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現在投資哪類比較好基因鏈大家關注過嗎
華大基因頂著「基因界騰訊」光環上市,誰能想到才一年多時間,就從資本追捧的獨角獸淪為口誅筆伐的「毒角獸」,人們的信心是如何喪失的?
好事不會接二連三發生,壞事總會接踵而來!華大基因近段時間流年不利,各種負面消息纏身,股價從最高點261.99元跌到57元左右,這期間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大,而資本、研究機構力挺的力度越來越弱,究其原因的明星光環褪色,越來越多的人用別樣地目光審視華大基因!
500
1/說好的高大上其實入行門檻低
華大基因的第一大股東是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原來的華大控股),這是一個業務龐大的公司,涉及基因、醫學、農業、製造、健康等多個領域,上市的是比較賺錢的基因測序業務——基因測序是一個朝陽行業,天風證券醫葯研究團隊認為2020年全球基因測序行業規模將超過120億美元,而中國基因測序市場2020年將突破百億元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為20~25%。
這么看華大基因不是符合高大上的人設嗎?事情沒這么簡單!鋅刻度(ID:beefix)調查發現基因產業鏈可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是核心物料,由基因測序儀、特殊試劑、專利技術構成,中游是測序分析,用基因測序儀、特殊制試劑等分析採集的基因獲得最終數據,下游是醫院、第三方機構等渠道,它們負責提供用戶的基因,很明顯基因產業鏈含金量最高的是上游,其次是下游,中游最低,很明顯華大基因處於行業的中游。
500
圖/財富證券
換個角度看,基因產業鏈上游可類比英特爾、高通等晶元巨頭,基因產業鏈下游可類比戴爾、聯想、蘋果、三星、華為、小米等知名電腦品牌、手機品牌,而基因產業鏈中游可類比的就是富士康這樣的「代工廠」——2018年華大基因銷售費用遠遠大於研發費用(銷售費用為3.39億元、研發費用為1.61億元)、無形資產中的專利權金額(2.07億元)一直沒有增加,恰好印證了其「代工廠」的形象。
其實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也涉足了基因產業鏈上游,只不過這部分業務在非上市的華大智造公司中。2013年美國基因測序公司因業績不佳被華大控股收購,後藉助美國基因測序公司的資源成立了華大智造公司,陸續發展獲得了自主生產國產基因測序儀的能力,可以說華大智造才是集團的「護城河」。
500
圖/上市招股說明書
多家專業財經媒體證實華大控股正在為華大智造融資,估值為50億美元約等於人民幣345億元,對標公司是上游龍頭公司Illumina,後者股價約為328.1美元、市值約為482.31億美元,凈利潤約為6.79億美元。再看看華大基因,市值約為232.1億人民幣,還沒有華大智造的估值高!如果有一天華大智造登錄A股,投資者才會幡然醒悟之前自己買的不是「基因界騰訊」,而是「基因界富士康」,割韭菜也要講基本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