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聯儲加息,對原油期貨是什麼影響利空還是利多能不能從貨幣政策和經濟實質上面分析一下
算是利空,但是世上很少有必然的結果,加息未必就導致原油下跌,影響原油的因素太多內,不可控制,若經濟容持續繁榮向上,那加息也未必造成下跌。加息會引導人們更多進行儲蓄,一定程度上可能減少消費,這樣導致原油需求一定程度上可能下滑,另一方面,加息增加了投資投機成本,可能壓制各類投資,這樣也可能對原油帶來不利影響
2. 美聯儲加息對黃金是好是壞,美元上漲對黃金有什麼影響
意味著銀行存款利率提高,而貸款利率同樣更高,是不好的。
加息背景都是經濟增速過快,有過熱風險,央行為了平衡經濟風險,會選擇加息,即上調基準利率,以截留部分資金在銀行,即減少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
第一次:當宣布加息的時候,黃金價格直接觸底回升,形成底部,沒有出現所謂的大跌,當然第一次加息利空黃金的消息早在去年加息後就被市場提前消化,所以在宣布加息是市場也反應平淡。
第二次:當宣布加息的時候,黃金的價格出現沖高回落的行情走勢,沖高也是由於市場消耗了年內2次加息的影響(去年尾,市場普遍預計今年會加息3次),而回落,也是受制於趨勢上的空頭壓制,導致日線反而收陰。
第三次:市場也開始看空黃金,導致從上周就開始預演加息利空行情,加之非農行情提前消化,所以黃金價格單邊走出30多美元的空間。
(2)美聯儲加息對期貨是漲是跌擴展閱讀:
加息在平衡經濟風險的同時,一般會提振本國貨幣的匯率,相應的,也會影響本國出口。一旦過度,又導致通貨緊縮的風險。
加息主要作用是防止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壓制消費,鼓勵居民存款,使投機行為減少,加息是提升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貨幣,對其他貨幣幣制(匯率)的間接手段。
3. 美聯儲加息對國內期貨有沒有影響
有影響啊
4. 瘋狂期貨:如何看待美聯儲連續的加息和鎖表
美聯來儲對銀價的影響不是自簡單的正比或反比關系,需要結合當時的宏觀經濟背景、經濟周期和短線其他因素等綜合分析。未來長期來看,需要警惕美聯儲加息對商品市場和白銀可能帶來的打壓。 另外加息帶來的影響就是對投資領域的沖擊,投資於股市或期貨市場的投資者,擔心加息對市場造成打擊,為了規避即將到來的風險,應該選擇購買貴金屬進行保值.
5. 美聯儲加息對大宗商品期貨的影響
理論上是不利於大宗商品,但沒有必然的歷練,比如今天的美元,昨夜暴拉,按理說大宗商品、特別是有色,應該暴跌,但今天有色反應不大!
6. 美聯儲加息對期貨市場有什麼影響,商品是跌還是漲
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所以美聯儲加息後全球各大經濟體都會受到影響,影響到世界各國的匯率,匯率影響到各國的債務,各國債務再影響到各國經濟,各國經濟影響到各國股市,還會影響到實體經濟。
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變化還是一個風向標,全球其他央行也開始對寬松政策持謹慎態度,大幅度的貨幣刺激政策已經很難見到。全球流動性已經出現明顯拐點,這一點對於大宗商品的影響非常大。一方面,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的步伐領先於其他央行且美國經濟好於其他經濟體,這造成了美元迴流美國,美元指數強勢上漲,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遭受重創。
另一方面,之前過度的貨幣刺激政策在促使大宗商品價格走高的同時,也刺激了大宗商品供應商的擴產規模。很多行業在刺激政策過後需求急劇萎縮,這時供給卻「剎不住車」了,鐵礦石就是一個比較好的例子。在全球流動性最為充裕的時期,包括必和必拓、力拓在內的鐵礦石巨無霸們瘋狂增加產能,但隨著流動性退潮,這些巨頭猛然發現自己已在「裸泳」,前期巨量的投資不僅讓這些公司負債深重,而且處於進退兩難的地步,貿然減產甚至停產只能讓自身承受更大的傷害。很多大宗商品在流動性「潮起」時,需求被高估了,而流動性「潮退」加之主要需求國經濟的下行重創了大宗商品價格。
7. 美聯儲加息 對期貨來說是跌還是漲
對國內期貨市場?這與股市相似。
美國加息會阻礙中國的經濟發展,無論是期貨還是股市,都是偏利空的信息。
如果您的問題得到解決,請給與採納,謝謝!
8. 金融泡沫事件
荷蘭「鬱金香泡沫」的來龍去脈
雖然荷蘭的鬱金香聞名於世,但是鬱金香的原產地並不是荷蘭,而是地中海東岸的土耳其。引入荷蘭後,人們很快就被鬱金香攝人魂魄的美所折服。
那時候是16世紀,荷蘭人有著「海上馬車夫」的稱號,在運輸行業誕生了很多土豪,互相炫耀攀比的不良風氣頗為盛行。不過那時候物資畢竟匱乏,可以拿出來炫耀的東西實在不多,被炫耀最多的是豪宅和五彩繽紛的花園。那年頭也不像現在發個朋友圈就能實現遠程炫耀,房子主人必須巧立名目把人請到家裡來,以聚會的名義實現炫耀的目的。而美麗昂貴的鬱金香,就成了土豪們的「炫富神器」。
如此一來,業內人士都知道這種花很受有錢人的追捧,而且總是供不應求,從它出現那天起價格就一直在穩步上漲。幾年時間下來,一株普通鬱金香的售價竟能抵得上一個普通荷蘭人一個月的工資!
倒騰鬱金香的球莖逐漸變成了一門火爆的生意,只要想辦法買到一些,那它一定能賣出去,而且一定會賺錢。很快那些專門賺差價的中間商們出現了,他們從農民那裡購買鬱金香的球莖,然後加價賣給虛榮的有錢人。
那時候每個荷蘭人都有一個所謂的「同學」或者「同事」,他們的相似之處就是「通過倒騰鬱金香發了橫財」。在虛虛實實的傳聞影響下,荷蘭進入了全民炒花的模式,人們紛紛拿出自己和家人的存款,想方設法購買鬱金香球莖,然後等待合適的機會賣掉。紅火的市場和巨大的利潤甚至吸引了歐洲其他國家的生意人,他們提著現金流著汗擠進了荷蘭的花卉市場。
龐大的需求刺激著龐大的種植,可是植物終歸有生長周期,嚴重滯後於旺盛的市場需求,結果是買家太多花不夠賣。在龐大的需求面前,下一年的鬱金香開始被提前預定——只要和花農們簽下一紙合同,那麼這批鬱金香就是自己的了。看著合同的價值每天都在增加,躺著就能賺錢,合同的持有者夢里都能笑醒。
地里種的鬱金香就那麼多,現貨已經賣完,來年的貨也以合同的方式被賣光,誰能挽救那些嗷嗷待哺的買家呢?貪婪的目光齊刷刷地盯上了已經簽訂的合同,原來低價簽訂的合同現在可以加價出手變現,於是鬱金香交易市場變成了合同的交易市場,現貨交易市場華麗麗轉身變成了期貨交易市場。
一份合同從簽署的第1天開始,就開啟了它被賣來賣去不斷轉手的命運。沒多久花卉市場上出現了一些專門買賣合同的人,這些人對鬱金香毫無興趣,甚至連鬱金香長什麼樣都不一定見過,但是這不妨礙他們通過買賣合同來發財,這些人是職業的期貨炒家。
市場最瘋狂的時候是1636年的後半年,一株普通的鬱金香已經可以賣1500塊錢,這是一名普通荷蘭人10年不吃不喝的總收入;而對於那些名貴稀有的品種,價格高達7000塊,那幾乎是一名普通荷蘭人一輩子的收入。彼時彼刻的鬱金香,已經變成了一花難求的奢侈品。
可是鬱金香是一種花期只有4個多月的植物,繁殖能力也很強,在高額利潤的驅使下,它註定會泛濫在荷蘭的大街小巷,所以它的昂貴是不合理的,它的價格早就超過了實際價值,鬱金香市場的繁榮不過是一個大大的泡沫。
這個顯而易見的道理380年前的荷蘭人也懂,而且那些倒騰鬱金香合同的人裡面,不乏既懂花又懂投資的全才。他們知道現在的價格非常不合理,但他們依然會前仆後繼殺進市場大肆收購,因為他們堅信這玩意兒的價格會一直上漲,不管自己以多高的價錢入手,總是有人以更高的價格買走。
到了1637年的春天,那些被轉手賣了無數次的球莖們終於熬到了被種到地里的時間,瘋狂的投資者們突然意識到了一個現實問題:自己手上這些價值連城的合同里交易的東西可是鬱金香的球莖啊,這玩意再過個把月就要被種到地里,到時候這個合同也就失去效力了——換言之,被種到地里就是鬱金香球莖的交易終點!
意識到這個問題後,那些把合同壓在箱底等著漲價的人開始拋售合同,原來還拿著錢搶合同的人突然停了下來——既然這么多人賣那這東西就不能買了,買了肯定虧呀!賣的人越多價格就掉的越厲害,價格掉的越厲害買的人就越少,於是鬱金香迎來了暴跌模式,泡沫終於撐到了破碎的那一刻。
短短的兩個月里,鬱金香一天一個跳樓價,平均價格跌去了90%。幾天前拿1000塊錢買的東西現在就值100塊,而且過兩天還會更便宜,想賣也賣不掉。同時,大家突然發現一些合同被轉手的次數多得嚇人,很多還是以欠債的方式達成的交易。於是每個交易者都在找上家討債,這又引發了一連串的債務糾紛。幾年前全國各行各業的人都拿著錢去倒騰鬱金香,現在鬱金香變得一文不值,這些人中大多數直接破產,沒有心情和能力繼續回到老本行,給整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動盪。(嘉嘉理小財)
9. 美聯儲加息對期貨鐵礦石利空嗎
如果CPI很高抄,但仍然不加襲息的話,就會造成通貨膨脹。人民幣升值可以減少通貨膨脹,但對少數附加值低的出口企業有一定打擊,對鐵礦石和石油進口等大宗產品是好事,可以促進一部分工廠進行技術創新,國家發展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