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環保行業政策分析

環保行業政策分析

發布時間:2021-01-25 22:45:00

❶ 國家對環保產業有哪些政策

我國的環境管理政策核心是採取防範措施和加強環境管理,辦求不產生或少產生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一、主要措施
1、將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和年度計劃,在經濟發展中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2、嚴格對建設項目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建設項目的生產主體工程與防治污染設施同時設計、同時建設、同時投產使用)。現在,全國建設項目環評執行率和「三同時」執行率都達到95%以上。
3、健全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規章,使環境管理沿著法制化和規范化軌道發展。
4、健全環境管理機構。從中央到省、市、縣四級政府建立了環境管理機構,這些機構依法行使環境管理權力。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大中型企業也建立了相應的環境管理機構,管理本行業和本企業的環境問題。
二、在環境經濟政策方面,主要包括資金投入和稅收優惠政策
1、企業將防治污染所需資金納入固定資產投資計劃。
2、列入國家重點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的項目,國家給予資金支持;城市政府將城市維護費用於環境保護設施建設;國家徵收的排污費用於污染防治。
3、國家實行稅收優惠政策——所得稅優惠:對利用廢水、廢氣、廢渣等廢棄物作為原料進行生產的,在5年內減征或免徵所得稅;
——投資方向稅優惠:建設污水處理廠、資源綜合利用等項目,其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實行零稅率;
——增值稅優惠:對以煤矸石、粉煤灰和其他廢渣為原料生產的建材產品,以及利用廢液、廢渣提煉黃金、白銀等免徵增值稅;
——建築稅優惠:建設污染源治理項目,在可以申請優惠貸款的同時,該項目免交建築稅;
——關稅優惠:對城市污水和造紙廢水部分處理設備等實行進口商品暫定稅率,享受關稅優惠;
——消費稅優惠:對生產、銷售達到低污染排放限值標準的小轎車、越野車和小客車減征30%的消費稅。
——農業特產稅優惠:西部地區退耕還林還草而產出的農業特產收入,在10年內免徵農業特產稅。
三、實施環境技術政策的目的在於提高能源和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1、工業企業在進行技術改造時,採用先進的技術和清潔生產工藝,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率;
2、按照環保法律有關規定,對企業浪費能源和資源、嚴重污染環境的落後工藝和設備實行限期淘汰;
3、企業在生產中應該採用無毒、無害或低毒、低害原料。
環境保護產業政策強調,在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中,促進環保產業結構優化,提高環保產品的科技含量;制定措施促進環保產業社會化、環保產業營運市場化、產品標准化等。在環境國際合作政策方面,中國一貫高度重視環境國際合作交流,強調在認真做好本國環境保護工作的同時,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國際環境事務;以新的夥伴關系共同推進區域和全球環境合作,加快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進程;堅持環境國際合作應該尊重國家主權,處理環境問題應兼顧各國現實的實際利益和世界的長遠利益。

❷ 「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的政策解讀

國務院以國發[2012]19號文件印發了《「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的出台,對指導和推動節能環保產業加快發展必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方面負責人。
問:請簡要介紹一下《規劃》編制的背景和意義
答: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有效拉動國內需求,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2009年下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環境保護部等有關部門著手研究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思路、重點領域和政策措施。2011年為落實「十二五」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研究起草《規劃》。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無論在當前還是長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國際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中,發展綠色經濟的重點是推進綠色產業的發展,而綠色產業的主力軍就是節能環保產業和新能源產業。因此,綠色產業及產品將在今後國際經濟、技術和貿易中展開激烈競爭。
從國內看,「十二五」期間,為實現「十二五」規劃《綱要》確定的單位GDP能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等約束性指標,必須不斷提升我國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服務水平,為大規模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是我國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必然選擇。
從潛力看,我國節能環保產業潛力巨大,拉動經濟增長前景廣闊。節能服務業總產值可突破3000億元;產業廢物循環利用市場空間巨大;城鎮污水垃圾、脫硫脫硝設施建設投資可超過8000億元,環境服務總產值將達5000億元。
《規劃》先後四次書面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有關行業協會和專家意見,收集反饋意見數百條,絕大部分已採納或部分採納。期間,還專門就「十二五」期間具有顯著帶動作用的重大關鍵技術調研,多次徵求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及行業專家對相關技術的意見,力求准確把握「十二五」期間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技術方向和重點領域。就相關政策措施,與有關部門多次協調溝通,與「十二五」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相銜接。
問: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指導思想、原則和發展目標是什麼?
答:與普通競爭性行業不同,節能環保產業屬於典型的政策法規驅動型產業,因此,《規劃》提出的指導思想是,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對改善生態環境的迫切需求。
基本原則是:政策機制驅動、技術創新引領、重點工程帶動、市場秩序規范、服務模式創新。
主要發展目標是:產業規模快速增長、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節能環保產品市場份額逐步擴大、節能環保服務得到快速發展。力爭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4.5萬億元,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左右,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5%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節能環保大型企業集團
問:「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重點是什麼?
答:《規劃》明確了「十二五」期間節能產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和環保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
1. 節能產業。節能技術和裝備重點是高效鍋爐窯爐、電機及拖動設備、余熱余壓利用裝備、節能儀器設備;節能產品重點是高效節能家用電器與辦公設備、高效照明產品、節能汽車、新型節能建材;節能服務重點是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2. 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重點是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再製造、再生資源利用、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林廢物資源化利用、水資源節約與利用。
3. 環保產業。環保技術和裝備重點是先進的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大氣污染控制、危險廢物與土壤污染治理、監測設備;環保產品重點是環保材料、環保葯劑;環保服務重點是污染治理設施建設運營的市場化、社會化,完善提升融資、咨詢、評價等服務體系。
此外,《規劃》還以專欄的形式,提出了「十二五」期間重點領域的關鍵技術。
問:《規劃》提出了哪些重點工程?
答:圍繞重點領域確定的工作方向,《規劃》提出了重大節能技術與裝備產業化工程、半導體照明產業化及應用工程、「城市礦產」示範工程、再製造產業化工程、產業廢物資源化利用工程、重大環保技術裝備及產品產業化示範工程、海水淡化產業基地建設工程、節能環保服務業培育工程等八大工程,以重點工程為依託。
問:《規劃》提出了哪些政策措施?
答:《規劃》提出了七個方面的政策措施。一是完善價格、收費和土地政策,如研究制定鼓勵余熱余壓發電的價格政策,對能源消耗超過限額標準的實行懲罰性電價,研究制定燃煤電廠脫硝電價政策,完善污水垃圾收費制度,優先保障環保設施用地等。二是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安排中央財政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專項資金支持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重點工程,完善節能、節水、環保、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選擇成熟的稅目開征環境保護稅等。三是拓寬投融資渠道,探索收費權質押貸款,支持節能環保企業發行債券、短期融資券等,支持節能環保企業上市融資,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等。四是完善進出口政策,通過完善出口賣方信貸和買方信貸政策,鼓勵節能環保裝備產品出口,對外援助優先安排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節能環保項目,建立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區,對用於製造大型節能環保設備確有必要進口的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研究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增值稅等。五是強化技術支撐,發布節能環保產業技術目錄,設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等,組建節能環保產業技術創新平台,支持關鍵技術研究。六是完善法規標准,建立健全節能環保法律法規體系,逐步提高重點用能產品能效標准,完善污染物排放標准體系,充分發揮標准對產業發展催生促進作用。七是強化監督管理,嚴格執法、落實責任、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問:《規劃》如何組織實施?
答:《規劃》指出,確保《規劃》順利實施。各地區要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結合當地實際抓緊制定具體落實方案,確保取得實效。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環境保護部進一步細化任務分工,確保各項工作任務的分解落實;同時,將加強對《規劃》實施的跟蹤分析和監督檢查。

❸ 中國對環保企業有哪些優惠政策

符合規定的減按75%徵收環境保護稅等優惠政策。

根據《環境保護稅法》規定第十三條,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於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30%的,減按75%徵收環境保護稅。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於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50%的,減按50%徵收環境保護稅。

企業購買並實際使用環保專用設備,其設備投資額的10%可以從企業當年的應納企業所得稅額中抵免,但這些設備必須在目錄規定的五大類19項中,且僅限於裸購的設備投資額才能抵免,不包括設備運輸、安裝和調試等費用,也不包括基建投入、環保專用設備的運營費用。

針對公共污水、公共垃圾處理等項目有「三免三減半」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而工業領域的第三方治理項目以及企業自建且為自身服務的節能環保項目,並不能享受這一政策。

2019年3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19年1月1日-2021年底,對從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業,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3)環保行業政策分析擴展閱讀:

2014年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指出,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以下簡稱第三方治理)是排污者通過繳納或按合同約定支付費用,委託環境服務公司進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

在這里,第三方是相對於作為監管方的政府和集排污、治污於一體的企業而言的,將治污功能分離出來,交給專門的污染治理機構,即專業環境服務公司,由此稱為「第三方」,這實質上是一種市場力量。

❹ 2020年智慧環保行業政策有哪些

可以去生態環境部官網搜啊,應該會有。行業發展分析可以看看網上有沒有報告,線下看看展會啊之類的

❺ 環境保護政策有哪些

玖玖泰豐,十年驗廠老品牌,助您一次性通過驗廠!以下資料由深圳玖玖泰豐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提供,現時的環境保護政策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內點:
1、目的
保護和改善環境,提高員工的環境意識,保障員工健康,締造一個清潔,良好的生產和生活環境。
2、使用范圍:廠區與生活區
3、政策
3.1.1重視環境保護問題,協調發展生產與保護環境的關系,做到發展生產方式與防止污染同步。
3.1.2倡導全體員工提高環境保護的認識,愛護工廠環境,促進生產,提高效益。
3.1.3貫徹執行國家,地方和本企業的相關環境保護法規,政策以及國家,地方或行業環境標准。
3.1.4自覺接受地方政府環境保護機構的管理與監督。
3.1.5在生產中盡量採用無毒無害。低毒低害原料,保障生產人員的身體健康。
3.1.6採取綜合措施防治污染,使本企業產生污染影響符合地區的環境要求。
3.2空氣
3.2.1噴油程序中產生含有機苯,甲苯及其衍生物的有害物質,抽放之大氣。
3.2.2在噴油部天台上安裝環保風槽水池,將噴油產生的有害灰塵處理,再排放到大氣。
3.2.3每年下半年與當地環保監測部門聯系溝通,對本廠噴油部等有關地點進行空氣測試,以及簽法則與標准,大致及維持理想的空氣質數。
3.2.4對工作中頻繁接觸有害物質的員工,公司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3.3嗓音:
3.3.1公司的破料機,混料機,吹氣機,超聲波機等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機械嗓音。
3.3.2定期與當地環保部門聯系溝通,每年對上述機器工作點進行嗓音 測試。
3.3.3對於超過國家規定嗓音標準的工作人員,公司採取一定的個人勞動保護措施。
3.4水質
3.4.1工廠在日常生產運作過程中,不產生工業廢水,只產生生活污水。
3.4.2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城市污水管道,由城市統一管理,工廠每年向城市污水處理處交納污水處理費。

❻ 政府出台哪些環保支持政策

1、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是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的國家法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於2014年4月24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2、大氣污染防治法

1987年9月5日,我國制定頒布了《大氣污染防治法》,1991年5月24日國家環境保護局公布了《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自1991年7月1日起施行。

3、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

到1982年,我國制定了《海洋環境保護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綜合性海洋環境保護的法律。1983年國務院又制定了《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和《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1985年還制定了《海洋傾廢管理條例》,之後相繼制定了《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條例》(1990年)、《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1990年)等。

4、水污染防治法

1996年5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新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在環境標准方面還制定有《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88)、《農田灌溉水質標准》(GB5084—92)、《漁業水質標准》(GB11607—89)、《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等。

5、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1996年10月29日由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了《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6、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

❼ 環保行業利好政策頻出嗎

9月28日,環保部印發《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工作規則》並成立國家大氣污染內防治攻容關聯合中心,制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一市一策」大氣污染控制方案。9月3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發布了關於徵求產品國家標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觀環境用水水質(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10月13日,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發布《城鎮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運營服務認證實施規則(試行)》等七項認證規則的通知。日前,環保部、農業部聯合印發《農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自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

❽ 環保政策對產業升級有何影響

自2018年環保稅正式復開征以後,伴隨著常制態化的環保督查動作,以及從環境部到地方省市的各級制度體系和相關治污措施的紛紛出台,環保領域的執法監管手段已經變得立體化、多樣化。

針對我國當前在污染防治方面的投入,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表示,近幾年,我國環境治理投資佔GDP的比重在1.7%至2.0%左右。在全國范圍內,該數值存在很大的區域差異,部分經濟發展滯後地區尤其薄弱。「要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還需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對一些環境污染重、歷史欠賬多的地區來說更是如此」。來源:央廣

閱讀全文

與環保行業政策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恆冒財富理財 瀏覽:721
銀行跨境理財 瀏覽:352
股票一次最多買多少股 瀏覽:666
辦房貸要買貴金屬 瀏覽:702
80年代理財 瀏覽:903
中翌理財虧掉怎麼報警 瀏覽:295
人民幣增值利好哪些股 瀏覽:532
招財貓理財投資 瀏覽:577
徵信可以辦助學貸款嗎 瀏覽:259
東方財富期貨怎麼關注好友組合 瀏覽:263
紅棗期貨10000元 瀏覽:494
51vv股票是什麼意思 瀏覽:641
信託與pe 瀏覽:64
新聞聯播人民幣 瀏覽:529
股份融資 瀏覽:55
翹然天津資本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瀏覽:456
融資融券寶典 瀏覽:29
定期理財規劃 瀏覽:599
恆大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6
信託信披 瀏覽: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