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投資IBM四年虧16億 股神巴菲特栽了嗎
呵呵,呵呵!
巴菲特是價值投資的高手,他最關注的是企業的價值,投資IBM曾給他帶來了回可觀的收益,答當然,其間的波動也是必不可免的,面對股市暴跌巴菲特通常會展示出出奇的淡定。
根據個人的理解,16億的損失並不會使巴菲特緊張,唯一可能造成他緊張的就是所有購買股票的人都是理性人。也就是說沒有人會因別人賺錢而紅眼,也沒有人會因自己的股票下跌而過度緊張。當然,從已經過去的投資歷史中這種情況從未出現,而且也沒有任何出現這種情況的跡象。至於是否暴漲暴跌,通常不是巴菲特的重點。
故此,建議學習巴菲特最好從理性入手,以分析企業為基礎。至於評價巴菲特,應該不是我們普通人需要做的。
㈡ 高分請教股票高人:中石油的問題
中石油(601857)即將在周一,萬眾矚目之下,上市交易了。
從流通盤來看,如以首日換手率50%計算,將吸納二級市場至少500-600億元的資金。
如果中石油(601857)定價處於合理范圍,上證指數向下的調整空間不大,而如定價較高,那麼將形成階段性的拋售壓力。
樓主你可以根據中石油(601857)的定價(以收盤價為重要參考)來確定自己的操作策略。
我認為,中石油(601857)上市可能引發兩種行情:
①再度帶動央企大盤股及新股板塊,資金從其他板塊流出,導致弱者再弱,強者恆強.
②上市後,不論中石油(601857)如何運行,僅作為個股行情,不影響大盤的運行趨勢和節奏。
很多機構都已經為中石油(601857)預留了一部分資金,如指數型基金或社保,中石油(601857)是必須配置的品種,因此屆時分流的資金數量不會太多,中石油(601857)開盤價格也會被控制在一個合理范圍之內。
假設中石油(601857)上市定價為40元,那麼其在上證指數中的權重將達到23.57%,而金融股的權重將由之前的39.01%大幅下降到29.83%。對於這么一個盈利能力極強的「龐然大物」,加上其未來在指數中舉足輕重的地位,機構資金的積極配置顯然沒有太大的疑問,由此引發機構的倉位結構調整也將發生。而一旦出現大量資金持續向超級權重股轉移,那麼市場的二三線類股很可能再次面臨持續受壓。
作為亞洲最賺錢的公司,廣發證券給中石油(601857)合理估值區間為26~30元,申銀萬國給出的合理股價在27.6元-31.6元之間,平安證券給出的上市定價39.50-43.45元,雖然中石油H股在香港遭到巴菲特的減持。
我認為:
①如開盤在38元以上---50元以下,那麼它對於大盤的影響可能就在500點左右,如開盤一旦過高後,對於大盤的殺傷力如此巨大。
②開盤要是在24元---36元之間的話,那麼中石油(601857)對於大盤的影響就在300點左右,結合大盤目前的情況和藍籌股周五的提前下跌,選取中石油(601857)中性的表現對於大盤的影響,所以在周五的低點上下確立300點的空間,就是下周主要的運行趨勢就在5450點---6050點區間整理的,關鍵是重點注意2點:
第一,後市量能的一個變化。
第二:就是中石油(601857)上市的定位和表現,這對大盤中線趨勢判斷也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有不少人或機構是抱著長線持有的策略,因此上市首日的換手率將不會太高,機構將不得不高價獲取籌碼,所以中簽者的惜售心態將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中石油(601857)的定位。
從A-H股溢價水平看,市場能夠接受中石油A股較H股溢價100%,從中石油H股目前接近20港元的定位看,A股定位在40元左右也是在市場的預料中,況且近日中石化表現相當理想,周五收盤28.49元,這樣的走勢也使中石油(601857)下周一上市能在獲得一個理想的價位。
當然近日調高成品油零售中准價的消息也是給中石油(601857)一個不小的紅包,預計中石油(601857)每股收益可望獲得高於0.10元的正面影響。
綜合來看,中石油(601857)上市首日如果股價低於40元,建議重點關注;如果股價介於40-45之間,建議一般關注;高於50元,建議觀望為宜。
僅供參考
㈢ 巴菲特再次抄底石油股 透露哪些信號
在堅定的市場派看來,大多數人是認可市場沒有神這一說的,但從某些超級大佬多次神乎其神的出手時間和獲利豐厚程度來看,又不得不承認,他們對市場確實有著超乎常人的判斷力,如國際公認「股神」巴菲特。股神的動向,時刻受到市場關注,如他近期再次出手抄底石油股。
據悉,巴菲特旗下投資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在26、27、28日連續十次大舉增持美股煉油企業菲利普斯66公司股份,合計近318萬股,截至8月28日,伯克希爾哈撒韋持菲利普斯66近5800萬股,市值高達45億美元。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持續低迷,近日雖出現反彈,但有分析稱,因全球經濟發展減緩導致對原油需求的減少,以及美國能源消費高峰即將過去,全球原油供過於求的狀況仍將維持,國際油價還不具備反轉走強的條件。在油價曙光未現之際,股神再次出手,這其中有何玄機?是一貫的反向壓注風格,還是極其看好煉油行業長期前景。讓我們來回顧下股神前幾次投資石油股的情形,或許能發現一些股神的「抄底」秘訣。
眾所周知,巴菲特旗下公司在2003年4月在2港元附近買入23.39億股中石油H股,成為中石油第二大股東。2002年國際原油價格大漲,中石油股價相應開始震盪攀升,在07年11月1日最高達20.25港元。而在03年4月底,恆生指數已跌至8331點的階段大底,隨後,恆生指數反轉上揚,在2007年10月30日達到31958的歷史高點。即便有著中石油A股上市的利好,但股神自7月即開始拋售中石油,到10月中旬,已宣布全部拋售完,期間獲利35.5億美元。
2014年6月以來,國際油價持續走低,但股神對石油資產青睞有加。2014年12月,巴菲特旗下公司宣布,將從私募基金阿森納資本夥伴出資收購Charter Brokerage。資料顯示,Charter Brokerage是服務於石油和化工行業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主要服務於北美的石油及相關行業。
不過股神也有失手的時候,他在能源公司的投資總體成績成敗參半。2008年,在油價處於高位時,巴菲特已大量購入康菲石油公司股票,而2008年金融危機致使能源價格大跌,原油價格跌破80美元/桶,這筆曾被他視為穩賺不賠的交易,結果沒能達到預期。
此外,巴菲特旗下公司曾重倉美國最大上市油企埃克森美孚,最近的一次為2013年12月,股神斥資34.5億美元購入埃克森美孚4010萬股股份。隨著油價走低,巴菲特在2015年2月清倉美孚,這筆交易也並未讓他嘗到什麼甜頭。
從以上巴菲特投資石油股的幾項交易來看,股神多數還是傾向於在油價低位出手,本次或許也不例外。在市場預期悲觀的情況下,也有些許利好油價走強的信號顯現。如美國二季度經濟增長數據好於預期,美聯儲加息概率增大,通脹率或將上升,油價繼續上漲動力增強。而隨著油價的反彈,石油股有望獲得投資者青睞。
希望這筆投資能給巴菲特的能源股投資業績扳回一城。
㈣ 最偉大的投資人、股神——巴菲特是誰
>
年8月30月,美國首都華盛頓。一個叫做沃倫·巴菲特的小男孩兒迎來了他的12歲生日。那天,他收到一封貓頭鷹帶來的邀請信:一所名為霍格伍茨的魔法學校認為他具備修習魔法的能力,因而歡迎他去那裡學習。於是他的父親(也是一位魔法師)把他送回全家人的故鄉——內布拉斯加的奧馬哈。在那裡,巴菲特進入了另一個世界。當他18歲從霍格伍茨畢業,又在賓夕法尼亞、哥倫比亞、紐約等地游歷歸來,25歲的他已經成為了一名擁有魔法石的偉大魔法師……雖然自從2000年網路大潮退去之時起,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已經從最低價每股40800美元上漲到70000美元的價位之上,但2001財年該公司出現收入負增長,這還是巴菲特接手以來的頭一次。應該注意到,73歲的他也正在根據市場的變化進行相應的投資策略調整——這實在值得關注。
事實上,被稱為「奧馬哈的聖者」的巴菲特在投資方面的成就無疑相當於一位點石成金的白袍大法師——自從1942年11歲的巴菲特第一次購買股票以來,他以驚人的速度積累了財富:13歲時巴菲特靠送報賺取了自己的頭一個1000美元;22歲大學畢業時靠投資獲得個人第一個一萬美元;25歲他在自家卧室成立合夥企業時,個人資產已超過10萬美元;1961年巴菲特31歲時,他的身家超過百萬;4年後1965年巴菲特通過合夥企業取得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經營權時,他也正式成為千萬富翁;1981年他進入了億萬富翁俱樂部;1988年則突破10億資產;到了1997年,他則為自己的身價添上了第10個「0」,這年他67歲。據預計,到2009年,巴菲特80歲的時候將可能成為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千億富翁之一,如果他能讓旗下公司保持其歷史平均的22%的年收入增長速度。
雖然其財產膨脹速度不及微軟的比爾·蓋茨(BillGates)、沃爾瑪的山姆·沃頓等少數超級實業家,但他卻是所有明星投資人中積累財富最多、最快也是最穩健的,作為唯一能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進入前十位的明星投資人,他顯然打敗了喬治·索羅斯、彼特·林奇等同樣富有盛名的同行。
他的法力源於何處?一塊由本傑明·格雷厄姆於上世紀中期創立的名為「價值投資理論」的魔法石——魔法石,通常被稱為「賢者之石」,在近代煉金術中是煉金術士們追求的寶物,象徵著知識的人格化、從無知愚昧(賤金屬)到睿智理性(貴金屬)的上升、通過神秘的轉化而走向純潔的人。
主流投資界的異端所有的金融從業者的工作目標只有一個:戰勝指數。無論自身所操盤的基金所得幾何,甚至虧損,但只要能夠戰勝當年股市指數,則該人士就是成功的。
自從1965年由巴菲特控股以來,除了幾個個別年份,如網路股最為風光但巴菲特對之熟視無睹的1999年。伯克希爾·哈撒韋一直遠遠超越了S&P500的成績:這36年S&PS00的平均年收入增長為11.0%,而伯克希爾·哈撤韋的同比數據為22.6%,即便是去年出現6.2%的負增長,仍比S&PS00的11.9%的成績要好。如果在1965年投入一萬美元於該公司,至2001財年結束你能收獲5100萬,但如果投在S&P500上,只能回報47萬元。
但巴菲特是華爾街的一個異端:這不僅因為他不像其他金融大亨一樣每日忙碌於華爾街(他至今仍居住在奧馬哈),更因為他所採用的投資策略及原則與傳統或者說主流投資界大相徑庭。這兩點導致後人在記錄巴菲特的工作方式時,永遠不會選擇電影《華爾街》里的場景:慌亂的人們左手拿著一隻電話,右肩和臉頰夾住另一隻電話,右手則用鉛筆在白紙上寫寫劃劃,眼前的彭博機閃爍著綠色熒光,旁邊不斷傳來「做多」、「做空」和證券代碼以及罵人的聲音……通常意義上的現代金融理論,是從1929年美國股災導致的全國性大蕭條時開始的,大量沮喪的失業經紀人不知所措,又長期找不到工作,這讓他們有了足夠的空閑得以退回學術研究機構進行理論思索。
年,哈利·馬可維茨發表了一篇「開創了現代金融」的論文:《證券選擇》。這篇文章的核心觀點是風險與回報的不可分性,即沒有一個投資者能夠在承擔低於平均程度的風險的同時獲得高於平均水平的回報。但他認為如果買一些具備不同風險趨向的股票,則能將風險降低。而且,協同變化性越小的投資組合,其回報與風險的比值越大。
年之後,比爾·夏普對馬可維茨的工作進行了改進,提出應更多關注個股股價的波動性:波動性越大,則風險越大。個股的風險是一種無法通過多元化投資化解的風險,但正如馬可維茨所指出的,存在一些風險是能夠被多元化投資化解的,這就被稱為「非相關性風險」。1964年夏普又提出了固定資產定價模型(簡稱CAPM),以此來更為簡便地計算非相關性風險最小的投資組合。
與馬可維茨和夏普的理論共同作為現代證券投資理論基礎的,還有尤金尼·法碼的有效市場理論。他認為股市的參與者是絕對理性的,他們能夠對每個新信息做出迅速而正確的判斷,並由此改變股價的變化,在這樣一個充分有效的市場上,未來的股價是不可能預測的,所以除了運氣因素,沒有人能夠擊敗大勢。
但巴菲特的老師,哥倫比亞大學的本傑明·格雷厄姆於1947年前後提出的價值投資理論與上述幾個理論是完全沖突的。市場既不是充分有效的,股價的波動與回報的關系也是有限的。在他看來,投資這一行為不是由選擇投資組合的低風險性、持有的時間長這樣的特點決定的,而應是「根據詳盡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滿意回報有保證的操作」,就是說,選定了一傢具備良好潛質的企業,並在「相對低」的價位上,然後若干年內通過企業分紅實現收益,而不是在股價的漲跌瞬間判定選股正確與否。
作為格雷厄姆的最成功的門生,巴菲特充分執行了價值投資理論的原則。他常在說明自己選股的原則時進行這樣一句說明:「我從不試圖通過股票賺錢。我購買股票是在假設他們次日關閉股市,或在五年之內不再重新開放股市的基礎上。」既然如此,市場本身的變化就不再重要,市場反應是否足夠有效也不重要,股價波動導致的風險存在與否也不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企業經營的能力。「從短期來看,(市場是)一家投票計算器。但從長期看,它是一架稱重器。」
正是因此,一向理性的巴菲特說過一句似乎狂妄的話:「我對風險因素的理念毫不在乎,所謂的風險因素就是你不知道自己在干什麼。」
尋求內在價值「股價正在上升」,這句經常出現在專業人士口邊的話曾被《顧客的遊艇在哪兒》一書的作者小弗雷德·施維德認真地批評過:分析家們憑什麼判斷下一秒股票仍將上漲呢?事實上,每日進行K線圖分析的人們的確無法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就像只知道三圍數字無法還原一個女人的形貌。
格雷厄姆對此有一句精妙的評論:「(外界評論)一家企業的狀況,只有一半是事實,而另一半卻是人們的觀點。」通常,影響股價變化的往往是人們的觀點扯遠一點,這正是近年日漸興盛的「混沌投資理論」,即人們的心理狀態決定股市的變化這一理論的精到之處。也正是因此,不斷觀看陰線、陽線,研究踏浪理論的人們往往忽視了企業本身(雖然的確有一些著名投資人在盲人摸象的情況下因把握住市場的心理趨勢而取得超人的成就,如索羅斯)。
在《聰明的投資人》的最後一章中,格雷厄姆道出了有關投資的最為重要的幾個字眼:「安全邊界」。巴菲特認為,這些思想觀點,從現在起幾百年之後,將仍然會被認作是合理投資的奠基石。總結為一句話:就是找出最傑出的公司,以適當的價格購買,並長期持有它。而在賺錢之前,確定的「安全邊界」應該是「不賠錢」。
很顯然,判定一家公司是否值得買,除了基本層面的問題,還需要對購買價格有一個清晰的判定,這兩者間的差值是未來公司升值的基礎,被稱為「內在價值」。事實上,符合以上標準的企業既不太多也不太少,也沒有永遠符合這一標準的。在1973年,伯克希爾·哈撒韋用1100萬元買下《華盛頓郵報》11%的股權,但之後再沒有增資擴股,對此,巴菲特的解釋是再沒有一個更好的低價位可以進入。盡管如此,其在《華盛頓郵報》的所有者權益已經價值10億美元。
他每年做大約5至10起收購,但並不像多數慣於收購的企業一樣在收購後派自己的管理層,或者改變其公司原有工作流程,並宣稱如何在新公司與舊體系各公司間取得合力,而是像一個大收藏家般把收購的企業隨意擱置在一邊。他也把收購對象集中於保險公司、電力供貨商、制衣、有線電視、建材、商務飛機服務商等幾大領域,這些都是無論在怎樣的市場環境中業績波動都不會太大的行業。除此之外,他還在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吉列、富國銀行、迪斯尼等幾家超級企業投入巨額資金,這就是被稱為集中投資(FOCUS Investment)的方式。巴菲特做比喻說,這就像芝加哥公牛隊在喬丹身上付出最多一樣。
就像喬丹在球場具有主宰能力一樣,巴菲特喜歡那些在一定領域內占統治地位的企業。他也曾開玩笑說想想每晚有25億男人的胡須在生長,他們必須使用刀片,這足以讓他睡個好覺。
伯克希爾·哈撒韋另一個著名的傳統是,收購一家企業後會留出其中10%的股權給經理人,讓他們繼續經營。一則充分帶有巴菲特色彩的故事是1983年收購內布拉斯加傢具市場,該企業由羅斯·布朗金夫人用500美元創立,在這位沒上過中學的老人的苦心經營下,1983年內布拉斯加傢具市場銷售額已經達到10億美元。
盡管如此,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越來越多的觀察人士認為,巴菲特真正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的企業家氣質,他用收購堆砌起來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則是一個保險企業及大量與日常生活休戚相關的物品各佔一半份額的帝國。
很少過問收購企業的具體經營,並不意味著他對經營的外行。有經理人告訴記者,巴菲特的敏銳是驚人的,他可以把旗下任何一家子公司年報表中的數字記下來,如果你讓他在財務報表中發現任何令他不滿的數據,下次你就要小心了。
守望者隨著安然、世界通訊及其他造假賬公司的沒落,巴菲特的價值再次凸現:標准普爾分析員布雷弗曼稱,巴菲特帶頭改善企業的退休金管理及會計賬目系統,只要有巴菲特參與,有關公司便能建立良好的管治制度。
對於巴菲特「去腐生肌」的能力,一件事情可以做充分的說明:1991年所羅門兄弟公司交易商保羅·莫澤爾進行32億美元財政證券的非法交易被《華爾街日報》頭版頭條揭露,事先知道此事但未做出任何處理的公司CEO約翰·古夫倫德被迫離職,而公司股東之一的巴菲特不得不臨危授命。面對信用危機,巴菲特沒有撕毀證據,而是把它們全部交給調查者,並重新建立了嚴格的報告制度。由於他的勇敢承擔和苦心斡旋,所羅門兄弟公司雖然在這次丑聞中損失不小,但並未像預期一樣破產,而是在兩年內恢復了繁榮。
就像挽救所羅門兄弟一樣,這一次人們期待巴菲特挽救所有公司。而他本人也正嘗試在他持有大量股權的公司發揮影響力,強化有關公司的管理。例如,可口可樂去年便曾兩度帶領其他大企業改變會計賬目手法。可口可樂於7月份帶頭把發給雇員的認股權以開支形式人賬,隨後又率先放棄發表季度盈利預測,以免令管理層受到要把業績符合預測的過大壓力,而兩大行動都被視為巴菲特的勝仗。
現在,美國監管當局也希望推動企業成立獨立的核算委員會,以確保公司管理層不會向會計師施加過分的壓力,而巴菲特也成為協助當局推行此政策的有力武器。
對於期權制度,巴菲特早就發表過反潮流的聲音:「除非情況非比尋常,否則,所有者廉價賣出自己的部分企業結果總不會太好——無論這種出售是對內還是對外。結論顯而易見:股票期權應該以企業的真正價值出售。」
而對於假賬,4年前巴菲特就提出了3個問題希望各會計公司回答:
「一、如果會計師能夠獨立對公司財務體系的會計審計負責,那麼得出的數字是否會有所不同?如果不同,會計師應該解釋管理層和他個人的不同意見。
二、如果會計師是投資者,他認為目前對公司的報道能否幫助他對公司實質的財務狀況深人理解三、如果會計師把自己假設為公司CEO而進行會計和審計工作,公司的會計和審計過程還會是現在這樣嗎?區別在哪裡?為什麼?」
財年的成績對於巴菲特而言絕對是沉悶的。雖然「9.11」事件導致其保險業務損失就達20億美元,但或許這也並非一個偶然事件:自從1998年以220億美元天價買下全世界第三大的再保公司通用再保險,累計損失已經超過30億美元,一直是伯克希爾·哈撤韋的財務黑洞。
公司二把手查理·芒格也在去年警告說,未來公司將可能不再能夠為股東持續帶來兩位數的投資回報,這一數字很可能會將降至6%到7%。
香港資金管理公司South Ocean Partners的投資人理查德·麥康奈爾在給客戶的一份時事通訊中表示巴菲特投資的行業太傳統,需要依靠其高超的選股能力。這些公司沒有科技前景,並將很快失去其年事漸高的管理者和董事長,而且沒有接替者。此外,地域性過強也是一大局限。這些都可能讓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前景並不美妙。
難道格雷厄姆的魔法石失靈了嗎哈格斯特朗認為,經歷過這幾年接連不斷的教訓,現在的市場的確更有效了,因此像以前一樣單純的尋找好企業然後耐心等待回報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一年前,他就意識到「現在已經沒有顯著的商業機會」,所以他開始關注股價嚴重縮水的大企業,特別是那些因投資者過度緊張而股價跌得過分的企業。但這並不意味著作為巴菲特忠實信徒的他背棄了價值投資理論,雖然不再耐心尋找「最好的」,哈格斯特朗開始在適當的價位接收一些他認為具備升值潛力的企業,比如正在信用危機中掙扎的泰科,他在13元的價位上大量購買股票,現在該股已經長到16元,比起當初6.98元的最低點長了近10元。
巴菲特也在做出相應的調整。為了保持規模達到930億美元的公司穩步增長,現在他已經開始尋找50億到200億左右大小的收購對象,而不是幾年前的1000萬大小的企業。他亦表示准備將目標擴展到全球。
年最切近的機會可能是收購通用電氣旗下的再保險企業(一種為保險公司進行保險以分散風險的企業)雇員再保險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收入有一大半以上來自於保險公司的運營,而非進行股市操作或者持續的並購。如果成功,伯克希爾·哈撒韋將在保險業也正處於幾十年來最低谷的時期被打造為全球最大的再保險商。此前再保險業務佔全公司總收入的1/4左右。
通用電氣自1984年買下雇員再保險公司後,後者一直是前者的重要現金支柱,但「9.11」給美國所有保險公司以巨大沖擊,雇員再保險公司2002年全年損失預計在3.5億美元到4億美元之間,對於景況不佳的通用電氣而言,這一虧損甚至可能影響到公司整體的信用評級,也將更深遠的影響到公司現金流情況,因此,伊梅爾特決意將之出售。
對於伯克希爾·哈撒韋,這一收購意義重大。有分析師表示,由於「9·11」事件,再保保費大幅上漲,平均漲幅超過60%,如今再保產業變得相當重要,而一旦從前五大一舉躍居成為第一大,巴菲特將擁有更強大的價格主導能力。
這也意味著極大的風險,畢竟同時解決兩家巨型再保險公司的困難並不容易。為了扭轉頹勢,2002年巴菲特率領旗下眾多保險公司主動出擊:在提高收費的同時,他進入了其他同行望而卻步的諸多領域,包括世界盃取消保險、南海石油基地、芝加哥西爾斯大廈財產保險,以及反恐怖主義保險。成功的冒進讓公司在2002年成績不菲:前三季度S&P500虧損22%,但伯克希爾·哈撒韋盈利30億美元。
而且,巴菲特闖入了兩個他從未進入過的領域:能源業和電信業。其代表作分別是中美能源和Level3。而對於曾表示搞不懂的高科技行業,這次巴菲特的進入更給人以突兀之感。對此不願過多評論的他表示,他看重該公司創始人沃爾特·斯科特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沃爾特有一種把事情由復雜變簡單的能力。」
或許應該這樣說:市場改變了,一個堅定的價值投資理論者應該在新的市場環境中尋找新的規則和機會,但基礎的原則不應放棄。「你不是因為別人不同意你的意見就是對的或是錯的。你是對的,僅僅因為你的事實是對的,你的推理是對的」,格雷厄姆的教誨對巴菲特影響深遠,「如果總是做顯而易見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賺不到錢」。
㈤ 為什麼股票群里很多股神
因為股票群里的只有「股神經」,根本沒有股神,即使有股神也是假股神。
股票群里隨便一個股民都是股神,懂一點股票技術面,以及一些股票理論,然後就可以在群裡面稱為老師。
微信被騙案例
我在證券公司有一個客戶,她在網上咨詢過一隻股票,隨後某一天突然他就進了一個微信群,群裡面老師免費為他們講解股票知識,而且還免費解股,最重要一點就是每天都會有分享牛股出來。我哪個客戶覺得這個群很可靠,可信度非常高。
大家永遠記住,如果群裡面他是股神,給他10萬都可以實現財富自由,為何還要開群騙股民投資者們的小錢呢?
如果他是股神,股市都是他的提款機,想要多少錢憑借本身賺,幹嘛還要開群來騙人呢?
永遠記住,你跟他非親非故的,如果有錢賺還會輪到你嗎?
所以告誡大家,真正的股神不會開群的,開群的都是假股神,無利不起早,大家好好去領悟吧。
㈥ 所有的錢都放進股市裡了。炒股虧了10多萬,這樣下去不行,月收入1萬以上,怎麼樣理財
投資黃金?不太合適吧。已經被爆炒過了,現在處於下跌通道,肯定不行。這個版東西雖然能保值,但是權從目前來看,升值的空間不大。只要美元走強,黃金肯定會走弱。美國現在處於經濟復甦周期,所以我個人是不太看好黃金的升值空間的。你要是懂行,可以投資字畫或者水晶玉石等等。但是不懂行這個東西的風險不亞於股票。圖穩定的收益,那你去做債券逆回購,不過收益不高,大概能跑贏CPI,而且不需要學習。也可以去做融資融券,但是也要懂行。。。我還是建議你不要灰心,多在股票上下點功夫,多學習。我當初每天晚上學股票到2點多。後來才有不錯的收益。不下功夫想在股市裡面混肯定是不行的。
㈦ 剖析股神園林神話為什麼破滅
2006年3月4日,林園決定把自己的「財富神話」讓媒體曝光。林園是散戶,且聲稱在股市的交割單都是用別人的名字開戶——林園說一共有40多人的名字,唯獨沒有他本人,這樣,「林園神話」從一開始就註定無法考證。
然而,這一點並沒有影響媒體的推波助瀾,繼而也沒有影響散戶們追捧他這個橫空出世、身份可疑的「中國股神」。
現在回頭看,能夠見證的只是林園造神的「中國功夫」:語不驚人死不休!
中國資本市場有太多的神話,但當時的神話中的主角很少有散戶,雖然有楊百萬,可楊百萬的「投機」色彩太濃,顯然不符合當時政府所主導的典型取向。於是,林園站出來了,而且聲稱是「價值投資者」,而且他說,當年楊百萬只是他的「跑腿的」。中國的散戶太需要能夠代表他們的「神」了,林園這個「股神」無疑是他們渴望已久的現實興奮劑與心理安慰劑,盡管林園說話太滿細品未免有些忽悠的嫌疑,可他還是被瘋狂的散戶推上了神壇。
當時趙丹陽、但斌這些堪稱「股神」的陽光私募「大佬」信奉的是價值投資,那麼,散戶林園聲稱自己也是「價值投資」;但斌強調自己是企業分析師,推崇烏龜式投資策略,那麼,散戶林園也宣揚和企業的「肌膚接觸」,也聲稱,在熊市時採取「烏龜策略」,即像烏龜一樣,選好股票後就靜靜的趴著,一動不動,在牛市中操作頻繁;趙丹陽、但斌不時都有連續幾年驕人的業績單示人,那麼,散戶林園自稱創下了從8000元資金起步到2007年資產總額高達20億元的「神話」。
如果說,趙丹陽、但斌對價值投資和巴菲特充滿了虔誠的敬畏之心,那麼,散戶林園則是連巴菲特都不放在眼裡。
巴菲特有過投資的失誤,可林園自稱炒股從來沒有虧過錢,躲過了所有的熊市,抓住了所有的牛市,投資十幾年,從來沒有失誤過。
巴菲特、彼得.林奇這些世界一流股神投資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充其量也就在30%,按照林園自己的說法——「我投資股市的16年間(截至2006年),年均復合增長就是98%。」
巴菲特52歲的時候資產是2億美元,而林園透露,他在2005年就給自己定下目標:「我在42歲的時候,股市中的資產就算是4億元人民幣,我相信到了2008年,股票資產至少也能番一番。不信咱們就先等三年後再看。」
林園自詡「賺錢的基因已經深入到骨子裡」,且強調:「也許財富可以復制,但我不相信自己的操盤風格能夠復制。」
這就是林園,一個業績不可考卻憑自話自說壘就的「股神」!
這就是「林園神話」,像雨像露又像風的「炒股大話」!
雖然破綻可見,雖然泡沫明顯,因為應合了當時多方的需求,便也就沒有人去刨根問底式的深究,即使有明白人也揣著明白裝糊塗,懶得去點破——要知道,在「股神」四起的瘋狂股市,較真,除了掃大夥兒的興外就只有自討沒趣的份。
「股神」裸泳:「林園神話」在陽光下消解
與那些「帶頭大哥」式的大小「股神」的命運不同,「股神」林園成名之後迅速「變臉」,於2007年3月聯合深國投,推出了屬於自己的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既然是陽光私募,一切有了公開查證的數據,林園這位學醫出身的「股神」的能耐也就暴露在陽光之下。
到目前為止,投資者九成虧損,讓人吃驚的是,把自己描繪成近乎「東方不敗」的「股神」林園也不例外。
林園看好的金屬、金融等股遭遇全球經濟衰退的打擊。林園公布的重倉股貴州茅台、招商銀行、黃山旅遊已經遭到腰斬。林園旗下的三個產品,回報率分別為-8.5%,-41.34%和-40.49%,同期大盤跌幅為1.71%,47.08%,47.56%。林園的投資回報率勉強合格,但神的光環減少不少。
在前兩年的大牛市中,林園的資產處於急劇擴張期——從4億元到20億元——也是名望如日中天之時。問題在於,牛市中借款追加投入所得到的收益,會在熊市中加倍虧損,也就是說,由於資金量與資金成本的增加,虧掉本金所需要的調整幅度越來越小,如今市場深達50%以上的調整幅度,足以使借貸入市者、相信大盤藍籌股者失去所有的盈利。
如此,「股神」林園「到了2008年,股票資產至少也能番一番」的誓言註定就泡湯了。
與此同時,伴隨「股神」裸泳的是,曾經自造的「神話」也一並在陽光下消解。
著名財經評論家葉檀著文直言:牛市中有很多人披上神皮,林園是其中一個,熊市中有很多股神會褪下神皮,不知道林園會不會是其中的一個。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但在一些絕望的投資者的心中,把股神與騙子劃上了等號。
㈧ 巴菲特的投資失敗為什麼和石油有關系
給你巴抄菲特本人的解釋,應該沒有比這更准確的了。
2月28號,有「股神」之稱的美國投資家沃倫·巴菲特給他所領導的公司的股東們發去了一年一度的信件。
巴菲特在這封信中承認,他在去年國際油價接近最高點時大量買進美國康菲石油公司股票,是一次明顯的投資失敗。
這封公開信是巴菲特當天寫給其經營的伯克希爾·哈薩韋公司股東的。巴菲特在信中說,他大量增持康菲石油公司股票,是去年投資的「最大錯誤」。
2007年底,伯克希爾·哈薩韋公司持有康菲石油公司的股票數量為1750萬股。進入2008年後,巴菲特看好國際能源行業的發展前景而大量增持康菲石油公司股票,截止當年年底,伯克希爾·哈薩韋公司持有的康菲石油公司股票達到了8490萬股。
巴菲特承認,他去年沒有預料到國際油價會出現大幅暴跌,這導致伯克希爾·哈薩韋公司損失了數十億美元。巴菲特在信中說,2008年公司凈利潤比前一年下降了62%,因此,他把2008年稱為自己經營伯克希爾·哈薩韋公司「最差的一年」。
㈨ 股神巴菲特的最經典的名言是什麼
1、「當別人害怕時,你要貪婪,當別人貪婪時,你要害怕。」「畢竟,只回有在退潮的時候,才能發答現誰在裸泳。」
2、「價格是你付出的,而價值才是你得到的。」
3、「以合理的價格投資優異的公司勝於以優異的價格投資平庸的公司。」
4、「我試圖購買出色到傻子都可以經營的公司的股票,因為,遲早都會有個傻子來經營的。」
5、「你無法和一個壞人做成一個好交易。」
6、「我不會想要跳過7英尺高的障礙:我向四周尋找我可以跨過去的一英尺高的障礙。」
7、「在發現自己掉進坑裡的時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停止挖掘。」
8、「如果你發現自己身處一艘不斷漏水的船里,換一艘船所需的能量可能比填補漏洞所需的能量更有效率。」
9、「投資的好處在於你不需要對每個扔過來的球揮棒。投資訣竅就是坐在那裡看著一個個扔來的球,並且等待打到你的最佳位置的那個。」
10、「有些怪異的人性總想把簡單的事情弄得復雜。」
11、「我不是天才,但是我在某些事情上很聰明,我就只關注這些事情。」
㈩ 美國股神在中國正搞石油股票投資是真嗎
中石油一抄股未賣
巴菲特重襲倉中石油的投資,其一舉一動備受國內投資人關注,在年報中,巴菲特披露其持股情況:23.39億股中石油,與2003年比沒有變化。此前市場曾傳出巴菲特減倉中石油的傳聞,得到了徹底的澄清。按去年底中石油的收盤價計算,巴菲特這筆4.88億美元的投資,依然帶來了超過兩倍的投資回報。
http://cache..com/c?word=%B0%CD%3B%B7%C6%3B%CC%D8&url=http%3A//finance%2Esina%2Ecom%2Ecn/nz/bftstory/&b=0&a=1&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