鼻俗稱「畫額」,通常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字似虎的額紋)以鎮邪。
賽龍舟 賽龍舟是民間過端午節的高潮,是會讓整個地方狂熱起來的競技。競渡之俗早見於南方(吳越、荊楚)。東漢末年應劭《風俗通》有言,「屈原以是日(5月5日)死於汨羅,人傷其死,所以並將舟楫以拯之,今之競渡,是其遺跡」。
賽龍舟和吃粽子一樣在古代被認為是紀念屈原的活動,南朝吳均《續齊諧記》載:「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
聞一多的研究結論是這兩大節俗都由龍圖騰崇拜轉化而來:「古代吳越民族是以龍為圖騰的,為表示他們『龍子'的身分,藉以鞏固本身的被保護權,所以有那斷發文身的風俗。一年一度,就在今天,他們要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將各種食物,裝在竹筒,或裹在樹葉里,一面往水裡扔,獻給圖騰神吃,一面也自己吃。完了,還在急鼓聲中(那時或許沒有鑼)劃著那刻畫成龍形的獨木舟,在水上作競渡的游戲,給圖騰神,也給自己取樂。......這便是最古端午節的意義。」
端午的節俗是在漢唐期間逐漸形成的,其基本形態在更古的時候並不存在,其中一些內容可能與龍崇拜有關,但是,他的具體敘述只是一種主觀的推測。端午的節俗吸收了古文化因素,但基本形態完全是漢唐的文化創造。
姻親交往 近世的所有節慶除了本身的宗旨之外,都具有一定的社交功能,而端午突出的社交功能是姻親的交往,乃至許多地方呼此節為「女兒節」。《帝京歲時紀勝 .端陽》說,「飾小女盡態極妍,已嫁之女亦各歸寧,呼是日為女兒節。」
在近世端午的民間姻親交往中,一是訂婚的男方絕對要給未來的岳家送節禮,如果准備在下一個端午前結婚,還要正式送大禮,主要是給長輩的酒和肉以及給未婚妻的衣物;一是媳婦回娘家,帶去酒和肉,同時娘家也給女兒女婿一些禮物。例如,陝西一些地方把端陽節也叫女娃節、女兒節。每到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娘家要給出嫁的女兒一定的端陽禮,俗稱:「送裹肚兒」,禮物可以包括夏令衣物、扇子、涼帽汗衫等,但必不可少的是綉有蛤蟆(蟾蜍)的花裹肚兜。蛤蟆代表生兒育女、繁衍子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