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居民銀行存款投資趨勢

居民銀行存款投資趨勢

發布時間:2020-12-25 02:13:08

⑴ 如何看待我國目前居民存款儲蓄余額較高的現象

郎咸教授說過 居民存款儲蓄余額占生產總值的30%到40%最好 高了 低了 就會產生金融危機

⑵ 居民儲蓄意識增強 銀行存款

C 解析: 股票是高收益、高風險同在的投資方式,②表述錯誤;①③④均正確且符合題意。

⑶ 根據現狀分析我國居民儲蓄轉化為投資的可行性

發展儲蓄事業,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客觀經濟規律所決定的。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經濟政策。在積累資金、支持生產、回籠貨幣、平衡信貸收支、調節貨幣流通、緩和市場供求矛盾、幫助人民群眾有計劃地安排生產和生活、引導消費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居民儲蓄作為國家儲蓄的組成部分,對於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也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儲蓄是社會主義銀行信貸資金的重要來源。國家財政撥款、企業存款和居民儲蓄,是社會主義銀行信貸資金的三個重要來源。通過居民的儲蓄,銀行把大量閑散的貨幣資金聚集起來,再把這些資金貸放給各企業和其它經濟組織,使其在社會主義生產和經營中發揮作用。這對我國經濟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儲蓄是社會主義積累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增加社會主義積累又是加快經濟建設和生產發展的物質保證。居民儲蓄的實質是推遲消費,將消費轉化為投資。
我國居民儲蓄的現狀是高儲蓄率,高儲蓄額,這樣的現象有一部分原因是缺乏多元化的投資渠道,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得到了大力的發展。為推進儲蓄轉變為其他金融資產創造了條件。但是總體而言,金融市場尚不發達,在以上這些投資品種中,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都較好的產品並不多。比如在保險市場上,由於我國的商業保險起步較晚,居民的風險意識不強,2007年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7036億元,只佔了當年儲蓄余額的4.08%。 從債券市場看,債券是國外企業籌集資金的重要途徑,我國也於1981年恢復了自1958年後停止了23年的國債發行,1984年起,我國的企業也開始通過社會和企業內部職工來發行企業債券,我國的金融機構也陸續發行金融債券來籌集專項資金。但總體看,債券市場對居民儲蓄的分流十分有限,2007年,我國全年發行企業、公司債拳1821億元,僅占當年儲蓄余額的1.06%。從國債來看,目前它是我國債券市場的主體,但是國債發行的幅度受到一國經濟發展的制約,一般來說,國債的余額「只能以占財政收入或國民收入的一定比例為度」。而且目前的國債,面對銀行、保險公司等市場主力發行的記賬式品種多,少量面向個人的憑證式國債發行,每次都引來大批的投資者。國債雖然可以影響到居民儲蓄,但國債對居民的影響,幾乎等同於高息的儲蓄。從股票市場來看,2007年股票成交金額已達到460556.22億元,從股市交易額與儲蓄增長的變化來看,股市投資收益日益成為影響居民儲蓄的因素,股市的財富效應,使儲蓄存款向股市遷移。在2000年5•19行情後,股市牛市特徵明顯,交易額大增,期間儲蓄增長則減緩;但自國有股減持消息出台後,股市大跌,上海綜指從2200多點到2005年5月跌破1000點,交易額急速下降,同期儲蓄增加則十分明顯,2005年下半年股市回暖,居民儲蓄絕對數額雖然是增加的,但增速卻明顯放慢。2007年股市下跌,居民儲蓄增速又有加快的趨勢。從上例中可以看出股市的交易活躍程度雖然影響居民儲蓄的行為。但是股市變化比較大,機制尚不成熟,風險大,老百姓不可能將自己的看病錢、養老錢投入其中。因此股市雖然也能分流居民的儲蓄但是並不能起到持續的分流。
根據上述材料分析,居民儲蓄轉為投資可行,但風險比較大

⑷ 居民把儲蓄存款作為投資方式的目的是什麼

最簡單的目的就是想存銀行比較安全,還有利息。
主要還是很大一部分人沒有內意識到錢在貶值
比如買容個菜多幾毛錢也不會太在意。
銀行利息上漲的速度都比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
最好的投資方式是留一小部分備用,一部分拿去做點投資

⑸ 居民資產結構的變化對儲蓄的影響

居民的金融資產主要由股票、債券及銀行存款等構成。中國居民以前的金融資產的版絕大部分是銀行權儲蓄,證券投資尤其是股票投資占金融資產的比例相當小。但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金融投資意識的加強,不斷有居民將銀行儲蓄轉化為其他投資,股票占個人金融資產的比重會不斷提高,而且這種變化趨勢是長期的。但總的來講,可以預計,在居民金融資產結構的調整過程中,股票投資的比例會不斷提高,銀行儲蓄會降低

⑹ 截止2018年底我國城鄉居民的人均儲蓄存款是多少

人均存款估計不到20000元。這些年來國民存款一直處於下降趨勢。

⑺ 為什麼現在去銀行存款的人越來越少,但是銀行居民存款

1、互聯網金融的興起

互聯網金融,包括余額寶、零錢通這些貨幣基金還有P2P這類網路理財以及保險業的蓬勃發展,使得不少居民的資金流向互聯網理財及保險市場。

比如余額寶目前規模達到1.8萬億元,已超過中國銀行的活期存款總額,雖然這類資金有大部分(以余額寶為例,60%左右)仍然會迴流到銀行存款中,但以貨幣基金的名義存入和以居民個人存入記賬是不一樣的,一個是計入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存款;一個是計入居民存款,正式因為這樣,所以居民的儲蓄存款增速才會出現下降。

2、房地產市場火爆

最近幾年火爆的房地產市場,使得大額的居民存款湧向房地產企業,開發商收到款項後,部分資金發放給員工作為工資(仍轉為居民存款)、部分給政府納稅及繳納土地出讓金(轉為財政性存款)、部分支付給工程商(轉為企業存款)、部分自己的利潤(放在銀行則轉為企業存款、用於購買理財或者債券等,則不計入存款)。上述原因,也導致了居民儲蓄存款的增速的減少。

3、居民消費的增長

2017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6.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2%,連續第1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13-2017年年均增長11.3%,實際增速比同期GDP增速快3.2個百分點。國民收入中儲蓄和消費總和是收入,如果總收入不變,消費增加了,那儲蓄必然減少。其實看一下天貓雙11,每年的銷售額,就知道我們的居民消費有多恐怖。

⑻ 居民的儲蓄存款余額變化的國內外比較

國內這來10多年來儲蓄率居高不下源,余額一直創記錄地上升,與發達國家恰恰相反,發達居民國家儲蓄率一直處於很低的水平,甚至於負數,以借債來前消費,這除了各國之間的傳統習慣、居民對未來收入的信心不同外,關鍵在於社會保障機制的完善和健全,國內近幾年關繫到居民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生存基本必需品價格不斷上漲,而且社會處於改制轉軌過程中,大多數人對未來的工作和收入沒有信心,而社會保障機制又不完善,生怕萬一哪天失業、疾病、養老、孩子教育等等用錢難,按目前的城鎮房價,要一般居民工作15-35年的年收入,而且還在漲價,除了儲蓄之外別無辦法。中國的高儲蓄是在低消費水平下的儲蓄,是相對貧困的儲蓄,不是富有的儲蓄(在高消費水平下),而且中國貧富分化日益嚴重,占人口10%不到的人佔有80%以上的經濟資源(包括儲蓄存款),這部分人會拉動社會日常消費品的價格水平(如住房、汽車、糧油、服裝、交通、教育等等),但卻不可能拉動另外90%人的收入水平。所以說中國的高儲蓄與其他社會保障機制較健全的國家有著本質的不同,它隱藏著相當多的社會問題和危機,是非良性的。

閱讀全文

與居民銀行存款投資趨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費用 瀏覽:84
企業如何通過基金融資 瀏覽:570
項目融資的結構 瀏覽:379
融資33 瀏覽:370
拆借信託 瀏覽:484
信託查詢平台 瀏覽:80
要約價格低於提示性 瀏覽:202
今日中國銀行匯率港幣兌人民幣匯率今日 瀏覽:312
北京富勤理財 瀏覽:665
晨鳴股票 瀏覽:91
炒股票破產 瀏覽:884
園藝股票 瀏覽: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