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戰略新興板個人投資者

戰略新興板個人投資者

發布時間:2020-12-29 20:57:12

Ⅰ 戰略新興產業板的定位

該板塊的定位已然清晰,據桂敏傑介紹,計劃設立該板塊的背景是我國資本市場對創新、對戰略新興產業的支持還不夠。定位於服務規模稍大、已越過成長期,相對成熟的戰略新興產業企業。
為了適應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上證所也在研究計劃建立一個與之相對應的新興產業板塊。桂敏傑稱,上證所無論在能力、市場資源還是容納力上都很強,但是沒有支持戰略新興產業的制度,也使得很多優質的戰略新興產業公司到國外去上市。
「這個板塊對我們戰略型企業要有針對性。因為這些企業有很多比如公司治理、股權結構,包括他們的發展方式都有不太一樣的地方,所以我們要有相對應的規則。」桂敏傑表示,否則上證所沒辦法讓有些戰略新興企業、有些互聯網企業在上證所上市。
他表示,在研究該板塊的推出方案時,將考慮在交易規則、上市規則、發行制度等方面作出適當調整,並與現有市場形成區別。
研究推出戰略新興產業板,加大力度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為國民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服務,為支撐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服務;第二,做好推出個股期權產品的各項准備,為投資者提供其急需的風險管理工具;第三,研究推出適合藍籌股特點的交易新機制,努力搞活藍籌股市場,提升其吸引力;第四,加強國際與合作交流,吸引國際主流長期資金參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市場;第五,進一步鞏固和強化上市公司分紅機制,培育和壯大高收益藍籌股,使其成為國內各種長期資金分享經濟穩定增長成果的主要渠道。此外,上交所還將繼續探索監管轉型,提升市場透明度,改進和完善市場服務,更加突出投資者教育和投資者保護。

Ⅱ 什麼是戰略新興板跟創業板、主板、新三板有什麼區別

2015年6月中旬,國務院印發《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回》指出,推答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建立戰略新興產業板。
戰略新興板的基本定位是戰略性企業、創新型企業,和主板市場互通發展。實際上是希望通過該板塊的重新定位,以及上市標準的變化來拓寬資本市場的覆蓋面。在整個資本市場建設中,戰略新興板的定位將低於主板,高於創業板。

戰略新興產業板與創業板區別在於:新興板的上市主體將包括新興產業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創業板更側重創業型企業,特別是規模偏中小、還處於初創階段的企業;戰略新興產業板塊定位與創業板有一定銜接,總體目的在於推動資本市場在支持戰略新興產業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新三板是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交易的股票,應該屬於股權投資,目前新三板企業質量良莠不齊,定位上比創業板上還要低,但是有很多成長性很好的企業,目前新三板 參與門檻較高,自然人需要500萬才能開通新三板交易許可權

Ⅲ 戰略新興板的推出背景

關於戰略新興板,已不是國務院年內首次提出。2015年6月中旬,國務院印版發《關於大力推進大權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指出,推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建立戰略新興產業板。時隔半年後,國務院再次提出戰略新興板,敦促證監會和上交所加快步伐。
2015年12月,中國證監會市場部主任霍達25日說,戰略新興板相關標准和制度正在研討,上市條件、交易制度、持續監管等方面要吸取創業板的經驗教訓,開展制度創新,與創業板錯位發展、適度競爭。隨著注冊制改革推進,戰略新興板的設立將在2016年有實質性進展。
2016年3月15日下午,新華網援引《北京晚報》消息,在3月14日人大四次會議對「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的修訂中,刪除了「設立戰略性產業新興板」的內容。

Ⅳ 螞蟻金服計劃上上交所戰略新興板嗎

螞蟻金服他們要上的「戰略新興板」,是個怎樣的東東?
多方消息稱,螞蟻金服,大眾點評及愛奇藝已被選中作為上交所戰略新興板首批掛牌企業。

這其中,螞蟻金服已經宣布完成首輪融資,而愛奇藝籌劃上市的消息也已經得到內部人士的證實。

在上月末剛剛結束的上海陸家嘴論壇上,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金興明進一步表示,設立戰略新興板已獲國務院批准。按當前籌備進度,戰略新興板最快有望於2015年4月正式推出。

國務院近日發布的《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推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建立戰略新興板。

什麼是戰略新興板?和新三板,創業板有何區別?它們之間是怎樣的關系?一起去看看吧。
戰略新興板的從無到有
戰略新興板的推出有兩個大背景。一是政府鼓勵萬眾創業;二是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進入關鍵階段。這直接決定了戰略新興板的定位是服務於規模稍大、已度過成長期、相對成熟的企業。戰略新興板與主板、創業板形成銜接,同時也有適度交叉。戰略新興板的上市要求將高於創業板。

5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劉世安在論壇演講時表示,上交所戰略新興板建設方案主要有三大核心內容,包括定位、上市條件、制度安排等。這是上交所相關高層首次就戰略新興板設計進行較為詳細的介紹。

「戰略新興板聚焦的就是新興產業企業和創新型企業。重點服務於已跨越了創業階段、具有一定規模的新興產業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尤其是這兩類企業中戰略意義明顯的企業,」劉世安當天在談到新興板定位時透露。

據了解,戰略新興板將採用更具包容性的上市條件。包括淡化盈利要求,主要關注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在傳統的「凈利潤+收入」的標准之外,引入以市值為核心的財務指標組合,形成多元化的上市標准體系,允許暫時達不到要求的新興產業企業、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此外,戰略新興板還將在發行流程、交易制度、股權激勵等方面提供更多差異化的制度安排。

近年來,新興產業正成為引領與推動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上交所計劃推出戰略新興板的構想由來已久。今年3月份,上交所就表示有關方案已上報證監會。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徐明表示,推動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與之相適應的金融支持體系,發展新型戰略金融是這個體系重要的切入點和著力點。

目前對戰略新興產業板有兩種定位,一是將戰略新興產業板作為主板藍籌股市場的孵化器,待公司發展壯大後,可以進入上證50或180指數,以優化藍籌股市場的行業結構;二是始終保持戰略新興產業板的特色,當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逐漸演變成為傳統產業時,可以將其移入主板;當主板企業轉型為戰略新興產業企業時, 又可將其轉入戰略新興產業板。

戰略新興產業板與滬主板、滬深市場之間,以及與全國股轉系統之間的關系,需要統籌考慮,兼顧現有市場格局,不會割裂歷史和現狀憑空造一個市場。總體目的在於推動資本市場在支持戰略新興產業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戰略新興板和新三板,創業板是什麼關系?

新三板——2006年,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公司進入代辦轉讓系統進行股份報價轉讓。因為掛牌企業均為高科技企業而不同於原轉讓系統內的退市企業及原STAQ、NET系統掛牌公司,故形象地稱為「新三板」。新三板的意義主要是針對公司。目前,新三板已經成為全國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權交易平台,主要針對的是中小微型企業。

創業板——創業板又稱二板市場,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場,是與主板市場不同的一類證券市場,專為暫時無法在主板上市的創業型企業、中小企業和高科技產業企業等需要進行融資和發展的企業提供融資途徑和成長空間的證券交易市場,是對主板市場的重要補充,在資本市場有著重要的位置。在中國創業板特指深圳創業板。

在創業板市場上市的公司大多從事高科技業務,具有較高的成長性,但往往成立時間較短規模較小,業績也不突出,但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可以說,創業板是一個門檻低、風險大、監管嚴格的股票市場,也是一個孵化科技型、成長型企業的搖籃。

主板——主板市場即傳統的證券交易市場,對發行人的營業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標准較高,上市企業多為大型成熟企業,具有較大的資本規模以及穩定的盈利能力。

此次上交所推出戰略新興板的規劃,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和深圳創業板頗有「針鋒相對」的意味。

2014年10月,證監會《關於支持深圳資本市場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明確表示,將在創業板設立專門層次,允許符合一定條件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科技創新企業在新三板掛牌滿一年後到創業板發行上市。

《深交所上市公司2014年報實證分析報告》顯示,截至4月30日,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626家,占上市公司總數的37.44%。

然而,上交所發布的《滬市上市公司2014年年報整體分析報告》顯示,滬市戰略新興產業公司所佔市場份額相對不足,戰略新興產業得到的支持力度還不夠,後續要積極扶持。

業內人士認為,在創業板承接新三板轉板功能後,不少互聯網企業都對新三板掛牌轉板A股的上市路徑產生強烈興趣,滬深交易所未來的競爭也是戰略新興板的一個催化劑。

從長遠看,創業板與戰略新興板之間,未來可能會建立「銜接」聯系,促進各證券市場間的良性競爭。

Ⅳ 上交所戰略新興板和新三板有什麼區別

戰略來新興板的基本定位是戰略性自企業、創新型企業,和主板市場互通發展。實際上是希望通過該板塊的重新定位,以及上市標準的變化來拓寬資本市場的覆蓋面。在整個資本市場建設中,戰略新興板的定位將低於主板,高於創業板。

戰略新興產業板與創業板區別在於:新興板的上市主體將包括新興產業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創業板更側重創業型企業,特別是規模偏中小、還處於初創階段的企業;戰略新興產業板塊定位與創業板有一定銜接,總體目的在於推動資本市場在支持戰略新興產業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新三板是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交易的股票,應該屬於股權投資,目前新三板企業質量良莠不齊,定位上比創業板上還要低,但是有很多成長性很好的企業,目前新三板 參與門檻較高,自然人需要500萬才能開通新三板交易許可權

Ⅵ 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和戰略新興板在融資條件上有什麼區別

市場
上海股交中心
新三板
創業板
主板、中小板
概況
2010年7月由國務院批准設立,其定位高於產權交易,低於證監會統一監管的市場,為上海市和長三角地區非上市公司提供股份託管和轉讓服務
2006年1月23日由國務院批准設立。目前只在北京中關村園區企業試點,現有95家公司掛牌交易(久其軟體已轉主板上市,北陸葯業、世紀瑞爾、佳訊飛鴻、紫光華宇已轉創業板上市),還有22家次掛牌公司進行了定向增資
籌備達十年之久,2009年10月23日在深圳開板,2009年10月30日開市,目前共有250家左右企業上市
上交所於1990年11月成立,深交所於1991年4月成立。上交所主要服務於大型企業,深交所則主要服務於中小型企業。 2004年6月,深交所開設了中小企業板。中小企業板運行獨立、監察獨立、代碼獨立、指數獨立
上市條件
主體資格
條件詳解
⑥注冊資本中存在非貨幣出資的,則公司須設立滿一年
條件詳解
①依法設立且存續滿兩年
①依法設立且合法存續3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股改後持續經營時間可以從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計算
②資產和股份不存在重大權屬糾紛
③合法經營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環境保護政策,創業板為「兩高五新」企業優
④近3年(創業板為2年)主營業務和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實際控制人沒有發生變更
財務指標
一股本總額、凈資產均不少於1000萬元
二最近2個會計年度凈利潤為正值,凈利潤以扣除非經營性損益前後較低者為計算依據
三最近1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增長率不低於20%
四最近兩年稅後凈利潤累計不少於500萬元;或最近一年稅後凈利潤不少於300萬元,且營業收入不少於2000萬元
一股本1000萬,任一股東持股最小數量不低於公司總股本的1/200
二兩高六新企業:a.凈資產超1000萬元且不存在未彌補虧損;b.最近一年營業收入增長率不低於20%;c.兩年連續盈利,累計超500萬元;或最近一年稅後凈利潤超300萬元,且營業收入超2000萬元;d.戰略投資者對企業投資額不少於500萬元
三傳統企業:a.凈資產超2000萬且不存在未彌補虧損;b.近兩年連續贏利,最近兩期凈利潤超1000萬;或最近一年超500萬,且營業收入超5000萬;兩高六新企業

最近一期凈資產不少於2000萬元,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彌補虧損。發行後總股本不少於3000萬元
近兩年連續盈利,累計凈利潤不少於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凈利潤不少於500萬元(實際不少於2000萬)凈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者為計算依據。
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5000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於30%。
發行前股本總額不少於3000萬元;發行後不少於5000萬元
最近3年度凈利潤均為正數(實際不少於2000萬)且累計超過3000萬元,凈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較低者為計算依據;
近3個年度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累計超過5000萬元;或者營業收入累計超3億元;
最近一期末無形資產(扣除土地使用權、水面養殖權和采礦權等後)占凈資產的比例不高於20%;
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彌補虧損。
獨立性
③不存在顯著的同業競爭、顯失公允的關聯交易、額度較大的股東侵佔資產等損害投資者利益的行為

資產完整,業務、人員、財務、機構獨立,具有完整的業務體系和直接面向市場獨立經營的能力。與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業間不存在同業競爭,以及嚴重影響公司獨立性或者顯失公允的關聯交易
規范運行
④在經營和管理上具備風險控制能力
⑤治理結構健全,運作規范
⑥股份的發行、轉讓合法合規
③公司治理機制健全,合法規范經營
④股權明晰,股票發行和轉讓行為合法合規
①依法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結構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符合任職資格,且不得有被證監會、交易所禁入、處罰、公開譴責、虛假、欺騙、擅自公開或者變相公開發行過證券或調查尚未有明確結論意見。
②近36個月內未受到工商、稅收、土地、環保、海關行政處罰且情節嚴重;涉嫌犯罪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尚未有明確結論意見
③公司章程中已明確對外擔保的審批許可權和審議程序,不存在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業進行違規擔保的情形。
④有嚴格的資金管理制度,不得有資金被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業以借款、代償債務、代墊款項或者其他方式佔用的情形。
持續盈利能力
②業務基本獨立,具有持續經營能力
②業務明確,具有持續經營能力
①內部控制完善,資產質量良好,資產負債結構合理,盈利能力較強,現金流量正常,並由注冊會計師出具了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②關聯交易價格公允,不存在通過關聯交易操縱利潤的情形。
③經營成果對稅收優惠不存在嚴重依賴
④不存在重大償債風險,不存在影響持續經營的擔保、訴訟以及仲裁等重大或有事項。
⑤應當具有持續盈利能力,不存在下列情形不得有下列情形:
a.經營模式、產品服務、行業地位和經營環境已或將發生重大變化,並對持續盈利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b.在用的商標、專利、專有技術以及特許經營權等重要資產或技術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變化的風險;
c.最近1個會計年度的營業收入或凈利潤對關聯方或者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的客戶存在重大依賴;
d.最近1個會計年度的凈利潤主要來自合並財務報表范圍以外的投資收益;
募集資金運用


①募集資金應當用於主營業務,並有明確的用途,數額和投資項目應當與發行人現有生產經營規模、財務狀況、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等相適應。
②應當建立募集資金專項存儲制度,募集資金應當存放於董事會決定的專項賬戶
中介
⑦上海股交中心要求的其他條件
⑤主辦券商推薦並持續督導;
⑥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要求的其他條件

上市程序
程序

①提交申請表,5個工作日決定是否受理②受理後保薦人盡職調查向交易所提交申報③交易所20日內審核④提供審核意見,通過後10日內復核⑤通過後5日內報備⑥辦理託管、發布掛牌交易說明書⑦掛牌交易
①改制和設立②盡職調查與輔導③申請文件的申報④申請文件的審核⑤路演、詢價和定價⑥發行與上市
時間
4-6個月
從券商盡職調查到掛牌為六個月左右
約2-3年
備案審核
備案制。需要推薦人推薦,上海股交中心審核、上海市金融辦備案。推薦人終身督導,上海股交中心監管
備案制。需要券商律師、注冊會計師、行業分析師、資深投行人士共同推薦,終身督導,須經中國證券業協會備案
核准制。需要券商保薦,2-3年督導,須經中國證監會核准。
交易方式
協議轉讓、點選轉讓。協議交易:在公共平台詢價→投資者交流→確認委託→成交。點選交易:在公共報價平台上選中對手自動成交
協議方式、做市方式、競價方式或證監會批準的其他轉讓方式。
集中交易,價格優先,時間優先
投資者准入條件
機構投資者、符合條件的自然人投資者。開立上海股交中心股份轉讓賬戶,協議轉讓1萬股起買,做市商方式1000股起買
僅限機構投資者和特定的自然人投資者,且自然人投資者只能買賣其持股公司的股份。開立深圳股東賬戶,最低3萬股起買
因創業板公司風險較大,因此一般要求具有兩年以上的證券投資經驗,且需要簽署相關的協議
機構投資者和自然人投資者均可。交易單位為手,每手100股
信息披露
同新三板
年報、半年報
年報、半年報、季報
適用法規
上海股交中心規則
新三板業務規則
新三板文件總匯
首發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
深交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
首次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
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
優點
1、成本低廉:政府補貼下無需花費
2、能進能出
3、促進融資
4、樹立企業品牌形象
5、促進企業規范發展
6、股份流通
1、成本低廉:有政府補貼的情況下企業基本無需花費
2、能進能出:IPO或境外上市、省級人民政府批准、中國證券業協會認定
3、促進企業主板上市(IPO、轉板)
4、促進融資(定向增資)
5、樹立企業品牌形象
6、為企業並購增加籌碼
7、促進企業規范發展
8、上市工作可與IPO合並進行,不做重復勞動
9、股份流通。
1、實現融資
2、股份流通
3、樹立企業品牌形象
4、促進企業快速發展
5、進一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1、實現融資
2、股份流通
3、樹立企業品牌形象
4、促進企業規范發展
費用與獎勵
成本
約140-185萬:
①掛牌費50萬
②保薦費30-50萬
③審計費10-15萬
④改制評估費10萬
⑤法律意見書10萬
⑥咨詢費30-50萬
另:股份承銷費3%
銀行融資費3%
做市股份3-5%
掛牌100-115萬:
①備案費3萬
②委託備案費1萬
③保薦費50萬
④改制評估費20萬
⑤督導費5-10萬
⑥審計費10-15萬
⑦法律師費5-10萬
⑧信息披露費2萬/年
另:股份承銷費3%銀行融資費3%做市股份3-5%協助與政府商談政策優惠,單獨計算。
79戶平均成本4225萬,占融資總額的6.47%
①保薦費400萬,0.61%
②審計費164萬,0.25%
③法律意見書110萬,0.17%
④股份承銷費2884萬,4.41%
⑤信息披露及路演644萬,0.99%
⑥其他23萬
證券公司的承銷費平均1001.63萬元,占融資總額的3.7%;律師費77.92萬,佔0.38%;會計師費133.05萬,佔0.68%,合共1212.6萬,占融資總額的6.41%。
根據Wind數據,中小企業板前273家上市公司總發行費用平均為2015萬元,占融資額的比例約為6%。如加信息披露及路演,則在7%左右
政府鼓勵
政府補貼在50 萬-290 萬不等,大多在100-120 萬之間
1、南京: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海外上市補200萬、獎80萬;軟體企業190萬;新三板補100萬、獎20萬;發債50-110萬。
2、蘇州園區:200萬元獎勵,分企業改制結束、正式遞交申請代辦股份轉讓材料和代辦股份系統正式掛牌交易三階段,按50萬、50萬、100萬的比例分步兌現。企業IPO並完成股票發行上市,地方政府再給予200萬元獎勵。
3、宿遷:新三板、上海江蘇股權中心掛牌補60萬、獎0.1P萬

Ⅶ 戰略新興板會對創業板造成什麼影響

創業板:是利好,但很難再上天!
從定為上看,創業板側重於創業型企業,特別是規模中小、處於創業階段的企業;戰略新興產業板定位於規模稍大、已越過成長期、相對成熟的企業。
根據此前媒體的報道,戰興板所對應的主要是兩方面的公司:一是,有很多大數據,對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網路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等具有戰略意義的企業;二是,准備回歸的已經在歐美等海外市場上市的中概股。
戰略新興板上市條件更包容,首先會淡化盈利要求,主要關注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還會引入以市值為核心的財務指標組合,形成多元化上市標准體系,允許暫時達不到要求的新興產業企業、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
分析認為,戰略新興板一旦面世,會批量上市一大堆「新興產業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稀釋掉創業板的對「新興產業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的稀缺性,分流創業板資金,降低創業板估值,對創業板構成重大威脅。
而此次戰略新興板擬推遲,創業板高市盈率無憂、稀缺性依舊,當然構成利好。
創業板會不會就此飛上天呢?其實未必。其一,創業板從高位一直跌落至今是其市場調節的必然,在沒有業績支撐下的百倍市盈率所帶來的估值泡沫,不破裂不就奇了怪了嗎?其二,還是信心。大批的投資者選擇割肉離場,大批的投資者等待沖高解套,還想上天?別鬧了!
就算加上「注冊制推遲」的消息,創業板若想在短期內重啟起航,太有難度。
戰略新興板黃了,新三板嗨了!
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孫建波認為,放棄戰略新興板是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需要,明確了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路徑,而政策最大的利好則會體現在推動新三板市場的發展上。
如果要成立戰略新興板,就把目前的新三板市場擺在了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上,而現在刪除後,就明確了多層次資本市場中每個板塊的定位。「如果要促進新三板的發展,應該在新三板市場上建立一個活躍的交易層次,這才是多層次市場的建設的關鍵。而不是在上交所建立一個跟創業板沒有本質區別的戰略新興板。」
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關鍵是把新三板搞活,尤其是要發展一個活躍的自由交易的層次出來。目前6000家的新三板公司,好好培育,如有20%的公司壯大,便是豐功偉績。」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該消息表明監管層或許對戰略新興板的定位有了新的變化。一些考慮登陸戰略新興板的企業,不得不轉投新三板或者創業板,對殼資源企業也是一種利好。
筆者認為,戰略新興板若就此暫緩或撤銷,對新三板很明顯的利好在於,少了一個挖掘優秀掛牌企業的競爭對手,同時新三板也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其市場地位也將不斷得到監管層的認可。
中概股們此刻,或許已哭暈在廁所!
據了解,從一開始,戰略新興板被視作擁有承接中概股回歸的作用。上交所副總經理劉世安曾表示,我國資本市場還缺乏承接中概股的整體制度安排,戰略新興板建設迫在眉睫。而戰興板一旦就此擱置或取消,對正在准備回歸的中概股來說,就是觸不及防。
一位私募基金總裁對媒體介紹,正在拆VIE架構准備回歸中國股票市場的「中概股」影響最大,尤其是那些具高估值高成長性但是尚未盈利的高科技企業,此前戰興板設立的標准來看並沒有盈利的指標。這些企業在從美國下市,到哪個板塊上市肯定提前都已經跟監管層溝通過了,而且上交所自己也做了很多主動管理的工作,跟很多企業開了座談會,挑選了一批所謂的「優選企業」第一批到戰興板掛牌。戰興板突然取消,這些曾經「預定」了戰興板的企業只能另闢蹊徑。
公開信息顯示,在2015年,33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收到私有化要約,這一數字達到近幾年來的峰值,總額超過300億美元。進入2016年之後,中概股私有化仍在繼續,1月19日,智聯招聘宣布接到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2月1日,酷6傳媒宣布收到控股方盛大的私有化要約。
一般而言,中概股回歸大概就是「三條路」,分別為IPO、借殼上市公司和掛牌新三板。
有盈利的中概股回歸一般不會選擇戰興板,若能滿足IPO的條件,首選當然是IPO或借殼上市;而對於尚未盈利的中概股來講,由戰興板上市變為去新三板掛牌,這或許也不是中概股從美國股市摘牌的初衷。
中概股公司本身就已經在美國上市,不管是從運作規范還是提高知名度的角度,新三板對他們的吸引力都不足,更不要提目前新三板市場糟糕的流動性,除非未來監管層給以新三板市場更大的創新空間和改革力度。
當然,戰興板的門雖然已經關閉,新三板的窗戶卻在敞開著。怎麼選擇,主動權掌握准備回歸的中概股的手中。

Ⅷ 戰略新興板的區別

戰略新興產業板與創業板區別在於:創業板更側重創業型企業,特別是規模偏中小、還處於初創階段的企業;戰略新興產業板塊定位與創業板有一定銜接,總體目的在於推動資本市場在支持戰略新興產業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Ⅸ 上交所戰略新興產業板准入門檻有哪些

經過記者多方了解,在有關新興板的上報方案中,初步安排了「市值+收入」、「市值+收入+現金流」、「市值-凈利潤-收入」、「市值-權益」四套以市值為核心的財務標准。而劉世安在論壇上的公開發言也對上述財務標准有所提及。
在「市值-凈利潤-收入」標准下,方案的暫定要求為市值不少於2億元、連續兩年盈利,凈利潤則不少於1000萬元,或最近1年盈利,且凈利潤不少於500萬元,同時最近1年營業收入不少於5000萬元;此外最近一期期末凈資產亦不得少於2000萬元。
而和該標准相比,此外三種不對凈利潤進行考核的財務標准則更顯「包容」。
例如「市值-收入-現金流」標准下,對擬上市企業的要求則為市值不少於10億元,最近1年營業收入不少於1億元,而最近3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累計不少於2000萬元。
「市值-收入」標准上,要求市值不少於15億元,最近一年營收不少於1億元。而「市值-權益」標準的市值要求最高,其要求市值不少於30億元,且最近一期末總資產不少於3億元,基凈資產不得少於2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報方案中增設非利潤考核標準的同時,同時也保留了「市值-凈利潤-收入」標准。
「在標准1(市值-凈利潤-收入)中,營收、凈利的考核低於主板,而在市值、收入、現金流等非利潤類指標上,新興板的門檻要高於創業板。」前述投行人士表示,「這是為了體現新興板同主板的差異,同時和創業板構成錯位。」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將為部分前期未盈利的前期投入類企業上市創造條件。
「許多互聯網公司屬於前期燒錢來搭渠道,後期依靠高毛利率實現業績爆發。」上海一位投行人士表示,「新興板施行市值類標准後,這類企業在國內上市將成為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注冊制框架下,新興板的監管力度和手段或強於主板。
「新興板准入的包容性更強,但與此同時相對應的監管力度也強於主板,體現市場的權利義務對等原則。」一位接近監管層人士介紹,「對新興板的監管將體現在建立單獨的監察板塊、強化信息披露和提升異常交易監控力度三個方面。」
此外,有關新興板上市企業的退市制度安排也被方案所擬定,且標准亦與市值變化相關。

「和上市一樣,新興板也將增加和市值有關的退市機制,上報方案擬定,一是連續120個交易日內累計30個交易日總市值少於5億元,且凈資產低於5000萬;二是前述累計交易日內,總市值低於2億元。」上述接近監管層的人士介紹。
不過,在成交量和股東人數上,新興板標准或將低於主板。「一是將主板現行的120個交易日累計成交量低於500萬股降至200萬股,二是將連續20個交易日股東人數日均低於2000人標准降低為1000人。」上述接近監管層人士表示。
不過對於上述方案的規定,上述人士強調,最終確定的具體方案仍需等證監會等相關部門審批之後才能最後確定

Ⅹ 戰略新興板突然被打入冷宮背後有何原因

戰略新興板忽然被打入冷宮原因何在
1.或與注冊制「暫緩」有關
鳳凰證券(ifengstock)認為,「十三五」規劃忽然刪除「戰略新興板」或與注冊制的「暫緩」有關。3月12日劉士余出席記者會時首次正面回應「注冊制」相關問題,他表示:注冊制是必須搞;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與注冊制是遞進關系,搞好多層次資本市場,才能搞注冊制;注冊制改革需要一個相當完善的法制環境,配套的改革需要相當的過程、相當長的時間,不可以單兵突進的。
「相當長的時間」這幾個字給不少投資者帶來了安全感,市場上不少分析人士也給出了今年注冊制「暫緩」實施的判斷。此前曾有媒體報道稱:戰略新興板將在證券法頒布後與注冊制同步推出,預計時間為今年上半年。戰略新興板的推出是夠與注冊制的推出時間相關呢?管清友認為:「戰略新興板的推出要配合注冊制改革,而後者的進展低於預期。監管層同時會考慮創業板、新三板的改革創新,對於三者之間的平衡會統籌考慮。」
2.與創業板重疊
銀行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孫建波認為戰略新興板和創業板沒本質上的差別,孫建波表示取消設立戰略新興板早有預期,戰略性新興板雖然在具體規則上與深圳市場的創業板有些不同,但其本質上與創業板是沒有任何區別的,因此沒必要進行重復建設。
3.繼續求穩
中金首席策略分析師王漢峰認為:戰興板被擱置可能性高。這些新的嘗試被暫停,反應監管層對市場可能採取的是更加務實求穩的態度。王漢鋒表示,從相關內容被刪除來判斷不成立戰略性新興產業板,應該看作是較為合理的推測。

閱讀全文

與戰略新興板個人投資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費用 瀏覽:84
企業如何通過基金融資 瀏覽:570
項目融資的結構 瀏覽:379
融資33 瀏覽:370
拆借信託 瀏覽:484
信託查詢平台 瀏覽:80
要約價格低於提示性 瀏覽:202
今日中國銀行匯率港幣兌人民幣匯率今日 瀏覽:312
北京富勤理財 瀏覽: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