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銀行理財產品風險到底大多大,你會在銀行買理財產品嗎
很多人覺得,銀行是最安全最讓人放心的機構,放在里邊的錢能夠100%保本。因此,一些人總認為,銀行理財產品也跟銀行存款一樣,是100%安全的。
實際上,銀行理財產品2005年按照《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推出的一系列個人理財服務。主要包括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的服務。這是在我國金融服務企業數量不夠多,群眾接受度不高的情況下,通過銀行提升大家的財務金融知識的一種做法。
銀行理財產品主要包括四大類:債券型理財產品、信託型理財產品、掛鉤型理財產品、 QDII型理財產品。債券型理財產品相當穩健,主要投資於貨幣市場一些個人無法投資的央行票據、企業短期融資等等。
如果我們承擔虧損的風險,當然就應當有更高的收益補償。虧損風險越高,預期的收益率也會越高。像一些股票類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能達到10%到20%,當然也有大概率的虧本可能。
比如,「收益率年化4.5%的封閉式凈值產品」:
封閉式,指的是基金沒有開放是無法買進或者賣出,這實際上對應的限制是基金的流動性。流動性越好相應的基金收益率越低,因為基金又要拿出資金來准備投資人贖回。對於封閉式基金,基金經理能夠更專心的、有規劃地進行投資,因此收益率會更高一些。
凈值型,本身指的是這個理財產品不公布收益率,只是按照其份額對應的凈值多少反映收益。比如說基金購買時普遍是一元1份,如果某基金包括10億份,通過投資增值,基金的總值達到了20億,那麼一份的凈值就變成了2元,收益多少是自己算的。
上面理財產品中收益率年化4.5%,只不過是宣傳時基金採取的話術而已。按照資管新規的要求,銀行理財產品是不能保本保收益的,所以,看風險僅看名字是看不出來的。
銀行不僅僅會對理財產品做的風險評價,也會對客戶承擔風險的能力做一個評級。如果風險承擔能力弱,也是不允許購買超過相應等級風險的理財產品。風險承擔能力穩健級別的投資者可以購買謹慎級理財產品,但是不可以購買進取級理財產品。一般來說,中等風險的投資產品,只有拒絕本金任何損失的人才不適合購買。
Ⅱ P2P平台頻頻暴雷,余額寶會被雷嗎
余額寶的本質是貨抄幣基金,襲余額寶的背後其實就是天弘基金公司的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余額寶獲得的收益,實際上是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所產生的收益。貨幣基金是所有基金裡面風險很低的一種,一般貨幣基金都是用於投資國債、銀行存款等安全性高、收益穩定的金融工具,這些金融工具都是風險極低的,所以貨幣基金的風險比較低。
低風險,也不是說沒有風險。在選擇貨幣基金的時候,我們在考慮收益率的同時,盡量避免機構持有比例過高的產品,畢竟機構是大戶,一旦產生流動性危機、擠兌,散戶肯定不上機構的靈敏度和速度。而選擇的貨幣基金的規模也不要太小,百億以上的規模,對基金經理來講,管理相對方便,又不至於因規模太小而沒有話語權。而在貨幣基金之外,尤其是在資管新規打破剛兌以後,貨基的風險度也有所上升,那麼同類型的穩健產品則有了更充分的競爭力。
融 資易告訴你投資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希望題主收到回答能夠採納一下唄,十分感謝您。
Ⅲ 樂歌股份董事長為何會拉黑平安資管
8月29日晚,創業板上市公司樂歌股份董事長項樂宏在朋友圈發文,質疑平安資管基金經理調研中的專業性,表示從此「拉黑」平安資管,不歡迎平安資管基金經理來公司投資。
項樂宏表示,臨時通知需要調研的平安資管的年輕基金經理,態度頤指氣使、居高臨下,根本沒有去過樂歌的工廠,沒有對樂歌基層員工做過采訪,也對公司過去幾年雖然收入沒有增長但實際產品和業務機構不斷完善一無所知。
當日晚間,項樂宏在朋友圈先發文表示,「樂歌不歡迎平安資管的基金經理來公司投資」隨後在微博公開發文提到,自己和董秘等被通知一起視頻聯線平安資管的基金經理,最後調研不歡而散。
(3)資管新規基金經理擴展閱讀
平安資管張良回應此事
8月30日早間,平安資管張良在朋友圈回應被樂歌股份董事長「拉黑」一事稱,樂歌董事長。
張良還原了這次調研的始末。稱回頭看看這次不歡而散的調研,大概兩點冒犯了董事長。
1、8月28號確實也去了現場調研,做了功課,不存在所謂的「沒有來過樂歌一次調研」。
2、29號的線上調研,聽了董秘15分鍾的介紹和董事長半個小時的介紹,只在最後幾分鍾有機會,問了兩個問題:「為何前兩年公司營收增速不快,甚至有下降的情況……」;「今年的業績增長受益於疫情,以後如果需求的增長減緩,是否能夠通過市場佔有率來提升?」。
張良表示,作為專業投資人,對任何一家公司的研究盡調都要做到專業審慎,該問的問題下次一定還會問的。
Ⅳ 一位券商資管基金經理是怎麼躲過這次股災的
展的七封信:一位券商資管基金經理是怎麼躲過這次股災的
過去兩周,指數斷崖式下跌,滬指完成近1000點的調整,葉展在煎熬中躲過了這場危機。
葉展是原澤熙投資總經理徐翔的助理,現任齊魯證券資產管理公司總裁助理,齊魯星空、星漢等集合理財投資經理。在這輪「股災」中,葉展管理的齊魯星漢2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星漢2號)成功躲過了這次股災。
值得關注的是,葉展從4500點開始減倉,再加倉,再減倉,直至5000點清倉。在減倉之後,星漢2號的凈值增長一度與其他高杠桿產品相比落後,作為代客理財機構的投資經理,葉展不僅要說服自己克服貪婪的人性,更要對客戶做好「心理按摩」。
這期間,葉展至少寫了7封給投資者的信。其中,葉展說道:「市場躁動時,保守和穩健顯得不合時宜,但踩踏來臨之際,理性會得到獎賞。」
運氣還不錯,很快,市場就告訴投資人,葉展是對的。從2015年6月15日開始,至6月29日連續11個個交易日,A股經歷斷崖式暴跌,滬深兩市總市值蒸發逾15萬億。滬指累計跌幅21.55%,深證成指跌25.04%,創業板指跌幅更是高達31.03%。
星漢2號在這輪暴跌中毫發無傷。於今年3月19日正式成立的星漢2號截至6月26日的凈值為1.2530。
Ⅳ 基金經理生存現狀大盤點 去私募還是去資管
您好!
公募基金經理流失非常嚴重,現在管理體制、激勵機制都不行,自然內人心思動,尤其是有能力的容基金經理,完全可以自己做,獲取更高的收入。現在公募除了少數執著於公募的基金經理,大多數都是把公募當做練兵場或者出名的地方,隨時准備離開。干出名堂自己組建私募或者投奔大資管,做的一般也會有一般資管要的。
如有不懂之處,真誠歡迎追問;如果有幸幫助到你,請及時採納!謝謝啦!
Ⅵ 關於華夏基金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基金經理動向
2000 鄒翔(中國第抄一批基金經理)離任,加盟中融基金,後加盟諾德基金,後出任申萬巴黎投資總監
2001 葛基標離任,去向不明
2004 朱愛琳離任,去向不明
2004 王寧離任,加盟長盛基金
2004 江暉(華夏三劍客之一,中國第一批基金經理)離任,加盟工銀基金任投資總監,後成立私募星石(中國著名私募之一)
2005 田擎離任,加盟建信基金
2006 蔣征離任,加盟海富通基金
2007 王志華離任,加盟美聯融通資產任首席資產配置顧問
2007 石波(華夏三劍客之一,美國《福布斯》雜志評為2006年中國優選基金經理)離任,成立私募尚雅(中國著名私募之一)
2009 張益弛(明星基金經理)離任,成立私募遠策
2009 顏正華離任,去向不明
2010 孫建冬(華夏二號人物)離任,成立私募鴻道
2010 張龍離任,去向不明
Ⅶ 上海智博方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基金經理周貴銀的博客
上這個網站可以看到周貴銀的博客http://zhouguiyin.blog.cn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