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封閉式基金到期轉為開放式基金為什麼會是利好
封閉式基金有貼水(又叫折價),轉開放式基金按市值計價,漲幅不小(只是贖回的手續費高一些),獲利大了,所以會漲。
② 為什麼有封閉式基金
封閉的比開放的早,以後慢慢就沒封閉的了.
封閉的總額就這么多,開放的則是你買多少就賣多少.
並且封閉的跟股票一樣必須有下家接才能賣出,
而開放的則是只要你賣,隨時基金公司都回收
③ 為什麼封閉式基金會折價
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封基的交易價格並不一定等同於其資產凈值,而是由市場買賣力量的均衡決定的。當封基市場價格高於其資產凈值時,市場稱之為溢價;反之為折價。 一旦封轉開或封基到期,基金的折扣消失,以單位凈值"標價",可賺取其差價。故您可以對比一下就發現,即將到期的封閉式基金的折價就比遠遠沒有到期的基金小得多,30%的折價多數出現在市場較差的時候,近期市場好了些所以折價很多都已經變小了。 有的在到期前在行情看好的情況下會出現溢價,當然除了投資者在牛市中看好後市之外,也有些是屬於認為炒作的因素存在,還有一種就是創新型的封閉式基金,像福瑞進取因其杠桿性而經常出現溢價,這些都是市場買賣雙方力量決定的結果。 封基的折價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主要成因:(1)代理成本,即新投資者要求就投資經理的低業務能力、低道德水準和高管理費用得到額外的價格折讓補償; (2)潛在的稅負,即基金凈值中包含有大筆尚未派發的贏利,需要就這部分贏利繳納所得稅的新投資者要求額外的價格折讓補償; (3)基金資產流動性欠缺,即基金的投資組合主要由流動性欠佳的資產組成,因此經理們在計算基金凈值時可能沒有充分考慮到這些資產的應計低流動性折扣; (4)投資者情緒,即當投資者預期自己所投資的封基比基金的投資組合風險更大時,他們所願意付出的價格就會比基金凈值要低一些。
④ 封閉式基金為什麼不能隨時被贖回
封閉式基金與開放式基金的最大根本區別就是在於基金總份額是否固定。開放內式基金就是可以變容動的,投資者購買基金份額是基金公司新分配的份額,賣出份額也是相當於份額被收回。而封閉式基金的總份額是固定的,也就是在最初成立之時是多少份,就會一直是多少份。
所以封閉式基金的特點和交易方式就比較特殊:
由於總份額是固定的,所以交易方式就必須是撮合交易,也就是想買的人必須從想賣的人手中購得
封閉式基金的賣出不叫贖回,在二級股票市場里交易就是賣去,賣給出價想買的人,撮合成交,供求雙方共同決定價格,除非是跌停的情況下,無法賣出,因沒有買方
由此可見,封閉式基金交易必須在股市開盤的時候,工作日每天4個小時交易時段,周末是不能交易的
⑤ 有些封閉式基金為什麼要轉開放
封閉式基金由於存續期滿而轉成開放式運作,其蛻變的過程就如同毛毛蟲破繭一樣,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然之路。從2006年8月開始轉型的基金興業算起,截至2008年4月底,已有22隻封閉式基金完成了向開放式的轉型。單只基金轉型時間跨度大致為2~4個月,所用時間較長,轉型程序復雜。這些基金在封轉開的過程中,大都通過份額的集中申購,使各自的資產得到極大的增長。已完成轉型的22隻封閉式基金轉型前規模合計382億元,轉型後總規模增長到2170億元,資產膨脹了467.94%。22隻「封轉開」基金平均的集中申購規模為82億元。
從類別上看,這些封閉式基金轉成契約型開放式基金後,在投資類別上大都屬於股票型基金,其中8隻選擇轉成LOF再次上市。 就投資人在封轉開基金中獲取的回報上看,封閉式基金轉型前平均退市折價率為5%左右,套利空間豐厚,個別基金甚至有超過8%的貼水,這使他們與同期平價發行的股票型基金相比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而封閉式基金轉型後期的投資業績與同類股票型基金比較,整體水平也不相上下。
但由於最近兩年中國股市呈現出寬幅波動的特徵,這使封轉開基金的業績除了受基金經理選股水平的影響外,建倉時點和建倉節奏對其業績也有很大影響,很可能建倉時點相距不足一月的基金,設立以來的總收益不僅有正負之分,且回報會相差近30%。比較典型的如基金裕華與基金安久,其集中申購完畢時點分別為2007年8月8日和8月21日,當時正是大盤直線攀升階段。截至2008年4月18日,這兩只基金轉型後的設立回報率分別為6.02%和-23.64%,分化很大。就具體公司而言,華夏、易方達旗下的基金轉型後收益與風險控制把握較好。
⑥ 封閉式基金為什麼經常出現溢價或折價現象
封閉基金的折價之迷是行為金融學研究的前沿課題,目前並沒有完美的解釋能內讓各方信服。代理容成本、潛在的稅負、基金資產流動性欠缺、投資者情緒之處還有基金的凈值公布不及時、沒有很強的競爭成本、基金規模固定、投資標的過少、投資限過長等諸多因素。 1.封基的凈值一般一周才公布一次和開基每日公布相比不及時。2. 封基份額固定、手續費收入沒有、管理費收入固定、不存在營銷價值所以可以會選選擇的基金經理人沒有業績壓力。3.市場上可以投資的封基過少,而已新開的更少,募集手續繁鎖、代銷機構單一、投資者多為保險資金而這一類的資金金為理性資金所以必須折價才能具備吸引力。4.投資者情緒 如果在股市高漲的時候封基的折價率會低一些,而熊市時剛更高一些,國外一般在10%左右,我國從10%-40%都有,這個還得和到期日的遠近有直接關系,有的基金在到期之前有些轉為開放式基金的會選擇大比例分紅的方式,有的會折細,而折價的因素會隨著到期日的臨近而逐漸消除。
⑦ 封閉式基金為何會出現大幅折價現象
不值錢了啊抄。
本身封閉式基金就是不能贖回的,你買了封閉基金。需要錢的時候怎麼辦,不能贖回,只能找個地方賣掉。那就是到股市提供的場所去賣了,只有跌價賣掉了。
再說現在股市行情不好,那就跌的更多才能賣掉。如果你想從中賺錢,就買別人賣出的這個封基,希望他能賺錢,或者等他轉為開放基金的時候賺更多的錢。
這些都是預期。能不能賺錢看大盤走勢和這個基金運作情況。
一般快到期的折價就少,年頭多的折價就多。凈值高的運作好的折價就少,凈值低運作不好的折價就多。
當然人裡面還有人為的操縱因素。
⑧ 開放式基金為什麼會取代封閉式基金成為主流
基金有多種分類方式。根據基金是否可以贖回,證券投資基金可分為,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是指基金規模不固定,可以隨時根據市場供求情況發行新份額或被投資者贖回的投資基金。投資者投資於開放式基金時,可以隨時向基金管理公司或銷售機構(如銀行)申購或贖回。
以基金市場最為成熟的美國為例,在1990年9月,美國開放式基金共有3000家,資產總值1萬億美元,而封閉式基金僅有250家,資產總值600億美元。到1996年,美國開放式基金的資為35392億美元,封閉式基金資產僅為1285億美元。兩者比例超過27.5比1。也就是說,美國開放式基金占基金總資產的份額高達95%。
在美國,開放式基金稱為共同基金。美國經濟連續增長,股市近10年來接連走高,共同基金功不可沒。有人將共同基金形象地比喻為再造美國的「魔術師」。
美國是從19世紀80年代引入投資基金的。1924年由波士頓的馬薩諸塞投資信託金融服務公司發起設立了美國歷史上第一家開放式基金--馬薩諸塞投資信託基金,該基金成立時只有5萬美元的資產,在第一年結束時資產膨脹至39.4萬美元,目前其資產已經超過10億美元。在此示範效應下,共同基金一發而不可收,逐漸發展成為穩定和支撐美國股市運行的中堅力量。
共同基金根據所投資的對象可以分為股票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貨幣市場基金投資於一年內到期的有價證券,如美國聯邦政府的短期債券,銀行定期存單,以及商業票據等,因而也被稱為短期基金。股票基金、債券基金和混合基金則統稱長期基金,但他們各自的投資對象不盡相同。股票基金的投資對象為普通股票及股權,債券基金的投資對象為各類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混合基金同時投資於股票、債券和其他有價證券。
股票基金是美國共同基金早期發展的主要形式。馬薩諸塞投資信託基金就是一隻股票基金。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70年代。進入80年代,由於國際經濟形勢的轉換,貨幣市場基金和債券基金的比重超過了股票基金。90年代,美國經濟進入了新一輪的高速增長期,美國的股票市場也走出了1987年股災的巨大陰影。由於經濟增長強勁,通脹水平低,股市回報率高,利率水平低,投資者把更多的資金投入股票市場,美國股市展開了新一輪大牛市。美國共同基金由此也進入了其歷史上最迅猛的增長期。從1990年到1999年的10年間,共同基金的資產規模由不到1萬億美元上升為約7萬億美元,年增長率為21.4%。其中股票基金增長最快,重新成為共同基金的主流。
市場顯示,高回報的共同基金越來越成為美國人投資股票、債券及其他有價證券的首選渠道。1980年時,還只有6%的美國家庭擁有共同基金,到了1999年底,這一比例則上升到了37%。與此同時,美國共同基金也由1980年的564家增長至1999年的7791家。最近10年成為美國基金發展的鼎盛時期,資產規模從1萬億擴充到6萬億多美元。共同基金家數和資產規模迅速擴張,使公司股票的上市變得較為容易,從而促進了美國的資本形成,並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美國的國力,增強了美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在日本,90年代以前單位型基金(類似於封閉式基金)占絕大多數,追加型基金(等同於開放式基金)屬於從屬地位,但在90年代後情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追加型基金資產達到單位型基金資產的兩倍左右。
現在,英國、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投資基金也大都是開放式的。
投資者為什麼會青睞開放式基金呢?其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開放式基金獨特的贖回機制使基金管理的競爭更加激烈,基金管理公司只有提供良好的業績回報、令人滿意的客戶服務和更充分的信息披露,才能留得住投資者的資金,否則就會被市場淘汰。因此,開放式基金對管理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某種意義上說,開放式基金不僅是開放了基金的規模和期限,更是開放了基金管理公司。優秀的基金管理公司必須具備溝通-服務-投資的全面素質,單單靠提高凈值已無法在競爭中長久立足了。
開放式基金的發展是市場順應潮流進行金融創新的必須結果,其中「市場化」是開放式基金動作的核心。和封閉式基金相比,開放式基金集諸多優點於一身,這主要有:一,內含市場選擇機制,投資者可完全根據基金錶現自由認購或贖回;二,一般無預定的存在期限,表現優異者可以無期限存在下去,而封閉式基金均有一定「封閉期」;三,基金的交易價格以資產凈值為標准,不受市場供求影響,投資性很強,可最大限度地滿足投資者的投資理財需求。
⑨ 為什麼說封閉式基金靠譜,還有那麼長時間的封閉期,很不方便啊
封閉式基金由於沒有客戶的申購贖回,能夠令基金經理更有效的進行操作,並且回由於封閉式基金沒答有流動性,這對於客戶反而是一大優勢,避免無效擇時導致減少收益。其實對於大部分投資者而言,流動性是一個大陷阱,因為持有周期越長,投資者獲得正收益的概率才會越高,更不用說那些以基金做波段的日頻投資者其交易手續費甚至抹平了原本投資收益。 我也是吃了虧之後才領悟到的,最近匯添富出了個三年封閉運作研究精選,我覺得蠻符合現在這個市場的,打算配置一些當做下一步閑棋,說不定還能給我帶來驚喜呢。三年的封閉期就當存錢了。
⑩ 為什麼很多定開基金都是3年封閉期封閉期越長收益能越高么
不能絕對的說封閉期越長收益就會越高,定開基金3年封閉期只為了讓投資者能享受更版多復利。而且根據權行業里大數據的分析,3年其實是A股長期的投資的G點。超過三年,一般來說持有期的平均收益率會下降,而且不少投資者對於超過3年的封閉期確實會感到太長了,也會對資金的流動性產生不小的影響。市場上有不少3年期的定開基金,而且市場情況不明朗的情況才,選擇一部分資金投入到定開產品里,也能減小市場波動帶來的影響,利於基金經理精挖個股,長線布局。最近應該也會不少定開產品會打開申贖,包括新基的發行。我了解到目前市場上剛發行2隻定開產品,有匯添富研究優選、廣發睿陽,都是3年封閉期的混合型基金。前者我上周剛入手,使他們投研總監親自管理,說是自投了20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