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 請用 SWOT 分析法解釋一下,《格力造》董事長董明珠為何會決定讓企業開始生
內部環境:優勢,劣勢
外部環境:威脅,機會
② 誰能幫幫我寫一份格力手機swot,6p,的分析,寫論文改了好多遍了,老師還說不行,急死了!跪求啊!
寫一份格力手機swot,6p,的分析,寫論
肯定好對待好
比
③ 對格力手機的SWTO分析
格力SWOT分析
格力空調成立於1991年的珠海格力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發、生產、銷 售、服務於一體的專業化空調企業,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380.41億元,凈利潤12.70億元,連續八年上榜美國《財富》雜志「中國上市公司100強」。 格力電器旗下的「格力」品牌空調,是中國空調業唯一的「世界名牌」產品,業務遍及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1995年至今,格力空調連續13年產銷量、市場佔有率位居中國空調行業第一;2005年至今,家用空調產銷量連續3年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格力全球用戶超過7000萬。為什麼格力電器公司能在世界上佔有這么大的地位呢,這和它的「SWOT」有很大的關系。
1.內部優勢(Strengthes): 格力空調連續十一年產銷量全國第一,不僅得益於格力空調過硬的優秀品質及品牌的強勢,而且得益於格力獨有的區域代理制加上格力品牌專賣店的渠道模式。產品-品牌-品牌專賣店組成了一個完美的品牌質量。格力空調已經做了十一年的專賣店,並且打算將起專賣店繼續作大作強 。
2.內部劣勢(Weaknesses):雖然當前格力正在市場上仍處於從導地位,但仍值得鑒戒,隨滅空調業變頻拐點的到來,格力所面臨的市場壓力也逐漸加大。其次廣州團購網,正在面臨美的、海爾那些強無力合做敵手,且彼此之間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漸縮小時,格力也不得不調整策略,尋求正在處所空調營業上的沖破。
3.外部機會(Opportunities):中國的經濟發展勢頭不可估量,也進一步帶動了中央空調行業的發展。瞄準這些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近年來格力、美的、海爾中央空調紛紛進入軌道交通、房地產、通信、醫療衛生等工程項目,在商用空調市場大有作為。
4.外部威脅(Threats):外資品牌對本土企業的威脅,在我國中央空調市場表現明顯。像海爾,美的,東芝等這些外部空調企業的威脅,中國格力空調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雖然國產企業有一定的本土優勢,但是外資品牌在中央空調行業起步早,技術成熟,市場積累豐富。 中國格力空調企業要縮小與其它空調品牌的差距,還需要任重而道遠!
④ 如何為一個低端手機進行swot分析
轉的網上的,希望對你有幫助,字多了點,不過可以參考呵呵 基於SWOT分析看中國手機公司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和發展前景
根據國際權威市場調查公司IC Insights公布的全球十大手機廠商排名中,波導作為唯一入選的中國手機公司,躋身全球八強,而TCL-Alcatel、聯想、夏新、海爾等排名不在前十之列,也就是說,中國手機公司目前只能徘徊在全球手機公司的第三陣營,是全球手機行業的配角,因為中國手機公司在全球的總份額不到13%。 我們不妨通過SWOT分析看一看中國手機公司的處境:一、Strengths(優勢)1.中國手機公司更熟悉國內的市場;2.中國手機公司在國內擁有良好的渠道;3.中國手機公司在人力成本等方面有一定比較優勢。二、Weakness(劣勢)1.中國手機公司在新技術、新功能的推出上滯後國外對手6-9個月;2.中國手機公司對全球市場不甚了解,缺乏相關經驗;3.中國手機公司在晶元、射頻元器件等核心零配件的采購上無法與國外對手競爭,缺乏整合上下游資源的能力;4.中國手機公司的產品質量普遍較差,缺少美譽度;5.中國手機公司的內部管理水平和品牌運作能力有所欠缺。三、Opportunity(機會)1.中國依然有較大的發展潛力,且國產手機對中國市場更為熟悉;2.中國可能會在2006年啟動3G,國內的波導、夏新、聯想等TD-SCDMA等產業聯盟企業可能獲得更多機會;3.印度、巴西、非洲等地新興市場中國手機公司有較大發展機會;4.中國手機公司開始細分市場,並推出hello-kitty等個性化手機,可能開辟一片「藍海」。四、Threat(威脅)1.在國內,以NOKIA、MOTOROLA為代表的外國手機公司開始學習中國公司重心下移的渠道模式,並已取得初步成效;2.以MOTOROLA為代表的外國手機公司開始實施低成本戰略,推出40美金的超低價手機,對中國手機可能造成重創。通過以上的SWOT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中國手機公司雖然有著自己的比較優勢,並在全球范圍內有可以實現跳躍式發展的機會,但他們在手機的核心技術突破上集體失語,這個決定勝敗的核心問題預計不會在短期內得到解決,那麼中國手機公司將在比較長的時間里處於全球手機行業的第三第四陣營,而這種狀況得到改善的機會又存在著諸多的不確定性。雖然對國內市場熟悉,但經歷了2003年的美好時光後,中國手機公司在2004年走上了衰敗之路,在2005年又繼續丟失城池,走進了一個殘酷的寒冬期。所以有專家預測,中國部分手機公司很有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內淪為國外手機公司的生產基地。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在未來的幾年內中國手機公司會長期處於全球手機行業的第三、第四陣營,1-3年之內中國手機公司在全球依然還有較多的發展機會,但這些機會不確定因素較多,有可能會出現中國手機公司的經營狀況不斷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