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投資就是投人,哪些人值得一投
首先是自己,先投資自己,在其次是家人。
❷ 公式選股是不是就是量化投資的一種
個人投資者就不要量化投資了,還是集中投資好,量化是給那些基金公司的
❸ 為什麼現在的人投資都選股眾投理財呢
這還用說嗎,顧客當然是為了自己的收益啊,因為它收益多,低風險,很穩定,服務態度好唄
❹ 最好的投資是如何選股
閃牛分析:
行業選擇只選一種類型是不夠的。五種消費類型(消費獨占、快速消費、大眾消費、奢侈消費、成癮消費)都具備的才是最好的行業。
特別是第一條「消費獨占」,要嚴格到如巴菲特先生所說,「它是消費者心目中認定為沒有可替代的商品」。
1、消費獨占(有頂尖的品牌);
2、快速消費(有重復的需求);
3、大眾消費(有廣闊的市場);
4、奢侈消費(有提價能力);
5、成癮消費(有忠實的客戶群)。
二、投資要盡量避免「三高」型企業
人到中年,常常體檢,主要目的是早日發現和躲避危害健康的「三高」殺手: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其實,投資也要盡量避免「三高」型的企業:高投入、高負債、高能耗。它們往往制約著行業的高成長。當然,這里講的是「天然三高」。專指行業本身固有的,與生俱來、終生伴隨的特性,而非單個企業主觀的個別的行為。
我把A股和港股五千家上市公司按行業中類分別研究,發現有些行業二十年來一隻大牛股也未產生過,有些行業牛股產生甚少,有些則牛股成群。原因當然是多種多樣的,比如產品售價受管制,產業規模受限制等等。但其中重要一點,還是與行業是否命犯「三高」有關系。
從長遠來講,但凡成長性不太強的行業,多多少少屬於「一高」或「三高」。
例如屬於「高投入」的鋼鐵、汽車、發電、航空、高鐵、高速公路、機場、港口、采礦等行業,創建時一次性投入就是巨大的數字,以後還貸都是艱難的任務,何況還要收回成本再轉向盈利。它們同時又是重裝備型,需要不斷地更新設備,如建新高爐、買新飛機等等。為了維持再生產,它們的資本性開支又很大。長此以往,成本如山一般壓在背上,利潤自然就很難跑快了。
銀行不屬於「高投入」,也不屬於「高能耗」。但它與地產業一樣是天然「高負債」行業。雖然它在世界上有諸如「永遠的朝陽行業」、「萬業之母」等響亮的名號,在中國又屬於壟斷型行業,但「高負債」的宿命是「高風險」,「當資產是權益的20倍時(這在銀行很普遍,特別要關注不良貸款率),任何一個管理上的愚蠢行為哪怕只涉及一小筆資產,都能摧毀一家銀行。」
同時,這也意味著資本金總是不足,貸款規模一大,就要向股東圈錢。可別小看了配股集資,你的很多分紅很多回報又被它變相拿回去了。從成長性來說,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牛股是有一些,但並不是最好的投資品種。它和大多數地產公司一樣,看起來很美,實際股東賺的並不多。長期數據是有力地說明。
「高能耗」行業中的化工業,竟然大部分是成長性「劣馬」。不僅在油價、煤價飆升時是如此,能源價格平穩時這個行業的表現也不怎麼樣。它是那種「三高」俱全的行業。
其實說到底,「三高」型企業的要害就是缺少自由現金流。而在財務數據和投資回報中,有什麼比自由現金流更為重要的呢?
可能有朋友會說,「三高」型行業大多數是周期性行業,它們有些在短期內牛得不得了。這是事實,如果你有本事做好周期性股票,那就又當別論。然而即便如此,周期性投資也絕不輕松。
最好的快樂的投資應是我在前文所說的「五消」型行業或企業,它們是「一高」也不高的。
三、投資要精選沒有「天花板」的行業
審視20年來股票市場行業發展數據,再加以思考,除了命犯「三高」(高投入、高負債、高能耗)的行業成長性不高外,還有一些行業一直表現不佳。它們屬於那種註定有「天花板」的行業。
我把這些有「天花板」的行業分作五類:
1、售價天花板。這一點比較好理解,就是價格受限制。很多行業就是沒有自主提價能力。水電燃氣公交車和公園等公用事業是一大塊。價格受到政府的嚴格管制。除了香港地鐵以外,你在公用事業行業中找不到一隻長期大牛股。而香港地鐵之所以傲視群雄,那是香港政府特許它開發地鐵上蓋物業。除此之外,報紙也沒有漲價能力,它只能在廣告上向企業提價。自行車和低檔手錶等也是提價弱勢群體,價格漲幅遠低於30年通貨膨脹的升幅。以上還不是最慘的,汽車、家電、電腦、手機、電話費等,它們的售價一直在下降!
2、容量天花板。這一點也比較好理解,就是規模受限制。公路隧道橋梁,名山名水名塔,你就是通行者如雲,旅遊者如雨,畢竟容量就是那麼大,要在這些行業產生幾十年漲幾十倍的大牛股概率較低。黃金地段的百貨公司和餐館也是如此,除非你走上連鎖的道路。
3、產量天花板。有些企業的產能就是物資儲量,非常固定,除非你對外收購。巴菲特一直不喜歡礦業股,他說:「我很難想像一座礦山採掘三五十年後變成一口空洞的樣子」。油煤會挖光,金銀會採光,只有人的創造性最為寶貴和恆久。當然,這是超長期投資者才會遇到的問題。我們在有限的投資生涯中遇到的具有產能瓶頸的行業,受制於稀缺原料者居多。例子應該不少。
4、需求天花板。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本來就沒有很大的需求,有點象一則中國老笑話所說的屠龍技,學會了屠龍卻找不到龍可殺。很多高端處方葯沒有OTC葯賺錢,原因就在於此。所謂「賣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很多細分市場的龍頭企業長遠而言也不適合長期投資。另一種情況是需求中斷,這是最為致命的天花板,可稱之為夕陽天花板。
只要想一想保齡球館自己不保齡、黑白、彩色膠卷突然被遺棄、傳呼機不再「BB」鳴叫,養路費收費行業的四萬名員工突然隨著費改稅一下子失業、全行業消失,都會讓長期投資者不寒而慄!經濟上的自然選擇讓新產品和新服務不斷涌現,又讓它們中的一大部分最終消亡。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的「創造性毀滅」思想時時提醒我們注意需求的變遷和產業的變遷,也讓我們時時對高科技行業(典型的還有如漢王手寫筆)心存敬畏。
5、成長天花板。又可戲稱為恐龍天花板。指的是企業自身發展過大造成的效應。有些企業在行業中發展成了巨無霸,把企業變成了行業。例如某一企業在世界集裝箱領域占據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份額之後、某一企業在世界港口裝卸機械佔有百分之九十以上份額之後,成長性就大大削弱。缺乏後勁,缺乏市場空間。美國企業策略委員會對世界50強進行了分析,發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50強企業進入50強以後,增長速度就由原來的高增長降為百分之三到四。它們必須靠並購來保持高增長。
相比短期炒做而言,長期投資者的風險主要在於時間的成本。一個失誤帶來的損失在十年後才發現無法彌補。這就必須在投資選擇上慎之又慎。我曾持有某個公用股數年之久,回報之低讓我一直汗顏。
四、磨快剃刀選擇制葯股
如果說鋼鐵、水泥和大宗商品等行業最具產品同質化、最易了解,那麼,制葯行業恐怕是最具差異化、最難把握的行業了。它的令人眼花繚亂的程度,不亞於百貨商店繽紛女裝給男士帶來的暈厥反應。
不要說普通消費者和投資者,就是醫院的主任醫生,也不一定能統統了解所有葯品的性能和療效。讓一個投資者神農嘗百草,實在是要求太高。何況生物制葯高深莫測,有幾人能透徹了解?就憑這一點,你就知道研究分析制葯行業的難度了。
讓我們看看制葯行業有多少家上市公司:一百多家。顯然,它們還不包括醫葯流通企業、醫療器械生產廠家,更不包括醫院,隊伍已經不算小了。再來看看這些上市公司生產多少種葯品吧:一千種?一萬種?哦哦,這番計算還是免了的好。
但投資者是創造方法的人。優秀的投資者堅信:方法總比問題多。
用什麼方法能對制葯行業化繁為簡,較快較好地找到滿意的投資對象呢?看誰總市值最小?誰市盈率、市凈率最低?誰的走勢最漂亮?哎哎,這些用電腦馬上就能解決。價值投資者不是要失業了嗎?
不,價值投資者不是這樣處理問題。他們首先是從基本面來考慮一家葯廠、一種葯品的競爭優勢。這是他們的法寶。
把握競爭優勢又有多種方法。對繁雜深奧的制葯行業,我們試試磨快剃刀用排除法吧。因為有人說,價值投資者都是選股苛刻的人。苛刻的人喜歡用排除法。
首先,廠家的主打產品必須是獨家葯品或專利產品(國內大多數企業是在做仿製葯),並且最好是擁有多個。獨家生產和專利保護是制葯企業的護城河,解除了專利保護大家都能生產的抗生素之類,只能賺取微薄的利潤。這就排除了一批沒有「圍牆」的公司。很多純仿製葯的廠家可以歇菜了;
第二,要有廠家名牌和葯品名牌、要在消費者心中建立口碑,否則沒有長期的突出優勢,不能長久賺大錢。你很少看到哪個原料葯生產廠家在做廣告吧?它們默默無聞,純粹面向企業,處在激烈地競爭中,只有少數暫時輝煌。這就排除了一大批生產原料葯、類似大宗商品型生產企業的廠家;
第三,主打的獨家葯品或專利產品,必須是想買就買的普通葯品。因為大部分處方葯不能讓消費者隨意購買,面對的是理性的醫院(企業),而不是直接面對廣大議價能力很弱的消費者,再加上價格老被國家監控,因而提價能力其實不強。這就排除了一批主打產品是處方葯的生產廠家。這里必須說說生產疫苗的企業,很多投資者看好它們。因為這些年生物制葯子行業高速增長.其實疫苗的銷售也不是直接面對消費者。廠家拼得是研發、生產技術和生產條件,有些靠的是突發性事件。並不象生物醫葯股炒作者們想像的那樣好把握。特別是研發和生產小疫苗品種的企業(市場太小);
第四,主打的獨家葯品或專利產品,必須是治療或者更准確地說是緩解常見病的葯,是針對反復發作而不能斷根的病的葯,甚至僅僅是保健性的葯。制葯企業要想成為市場的寵兒獲取高額利潤、獲取象爆滿的餐館一晚翻好幾次檯面那樣的反復利潤,最好是變成生產名牌快速消費品的廠家。製造高端葯、特效葯、根治葯的企業反而利潤成長性不強;這又排除了不少生產疾病剋星的公司(寫到這,我也很為奎寧這樣治療瘧疾的特效葯生產廠家憤憤不平);
第五,主打的獨家葯品或專利產品,必須是進入國家基本葯物目錄的葯品(此葯有個缺點是價格受限且容易降價),而且越多越好。葯品比食品更要讓人放心,更要讓醫院和醫生開得有理有據。公費醫療市場是一塊非常誘人的大蛋糕。這又排除了一些主打葯品沒有進入國家基本葯物目錄的廠家……
剩下的魚兒就不多了,可是個個肥美。你只要等著價格合適,就可以輕松地買進來。
❺ 選股方法具體有多少種,我想沒有人統計過,就光選股指標不下千種
貴精不貴多
炒股需要經常總結,實踐,長時間積累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心理斗爭和實踐的過程。為了提升自身炒股經驗,新手前期可以私募風雲網那個直播平台去學習一下股票知識、操作技巧,對在今後股市中的贏利有一定的幫助。
從1977年至2004年27年間,巴菲特只精選了22隻股票,其中只有7隻是重倉股。共投資了40多億美元,賺了280億美元,平均每隻股票賺37倍。巴菲特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什麼呢?大家想一想,巴菲特一年要閱讀成千上萬家公司年報,他的眼光遍及全球企業,跟蹤、研究幾十萬家企業,有40多億資本,27年選22隻股票,卻只重倉7隻股票,說明他對所選股票要求是很高的。一種好的選股方法,不僅能夠告訴投資者應該買進什麼股票 ,還能告訴投資者在何時以及何種價位買進股票。選股,是投資者買賣股票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選對了股票,投資者才有獲利的機會。 如果選錯投資對象,那麼再高明的投資者,也只能感嘆「無力回天」。 對於投資者而言,如果沒有 一種自己信任而且習慣的選股方法,那麼,即使選出了黑馬股,也會因為缺乏自信心而過早斬倉出 局,只能看著「煮熟的鴨子」飛走了。
條件一:不同的大勢有不同的選擇。升勢的時候選擇板塊類的個股,盤整的時候突破的個股比較好,跌勢的時候不要做板塊,即使做了,那些除了龍頭股以外的個股也不會跟著被帶上來。
條件二:選擇龍頭股。假如在領頭的股票身上賺不到錢又怎能在別的股票身上賺錢呢?即使我要做整個板塊,也是有一隻的籌碼比較集中的作為領頭羊。同樣的,即使是超跌反彈等行情也都是有籌碼最集中的。
條件三:盡量在尾盤買。這樣一天的圖形做完了,可以簡單的看出我們的意圖而不會被迷惑。
條件四:不要被大陽線嚇倒。漲幅居前的股票總有幾只在明、後天還會好的。
條件五:參考大盤。大盤的分析比個股簡單的多,牛市陽多陰長,熊市陰多陽長。
條件六:不要相信越跌越買的言論。經過風險的量化可以發現,越跌越買比越漲越買的風險大得多。如果跌到止損位,果斷賣出。
條件七:順勢而為。但要明白物極必反的道理,漲了五六天的股票明天還會漲嗎?要點:所有的一切,成交量換手率相對較大都是非常重要的,我甚至很喜歡買當天的換手率有15%-20%以上的股票。
條件八:不要貪圖便宜。
有的投資者看見股價攔腰跌去一半,認為股價便宜了,可以抄底了。可是在跌市中,股價超跌之後往往還能再超跌,股價腰斬之後還能再跳水,貪圖便宜而買進的投資者,事後往往會發現自己被套牢在跌市的半山腰上。下跌行情,如同是股市中的火災,在這樣的行情中去謀求利益,如同火中取栗。投資者此時最佳的選擇就是隔岸觀火,在遠離股市風險的地方保護自身安全。
條件九:不要急於搶反彈
特別是在跌勢未盡的行情里,搶反彈如同是「火中取栗」,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火上身。在股市的長遠趨勢中,不存在踏空的可能性,投資者千萬不要因為貪圖反彈的蠅頭小利,而冒被深套的風險。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祝投資愉快!
❻ 選股的關鍵是什麼
如何選股
我國滬深股市發展至今已有上千隻A股,經過十年的風風雨雨,投資者已日
漸成熟,從早期個股的普漲普跌發展到現在,已經徹底告別了齊漲齊跌時代。從近
兩年的行情分析,每次上揚行情中漲升的個股所佔比例不過1/2左右,而走勢超過
大盤的個股更是稀少,很多人即使判斷對了大勢,卻由於選股的偏差,仍然無法獲
取盈利,可見選股對於投資者的重要。
第一節 選股的基本策略
如何正確地選擇股票,100多年來人們創造出各種方法,多得使人感覺目不暇
接,但是不論有多少變化,可以歸納為基本的幾種投資策略。
一、 價值發現:
是華爾街最傳統的投資方法,近幾年來也被我國投資者所認同,價值發現方法
的基本思路,是運用市盈率、市凈率等一些基本指標來發現價值被低估的個股。該
方法由於要求分析人具有相當的專業知識,對於非專業投資者具有一定的困難。該
方法的理論基礎是價格總會向價值回歸。
二、 選擇高成長股:
該方法近年來在國內外越來越流行。它關注的是公司未來利潤的高增長,而市
盈率等傳統價值判斷標准則顯得不那麼重要了。採用這一價值取向選股,人們最傾
心的是高科技股。
三、 技術分析選股:
技術分析是基於以下三大假設:(1) 市場行為涵蓋一切信息;(2)價格沿趨勢變
動;(3) 歷史會重演。在上述假設前提下,以技術分析方法進行選股,通常一般不
必過多關注公司的經營、財務狀況等基本面情況,而是運用技術分析理論或技術分
析指標,通過對圖表的分析來進行選股。該方法的基礎是股票的價格波動性,即不
管股票的價值是多少,股票價格總是存在周期性的波動,技術分析選股就是從中尋
找超跌個股,捕捉獲利機會。
四、 立足於大盤指數的投資組合(指數基金):
隨著股票家數的增加,許多人發現,也許可以准確判斷大勢,但是要選對股票
可就太困難了,要想獲取超過平均的收益也越來越困難,往往花費大量的人力物
力,取得的效果也就和大盤差不多、甚至還差,與其這樣,不如不作任何分析選
股,而是完全參照指數的構成做一個投資組合,至少可以取得和大盤同步的投資收
益。如果有一個與大盤一致的指數基金,投資者就不需要選股,只需在看好股市的
時候買入該基金、在看空股市的時候賣出。由於我國還沒有出現指數基金,投資者
無法按此策略投資,但是對該方法的思想可以有借鑒作用。
上述策略,主要是以兩大證券投資基本分析方法為基礎,即基本分析和技術分
析。由上述的基本選股策略,可以衍生出各種選股方法,另外隨著市場走勢和市場
熱點不同,在股市發展的不同階段,也會有不同的選股策略和方法。此外,不同的
人也會創造出各人獨特的選股方法和選股技巧。
❼ 問銀行借錢幾百萬,去投資,三年就還給銀行了,這種人是不是特別牛的
按照可靠的做法去做,確實是可能的。
-----------------------------------------------------
價值投資者如何讓自己的資產三年翻一倍
一
選股
先談選股。我選股分為兩種,一種是價值窪地,一種是價值成長
價值窪地
這個是我個人賬戶的真實案例。股票一般,當時是看重分紅。但實實在在吃到2倍多,比看來美麗能漲10倍但只吃一倍的股票要來的安心和放心。
四
總結
熊市定投式買入,是最適合散戶的操作方法,簡單實用,避免風險,確定的穩定收益。不可謂不是散戶的投資聖經。所以方法永遠比技巧重要,因為正確的方法可以讓你處在正確的路上,技巧只是放大了正確的效果。如果是錯誤的方法,哪怕技巧再高超,結果也難遂人願。
最後謹希望投資者可以擁有正確的投資理念和投資方法,做鐮刀而不是韭菜,不要被市場波動影響情緒,在追漲殺跌中迷失自己。
熊市播種,牛市收獲。投資不需要太多操作,一年布局幾次就夠了。復利是最可怕的,3年一倍,你想想20年是多少倍。投資就是這么簡單,追漲殺跌看起來很熱鬧,但牛市過去,熊市來臨的時候,只能發現一路雞毛。