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總辭職,子公司出事,這家基金公司到底怎麼了
提及華宸未來,估計熟悉的投資者不多,即使是在這個行業內,對其有了解的人應該也是屈指可數。最新的規模數據顯示,這家成立於2012年6月20日的公募基金公司,目前僅有0.18億的總規模,在113家基金公司中排名倒數第一。而在成立以來,華宸未來可謂命運多舛,本想藉助子公司業務迅速發展,但沒想到風控出現問題,連續兩次「踩雷」,幾乎將這家公司拖入無底深淵,至今還有投資者在四處投訴,而最新受到關注的,則是華宸未來總經理變更。也就是說,華宸未來總經理辭職了,由誰來接替,目前還不知道。這一次,對華宸未來不知算不算一劫?總經理辭職今日(3月29日),華宸未來基金發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宣布從3月29日起由董事長於建琳擔任總經理一職,公告中未涉及前總經理楊桐的去向。藍鯨基金就董事長暫代總經理一職,詢問前總經理楊桐的去向。華宸未來方面回應媒體:「前總經理楊桐因個人原因暫時無法履行總經理一職,由董事長代任。楊桐還沒有正式離職,根據相關規定,會在三個月內發布公告說明情況。」公司僅剩一隻公募產品資料顯示,2012年6月20日成立以來,該公司僅發行過兩只基金,一隻為華宸未來300(LOF),另一隻為華宸增利債券。其中華宸未來300(LOF)已於2016年4月清盤。2016年5月3日,華宸未來基金公司在其官網上發布公告稱,至2016年4月26日,華宸300(LOF)基金合同已屆滿三年。根據基金相關法規,以及該基金合同約定,華宸300基金(LOF)合同生效滿三年後,若基金資產規模低於2億元,則基金合同自動終止。而截至2016年4月26日日終,華宸300資產規模為0.15億元,自動觸發清盤。清盤後,華辰未來僅剩下一隻基金,成立於2013年8月20日華宸增利債券。然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該基金也處於瀕臨清盤的邊緣。年報顯示,華宸增利債券目前基金規模僅為0.18億元。子公司兩次踩雷2017年1月初,21世紀報報道,數位投資者反映,在2013年-2014年期間購買了華宸未來基金子公司,華宸未來資產的資管產品。該產品主要投向安徽滁州的中普城市廣場建設項目。但是,項目到期後,他們才得知該項目早因資金不足近似停工。有投資人為此表示,華宸未來不與投資人協商,私自接管中普項目的管理工作,導致資管產品風險暴發。
其實,這已經是華宸未來子公司二次觸雷。2014年8月份,證監會宣布,因子公司華宸未來資產管理公司的信託淮南志高資管項目計劃違約,對華宸未來公募基金公司(包括母公司和子公司)處以暫停新業務3個月的處罰。故該公司在2014年8月後再沒有發起過新基金。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搜一下『自選基』,你會回來謝我。
㈡ 公募基金基金經理需要什麼經歷和背景
首先是畢業的學校,有數據統計,目前87%的基金經理來自於這22所名牌大學中。
數量回最多開始排名計算,答復旦,北大,清華,上海財經大學,處在第二梯隊的是上海交通大學、南開大學、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分別為17名、16名、13名;第三梯隊里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分別為10名、10名、10名、8名和8名。
上述前三梯隊的12家學校合計出產基金經理226名,佔到公布學歷的基金經理261人的87%。
如果校園招聘或者實習 進入了基金公司那麼就有了繼續的可能,當然從事基金經理仍然是遙遙無期的事情。
基金經理的晉升之路,基金經理--經理助理--行業研究員--助理研究員--來源多種多樣了。據說來自於銷售部門的一位人士最終也晉級到了基金經理一職,不過這屬於鳳毛麟角型。
㈢ 公募基金的人才之殤
職業生涯大多不過3年熊市離職格外多
基金經理的離職在今年無疑格外引人注目。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今年上半年,一共有136隻基金的基金經理發生了變化,至少30家基金公司的71人次離任。截至目前,有記錄的615名基金經理中,有232名現已不再擔任基金經理。
離任的不僅僅是基金經理,還有基金公司高管。僅6月份,就有10家基金公司發布了高管變更公告,涉及高管16名。若把目光延長到2008年以來,另有中歐、東吳、南方等5家基金公司發布了涉及公司總經理、督察長等高管的變更公告。
高頻率離任及跳槽的背後,是基金經理任職周期的「三年之癢」。有統計顯示,十年來,歷史上基金經理總人數611人,任期在3年以內的423人,也就是說,近7成基金經理的公募生涯不超過三年。
目前基金經理中,基金經理崗位從業年限在5年以上的僅有長盛、國泰、嘉實等21家基金公司旗下29名基金經理;而其中從業年限超過7年的則只有華夏、華安、富國等7家基金公司旗下7名基金經理。
華夏大盤基金經理王亞偉、匯豐晉信龍騰基金經理林彤彤、華安宏利與安順兩只基金的基金經理尚志民,分別以基金經理崗位工作年限10.06年、9.91年、8.95年成為服務年限前三位的基金經理,而服務10年以上的只有王亞偉。 業界牛人掛冠而去80後嫩肩挑大樑
在基金經理離職潮及高管變動的背後,凸現的是業界精英的流失。
6月,素有基金經理教父之稱的易方達投資總監江作良金盆洗手,退出公募基金行業。江作良的離去一度引發業內人士良多感慨。作為易方達基金公司「元老」級人物之一,江作良曾參與易方達基金公司的籌建,歷任易方達旗下基金科匯、易方達平穩增長的基金經理、投資管理部總經理、投資總監、副總裁。
在江作良之前,基金業內已有多名「重量級」人物發生了變動。5月23日,南方基金公告顯示,公司副總經理許小松辭職。而年初,南方基金另一位副總經理鄧召明也公告離職。
一邊是業界精英的撤離,一邊是基金經理資歷的普遍降低。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李薇在其新近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現任基金經理以「新手」居多,383名基金經理中有115人崗位從業經歷不足1年,比例將近1/3。所有在任的基金經理平均任職時間僅僅為485天,剛好一年多,而一輪經濟周期的最短時限也在5年之上。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倉促上陣的基金經理中,竟然不乏80後的身影。這些基金經理被業界毫不客氣地冠之以「菜鳥」頭銜。而恰恰就是這些「菜鳥」,管理著動輒數十億、數百億的基金資產。 熊市不期而至「青年才俊」多摔跤
「我們的資產還安全嗎?」在市場震盪加劇的時代,面對越來越多的「菜鳥」經理掌控公募基金,基民未免擔憂,業績能否獲得保障。
擔憂並非杞人憂天,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數據表明,在今年以來風險加大的市場環境下,32隻現任基金經理在任時間超過3年的股票基金,業績較同類基金平均業績高出約20%。相關從業經驗在5年以上的基金經理所轄的基金業績波動風險較小,8年以上的基金經理所轄的基金超額收益表現則更為穩定。
銀河證券分析師李薇指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人才流失呈現加速狀態,投資者在投資基金時應高度關注基金經理因素的影響。李薇稱,雖然基金經理變動對基金業績會產生一定的不確定性風險,但是盲目地跟隨明星基金經理,頻繁轉換基金品種並非明智的投資選擇。事實上,以今年以來的數據來看,對於基金而言,基金經理的持續任職對於基金的穩定業績表現而言更為重要。
因此,投資者在選擇基金考慮基金經理因素影響時,不妨多傾向於對團隊穩定性的考慮,可以迴避部分基金經理變更頻繁或近期出現劇烈變動的投資品種,更多地傾向投資相對穩定的品種。
㈣ 新掛了公募基金產品沒到一年 基金經理能走嗎
基金經理的任職於離職,和任期長短沒有綁定關系。
㈤ 公募基金是不是都是很團結的,有統一的領導組織的一起有計劃地做多,做空
看看08年的一段新聞
可知基金是比較團結的 不過也有例外
眾所周知,基金界有許多不成文的規矩,被大家戲稱為基金業的「幫規」,比如有大動作要先打「招呼」、一致等等。但是最近有傳聞稱總部在北京的大型基金--華夏基金違反「幫規」,使一些基金損失巨大,爾後該基金又遭遇其他基金集體「追殺」,損失慘重。
據來自某券商的消息,最近有幾家基金在聯合「攻擊」總部在北京的大型基金--華夏基金,原因是該基金沒有按「幫規」出牌,在沒有「招呼」的情況下,大舉賣出鋼鐵股,使一些重倉持有鋼鐵股的基金損失慘重。而瘋狂賣出鋼鐵股後該基金又巨量買入了金融股,比如招商銀行、中國平安等,而一些「重傷」的基金又聯合起來「追殺」該基金,也就是聯手報復、瘋狂拋售金融股,據說最近招商銀行和中國平安罕見的跌停,就是他們的「傑作」。而且上交所提供的數據也證實了部分傳聞。
狂拋鋼鐵股、電力股,重傷其他基金
數據顯示,華夏基金,從今年5月中旬開始,大舉賣出鋼鐵股,且賣出意願十分堅決,連續地凈賣出。賣出最多的是武鋼、寶鋼、酒鋼宏興和安陽鋼鐵。其中賣出最多的武鋼超過了18.59億元、寶鋼12.38億元、酒鋼宏興1.12億元及安陽鋼鐵1億元,賣出總額超過33億元。
通過鋼鐵板塊的走勢,可以很清晰看到在華夏基金大舉賣出的過程中,許多鋼鐵股都走出了一輪深幅調整的行情,比如武鋼股份,5月中旬股價在該基金大舉賣出的背景下,從17.5元左右,下降到昨日的最低價8.8元,最大跌幅達50%。寶鋼股份也同樣如此,股價由在5月中旬的14元,下降到昨日最低價8.10元,跌幅超過40%。而在此期間,大盤的跌幅只有25%,該基金之「威力」可見一斑。
顯然,鋼鐵板塊的疲軟,華夏基金「功不可沒」,而該板塊恰是眾基金的重倉板塊,比如武鋼股份目前的機構持倉比例仍高達63.2%,機構資金高度控盤;寶鋼股份目前的機構持倉比例亦仍高達39.8%。這些重倉鋼鐵股的基金,在此輪下跌中損失極為慘重。以武鋼股份為例,其流通市值在此輪調整中損失270億元,按63.2%算,持倉機構的損失將超過170億元,其中的一些基金,損失就更大了。
按照基金業內的「幫規」,如果某基金有大動作,一般需知會業內,但華夏基金並未遵行,因而有傳聞稱,一些「受傷」嚴重的基金聯合起來暗算它;而在此時,華夏基金又開始大舉買入金融股,當該基金建倉足夠多時,不料一些華夏基金重倉的金融股,卻輪番遭遇「強震」,有傳聞稱,這正是那些基金聯合「報復」的結果。
重倉金融股卻遭「滑鐵盧」
上交所數據顯示,從今年6月11日開始到6月30日,華夏基金「瘋狂」買入金融股,總額超過了40億元,其中買入招商銀行10.53億元、中國平安9.07億元、浦發銀行6.26億元、工商銀行6.03億元、民生銀行3.79億元、交通銀行2.5億元、銀行1.89億元,另外還買入了華夏銀行、興業銀行、中國人壽等金融股。
從華夏基金建倉的時間來看,6月11日到6月30日金融股大都處在平台整理階段,該基金正是在此時完成建倉的。一些業內人士認為,該基金可能認為金融股已經處於底部、機會已經出現,才會大舉殺入,但很快金融股就連續出現暴跌:本周二,浦發銀行暴跌8.50%,招商銀行更是罕見跌停,另外一些銀行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昨日,買入總額排在第二的中國平安在午後大幅下跌,尾盤更是直接被打到跌停板。該基金在業內名聲「響亮」,剛剛建倉完畢的重點板塊,卻集體遭遇「滑鐵盧」,不得不讓人奇怪,因此傳聞所稱的遭遇一些基金的報復,也不無道理。
蹊蹺的是,華夏基金買入越多,該股跌幅就越大,比如招商銀行。很多業內人士對於該股跌停大呼看不懂,雖然有收購永隆銀行的一些負面消息影響,但也不至於跌停,而如果有基金故意砸盤的話,似乎就能夠解釋了。昨日中國平安的跌停就更能夠說明問題了,公開交易信息顯示賣出全是機構席位,有4家基金席位,一家QFII的席位,雖然也有基金買入,但從買賣力量對比來看,賣方明顯佔了上風,借用某網友的話,「中國平安的跌停簡直莫名其妙」,似乎也只能用基金故意砸盤來解釋。
雖然目前的數據還不能夠完全證實這部分砸盤金融股的基金,就是以「報復」為目的基金,但對最近金融股「莫名其妙」的走勢實在找不出更好的原因。有業內人士認為,「基金由於操作方法、基金經理的策略等不一樣,對一些行業的做法有分歧,其實很正常,但如果傳聞屬實,那樣的基金不買也罷。」
重倉股連續重挫 業內猜測眾基金圍剿華夏
昨天和今天,圈子裡流傳著兩個議論,我覺得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拿出來說說既應了大家的獵奇心理,又對未來的行情發展多了一種判斷,而且有深意,耐推敲,真是不吐不快。
一個是「A股低位徘徊來阻擋熱錢沖擊」。似乎國內的機構都在唱空,感慨熱錢太多,消化不了,當前的熱錢已經影響到國家針對經濟的諸多政策,股市不漲也與此相關,管理層在擔心熱錢將就著上漲卷利而逃,留下一片狼籍;而大摩等國外機構卻一再發報告說流進中國的熱錢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就算撤出的對中國的經濟影響也微乎其微,雙方在具體的數據公布上簡直差得十萬八千里。如果在其中選一個的話,看看之前的越南,想想97年的亞洲,我更願意聽信自己祖國的觀點。而推導出來的結論就是近期管理層不但不會救市,還會在市場反彈之際時不時地潑些冷水,加息或者發個大盤股之類的都屬此范疇。既然管理層在默認股市重心的下移,當前的思路就是大漲大賣,大跌大買,股市的發展前景國家已經告訴你了,是穩定,聽不聽當然由你自己。如果真是這樣,很多個股底部形態都作出來了,為何還不漲,就真找到空方砸盤的依據了。
另一個議論是基金在圍剿華夏。既然業內默認的抱團取暖這個潛規則你不遵守,大家就聯合起來打壓你。最近這幾周,基金里最大的多頭是華夏,其主要作多的品種是金融,幾大銀行、保險全線建倉。但他在建倉金融的同時大力做空鋼鐵、電力,樹敵不少。看看華夏6月下半月建倉主力的招商銀行和中國平安,紛紛成為了眾多基金拋售的對象,遭受圍剿之論自然甚囂塵上。當然,各家機構可能有各自的看法,這一個,權且當作聽著玩吧,弱勢之中多一笑柄而已。
㈥ 為什麼公募基金不賺錢但公募基金經理很
基金經理賺的是工資,公募基金賺不賺錢沒有關系,不影響
㈦ 如何可以成為一個基金經理
考上綜合類或財經類top 10的本科(可以不一定是金融本科的),然後繼續讀金融類的研究生版(比如金融工權程、金融學之類),畢業後到證券公司做研究員(這一步非必須),幾年後(也可以研究生畢業)應聘到基金公司做行業研究員,幾年後到基金經理助理,等基金經理位置空缺(下海,離職,或有新基金發行)然後就可以做基金經理了。
㈧ 基金公司董事總經理和執行董事的區別
這么專業來的問題,還是我來源吧。董事,顧名思義是股東選出來監督管理公司的代表,董事組成董事會。董事分為名義,執行,獨立等董事。執行董事就是在公司擔任具體管理或技術崗位的董事,它是個類稱。董事總經理這個稱呼很少見,看名字應該是董事出出任總經理這一職位吧,用的更多的是董事長兼總經理或總裁,或ceo
㈨ 公募基金經理任職資格要求工作經歷多少年
基金經理需要多項抄任職襲資格,大體上需要滿足一下五點:
第一,必須從券商搞股票研究出生,而搞股票研究的門檻基本都是碩士博士 ;
第二,搞研究的時候必須要有出色的業績來證明你的能力;
第三,進了基金公司也不是說你就是基金經理了,你還得從產品經理,助理做起,能力得到肯定了才有希望升為基金經理;
第四,當然你必須是名校金融相關專業碩士畢業、考過證券從業資格、最好有CFA二級,CPA和司法從業能有最好;
第五,一般,基金經理都有6-10年的證券或投資從業經驗。 一般的基金經理成長的軌跡是證券研究所的研究員--->基金公司的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投資總監。
基金經理重要工作就是分析企業財務報表,在紛繁的資產、權益、利潤和現金流量數據中發現公司的投資價值。圍繞這個工作,企業會計、金融數字、商務統計學、公司財務管理是基礎課程。 從事金融業,金融業的主幹課程也是基礎,貨幣銀行學、金融市場與金叮償恥鍛儕蹬抽拳處嘩融機構、國際金融、證券投資分析、金融法、公司金融學、金融衍生產品概論等也必須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