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歐美2016年2月8日股市漲幅情況
【歐洲股市重挫 納指開盤下跌1.7%】周一歐洲股市小幅高開後大幅走低,美股低開,德國DAX指數創近15個月新低。
上周五全線下跌收盤後,本周開盤後歐洲股市繼續呈現下跌態勢。周一歐洲股市小幅高開後大幅走低,連續第六天下跌,Euro Stoxx 50、法國CAC40 、德國DAX指數盤中均跌逾3%,德國DAX指數創近15個月新低。美國三大股指期貨也全線下挫。歐洲企業債市場走弱,而安全資產代表美國和德國國債、黃金走高,油價繼續走跌。伴隨避險情緒的升溫,歐元逼近三個月高點,日元也收復今日早些時候的跌幅。
② 08年美國金融危機納斯達克指數什麼時候開始暴跌
過程相關內容(時間):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加18億美元壞賬准備。
面對來自華爾街174億美元逼債,作為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請破產保護、裁減54%的員工。
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繼新世紀金融公司之後美國又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抵押貸款機構。
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銀行瑞穗銀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團宣布與美國次貸相關損失為6億日元。日、韓銀行已因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產生損失。據瑞銀證券日本公司的估計,日本九大銀行持有美國次級房貸擔保證券已超過一萬億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內的五家韓國銀行總計投資5.65億美元的擔保債權憑證(CDO)。投資者擔心美國次貸問題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強大沖擊。不過日本分析師深信日本各銀行投資的擔保債權憑證絕大多數為最高信用評等,次貸危機影響有限。
其後花旗集團也宣布,7月份由次貸引起的損失達7億美元,不過對於一個年盈利200億美元的金融集團,這個也只是小數目。
[編輯本段]5.次貸危機的發展
2007年
2007年2月13日
美國抵押貸款風險開始浮出水面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18億美元壞賬撥備
美最大次級房貸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減少放貸
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New Century Financial發布盈利預警
2007年3月13日
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布瀕臨破產
美股大跌,道指跌2%、標普跌2.04%、納指跌2.15%
2007年4月4日
裁減半數員工後,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4月24日
美國3月份成屋銷量下降8.4%
2007年6月22日
美股高位回調,道指跌1.37%、標普跌1.29%、納指跌1.07%
2007年7月10日
標普降低次級抵押貸款債券評級,全球金融市場大震盪
2007年7月19日
貝爾斯登旗下對沖基金瀕臨瓦解
2007年8月1日
麥格理銀行聲明旗下兩只高收益基金投資者面臨25%的損失
2007年8月3日
貝爾斯登稱,美國信貸市場呈現20年來最差狀態
歐美股市全線暴跌
2007年8月5日
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總裁沃倫-斯佩克特辭職
2007年8月6日
房地產投資信託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8月9日
法國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捲入美國次級債,全球大部分股指下跌
金屬原油期貨和現貨黃金價格大幅跳水
2007年8月10日
美次級債危機蔓延,歐洲央行出手干預
2007年8月11日
世界各地央行48小時內注資超3262億美元救市
美聯儲一天三次向銀行注資380億美元以穩定股市
2007年8月14日
沃爾瑪和家得寶等數十家公司公布因次級債危機蒙受巨大損失
美股很快應聲大跌至數月來的低點
2007年8月14日
美國歐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過720億美元救市
亞太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
各經濟體或推遲加息
2007年8月16日
全美最大商業抵押貸款公司股價暴跌,面臨破產
美次級債危機惡化,亞太股市遭遇911以來最嚴重下跌
2007年8月17日
美聯儲降低窗口貼現利率50個基點至5.75%
2007年8月20日
日本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1萬億日元
歐洲央行擬加大救市力度
2007年8月21日
日本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8000億日元
澳聯儲向金融系統注入35.7億澳元
2007年8月22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37.5億美元
歐洲央行追加400億歐元再融資操作
2007年8月23日
英央行向商業銀行貸出3.14億英鎊應對危機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70億美元
2007年8月28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95億美元
2007年8月29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52.5億美元
2007年8月30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100億美元
2007年8月31日
伯南克表示美聯儲將努力避免信貸危機損害經濟發展
布希承諾政府將採取一攬子計劃挽救次級房貸危機
2007年9月1日
英國銀行遭遇現金飢渴
2007年9月4日
國際清算銀行與標普對次級債危機嚴重程度產生分歧
2007年9月18日
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4.75%
2007年9月21日
英國諾森羅克銀行擠兌風波導致央行行長金恩和財政大臣達林站上了辯護席
2007年9月25日
IMF指出美國次貸風暴影響深遠,但該機構同時認為各國政府不應過度監管
2007年10月8日
歐盟召開為期兩天的財長會議,主要討論美國經濟減速和美元貶值問題
2007年10月12日
美國財政部本著解決次貸危機的宗旨,開始廣開言路 改善監管結構
2007年10月13日
美國財政部幫助各大金融機構成立一支價值1000億美元的基金(超級基金),用以購買陷入困境的抵押證券
2007年10月23日
美國破產協會公布9月申請破產的消費者人數同比增加了23%,接近6.9萬人
2007年10月24日
受次貸危機影響,全球頂級券商美林公布07年第三季度虧損79億美元,此前的一天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證券也宣布當季虧損6.2億美元
2007年10月30日
歐洲資產規模最大的瑞士銀行宣布,因次貸相關資產虧損,第三季度出現近5年首次季度虧損達到8.3億瑞郎
2007年11月9日
歷時近兩個月後,美國銀行、花旗銀行和摩根士丹利三大行達成一致,同意拿出至少750億美元幫助市場走出次貸危機
2007年11月26日
美國銀行開始帶領花旗、摩根大通為超級基金籌資800億美元
2007年11月28日
美國樓市指標全面惡化
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聲稱10月成屋銷售連續第八個月下滑,年率為497萬戶,房屋庫存增加1.9% 至445萬戶
第三季標普/希勒全美房價指數季率下跌1.7%,為該指數21年歷史上的最大單季跌幅
2007年12月4日
投資巨頭巴菲特開始購入21億美元得克薩斯公用事業公司TXU發行的垃圾債券
2007年12月6日
美國抵押銀行家協會公布,第三季止贖率攀升0.78%
2007年12月7日
美國總統布希決定在未來五年凍結部分抵押貸款利率
2007年12月12日
美國、加拿大、歐洲、英國和瑞士五大央行宣布聯手救市,包括短期標售、互換外匯等
2007年12月14日
為避免賤價甩賣,花旗集團將SIV並入帳內資產
2007年12月17日
歐洲央行保證以固定利率向歐元區金融機構提供資金
2007年12月18日
美聯儲提交針對次貸風暴的一攬子改革措施
歐洲央行宣布額外向歐元區銀行體系提供5000億美元左右的兩周貸款
2007年12月19日
美聯儲定期招標工具向市場注入28天期200億美元資金
2007年12月21日
超級基金經理人BlackRock宣布不需要再成立超級基金
2007年12月24日
華爾街投行美林宣布了三個出售協議,以緩解資金困局
2007年12月28日
華爾街投行高盛預測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林可能再沖減340億美元次貸有價證券
2008年
2008年1月4日
美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消費者信貸違約現象加劇,逾期還款率升至2001年以來最高
2008年1月16日
評級公司穆迪預測SIV債券持有者損失了47%資產
2008年1月17日
次貸虧損嚴重,標普評級公司開始對債券保險商實施新的評估方法
布希政府有意放鬆對房地美和房利美的監管
美國去年12月新屋開工數量下降14.2%,年率為100.6萬戶,為16年最低
2008年1月21日
英國財政部要求有意收購諾森羅克銀行的私營企業在2月4日前提交詳細提案
2008年1月22日
美聯儲緊急降息75個基點
2008年1月24日
美國紐約保險監管層力圖為債券保險商提供15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
2008年1月30日
美聯儲降息50個基點
2008年2月1日
美國1月非農就業人數減少1.8萬,為超過4年來首次減少
2008年2月9日
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聲明指出,次貸危機影響加大
2008年2月12日
美國六大抵押貸款銀行為防範止贖的發生,宣布「救生索」計劃
巴菲特願意為800億美元美國市政債券提供再保險
2008年2月14日
美國第四大債券保險商FGIC宣布願意分拆業務
2008年2月18日
英國決定將諾森羅克銀行收歸國有
2008年2月19日
美聯儲推出一項預防高風險抵押貸款新規定的提案,也是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所採取的最全面的補救措施
2008年2月20日
德國宣布州立銀行陷入次貸危機
2008年2月21日
英國議會批准國有化諾森羅克銀行
2008年2月28日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聲稱即使通脹加速也要降息
2008年3月5日
美國2月ADP就業人數減2萬多,美元兌歐元刷新歷史新低
③ 全球股市重挫對市場有何影響
當天早些時候,白宮官員在吹風會上說,涉及征稅的中國商品價值大約500億美元。受此消息影響,今天全球股市集體飄綠。
根據報道,2018年3月23日,商務部發布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並徵求公眾意見,擬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征關稅,以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給中方利益造成的損失。
④ 股市大盤重挫是不是與斯諾登和棱鏡門事件有
有一點風馬牛的感覺。
⑤ 09年中國股市發生了那些大事
09年中國股市的大事是創業板開板並交易。
(1)中國舉辦建國60周年盛大閱兵式和規模空前的全運會;
(2)中國汽車產量突破1300萬輛,成為世界汽車最大生產國;
(3)中國經濟規模超出日本,排名世界第二;
(4)三峽大壩正常蓄水175米,標志著三峽工程基本完工:
(5)創業板成功推出,國家年度經濟增長率超過8.5%,居全球翹楚:
(6)ST股改規范化,披露信息公開公正透明,成為世界股市裡最靚麗的風景線。
拓展資料:
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
例如比較顯著的是1997年以前的東北電氣、吉林化工,由於其總股本較大而流通股數較少,因此只動用少量的資金影響這兩只股票,就能形成對指數的部分控制。
到了2001年後,中國證監會逐漸提出要解決國有股的不能流通問題,要盤活國有資產,曾先後出台了一些方案。但由於在當初的上市發行環節,流通股東以超高市盈率購買了流通股,而出台的這些方案都或多或少地損害了流通股東的利益,因此市場以走熊而對"國有股減持"的改革作出市場反應。
然而在2005年,中國證監會再次提出"股權分置改革",其實質仍然是國有股減持,不同的是,這一改革以消除股權分置為目標,連法人股的流通都包括了進來,由此引發了市場極大的不認同。
因而在2011年,中國股市走入大熊市,可以列為冠為全球最熊,一路的下跌,跌倒幾年前的原點2228點。
⑥ 2020年3月9日股票今天為什麼不開盤
你好,今天是3月8日、周末 ,股市不開盤。交易日股市才開盤,交易日是指節假日除外的周一至周五。
⑦ 為什麼美國恐怖襲擊使美國股市遭遇重挫,黃金白銀出現崩盤式暴跌,汽車、IT、零售等類股票一瀉千里。
就跟戰爭似的 都去忙活打仗了 哪有心事發展經濟。
恐怖襲擊肯定對正常經濟和社會秩序有很大影響的。
⑧ 請問最進美國的金融風暴,大銀行倒閉,個人叫虧,各國注入大量資金,那到底誰是盈利
地產商
⑨ 近期股市暴跌(2008)主要是什麼原因
我們低估了美復國經濟衰制退,美元喪失全球領導地位對世界財經的崩盤性影響,次代只是一個誘發點而已,二戰後的全球經濟就是建立在美國主導,美元支柱基礎上的,這兩點受到致命威脅,當然市場會反映過激,歐日亞股市全部重挫6%以上就是明證,日本甚至8%,香港1500點,歐洲6%,印度9%。在此形勢下,中國又為了穩定政權開始大力金融緊縮,央行存款准備金上跳歷史高峰(大摩預測今年會達到18.5%),尚主席講話要求擴大權重流通股比重就是明顯的最終警告,這一切政策和大勢陰雲已經標志著牛熊拐點的巨大可能性,所有的這一切,終於在平安這條瘋狗的刺激下大爆發。
因為大勢不好,即使你手中的公司效益漲,股市人氣還有,有資金,但最致命的是任何時候政府都有足夠的理由來政策打壓你,讓你的資金灰飛湮滅,外圍環境又落井下石。這樣,所有人都會膽戰心驚的炒股,而沒有一絲堅定的韌性,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引發骨牌效應,生怕跑得比別人晚,這種情況如果長牛?這好比一支軍隊,每個士兵考慮的都是有機會就陞官發財,但稍有不好趕快逃命,管它別人生死,此軍必敗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