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國防的現狀與未來
中國國防的現狀與未來:
1、近年來我國國防預算呈現持續增加趨勢,從2000年至2018年,整體國防支出預算復合增長率為12.37%,同期GDP年均增長率為12.13%。最近的2010到2018年,整體國防支出預算年均增長率為8.81%,同期GDP復合增長率為8.80%,軍費與GDP比重一直保持相對平穩狀態,佔比約為2%。
2、在國家戰略背景下,中國軍工產業的國家模式不斷擴大,特別是近年來。2010-2017年,軍工企業總資產和收入不斷增加。2017年軍工總收入超過7500億元,總資產近1萬億元。除了資產和收入的穩步增長,軍工企業的盈利水平也在逐年提高。
3、數據顯示,軍工企業利潤水平從2011年的1018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4900億元,這進一步表明,當前我國軍工企業的經營形勢正在好轉,已經扭轉了過去傳統軍工行業盈利能力持續低下的局面,軍民融合發展的效益繼續顯現。
4、軍工行業是少有的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小的行業,未來三年基本面向好,且確定性較高。長期來看,大國博弈軍工崛起,加大國防投入也將是必選項。2019年軍改將重點聚焦政策制度改革,軍品采購和定價機制的落地應有實質進展,改革將會推進目標價格管理機制的實施,促進競爭性價格形成機制完善。
(1)國防形勢分析2017擴展閱讀:
1、根據美國方面的報告,在兩年後的2020年,中國海軍艦船數量將會達到350艘,而和總數相比,大型航母和大型驅逐艦也將成為中國海軍的主力。而由此也可以看到,擁有世界最強海空軍力量的美軍對中國海空軍力量發展的關注。
2、在空軍方面,隨著國產殲20和殲16,以及殲10C型的迅速製造列裝,中國在戰斗機方面和美國空軍的差距已經逐漸縮小,而美國空軍曾經最為倚重的技術優勢也變得越來越小。
3、同時,在戰略空軍的發展方面,隨著國產運20戰略運輸機的量產和轟20戰略轟炸機的接近曝光,中國戰略空軍的發展也正在迅速接近美國。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國防白皮書
『貳』 我國防現狀與未來的情況
這篇文章是我個人無聊寫的關於我國國防,算一篇雜文吧。樓主可以看看,水平有限,不好不要笑話
作為國家大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國防戰略是指導軍隊軍事力量建設和運用的根本戰略思想,而隨著當前新形勢以及未來發展需要,我國的國防發展戰略已經從從過去的單一防禦型轉變積極防禦並有效應對各種威脅和挑戰。
改革開放以來,出於更好的發展國民經濟的需要,提出「軍事給經濟讓路」這樣的口號,軍事的發展低於同期經濟發展水平。對比當今世界發達國家,我們的軍事現代化水平相對落後,戰略人才素質相對較低。
當今的世界已經變成一個相依相存、信息共享、逐步發展的世界,全球經濟發展相互依賴性逐漸提高,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均資源處於世界末尾。而伴隨我們的經濟不斷發展,國內對於外部資源的需求和依賴也進一步加深。以及未來,為了有效應對來自世界各個地區出現的問題和挑戰,需要一個強大的國防作為後盾。以前的單一型保衛領土安全已經不符合我們的利益。類似索馬里護航,利比亞武裝護僑行動在未來只會增多,這些都需要我們有一隻精兵強將。
2007年,國家明確提出:「加快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做好軍事斗爭准備,提高軍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 可以解讀為兩個意思:一是增強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核心軍事能力;二是提高軍隊在執行反恐、維穩、搶險救災、國際維和等非戰爭軍事行動的能力。也表明國家在運用軍事力量時,把非戰爭軍事行動作為一種重要的方式。
當今的世界一直戰火連連,我們的周邊安全也頗受挑釁。我國擁有陸地邊界線22000多公里(目前仍有爭議),是世界上陸地邊界線最長的國家;擁有近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與32000公里長的海岸線。海岸線分為大陸海岸線和海島海岸線,其中大陸海岸線為18000公里。其北部起始點為鴨綠江口,南方終點為北侖河口,中國海岸線長度在世界排名第四。同樣與之交界的國家數十個,但存在爭議的交界地區同樣很多。近年發生的各類漁業沖突、敵對偵測入侵、海洋石油等資源掠奪等事件逐步提高,海洋與陸地軍事威脅和局部沖突風險逐步加大。
環比世界各國(美、日、印等可能發生沖突的大國),都在積極發展先進軍事,開發更新一代武器裝備。「落後就要挨打」是我們血的教訓,因此我國國土防禦發展將逐漸走向縱深領域(遠離本土包括遠洋、外太空等)防衛作戰,積極將戰爭消滅在國土之外,將是我們的終極目標。對比超級大國的發展給了我們以例子,我們不需要完全搬抄,但是可以借鑒。走一條中國獨特的精兵之路。
對於未來的發展,本人給予的一點點願望如下:
空軍,將戰略逐漸拉伸至第一島鏈之外。
確保沿海線1000海里以上的絕對制空權和制海權。有效開發和利用無人機和航空航天領域,發展空間偵測和定位導航和預警技術,為戰略決策提供實時准確的情報。
二炮,將過去單一的遠程打擊能力兼顧為打擊和反制敵對火力。
目前的二炮其實並不算強大對比美俄的洲際導彈數量和核武器數量,未來世界的紛爭將是局部地區的利益之爭,幾顆導彈解決不了問題、也幫不了忙(如索馬裏海盜,利比亞局勢、敘利亞局勢等),而隨著科技發展,第三世界國家逐漸發展出自身的彈道導彈技術(如:印度、朝鮮、伊朗等)未來都可能擁有可以打擊中國的導彈或核武器,我們如果還停留在蘇聯那種導彈對轟的意識上,那隻會失去戰略先機。研發和裝備反彈道導彈技術在未來刻不容緩。
海軍,研發和裝備符合中國國情的航母和兩棲戰斗群。
同理,這將有效應對來自中國周邊海域的威脅和領土糾紛。並且有能力遠洋保衛和干預我們的資源保障線以及國家利益。同時保持並發展現有的水下反擊力量,有效震懾世界大國,令其在對中國動粗時必須考慮我們的核二次反擊力量。
陸軍,走一條高效率、低損亡的特種作戰路線。
大規模裝甲戰、成規模軍團對戰未來只會減少,人員將比裝備更寶貴,發展單兵防護和作戰裝備。遠程打擊、斬首和滲透將是未來陸軍的主線。
中國軍事科研現狀:
其實我們好多已經在做並且取得一定的成功。如:我們自己的「北斗」全球導航衛星正在布網,我們的初期反彈道導彈也正在試驗並且2次成功,我們的海軍新型艦艇和航母戰斗群正在規劃和組建。空軍新型四代戰機已經試飛,以三代殲十和殲十一為主體的戰機總數已經達到500餘架,可以有效防衛我們的領土,陸軍發展也一直在進步。等等
科技和軍事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是需要幾代人奮斗的結果,這幾年軍事實力顯著提升得益於改革開放的發展以及建國初期我們的最高決策。未來將是一個信息高度共享、人高度自製的時代,原本一些落後國家的生產力水平將高速進步和發展,這需要我們與時俱進,如果還停留在90年代戰略水平上,只會被動挨打。
同樣人的因素其實是第一位的。擁有先進武器的北洋海軍卻不能取勝日本(甲午戰爭),朝鮮戰爭我們一窮二白卻打敗聯合國軍,這都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決策力等等!
好比曾經有人說過,
一個連街頭小偷都不敢呵斥的民族
卻有勇氣高呼滅了小日本
一個連活著的人都漠不關心的民族
卻讓我們不要忘記死去的人
一個連農民的生死都置之不理的國度
卻說現在是和諧社會
也許是我偏激了,抱歉。
『叄』 當代中國國防形勢
海陸空均受威脅
『肆』 我國國防現狀分析
首先看看中國周邊環境,找張中國地圖看下就一目瞭然了,整體都不容樂版觀。而國防政策是根據國權家的周邊局勢及國際大環境制定的。就目前我國國防現狀,由於改革開放,國家經濟的發展及需要,正由以前的守勢防禦變成積極防禦,也就是從以前的只守不能攻轉變成攻防兼備的國防觀,特別是近年來收美國信息化軍事理論的影響,中國的國防在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為打贏未來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爭而做准備。
『伍』 聯系當前的國際戰略格局及我國的國防安全形勢,試分析我國當前加強軍事國防建設的重要性與F
第三次中日戰爭爆發的時間是2014—2020年之間;
發生的地點是東海油田、釣魚島、或者台灣海峽附近及其周邊地區;
戰爭發生的原因是日本本土自然資源的缺乏、工業技術開發利用的即將終結,迫使對國民觀念期望從其它國家及其地區(包括中國:1895年的甲午戰爭;1937年的抗日戰爭;都可以作為日本對中國報有幻想的侵佔,原因都是受到生存的威脅)獲得保障;和面對中國科技、經濟、軍事力量的日益強大,擔心中國逐步逃脫甚至擺脫日本的魔爪(不僅不能從中國獲得利益,同時會因為中國的獨立,使得在其它地區的利益獲得加倍減小);另外,也畏懼以後中國因歷史問題對日本的討伐。
發生的戰爭形式概括為:核常兼備。即:戰爭極端殘酷,同時時間及其短暫,對世界的影響深遠。
中國獲勝的原因:
日本方面:
1.戰爭的退步性。資源缺乏的國家有很多,還有如芬蘭、瑞典等獨立國家,但他們非但不必像俄羅斯、中國、印度等這樣的大國生活的差,相反他們的生活質量讓許多國家像俄羅斯、中國、印度等這樣的大國所艷羨,當然也獲得世界對他們勞動效率和信念的尊敬。如果面對生存的挑戰期望通過戰爭解決,而不是通過技術改革等方面採取措施糾正,那麼結果是會讓他們失望的:軍事沒有推動經濟的發展,經濟卻阻礙了軍事前進的步法,和逐步脫離了國際地位;導致國民對生存產生恐懼及不斷給政府強加壓力,使得內憂外患。
2.戰爭的野蠻性。在抗日戰爭中,日本表達的是完善而極致。結果是軍將抬頭來中國,壯士低頭回日本。(中國的歷史比日本更加完善,發生的重大事件亦然:三國董卓叛亂、南北朝胡人之亂等等其野蠻和殘酷是如何的劣等,可終將被文明戰勝。)人懼怕的不是死亡和流血,而是喪失民族精神和生活信念!
3.戰爭的持久性。地域方面,縱深性很差,核武器戰術方面中國發動的攻勢比日本更加嚴密、有效;常規作戰方面中國的自然環境差異大,有雪山、沙漠、叢林、山地、河流、懸崖等多種環境,中國在此都有豐富的戰斗經驗,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可以戰斗數十年,甚至上百年,而日本就沒有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的生存能力;其次就是其兵力不足以同時控制雪山、沙漠、叢林、山地、河流、懸崖、鄉村、城市等,人文管理不足以同化中國,有蒙古、滿族失手的例證。
4.戰爭的影響力。雖然國際上支持日本的國家很多,但是反對的也不少,畢竟非正義戰爭會導致各國的抗議和對中國的維護。因為中國和這些國家的關系是唇亡齒寒,他們相信正義(中國一時沒有能力,有能力也不會對他國形成侵略者的態勢),而不是助紂為虐。
『陸』 中國國防發展從哪幾個角度分析比較好
1、我國面臨的問題(在全球的背景下).2、我國的地緣戰略分析。(近代歷史角度)。3、我國歷次策略的變化及影響。4、其他要素分析。
『柒』 結合我國當前形勢,分析我國當前國防問題。要求2000字! 要求不要網上已經有的!
中國為什麼要復求收不到外國台,實際制上外國好的方面與軍事都不知道,自我感覺一個國家喜歡把自己最優秀的軍事實力放在電視上,讓國民相信自己的國家多強大,中國為什麼不看外國軍事台,另可把外國人想得強大些,這樣中國就有目標,就是我們要比他們更強大,有目標才有前進的動力。
『捌』 中國國防形勢
積極的 防禦性的
官方文字表述: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地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中國是一個幅員廣闊、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和平、安全和發展需要有效的國防保障。中國的國防建設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發展戰略和安全戰略,不針對、不威脅任何國家,其根本目的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統一,確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事業的順利進行。中國的國防建設從來沒有超越捍衛國家安全的需要。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中國都是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安全與穩定的堅定力量。中國希望國際社會能以客觀、公正的態度看待中國的國防建設。我們願與各方共同致力於加強互信與合作,共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 我們提倡和諧社會,和諧世界,中庸之道,儒家思想只能用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適用於國與國之間的較量和競爭.這個世界講究實力和強勢,中國的軍費增長,是我們國內的事,用不著一而再,再而三對外澄清和解釋,正因為我們的政府喜歡不厭其煩地解釋和在意別人感受及看法,所以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就更加樂意老調重彈,因為他們一提中國威脅論,中國軍費的不透明及用途和目的,中國的官員就要絞盡腦汁來思考如何對外澄清。所以西方國家就喜歡對中國指手畫腳,就喜歡對中國貿易實行制裁,實行反傾銷.因為中國人講究中庸,喜歡講道理,說白了就是好欺負!印度的軍費也在每年遞增,西方指責過他們嗎?對他們實行過貿易制裁嗎?因為印度根本不會去理會和解釋。美國的軍費佔了全世界一半多,他們解釋過嗎?因為他們深知弱肉強食的含義。所以我們要拋棄韜光養晦,我們要用強勢說話,中美都是有核大國,洋人也不敢真正和我們過硬,我們只有堅持走自己的發展之路,才能永遠屹立在世界之林
『玖』 國防現狀分析論文3000字
國防,就是國家的防務,是指為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防備外來侵略和顛覆,所進行的軍事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建設和斗爭。 古人視禮義為維護社會國家的安全力量,必須嚴格遵行,防止逾越,稱為國防。今日指為保衛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防禦外來的武裝侵略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服役章 和顛覆所採取的一切措施 意義 國防伴隨國家的建立而產生,服務於國家利益。丘吉爾有一句名言: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國防服役章 「我們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此言—語中的。國防直接關系國家的安全、民族的尊嚴、社會的發展。 1、國防的主體:國家。 2、國防的目的:捍衛國家 主權、統一、維護國家的安全、保衛國家的領土完整。 3、國防的手段: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等。 4、國防的對象:侵略和武裝顛覆。 重要性 國無防不立,民無防不安。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重要的無非兩件大事, 一個是發展問題,一個是安全問題。國防是人類社會發展與安全需要的產物。 它是關繫到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計。 現代國防又叫社會國防、大國防、全民國防,包括武裝建設、國防體制、軍事科技 國防設備 和工業、國防工程、軍事交通通信、人力動員、國防教育、國防法規諸多方面,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從最高元首到每個公民,從軍事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和意識形態都與之密切相關。 現代國防以軍事力量為核心,還包括有關的非軍事力量;它重視國家的戰爭潛力,特別是戰時的動員效率;它還是以經濟和科技為主的綜合田力的競爭。現代軍隊是知識和科技密集的武裝集團,強調質量建軍勝過「人海戰術」。和平時期國防的作用是威懾,要求不戰而勝;戰時國防的責任是實戰,目標是勝利。作用: ⑴國家安全保障。 ⑵國家獨立自主的前提。 ⑶國家繁榮發展的重要條件。 四種類型 擴張型。大國為了維護本國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奉行霸權主義,侵略、顛覆和滲透他國。 國防設備 自衛型。主要依靠本國力量,廣泛爭取國際支持,防止外敵入侵,維護本國安全。我國堅持和平自主的防衛原則,永不擴張,也不容別國侵犯我國一寸土地。 聯盟型。以結盟形式,聯合他國彌補自身力量的不足。又分為擴張和自衛型,還可分為一元和多元聯盟,前者有一個大國做盟主。 中立型。中小發達國家嚴守和平中立的田防政策,制定總體防禦戰略和寓兵子民的防禦體系。如瑞士。 中國屬於積極防禦自衛型的國防。 國際形勢日漸緩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橫行。居安思危,我國既要加速發展,也要確保安全。「國富」「兵強」是我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兩大支柱。 基本特徵 現代國防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 國家的綜合國力包括:國家實力、國家潛力、把潛力轉化為實力的能力。國家充分 國防設備 利用各種條件和能力,盡快而有效地將各種條件和能力轉化為國防實力,這是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標志。現代國防是多種斗爭形式的角逐 現代國防,仍以軍事斗爭為基本形式,與此同時,政治、經濟、科技、外交等非軍事斗爭愈演愈烈,其作用日益重要。 現代國防既是國家行為,又是國際行為 國防的國家行為主要表現在:國家利用各種條件和能力建設國防;依靠強大的國防,政府就能集中精力制定政策,調動一切力量發展經濟,確保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安居樂業。 國防的國際行為主要表現在:國內與國外、國防與國際更密切地聯系在一起;世界和平與戰爭、國際經濟繁榮與衰退都直接影響國家和國防建設;國際和周邊局勢動盪,國家必須在國防方面給予更多關注,一旦遭受外來威脅或外來侵犯,必須動員國防力量,迎接外來挑戰。 現代國防具有多層次目標 最低層次目標是自衛目標,國防範圍限定在國家領土、領海范圍內,著眼於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中級層次目標是區域目標,其范圍限定在國土之外有限的周邊區域內,著眼於增大國防縱深和彈性,為本國安全和發展創造更為寬松的周邊環境。 最高層次目標是全球目標,國防範圍遍及全球,著眼於保護本國在世界各地的利益。 給予的啟示 1,強大的國防,是國家、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條件; 2,正確處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是建設強大國防的重要前提; 3,科學技術是建設強大國防的根本動力; 4,人民群眾是建設強大國防的力量源泉; 5,堅持黨的領導和建立一支忠於黨、忠於人民的現代化革命軍隊是建設強大國防的根本保證。 6.經濟發展是國防強大的基礎。 7.政治昌明是國防鞏固的根本。 8.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是國防強大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