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海天安智谷上海長興科創中心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上海天安智谷上海長興科創中心
城市:上海
樓盤位置:長版舸路1659弄
開發商:天安智谷(權上海)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產權年限:50年
建築類型:多層,小高層,
其他交通方式:軌交:軌交崇明線預計2020年開通,將設立「長興島」一站
自駕:滬陝高速(長江隧橋)-潘圓公路-興甘路
公交:長興3路、長興2路、長興4路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76426.2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20.37%,共82棟樓,停車位2257個(含機動車位1158個、非機動車位1099個)
周邊配套:醫院:長興人民醫院(在建)、興島醫院、長興醫院(在建)、長興鎮衛生服務中心
商業:前衛商業街,信築廣場,辛泓廣場,鳳凰鎮廣場,東渡規劃商辦用地,漁港綜合功能區
銀行:上海市農村商業銀行(元沙分理處)、上海農商銀行ATM、中國光大銀行ATM、中國光大銀行(長興島支行)
內部配套:規劃商業面積約3000方
樓盤圖片: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點擊查看更全面,更及時,更准確的新房信息
⑵ 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怎麼樣,好不好的默認點評
在上海的高職院校中間處於中等偏上水平。
⑶ 上海建工集團的科技創新
1預制裝配式住宅結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程、地下連續牆工程施工規程、建築裝飾裝修工程施工規程、店招店牌結構設計圖集 2008年上海市工程建設規范和標准編制
2地下立體交通工程箱涵頂進置換管幕施工工法 國家863計劃
3城鎮綠地生態建設綜合技術示範研究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4特大型深基坑環境影響控制及地下連續牆側向成牆工法研究 上海市科委科技創新計劃
5雙向同步逆作法建造施工技術研究 上海市科委科技創新計劃
6大型地下劇場建造技術 上海市科委科技創新計劃
7大型港務工程中的新型自立式復合地牆關鍵技術 上海市科委科技創新計劃
8壓氣法和蓋挖法等新工法及在外灘地下通道工程中的應用研究 上海市科委科技創新計劃
9復雜斜交網格高層結構施工控制技術研究 上海市科委科技創新計劃
10超高層建築施工的溫度效應研究與應用 上海市科委科技創新計劃
11海底PE管道邊敷邊埋施工工藝及設備研究 上海市科委科技創新計劃
12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及高速鐵路建設重大施工裝備研究 上海市引進技術的吸收與創新
13軟土大斷面人車兼容、頂盾合一矩形隧道掘進設備 上海市引進技術的吸收與創新
14蓋挖法施工技術試驗平台的建設 上海市企業技術中心能力建設項目
15建築改造關鍵施工技術研究 1上海南浦大橋工程——1995年(一等獎) 國家科技進步獎
2超高層建築施工技術研究——金茂大廈88層——1999年(一等獎) 國家科技進步獎
3東海大橋(外海超長橋梁)工程關鍵技術與應用——2007年(一等獎) 國家科技進步獎
4上海廣播電視塔施工工藝及設備的研究與應用——1996年(二等獎) 國家科技進步獎
5浦東國際機場航站樓工程成套施工技術與設備研究——2000年(二等獎) 國家科技進步獎
6上海科技館重大工程建設與研究——2002年(二等獎) 國家科技進步獎7
大口徑薄壁管道淺海敷設施工技術研究——2003年(二等獎) 國家科技進步獎
8上海盧浦大橋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研究——2005年(二等獎) 國家科技進步獎
9現代化體育場施工技術的研究——2006年(二等獎) 國家科技進步獎
10常導高速磁浮長定子軌道系統設計、製造和施工成套技術研究——2006年(二等獎) 國家科技進步獎
⑷ 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主要是干嗎的呢
創業中心裏面大多是小老闆開的公司,僱傭少量的工人。在創業中心開公司,可以享受政府的很多優惠政策,挺好的。
⑸ 為何上海推進科技創新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吳強在致辭中提出將上海打造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療創新高地
12月6日,上海市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召開第11次全體會議,總結今年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情況,研究推動上海生物醫葯等產業發展。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共同主持會議並發表講話。應勇指出,明年將是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基本框架形成的一年。要堅定目標,堅持不懈,全力推進,更好地發揮創新輻射示範的引領作用。生物醫葯產業是上海發展的重點領域之一。我們要鞏固優勢,走在前列,加快上海發展成為世界著名的生物醫葯產業,為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做出更大貢獻。
突出重點,加強科技體制和機制創新,努力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要充分發揮「三大任務一個平台」的主導作用,規劃未來五年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生物醫葯產業是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要進攻方向,希望在國家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推動上海在生物醫葯前沿領域和關鍵核心技術、臨床醫學研究、創新龍頭企業培育、產業生態環境優化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⑹ 上海科創板新進展情況
張江高科抄(600895)總經理葛培健在2015上海國資高峰論壇上透露,備受關注的上海股交中心科創板(科技創新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已定於12月28日開板,目前已有約20家科技創新型企業入駐。公開資料顯示,張江高科持有上海股交中心23.25%股份。上海市金融辦副主任李軍11月22日披露,科創板已經於11月20日獲批,目前制度規則、創新機制、系統建設、配套政策等准備工作已基本就緒。
⑺ 上海2010年創新計劃項目
各行各業都有項目的,總數很多。如: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2010年「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社會發展領域重點科技項目指南
為貫徹落實國家和上海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圍繞重大工程、地下空間、交通信息、公共安全及生態環境等領域,以應用為導向,以集成創新為重點,進一步提升社會發展領域科技創新能力,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特發布本指南。
一、研究目標、內容與研究期限
(一)城市建設工程領域
專題1、隧道施工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研究目標:圍繞大直徑長距離隧道施工難點,開發隧道施工新型裝置與技術工藝,形成沉降控制在2cm內的單管雙線地鐵隧道施工控制標准及工法;研製全回收外置式盾構進出洞止水裝置,滿足30m深盾構施工需求;解決平交改立交無障礙施工技術,應用於鐵路改建工程施工。
研究內容:大直徑泥水盾構施工控制技術,單管雙線地鐵隧道施工精度及變形控制標准;外置式凍結套箱止水工法施工工藝,高流速滲漏地下水快速凍結機理及控制技術;地下立體交通工程箱涵頂進雙重置換管幕工藝及工法。
研究期限:2012年6月30日
經費資助額度:本專題經費資助額度不超過400萬元
專題2、建築工程地下空間施工技術研究
研究目標:針對建築工程施工需求,開展大基坑施工技術研究,解決多重組合式基坑群施工方法和承壓水控制技術,形成多重組合式基坑群安全施工風險評價體系;編制超深型鋼水泥土攪拌牆和錨桿回收率超過90%設計規程;掌握框架替代臨時支護結構不少於85%逆作法關鍵施工技術;研製單元組合式土方水平運輸設備,提高運輸效率30%。
研究內容:多重組合式基坑群安全施工技術,建築室內振動雜訊檢測和監測系統;超深型鋼水泥土攪拌牆施工技術,可回收式錨桿支護技術;超大型地下空間框架逆作法關鍵施工技術、技術經濟分析與風險評估;逆作法長距離土方高效運輸工藝與設備。
研究期限:2012年6月30日
經費資助額度:本專題經費資助額度不超過500萬元
專題3、商飛配套跑道工程地基處理技術研究
研究目標:針對商飛配套跑道特點,開發灘塗圍墾跑道大面積地基處理工法和施工工藝,實現跑道墊層以下6m范圍內地基標貫擊數當量值不小於8擊,滿足跑道對地基強度和穩定性要求。
研究內容:飛機跑道不均勻性地基處理涉及技術及工法、地基監測、檢測及控制技術。
研究期限:2012年6月30日
經費資助額度:本專題經費資助額度不超過100萬元
(二)環境領域
專題1、水處理技術與設備研究
研究目標:提出基於青草沙原水的飲用水常規和深度處理優化工藝,解決生物活性炭選擇、運行控制與循環利用方式等應用技術,使水廠出廠水耗氧量(CODMn)小於1.5mg/L,AOC小於50μg/L,凈水用活性炭綜合使用量節約20%,並依託水廠形成綜合示範;研製節能厭氧動態膜-生物反應器及其組合工藝,中試規模≥5m3/d;研製新型滾筒式污泥清洗裝置;掌握多功能排水管道檢測設備關鍵技術,研製多功能排水管道檢測設備;提出短時強降水天氣,消除城市積水的綜合治理措施。
研究內容:青草沙原水特徵污染物識別,常規工藝的適應性與高效吸附和膜技術為核心的深度處理技術研究;生物活性炭處理效能優化,生物活性炭濾池運行穩定控制技術研究;厭氧動態膜-生物反應器組合脫氮工藝及運行模式優選;污泥淘洗技術,新型通溝污泥清洗裝置;排水管道混接點檢測技術,管道流速流量測定、水樣採集技術,排水管道多功能檢測樣機研製;中心城區蓄排協同高標排水系統技術。
研究期限:2012年6月30日
經費資助額度:本專題經費資助額度不超過600萬元
專題2、植物景觀構建技術研究
研究目標:掌握辰山植物園華東植物區系的主要群落景觀類型及構建模式,解決其營建關鍵技術,滿足辰山植物園發展和提升需要。
研究內容:辰山植物園華東植物區系濕地植物群落景觀結構與特徵分析,華東區系植物群落構建技術研究。
研究期限:2012年6月30日
經費資助額度:本專題經費資助額度不超過100萬元。
專題3:機動車空氣污染治理技術研究
研究目標:針對機動車污染排放,掌握不同燃料不同運行工況排放特性,建立替代燃料機動車道路尾氣排放資料庫;建立「機動車實時排放-空氣污染預警」系統,對機動車排放嚴重的時段路段進行實時動態顯示和預警;開發符合工程要求的隧道空氣污染物治理成套裝置及凈化材料的規模化制備技術,凈化材料的運行成本降低10~15%,在隧道中完成12萬m3/h風量的中試。
研究內容:替代燃料機動車瞬態排放特性檢測及環境影響研究;機動車實時排放空氣污染預警研究與示範;12萬m3/h風量隧道空氣污染物治理的關鍵技術及高性價比凈化材料的制備技術研究。
研究期限:2012年6月30日
經費資助額度:本專題經費資助額度不超過600萬元。
專題4:城市建築廢棄物、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
研究目標:圍繞建設100萬噸級建築垃圾、裝修垃圾、市政垃圾及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工廠的目標,掌握廢棄物的處理工藝及資源化利用成套技術,並實現示範應用。
研究內容:建築廢棄物分選及預均化技術,建築廢棄物再生的物理特性的研究,採用再生集料混凝土的配比及設計方法;生活垃圾熱裂解裝置連續運行及廢水廢氣處理工藝的關鍵技術。
研究期限:2012年6月30日
經費資助額度:本專題經費資助額度不超過200萬元。
(三)城市交通領域
專題1、綜合交通樞紐、公交智能化運行技術研究
研究目標:面向空鐵聯運、公交網路優化需求,建立多種交通方式旅客服務系統,實現7個長三角主要城市旅客及行李聯運服務;解決綜合公交樞紐內軌道與地面公交運行狀態信息交互發布技術,並形成示範應用;研發基於GIS平台的公共交通網路優化決策支持系統,完成1條主幹道路沿線公共交通線網優化。
研究內容:空鐵信息管理與網路交互技術、多種交通方式安全聯運模式及應用系統;軌道、地面公交運行狀態實時採集技術、評價系統及數據共享、信息發布示範;公共交通客流分析、站點設置、站距、線路走向關系及區域性線網數學模型。
研究期限:2012年6月30日
經費資助額度:本專題經費資助額度不超過250萬元。
專題2、客流檢測與交通模擬系統技術研究
研究目標:研發大尺度范圍客流密度與分布檢測技術,完成大型活動區域動態客流密度監測、預警分析檢測系統;建立覆蓋700km2范圍的綜合交通模擬系統,實現交通狀態自動監測、預警和診斷。......
上海科委2010年「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物聯網科技項目指南時間:2010-05-11 21:46來源:物聯網時代-上海科技網 作者:上海市科委 關鍵詞:物聯網(1692)上海(69)指南(1)
為貫徹落實國家和上海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推進上海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根據上海市「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特發布本指南。
為貫徹落實國家和上海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推進上海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根據上海市「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特發布本指南。
一、研究目標、內容與研究期限
專題一物聯網核心共性技術研究
研究目標:以突破物聯網核心感測器技術、短距離通信傳輸技術、異構網路融合等技術為目標,解決物聯網發展中面臨的卡位問題,促進感測網國際標準的建立,制定符合上海特點的產業技術路線圖,推動產業創新聯盟發展。
研究內容:
(1)研究多個感測器的單晶元集成技術,實現對度、壓力、加速度等的感知,實現嵌入式的數字式標准輸出。
(2)研究構建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與蜂窩移動通信系統融合的集成測試驗證環境和新型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標准下的關鍵測試技術以及多種短距離通信方式下的鄰頻干擾問題和自組網方案的測試評估技術。
(3)研究物聯網產業技術路線圖,研究物聯網異構體系融合的關鍵技術,構建異構多網融合的新型體系結構。
研究期限:2012年6月30日前完成。
專題二物聯網行業應用技術和解決方案研究
研究目標:面向煤礦安全、智慧醫療、航運信息化、物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行業應用,突破行業應用關鍵技術,解決物聯網低功耗、大規模、低成本、高可靠性等問題,形成行業應用的解決方案並開展示範研究。
研究內容:
(1)研究隧道環境下自適應無線通訊組網技術、地下三維GIS集成快速建模技術和人員定位識別關鍵技術,結合大型煤礦開展物聯網煤炭安全生產與運銷管理的應用示範研究。
(2)研究綜合多種感測方式實時健康監測技術,探索健康監護的新型服務模式,並開展基於現有醫聯工程資源的應用示範。
(3)研究位置感測、RFID感測綜合集成和數據採集傳輸技術,研究適用於航運物流的全程實時在線監控技術,探索並開展國內城市到上海的起運港退稅策應用示範。
(4)研究RFID技術在實驗動物管理中的適用性,評估RFID標簽、讀寫器對於實驗鼠正常生理狀況的影響,建立實驗動物繁育溯源管理應用方案並開展示範應用。
(5)研究適用於家電全生命周期管理的RFID技術和解決方案,實現2至3個家電產品從生產、倉儲、運輸、銷售到維修、回收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精細化管理示範應用。
研究期限:2012年6月30日前完成。
專題三物聯網應用示範
研究目標:面向民生需要,攻關智慧區所需的物聯網核心技術,形成完整、安全的智慧區體系架構,解決區安防、區信息化和區健康監控等一些列問題,研究建立智慧區地方標准,建立良性的物聯網商業運營模式,並開展不低於10萬戶的區應用示範。
研究內容:
(1)研究基於物聯網技術的智慧區體系結構和網路安全技術,研究智慧區服務與信息管理平台和圖形顯示技術,研究個人身份、位置、環境信息感測器技術和輕量級節點通信協議,研究區安防、門禁、抄表、人員監控等技術,探索形成智慧區商業模式,開展大規模應用示範。
研究期限:2012年6月30日前完成。
二、申請條件
1、申報單位應具備實施項目研究必備條件。
2、申報單位要有不低於1:1的配套研發經費。
3、專題二和專題三要求由企業牽頭。
4、多家單位聯合申請時,應在申請材料中明確各自承擔的工作和職責。
5、國內外合作項目必須有合作協議或授權協議,涉及許可研究、專利等,申報時需附許可研究批件復印件、有關知識產權批件復印件等。
6、課題責任人年齡不限,鼓勵通過課題培養優秀的中青年學術骨幹。課題責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員,同期參與承擔國家和地方科研項目數不得超過三項。
7、已申報今年市科委其它類別項目者應主動予以申明,未申明者按重復申報不予受理。
8、每一課題的申請人可以提出不超過2名的建議迴避自己課題評審的同行專家名單(名單需隨課題可行性方案一並提交)。
9、所有附件要求上傳到網上。
三、申請方式
1、本指南公開發布。凡符合課題制要求、有意承擔研究任務的在上海注冊的法人可從「上海科技」網站下載申請表。
為全面貫徹國家和上海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加快落實市委《關於進一步推進科技創新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的若干意見》,積極探索市區(縣)聯動的科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持續推進區(縣)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優化企業創新創業環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發布2010年度市區聯動項目指南。
一、建設目標、內容與執行期限
專題一:培育創新熱點、支撐創新集群發展的區(縣)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二期)
建設目標:聚焦各區(縣)創新熱點培育和創新集群發展的需求,著力建設和完善區(縣)科技創新服務體系,重點推動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的建設(以下簡稱「創新服務中心」),有效提高基層科技創新服務機構在採集企業需求、集聚科技資源、提供創新服務、輔助政府管理、優化創新決策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政府科技公共服務效能。
建設內容:依託市區(縣)聯動,整合現有各類科技創新服務資源,進一步推進各區(縣)的創新服務中心建設,探索有效的運行機制,優化科技公共服務供給,切實提高市、區(縣)科技公共服務的聯動性,提高企業需求採集的有效性,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推送的針對性,形成以科技企業需求為導向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為企業創新創業提供有效的支撐與保障。項目執行期間,應承擔以下建設任務,並實現相應的服務功能:本區(縣)范圍內的科技企業統計工作、技術合同登記受理和辦理服務、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受理和跟蹤服務、創業綜合服務、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認定受理和跟蹤服務、科技政策宣傳、研發平台服務分中心建設和服務、創新驛站建設和技術轉移服務、創新集群調研工作等,並參照市科委制定的創新服務中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完成相應的考核指標。
執行期限:2010年5月——2011年4月
專題二:科技企業統計與服務通道建設
建設目標:在完善科技企業統計工作平台及科技服務信息推送渠道的基礎上,為區(縣)科委及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採集需求、集聚資源、開展服務提供網路支持,並為創新集群分析、創新能力評價、科技管理決策等提供數據支持。
建設內容:繼續開發、建設並維護「科技企業統計與服務通道」系統,滿足全市科技企業統計和區(縣)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相關工作的信息網路支撐需求。「科技企業統計與服務通道」應實現科技企業統計、企業成長跟蹤、創新能力評價、創新集群分析、向企業推送科技服務信息、企業創新需求採集和反饋等功能,並保障系統的安全運行和相關服務的正常推送。
執行期限:2010年5月——2011年4月
專題三:促進創新集群發展的機制創新探索與實踐
建設目標:圍繞創新熱點的培育和創新集群的發展,充分發揮有關中介服務組織、行業協會的作用,開展相關機制的創新,通過具體的探索和實踐,有效提高科技管理和服務水平,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更好地發揮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
建設內容:支持相關中介服務組織或行業協會,圍繞創新熱點培育和創新集群發展的需求,在科技主管部門的直接指導下,在高新技術產業化推進、科技與金融結合、科技成果應用示範、自主創新產品展銷、技術轉移擴散、政府購買服務等方面開展相關機制探索,形成相應的工作方案並付諸實施。
執行期限:2010年5月——2011年4月
二、申請條件
1、專題一申請條件:申請單位應具備一定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基礎和工作經驗。前期已承擔過創新服務中心(一期)建設項目的單位,可予優先考慮,並根據一期建設情況的績效評價結果,確定支持強度。所在區(縣)科技主管部門應承諾對創新服務中心的建設和運行給予配套經費支持。
2、專題二申請條件:項目申請單位應當擁有專業的系統開發和運行維護能力,具有政府電子政務建設的豐富經驗,熟悉科技企業統計工作,並具備與相關部門就企業基本信息共享和利用協調合作的渠道。
3、專題三申請條件:申請單位應當是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行業協會或公益性中介機構,具有專職工作人員。申請單位所提出的機制創新方案應緊扣該創新熱點培育和創新集群發展的需求,並擁有開展相關機制創新實踐和方案實施的基礎條件;相關區(縣)科技主管部門承諾對機制創新的方案實施給予配套經費支持的,可予優先考慮。
三、申請方式
1、本指南公開發布。凡符合課題制要求、有意承擔研究任務、並在上海注冊的法人可從「上海科技」網站(http://www.stcsm.gov.cn)上進入「在線受理科研計劃項目可行性方案」,按照要求認真填寫。
2、課題責任人年齡不限,鼓勵通過課題培養優秀的中青年學術骨幹。課題責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員,同期參與承擔國家和地方科研項目數不得超過三項。
3、已申報今年市科委其它類別項目者應主動予以申明,未申明者按重復申報不予受理。
4、每一課題的申請人可以提出不超過2名的建議迴避自己課題評審的同行專家名單(名單需隨課題可行性方案一並提交)。
5、本課題申請起始日期為2009年9月9日,截止日期為2009年10月9日。課題申報時需提交書面可行性方案一式4份,並通過「上海科技」網站在線遞交電子文本1份。書面可行性方案集中受理時間為10月10日至10月15日,每個工作日上午9:30—下午5:00。所有書面文件請A4紙雙面印刷,普通紙質材料作為封面,不採用膠圈、文件夾等帶有突出棱邊的裝訂方式。
6、網上填報備註:
(1)登陸「上海科技」網(http://www.stcsm.gov.cn),進入網上辦事專欄;
(2)點擊《科研計劃項目課題可行性方案》受理並進入申報頁面;
[初次填寫]轉入申報指南頁面,點擊「專題名稱」中相應的指南專題後開始申報項目(需要設置「項目名稱」、「依託單位」、「登陸密碼」);
[繼續填寫]輸入已申報的項目名稱、依託單位、密碼後繼續該項目的填報。
(3)有關操作可參閱在線幫助。
四、聯系方式
課題資料送達地址:中山西路1525號技貿大廈802室(郵編:200235)
聯系人:胡偉家、韓元建
⑻ 上海是如何定位世界科創版圖新坐標的
這是屬於上海科技的高光時刻:第一架國產大飛機,第一台出口歐美的大型醫療設備,第一款用於智能手機的人工智慧晶元。
這是考驗上海創新智慧的果敢探索:科技創新板正式開板,數據無條件按序向社會開放,首提「用人主體自主權」,在制度上開辟通道。
奮楫爭先,時不我待。上海,正以科創中心建設為載體,努力成為全球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全球創新人才交融、成果交易、信息交換的重要樞紐地;創新資本、創新機構、創新平台的重要集聚地,走出具有時代特徵、中國特色、上海特點的創新驅動發展新路。
知變、應變,激發制度創新「滿盤皆活」
被認為是規則、秩序和法制意識最強的城市之一,這些會不會成為創新的障礙?央企、地方國企、外企比重過高,會不會是科創的掣肘?成本高企如何吸引創新企業?
敢於在制度「放活」上先行先試,讓有為政府激活有效市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說,上海要打造更加開放、更加包容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提高「創新濃度」,提升創新的「便利性、寬松性和包容性」,形成創新的「場效應」。
既管得好,又減少行政干預,創新的節奏就會加快。降低創新創業門檻,選擇116項行政許可事項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提高政府性資金的使用效率,將19項財政科技專項優化整合為四類;增強科研單位經費使用自主權,把科研計劃項目勞務費資助總額由20%提高至30%。
諾華(中國)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科研運營高級物流經理譚嶸說,過去進口一隻小白鼠,要三級審批,拿證就要一個月,進口活體動物還需隔離檢疫30天不能做實驗。現在這周申請、下周就能拿到,不會與全球研發脫節。
擁有80條GMP生產線的生物醫葯成果轉化基地正在浦東加緊建設。天慈國際董事長李函璞說,制葯創新共享平台一期工程將於2018年完工,全球科學家「一起來造葯」的創新共享模式將率先在上海成為可能。
資源開放,增加托底服務,創新的活力才會持久。上海市政協一項調查顯示,截至2016年11月,在上海、北京、浙江、廣東、貴州等有開放數據平台的省市中,上海不僅開放的數據最多,而且下載量最大。
「數據是未來最重要的資源,而最大的擁有者是政府。」商湯首席執行官徐立說,政府數據無條件按序開放,研究數據負面清單管理,對於科創型企業是重大利好。
在秩序中創新,在規則中突破,這是上海獨有的氣場。上海要將資源稟賦發揮到極致,將制度空間利用到極致。復旦大學教授朱春奎認為,上海已經到了創新與擴散並重的階段,將逐步過渡到以擴散為主的階段,「只有這樣,才會輻射周圍強大的經濟圈」。
上海社科院研究員陸軍榮認為,既不是德國模式,也不是矽谷模式,上海走的是將技術與模式創新結合、本地和開放創新結合、產品和市場創新結合、主體和平台創新結合的一條新路。
聚才、用才,增強人才高峰「磁場引力」
全球科創中心怎麼建,並無既定範本可循,抓住「人」這個核心是根本。上海力求不斷完善政策環境,為各類創新人才施展才華提供廣闊的舞台。
為配套科創中心建設,上海出台「人才20條」並持續完善「人才30條」,首次提出「用人主體自主權」,將科研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下放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公安部支持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出入境政策10條措施已正式實施,使上海引進海內外人才更加便捷。
向「外腦」引智,凸顯上海的「國際范」。近日,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華東理工大學客座教授伯納德·費林加走進上海市出入境管理局,辦理了永久居留身份證申請手續。不久,他將與上海科技大學特聘教授庫爾特·維特里希一起,成為首批來滬工作並擁有「中國綠卡」的諾獎得主。
依託重大項目引智,凸顯上海的「輻射力」。今年6月,上海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華為規劃在青浦投資建設新的研發中心及配套人才公寓,在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物聯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領域加強技術研發、示範應用、融合創新。
以機制「引智」,凸顯上海的「溢出性」。2016年度業績考核中,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市激光技術研究所成為首批受益者,將人才引進的費用,等同於利潤「抵扣」了125萬元。變成本為利潤的「巧演算法」,緩解轉制院所人才引進的成本壓力。
既要有領軍者,又要有滿天星。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周波說,下一步上海將加快建設科創中心構架體系,進一步增強科創中心核心功能;全力落實好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使各類資源更好地向創新集聚、在創新上發力。
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上海正努力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
⑼ 求中譯英翻譯: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定路353號楊浦科技創業中心1號樓1121室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定路353號楊浦科技創業內中心1號樓容1121室
Address: Room 1121, Building 1, Yangpu Science & Technology New Venture Creation Center, No.353, Guoding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⑽ 上海科技創業中心和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是同一家機構嗎
從規范角度講,沒有上海科技創業中心這一機構,而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是上海市科委系統的直屬事業單位,是上海市孵化協會的掛靠單位、國際孵化器的牽頭單位。
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創建於1988年4月,是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直屬的非盈利的社會公益性科技事業服務機構,也是國家科技部批準的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上海科技企業孵化協會的掛靠單位以及上海國際企業孵化器的牽頭單位。
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致力於「轉化科技成果、孵化科技企業、培育科技企業家」,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為科技企業和創業者提供全方位、全過程的綜合服務,促進高新技術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和國際化。
作為上海科技企業孵化協會的依託單位,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擁有廣泛的社會資源和政策優勢。中心直接投資建設了「楊浦」、「慧谷」、「科匯」、「集成電路設計」等10多個科技企業孵化器,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市的孵化服務體系,推動上海的科技企業孵化器逐步向專業化、規范化和國際化方向邁進。
中心是上海國際企業孵化器(IBI)的牽頭單位,上海國際企業孵化器採取「一器多基地」的模式組建,現已包括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漕河涇、張江、楊浦、慧谷、上大科技園等6個具有國際企業孵化條件的孵化基地。上海國際企業孵化器致力於廣泛開展與國際知名孵化器的交流和合作,已同法國、英國、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等10多個國家的孵化器或相關機構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
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地處上海南站附近,欽州路100號,電話:64839009。
http://www.incubator.sh.cn/cn/default.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