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中國股市的典型特徵

中國股市的典型特徵

發布時間:2021-01-29 04:53:45

股市波動有哪些典型特徵

轉載:巴菲特關於100年間美國股市波動的實證研究

2001年11月10日,美國《財富》發表了《巴菲特談股市》這篇文章,文中巴菲特重申了股市整體表現長期來說與美國經濟整體增長性相關,長期來說,過度高估(Overpricing)或過度低估(Underpricing)的股價肯定會回歸於其內在價值。
在該文中,股神以翔實的歷史數據解釋說明了1899年—1998年的100年間美國股市整體走勢與GNP走勢完全相背離的現象。股神的實證研究證明,美國股市長期平均年復合回報率約為7%,但短期投資回報率會因為利率、投資者預期收益率和心理因素的綜合作用而不斷波動。這也就是格老所說的:「從短期來看,市場是一台投票機;但從長期看,它是一台是稱重機」。
一、1964年—1998年間美國股市整體走勢與GNP走勢完全相背離的現象
美國道.瓊斯指數在1964年—1998年間的前17年和後17年的走勢完全不同。
第一個17年:1964年年底道.瓊斯指數為874.12點,1981年年底為875.00點,17年間增長0.1個百分點,幾乎原地踏步。
第二個17年:1981年年底道.瓊斯指數為875.00點,1998年年底為9181.43點,17年間上漲超過10倍,為典型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大牛市行情。
美國股市在兩個17年間有完全不同的表現,原因何在呢?
專業人士想到的原因是GNP的波動導致股市的相應波動,也就是經濟學和金融學教科書上通常所說的「股市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
但事實並非如此。這一現象無法單純以美國宏觀經濟的波動來解釋:1964年—1998年間美國股市整體走勢與GNP走勢完全相背離。在股市低迷的第一個17年間,美國GNP增長率為373%,而在第二個17年的大牛市期間,美國GNP增長率只有177%,二者相差近一倍。
是偶然的巧合亦或其他?後視鏡看法一目瞭然。實際上,不僅僅是過去34年間美國股市整體走勢與GNP走勢完全相背離,在整個20世紀也是經常如此。
20世紀可以說是美國人的世紀,先後發明了汽車、飛機、收音機、電視與電腦。扣除通貨膨脹因素,美國GNP破記錄地凈增長了702%。盡管其中也包括 1929年—1933年的大衰退和兩次世界大戰,但以10年為一個階段來比較,人們發現每個10年的人均實際GNP都在持續增長。或許人們認為穩定的經濟增長反映在股市上也應該會有股票指數的穩定增長才對。但事實遠非如此。
1900年—1920年美國人均實際GNP(以1996年美元價值計算)從4073美元增長到5444美元,增長了33.7%。而同期股票市場卻一點動靜也沒有,1900年初道.瓊斯指數為66.08點,1920年年底道.瓊斯指數為71.95點,20年間只有0.4%的年增長率,這種反差與1964年— 1981年的情況相似。
接下來的1920年—1930年的10年間,股市則一飛沖天,到1929年9月道.瓊斯指數一度大漲到381點,上升了430%。
隨後的1930年—1948年的19年間,道.瓊斯指數幾乎下跌了一半。1948年道.瓊斯指數只有177點。但同期的GNP卻增長了50%。
結果,接下來的1948年—1964年的17年間,道.瓊斯指數大漲5倍之多。之後就是上面提到的1964年—1998年的兩個截然不同的17年,先冷後熱,令世人驚異的大牛市結束了輝煌的20世紀。
如果用一種不同的時間分段法,在過去的100年間,經歷了3個時期的大牛市,包括44個年份,期間道.瓊斯指數總計上漲11000點。同時經歷了3次熊市,包括56個年份,盡管在這56年間美國經濟大幅增長,期間道.瓊斯指數卻總計下跌了292點。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股市的表現與宏觀經濟如此反常呢?請看下面股神巴菲特的解釋。

二、影響股市波動的三個關鍵因素
股神將股市如此反常的現象歸諸於利率、預期投資收益率兩個關鍵的經濟因素,以及一個與心理有關的因素。
影響股市的第一個關鍵經濟因素是利率。在經濟學中,利率就好比物理學中的地心引力一樣,不論何時何地,利率任何的微小波動都會影響全世界所有資產的價值。假設今天市場利率是7%,那麼,未來你1美元的投資收益的價值就與市場利率為4%時的價值有很大的差別。
分析過去34年長期債券利率的變化,人們可以發現第一個17年間利率從1964年底的4.20%大幅上升到1981年的13.65%,這對股票投資人來說實在不是什麼好事。但在第2個17年期間利率又從1981年的13.65%大幅下挫到1998年的5.09%,為股票投資人帶來了福音。
影響股市的第2個關鍵經濟因素是人們對未來投資收益率的預期。在第一個17年間,由於公司獲利前景不佳,投資者預期顯著下調。但在1980年代初期里根政府大力刺激經濟增長,使得企業獲利水平達到1930年以來前所未有的高峰。
在1964年—1981年的第一個17年間,兩個不利因素是使投資人對美國經濟失去信心的原因,一方面在於過去企業獲利成績不佳,另一方面在於利率過高使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盈利預期大大折扣。兩項因素綜合,導致1964年—1981年間盡管同期GNP大幅增長但美國股市卻停滯不前。
不過這些因素在1981年—1998年的第2個17年間完全反轉,一方面企業收益率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利率又不斷下降使得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盈利預期進一步提高。這兩個因素為一個大牛市提供了產生巨大上升的燃料,形成GNP下降的同時股市卻猛漲的奇異現象。
第三個因素是心理因素,人們看到股市大漲,投機性交易瘋狂爆發,終於導致危險的悲劇一幕一再重演。

三、衡量股市是否過熱或過冷的定量分析指標
巴菲特認為,回顧過去近100年的股市表現,可以看到股市整體走勢經常與宏觀經濟發展相背離,這種極端的非理性行為是周期性爆發的。人們認識這種現象對於投資人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要想在股票市場上取得良好的收益,就應該學會如何應對股市非理性行為的爆發。
巴菲特認為要想在股市非理性波動中保持理性,其中最重要的是學會定量分析,從而能夠准確判斷股市是否過熱或過冷。如果投資人能夠進行定量分析,盡管不會因此就能把分析能力提高到超人的水平,卻能夠使自己因此而避免隨波逐流陷入股市的群體性瘋狂,做出非理性的錯誤決策。如果投資人根據定量分析發現股市過熱,就可以理性地決策不再追漲,乘機高價離場。如果投資人根據定量分析發現股市過冷,就可以理性地決策選擇合適的股票低價買入。
巴菲特向美國投資者推薦了一個非常簡單但卻非常實用的股市整體定量分析指標「所有上市公司總市值佔GNP的比率」(可惜的是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對我國股市卻不能直接使用)。
雖然所有上市公司總市值佔GNP的比率這項指標只能告訴投資人有限的信息,但它卻可能是任何時候評判公司價值是否合理的最理想的單一指標。分析80年來所有上市公司總市值佔GNP的比率可以發現,這項指標在1999年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這本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警告信號。如果投資人財富增加的速度比美國宏觀經濟增長的速度更高,那麼所有上市公司總市值佔GNP的比率必須不斷提高,直到無窮大,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
巴菲特認為所有上市公司總市值佔GNP的比率在70%——80%之間可以買入股票,長期而言可能會讓投資者有相當不錯的收益,但如果這個比率達到200%,象1999年和2000年中的一段時間那樣,那麼購買股票簡直無疑於玩火自焚。

四、股市短期波動不可預測,長期波動容易預測
巴菲特認為預測股市的短期波動是不可能的,相反,巴菲特認為股市長期波動具有非常穩定的趨勢,非常容易預測。
1999年,巴菲特大膽預測未來10年甚至20年內,美國投資人股票投資預期收益率(包含股利以及預期2%的通貨膨脹率)大概在7%左右,這正好與沃頓奇才傑里米.席格爾教授經過統計分析得出的美國股市200年來長期平均實際收益率為7%左右的結論非常吻合。哈哈,果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五、啟示
在過去的200年間,美國股市的年復合實際收益率為7%,並顯示出驚人的穩定性。世界其他主要國家的股票實際收益率也與美國的情況相吻合。股票投資收益率的長期穩定性的原因目前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釋。
傑里米.席格爾教授認為,股票投資收益率取決於經濟增長、生產力和風險的收益。但是,創造價值的能力也同樣來自於卓有成效的管理、對財產權利尊重的穩定的政治體系以及在競爭的環境中象消費者提供價值的意願。政治或經濟危機可以導致股票偏離其長期發展的方向,但是市場體系的活力能讓它重新返回長期的趨勢。或許這就是股票收益為什麼能夠超越在過去兩個世紀中影響全世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異常變化,保持穩定性的原因。
其實沒有人能夠完全解釋股市長期內向價值回歸的根本原因。格雷厄姆曾說:這正是我們行業的一個神秘之處。對我和對其他任何人而言,它一樣神奇。但我們從經驗上知道最終市場會使股價達到它的價值。

Ⅱ 股市見頂的三個典型特徵

你好,
一隻股票到頂,顯著的特徵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加速上漲,甚至上升趨勢陡然變垂直。
一個上升趨勢的個股,通常會引來市場的關注,而一隻持續「上版」的個股,市場總是有更多的賭其繼續加速的資金介入,而加速上漲,甚至一字漲停開盤,依舊會有大量資金願意排隊在漲停板等待買入博取次日繼續漲停。而在連續漲停之後加速或者持續一字板,通常就會迎來監管關注和大股東減持。也就是越加速上漲其龍頭越來越多,大家的心態都開始由趨勢看漲變為極度不穩定,大家都有隨時「逃跑」的心裡准備。一旦出現「核按鈕」就會迅速變成全面空頭。
第二,成交換手持續放大。
一個成交換手水平持續放大,通常都會有一個過程,從「倍量」增長到「持續天量」,再到「量能再也無法放大」。
到了最後階段「量能再也無法放大」階段,通常籌碼從「增量博弈」轉變為「存量博弈」,那麼,空頭開始不穩定,減持和監管因素就容易成為壓倒一切的最後稻草。或者公司的公告,比如業績預虧預減或者減持計劃出台,當市場被利空突然打擊時,由於早已進入「存量博弈」,也就是缺乏增量時,所有人都高度警惕,那麼利空出來大家就開始搶跑。
第三,成交可以持續放大,甚至放大到極端不合理的水平,比如日換手在45%以上甚至更高,但是,股價始終無法繼續上漲或者無法創新高。往往這種現象背後更多的是「主力對倒」製造出來的成交量,也有大量「存量」博弈的資金參與,但是,參與的目標已經從「賺大錢」轉為「盤中t」或者「隔日t」,甚至賺1-2%的目標,本身就已經失去了參與的價值。
第四,長期持有的機構席位開始持續和集中大幅拋售。
因為機構持有可以鎖定很多籌碼,當機構連續在龍虎板中出現,且連續數日集中出現拋售時,籌碼原本平衡就會被打破,而游資一旦看到機構席位大量出現拋售,就要考慮未來籌碼格局改變,以及增量改變,考慮自己是否成為機構的「對手盤」。
當然,具體的個股走勢和形態,有很多種結構,也有很多因素和變數,這些只是通常的情況。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Ⅲ 白酒為什麼一直漲

白酒特殊的行業特性

白酒所在消費行業跟人們衣食住行息息相關,具有典型的弱周期屬性。行業的市場規模穩定,跟宏觀經濟周期相關性很小。這就決定了公司的業績持續性會非常好,避免了時好時壞的周期性弊端。

未來中國白酒的市場發展還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和機會。

Ⅳ 有沒有和我一樣的,炒股虧光自己的積蓄,幾年的工資,二十幾萬,就深幾萬了

比你虧得多的人不知多N多倍,很多融資客是血本無歸,,我有一個朋友的朋友是2015年的五月份,本來有十個億多點的,他去融資了,融了近十六億,後來遇到了六月十一號的股災,幾天就把這個本錢十一億給虧完了,,這是真實的,因為我這個朋友的關系還有點好,所以才知這些,,那一個也是他的好友,後來我都不敢問最後的結局是什麼,因為暴倉,如果你們懂金融的就懂暴倉這個詞,這就強行平倉,股市是不相信眼淚的,2015年六月十一號開始很多股票就是開盤就跌停十幾個板,因為這個朋友的朋友他當歸融的比例也是較高的,懂這個的算一下就知這幾個跌停牌就會強行平倉,今年我的一個以前的同事加好友也給強行平倉了,不過他好的是他老婆會賺錢(他老婆是老師,主要是晚上給學生補課,現在的人都講究這個,又是深圳,所以一個小時基本上的補課費是二百塊,現在內地也很多是二百塊一個小時了嘛)如果是換一個人肯定就活不下去了,不過他的後台就是他的老婆,你們不知吧現在最賺錢的就是這些老師,因為都想成績好就會補課,現在基要下是每一個學生也要補課,一個班是多少?所以每一天賺的錢不少,一年下來是多少,但是他的好運就是一個好老婆壞運就是把這些錢全拿來股市就象是(熱包子打狗,不知大家知這個詞的意思嗎)上年他給強行平倉了當時我也好難過呀,必然是好友加以前的同事嘛,而且這么多年來基本上的錢都是從外面拿進來股市來沒有拿出來過……這就是股市的殘酷,進股市的人就是這樣的,虧了想賺回來,賺了的又想賺,所以就繼續再繼續,外面賺的錢全拿進這里來了……

Ⅳ 股票中的多頭是什麼意思

多頭是指投資者對股市看好,預計股價將會看漲,於是趁低價時買進股票,待股票上漲至某一價位時再賣出,以獲取差額收益。

一般來說,人們通常把股價長期保持上漲勢頭的股票市場稱為多頭市場。多頭市場股價變化的主要特徵是一連串的大漲小跌。

(5)中國股市的典型特徵擴展閱讀:

多頭代表了一種實際操盤方向,並非指特定的人群,並不是說買的人多就是多頭,而應當說多方力量大於空方。多頭指標只能對投資者起到一定的參考意義,並不能作為投資的決定因素。另外,多空的走勢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轉換,所以一般會落後於股票的實際走勢。

股價變化是由多頭和空頭的力量對比所決定的。多頭會預測價格上漲,從而作出購買決策。空頭因為預測價格將下跌,將會拋售手中的股票。如同其他的交易一樣,當多頭和空頭在價格上達成一致時,就達成了交易。

閱讀全文

與中國股市的典型特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達股票下 瀏覽:170
碳元科技投資 瀏覽:492
n派思股票 瀏覽:483
冠軍1號系統指標公式 瀏覽:924
黃金怎樣知道真假 瀏覽:37
手機換外匯嗎 瀏覽:126
鄭棉期貨網上開戶 瀏覽:741
20元歐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560
160629基金還有可能再漲 瀏覽:775
中國三大貴金屬交易所 瀏覽:167
京能集團境內項目投資管理辦法 瀏覽:227
國內貴金屬整頓 瀏覽:212
歡樂頌2外匯 瀏覽:800
政府申請國家貸款 瀏覽:598
黃金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
12月6號美元兌人民幣 瀏覽:101
理財r0 瀏覽:70
600611大眾交通股票 瀏覽:257
歐式看漲期權價格計算 瀏覽:918
適合90後怎麼投資理財 瀏覽: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