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戲曲的四大梆子
蒲劇、晉劇、北路梆子和上黨梆子。
1、蒲劇
蒲州梆子,山西省臨汾市、運城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蒲州梆子,因發源於古蒲州而得名。晉中和晉北稱之為「南路梆子」或「南路戲」,上黨稱「西府戲」,河南稱「西戲」,在陝西省、甘肅省西北一帶稱「晉腔」、「蒲戲」、「山西梆子」、「梆子腔"。蒲州梆子音調高亢,擅長於表現慷慨悲壯的歷史題材故事。音樂和表演藝術傳統深厚,尤以要帽翅、翎子、甩發等特技見長。
2、晉劇
晉劇即為山西梆子,是中國北方的一個重要戲劇劇種,也叫中路戲,中國傳統戲曲。因興起於山西中部的汾陽、孝義、祁縣、太谷及太原而得名。
晉劇特點是旋律婉轉、流暢,曲調優美、圓潤、親切,道白清晰,具有晉中地區濃郁的鄉土氣息和自己獨特風格。
3、北路梆子
山西四大梆子之一。清代初期蒲州梆子北上,在忻州當地紮根後,逐漸形成北路梆子。其唱腔、曲調、念白均同蒲州梆子相近,但普調更高亢。後來又受了河北梆子一些影響, 特別注重唱功,創造了很多花腔。
4、上黨梆子
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上黨梆子以演唱梆子腔為主,兼唱崑曲、皮黃、羅羅腔、卷戲,俗稱「昆梆羅卷黃」。其音調高亢活潑,具有粗狂、健康的農民藝術特色。
(1)崔建華上海擴展閱讀:
上黨梆子的文化特質:
1、唱腔
上黨梆子的唱腔曲牌體與板腔體兼具而以板腔體為主,其板式分大板、中四六、四六、大板、垛板、散板、滾腔等,以四六和大板使用最多也最具特色。演唱時男女同腔同調,男腔使用假聲。
2、樂器
上黨梆子的伴奏樂器主要為巨琴、二把、呼胡「三大件」。
3、腳色
上黨梆子的腳色行當主要有生、旦、凈、丑四種,各行當的基本表演程式名為「三把」,運用時演員挺胸昂頭,穩健有力。其表演風格粗線條、大輪廓,直出直入,簡練明快,後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受到京劇影響,有所變化。
② 有關山西晉劇的詳細介紹
中路梆子
晉劇是山西省四大梆子劇種之一,因產生於山西中部,故又稱中路梆子,也稱為「中戲」,外省稱之為山西路梆子,主要流行於山西中、北部及陝西、內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區。清代初年,蒲州梆子流入晉中,與祁太秧歌、晉中民間曲調相結合,經晉商和當地文人的參與而形成了晉劇。其後幾經變化,在晉中、晉北以至內蒙古、河北、陝北的部分地區發展傳播開來。清末民初的近百年間是晉劇的發展時期,當時班社眾多,人才輩出,尤其是以丁果仙為代表的第一代女演員出現之後,晉劇藝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編輯本段]歷史溯源
1.起源 中路梆子的起源應在清代咸豐年間。道光初年,被當時稱作山西梆子的蒲州梆子再度復興,所謂:"道光皇帝登龍廷,山西梆子又時興",蒲梆北上,來到了晉中、太原一帶演出,不僅轟動了太原,而且也震撼了北京,這也正迎合了中路地區崛起的一批富商大賈們的娛樂要求,於是他們就以承包形式,邀請蒲梆班社在中路演出,這就是中路富商承辦戲班的開始,但劇種仍為蒲劇。其代表班有平遙縣的萬和班、小平遙班,及介休縣的吉慶班等。 到了咸豐初年,蒲梆開始冷落下來,致使中路地區出現了一個戲劇活動相對空缺的時期,這對酷愛著戲的中路群眾,尤其是富商們來說倍感失望,於是少數人便開始邀請賦閑文人、票友以及秧歌、皮影藝人等,組織研討班子,擬創立自己的劇種。到了咸豐中後期,經過眾多班子的努力研討,終於在繼承蒲梆音韻和鑼鼓經點的基礎上,結合中路秧歌等的唱腔特點,初步形成了中路梆子的雛形班社,並開始試點演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榆次黑店班和祁縣三慶班,參加藝人,除了滯留的蒲梆藝人、秧歌及皮影藝人外,還有吹鼓手、店員、礦工、票友。 到了同治初年,山西社會秩序好轉。新型中路梆子的出現,也受到了更多富商財主們的青睞。於是先後成立了上、下聚梨園班、四喜班、四興班、四慶班等班社,在演出實踐中,互相學習,不斷改進,使唱腔及文武場面日趨完善;又學習外地劇種管理班社的經驗,使戲班逐步走向了正規化。戲班人員,除文武場保留中路籍藝人外,其他演員大都以高薪從蒲州聘來,所以民間有:"祁太鎦子,蒲州丸子"的諺語。戲班不屬商業性質,盈虧全由班主自負。只是每到一處,將木製的、標有某某縣某某財主所承戲班名稱的虎牌立在前台,以示誇耀,還要在後台粉壁牆上題筆留名。這些舞台題筆內容廣泛,成為今天研究晉劇發展史的金石之證。 隨著中路梆子的日益定型,引起了中小財主和中等商人的承班興趣。他們也從蒲州請來藝人或招來兒童,成立科班。至同治末年,中路梆子班社已在山西中路、以至北路少數州縣初具規模。藝人的精湛表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晉中仍有"四喜班,是好戲,禿紅、吐丑、蓋陝西。人參娃娃、大嘴丑,後邊跟的一桿旗……"等戲諺流傳。 2.輝煌時期 光緒十年後,中路梆子再次興起,出現了中路藝人演中路戲的新氣象,使舊日那種蒲梆藝人演中路戲的局面開始改變。從光緒十五年後到清末中路梆子進入一個輝煌時期。演出活動有廟會戲、集市戲、踩台戲、開光戲、商行戲、開市戲、求神戲、還願戲、祭祀戲、婚喪壽慶戲及官戲等。一般村莊,每年也唱戲一台;大型集鎮,每年多達5-10台,中路梆子已成為中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主要劇種了,而且它也隨中路商人遠足張家口、包頭、歸化等地,與當地劇種競獻技。中路梆子在發展過程中,由於地域關系,吸收民間藝術等成份的不同,在表演程式、演唱風格,前場經譜上形成了三大流派,即以太原府轄縣的上路班;汾州府轄縣的下路班;平定、遼州所轄縣的東四處班而區分。直到解放後上述三者的較小差異,合為一體。 中路梆子走向極盛之後,江南絲竹班、京都花腔班等基本退出了中路舞台,只有蒲梆偶爾還來,已勢頭大減。 辛亥革命後,中路各縣一度動盪不安,有錢有勢者大都採取迴避觀望態度。因此,中路梆子的承班人多改為前清衙門、鏢局遺老等人充任。同時中路籍藝人隊伍也已成長壯大,蒲梆藝人中除定居者外,其餘已不再來中路搭班了。民國 5-19年(1916-1930),山西局勢相對穩定,中路梆子又進入第二個輝煌時期。 此時的中路梆子,班社林立,流派擴大。不僅紮根雁北、佔領口外,且在河北省西部、陝西省東北部,以及省內原平陽府、潞安府所轄的北部各縣,也發展建立了班社,形成了橫跨我國北方的山西、陝西、河北、綏遠、察哈爾 5個省區的大型劇種,從而被人們稱為山西梆子。名伶薈萃,競爭激烈。中路梆子形成了一個人才濟濟、實力強大、互相競爭的大好局面。劇目繁多,文武齊備。由於人才輩出,上演的劇目多是名人手戲。常見的有《六月雪》、《鳳儀亭》、《金沙灘》、《上天台》、《白蛇傳》、《鐵弓緣》、《百子圖》、《法門寺》、《雙官諧》、《萬佛衣》、《中梁圖》、《梅降褒》、《雙羅衫》、《十三妹》、《塔子溝》、《玉棋子》、《烈火旗》、《一捧雪》、《金錢豹》等,共 200餘本、回、出。可謂文武皆能、行行不擋。演技精湛,百花齊放。此時,各個班社盡展新招,各門藝人也在唱、做、念、打特技等表演方面各領風騷。 從20年代起,山西梆子由於部分老藝人健在,舞台格局能維持男女同台演出,故涌現出了太谷錦藝園等上三班好戲。民國24年(1935),以著名女藝人丁果仙為首的步雲劇社,和以蓋天紅為首的唐風劇社,分赴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演出,大大地擴大了山西梆子的影響,也與兄弟劇種藝人交流了經驗,豐富了自己。後來山西梆子出現了由男角主演逐步向女角主演轉化的局面。隨之也帶來了潛在的問題:因女子演戲更能招來觀眾、更能掙錢的影響,各地掀起了一般專門培養女藝人的熱潮。山西梆子由於演員"陰盛陽衰",所以使許多優秀的盔靠戲、硬功戲、武打戲以及花臉、丑角戲等。逐步停演或失傳,也使這個北方劇種特有的激昂奔放的道白、唱腔,和起伏跌宕的表演程式,逐步被婉轉悠揚的曲調和綿綿纏纏的作派所代替,從而失去其昔日的那種陽剛之氣和鏗鏘特色。 3.走向低潮 閻、馮倒蔣失敗後,山西經濟蕭條。山西梆子的部分班社誤入歧途,腐敗風氣傳入戲班,造成台風不振,藝人思想墮落、藝術水平下降,給許多藝人的生活帶來嚴重困難,以至少數坤角藝人,迭遭不幸,陷入困境,不能自拔。 盧溝橋事變後,日本軍很快入侵山西,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迫使各地戲班全部解體,藝人四散,其中部分人亡命國外,部分入改行種地。只有少數人進入太行、晉綏、晉察冀等革命根據地,以嶄新的面貌為抗日軍民演出服務。抗戰前後的10多年間,山西梆子所遭受的劫難,造成了晉劇發展史上的第一次低潮時期。 新中國的成立,給山西梆子開創了第三個輝煌時期。1956-1958年左右,全省大部分地區縣市以上劇團,相繼建立健全起來。最優秀演員集中在省城太原演出,於是把山西梆子正式定名為晉劇,各地縣所屬劇團名稱,也統一改為某某晉劇團。 文化大革命的發生,使晉劇成為首先被沖擊的目標之一,使晉劇再次走向低谷。1967年,劇團改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後又統一改唱樣板戲,上場藝人還要通過政審後方能登台。晉劇元氣大傷,造成了發展史上的第二次低潮時期。
[編輯本段]傳統劇目
晉劇傳統劇目豐富,經常上演的有二百多出,包括《渭水河》、《打金枝》、《臨潼山》、《乾坤帶》、《沙陀國》、《戰宛城》、《白水灘》、《金水橋》、《火焰駒》、《梵王宮》、《雙鎖山》等。
[編輯本段]藝術特色
在發展過程中,晉劇保留了蒲州梆子慷慨激昂的藝術特色,同時形成婉轉細膩的抒情風格。 晉劇的唱腔結構屬於板腔體,分為三類:"亂彈"、"腔兒"、"曲子"。"亂彈"是晉劇的主要唱控,共有七種板式:平板、夾板、二性、流水、介板、滾白、導板。"腔兒"是指晉劇中的各種花腔,一般不單獨使用,而是依附在各種板式的"亂彈"中。"腔兒"有"五花腔"、"三花腔"、"走馬腔"、"二指腔"、"十三咳"、"四不象"、"導板腔"等。"曲子"是指所唱的崑曲和地方小曲。晉劇的這種唱腔和表演不僅具有梆子腔的激越、粗獷的一般特點,而且具有比較圓潤和工細的獨特風格。因而,既能表現慷慨激昂的歷史故事,也能表現優美健康的民間生活。這種粗獷與細膩巧妙結合的藝術形式,是晉劇贏得眾多觀眾喜愛最直接的因素。 晉劇的特點是旋律婉轉、流暢、曲調優美、圓潤、親切、道白清晰,具有晉中地區濃郁的鄉土氣息和自己獨特風格。過去晉劇純由男演員演唱,一般定F調;後逐步發展到以演員為主,改定G調。除二音子用假音演唱外,亂彈分七種板式:平板(亦稱:四股眼)4 /4為拍;夾板為2 /4拍;二性為1/4拍;流水為1 /4拍;另外還有介板、倒板、滾白等。每種板式還有許多變化。如流水板中即有大流水、小流水、緊流水、慢流水、二流水等。此外還有三花腔、五花腔、走馬腔、三倒腔、倒板腔等許多花腔。 晉劇十分注意運用二人以上的對唱、輪唱手段發揮其唱腔的藝術特色。如《忠報國》,通過大花臉、須生正旦的輪唱,追述以往故事,交流當前感情。輪唱中多用適於敘事的二性板,旋律舒展。《走雪山》中是以老生與青衣的對唱,來表現曹府遭禍後,老家人保姑娘倉皇逃難的故事。先以介板對唱,表現主僕脫離虎口時的狼狽狀態;繼以二性輪唱,追敘受迫害的經過,男聲方落,女聲又起,交替歌唱,別有韻味。 在晉劇中也有大段獨唱。這種獨唱,一般用慢垛板;如《空城計》、《見皇姑》、《打金枝》中的孔明、秦香蓮和沈後的單獨唱段,無鑼鼓之響,有絲弦之音,行腔運調有如甘露細雨,點點入地。在晉劇唱腔中,還有用平板、夾板、二性、流水等組成的套唱腔。一般用於追敘、懺悔、思考問題等。 滾白是用以表現泣不成聲,極度悲哀的情緒。從過門到唱腔,都有極大的感染力。如《蘆花》中閔德仁的兩閃滾白,往往是演員揮淚而歌,觀眾彈淚而聽。 過去晉劇文武場編制為九人,稱九手場面,即鼓板(指揮)、鐃鈸、馬鑼、小鑼、梆子、吸胡、三弦、二弦、四弦。有時伴奏中需用鉸子,由彈四弦者代操;需要嗩吶伴奏時,則由彈三弦、拉二弦者代吹。文場樂器,呼胡是中音樂器,亦名葫蘆子。椰殼,比板胡殼大,狀如雞心,口面直徑約12-13厘米,粘以桐木板。主檔以硬木質製作,長70厘米。安有腰碼,固定在檔之中部。下碼置於桐木面上端六分之五處。馬尾竹弓,音質柔和,酷似男中音聲腔。呼胡拉主旋律,二弦、三弦、四弦配合伴奏。藝人說:呼胡、三弦是肌肉,二弦是骨頭,四弦是筋。又說:呼胡立桿子,二弦加塞子,三弦補窟子,四弦掌尺子、定調子。打擊樂器中的馬鑼,既重且大,直徑55厘米,厚約1厘米,聲音不散不躁,現多用六字馬鑼,與弦樂sl音相全,故有用馬鑼定音的傳統習慣。 晉劇弦樂牌曲很多。表現愉快情緒的有〔綉荷包〕等。表現苦惱的有〔太陽神針〕等,緊張用〔緊殺雞〕,舒緩用〔大寄生〕。這些曲牌可單獨使用,也可聯輟使用。如《打金枝》中的《鬧宮》與《春秋配》中的《揀柴》的音樂,就是用若干曲牌組成的聯奏曲。嗩吶曲牌也很多,如坐帳用的〔開門鼓〕、〔慢拜場〕等,能渲染元帥升帳時隆重庄嚴的氣氛。《戰宛城》中用的〔對舞〕,有千軍萬馬奔騰攻戰的氣勢。 打擊樂的鑼鼓點,約有四、五十種。如〔硬三錘〕、〔五錘子〕、〔三翻鷂〕、〔小戰〕、〔戰煞〕、〔海沙〕、〔披頭〕、〔帽子頭〕、〔回頭〕等。使用時,可根據劇情發展需要來選擇。如〔悶場〕(俗稱揉肚子),可配合人物捶胸、頓足、立坐不安的動作與呼喊節奏。《斬黃袍》中高懷德上場,《回荊州》中趙雲上場,《長坂坡》中張飛斥責趙雲之後,都是用這種鼓點來襯託人物煩躁和焦急情緒。中路梆子有時在四股眼、夾板、二性唱腔之前,使用〔七錘子〕與弦樂接,必要時帶〔撩子〕配合劇中人耍馬鞭、或接門的動作。《坐樓殺惜》中宋江殺死閻婆惜,從她身上搜索梁山書信時,用〔小戰〕伴奏,有力地渲染了其戰戰兢兢,極度緊張的狀態。 晉劇中,分傳統的生、旦、花臉三大行為紅、黑、生、旦、丑五行。清末民初,晉劇中已形成五大行,十五小行。五大行指的是:紅(鬍子生)、黑(花臉)、生、旦、丑。十五小行指的是:正紅、老生(正紅、大黑兼)、大黑、二黑、小生、武生、娃娃生、正旦(青衣)、小旦、老旦、彩旦、武旦、刀馬旦、文丑、武丑。中、北路梆子清代時大致與蒲州梆子的腳色行當相同,後逐漸發展變化。到清末民初,中、北路梆子已形成五大行、十五小行。五大行:紅(鬍子生)、黑(花臉)、生、旦、丑。十五小行:正紅、老生(正紅、大黑兼)、大黑、二黑、小生、武生、娃娃生、正旦(青衣)、小旦、老旦、彩旦、武旦、刀馬旦、文丑、武丑。 鬍子生行當中還有老生。紅生之分。老生,扮演老年長者,掛白三繕或蒼三綹,表演以倡做為主,蒼老、凝重、朴實是其主要特色。紅生戴黑三綹,勾紅臉,扮演勇武忠直的人物。 小生:分文生、武生、娃娃生。文生有紗帽生、翎子生、巾子生、窮生等。主要扮演青年男子。紗帽生,戴紗帽,穿蟒袍或官衣,扮演有功名的人物,表演上要求儀態端莊灑脫。翎子生以頭插錐尾為主要標志,多扮演武將和文武雙全的人物。一般由文武小生扮演,。要翎子為這類腳色絕活。巾子生,戴巾於,穿褶子,持摺扇(故又稱扇子生),主要演風流儒雅的公子,表演上要求風流瀟灑、儒雅俊秀。窮生,穿素道袍或富貴衣扮演落魄書生一類人物。要求表演出人物窮困潦倒及貧而有志的神情形態,娃娃生,扮演少年兒童,戲的分量不重,多由童伶、學員扮演。武生:分短打、長靠兩種。扮演擅長武藝的青壯年男子。短打武生,戴羅帽,穿箭衣、侉衣、豹衣,表演上以武打、翻跌為主,武生扎大靠,著厚底靴,表演上以開打、功架為主。 旦行:主要有正量(包括閨門旦)、小數點旦、老旦、彩旦、武旦、刀馬旦。正旦,又稱大旦、青衣,多飾演已婚、正派的中年婦女。以唱做為主,寧靜端莊、曉理賢慧為其主要特色,另外有一些唱功戲中的未婚女子(所謂「閨門旦」)。也由正旦應工,正旦常與鬍子生配戲,戲的分量一般都較重。小旦,多扮演青少年女子,有小旦、花旦之分,二者的區別在於人物的性格及表演特點。小旦多扮演正派純真的青年女子,表演以唱做為主。以活潑伶俐、天真爛漫、舉動敏捷見長。花旦則以做功和念白為主,多扮演放浪潑辣或妖艷俏麗的青年女子,以潑辣刁狠為主要特點。正旦、小旦為梆子戲中的主要行當,故有「一窩旦(正旦和小旦)吃飽飯」,「一旦挑八角」之說。老旦,扮演老年婦女,彩旦,也稱丑旦、丑婆子,扮演滑稽或刁奸的婦女,武旦,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一般為小打扮,不穿蟒靠,重武打。一般班社由刀馬旦兼任。刀馬旦、多扮演擅長武藝的青壯年婦女。身扎大靠,頭戴七星額子,插翎子,唱做打和舞蹈並重。這類腳色大都由功底扎實的小旦演員扮演,故亦稱為刀馬小旦。 花臉行:也稱凈、黑頭。分大花臉、二花臉。多扮演相貌、性格、品質特異的人物,均以面部勾臉(即在面部勾畫各種顏色的臉譜)為主要標志。大花臉,偏重唱、念、做、舉止穩重,主要扮演身份地位較高的人物,如包拯、曹操、徐彥昭等。大花臉有花臉、白臉、黑臉、紅臉、凈臉之分,由人物的性格、品質及行為所定。如包拯黑臉,以示其秉公執法、鐵面無私;曹操、潘仕美由因其奸詐、殘忍,勾白胸;關羽勾戲臉,以表示其忠心不二的品質和英武剛強的性格。過去,有「花臉不挑班」之說,但也有個別藝術成就高的演員仍可以挑班,如晉劇花臉學員喬國瑞(獅子黑)即曾挑班多年。 過去,梆子戲有代腳制(也稱代行制),這是由於舊班社中演職人員不足所致。彩旦通常由醜行代,個別小旦演員也代之,如晉劇演員冀美蓮演《拾玉鐲》的劉媒婆、《風箏誤》的丑姑娘,深得廣大觀眾贊譽。建國後,隨著時代的發展及觀眾的要求,劇團編制逐漸擴大,演職人員大大增加,戲校和訓練班也注意培養老旦演員,除少數劇團外,多數均有專人扮演。但彩旦、娃娃生的代腳制仍延用至今。
[編輯本段]傳承發展
進入八十年代,政府號召振興晉劇,各級劇團相繼調整了班子,充實了演員,添置了行頭,整理了舊戲,趕排了新戲,有的還晉劇表演與當前流行的輕音樂等文藝形式結合起來,增強了晉劇的演出效果。同時也涌現出宋轉轉、史佳花、崔建華、李天喜、王曉萍、王二慶、栗桂蓮、孫紅麗等藝術新秀。恢復和新編了《下河東》、《十五貫》、《玉蟬淚》、《卧虎令》、《伐子都》、《吳王劍》、《三下桃園》等劇目,並多次匯集省城調演評比,甚至有的還到北京獻藝。另外有少數人獲得了晉劇表演藝術家的光榮稱號,有的獲得了中國戲劇梅花獎,有的晉升為一、二級演員。 現在,這個劇院的著名演員有王愛愛、田桂蘭、冀平、馬玉樓、劉漢銀、郭鳳英、王寶釵等。山西省晉劇院的代表劇目有傳統戲《打金枝》、《含嫣》、《小宴》、《殺宮》、《算糧》等。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晉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文獻介紹 1. 許合智司鼓之道:當代晉劇鼓師泰斗/張林雨,張志永著.--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854頁 2. 晉劇名生郭鳳英/李文虎著;山西省戲劇研究所編.--太原:北嶽文藝出版社,1998.--258頁 3. 晉劇文場藝術:兼論田九雲牛巧珍師徒/張林雨著.--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433頁 4. 晉劇名家唱段集萃/劉和仁等編.--太原:北嶽文藝出版社,1987.10.--552頁 5. 晉劇百年史話/王永年講述;劉巨才,段樹人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346頁.--(山西戲曲史料叢書) 6. 晉劇呼胡演奏法/董文潤編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391頁 7. 晉劇音樂/張沛,郭少仙搜集整理.--2版.--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79.--540頁 8. 中國戲曲志.山西卷/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編.--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12.--830頁
③ 娛樂圈中的「天涯四美」是那些
「天涯四美」大家應該可能不知道是誰,他們不是仙女,而是下面這四位男士版:鍾漢良扮權演的顧惜朝,霍建華扮演的徐長卿,喬振宇扮演的歐陽明日。還有嚴屹寬扮演的李建成。我最喜歡的嚴屹寬。
所以,今天我著重說的就是這四美之中看著不是很火的一美——嚴屹寬。
我覺得嚴屹寬屬於實力派演員,現在流行的小鮮肉對他構不成威脅,他有自信去贏得大家的掌聲。
你最喜歡天涯四美里的誰呢?歡迎大家來評論。
④ 上海怡園健身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上海怡園健身服務有限公司是2017-04-12在上海市長寧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版資或控股),注權冊地址位於上海市長寧區定西路1513-2號1層。
上海怡園健身服務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10105MA1FW6JY2Q,企業法人崔建華,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上海怡園健身服務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健身服務,營養健康咨詢服務,化妝品、日用百貨的銷售,卷煙零售、雪茄煙零售;醫療器械銷售,食品銷售,餐飲服務。 【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上海怡園健身服務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⑤ 陳素珍的活動年表
2005年8月24日,農歷乙酉年七月二十日,晚:海口市瓊劇團首演《百年蒼翠》
海口市瓊劇團排練演出的第一台海南本土題材大戲在海口市人大會堂首次演出。主演《百年蒼翠》的瓊劇名角有海口市瓊劇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陳素珍,她在劇中扮演了女主角海若蘭;國家三級演員徐月啟在劇中飾演了玉石;吳敘勇出演了劇中的玉書一角;張椰雲出演了劇中的阿春。此外,還有符績紅、黃耀、王紹林、李逢迅、湯成偉等出現在劇中,全劇演出陣容強大,參演演員多達40餘名。全劇特邀了廣東省粵劇藝術大劇院一級導演梅曉和上海京劇院國家二級導演王青聯合執導。國家二級作曲家吳梅設計了音樂唱腔。
2006年1月28日,農歷乙酉年十二月廿九日:2006年春節戲曲晚會播出
2006年春節戲曲晚會在央視播出。
節目單
序曲——《鼓舞中國》(史依弘、鄧沐瑋、楊赤、杜鎮傑、倪茂才)
主持人開場:白燕升、鞠萍、董藝、韋翔東
一. 京韻流芳——名家名段聯唱
1. 京劇《珠簾寨》(中國京劇院於魁智)
2. 京劇《西施》(中國京劇院李勝素)
3. 京劇《赤桑鎮》(中國京劇院袁慧琴,天津青年京劇團孟廣祿)
串場節目一《兩個胖徒弟》
二. 高甲歌舞《花婆鬧是春》福建晉江高甲戲劇團
串場節目二《李校長收徒》
三. 風俗畫卷——地方風情小戲
1. 北京曲劇《摘豆角》(北京曲劇團盧雪文等)
2. 錫劇《雙推磨》(江蘇省錫劇院湯達、董雲華)
3. 五音戲《拐磨子》(山東淄博市五音戲劇院呂鳳琴)
4. 廣東粵劇《分飛燕》(廣東佛山粵劇團李淑勤)
5. 花鼓戲《劉海砍樵》(湖南省花鼓戲劇院李左、葉紅)
6. 廣西彩調《劉三姐》(廣西省彩調劇團王予嘉等)
串場節目三《咱們得彩唱》
四. 群仙奪魁——武戲集錦(原創)
主要演員:年金鵬、李陽鳴、黃齊峰、劉魁魁、詹磊、王雪清、閻虹羽、秦占寶、呂興、徐瀅、劉宸、黃樺等
串場節目四《尹相傑「套磁」》
五. 京劇《空城計》——譚門三代組合譚元壽、譚孝曾、譚正岩
主持人:董藝、韋翔東
六. 《天女散花》組合
表演:鄭佳艷(浙江京劇團)丁小君(戰友京劇團)
串場節目五《范軍PK尹相傑》
七. 戲曲什錦《大登殿》
演員(按出場序):王洪玲(河北梆子)飾王寶釧,齊愛雲(秦腔)飾代戰公主,翟墨(京劇)飾王夫人,李樹建(豫劇)飾薛平貴
主持人:白燕升、鞠萍
八. 風華正茂——名家名段聯唱(二)
1. 京藏《文成公主》(中國京劇院、西藏藏劇團:鄧敏、馬翔飛、班典旺久)
2. 京劇《二堂舍子》(中國京劇院張建國)
3. 京劇《詩文會》(北京京劇院王蓉蓉)
4. 京劇《白蛇傳》(中國京劇院張火丁)
5. 京劇《洛神賦》(葉少蘭、董圓圓)
串場節目六《騙上驢》
九. 時代節拍「現代戲薈萃」(含《智斗》采訪)
1. 豫劇《朝陽溝》(河南省豫劇院汪荃珍、賈文龍)
2. 評劇《黛諾》(天津評劇院曾昭娟)
3. 《杜鵑山》(戰友京劇團於蘭)
主持人:鞠萍、韋翔東
4. 京劇《智斗》(瑪麗娜[亞美尼亞]、王陶陽、趙超智)
串場節目七《半路殺出個阿寶》
十. 「行雲流水」,京劇聯唱
1. 《鎖麟囊》(天津京劇院呂洋,北京京劇院郭偉)
2. 《穆桂英掛帥》(上海京劇院李國靜)
3. 《淮河營》(北京京劇院朱強)
4. 《狀元媒》(北京京劇院張立媛)
5. 《雙陽公主》(重慶京劇團周利、北京京劇院劉山麗)
6. 《白蛇傳》(戰友京劇團靳學斌)
7. 《紅娘》(北京京劇院常秋月、中國京劇院唐禾香)
8. 《秦香蓮》(北京京劇院陳俊傑)
主持人:董藝、韋翔東
十一. 家鄉美——地方戲小聯唱
1. 歌仔戲《三家福》(廈門市歌仔戲劇團)
2. 黃梅戲《牛郎織女》(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吳亞玲)
3. 晉劇《富貴圖》(山西省晉劇院崔建華、張智)
4. 瓊劇《紅葉題詩》(海口市瓊劇團陳素珍、張衛山)
5. 川劇《杜蘭朵》(劉萍)
串場節目八《小猜謎》
十二. 湖山情夢(越劇聯唱)
1. 《盤妻索妻》(上海越劇院趙志剛)
2. 《春香傳》(上海越劇院王志萍、鄭國鳳)
3. 《何文秀》(蕭雅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簫雅)
4. 《盤夫索夫》(杭州越劇院謝群英)
5. 《梅龍鎮》(上海越劇院章瑞虹、華怡青)
串場節目九《阿寶過關不斬將》
十三. 戲迷一歡親
1. 《梨園擂台》擂主表演(含阿寶主持)
2. 《霸王別姬》(李尤婉雲[香港])
主持人:董藝、韋翔東
十四. 國韻流觴
1. 京劇《紅拂傳》(北京京劇院遲小秋)
2. 京劇《大登殿》(沈福存)
3. 京劇《李清照》(中國京劇院李維康、耿其昌)
主持人:白燕升
4. 京劇《謝瑤環》(杜近芳)
主持人:白燕升
5. 京劇《曹操與楊修》(上海京劇院尚長榮)
串場節目十《大獻寶》
尾聲——歌舞《合家歡》
主要演員:趙葆秀、李軍、劉桂娟、王艷、姜亦珊)
演出單位:吉林市歌舞團、樺甸市歌舞團、總參八一幼兒藝術團、銀河少兒合唱團
2007年5月26日,農歷丁亥年四月初十日,晚:海口市瓊劇團2007年赴美演出
海口市瓊劇團訪美首場演出在洛杉磯柔似蜜高中學校禮堂舉行。當晚演出的劇目是古裝瓊劇《喜團圓》,海口市瓊劇團團長陳素珍主演。
2007年12月3日,農歷丁亥年十月廿四日,晚:首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揭曉
首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第二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在蘇州舉行頒獎典禮。
戲曲演員獲獎名單
一、梅花大獎
茅威濤(浙江小百花越劇團)
二、梅花獎二度獲得者(二度梅)
曾靜萍(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
陳美蘭(浙江婺劇團)
林為林(浙江昆劇團)
三、梅花獎獲得者
方亞芬(上海越劇院)
蔣建國(安徽省黃梅戲劇院)
谷好好(上海昆劇團)
於蘭(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
張俊玲(唐山市評劇團)
王惠(河南王惠藝術工作室)
苗潔(山西省晉劇院)
沈豐英(江蘇省蘇州昆劇院)
劉曉燕(河南省平頂山市豫劇團)
任小蕾(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實驗劇團)
王新倉(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團)
俞玖林(江蘇省蘇州昆劇院)
張小琴(蘭州市秦劇團)
曾菊(湖北省荊門藝術劇院)
羅慧琴(唐山市評劇團)
魏佳寧(江蘇省淮海劇團)
田敏(河南省豫劇二團)
梁桂星(山西呂梁市青年晉劇團)
張曉琴(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文工團)
陳素珍(海口市瓊劇團)
李敏(福建芳華越劇團)
閆慧芳(山西臨漪縣眉戶劇團)
張怡凰(廣東潮劇院一團)
邵志慶(貴州省花燈劇團)
何小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晉劇團)
賈書層(吉林長春市雙陽評劇團)
周虹(福建省實驗閩劇院)
楊麗萍(天津河北梆子劇院)
焦黎(山東省呂劇院)
劉誼(四川省川劇院)
張軍強(重慶市京劇團)
⑥ 黃樺的活動年表
2000年5月13日,農歷庚辰年四月初十日,19時30分:2000年5月13日長安大戲院演出
長安大戲院本晚由中國京劇院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擋馬》(黃樺,戴軍)
《陳三兩爬堂》(李海燕,陳國森,張威,徐立群)
2005年2月8日,農歷甲申年十二月三十日:2005年春節戲曲晚會播出
2005年春節戲曲晚會在央視播出。
節目單
一. 掛紅燈
1. 內蒙古二人台《掛紅燈》(彭關心、張玉蘭、武力平等)
2. 評劇《花為媒》(於文華、王冠麗)
3. 京劇《鎖麟囊》(郭偉(北京)、江汁(江蘇)、趙歡(上海)、呂洋(天津)、劉桂娟(天津)、遲小秋(遼寧)、朱世慧(武漢))
二. 大拜年
1. 京劇《貴妃醉酒》(殷秀梅、朱世慧、武力平)
2. 京劇《雙喜臨門》(孫曉梅、石曉亮、鞠萍、畢福劍)
3. 豫劇《花木蘭》(常如玉、王惠)
4. 武戲組合《爭奇斗艷》(孫亮、閻虹羽、崔欣欣、張強、潘月嬌、徐孟珂)
5. 越劇《梁祝》(黃慧、王志萍)
6. 京劇《四五花洞》(梅葆玖、李世濟、劉長瑜、孫明珠)
三. 闔家歡
1. 戲歌《點播時間》:主持人與各戲迷聯歡誇欄目
2. 京劇《曹操與楊修》(尚長榮、言興朋)
3. 越劇《紅樓夢》(蕭雅)
4. 京劇《沙橋餞別》(張克)
5. 川劇《鳳冠夢》(蔣淑梅)
6. 京劇《二進宮》(楊赤(旦)、李海燕(生)、鄭子如(凈))
7. 黃梅戲《孔雀東南飛》(趙媛媛、董家林)
8. 評劇《鳳陽情》(曾昭娟)
9. 京劇《大登殿》(李維康、張雲、張笠媛、王璐、周婧)
10. 秦腔《火焰駒·表花》(齊愛雲、張雅琴)
11. 廣東粵劇《楚河漢界》(歐凱明、梁淑卿)
四、綻新蕾
1. 京劇《大登殿》(田磊)
2. 京劇《上天台》(嚴陣、賈勁松)
3. 京劇《媽祖》(王艷)
4. 京劇《岳母刺字》(康靜、翟墨)
5. 京劇《詩文會》(趙群(上海)、劉錚(北京)、姜亦珊(天津))
6. 京劇《飛虎山》(安平、金喜全)
7. 崑曲青春版《牡丹亭》(俞玖林、沈豐英)
五、金雞鳴
1. 《畫雞唱雞》(宋寶羅(浙江))
2. 《春蕾勃發》(南空小百靈藝術團)
3. 《聞雞起舞》(濮存昕、京胡伴奏王彩雲)
4. 《金雞頌春》(黃齊峰(天津)、李丹(北京)、黃樺(中國京劇院)、馮蘊(中國戲曲學院))
六、春來了
1. 《春來了》(李潔(江蘇省京劇院))
2005年2月15日,農歷乙酉年正月初七日:中國京劇院二團2005年春節賀歲演出第三天
中國京劇院二團2005年春節賀歲演出第三天,在長安大戲院上演。
演出劇目
《八仙過海》(李磊,黃樺)
全本《奇冤報》(於魁智,鄭岩,楊燕毅[特邀]])
2005年11月5日,農歷乙酉年十月初四日,19時30分:慶祝中國京劇院建院50周年劇目展演第九天
為慶祝中國京劇院建院50周年,全院在北京舉行劇目展演。第九天由中國京劇院一團在中國京劇院實驗劇場演出,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出沒有使用胸部麥克風。
演出劇目
《穆桂英掛帥》(李勝素、於魁智、趙葆秀、楊赤、李陽鳴、黃樺、甄建華、劉魁魁、舒桐、王寶利等)
2005年12月21日,農歷乙酉年十一月廿一日,19時30分:中國京劇院九次赴台演出第二天
中國京劇院第九次赴台灣演出,第二天演於國家戲劇院。
演出劇目
《穆桂英掛帥》(李勝素飾穆桂英,於魁智飾寇準,張嵐,楊赤(借自大連京劇團),甄建華,王寶利,李磊,黃樺,劉魁魁,陳國森)
2006年1月28日,農歷乙酉年十二月廿九日:2006年春節戲曲晚會播出
2006年春節戲曲晚會在央視播出。
節目單
序曲——《鼓舞中國》(史依弘、鄧沐瑋、楊赤、杜鎮傑、倪茂才)
主持人開場:白燕升、鞠萍、董藝、韋翔東
一. 京韻流芳——名家名段聯唱
1. 京劇《珠簾寨》(中國京劇院於魁智)
2. 京劇《西施》(中國京劇院李勝素)
3. 京劇《赤桑鎮》(中國京劇院袁慧琴,天津青年京劇團孟廣祿)
串場節目一《兩個胖徒弟》
二. 高甲歌舞《花婆鬧是春》福建晉江高甲戲劇團
串場節目二《李校長收徒》
三. 風俗畫卷——地方風情小戲
1. 北京曲劇《摘豆角》(北京曲劇團盧雪文等)
2. 錫劇《雙推磨》(江蘇省錫劇院湯達、董雲華)
3. 五音戲《拐磨子》(山東淄博市五音戲劇院呂鳳琴)
4. 廣東粵劇《分飛燕》(廣東佛山粵劇團李淑勤)
5. 花鼓戲《劉海砍樵》(湖南省花鼓戲劇院李左、葉紅)
6. 廣西彩調《劉三姐》(廣西省彩調劇團王予嘉等)
串場節目三《咱們得彩唱》
四. 群仙奪魁——武戲集錦(原創)
主要演員:年金鵬、李陽鳴、黃齊峰、劉魁魁、詹磊、王雪清、閻虹羽、秦占寶、呂興、徐瀅、劉宸、黃樺等
串場節目四《尹相傑「套磁」》
五. 京劇《空城計》——譚門三代組合譚元壽、譚孝曾、譚正岩
主持人:董藝、韋翔東
六. 《天女散花》組合
表演:鄭佳艷(浙江京劇團)丁小君(戰友京劇團)
串場節目五《范軍PK尹相傑》
七. 戲曲什錦《大登殿》
演員(按出場序):王洪玲(河北梆子)飾王寶釧,齊愛雲(秦腔)飾代戰公主,翟墨(京劇)飾王夫人,李樹建(豫劇)飾薛平貴
主持人:白燕升、鞠萍
八. 風華正茂——名家名段聯唱(二)
1. 京藏《文成公主》(中國京劇院、西藏藏劇團:鄧敏、馬翔飛、班典旺久)
2. 京劇《二堂舍子》(中國京劇院張建國)
3. 京劇《詩文會》(北京京劇院王蓉蓉)
4. 京劇《白蛇傳》(中國京劇院張火丁)
5. 京劇《洛神賦》(葉少蘭、董圓圓)
串場節目六《騙上驢》
九. 時代節拍「現代戲薈萃」(含《智斗》采訪)
1. 豫劇《朝陽溝》(河南省豫劇院汪荃珍、賈文龍)
2. 評劇《黛諾》(天津評劇院曾昭娟)
3. 《杜鵑山》(戰友京劇團於蘭)
主持人:鞠萍、韋翔東
4. 京劇《智斗》(瑪麗娜[亞美尼亞]、王陶陽、趙超智)
串場節目七《半路殺出個阿寶》
十. 「行雲流水」,京劇聯唱
1. 《鎖麟囊》(天津京劇院呂洋,北京京劇院郭偉)
2. 《穆桂英掛帥》(上海京劇院李國靜)
3. 《淮河營》(北京京劇院朱強)
4. 《狀元媒》(北京京劇院張立媛)
5. 《雙陽公主》(重慶京劇團周利、北京京劇院劉山麗)
6. 《白蛇傳》(戰友京劇團靳學斌)
7. 《紅娘》(北京京劇院常秋月、中國京劇院唐禾香)
8. 《秦香蓮》(北京京劇院陳俊傑)
主持人:董藝、韋翔東
十一. 家鄉美——地方戲小聯唱
1. 歌仔戲《三家福》(廈門市歌仔戲劇團)
2. 黃梅戲《牛郎織女》(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吳亞玲)
3. 晉劇《富貴圖》(山西省晉劇院崔建華、張智)
4. 瓊劇《紅葉題詩》(海口市瓊劇團陳素珍、張衛山)
5. 川劇《杜蘭朵》(劉萍)
串場節目八《小猜謎》
十二. 湖山情夢(越劇聯唱)
1. 《盤妻索妻》(上海越劇院趙志剛)
2. 《春香傳》(上海越劇院王志萍、鄭國鳳)
3. 《何文秀》(蕭雅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簫雅)
4. 《盤夫索夫》(杭州越劇院謝群英)
5. 《梅龍鎮》(上海越劇院章瑞虹、華怡青)
串場節目九《阿寶過關不斬將》
十三. 戲迷一歡親
1. 《梨園擂台》擂主表演(含阿寶主持)
2. 《霸王別姬》(李尤婉雲[香港])
主持人:董藝、韋翔東
十四. 國韻流觴
1. 京劇《紅拂傳》(北京京劇院遲小秋)
2. 京劇《大登殿》(沈福存)
3. 京劇《李清照》(中國京劇院李維康、耿其昌)
主持人:白燕升
4. 京劇《謝瑤環》(杜近芳)
主持人:白燕升
5. 京劇《曹操與楊修》(上海京劇院尚長榮)
串場節目十《大獻寶》
尾聲——歌舞《合家歡》
主要演員:趙葆秀、李軍、劉桂娟、王艷、姜亦珊)
演出單位:吉林市歌舞團、樺甸市歌舞團、總參八一幼兒藝術團、銀河少兒合唱團
2007年1月26日,農歷丙戌年十二月初八日,19時30分:中國京劇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二天
中國京劇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二天。在長安大戲院演出。
演出劇目
《扈家莊》(黃樺,王好強
《目蓮僧救母》(郭瑤瑤,張威,劉魁魁)
《金錢豹》(孫亮,武智)
2007年1月27日,農歷丙戌年十二月初九日,19時30分:中國京劇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三天
中國京劇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三天。在長安大戲院演出。
演出劇目
《八仙過海》(李陽鳴,黃樺,武智,王好強,胡濱,徐騰,王寶利,張藝,張威)
《轅門射戟》(江其虎,陳真治,王寶利,劉魁魁)
2007年1月31日,農歷丙戌年十二月十三日,19時30分:中國京劇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七天
中國京劇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七天。在長安大戲院演出。本日為武戲專場。
演出劇目
《十面埋伏》(王旭東,李岩)
《嘉興府》(劉魁魁,李陽鳴,孫亮,黃樺)
《雁盪山》(王璐,景璉璉)
2007年4月5日,農歷丁亥年二月十八日,19時30分:2007年「百花芬芳——京昆系列演出季」第十七場
2007年「百花芬芳——京昆系列演出季」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大劇院舉行。中國京劇院演出。
演出劇目
《謝瑤環》(花園)(丁曉君,張威,宋亦萱)
《血濺萬花樓》(白水灘·通天犀)(劉魁魁,李陽鳴,黃樺)
2007年7月6日,農歷丁亥年五月廿二日:中國京劇院2007年赴內蒙古演出第五場
本日中國京劇院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黨校演出。
演出劇目
《竹林計》(黃樺,劉魁魁)
《赤桑鎮》(楊燕毅)
《鎖麟囊》(春秋亭一折)(李海燕,王芳)
《大登殿》(於魁智,李勝素)
2007年7月9日,農歷丁亥年五月廿五日:中國京劇院2007年赴內蒙古演出第七場
本日中國京劇院在內蒙古呼和浩特政府禮堂演出。
演出劇目
《竹林計》(黃樺,劉魁魁)
《赤桑鎮》(楊燕毅)
《鎖麟囊》(春秋亭一折)(李海燕,王芳)
《大登殿》(於魁智,李勝素)
2007年7月10日,農歷丁亥年五月廿六日:中國京劇院2007年赴內蒙古演出第八場
本日中國京劇院在內蒙古包頭市阿爾丁會堂演出。
演出劇目
《竹林計》(黃樺,劉魁魁)
《赤桑鎮》(楊燕毅)
《鎖麟囊》(春秋亭一折)(李海燕,王芳)
《大登殿》(於魁智,李勝素)
2007年7月11日,農歷丁亥年五月廿七日:中國京劇院2007年赴內蒙古演出第九場
本日中國京劇院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恰特劇場演出。
演出劇目
《竹林計》(黃樺,劉魁魁)
《赤桑鎮》(楊燕毅)
《鎖麟囊》(春秋亭一折)(李海燕,王芳)
《大登殿》(於魁智,李勝素)
2007年7月22日,農歷丁亥年六月初九日:中國京劇院2007年赴東北演出第二場
本日中國京劇院在遼寧錦州市演出。
演出劇目
《竹林計》(黃樺,劉魁魁)
《赤桑鎮》(楊燕毅)
《鎖麟囊》(春秋亭一折)(李海燕,王芳)
《大登殿》(於魁智,李勝素)
2007年7月24日,農歷丁亥年六月十一日:中國京劇院2007年赴東北演出第四場
本日中國京劇院在遼寧盤錦市遼河油田曙光採油廠工人俱樂部演出。遼河油田公司千餘名員工、家屬觀看演出。
演出劇目
《竹林計》(黃樺,劉魁魁)
《赤桑鎮》(楊燕毅)
《鎖麟囊》(春秋亭一折)(李海燕,王芳)
《大登殿》(於魁智,李勝素)
2007年7月28日,農歷丁亥年六月十五日,19時:中國京劇院2007年赴東北演出第七場
本日中國京劇院在沈陽遼寧大劇院演出。
演出劇目
《竹林計》(黃樺,劉魁魁)
《赤桑鎮》(楊燕毅,張靜)
《將相和》(於魁智,楊赤)
2007年11月28日,農歷丁亥年十月十九日:梅蘭芳大劇院落成開業暨中國京劇院更名為中國國家京劇院
2004年10月破土動工的梅蘭芳大劇院於本日正式落成開業。中國京劇院舉行大型慶典晚會和相關活動。
由於中國京劇院首任院長為梅蘭芳先生,因此劇院以他的名字命名。梅蘭芳大劇院坐落於繁華的金融街與古樸的平安西大街的交匯點上,外部採用鋼架支撐的扇形屋架配以玻璃屋面,內部裝飾融入了中國傳統建築形式的中國紅,大牆上鑲嵌著數十個金色的繪有京劇經典劇目場景的木質圓形浮雕。劇場坐席1010個,分為上中下三層。
本日舉行專題晚會《我們的家園》,奏響整個慶典活動的序曲。晚會上,中國京劇院揭牌正式更名為中國國家京劇院,所屬梅蘭芳大劇院也掛牌開台。
演出劇目
《慶賀》(趙建華)
《東方神韻》(李海燕)
《野豬林》(於魁智)
《壯別》(江其虎)
《文姬歸漢》(李世濟)
《白蛇傳》(李勝素,張威,黃樺,鄭岩)
《平原作戰》(李光)
《大賜福》(於魁智,李勝素)
2007年11月29日,農歷丁亥年十月二十日:梅蘭芳大劇院2007年11月29日演出
本日梅蘭芳大劇院舉行落成演出,為專題晚會《我們的家園》。
演出劇目
《慶賀》(趙建華)
《東方神韻》(李海燕)
《野豬林》(於魁智)
《壯別》(江其虎)
《文姬歸漢》(李世濟)
《白蛇傳》(李勝素,張威,黃樺,鄭岩)
《平原作戰》(李光)
《大賜福》(於魁智,李勝素)
2008年1月12日,農歷丁亥年十二月初五日:中國國家京劇院2008年赴台演出第五天
中國國家京劇院2008年赴台演出,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
演出劇目
日場
《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於魁智飾魯肅,楊赤飾曹操,江其虎飾周瑜,朱強飾諸葛亮,鄭岩飾蔣干,舒桐飾黃蓋,奚中路飾關羽,李陽鳴飾趙雲)
晚場
《白蛇傳》(李勝素飾白素貞,張威飾許仙,黃樺飾小青,楊赤飾法海,鄭岩飾艄公)
⑦ 經上海市政府協作辦批準的市外在滬企業有哪些
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的公告,權威(地址附後)2005年版
上海市市外在滬大企業名單(241家)
編號
單位名稱
法人代表
001
上海哈慈投資經營有限公司
劉德勝
002
上海神華煤炭運銷有限公司
楊建綱
003
上海海尼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徐鏡人
004
上海華馨投資有限公司
高洪英
005
東風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歐陽潔
006
徐州工程機械上海營銷有限公司
楊 勇
007
上海紅子雞美食總匯有限公司
陳中良
008
上海克拉瑪依天山石油大廈賓館
陶忠華
009
上海樂凱紙業有限公司
張建恆
010
上海青島啤酒華東控股有限公司
金志國
011
東方家園(上海)有限公司
張宏偉
012
上海中發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南 民
013
上海天正機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高天樂
014
上海建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鄭祥展
015
上海譽昌經貿發展有限公司
趙從貴
016
上海上泵(集團)有限公司
王永林
017
上海均瑤(集團)有限公司
王均金
018
上海浦東一汽青島專用車廠
孫開松
019
龍灣港集團上海實業有限公司
張 栩
020
上海中力(集團)有限公司
陳文林
021
上海來益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金 彪
022
上海益忠電器有限公司
徐益忠
023
上海寶鳥服飾有限公司
庄 強
024
上海龍工機械有限公司
李新炎
025
上海永旭鞋業有限公司
朱相桂
026
上海中歐汽車電器有限公司
吳國琳
027
上海聚友寬頻網路投資有限公司
程 竹
028
東方控股有限公司
蔣學明
029
聯想(上海)有限公司
楊元慶
030
揚子江快運航空有限公司
劉偉寧
031
置地集團上海有限公司
王海東
032
中建七局上海有限公司
胡社新
033
上海南天電腦系統有限公司
盧志勇
034
明園集團有限公司
李松堅
035
上海中福企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周敏凱
036
中建三局上海有限公司
邢章憲
037
上海飛天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劉 航
038
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魏 巍
039
上海萬向投資有限公司
魯偉鼎
040
上海波司登服飾有限公司
高德康
041
華通國際招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高楊瑜
042
上海華東電器集團有限公司
鄭榮德
043
上海麗華房地產有限公司
郁玉生
044
全華商品結算中心有限公司
黃賢芳
045
上海人民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金福音
046
上海萬國五金電器批發市場管理有限公司
萬紹英
047
上海中土實業發展公司
丁永華
048
上海鳳凰光學有限公司
任 捷
049
上海波寧實業有限公司
姜紅霞
050
上海瑞康投資有限公司
王 萍
051
人民電器集團上海有限公司
鄭元豹
052
上海城建建設實業有限公司
王紀來
053
無錫市國有資產投資開發總公司上海公司
江瑞良
054
上海博星基因晶元有限責任公司
毛裕民
055
上海三九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劉曉東
056
上海寶山十三冶金建設有限公司
連 華
057
上海五冶冶金建設有限公司
程並強
058
上海建配龍建材配送有限公司
鄭良賢
059
上海海泰鋼管有限公司
丁勁松
060
上海舜業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席勁松
061
中國第二十冶金建設公司
李 勇
062
中集申發建設實業有限公司
麥伯良
063
上海中科電器(集團)有限公司
陳慶錢
064
上海神通電信有限公司
郝志強
065
春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陶建幸
066
上海北大方正科技電腦系統有限公司
蔣必全
067
東方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田 地
068
上海德亞(集團)有限公司
阮希瑋
069
上海朝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祝劍秋
070
遠大空調上海有限公司
張 躍
071
中產經投資有限公司
倪日濤
072
大鵬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陳永光
073
上海凱業集團有限公司
殷 海
074
上海博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李遵義
075
上海中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蘇德科
076
上海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朱德金
077
新大洲本田摩托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杜 岩
078
上海埃力生(集團)有限公司
吳國迪
079
上海慶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肖寶恆
080
上海杉杉服飾有限公司
鄭永剛
081
中海集團投資有限公司
王大雄
082
上海聯辦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戴小京
083
中海工業有限公司
林建清
084
中油上海銷售有限公司
何瑞林
085
華企投資有限公司
陳建威
086
上海凌雲幕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鄭介甫
087
寶安集團 華東有限公司
陳泰泉
088
上海紅塔大酒店有限公司
劉會疆
089
上海麗珠制葯有限公司
蕭思陽
090
上海萬邦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黎志強
091
上海雙威通訊網路有限公司
殷建平
092
中輕物產股份有限公司
王寧遠
093
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
梁新向
094
天元控股有限公司
劉學忠
095
上海元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張斐光
096
上海程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唐利成
097
中信國安通信有限公司
李 雄
098
上海浦東華油實業有限責任公司
張 轟
099
中汽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楊 濱
100
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曹祖民
101
德隆國際戰略投資有限公司
唐萬里
102
上海創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劉春堂
103
上海鴻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胡碩凡
104
上海金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曲春波
105
上海天發投資有限公司
孫田志
106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陳小津
107
北方浦東經濟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費錦柏
108
資產新聞實業有限公司
姚 軍
109
中化國際貿易股份有限公司
施國梁
110
上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洪天峰
111
上海錫泉實業有限公司
袁楚賢
112
上海美克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陳 江
113
上海北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董 燕
114
上海長甲置業有限公司
趙長甲
115
上海寬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張 傑
116
東方希望集團有限公司
劉永行
117
上海金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王寶臣
118
上海淳大酒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柳志偉
119
上海中科生命科學發展有限公司
張金福
120
上海黃河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張忠泉
121
上海富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吳佳憶
122
深圳市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發中心
李繼朝
123
上海亞龍工貿有限公司
張文榮
124
華通天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陳海遂
125
上海龍凈環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周蘇華
126
通用技術集團醫葯控股有限公司
孫曉民
127
中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吳達審
128
上海里奧高新技術投資有限公司
李太成
129
通商控股有限公司
劉根山
130
朗潤控股有限公司
王宏德
131
上海安徽裕安實業總公司
徐維銘
132
上海欣安企業發展有限公司
郭開鑄
133
上海特環水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王國慶
134
中油龍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邱忠國
135
上海雙鴿實業有限公司
李仙玉
136
上海博大石業建設有限公司
袁國良
137
上海大西洋焊接材料有限責任公司
李欣雨
138
上海宏遠物流有限公司
田耀龍
139
上海福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陳克根
140
上海標准投資有限公司
陳小魯
141
全華網路有限公司
黃賢芳
142
上海新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陳學軍
143
上海正陽置業有限公司
鄒建明
144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金建棟
145
中國外運華東有限公司
劉桂林
146
上海匯智投資有限公司
何 飛
147
上海方大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鞠洪福
148
上海月星家居廣場有限公司
丁佐宏
149
上海嘉頓實業有限責任公司
周 建
150
上海中油天寶鋼管有限公司
劉新發
151
上海裕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張 鈞
152
中原油田國際石油實業有限公司
李春第
153
上海眾孚實業有限公司
張劍鵾
154
上海時代航運有限公司
金浪川
155
上海華旭投資有限公司
黃 建
156
上海萬豐客車製造有限公司
陳愛蓮
157
上海飛和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鄭雷飛
158
上海東部軟體園有限公司
李少青
159
上海勝華電纜(集團)有限公司
張勝飛
160
上海紅湖消聲器廠
王華偉
161
上海華冶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高 峰
162
上海圓通貿易有限公司
張燁冬
163
上海翔和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王哲翔
164
上海三湘(集團)有限公司
黃 輝
165
上海鼎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李效偉
166
中信華東(集團)有限公司
王 炯
167
新希望投資有限公司
劉永好
168
北方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路畔生
169
上海融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王紀年
170
上海盈睿實業有限公司
許振明
171
上海華隆產業有限公司
王冬春
172
新世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
王春福
173
恆源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艾克拉木·艾沙由夫
174
東方路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沈建新
175
上海德力西集團有限公司
胡成中
176
上海怡達科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魏 鋒
177
上海銀邦置業有限公司
杜岳炫
178
上海新雅印刷有限公司
鄭步良
179
上海宇琛撲克實業有限公司
姚文琛
180
上海百營企業發展有限公司
崔建華
181
上海巨盈實業有限公司
高 翔
182
上海金絲猴食品有限公司
趙啟三
183
上海後海物流園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應樹德
184
上海亞龍古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陳漢星
185
上海博威置業發展有限公司
林祥成
186
華峰集團上海有限公司
尤小平
187
上海實德投資有限公司
陳春國
188
上海明申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鄭見明
189
上海楚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嚴士富
190
華鋁工業投資有限公司
李志經
191
上海西子房地產有限公司
周小第
192
上海銀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陸惠珍
193
上海盈豐兆業投資有限公司
斯正明
194
上海中科智擔保有限公司
張鍇雍
195
上海新華聞投資有限公司
谷嘉旺
196
上海宇通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湯玉祥
197
上海華英國際文化教育投資有限公司
袁秀梅
198
上海潞安投資有限公司
李建設
199
上海紅星美凱龍裝飾傢具城有限公司
車建興
200
上海真如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
張紅亮
201
上海東匯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陳存伍
202
上海易融企業發展有限公司
俞 捷
203
上海寶華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高 華
204
上海釔利灃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劉鐵杲
205
上海德匯集團有限公司
趙競成
206
豐益投資有限公司
張並泳
207
上海玫瑰園商貿城有限公司
夏克春
208
中國普天信息產業上海工業園發展公司
鮑康榮
209
上海清華科睿實業有限公司
劉 青
210
中汽租賃有限公司
李金芳
211
相衛集團發展有限公司
黃武偉
212
上海中保信投資有限公司
胡 穎
213
上海連成(集團)有限公司
張錫淼
214
通海建設有限公司
曹端堯
215
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飾有限公司
周成建
216
上海薈懿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趙 敏
217
上海保集(集團)有限公司
裘東方
218
上海圓吉商貿有限公司
於海波
219
上海君益商貿有限公司
王 毅
220
上海銀都商城發展有限公司
陳秀欽
221
上海海馬汽車研發有限公司
景 柱
222
上海建發實業有限公司
張勇峰
223
上海綠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壽柏年
224
上海世創經貿發展有限公司
潘 俊
225
上海匯仁制葯有限公司
陳年代
226
上海迎奧慶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薛晉元
227
上海海博鑫惠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李兆會
228
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戴鳳舉
229
上海減速機械廠有限公司
李國亮
230
上海中油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翁天波
231
上海舟基(集團)有限公司
黃善年
232
上海華電望亭發電有限公司
曹培璽
233
上海北亞松瑞貿易發展有限公司
楊曉濱
234
中國楊子江輪船股份有限公司
何建中
235
正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南存輝
236
上海服裝機械城企業發展有限公司
王曉冬
237
上海華普汽車有限公司
李書福
238
上海豐原可可食品有限公司
孫燈保
239
上海非常景觀工程有限公司
姚幸福
240
上海雙力管業有限公司
夏瑞者
241
上海紅旗電纜(集團)有限公司
虞文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