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格力電器市盈率低於同行業水平是不是具有投資價值
1、目前,中國股市中分紅最多的就是格力電器,盤子大,市值高,所以格力電器比較適版合長線投資的股民權買入。雖然市盈率比較低,但不影響分紅情況。
2、格力電器成立於1991年的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專業化空調企業,2009年銷售收入426.37億元,連續9年上榜美國《財富》雜志「中國上市公司100強」。
3、市盈率是某種股票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市場廣泛談及市盈率通常指的是靜態市盈率,通常用來作為比較不同價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指標。用市盈率衡量一家公司股票的質地時,並非總是准確的。一般認為,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過高,那麼該股票的價格具有泡沫,價值被高估。當一家公司增長迅速以及未來的業績增長非常看好時,利用市盈率比較不同股票的投資價值時,這些股票必須屬於同一個行業,因為此時公司的每股收益比較接近,相互比較才有效。
B. 格力不分紅對投資者究竟意味著什麼
4月26日市場的熱點,不用多說,非格力電器莫屬:開盤逼近跌停,盤中觸及跌停,收跌8.97%。而引發血案的罪魁禍首居然是A股很少關心的紅利。
分紅改變的是資金的使用權。不分紅,公司的資金使用權在公司的管理層,分紅,使用權轉移到股東自己手裡。
舉個例子,集成電路這個產業,格力電器可以去投資自己做,也可以把錢派給股東,股東如果對這個產業感興趣,完全可以去市場挑已經有的頭部專業玩家。考慮到集成電路這種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又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對股東來說,第二種方案風險要小,確定性要高。
所以,分紅的關鍵點取決於誰的資金使用效率更高。亞馬遜從不分紅,股價同樣可以連創新高,是因為亞馬遜高效的利用了留存資金。
是福是禍,都是看企業的發展!
C. 格力空調 是國有企業嗎
看下面對話便知:
問:格力很早就提出來要引進戰略投資者,作為國內空調企業冠軍,格力引進戰略投資者的目的和方向是什麼?
品牌世家
答:引進戰略投資者的主要背景是2003年的矛盾,那時企業經營者在用心做事,但內部出現大股東不正常的博弈。鑒於集團的狀況,國有資產大量流失,10多億元的分紅政府也沒拿到,必須採取措施堅定地解決國有資產問題,因此想到引進戰略投資者,解決集團虧損的局面。格力電器不缺資金、技術和管理,為什麼引入戰略投資者?主要是要使政府投資能受益。(珠海)新任書記和市長對格力都非常支持,格力電器的股改也成功了。因此要對戰略投資者的引進重新定位,方向是,一要使格力能走上百年企業之路,二是要創世界名牌,主要從產業角度考慮引進,而不是資本角度。
問:很多國有企業的經營效益下滑、虧損都將責任歸咎於制度問題,格力也遇到了很多國有企業所遇到的制度矛盾,而格力還是持續了多年的成長,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答:國有企業出現問題不是體制的問題,主要是用人的問題,是經營思路的問題。如果國有企業用人以關系來衡量,選用一些沒有能力、沒有責任心的人,那國有企業肯定經營不好。國有企業面臨的困難是,要求經營者大公無私、奉獻和敢於得罪。不僅要對國有股負責,還要對股民負責,但這樣的經營者相對較少,以致國有企業經營不好是正常的,而經營得好反而不正常。
在格力電器,無論是朱江洪董事長還是我,都是務實、正直、敢於負責任的人。在企業內部用人問題上,比如朱江洪對幹部隊伍要求必須透明,不能以權謀私,見一個殺一個,這是一般的企業做不到的。
問:在格力電器,朱江洪溫和而低調,並且專注於技術,而你則以雷厲風行聞名於業內,這是一對很好的搭檔,你們之間如何形成默契的配合?
答:科龍電器前總裁王國端曾說過,朱江洪遇到董明珠是福氣,董明珠遇到朱江洪是運氣,這個描述有一定的道理。朱總寬容大度,員工的意見只要是對的都會採納,而不管對方是什麼身份,我則講原則,嫉惡如仇,不顧面子,但雙方能夠保持默契配合,主要是因為雙方都是「企業利益第一」。
問:撤出國美,格力是出於怎樣的考慮,又如何實現離開國美之後的快速增長?
答:格力強調和善的博弈,一種對消費者負責的文化。比如格力從來不提倡價格戰,因為在價格戰中,真正受益的只有渠道商,廠家和消費者最終都會吃虧。廠家要抓住銷售的話語權,不是靠規模或份額,而是技術和質量,靠良好的售後服務。格力的產品質量過硬,服務到位,一定會受到消費者喜歡。這是格力撤出國美的底氣。
另外,國美只是格力的眾多銷售渠道中的一個,而且份額也不大,外界所說的格力與國美之爭,並不是傳統渠道與大流通模式之爭,適合市場、能為消費者帶來利益的渠道模式就是最好的模式。
問:格力是如何找到自己獨特的銷售模式,如何營建多層次營銷體系的?
答:以前在管理學上有一個原則:戰略+執行能力=成功,但是我認為應該是戰略×執行能力=成功,戰略家與執行能力的關系不是加法,而是乘法關系。其中一項為0結果就等於0。格力一直專注於空調行業,我是做銷售出身的,中國的銷售渠道非常復雜、多樣化,我工作的很多時間都花在市場調研上,經常下到三、四級鄉鎮市場考察。格力的模式是符合目前國內家電渠道的,是十多年精心運作、執行得來的。
另外,格力強調與經銷商共贏,讓經銷商經營格力不是痛苦的,而是賺錢的,更是一個事業,這是我們能建立以銷售公司、經銷商、專賣店為主的銷售渠道。我們發展經銷商,但絕不依賴、縱容,格力有一套靈活、完善的策略來協調與經銷商之間的關系,確保經銷商與格力的目標保持一致。嚴格來說,國美模式是好的,格力撤出國美只是經營理念不同而已,在撤出國美之前的幾年,格力就曾撤換過占格力當時銷售10%的大經銷商,因為他在渠道中以大欺小,擾亂了格力的整個銷售體系的穩定。
問:格力去年銷售額是182億,你提出過未來幾年要達到500億,那麼,這一目標如何實現?
答:這個目標是基於市場總需求來制定的。家用空調還有進一步做大的空間,另外格力做的不僅僅是家用空調,中央空調還有很大的市場,從螺桿機到離心機再到超低溫數碼多聯中央空調,格力都實現了生產與銷售,在空調產業,格力的最終目標是取得全球市場30%的市場份額。另外,格力電器收購了集團的小家電後,今年小家電將可以實現扭虧為盈,同時電工產品對產業發展也會有較大的貢獻。
兩次著名的「格力風波」
2003年下半年,交織著「腐敗」、「官司」、「父子糾葛」的格力電器與控股公司格力集團之間的品牌之爭使得格力電器陷入了空前的危機之中;2004年4月格力撤出國美,使得格力成為第一個叫板大流通渠道的企業,格力再次陷入一片質疑聲中。
而在矛盾交織的2004年,格力電器的銷售額增長了38億,在離開了號稱國內家電零售業巨頭國美之後,2005年格力的銷售額再次增長至182億,繼續保持國內空調冠軍地位。
董明珠認為:「國有企業是否能搞好,不在於制度,關鍵在於用人。」
D. 股票內在價值的計算方法
股票內在價值的計算需要用到:當前股票的內在價值、基期每股現金股利、基期後第內一期的每股現容金股利、現金股股利永久增長率、投資者要求的收益率等指標進行計算。
如果NPV>0,意味著所有預期的現金流入的現值之和大於投資成本,即這種股票價格被低估,因此購買這種股票可行。如果NPV<0,意味著所有預期的現金流入的現值之和小於投資成本,即這種股票價格被高估,因此不可購買這種股票。
通常可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證券市場線來計算各證券的預期收益率。並將此預期收益率作為計算內在價值的貼現率。
(4)格力電器投資者見面會擴展閱讀:
股票內在價值即股票未來收益的現值,取決於預期股息收入和市場收益率。
決定股票市場長期波動趨勢的是內在價值,但現實生活中股票市場中短期的波動幅度往往會超過同一時期內價值的提高幅度。那麼究竟是什麼決定了價格對於價值的偏離呢?投資者預期是中短期股票價格波動的決定性因素。
在投資者預期的影響下,股票市場會自發形成一個正反饋過程。股票價格的不斷上升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及期望,進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進入市場,推動股票價格進一步上升。
E. 本人打算買入格力電器股票做長線投資,有別的股票比格力做長線更好的嗎
你的勇氣令我欽佩!不知若干年後會打幾折?
該股15年6月已經見頂。建議迴避。
F. 董明珠投資銀隆失敗,但她真的不後悔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嗎
12月12日,在2018央視財經論壇暨中國上市公司峰會上,對於銀隆變窟窿這個說法,董明珠說,「真的就是窟窿」。她認為,一個企業要想做好,企業家想的應該更多的是付出,而不是獲得,不僅要對投資者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她說,「加入銀隆過去一年很辛苦,但是覺得值得,因為通過這個歷練,這個挑戰,未來會更好。」
這場更多玩笑性質的賭約被看做是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經濟較量的縮影。五年間身為賭約主角的兩家企業也變化頗多。宣稱五年內不上市的小米已在港股上市。而格力則從空調產業一舉布局到手機、智能裝備、晶元等多個領域。其間董明珠還以個人身份成為新能源企業銀隆新能源的二股東。變化背後,格力更大的目標是要在2023年實現6000億的營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